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7:26: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微能力教学案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微能力教学案例

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类中职院校逐渐开始了在教育方面的改革。该文重点分析了目前护理教学中模拟教学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方式在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学;模拟教学;信息化

模拟病房医学模拟教学是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模拟手段,重塑临床上的医学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化的仿真环境,促进其快速无风险地学习临床知识技能[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模拟教学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护理学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在3—4年内掌握临床护理技能以及医学基础知识,因此,模拟教学非常适用于护理学,尤其是护理中职教学。目前,模拟教学方式类型多样化,本文重点阐述了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方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为中职护理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及微课讲授的概念

(一)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的概念。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是一种利用多媒体高仿真模具simbaby婴儿进行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媒体仿真模拟训练能够提供各种实训场景,例如头部静脉输液穿刺模型、婴儿保温暖箱、新生儿蓝光照射等训练,同时,可以辅助设置多媒体影音设备,例如语音教学等,实现仿真训练与观摩训练教室的连接。更有趣的是,此类模拟病房附带音频传输功能,可以完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零距离实时动态沟通与讨论[2]。(二)微课讲授的概念。微课又称为微课程,是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由视频及配套资源组成的一种微小课程,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3]。(三)案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教学法是以患者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3]。案例教学启发式效果显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类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性思维,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微课讲授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查看全文

物流课程教学案例库创建思考

1知识管理视角下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构建思路

在信息时代,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和战略。所谓知识管理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相结合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使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为组织带来可持续的价值、优势和利益[6-7]。学校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以知识管理思想为指导,按照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教学的要求,采集物流领域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从中提取知识元素,将其设计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利用计算机和程序开发技术,将这些案例集成在一起,建设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案例库和物流专业知识库,最终可建成物流专业知识库系统。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可实现对物流知识的访问,通过知识分享和内化,可产生新的知识,进一步更新物流知识库。

2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构建途径

2.1从企业实践和日常生活汲取素材

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实践到认识,可以看作是思维归纳的过程,而从认识到实践可以看作是思维推演的过程。企业物流实践是构建物流案例库最重要的素材来源。物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已经深入到企业各个层面。众多企业围绕物流战略规划、运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积累了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选取典型的企业物流实践事例,将其改编为教学案例,能够增强物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应积极加强与物流运作良好的企业的联系,拓宽校企实践教学合作的渠道。专业课程里涉及的某些知识由于概括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不容易使学生接受,形成所谓难点。对于这些难点,如果设计恰当的案例,在其产生的情景中理解其产生原因,可能就比较容易掌握了。知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都可以成为非常好的教学案例。举个例子,ERP的逻辑流程初看上去很复杂,不好理解,但是其与举行家庭晚宴的过程其实非常贴近(见表1),以此为例进行教学,既富有生活情趣,又易于使学生接受。

2.2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资源

查看全文

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探讨

[摘要]为更好地推进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现代功率变换技术为例,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现状、意义以及建设方案,以提升案例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关键词]案例库;教学改革;研究生;高等教育

一、引言

为适应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需要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对相关专业学位课程案例教学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普及和提高专业学位案例教学,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1,2]。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是与电子、控制、电气工程紧密相关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是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选修课程,从事与现代功率变换密切相关的研究生约占学生总人数的35%以上。进行现代功率变换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对于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拓宽电气工程研究生的知识面,紧跟学科前沿知识及工程技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工程技能专业型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3,4]。

二、现代功率变换技术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半导体物理、电力系统、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多门学科,并与微机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控制原理、材料科学等密切相关。近年来该技术获得了迅速发展,同时被广泛应用到相关领域,因此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早已成为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案例库建设,以现实应用中的经典案例为素材,包括现代整流技术应用案例(AC-DC)、现代高频直流变换技术应用案例(DC-DC)、现代逆变技术应用案例(DC-AC)。课题组成员在每个案例都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际经验,并将相关研究成果融入案例库建设中。通过对案例库的理论分析、系统仿真、实例分析、交流讨论等手段,锻炼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应用能力[5,6]。当前国内外对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例题库建设较为完善,既有相关的例题,也有设计与仿真。但着眼于现代功率变换技术,其例题库分散到了以上提及的各个领域中,如林渭勋先生编写的《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李永东老师编写的《现代电力电子学———原理及应用》中的相关例题,更多的侧重于原理的论述,并未针对当前该学科发展的前言问题给出具体完整的解决例子。林飞、杜欣老师编写的《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MATLAB仿真》浅显易懂,但仿真模型搭建较为简单,学生讨论环节不足。NedMohan编写的《PowerElec-tronics--Converters,Applications,andDesign》对现代功率变换技术的原理、设计方法等论述相当完善,并附有一定的课后例题,但并未配套相关的例题仿真,此外配套例题更多的侧重于基本原理的设计与验证,并未涉及到现代功率变换的复杂系统。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现代功率变换技术并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综合性的,侧重行业热点和适合研究生教学的例题库。

