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修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0 07:38: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化修养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化修养分析论文
一、思想是语言美的灵魂
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思想水平和思想观点。要提高表达能力,首要的不是磨利嘴皮,而是要磨砺思想,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语言是一个人的良好修养和素质的充分体现。没有爱憎分明的立场,哪有义正严辞;没有临危不惧的胆略,哪有侃侃而谈。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深的思想修养,他才能“站得高,揽众山于目下;看得远,笼天地于眼前。”[3]有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才会有非凡的真知灼见,出言陈词才会掷地有声。
伟大的人物必有非凡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必有非凡的表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同机会主义如蒲鲁东、巴枯宁的斗争中,利用各种讲坛,给予机会主义者们以有力的抨击,显示了革命真理无坚不摧的力量。在中国革命的艰苦斗争中,以“昆仑”为描写对象的光辉诗篇,展开了奇思妙想,以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发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呼喊:“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这两句以气吞山河的前无古人的想象,要“倚天抽宝剑”,把昆仑山裁为三截。”将这“裁为三截”的昆仑山,“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4]慷慨无私地分别馈赠给世界各国人民,以达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目的,这该是怎样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
二、道德美是语言美的核心
立言行事,以德为本。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公认的待人处事的准则和信条。比如:爱国主义、先人后己、正直诚实、勤劳勇敢、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因篇幅所限,现只就爱国主义来谈。所谓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青年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文化修养在声乐中重要性分析论文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识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他的文化修养就深厚;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审美尺度、价值取向等,就会缺乏深厚的内涵,缺乏美学意义上的品位,缺乏灵性和悟性,缺乏成熟的机智和敏锐,而这个人就像破旧的船搁浅在肤浅的岸边,无法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大限度的、完美的对象化。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下面我要从与声乐艺术有密切关系的几个方面,来论述文化修养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这一命题。
首先,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类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艺术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声乐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的,交流思想信息、感情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很强的,因为人人都能歌唱。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因此说:“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最完美形式。”
其次,正因为声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为歌词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等。拿现在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十九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田汉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能够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本意。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海洋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最后,在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域,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歌如其人的说法。这是因为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演唱歌曲是演唱者思想感情、人生体验的外化,是艺术审美观的音乐化。所以在歌唱的声音中,带有强烈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韵味,是演唱者文化修养集合式的音乐体现。因此,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趣味低俗的、气质猥琐的人能唱出优雅高贵的歌声;同样我们也不能设想一个艺术迟钝,对音乐缺少本质理解的人能唱出令人感动的歌声。我们要让歌声打动人,震撼人的灵魂,我们就必须先从做人开始,做一个爱憎分明、抑恶扬善的人,做一个真诚又自然的人,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做一个既能为别人打动又能打动别人的人,做一个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而又贴近现实的人。总之做一个有品位的人,要想成为这样的人,依然离不开文化的修养。当我们凭借着文化修养真正成为“美”的人了,那我们的歌声也就有了内在的魅力,富有美丽的生命色彩,就能撞击人的心灵。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声乐大师的身上得到印证。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沈湘等,这些大师的声乐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代表了声乐演唱和声乐教育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他们之所以能达到如此辉煌的艺术巅峰,当然有娴熟超人的技术做后盾,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摄取了人类文化的营养,对音乐、对社会、对生活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体验和渴望,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精神的人。
从以上来看,文学使我们丰富,历史使我们厚重,哲学使我们睿智,思想使我们深刻,艺术使我们触类旁通而富有灵感与激情。我们对这些文化积累越广博深厚,声乐艺术的境界越高,声乐的艺术世界就越宽阔,越新鲜多彩。文化修养的确是把我们引入声乐艺术精神实质、把声乐艺术推向高峰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的修养,并视之为声乐艺术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声乐艺术中文化修养重要性论文
摘要: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深厚;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审美尺度、价值取向等,就会缺少深沉的内涵,缺少美学意义上的品位,缺乏灵性和悟性,缺少成熟的机智和敏锐,而这个人也就像破旧的船搁浅在肤浅的岸边,无法将自己的本质力量最大限度的、完美的对象化。
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一、声乐的属性
