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8:49: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化教育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化教育培训

社区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转型升级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从园区街道建设的实际出发,着眼于社区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园区街道的文化教育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理念,不断拓展社区教育发展的广度,深化社区教育发展的内涵,努力追求与实践目标开放、项目实用、受众广泛、特色凸显的京泰路社区教育,全力打造教育事业繁荣、文化特色鲜明、软硬实力较强的东部新城。

二、主要工作

(一)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1.以社区市民学校为主要阵地,以社区居民迫切需要为出发点,自下而上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各社区市民学校及相关部门,在调查了解社区居民需要的基础上,按从业人员年继续教育培训率不低于50%的要求设计申报培训项目。园区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办公室汇总,并对基层培训工作进行专项考核。

2.办好市民大讲堂,精心组织京泰市民大讲堂系列讲座。

查看全文

区教育机构培训意见

一、成立机构,切实加强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

成立区加强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组长,教育、纠风、监察、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公安、民政、农林、审计、编制、物价、工商、文化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研究解决加强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治理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研究和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积极主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二、明确责任,落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归口管理工作

全区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技能类培训机构统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凡未经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任何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不得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移交和归口管理工作,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事业单位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逐步移交教育部门管理;原其他部门、行业、企业批准设立的培训机构,统一归口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

三、分工协作,积极做好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清理整顿工作

各部门、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要对所办学校或培训机构的资质进行核查,对达不到相关标准或办学中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认真进行清理整顿,并及时向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移交手续。对于经工商、编制等部门登记有“教育培训”、“教育咨询”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超出审批范围非法办班的,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符合要求的,各有关部门要将举办者及法人信息、办学培训情况信息和原审批文件等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坚决清理整顿和取缔各类违法违规举办的学校和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提高班和特长班。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街道办事处作为清理整顿工作的主体,要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坚决做到出现一家,查处一家,取缔一家。区政府将定期组织开展清理违法违规办班集中整治活动,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宣传、纠风、监察、工商、公安、民政、物价等部门参与,坚决清理各类违法违规办班,在全区营造和谐有序的教育氛围。

查看全文

党员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略述

[摘要]新时代对于党建工作和党员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开展党员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党建综合水平,提升党员培养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创新开展党员传统文化教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党员教育培训的总基调,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基础和保障。

[关键词]党员;传统文化;理念;廉洁教育

党的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建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通过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有利于党员思想体系建设,实现党员教育目标①。尤其是当前我国处于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创新时代,当代党员教育工作也必然面临着新的改革节点,开展党员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代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而如何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党员教育工作有效性,也成为当前党员传统文化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在党建工作和党员培养工作中做出相应回应。

一、邹城市干部政德工作的创新成果

近年来,邹城市突出孟子文化品牌和当代干部政德教育需求,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儒家政德思想、加强党员干部政德教育”为主题,以建设国家级干部培训基地为目标,充分挖掘以孟子思想为主要内容儒家思想,采取专题授课、现场教学、现场体验、礼乐教学等教学模式,面向全国党员干部开展政德教育培训,建设邹城市干部政德教育基地。邹城市通过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引导党员干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汲取政德智慧,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邹城市在先后承接开展多种政德教育培训后,被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纳入政德教育现场教学基地。

二、开展党员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查看全文

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清理方案

对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顿,是民办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更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42号)和《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扎实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通知》(渝教办〔〕83号)要求以及“全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会”要求,决定对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拉网式清查。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一)成立某区年度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查看全文

高师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分析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集中体现,传统文化代表着能够维系国家凝聚力、传承民族精神、展现文明特质的主体文化积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在以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若干途径之中,作为由古至今中国古典教育主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教育,因在延续传统、培育人才、发展文化等方面所发挥的突出核心作用,而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肩负起保存、传递、选择与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时至今日,伴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如何在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争锋愈发频繁的情况下,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便成为新时期中国面临的一项严峻任务。为此,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先后颁行多项文件要求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如2014年3月,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起系统化的文化传承体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度强调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在此形势下,以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研究为主要职责的高师院校如何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文件的指示精神,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体现独特价值,便成为一项必须高度关注的时代命题,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传统文化与高师院校的内在关系

