文物保护评估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4:35: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物保护评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物保护项目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和合理利用的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和中共**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省文化保护工程》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是指工程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或省文物局批准实施,并经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利用情况良好、管理规范,通过正式评估的、对相关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项目。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省级以上(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申报成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的预选项目和正式项目的实施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省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各相关市、县(市、区)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二章预选项目申报与实施管理
出土文物保护审批流程与修复事项分析
[摘要]2019年10月,河北省响应中央号召,正式开始运行政务服务大厅,为人民群众带来便利。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有瑕疵。在文旅产业发展的今天,河北省出土的地下文物对其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文旅产业发展,本文致力于探讨在业务实践中地下出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流程与政务服务大厅的服务流程如何有效结合,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旅游行业;文物部门;文旅资源
2019年10月16日,河北省政务服务大厅正式运行(见封底图1),标志着河北的行政审批工作迈入新阶段[1]。这种新模式对办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最多跑一次”的目标,需要制定完整易懂的服务指南,将每一个事项的设立依据、办理条件、申办材料要求、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准确传达给申请人。但是,在服务指南的编制和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其更侧重宏观指导,并受到篇幅限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导致申请人仅通过通读办事指南,往往很难掌握所有的要点和细节,无形中降低了效率。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每一个事项都存在一个或几个要点盲区,需要反复向申请人指导和强调,为此,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将这些要点盲区列出,对已经制定的服务指南做有益的补充[2]。涉及河北省文物局的行政审批事项共包括36个主项、47个子项,其中行政许可(包括初审转报)事项共20个主项、28个子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共16个主项、19个子项。在日常工作中,大部分事项是很少涉及的,大厅运行一年来,所有办件仅涉及14个主项,而在这14项中,被高频率申请的事项只占一半,有些事项一年仅被申请两三次,办件所涉事项相对集中的特点非常明显[3]。经过一年的统计和总结,现将办件数量居前并容易出现错误的四个事项作为高频事项重点介绍。
一文物保护单位及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许可
该事项为河北省文物局历年行政审批办件数量之冠,每年的办件数量都占全年办件总量的一半左右。该主项共分为4个子项,河北省文物局接受2个子项的申请,分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审批”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审批”。该事项办理过程中,容易出错的有如下几点。第一,该事项的申请人应为项目所涉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者或当地文物部门,如当地文旅局或文保所,不能由施工单位申请;第二,申办材料中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对省内省外施工、监理单位所要求的材料不同。对于在河北省注册的施工、监理单位,由于省局已掌握所有资质单位的详细材料,申报时,只需提交施工、监理单位的名称即可。对于省外的符合资质要求的单位,除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交资质证书和年检合格材料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需要注意的是,施工、监理单位所接工程的级别和类型要与其资质相符,否则,不予受理。除以上正常情况外,有一种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指出。根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发〔2014〕13号,《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附件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等级分级表规定,保养维护和抢险加固工程,施工资质可以向下浮动一个级别,即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二级资质单位可以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抢险加固工程。第三,申办材料中的“项目负责人具有同级别、同类型相关工程业绩说明材料”。该材料出错率很高,一般是由于对“同级别、同类型”关注不够。常见的错误主要是级别和类型不能同时符合要求,如项目负责人曾担任过古建筑类国保单位和石窟寺及石刻类省保单位修缮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则不符合要求。
二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核
文物普查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摸清我县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现状,全面掌握我县文物资源、数量、分布及保存的基本状况。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一次文物实地普查。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目的
(一)摸清家底,增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好文物资源,促进我县三个文明建设。
