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04:31: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微课资源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微课资源论文

微课资源网站设计论文

一微课资源网站设计概述

“微课”最初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1]。微课程以其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并解决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具有快餐化、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聚焦化、智能化、娱乐化等鲜明特点,更加适合网络平台的共享与传播,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程实现了对教师“教”的资源和学生“学”的资源的有效补充。因此,高校“微课”网站的建设一方面能够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促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另一方面能够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微课”建设作为笔者所在高校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锚点,是校内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网站的建设不同于其他商业类网站,要把师生的教学需求放在第一位,避免形式主义,同时要区别于社会微课资源网站建设,体现财经类高校课程特色,立足本校教学,兼顾社会效益。因此,“微课”资源网站的设计,首先从师生需求出发,前期设计着重考虑教师的教学需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另一封面也要能够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平台。在强调资源建设的同时,丰富网站各项教学功能,力图实现资源与教学平台的同步发展,打造成为校内教学资源中心与网络平台,进一步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

二MOOC理念对微课资源网站设计的启示

1MOOC概述

MOOC,是英文A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首字母缩写,中文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维基百科的解释为:MOOC是由大量参与者经互联网并免费开放的网络课程。除了提供传统课程材料,如视频,阅读,和问题集外,MOOC还帮助学生、教授和助教们搭建一个网络互动社区[2]。MOOC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完全开放性、超大规模、用户自组织和社会建设性的特点造就了其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神话。所有的MOOC课程都是完全免费开放的,这些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MOOC课程提倡共享资源,汇集大量用户思想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理念来自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与联通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应,Downes等人总结出MOOC课程的若干基本原则。(1)聚集。在传统课程中,学习内容是由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而在MOOC课程中,大部分内容是动态汇集的。课程为分布在互联网各处的海量内容提供了一个集合点,这些内容会通过网页或课程通讯(Newsletter)等形式聚合以提供给课程的使用者。这些内容是无止境的,学习者很可能不能读完所有的内容,他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学习的内容。(2)混合。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将课程中的内容和课程外的内容相互混合,将学习者自己的资源和课程资源混合。通常的做法是撰写博客,通过社会性书签记录和分享新资源,参与论坛讨论,使用Twitter发表简短的意见等。(3)转用。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目标转用聚合的课程资源以及混合后的资源。课程的目标不是让学习者重复课程的已有的内容,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学习者可以基于课程已有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编撰新的内容。(4)推动分享。学习者应该积极与课程的其他学习者以及课程外的所有人分享自己所创作、混合或转用的创意和内容,引起更多的回应和评论。分享的内容可以是新资源、新观点、新见解等。这些内容中有价值的部分也会被课程协调人聚合到课程通讯中[3]。

2MOOC课程的运行模式

查看全文

初中物理微课资源教学论文

摘要:作为多媒体教学资源之一,微课能为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微课资源,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在新课导入、理论学习及实验教学等环节运用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微课;资源开发;实施路径;初中物理

微课是一种脱胎于较为成熟的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教学载体是针对某个科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录制的微型视频,支持学习者通过互联网在不同的场所、时间自由学习。另外,在网络上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微课概念的解析,如维基百科将微课定义为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方式呈现的实际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微课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授课方法,它为当下出现的教学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然而,并不是使用了多媒体或者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就叫微课,微课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多媒体教学的特点。首先,从微课的“微”字点明了其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微课本身是以短视频的方式来进行授课的,因此其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少,基本是围绕着一两个知识点来展开讲解的,不会有过多的铺垫和承前启后,都是直接切入重点,因此授课时间也比较短。这种短小精悍的形式不仅帮助学生节省了时间,毫不拖沓的教学节奏还能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除了“微”以外,微课还是一门“课”,因此微课绝不仅仅是用一个短视频就可以概括的,而是包含有教学课件、讲义及课后微作业等内容的完整课程体系,这也是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整个学习环节的基本保障。除此之外,微课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微课的在线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因此学生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手边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远程学习、往期复习及课前预习。

