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品牌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3:31: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化品牌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品牌文化观念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一、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的构成
品牌,作为企业的一个“标牌”,是我们对企业文化及产品的一种认可,由名称、象征、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构成,是区别于同种竞争商品的“符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装不单单是人们用来“蔽体”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服装品牌文化是一个具有精神内涵的宏观概念,是构成服装品牌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撑,是中国服装品牌走向世界的跳板,未来企业间、国际间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因此,中国服装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抢占先机,需更注重品牌的创新,提升企业品牌文化软实力。
二、品牌服装设计是服装品牌文化观念培养的重要内容
服装品牌以品牌形象展现出来的,也是设计出来的,服装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品牌众多,我们的品牌要想走的长久就需要有独特的一面,精心细致的设计来展现其魅力。品牌服装设计是服装品牌文化培养的重要内容。品牌服装设计赋予服装丰富的内涵,通过其个性化外观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适应品牌设计在服装中的作用很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品牌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在设计服装时要结合本土文化内涵、时尚元素及大众需求等,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三、品牌服装设计需考虑的条件
(一)主体
民族文化品牌形象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文化品牌设计不仅关乎黑龙江赫哲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关系着当地的经济建设。为了进一步发挥民族文化的潜在价值,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章结合赫哲族文化的起源及发展、传承与保护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前黑龙江赫哲族文化品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建议,以提高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关键词:黑龙江;赫哲族;文化品牌;鱼文化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地区,有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文化,其鱼文化历史悠久,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赫哲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文化传承方面也面临挑战,而打造文化品牌,设计具有品牌效益的文化产品,能够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基于此,研究黑龙江赫哲族文化品牌设计对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及规划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黑龙江赫哲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历史悠久,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能够推动黑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在发展中不断迁移,迁移足迹也遍布黑龙江各地。近年来,受外来文化冲击,黑龙江赫哲族文化传承也受到一定的阻碍,而鱼文化恰恰是赫哲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加强鱼文化传承与发展。首先,要认识到文化传承并非是完全继承传统文化,而是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提取赫哲族鱼文化中有益的部分进行继承与发展,剔除鱼文化中落后的文化。同时,在传承与保护鱼文化过程中,应加大对鱼文化的保护宣传力度,尤其要提高鱼文化传承者的认识,鼓励赫哲族群众主动参与鱼文化传承活动,做文化的保护者与传承者。其次,要加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对黑龙江赫哲族渔猎生产方式加以改造,采用以农业经营为主、以捕鱼狩猎为辅的多种经营方式,在保护与传承鱼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发展黑龙江赫哲族鱼文化。
二、黑龙江赫哲族文化品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设计教学中品牌文化观念的建立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服装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许多新的服装品牌,因此如今服装设计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设计品牌服装,文章简单介绍了服装品牌文化观念,分析了设计品牌服装在培养服装品牌文化观念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建立和培养学生品牌文化观念的策略。
关键词:品牌文化;观念;服装设计;策略
作为人类十分重要的生活状态之一,服装的研究和设计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装质地、款式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服装设计学科也要相应地做出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服装设计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品牌文化观念,使其具备一定的品牌服装设计思维,从而设计中有特点、有内涵、受欢迎的服装品牌。
一、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简介
品牌的目的就是区分某个或某系列产品以及与其竞争的产品,使消费者和产品之间构建了某种关系。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购买服装不仅是为了保暖,更是为了诠释美,追求艺术,服装完美体现了一种美的文化和理念。作为一个宏观概念,服装品牌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同时代表了一种审美情趣、生活观念和价值尺度。品牌文化涉及的方面较多,比如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品牌形象、服装产品的风格等。各服装企业的竞争除了是其品牌的竞争,同时也是品牌文化的竞争,蕴含于服装品牌中的文化能够赋予服装产品强大的竞争力。所以服装企业需要在设计、生产和销售服装等环节中融入独特的品牌文化,使品牌文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
二、培养学生服装品牌文化观念的重要性
服装色彩设计教学探析
一、服装色彩设计教学现状与困惑
色彩设计通过色彩语言与服装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等各类设计学科之间的关联,形成了一种链式关系,在设计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追溯国内设计院校的色彩教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后期,受前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采用色彩写生为主的训练手法,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技法,与当代艺术、设计文化相距甚远。80年代以来设计院校逐步接受从日本、香港等地传入的包豪斯教学理念,将之简化之后形成以“三大构成”(平面、色彩、立体)为基础的设计教学模式,其中,色彩构成作为三大构成之一,强调色彩中的色相、纯度和明度要素的理性分析,形成了相对系统的色彩设计教学模式,但仍与专业设计有所分离。近十多年以来,色彩设计教学呈现与专业设计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以服装色彩设计课程为例,教学目的逐渐聚焦于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使学生了解各种影响色彩效果的社会因素,培养其色彩的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使之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服装色彩,把握流行趋势的脉搏,让色彩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显现出来,从而使色彩成为提高服装外观质量和增强服装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服装色彩设计教学倾向于培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美学修养的基础上,塑造其实践应用能力。但目前国内的教学现状仍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就色彩设计教学内容而言,对流行色的剖析、提取与设计应用显得十分欠缺,基本未涉及品牌服装的色彩策划、流行色与品牌服装等与市场相关联的内容,而这一板块恰恰是当下服装市场和产业日益关注的内容,服装色彩设计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