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8〕54号)及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方案》精神,参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2021〕100次研究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全市文物保护利用的各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入落实关于文物工作的系列论述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文物安全为底线,以科学保护为前提,以合理利用为导向,改革创新强基础,攻坚克难补短板,奋发有为蹚新路,坚定自信争一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全面落实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形成政府负总责、文物部门监管、有关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新格局。
——坚持分级分类保护。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分级分类,精准施策。推动从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从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保护并重转变、从单一文物点状保护向单一文物点状保护和线性与片区文物整体保护并重转变,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保护管理。
文旅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文化方面
1.全力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召开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培训会,14个乡镇分管领导、综合文化站站长、文物网格员代表、“三区”文化人才、群众文化服务品牌负责人、乡村文艺队伍负责人、乡土文化能人艺人、乡村文化带头人参加培训。报送《杏则村打造田园式阅读空间》《杏则村打造分布式露天小舞台》《土沃村创新非遗传承模式》《交口村打造“文化+文物+旅游”新模式》《传统庙宇变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个示范区创建创新案例。协助省厅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2.规范基层建设,丰富文艺作品。深入全县乡镇,规范、完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丰富文艺作品,创作了歌曲《喜气洋洋》、音乐快板《奋进新时代》、歌舞《锦绣飞旋》、情景剧《扶贫路上》和MV《之恋》。建成“树理云”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包括读者指南、讲座、展览、活动、公告通知、数字资源、数字图书、志愿服务八大板块,共有数字资源20TB,其中电子书5万册共10TB。数字文化馆包括精彩资讯、文化品牌、文化直播、业内培训、数字展厅、惠民院线、文化志愿、非遗传承八项功能。
3.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对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使用、免费开放等情况进行整改提升。重点打造我县在太行一号公路沿线点位——杏则村、下沃泉村、土沃村、交口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合理设置并精心打造与周边环境匹配,便于村民和游客活动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将文旅元素深度融合。
4.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成功申报2020年度省群众文化惠民项目4项。其中,省群众文化服务品牌1个、省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35支、省乡土文化能人艺人17个、省乡村文化带头人35个。开展县2020年“非遗”、戏曲、图书流动服务进校园活动,分别走进小学、学校、二中、城镇初中、中学。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暨文化文明志愿服务文艺、图书进校园、进幸福大院、进景区、进农村、进警营、进机关、进工地、进社区、进企业、进网站“十进”活动。开展免费送戏下乡140场,免费送电影下乡1532场。召开文化人才工作培训两场,14个乡镇文化分管领导、综合文化站站长、文物网格员代表、“三区”文化人才、群众文化服务品牌负责人、乡村文艺队伍负责人、乡土文化能人艺人、乡村文化带头人等300余人次参加培训,为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开展提供了人才队伍保障。
遗迹保护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对*遗迹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遗迹的保护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遗迹包括*宫署遗址、南越王墓、*木构水闸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条*遗迹的保护范围以省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的范围为准。
*遗迹的建设控制地带以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的范围为准。
*遗迹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控制要求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确定。
文物保护科技管理制度(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计划地发展我省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事业,加强对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中共**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委[20**]11号)及《**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文物保护科技项目是指考古发掘出土文物、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复制,文物的分析、检测、鉴定技术,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陈列展览、考古调查与发掘技术。
第三条为体现社会参与的原则,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文物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公平竞争,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主要采取招标方式选定项目承担单位,招标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部分项目可由专家委员会指定具备科研能力的单位或科研基地承担。