一、微课资源对初中物理学习的意义

众所周知,进入初中后,学生首次接触物理这一学科,且物理知识的概念性很强,很多定理和概念比较抽象,虽然有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室操作来进行实操,但是仍有部分实验是在课堂上无法还原的。与此同时,若是每一环节都通过实验课来教授,肯定要花费许多时间,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来说是不利的,因此大部分教师会选择直接讲述的授课模式,这就导致学生在理解知识的时候比较困难[1]。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资源就变成了规避以上问题的方法之一。教师可利用小的教学视频为学生讲解知识点,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视频中授课人员的简单演示、插入的图片和动画、生动形象的配乐等可以将抽象平面的知识、概念转换成立体的知识构架,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针对一些比较困难、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中的内容,巩固学习效果。而且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微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资源应用路径

查看全文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为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挖掘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以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为例开展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改变师生之间互动情况。通过教学改革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不断完善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落脚点,此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课上占主导的地位,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上讨论、练习,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通过课后总结、反馈,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所以,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是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目标明确,结构紧凑,突出关键知识点,满足现代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呈现趣味化的视频教学内容[1]。国内最早提出和实践微课的是广东省的胡铁生,他在2013年对微课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成适合支持移动学习或自主学习的在线网络视频,并将其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微课一般5~8分钟,符合人们学习规律,可供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1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可行性

微课(Microlecture)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是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突出关键知识点,满足现代碎片化的学习模式,呈现趣味化的视频教学内容。国内最早提出和实践微课的是广东省的胡铁生,他在2013年对微课进行了重新定义[1],认为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成适合支持移动学习或自主学习的在线网络视频,并将其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位高中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最开始两位教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制作成视频,帮助缺课的学生课下学习,慢慢的这种教学方式被未缺课的学生接受。由此,教学方式从传统的“课上教学”,转变为课下预习—课上加深—课后巩固,国内外掀起翻转课堂的浪潮。翻转课堂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变传统的教师占主导的角色定位,体现的是“先学后练”[2]。目前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在一起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资源,将二者结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学生来说,改变学生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和惰性,培养思维逻辑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对信息技术也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疫情下,各门课程的微课都是必不可少的,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2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高职物理微课开发研究

1微课起源及概念

在国外,微课雏形见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化学教授LeRoyA.McGrew提出的60s课程。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erenceKee教授对学生提出的一分钟演讲。2008年,微课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正式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构建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音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读:胡铁生,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焦建利,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方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加厚,“微课程”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从以上各位专家对微课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微课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说法,但研究者都注重微课与课程标准、资源等内容的结合。

2物理实验中微课开发、应用现状

2.1以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为例

参赛作品共986件,高职261件(其中物理2件作品),中职725件(9件物理作品),具体分布见表1:表1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作品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在微课作品大多集中在专业课中,中职组专业课作品接近文化课作品的2倍,高职组中专业课作品接近文化课作品的4倍。文化课中微课作品又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无论是中职组还是高职组,这三门课作品总比例都达到60%以上。其中物理微课作品所占比例非常小,中职组占比3.1%,高职组占比3.4%。11件物理微课作品中只有2件与物理实验相关,可见物理实验中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较少,进展相对滞后。

2.2以知网为例

查看全文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论文

1调查方法与内容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39所“985工程”大学名单,在微信公众号检索框中输入大学名称+图书馆的方式进行搜索,或在其图书馆网站主页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对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素养服务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时间范围为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

2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素养服务的优势

微信公众平台,简称公众号,曾用名为“官号平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于2012年正式上线,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主要用订阅号、服务号、小程序等几种类型[1]。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素养服务具有以下优势。2.1微信覆盖面广,用户数量多微信的2018年数据报告显示每个月活跃用户有10.825亿,每天有450亿次信息发送出去[2],由此可见使用微信的人数之多。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基本上人人都有微信,都是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潜在关注用户。2.2快速获取信息移动4G网络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获取各种网络信息,大学生喜欢用微信交流,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向用户推送消息,学生在手机上收到消息后能够及时查看消息,并通过分享和转发,让更多的学生看到消息。2.3节约宣传成本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素养服务可以节约宣传成本,省去了现场宣传的诸多事宜,如制作宣传单、宣传海报等,也省去了人力成本,图书馆只需要提前推送信息,读者通过手机查看即可,提高了工作效率。