二、流行色应用在服装色彩设计中的重要性
纵观设计业界,色彩素来被认为是最具感染力的视觉元素,它以各类设计产品为载体,在其塑造的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呈现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在当下,色彩更突破了其在“造物”上的实用、功利价值,延伸至“情感”、“思想”、“经济”等领域,凸显出其与消费性和商业性之间的关联,形成了所谓“经济色彩”。在当代服装设计领域,流行色已成为服装色彩消费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随着设计与消费群体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以及大众审美情趣、着装理念、生活品质的提高,加上消费者获取流行信息的渠道的多元化,其对色彩的需求与敏感度也在持续提升。据美国流行色研究中心大量调研证实“7秒钟定律”的存在,即人们面对商品的最初7秒钟往往决定了其对商品的兴趣,而其中色彩的作用占67%,成为主导消费者选择的关键性的影响因素。此外,还有权威色彩研究机构表明:在不改变产品造型的基础上,通过色彩的变化,可以给商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这也显现出色彩对于设计产业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具有鲜明色彩个性的服装品牌在国际、国内服装舞台和商业领域彰显出强大的号召力,每每为业内人士所瞩目。例如:2012年秋冬,著名的意大利品牌PRADA为人们带来了一场色彩风暴,在极简的服装设计风格下,塑料橙、鲜绿、亮蓝等高调的色彩与原始朴素的面料形成了鲜明的视觉焦点。对此,PRADA的主设计师Miuccia阐释了个中的韵味,“我所想到的只是摆弄色彩与面料”,“简单但是奇特的感觉”,而正是这一简单但奇特的色彩感觉构成了服装强大的吸引力。综上所述,色彩设计和应用不可能脱离消费市场和流行色发展趋势而独立存在,各行各业对色彩及其创造的有效经济价值的评估和实践、以及品牌发展的需求共同推动了色彩经济的盛行,促使专业设计师掌握更多的色彩应用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促使高校教学的培养目标转向着重培养学生在色彩设计中的审美能力、流行敏锐度以及实践应用等专业职能,由此也暴露出传统色彩设计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不相相适应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在服装色彩设计教学中补充流行色项目教学,是对此问题的有效解决途经之一。近几年,虽然已有一些学者在学术领域对流行色和服装色彩策划进行了探讨,如在由流行色协会主办的“亚洲色彩论坛”中,有多位学者就“我国品牌成衣的色彩策划”、“流行色与服装品牌的契合”等主题进行了论述,但是一直没有把这些学术前沿的探讨引入到教学中。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尝试在色彩设计教学中引入服装品牌色彩策划项目教学实践环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探索教学与市场需求的接轨,将书斋式的色彩理论教学转换成着重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既培养学生的对市场的敏锐度、对流行信息的洞察力,同时强化学生对色彩的整合、创新等综合实践能力。
三、流行色项目教学方案建设
(一)基于学生色彩分析能力的培养———立足
地方特色产品提升品牌形象策略研究
摘要:包装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实际项目,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应用型设计能力,也能体现设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更高追求。当前,为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将包装设计教学与实际项目结合,实现产教融合,是对实践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嫩尚家”品牌包装设计为例,分析包装设计教学如何助力地方特色产品,提升品牌形象。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学;特色产品;品牌形象;策略研究
1创作对象具有地域特色,服务地方发展
传统包装设计课程的创作主题多为虚拟案例,缺少针对性,学生创作欲望和主动性不够,作品效果比较粗糙,只停留在概念层面,缺少实际的应用价值,学生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包装设计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对人才的需求,设计教育相对滞后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深入训练,而将实际项目植入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计划安排,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到设计制作以及成果的形成,都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植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嫩尚家”品牌包装设计正是产教融合的典型代表。如今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类繁多,然而很多特色产品包装设计却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性弱、包装的形式与内容脱节、包装设计档次不明确,还有些产品的包装设计专属性不够突出,如果换个名称,原有的包装一样可以使用,缺少特色。针对地方特产包装设计的现状以及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教师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作为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嫩尚家”是黑龙江省嫩江市著名面粉品牌,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作为包装设计的创作对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更能实现设计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地方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地方品牌形象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千里黑土孕育了丰富的特产,如大米、五谷杂粮、大马哈鱼以及各类山产品,但其包装设计却存在缺乏地域特色、地域文化性弱,甚至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等问题。此次设计项目是为嫩江著名品牌进行面粉包装设计,让包装设计教学为区域特色产品助力、提升地方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是此次设计的重点。如提炼地方文化,运用地域性元素体现地方名特产的地方特色。将地方人文特色与产品包装设计应用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还能够通过地方文化特色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富有更多的文化内涵,促进提高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真正实现设计教学为区域特色产品助力。作为培养包装设计人才的艺术教育,应该把民族文化与艺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将地方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融入包装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地创新。“嫩尚家”作为嫩江的特色品牌,在包装设计中除了要体现产品特点,更要体现出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把具有地区特色的元素运用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能够传承和发扬地区文化,使受众了解当地文化,为促进区域文化的传播创造条件。优越的地缘优势、多样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都可以作为地方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
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策略选择
摘要:本文结合品牌理论,梳理了独立学院品牌内涵与品牌要素,在对山西省范围内独立学院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围绕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品牌培育、品牌创新、品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品牌建设意见,希望能为我国独立学院的品牌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独立学院;品牌建设;途径研究
一、独立学院的产生
20世纪末,我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得以快速增长,不仅增加了对物质消费的需求,也増加了对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渴求。因此,中国政府做出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定,但此时政府财政或高校均不能完全满足这一教育需求,于是政府鼓励一些高校吸引社会资金,以非财政经费形式,举办新体制下的公办民助性质的二级学院,以缓解扩招背后的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增加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此,二级学院成为独立学院的雏形。直到200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了独立学院一词,并明确了其定义。教育部于2008年出台并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意味着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有法可依,独立学院进入高速发展并逐步规范阶段。而如今,独立学院已经脱离母体高校的光环,以独立的个体授予学位证书,向社会输送着各行各业的应用型人才。