传统文化与高师院校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关系,根源于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联。文化作为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产生的亘古恒久的社会现象,与教育相伴相生。文化赋予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教育则给予文化存在的依据与更新的途径。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出发,认为教育依存于一定社会的文化,教育是传递人类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手段。这种规律性使得文化与高等教育之间形成了密切联系,建立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文化决定、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又能动地反作用于文化。由是,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文化与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师院校,相互之间便建立起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传统文化对于高师院校具有的作用。文化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的深层次关系,就要求高等教育在发生革新变化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在其中可能会发挥的作用。而在文化对高等教育变革具有的若干作用之中,就蕴含着传统文化对于高等教育的内在深刻影响。正如美国教育人类学家斯宾格勒所言:“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制约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由此可证,传统文化对于高师院校具有突出的作用。具体而论,传统文化对于高师院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学术秩序等方面。1.传统文化作为历史上逐渐凝聚成型的文化遗产,具有积累性、连续性与承继性,是包括教育在内的现代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必然会成为高师院校整体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作用于高师院校的学校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方方面面。2.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存在形态与影响方式具有典型的隐性特征,更多体现在对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的价值体系、思想道德观念等内在文化心理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师院校的日常运行与改革发展。3.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体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内涵与特征,这就促使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发展路径等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其他国家的高师院校产生显著差异。4.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自古以来不断形成完善的包括教学观、教师观、人生观等在内的基本教育理论观点,从而对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等专门职能具有重要影响。(二)高师院校对于传统文化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传统文化与高师院校的相互关系中,不仅是传统文化对于高师院校具有作用,高师院校同样对于传统文化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体现在高师院校具备的文化与教育功能方面,即高师院校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课程教材、教师群体、学校文化等途径,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评价、传承与创新,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而对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产生影响。1.高师院校作为具备文化功能的特殊社会组织与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现代社会文化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负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并使之融入现代文化的职责。2.高师院校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之时,必然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内容、形式等做出具有现代性的评价,摒弃其中消极、落后的成分,吸纳符合现代化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成分,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成为现代文化的积极构成要素。3.高师院校作为以孕育人才和科技成果为己任的特殊社会组织,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以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为基础的,并在发挥职能的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改造。4.由于高师院校具备教师教育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别功能,与传统文化中注重伦理道德、强调师道尊严、讲求“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性相契合,因此,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但要求高师院校应在日常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活动等方面适度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还要求高师院校要深入研讨传统文化与教师教育、教育科学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传统文化在现代高等师范教育中的功用,从而使传统文化中与高师院校密切相关的成分能够古为今用,发挥出现代价值。

二、高师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定位

传统文化与高师院校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使得高师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别之处,进而使高师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定位。高师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定位,主要源自于高师院校的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依据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主要是指处在一定文化历史传统圈内的人对自身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系统反思与深刻认识。高等院校的文化自觉,主要表现在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对于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全面认识、辩证思考及正确对待。这是关涉高等教育文化命脉的最核心问题,与高等院校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密切相关,不但对高等院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更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存续有重大影响。依此而论,高师院校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便决定了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职责的高师院校,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和具有古典意蕴的传统文化教育所具有的现代意义,也就决定了高师院校如何确定自身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定位。具体而言,高师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定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师院校具有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高师院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首先是以自身的教育模式与教学、科研职能为载体的。作为负有培养高端人才职责的高等教育机构,高师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借助教学、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中性的传统文化教育,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使用传统文化培养、塑造学生,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学习、认知、领悟,并可为己所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道德意识与精神追求,进而有助于培养具备高尚品德及优异综合素质的新一代教师群体。正所谓“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二)高师院校具有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国家的高等教育必须肩负的重要使命。高师院校不仅要传承传统文化教育,还要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既在学校内部营造出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使更多的学生具有学习与传播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又要发挥高等教育引领社会文化风气的灯塔作用,为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与智力支持。(三)高师院校具有选择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高师院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弘扬,并非不加鉴别、不做分析,而是建立在正确评价基础上的选择性传承、弘扬。即高师院校要根据现代社会与教育的特点与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培养目标、教学体系、课程教材、学校文化等途径,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进行客观评定与选择。以此去除旧有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保留那些具有永恒价值、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部分,并对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加工,使之能够与高师院校实现有机结合,形成新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内容、形式与方法。(四)高师院校具有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高师院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具有两重含义。一是体现在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方面。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高师院校因自身的高等教育属性,而具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创新的功能,由此创造产生新的文化形式,形成新的文化内涵。因此,高师院校有能力在继承既有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超越与再创造,使之不断推陈出新、历久弥新,始终能够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二是体现在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及科研功能方面。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需要符合教育的一般要求,具备教育的一般属性。高师院校作为专司教师教育及其科研的高等院校,具有从事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本功能。因此,高师院校有能力从教育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应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创新性研究,使其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还可以符合当代教育的新要求,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更新发展。