3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素养服务现状分析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开展了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服务,针对大一学生的新生培训,针对本科生的文献检索课,常规化举办的信息素养方面的专题讲座、数据库商专场讲座、微课、微视频、信息检索大赛等,为全校不同需求的师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素养服务。3.1新生培训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新生培训工作主要是设置新生培训二级菜单和推送消息来提供服务的,二级菜单名称有新生攻略、新生指南、新生专栏、新生培训、新生激活、图图欢迎你等。例如,南京大学图书馆在活动资讯菜单中设置了新生攻略二级菜单,介绍了图书馆的概况、数据库资源、借阅规则和特色馆藏使用指南,清晰地为读者解答疑惑;同济大学图书馆在二级菜单中推出了新生指南栏目,介绍图书馆的概况、资源与服务的利用等,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图书馆利用指南下载;吉林大学图书馆设置了图图欢迎你二级菜单,针对新同学提供了多个有关图书馆的利用方法与规定,包括图书馆简介、借阅规则、认识一卡通、馆藏查询等,并提供了入馆教育视频;中南大学图书馆设置了新生入馆教育二级菜单,读者需要登录才能进入系统。推送消息主要是在9月新生入学季推送新生入馆各方面内容,例如吉林大学图书馆推送了萌新入馆系列攻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推送了新生相约、迎新报道和新生攻略等消息。3.2文献信息检索课高校图书馆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检索技巧和方法,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各类丰富的资源。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性质是公共选修课,有多所高校图书馆在课程开设之前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课程相关信息。例如,同济大学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了选课攻略;东北大学图书馆推送了课程相关信息,介绍课程性质与授课对象、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推送了《计算机信息检索》选课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主讲教师和课程内容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推送了《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程选课通知。3.3信息素养专题讲座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开展信息素养方面的讲座培训,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二级菜单直接设置讲座培训服务,或者定期向读者推送此类消息,内容涉及范围广,主要围绕信息检索、科研素养等。有多所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设置了讲座二级菜单,例如南开大学图书馆设置了图书馆讲坛二级菜单,介绍每个学期的系列讲座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内容涉及数据库、论文、数据处理工具等方面;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设置了信息培训二级菜单,介绍春秋两季的信息资源利用专题培训计划;浙江大学图书馆的讲座信息二级菜单,呈现上周和本周的信息素养讲座信息;兰州大学图书馆设置了讲座培训二级菜单,读者可以获取一小时讲座的信息。在推送讲座培训类消息方面,部分高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栏目,例如,湖南大学图书馆的培训讲座、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小时讲座、吉林大学图书馆的讲座预告、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杏林e学堂、厦门大学图书馆的i学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每周一讲、东南大学图书馆的周三信息素养讲座预告等。还有一些高校图书馆使用微信公众号二级菜单提供了讲座预约功能,如四川大学图书馆设置了“讲座预约”二级菜单,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设置了“我的预约讲座”二级菜单。3.4数据库商专场讲座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数据库商会配合图书馆开展数据库专题讲座,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讲座信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数据库商举办的网络课程培训,另一种是图书馆邀请数据库商进校举办现场讲座。推送网络课程信息的有东南大学图书馆、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其中东北大学图书馆推送了多次信息,按月推送了9期ProQuest网络课程信息。推送现场讲座信息的有北京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等,其中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培训周推送了21次数据库讲座通知。3.5微课&微视频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设置微课菜单和推送微课、微视频消息,内容包括文献查找技巧、考试资源、论文写作与投稿、电子资源使用和常用工具使用方法与技巧等。推送的微课内容图文并茂,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二级菜单信息素养中设置小图微课,按照论文开题、考试资源、电子书、文献查找技巧、期刊投稿、学科/专题资源六个系列对微课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推送消息;东北大学图书馆的微学堂、天津大学图书馆的每周一讲、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微讲座等。推送微视频消息的是兰州大学图书馆,名称为微知充电宝。3.6信息检索大赛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检索大赛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献资源的利用途径、方法和技巧,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检索大赛是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消息推送的,大赛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作为主办方会得到出版社等机构的支持,如“Wiley杯”北京大学图书馆第四届搜索达人大赛是由Wiley出版社独家赞助支持的,同济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第三届“搜索吧,达人”大赛和山东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第五届文献检索知识大赛。另一类是由数据库商提供的,如IEEEXplore科技文献趣味检索达人挑战赛(东北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等)、2018“知网杯”上海高校信息资源发现大赛(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天津高校知识伴我行———2018万方数据知识检索竞赛(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南首届“知网杯”高校知识发现有奖竞赛活动(郑州大学图书馆)等。3.7信息素养在线课程信息素养在线课程不受时间限制,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在线学习,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了信息素养在线课程信息。