查看全文

动物内科案例教学法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案例教学法优势,介绍案例教学法在动物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包括案例收集与选择、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并就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的关键点,对动物内科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动物内科;教学研究

动物内科是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或畜牧兽医专业)一门理论性、实操性和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基础主干课。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相应临床诊疗手段的应用,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内科疾病的发病病因、临床症状、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还要让学生了解新形势下动物内科疾病的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使他们逐渐成长为既懂得专业知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还具有一定现代科技水平的兽医科技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动物内科疾病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内容也不断丰富,从常规的家畜、家禽拓延到现在不断兴起的伴侣动物、观赏动物、实验动物以及其他一些野生动物。因此,动物内科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及科技的发展要求。通过多年的动物内科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与学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观察力、思考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动物内科案例教学是在授课教师精心策划、认真备课和具体指导下,根据动物内科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需要,运用动物典型疾病案例,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动物疾病情境中,讨论分析动物内科病的案例,以提高学生对动物内科疾病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实施动物内科案例教学法教学,可以将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动物内科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容易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通过运用解决动物疾病诊疗问题的方式设计教学问题,能更长时间地将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吸引到寻找解决动物疾病诊疗解决方案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能更加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自主分析、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二、教学病例的收集与选择

查看全文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流程分析

摘要:文章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意义、内容、流程等角度出发,提炼出案例库建设的思路及创新点,可供其他专业借鉴。本案例库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实践性等特点,覆盖课程的所有知识点与技能点,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提供有价值的资源,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案例库;教学改革

当前,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毋庸置疑。它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主要途径。要想做好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实现实践教学中的“实”,建设一套翔实、贴近岗位要求的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案例库势在必行。

一、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意义

纵观计算机专业实践类案例库的相关建设与研究,真正符合本校学生,满足学生岗位需求的案例凤毛麟角。尤其对于本系专业基础课程,面向的学生多,涉及的授课教师也多,存在师资不足、授课内容不统一、教学模式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建设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案例库,作为各门课程的有力补充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一)提高教师计算机专业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查看全文

图书情报教学案例新动向分析

1案例教学与图书情报教育

1.1案例教学的起源。诞生于1880年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法”(CaseAnalysisMethod),以及之后1920年同样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因其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升教学效果而颇受瞩目。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才通过《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1]这一报告被明确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由于具有开拓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取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得到诸多教学领域的重视[2]。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学习,在未来工作实践中可以回忆既往学习的案例中的情景,进而应用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中也提到: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真实情境的再现,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并加以解决的能力,从而真正掌握理论、形成观点的教学方式[3]。教学案例作为案例教学运用的核心工具,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开发出适合教学的管理案例对于提高案例教学效果、促进案例教学质量提升,为案例研究工作积累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1.2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对教学案例的需求。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MLIS)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及我国整个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体系从单一科学学位到科学学科与专业学位并举所做的改革调整,也是从培养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到培养职业型高层次人才的一次重大转向。意在积极拓展新型而高效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面向实践应用的专业型人才。《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要求图书情报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图书情报实践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但由于我国高校的案例教学实践起步较晚,甚至可以说是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培养的巨大需求才直接启动了我国案例教学的快速普及,故案例建设重点集中在MBA需求的商业案例。MLIS因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要求需要更为丰富而又真实的案例。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简单整理汇编,更要具备典型性与代表性。通过高水平的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面向实践应用的专业型图书情报人才。因此,本文重点综述“首届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暨图书馆创新案例大赛”中涉及到的教学案例内容,并对图书情报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案例的编写原则进行讨论。