三、高师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查看全文

漫谈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企业培训的竞争。因此,加强职工培训已成为煤矿企业应对社会化竞争的紧迫任务。职工培训是企业在知识经济中制胜的“法宝”。

一、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职工培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煤炭行业正在由过去那种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精密型转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必须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

2.职工培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工是企业最有效的投资对象。人才资源的培训与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操作性人才是企业和社会人才的最基本的力量,企业吸取具有职业技能的生产工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不可缺失的因素。企业发展离不开人、财、物、时间,但是,只有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主体。

二、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实施路径

1.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企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入,要着力提高人才素质,必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解放思想,克服职工教育培训就是以安全教育为主,教育培训工作是为了经营挣钱的观点;各级领导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的大事,所以企业的创新发展首先就要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

查看全文

职校实施职业文化教育的效果

为全面了解和把握高职学生职业文化认知状况,进一步为学院五元文化建设提供可参考的决策依据,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职业文化教育调研项目组于2009年12月,对全系会计电算化专业一至三年级学生抽样发放了职业文化认知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76份。本文将从问卷情况,问卷反映的思想动态和学生职业文化认知现状分析,如何更好地顺应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职业文化素养取得需求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关于问卷

问卷目的:初步了解目前经济与管理系职业文化教育开展效果,了解学生对职业文化素养的认知状态;对职业文化教育的参与热情;今后在推进职业文化教育建设时应把握好的方向和需要重点关注、解决的问题,同时了解学生对于理想的职业文化素养取得的期望和描述。在此过程中将职业文化教育的理念再次与学生进行交流,加强对职业文化的认知与重视。问卷对象:三个高职年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问卷内容: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对职业文化素养的认知状态,对未来职业文化教育实施的建议。问卷方式:随机抽样下发,不记名。根据问卷调查以及资料研究等,项目组对职业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并在此基础上对职业文化教育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对职业文化教育总体质量进行衡量,提出企业在文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适应未来的发展应在职业文化教育建设方面努力的方向,以期对学院“五元文化”中职业文化教育建设更好地开展有所帮助。此次问卷调查,不仅获取了职业文化教育建设相关的真实信息,而且起到了向全员宣传、培训职业文化教育理念的作用,为今后继续有效创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问卷反映的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涉及“基本情况、职业文化素养认知、职业文化素养取得观念”等多方面内容,涵盖了多个层面,大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了问卷,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青年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收回的175份调查问卷中,一年级学生77份,其中,男生24人,女生53人;二年级学生53份,其中男生17人,女生36人;三年级学生45份,其中男生12人,女生33人,与各个年级实际人数比例大致相当。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青年学生的成长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相互融合,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但思潮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对于职业素养相关指标,性别差异表现得不明显,大部分学生已正确地树立了职业观念,意识到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和加强再学习的必要性,并且从中得到了思想和行动的指导,思想趋于积极、理性和务实,学习意识和需求增强。当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关注当前待遇;提升自身素质的困惑等,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启发。

查看全文

农民素质问题研究论文

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产业。尽管现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下降了,但农业的基本功能却是其他产业无法取代的。世界农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游耕游牧制的原始农业、粗放低投入的传统农业两个发展阶段。20世纪,随着农业的兴起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化,世界农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