第四条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以**省文物保护科技的重点和难点课题为研究内容,面向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招标。项目的招标投标评标工作遵循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国际法环境下中国文物保护的创新思路论文
摘要:由于意识到文物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保护文物则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历史和传统的尊重,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建立文物保护的有效机制,这一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物资源丰富且在历史和现实中遭受严重文物流失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对完善中国的文物保护提出了一些思路,例如应建立文物保护的激励机制,规范文物收藏和拍卖,实施开明的文物出口政策,促进文物保护中的公众教育与公众参与并加强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文物保护完善策略中国
文物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成就、价值和信仰,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文物是对国家、民族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建立文物的保护机制,制止文物的非法流转,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具有五千年璀璨历史文化的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中国文物流失的历史让人痛心,文物非法流转的现实让人堪忧。保护现有的文物,遏制文物的进一步非法流转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新世纪的中国应在文物的保护方面有所作为。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中国的文物保护制度,坚持文物领域的国内保护与国际交流并行,应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一、建立文物保护的激励机制
(一)鼓励上交新发现文物
根据我国2002年《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将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尽管法律明确规定对主动上交发现文物者进行物质奖励,但多数情况下这种奖励只是“名义上”或者“象征性”的,无法激励文物的发现者积极上交。在一些国家,例如韩国,根据法律,发现文物也必须上报有关权力机关。对发现者的补偿视文物发现地的权属而定。如果发现地属国有土地,则发现人获得的补偿数额是文物价值的一半;如果土地属私人财产,则土地所有人和发现人各得文物价值一半的补偿额。根据韩国的经验,有学者认为,“政府给予发现人较高的价格补偿是阻止走私和非法交易的最好方法。”为鼓励上交新发现文物,应该通过激励机制向文物的善意发现者支付合理的现金补偿。尽管补偿金不一定与发现文物的市场价格相同,但如果政府给予的奖励接近文物发现者可能从黑市交易中获得的非法收益,文物的发现者也必定乐意上交,因为这毕竟是合法行为。
国际法背景下我国文物保护完善制度改革论文
【内容提要】由于意识到文物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保护文物则体现了对国家、民族历史和传统的尊重,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建立文物保护的有效机制,这一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物资源丰富且在历史和现实中遭受严重文物流失的国家来说尤为重要。本文对完善中国的文物保护提出了一些思路,例如应建立文物保护的激励机制,规范文物收藏和拍卖,实施开明的文物出口政策,促进文物保护中的公众教育与公众参与并加强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文物保护完善策略中国
文物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成就、价值和信仰,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文物是对国家、民族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建立文物的保护机制,制止文物的非法流转,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具有五千年璀璨历史文化的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中国文物流失的历史让人痛心,文物非法流转的现实让人堪忧。保护现有的文物,遏制文物的进一步非法流转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新世纪的中国应在文物的保护方面有所作为。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中国的文物保护制度,坚持文物领域的国内保护与国际交流并行,应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一、建立文物保护的激励机制
(一)鼓励上交新发现文物
根据我国2002年《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将由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尽管法律明确规定对主动上交发现文物者进行物质奖励,但多数情况下这种奖励只是“名义上”或者“象征性”的,无法激励文物的发现者积极上交。在一些国家,例如韩国,根据法律,发现文物也必须上报有关权力机关。对发现者的补偿视文物发现地的权属而定。如果发现地属国有土地,则发现人获得的补偿数额是文物价值的一半;如果土地属私人财产,则土地所有人和发现人各得文物价值一半的补偿额。根据韩国的经验,有学者认为,“政府给予发现人较高的价格补偿是阻止走私和非法交易的最好方法。”为鼓励上交新发现文物,应该通过激励机制向文物的善意发现者支付合理的现金补偿。尽管补偿金不一定与发现文物的市场价格相同,但如果政府给予的奖励接近文物发现者可能从黑市交易中获得的非法收益,文物的发现者也必定乐意上交,因为这毕竟是合法行为。
上半年文物安全工作总结
2013上半年,县文广新局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新时期文物工作方针,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以保护传承为载体,服务经济社会大局,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详细制定工作计划
年初,该局认真分析总结文物工作情况,确定传承保护为工作主线,深化属地管理机制,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制定保护、修缮以及“四有”工作等计划,进一步推进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我县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文物保护工作赢得较大突破
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一些散落和遗忘在乡野的文物不断被发现,文物遗存总量大幅增加,文物保护工作难度在不断增强,文管办积极探索,努力使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举办文物保护工作暨文保员培训班。
- 上一篇:法治意识研究范文
- 下一篇:土地规划信息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