2教学案例开发途径

为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图书情报教学案例的开发,2019年4月25日~27日,“首届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暨图书馆创新案例大赛”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顺利召开。研讨会是在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和北京华图新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得到《图书馆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和《农业图书情报》6家杂志媒体的支持,共有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0多所高校以及浙江图书馆、东莞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共百余位代表参加。本届创新案例大赛共收到200余份有效稿件,稿件涵盖教学案例、工作案例和研究案例三种类型,本文精选其中7篇高质量教学案例进行述评。2.1决策由何而来。吉林大学王晰巍团队通过《吉林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用户体验创新之路》,分析吉林省图书馆在公共数字化文化平台建设背景下进行用户体验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比国内外图书馆如何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做法,引入具体决策人物在推进项目过程中思想和观点碰撞,让学生通过吉林省图书馆的决策过程了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前景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并展开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在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用户体验、智慧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性思考。东北师范大学陈昊琳则展现了《吉林省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该案例从吉林省图书馆发展规划制定的实例中,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战略规划,分析战略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意义。引发学生站在公共文化决策者角度讨论未来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应该考虑的战略方向。这两个教学案例均以吉林省图书馆为实践来源,展现了新时期、新技术环境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影响,以富有叙事感的方式展开对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思考,直面公共服务决策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面对的挑战。这两则案例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全球视野下的图书情报事业等课程。正如此次研讨会开幕致辞中,南开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柯平所说,“开发写作高校教学案例,有助于推动图书馆实践工作和图情专业教学的结合,促进图书馆服务改革和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2.2信息如何分析。山东建筑大学的侯延香和九江学院图书馆江丽霞,分别以《万州公交坠江事故中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和《基因编辑婴儿带来的思考———搜索引擎的使用》聚焦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公共热点事件的介绍,帮助学生识别信息源的类型,区分普通搜索引擎与学术搜索引擎的方法,了解信息采集方法,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去伪存真,快速收集真实、可靠的信息,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探讨自媒体、智能媒介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并学会信息拓展。江苏大学卢章平团队的《江苏大学图书馆+信息行为理论与实践教学案例集》,以用户信息行为分析研究为主线串联起教学中三种不同类型的应用研究实验(可用性与用户体验研究,信息行为视觉研究,信息行为生理反应研究),采用课堂教授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层层递进,最终意在构建出信息行为的综合性研究实验体系。传统教材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理论积累,但实践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唯有掌握更科学的信息获取与分析方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才能了解最新的学术动向。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卿在本次研讨会上也谈到,“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规律是从实际案例中总结出来的,优秀的案例将助力专业学科的发展”。以上3个教学案例正是从信息实践中探讨信息行为,以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完成信息实践,适用于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行为、信息法学等课程。前两个案例旨在促进学生专业科研能力与信息实践应用技能的提升;后一个案例则重在增强图书情报专业学生的实训与交流协作,促进图书情报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3行动怎样展开。福建师范大学傅文奇、杨倩雯的《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营造安静阅读环境的行动研究案例》,回顾了应用行动研究法营造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安静阅读氛围的过程,包括行动前的准备、行动的设计、行动的实施过程、行动实施结果。该案例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展深入调查,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通过多轮的行动研究促使图书馆有效地营造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并指出,不同降噪措施、分区改造、加强读者宣传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图书馆不良的噪音,提高图书馆的认同感和满意率,促使学生和图书馆员积极参与行动,促进图书馆空间改造更加合理化。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的《小课堂大世界———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则展现了该馆于2018年秋季迎新周新生入馆教育中的新尝试。这次尝试,不再局限于单一主题,而是提供并行的多项选择,在教学案例中提供五个主题,新生可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参与,突破传统模式,以任务驱动、情景演绎、游戏互动取代单纯的课堂讲授和教师操作演示,积极把各种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竞赛与游戏中愉快地学习。体现了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作为中外合办大学的学术型图书馆,具有文化背景多元化、国际化资源丰富的特点。此组教学案例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图书馆实际,采用互动参与性更强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等课程。这些案例以小组为单位、以主题任务为核心,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育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不仅有利于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更能促进理论研究者与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充分互动,在实践中寻找课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传夫在此次研讨会上所强调的,“将图书馆工作实践与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以案例促进教学,进而推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从上述案例回顾,可以看出这次研讨会致力于探索案例在图书情报专业领域的教学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以更为深入地融入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之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开发前瞻