农业现代化一是物质装备的现代化,可以彻底改变农业“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面,大大减轻体力劳动强度。借助先进的生产机械,不但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大范围的生产,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变露天作业的局面,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二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完全改变了刀耕火种和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使较小的农业生产单元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高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农业的产量和质量更加可靠,从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三是经营管理的现代化。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和手段管理农业、经营农业。改变了传统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使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而规模效益的实现和先进管理理念的运用,又可以更好地提升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四是资源环境的生态化,实行区域化布局,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学原理,安排农业生产,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和生产要素。既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又不致过度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既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驶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现代化的农业需要现代化的农民,这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农业现代化需要有文化的农民,接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有思想见解,能及时掌握新知识,思想观念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能正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善于认识和接受新事物。农业现代化需要懂技术的农民,对科技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效果。现代化农业细分工、高集约,需要从事各生产环节的人都能熟练地掌握相应的生产技能,从而适应产业化进程。现代化农业需要善于经营的农民,农产品的商品化,要求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规模经营,现代化生产设施的应用将使农业生产变得可控,这种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能有效抵御风险,现代农业又是市场化的农业,应对市场风险,必须具备较强的经营能力。

二、当前农民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查看全文

职工培训工作的思考

××厂,总投资17.4亿元人民币,成套引进具有年产52万吨尿素,30万吨合成氨设计能力的国际先进技术装置,是市内唯一的一套大化肥装置。作为××总厂下属的支柱企业,××厂在全厂2万多职工家属的殷殷目光中从1993年正式投产一路走到今天,已经13年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得十分激烈,乃至可以说是十分残酷,面对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任何企业领导层、职工,都不会否认加强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是企业竞争制胜的一大“法宝”。××厂也不例外,分厂在2005年与劳资科签定的目标责任书中,已明确把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列为重点。企业为了生存、发展、竞争、赢利,面临保值增值的课题,每一个职工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竞争、赢利,同样面临保值增值的问题。如何利用教育培训,为职工提供个人升值的机会和发挥潜能的舞台,激励职工勤奋敬业、主动创造,为企业贡献出更大的价值,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双赢格局,让职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保持一致,这应该是我们作为职工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针对我厂的实际情况,对今年的培训工作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职工教育的内容

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分为思想文化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两个部分,二者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思想文化教育包括企业文化的宣传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分厂领导十分重视对职工的思想文化教育,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宣讲团深入各车间科室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受到到职工的欢迎,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本文着重谈谈岗位技能培训的内容。

(1)加强生产操作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岗位培训是生产技操作人员培训工作的重点,是根据从业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素质的需要,对其进行以提高工作能力为重点的培训。其目的是使职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培训,它的实施应该面向实践,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生产技能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它既是一种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学用一致的培训活动,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本身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抓好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推动企业发展

查看全文

大学英语课堂植入文化的原则和路径

一、文化自信对大学生英语教育工作的影响

文化自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载体。历经5000余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文化已然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其文化思想内涵充分囊括社会、语言、历史及军事等多个方面。其中,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增强大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是树立文化自信对于高校英语教育工作的主要影响之一[2]。汉字的历史发展周期长达6000余年,汉字的音、意及形等内容的相互融合,是在充分借鉴不同语言文字特点基础上加以实现的。将文化自信运用于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对于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理解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各类语言文化概念具有良好帮助作用,使大学生能从汉字文化语言视角,在更多维度对英语语言文化进行解读。从而充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学习理解能力,提高高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及大学生实际英语学习水平。

新时代的新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及国际贸易发展水平。为更好地适应国际发展新环境,做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及提升专业人才英语水平至关重要,是推动国际文化教育及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文化建设作为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及英语课程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势必要围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及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能力开展布局。因此,文化自信的教育发展,实际上是为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宣传提供有利平台,切实满足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需求,为后续阶段更好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构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新体系做好充分铺垫[3]。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植入中国文化的意义与需求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发展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全球化发展所带来的实际影响,不仅为各地区文化交流提供帮助,也促使文化入侵问题愈演愈烈,对于更好地进行民族文化保护形成阻碍。文化自信视域下推动中国文化植入英语课堂,则是在增强教育有效性的前提下,抵御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入侵的一种有效路径,并充分为青年一代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提供教育切入点。最终,使文化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工作形成一体化融合发展趋势,解决文化教育及专业课程教学结构性冲突问题,实现文化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协同推进。

(一)抵御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入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