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怪不得很多教器乐演奏的老师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你拉的(或吹的)要象歌唱的一样”。就连演奏曲谱上就有“如歌的”这个表情术语。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评析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本述评以网络作为主要检索工具,主要平台是中国知网,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在中国知网的相关数据库中,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关键词,以“197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为发表时间,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到9896条结果(检索时间为2013年2月18日)。关于人文素质教育最早的研究成果是1994年,而在1979年-1993年这期间未有相关数据,原因不详。从1994年到2012年,研究成果数量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由1994年的1篇到2011年的千余篇,说明学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日益增强,并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在整个增长趋势中,有两个比较大的增长点(比上一年增加超过百篇):1998-1999年和2006-2007年,究其原因,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并在全国建立了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6年总书记再次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这说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和风向标。据表2,按照学科分类,研究成果数量占前五位的分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医学教育、中文和中等教育,都超过500篇,其中高等教育学科的研究成果多达3800余篇,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均超过千篇,这说明,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中日益得到加强和重视;同时,也说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的人文素质亟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大学生素质堪忧、医疗事故频发的社会现象恰恰说明这一问题。通过对研究层次分类统计(见表3),基础研究(社科)为4948篇,占总研究成果的一半,而排名第二的行业指导(社科)为1341篇,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则分类三、四,不足千篇,这说明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方面,而关于行业指导、各类教育的应用研究较少。通过具体的文献阅读也发现,多数研究集中在概念的辨析、实践的论证、价值与意义的重申等方面,而对如何有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虽有部分研究成果,但仍显不足,还需进一步深入与加强。
通过对作者发表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进行统计(见表4),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超过5篇(含5篇)的共22位,其中7篇以上(含7篇)者4位。孙英梅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领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田建国、潘懋元和杨叔子则主要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多产者,他们为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潘懋元和杨叔子,前者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开拓者,后者为最早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倡导者,他们为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蓬勃开展奠定了基石。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这些资深研究专家队伍中,缺少高职院校研究者的身影,对已占高等教育半璧江山的高职院校来讲,亟需进一步增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培养自己的资深研究专家,大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被引用次数的统计(见表5),排名前10中,有8篇是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包括师范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关于医学(护理)和高职教育各1篇,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实践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有效推动了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数据统计还有一个隐性信息,即相对于职业教育与医学教育,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较为丰富与成熟,这既有普通高等教育较早实践人文素质教育的因素,也离不开潘懋元、杨德广、顾明远这些教育界大家们的长期倡导与推动。在加强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对于人文素质更为欠缺的高职类大学生,更亟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与实践,以培养技术精、素质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对全部研究成果的类型进行统计(见表6)发现,学术期刊论文为9264篇,占全部研究成果的93.6%,学位论文、报纸等为632篇,仅为全部研究成果的6.3%。期刊的优点是反应灵敏,能及时对社会的焦点与热点进行分析研究,但不足也很明显,篇幅所限,一般只能就事论事,研究层次难以深入,亦缺乏系统性。与期刊论文相比,学位论文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更为系统与深入,尤其部分博士论文,与专著不相上下,但此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实证性研究极为缺乏。除了以上研究成果,通过图书馆查阅,目前国内也出版了少数人文物质教育研究专著,如宋涛的《人文素质教育纵横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高焕祥的《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出版)、李超任的《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课题组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理论探索与实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等,这类专著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但较为稀缺,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研究已取得的进展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与内涵基本达成了共识
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人文、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等,要有效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这些概念进行澄清,达成共识。鉴于此,诸多学者对这些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与论述。关于“人文“,学界的理解见仁见智,有的学者从中国古代文献中追根溯源:“人文,人之道也。”[1]它相对于“天文”而言,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即礼乐教化。也有学者比较认可《辞海》的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2]但更多的是从现代意义层面进行的解释:“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它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3]关于“人文素质”,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综合论”,“人文素质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4]、“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包括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它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5]一种是“学问论”,“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要‘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6]还有一种是“根本论”“,人文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7]以上三种极具代表性的观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人文素质的本质特征,使学术界对人文素质的理解更为全面与深入。关于人文素质教育,学术界亦有多种观点,一种是“知识论”,将人文素质教育看作是以人文知识传递为载体的教育过程,主要包括“人文学科教育和艺术教育”[8];一种是“精神论”,“人文素质教育,简单的说,即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9]一种是“实践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牢固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修养,树立人文精神及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活动。”[10]还有一种是“全面发展论”,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个人的气质、情绪、才智等多方面因素统一起来发展培养使之成为综合全面发展的人”[11]。