3.1教学案例需要加强研究。“全国首届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为图书情报专业学术研究和图书情报案例发展探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会议在征集案例数量和质量、参会院校以及研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达到一定高度,表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与研究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也为后续案例教学研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参会者对此届研讨会邀请的主旨报告专家与各大期刊主编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内容丰富又风趣幽默的讲座风格和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欢迎。从研讨会反馈效果来看,清华大学陈昊教授报告的《教学案例开发与发展趋势》,讲述教学案例开发与发展趋势,深度介绍了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和教学场景,为参会者后续教学案例开发编写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柯平、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上海嘉定区图书馆馆长黄莺三位专家的报告分别从学者、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这三种不同视角,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引发了与会者的强大共鸣,为后续教学案例开发提供灵感。此次研讨会还举行了由《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主编马忠庚、《图书馆建设》常务副主编毕洪秋、《图书情报知识》常务副主编宋恩梅和《高校图书馆工作》执行主编刘平共同参与的“与主编面对面”活动,为参会代表解答了关于教学案例编写开发及刊物投稿问题。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纲,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新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闫慧等多位专家承担了报告间的主持工作,正如教学案例中设置的思考题与延伸学习材料,各位主持人深入发掘报告的延伸思考空间,受到了广泛赞誉。在两天的研讨会过程中,到会图书情报专业研究者、实践者相互学习、互相启发,案例研究兴趣高涨。会议创建的微信交流群并未因会议的结束而沉寂,从持续不断的热烈讨论与高涨热情,可以看到此次研讨会最为期待的案例研究学术对话氛围正在形成。3.2教学案例有待进一步开发。此次研讨会征集到的教学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图书情报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结合前文提到的7个优秀案例,及到会教学案例编写专家的意见,可以总结出图书情报优秀教学案例的几大特征:一是针对具体教学需要选择案例;二是尽可能实地调研,获取案例一手信息,基于理论要素进行案例分析;三是编写案例过程中充分保留实践闪光点;四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突显专业教学水平。但由于案例教学在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教学开展时间较短,目前在教学案例开发上还存在部分规范性问题,如部分投稿教学案例集中于对事实的描述,未能挖掘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决策点,对案例的讨论价值提炼不足。需知教学案例的风格可以多样化,不同类型的课程需求自然需要更多种类的课堂实践,但理论的价值不可忽视[5]。部分案例材料组织游离在主题之外,过多的无关描述反而影响具体的理论知识主线,案例可以通过故事讲述带入情境,但不可流于流水账式的案例回顾,更要注重案例的教学使用说明部分。造成上述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案例开发者掌握的素材有限,此次征集可以看出部分案例编写开发者对案例的了解主要源自二手资料,对案例过程具体情境把握不清,故而很难提炼出最具价值的理论思考。可以说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一手数据,这是目前我国专业教学案例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个良好的教学案例开发环境需要多方共同营造。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与科学学位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分就是在案例教学,专业学位教育侧重双导师,特别是实践导师带来的实践经验及其背后的问题导向思维方式。据《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7)》显示,大部分培养单位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2017年共有专任教师946位,其中兼职导师414位,兼职导师中任职于事业单位的有296人;在政府机关任职的有40人;还有78位来自企业[6]。这些不同实践经验与工作背景的导师为未来教学案例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可能。

查看全文

会计案例教学法探究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特点是可以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将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的培养。本文将探讨案例教学法在高级会计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方案,使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广大高职会计教师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职;会计教学;应用