二、独立学院的界定与特征
(一)独立学院的界定。独立学院不同于民办高校,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级的二级学院,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可以利用公办母体高等学校的部分资源,但又独立于母体学校,按民营机制运行,无国家财政支持,实行严格的独立办学,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线。(二)独立学院的特征。独立学院最大的特征是“独立”。除此之外,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托性。独立学院创办的前提是母体高校。依托于母体高校的资源,如办学经验、管理体制、师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母体高校大力支持。二是市场性。不同于母体院校,独立学院的教学活动应以“社会人才的需求”为核心,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学院定位、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三是创新性。与公办院校不同,独立学院具有的“独立性”,使其在办学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高职校品牌建设路径分析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面对职业教育的残酷竞争,很多五年制高职学校转变办学理念,狠抓内涵建设,创建知名的学校品牌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突破,希望从品牌建设入手,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校;品牌建设;路径分析
一、研究背景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国际流行的专科教育学制,采用五年一贯制的教育模式培养初中毕业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教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办学效益等方面具有独有的特征,优势明显。然而,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五年制高职教育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比如说对五年制高职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社会上对高职教育特别是对五年制高职教育还不是很认可,加上起步较晚、经费不足、企业共建度不高、升学渠道狭窄、升学通道不畅、生源质量较差、毕业生素质不高等问题也制约了其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残酷竞争,致使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针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很多五年制高职学校转变办学理念,狠抓内涵建设,把创建知名的学校品牌成为学校发展的新突破。因此,开展品牌建设研究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二、五年制高职校发展现状分析
(一)品牌认识不清,品牌意识不强
企业文化视域下职业品牌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职业院校跑马圈地式的发展,品牌文化建设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因素。职业院校在发展中极易忽视品牌文化的作用,因此构建特色品牌文化是提高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企业内涵对比职业院校品牌文化发展,强调企业与学校品牌文化发展之间的差异,结合星巴克企业优势对职业院校品牌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星巴克;职业院校;品牌文化;创新策略
很多职业院校在品牌建设中都存在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在我国起步较晚,学校建校时间短,品牌文化基础弱,尤其是延伸到品牌长效机制则更为短缺;另一方面是职业院校建设初期都采用跑马圈地的形式加速扩张,过度消耗了学校品牌和文化的生命力,还有很多社会因素也在制约着职业院校品牌文化的发展。文化创意缺少、品牌创新乏力是制约职业院校发展的首要原因,本文试图通过企业发展框架与职业院校进行对比,以此探寻职业院校品牌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职业院校品牌文化的涵义
品牌文化(BrandCulture)是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学校品牌文化是指学校全部人员(教师、学生)在学校总体文化建设下,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形成一种非常专业化的特殊精神财富,它是由专业品牌和校园文化所共同持有的在学校文化资源下形成的独立品牌;它是学校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及基本信仰。学校文化一般包含多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环境、制度、物质等),既是学校的整体又是整体中的局部。品牌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学校内部还是在社会层面,拥有自身的品牌文化都是综合价值的体现,是学校展现特色构建发展的基石,也是学校师生价值观的共同体现。
二、品牌文化的形象与宣传
高校党建品牌化建设实践探究
摘要:就目前高校党建工作而言,我们需要在红色精神的感染下,将高校党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以此来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品牌化发展之路。为此,作者从一名普通的高校党建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了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中的应用策略,从而更好地利用红色文化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党建;党建工作;品牌化
一、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应用于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理论系统不够完善。1.对于红色文化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入。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承革命先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精神,是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可知,目前很多高校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不够深入,导致无法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很多党员认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红色文化已经过时,从而阻碍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步伐。2.红色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理论体系,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优秀的红色文化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现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针对性,能够更好地将红色文化的内容集中起来,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应用到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过程中。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得知,很多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学习内容的关联性较差,无法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于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二)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非常有限。1.缺乏与红色文化资源的近距离接触。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在课堂中对中央的指导意见和精神进行学习,缺乏在实践中对红色文化的近距离接触,从而使得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方式较为单调,党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2.缺乏针对性的教育。高校党建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党员,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一些基层群众。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得知,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采用不同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教育的方式。