科技期刊编辑素养问题与提升途径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对进入新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019年8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面对未来科技创新发展,加强和提升科技期刊发展质量,推进期刊可持续健康发展,编辑人员的修养与素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编辑素养对推进科技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科技期刊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知识性创新成果交流与展示、传播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期刊编辑在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编辑素养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1.1编辑素养是期刊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技论文质量水平高低,一方面取决于论文作者的写作和知识能力水平,也与期刊编辑有直接关系,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则主要取决于期刊编辑的修养与素质水平[1]。一个修养和素质较高的期刊编辑,可以从专业、社会、科技、文化等多维度对科技论文进行考量、全方位进行编辑加工和质量把关,使科技论文具有很高传播价值和内容价值,使读者充分受益。同时良好的政治素养更是推进期刊编辑工作和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
1.2编辑素养是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数字经济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高校教师是提升我国国民素养、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具体实施者,其职业道德修养尤为重要。数字经济时代,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直接性等特征,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将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及路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数字经济时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对教师岗位责任理解不够深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教书育人”由“教书”和“育人”两部分组成,“教书”是传授知识,主要是围绕专业而开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水平,也就是我们理解的日常教学;而“育人”则是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但是,有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深入的理解自身岗位职责,缺少爱岗敬业的精神,仅仅把高校的教师工作简单地看作是教书,奉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观念。认为高校教师只需要上完课就可以了,在课堂外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自身无关,除非是有学生来请教,否则上完课就走。殊不知育人同样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教而不育则会使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无法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1.2存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人文主义教育观美术教育艺术修养
[论文摘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
教育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在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人文主义教育观对我们现行教育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它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未来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主义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注重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达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并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结晶。它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代表着人性的深度。美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学习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美术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使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性情的目的。因此,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将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不断提高,性情不断得以陶冶,从而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和保护生命和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可以说,美术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育,它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能更好地贯彻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的和作用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7年5月,北京大学隆重宣布成立艺术学系,并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在全校开展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与理解力,用艺术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具有更高的精神境界、更开阔的胸怀和眼界、更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人文修养、更健全的人格,成为21世纪合格的人才。我们知道,当下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素描、绘画、版画、雕塑课程及欣赏课,它有了更宽泛的内容。在欧美很多国家,开始用视觉艺术教育来代替美术教育,它超越了传统的“纯艺术”范畴的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对象不是针对那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少数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倡导全面发展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直觉、推理、想象、技巧以及表达和交流的独特形式过程逐渐形成丰厚的文化修养。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在强调美术学科结构特点的同时,始终贯穿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容标准是根据学生达成目标来制定的,注重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的感性体验,发展美术创造的基本能力。中国现行的美术教学也开始以强调美术学科体系转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用人文主义教育观来指导美术教育,成为对现行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过程来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呢?首先,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人文精神。