1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培训,可以让学生接触到除了书本外的会计知识,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更好的会计学习,充分认识到会计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际案例,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案例中的隐形问题,探讨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严谨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1.2能够满足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需求。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只有充分的掌握了会计知识后才能进行更好的工作。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会计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将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会计工作中,在学习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直观地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展现给学生,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有效地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学到真本领的重要指标,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1.3能体现高职院校“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由于新课改的出现,要求在教课期间,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知识的传授,在高职会计的教学中也同样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案例教学法就完全体现出高职院校“学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到对案例的讨论中,自主学习会计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只有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真本事,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1.4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中,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不可否认,但是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对于一些实际问题的发生,可能并不能给出完美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教师走出校园融入企业当中去,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多的会计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更好的会计工作技巧。在高职学校方面,为了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会计技能,应聘请企业的专门会计进行知识讲座,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会计知识。1.5有利于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由于国家政府以及社会逐年来对高职院校的重视,院方也开始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丰富教学资源。传统枯燥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让学生感到了新奇性,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借助现代的智能仪器,向学生充分地展示了会计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更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2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方案

2.1建立案例教学法相关制度,加强教学管理。会计专业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应当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而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推动会计教学工作开展的教学方法,更应当有一套系统性的制度对其进行规范。高职院校应当在课程设置时,为案例教学法安排足够的课时,使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开展。另外,还有制定针对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全面考核案例教学法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从教学主体方面来提高其作用。2.2建立教学案例资源库,实现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制作的教学案例在教学结束后都归个人使用,无法做到教师间的分享,针对这样的现象,高职院校应建立良好的教学案例资源库,为便于日后教学中的使用,将制作好的教学案例合理的归类,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也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案例的利用率。当今社会是共享经济的社会,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想办法把自己的案例资源和其他老师共享,共同进步。要实现资源数据库的顺利共享,教师就要学会利用现代多媒体和互联网科技,尤其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共享方式直接影响到共享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学会借力,学会利用杠杆的力量,让自己实现轻松快捷的教学案例资源共享。2.3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案例教学法教学质量。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计本身就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面对多而复杂的数字教师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排斥。教师有效的使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融入其中,和教师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不再枯燥。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会计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查看全文

电子商务专业技能信息化教学策略

摘要:信息化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技能学习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结合使学生实现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脱离了以往传统教学课堂所带来的束缚,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在更加多元、轻松、自由的环境之下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对在湖南省株洲市对于中职学生的抽样调查进行了以下的分析,在本次抽样调查之中共收到了2270份答卷,其中回收率已经达到了93%,在问卷中设计包括开放式、封闭式、多选题、单选题等多种不同的题型,内容也涉及到了信息化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学习难度、效果、方法、手段以及内容等多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职;信息化教学;技能课程;抽样调查

在目前阶段,大部分的中职院校为了应对互联网改革之下经济和社会水平的发展,将信息化教学作为了教学课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职院校的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可以选择从事很多种职业,如网络、客服、编辑、美工以及网络营销等多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以及互动性,所以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阶段中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并提出了以下的观点和看法。

1信息化教学中技能调查现状

1.1信息化的教学方式

在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调查显示,81.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之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课本为主,缺少了自我参与,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如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以及教育直播的推广过程之中,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都充分的被凸显出来,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1]。教师在此时可以有意识地以信息化工具帮助学生开展教学任务,如QQ、抖音、微信、迅雷、优酷等,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和沟通。并且调查显示,76.2%的学生都是比较喜欢教师利用仿真教学软件等开展网络教学课堂的。

查看全文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信息能力研究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信息化的进程,在科学、知识和信息三位一体主导社会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对临床护理人员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1]。医疗机构期望新上岗的护士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为此,所有本科护生在毕业前都被要求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护理本科生信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作为未来护理临床、科研、教育的主力军,本科护生只有具有良好的信息能力才能胜任未来越来越密集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具备终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循证护理实践和临床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相关文献显示,我国本科护生的信息能力较为缺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以满足护理专业需求,亟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本科护生的信息能力[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本校护理学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四个教学班212人。四个班在大学期间的其余各科考试成绩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信息检索课程的讲授时间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因为学生马上面临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进行完计算机相关课程及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相关课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并具有进行医学信息检索、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等临床护理信息知识学习的需求。1.2研究方法。将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随机选取两个班为对照组,其余两个班为实验组。根据已有的测量工具并根据护理学学科特点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需求五个方面自编调查问卷,题目由医学信息检索教师和护理学专业教师共同编制,编制完成后进行调查问卷的预发放,并进行信效度检验[3]。根据上述结果,最终问卷共计20题。在授课之前,由授课老师讲明进行问卷调查的意义,并讲明问卷填写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进行问卷发放,问卷发放后,由辅导员进行回收。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问卷212份,经检查,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结果采用EpiData3.0录入,并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组采用案例引导的嵌入式教学法,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由信息检索教师提供具体的检索案例,检索案例与即将开始的临床实习结合,邀请护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选取,除了包含传统的医学信息检索之外,还涵盖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处理等内容。学生根据检索案例,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检索报告的撰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完毕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案例分析,课后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进行课堂讲解,学生根据授课进度进行上机操作,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实习题[4]。