查看全文

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进一步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局面。

关键词:学习现状;信息化教学;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学校学生相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控力和积极性相对较差。尤其是当今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使得手机成为每个学生的必备品,导致一部分学生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影响了学习生活和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有责任,但老师也更应该反思自身教学方法是不是不够吸引学生,是不是过于传统。当今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热潮,“互联网+”模式已经渗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发生着变化。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学科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站在讲台上将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扮演的是讲授者的角色,学生在其中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而且教师授业往往是单向的、学生存在被动接受学习的情况,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反思,以此实现知识内化的移动功能。信息化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下图展示了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和评价这五方面的比较(见图1):图1 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模式对比图

二、信息化教学特点

查看全文

日语专业微课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在国内,高职日语专业综合实训中融入微课的教学模式并不少见,但是,关于其微课的教学设计研究并不多见。这两者的结合与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训课程的特点和职业院校教师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本文就实训课程微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实训教学结合的有效方式、教学设计的意义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日语;实训;微课;教学设计

开展高职日语综合实训时,有效地结合微课的形式,研究课程的宏观和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与课程的关系等,是能够有效开展实训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深入开展实训课程的要求。

一、高职日语专业微课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在中国知网以“微课”和“教学设计”为关键字进行精确检索,主要研究成果覆盖初中高等教育的各个学科,研究时间集中在2016至2017年。就日语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的只有2篇文章。在微课的教学设计基础研究方面,陕西师范大学崔晓猛在2016年的硕士论文《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分析了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情况,研究了支撑微课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调查了部分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曹琳在2017年的硕士论文《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以小学三年级数学为例》中,通过个案研究梳理当前小学教师设计与开发微课面临的问题,依据问题分析归因,尝试提出了可执行的微课教学设计策略。重庆师范大学范玲玲在2017年的硕士论文《初中英语微课的教学设计研究—以第二届中国微课大赛初中阶段获奖作品为例》中,以优化初中英语微课作品内部的教学设计为目的,在微型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第二届全国微课大赛初中英语的获奖作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获奖微课作品教学设计的现状、特点。2.国外研究。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w所提出的的60秒课程。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Micro-Lesson研究项目,主要培训多门课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能够构建30-60分钟的微型课程。2007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使用写字板、麦克风等硬件设施在10分钟之内讲解不同课程,之后上传到网上并答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网站——可汗学院网站。综上所述,随着微课资源建设的蓬勃发展,暴露出了微课资源良莠不齐,数量多但是质量不高的问题。高职教育领域,集中在实训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方面还是空白,有待深入研究。

二、高职日语专业实训课程与微课结合的可能性

查看全文

计科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从分析计科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着手,提出基于微信、QQ平台和校园网络资源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该研究对解决当前毕业设计共性问题是一个重要探索,可推广到其他专业的毕业设计管理中去。

关键词:毕业设计;多元混合;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学生本科阶段最后一门实践性课程,是检验学生能否合格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考核环节。毕业设计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性环节,是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知识的实际考察。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专业与技术(简称计科)专业是一个重实践的应用型专业[1],要能综合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获得全面训练,包括资料的收集与消化、方案的选择与设计、结构设计与计算、性能分析指标的分析与论证、技术的研发设计等环节。毕业设计不单纯是学生所学各科知识的基本应用,而是各种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提高,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