这种无差异的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的特点,从而导致教育效果与实际要求相差较大的情况出现。(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红色文化部分。校园文化是高校开展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也是高校进行党建工作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遗漏了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主要表现如下:(1)很多高校缺乏对红色文化的足够重视,因此在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将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针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和讲解,学生和教师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深入认识,从而无法更好地利用校园文化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2)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较少。高校虽然有各种艺术团体、文学团队,但是缺乏针对红色文化的团体,从而无法对红色文化的内容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另外,针对红色纪念日,很多高校只是采用挂横幅的形式进行宣传,这种宣传方式流于形式,无法深入教师和学生的内心,对于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是非常有限的。
二、基于红色文化的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策略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虽然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宣传和组织方式比较有限,因此无法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1.积极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充分重视红色文化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对高校党建工作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更好地组织高校党员干部、预备党员和基层群众,进行红色文化的深入学习和解读,提高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积极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品牌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学习体系。对红色文化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突出核心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同时,要注意红色文化与时代的结合,使其能够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从而形成针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3.制定学习红色文化的相关制度。高校应该积极完善党建工作的相关制度,尤其是在提高党员学习积极性方面,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真正将红色文化的精神转化为外在的行动,避免流于理论学习和表面学习的情况出现。(二)将红色文化引入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过程中。1.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开展高校党建工作中,必须利用教师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未来的规划,成为优秀红色文化思想的学习者、传播者和执行者,要加强师资队伍对红色文化的深入了解,并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能够充分利用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红色文化的教学效果。2.将红色文化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红色文化的教学内容,对红色文化进行整理,从而形成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进而应用到党员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对红色文化的教学内容不断推进,使之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三)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力量进行宣传,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校园文化传播的方式,例如:校园广播、校报、校园论坛或者校园的微信公众账号等,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提高其育人的能力,进一步发扬红色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质。(2)积极推动校园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艺活动中,创办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社团,社团开展的活动可以与高校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并且可以在一些重要纪念日开展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歌唱比赛、演讲比赛,或者是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文化纪念馆进行参观,等等。(3)将红色文化的社团活动作为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在高校党组织的指导下,与学生会进行紧密合作,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
高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越来越注重学校软实力的培养和发展,校园文化品牌作为学校的标志也成为了很多学生和家长选择院校时的一个重要参考,因此培养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成为了每一个高职院校都重点关注的工作。建设培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不仅能够带动学校的学习风气,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更能够引领文化风尚,为社会道德建设发展树立好的榜样,从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主要从“美育”概述、“美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美育的实施三个方面从美育视角下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品牌;建设;美育视觉
社会文化建设是目前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重点关注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指导方针。由此可见,文化强国已经成为了我国建设发展的主旋律。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对于美的追去也越来越高,相对的对于学校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美育教育也成为了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品牌的一个关键所在。在美育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不仅仅是学校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的产物,更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乃至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美育”概述
美育被称为审美教育或者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18世纪的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席勒是美育概念的创造者,在他的观念里,美育是用来解决政治问题的必经之路,同时他还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概念,形成了现代审美教育的基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环境中,学校美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1]。随着时代形式的不断变化,如今人们对美育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美育不再仅仅是从属于德育的陶养感情的教育,它拥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除了提高道德情操外,美育中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对美育的定义和要求。
二“美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文化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