2调查结果分析及教学案例选取

2.1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得知,信息意识所包含的5个题目中,其中关于上网频率的统计结果表明,有74.8%的同学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h;17.2%的同学经常登录学校图书馆主页,71.3%的同学偶尔登录学校图书馆主页;有82.4%的同学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信息;有61.5%的同学听说过信息素养。信息知识所包含的4个题目中,其中有31.4%的同学在借书之前利用图书馆的查询系统去查询是否有所需要的图书;其中关于获取医学专业信息的统计结果表明,有51.3%的同学选择利用百度,17.4%的同学选择利用学校购买的各类数据库;81.5%的同学习惯利用中文数据库获取信息;21.3%的同学利用过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信息能力所包含的4个题目中,39.4%的同学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24.7%的同学能够判断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和新颖性;11.2%的同学能够对获取到的信息使用相关的处理软件进行整理加工。信息道德所包含的3个题目中,有37.1%的同学认为使用公共领域的信息(没有版权,可以被任何人复制和使用)要注明出处;81.3%的同学认为网络存在隐私权;91.2%的同学表示不会去网络中攻击服务器、随意辱骂他人。信息需求所包含的5个题目中,有84.1%的同学希望利用互联网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有91.4%的同学渴望了解一些与见习实习内容相关的医学知识及与考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的资讯等;92.6%的同学表示对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处理等知识感兴趣并认为用处很大;84.7%的学生希望通过教学案例尤其是通过教学实践获取相关的知识;91.3%的学生希望将文献检索教学融入即将开展的专业课程学习中[5]。2.2教学案例选取。教学案例的选取依据《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安排,结合临床教师的授课进度和循证医学理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检索水平等情况,坚持真实性、针对性、互动性、典型性原则。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知识盲区以及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效率和效果如何。如在临床教师讲授糖尿病相关知识之前,从检索的角度要求学生利用各类免费资源如搜索引擎等和学校图书馆购买的各类信息资源如图书、期刊、中外文数据库等检索糖尿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并发症、治疗的最新标准、治疗方案的最新进展、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饮食原则、膳食计划的制定等内容。在检索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并要求提供详细的检索策略和使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在文献较少时如何扩展检索,在文献过多时如何缩小范围,获取到密切相关文献。使学生体会到教学案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加深对医学专业课程知识及研究新进展的认识和了解。不同数据库的界面和检索功能以及检索途径各异,在设计检索案例的同时还要凸显出某些数据库独有的特色,如CBM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在进行主题检索的区别等。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需求,增加疾病风险评估、电子处方、电子健康档案处理等内容。

3教学设计及效果评价

查看全文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初中综合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信息技术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微课的运用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教学;作用;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过去传统的教师上课讲,学生听,课后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课的出现,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变革更加迫切。如何站在大数据时代的前沿,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让学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在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微课”的诞生正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

一、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给中学教育教学带来更多新的生机和空间,特别是微课的出现和运用让中学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微课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是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及“小清新”活泼的形式吸引着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繁杂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根据主体的不同按需学习,真正体现了各取所需,实现了分层教学,可以说,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因此,充分运用“微课”资源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我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教育发展之路搭建起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根据国家课程规定开设的地方性综合实践性课程。作为地方课程,要从地方的实际出发,成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也就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形式。微课作为新出现的教学形式,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应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以及自身的德性、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等去感染学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本研究意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是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形态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它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具有表现力强、灵活性好、教学信息资源主题鲜明、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的讲解透彻等特点,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将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教学,发挥微课的作用,必定会提高信息课教学的有效性,这不但能解决信息技术课中的难题,还能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初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运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