一、本校计科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和问题

我院毕业设计由毕业选题、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构成。在每年的10月份学院会收集老师的毕业选题,在通过学术委员会的研究讨论,最终确定下今年的毕业设计选题。然后把这些选题发给学生,在选题中采取双向选择,即学生可以挑选课题,挑选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也可以挑选学生。选题要求一人一题,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设计选题。选题工作确定后就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承担的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内容主要包括:①通过调查研究和毕业实习,收集和查询有关技术资料,完成选题任务书﹑开题报告等准备工作;②进行课题方案的选择、分析与设计;③根据课题的要求进行上机实验代码编写﹑调试及分析等工作;④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最后参加毕业答辩,演示系统。毕业设计选题在四年级上学期完成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都在大四下学期,迫于就业压力[2],大四下学期很多学生都忙于找工作,研究生和公务员面试准备,能放在毕业设计的时间就相对较少。并且很多用人单位还要求学生在单位实习,造成了学生在校时间的减少。这些都导致我们指导老师不能经常见到学生本人,就很难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对一些严重进度滞后的学生督促不到位的话还会影响他们后面的毕业答辩和毕业时间。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指导老师一般都同时指导几个学生,而整个毕业环节有很多琐碎的事情,比如要求学生上交开题报告,要求学生交实习日记等一些事情,这些事情老师往往要重复交代。而且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会有一些共性的问题,论文撰写期间一些经常犯的共同错误,指导老师如果一个一个去给学生说的话,反而效果不好。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能把指导老师和学生集合在一起,突破时间和空间范围的平台,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毕业设计多元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查看全文

移动网络在食用菌栽培教学的应用

1食用菌栽培教学现状

食用菌栽培学是面向食用菌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的核心课程,也是园艺及设施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主要讲授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分类遗传、生理生态、生长发育、制种保种、栽培技术、采收保鲜等知识,与其他园艺栽培类课程相似,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程目前在全国多数本科院校一般要求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约32个学时,理论课约20~24个学时,实验课约8~12个学时。授课主要以课堂讲解为主,实验课为辅,由于课时较少、生产实践锻炼不足,加之食用菌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食用菌其生理及栽培特性亦不同,不仅许多理论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讲解全面到位,而且栽培生产方面的介绍更缺乏直观体验、仅停留在想象中。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食用菌栽培学相关知识的需求。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推广,移动网络已经应用到食用菌的生产管理、信息传播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网络时代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以及交流及时通讯等社交平台,将这些网络资源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上,不仅从内容上丰富了教学素材,而且从形式上改进了教学方法。移动网络载体成为师生沟通的重要媒介,为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提供可行性。笔者将电子数据库、网络教学平台、物联网数据库、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网络资源应用到食用菌教学中,以灵活快捷多样的形式来传播食用菌栽培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食用菌栽培教学相关的移动互联网资源