美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教育影响,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对比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通过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了解其中的民族民间美术、艺术等文化,了解它们与其他地区或其它民族美术文化的异同;通过参观、座谈、调查、访问艺术家工作室等参与活动,了解中外艺术家的艺术思想、生活及作品诞生的过程,或结合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社会风貌,增进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风格画派的了解与尊重;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更加全方位直观地了解艺术作品。其次:整合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未来社会需要具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它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新情景中探究、发现与美术有关的问题。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主动地融汇不同学科的内容,使各种知识与技能相互融通、彼此联系,使他们真正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求得和谐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由于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因此,美术学习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自身的领域中。需要在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程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时间内比较全面地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发展规律与趋势。其次,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艺术修养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艺术修养的规定将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素质与生存质量的高低。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协调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假如整个社会成员都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那么,就有助于在心灵和交流的氛围中培养一种协调的人际关系,就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交流内心感受,更好地实现人际间的沟通和理解。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升值,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毕业论文写作论文
摘要: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受益匪浅。而且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有许多要求,其中敏锐的直觉和较高的学术修养是保证选好课题的两个重要因素。初学者可从准备工作。拟定题目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查找文献资料等方面入手。另外还必须了解有关论文写作的组成部分、格式要求并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
关键词: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创性
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获益。而且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直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丰富的经验。此外,了解论文写作的相关格式要求,组成部分,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准备工作
首先,作者要广泛大量的浏览或阅读近年来发表在各类期刊和学术权威刊物上的文章。如中国外语。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语言与翻译,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话教学,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等。通过广泛的阅读使自己了解目前学术前沿和科研的最新动态。同时还要弄清楚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及其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如:这一领域已完成的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深度,该领域的主要发现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空白等。为了帮助毕业生选题,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06年组织部分教师为该院英语系的03级毕业生提供了选题的方向和建议。以下是其中的部分选题:
1)教学法方向: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与尝试。2、论需求分析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作用。3、在英语学习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培养。5、现代中学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6、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7、初中英语的课堂提问技巧。8、教师的信念对教学的影响。9、交际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10、在中学开展“英语角”的活动意义及方法。
课程思政融入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探讨
高校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近几年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但在毕业设计的主题以及思想性上还需进一步深化。本论文通过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类型分析;美术与设计专业论文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以及教学的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美术与设计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究。当前各高校的美术教育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方法已经有了很大转变,由原来以学术论文撰写为主,创作设计作品为辅,逐渐改变为以创作作品为主,以创作设计说明为辅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新态势。在实施过程中,一些高校还是以学术论文作为主要抓手,不但没有发挥属于美术与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艺术特长,没有在专业学习上做到扬长避短,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实施过程当中显得力不从心,也影响了相关毕业创作效果。这样的方式方法导致毕业论文和最终毕业设计与创作形成脱节,对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理清了这个思路之后,需要强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在引导学生进行毕业创作与设计说明的过程当中,以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主题?什么样的思路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这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高校美术与设计类学生毕业创作的一个新动向。为了将课程思政作为学生本科学习阶段一个必要的教学内容融入教学,应该贯穿到本科学习阶段的始终,在论文和毕业设计当中进行非常明确的体现,这对于当下不但是一个新课题,同时,也让我们以新时代的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去积极认真面对,有效组织实施。
1地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类型解析