2.1食用菌相关资料的电子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因其携带轻便、查阅方便的特点,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同时,电子期刊和电子书籍等资料被不同数据库所收录,所有的高校图书馆均会购买多个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学生在数据库中可以随时下载相关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硕博士论文等。此外,多数高校也有购买超星数字图书馆,可下载电子版图书,超星视频资源中也可下载到全国名师的精品课程。常见的外文数据库有:Webofscience、ElsevierScicenceDirect、Springerlink、PubMedCentral、Wiley等,利用这些数据库可下载外文期刊以及外文图书电子版(有的是部分章节),一方面为食用菌栽培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最新资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了解课外研究资讯、行业发展动态等提供方便快捷途径。其中,常用到的与食用菌栽培相关的期刊有《菌物学报》、《食用菌学报》、《中国食用菌》、《食药用菌》、《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Fungalgeneticsandbiology》、《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inalMushrooms》、《In-ternationalMedicinalMushroom》等。2.2食用菌网络教学视频。许多高校利用网络教学视频资源,将全国知名教授整门课程的授课全程录像,经后期制作和加工,形成精品课程上传到网络中,以供全国学生观看和学习。通过网络精品课程的学习,普通院校的学生也能聆听到知名学者大家的授课。常用的教学视频网站有:超星学术视频(http://video.chaoxing.com/)、爱课程(http://www.icourses.cn/home/)、中国大学MOOC慕课(https://www.icourse163.org/)、网易公开课(https://open.163.com/)等,以及许多大学均有网络教学平台。而食用菌栽培相关的网络教学视频目前能下载到的如下: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院士的公开课:菌物与人类(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MyMzAzODMyMA==.html);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博士生导师边银丙教授的食用菌栽培技术系列授课(http://video.chaoxing.com/serie_400050528.shtml);英国RichardFortey教授讲授的“Themagicofmushrooms”(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282239/)等。2.3食用菌生产的物联网数据库。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近几年在农业种植生产中广泛应用,尤其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已经日趋成熟。首先,食用菌菇厂对食用菌生产进行数字化管理,从原辅料、培养料备制、接种、菌丝培养等环节进行物联网操作,在蘑菇生长的菇房通过传感器可全天候实时测量记录菇房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并根据蘑菇生长的不同时期自动调控菇房中的温、光、气、湿等环境条件,达到智能化远程化控制食用菌的出菇管理。同时还对成熟菇体的采收以及采后包装、储存保鲜、产品销售等全程视频监控。一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食用菌商品的二维码查到该菇从原料到最后出菇的每个环节,放心吃到安全生产的菇,另一方面,教学上也可以通过登录菇厂的物联网来详细了解食用菌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蘑菇生长中每个时期的特点以及出现的问题等。目前已有多家教学科研单位和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安装了物联网,如: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食用菌基地(农业部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天津市农科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与智盛天翔(天津)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食用菌生产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等。通过物联网的终端笔记本电脑或手机微信管理平台就可查看菇房内的温湿度、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各个环境参数;利用远程监控功能就能随时随地了解菇房内食用菌的生长情况,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食用菌生产安装了“千里眼”,使食用菌菇厂变身“智能工厂”。管理人员或学生可以通过登录物联网系统或收看监控录像来直观了解食用菌生产的实况以及不同时期阶段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特征。2.4食用菌专家交流平台。移动互联网可以将每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联系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许多之前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通过移动互联网都会轻松实现。比如,传统需要咨询一个专家农业生产的现场问题,需要请专家从外地乘车过来,来回可能需要几天时间。而现在专家通过网络、QQ、微信等建立起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咨询与交流平台,通过平台可以随时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与专家在线讨论交流问题。食用菌栽培许多专家有参与对外开放的几个大平台例如:易菇网,中国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许多知名食用菌专家在上面发表贴子或回答问题等;食用菌贼船、野生大型真菌等QQ群;蘑菇圈等微信朋友圈都是非常活跃。这些平台可以咨询讨论包括食用菌分类、野生菇鉴别、病虫害识别、食用菌栽培生产等与食用菌相关的问题。经常热心回答大家问题的国内知名食用菌专家不胜枚举,例如:吉林农业大学图力古尔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作红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黄毅教授、谢宝贵教授等。通过以上平台直接与知名食用菌教授交流请教,可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提升食用菌教学质量。2.5微信公众号。食用菌科研单位以及生产企业通过向微信公众号定期食用菌相关知识、食用菌重大发现或热点新闻、食用菌行业动态等信息,公众可以在空闲短时间内了解这些知识。例如食用菌贼船,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中心官方微信平台;生产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如:河北光明九道菇、苏州润正生物科技、绿宝集团、华绿之珍、荣丰缓生菇、丰科鲜菇道、临沂瑞泽生物科技、如意生物、七彩悦菇、众兴菌业、菇行天下等。食用菌教学上,学生可以通过关注以上这些公众号,及时了解学习相关知识,或将内容微信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对于知识传播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移动网络资源在食用菌栽培教学中的效果及反馈