课程思政在高校教学当中的融入,成为近些年逐渐兴起的新课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有主有次。因为课程思政内容极其广泛,当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融入时,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说作为各个专业通用的思政教学形式,同时,还要做到融入红色经典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等文化类型。首先,以中国文化传统文化融入教学,需要把握教学内容育人的过程管理。如绘画专业书法和中国画都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将其应用在室内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专业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学习和创作符合传统文化内涵的美术和设计类作品,重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以这种审美内涵去引领学生的创作实践,让学生无论在绘画,还是在设计相关领域,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深度和艺术高度,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育人,我们还要努力让学生融入学校文化,吸收优秀文化,在融入学校文化中感受,在感受中感动,在感动中净化心灵;在学校文化中感悟,感悟社会,感悟人生,在感悟中提升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1]其次,将中国红色经典文化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引入教学,成为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红色经典文化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着中国人民进行可歌可泣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历史课程当中已经较为全面的了解,那么把它引入到绘画与设计类专业课程时,因学生实际的专业能力,不能让学生表现大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抽离出红色经典当中非常有意义有精神指向,并对于今天有诸多追思和回忆性质的经典片段,或者是生活记忆。红色经典文化不仅仅是以人物画进行体现,也可以运用山水画和静物画,甚至将具有代表性图像通过艺术设计概括性符号形式去体现当代设计意识。所以说,红色经典文化对大学生来讲,是必须要深刻领悟和能够进行创作应用的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第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还要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学生就读高校所在的城市以及学生出生的城市,都会以地域文化在学生的成长阶段打下深刻烙印。如从学生记事起,他出生的这个城市所具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属性就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给予深刻的影响,到了就读高校以后,高校所在的城市以及高校教育理念也会将该地域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形成了地域文化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的思政信息。例如,学生所处的高校在黑龙江省,那么龙江地域文化,其中包括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等。以这样不同的精神内涵对学生实施影响,能够在教学当中进行有效引导,通过四年不断学习,将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入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的总结当中去,对于其艺术认知和社会认知,以致对历史的认知,都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2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毕业论文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分析
课程思政在美术与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中融入,也要考虑到整体的教学思路,避免工作当中形成无序,没有主次的凌乱局面。针对其教学路径,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师教学思想要统一,引导教学要形成合力,这就需要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要及时进行沟通,要对学生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论文指导老师也要如实掌握所辅导学生的素质能力,要对他们学习能力、文字表述能力、专业创作能力以及个人思想觉悟等方面都要进行逐一分析。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也是对学生深入了解的过程,要做到一人一议、一人一案,不能全盘推进,要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所以,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当中,其备课其实就是在备学生,虽然辅导的学生不多,但面对的却是艺术创作的个体,尤其要集中体现创作或设计成果的前提下,这方面更不能忽视。第二,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要明晰,不能将平时学习与毕业设计分列开来,也就是说一定要重视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让课程思政在专业核心课程当中就要进行深度的教学研究,为将来学生的毕业论文和设计打基础,从而对平时作业与毕业创作形成一体化教学的因果关系,这样便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积累,也便于毕业设计和论文出成果。第三,教师经过教学的前期实践,毕业设计和毕业创作成为学生毕业前夕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将其作为自己学业总结性的工作来对待。所以,美术与设计类学生本科专业学习要重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创作成果展示,要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不但教学管理者要重视,指导教师要重视,也要让学生也就是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直接创作者要引起高度重视,这样才能达成共识,有的放矢,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这项工作。当然,从管理层和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给予积极关注,并不仅是口头上的提示,而要对相关的文字表述、思路梳理、自我评价、创作过程等方面进行指导,便于学生对毕业设计文稿要求有认真的了解,保证能够及时完成相关的任务。
3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毕业论文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
毕业论文写作论文
摘要: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受益匪浅。而且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有许多要求,其中敏锐的直觉和较高的学术修养是保证选好课题的两个重要因素。初学者可从准备工作。拟定题目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查找文献资料等方面入手。另外还必须了解有关论文写作的组成部分、格式要求并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
关键词: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原创性
恰当的选题是保证毕业生撰写论文成功的第一步。一个好的选题不仅能使作者从中获益。而且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恰当的选题要求作者有敏锐的直觉,较高的学术修养和丰富的经验。此外,了解论文写作的相关格式要求,组成部分,追求论文写作的原创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准备工作
首先,作者要广泛大量的浏览或阅读近年来发表在各类期刊和学术权威刊物上的文章。如中国外语。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语言与翻译,语言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电话教学,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等。通过广泛的阅读使自己了解目前学术前沿和科研的最新动态。同时还要弄清楚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及其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如:这一领域已完成的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深度,该领域的主要发现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空白等。为了帮助毕业生选题,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于2006年组织部分教师为该院英语系的03级毕业生提供了选题的方向和建议。以下是其中的部分选题:
1)教学法方向: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与尝试。2、论需求分析在自主学习模式中的作用。3、在英语学习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与培养。5、现代中学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6、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7、初中英语的课堂提问技巧。8、教师的信念对教学的影响。9、交际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10、在中学开展“英语角”的活动意义及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文化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