3.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普遍对教室单调的理论讲解或专业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已是很严峻的问题,其中除了学生自身原因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讲课方式的单调。虽然目前鼓励翻转课堂等多样的授课形式,但专业课与基础课不同,尤其是食用菌栽培之类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行业发展迅速多样,学生必须通过图片、视频等多样的方式才能跟上行业的发展。加上移动互联网这种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方式,寓教于乐、边玩边学,学生学习兴趣极大提高,并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3.2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意识。通过移动网络中许多途径均能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关资源信息可以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学生对专业知识感兴趣后,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搜索相关知识或向行业专家请教,利用快捷有效的方式直接接触到食用菌当前科研和生产关注的问题,进而与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边听课边思考;课后主动查资料文献,上网找各种相关的论坛帖子,并进行主动探索式学习,大大增强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3.3理论与实践结合,创新意识增强。对于食用菌栽培理论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许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实践反过来可以修正理论。在目前多数高校专业实践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移动网络与生产一线的企业或科技人员多交流,及时了解实践生产中的问题,或通过物联网直观理解生产中的现象和机理,身临其境般体验实践,是弥补学校实践教学不足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边学习理论的同时,边对生产实践进行认知和验证,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在分析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达到食用菌栽培教学的理想效果。

查看全文

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智能手机普及,随处可见的无线网络,各种手机通讯软件的应用让每个人的学习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广播电视大学在线平台因为登录不够便捷,互动性较差,被越来越多的同学放弃。因在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与时俱进,主动探索新环境下便于互动的教学模式,包括利用微信、微博、QQ空间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沟通。这些新软件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拓展了学习的范围。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网络环境互动学了对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有帮助外,还让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积极辩论,培养了学生了质疑精神。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结合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特点,寻找适合远程教育的网络学习模式。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互动学习;广播电视大学

一、广播电视大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

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的学生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学生在电大系统内的学习主要通过面授、获取学习资源、利用讨论区与教师进行互动。学校一般会在晚上或者周末安排为数不多的几次面授,主要的学习集中在面授课堂上。下课后学生根据需要会下载教师的课件,然后有疑问的时候进入讨论区给教师留言。这种学习方式在今天显得有点落伍,首先,面授课时有限,而且很多学生因为工作忙碌或者路途遥远不能到校学习。第二,教学资源获取必须登录学校在线平台网站,有些学生经常忘记自己的学生证号和密码,无法登录,因此这种获取资源的途径不够便捷。第三,学生在讨论区给任课教师留言不能即时反馈给教师,任课教师只有在每周固定时间内去解答,这样的沟通效率远远比不上现在的实时沟通软件,因此讨论区基本被学生弃用。在传统模式下,学生与教师沟通效果不佳,学生将有限的沟通内容主要集中在考试内容上,在电大上课的教师往往注意到学生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课最为积极,第一次到课关注教师上课风格及资源如何获取,最后一次课关注考试重点在哪里。这种学习模式基本是应试教育的延续,对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质疑习惯的作用甚小。这种死板的学习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且也伤害任课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当一位教师看了很多参考书,备了几天课,在课堂上面对的却是一群沉默的低头“手机党”,或许因为教师的威严,没有学生用眼神与之互动,没有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答,没有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对照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没有学生愿意站出来与教师辩论,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一节课结束找不到教师的存在感和传道授业解惑的成就感。在这种无望的过程里,教师唯有寻求改变,利用互联网,利用手机及智能软件摸索新的沟通方式和学习模式,重找教师的光荣。

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软件的完善是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

首先,电大学生智能手机普及率达100%,实时通讯软件的使用率也达100%。前些年通讯软件的使用主要是QQ,这两年微信使用率达95%左右,也有极少量的人使用MSN,UC等。实时通讯软件的使用有淘汰少数的趋势,当大部分人都使用微信时,那些少数人也慢慢倾向于更换软件,追随大众使用微信,以求能与周围人沟通无阻碍。其次,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随着智能手机软件的日益丰富,WIFI的覆盖面增加,手机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购物、转账、阅读、娱乐、卖东西、交友、寻找美食等等。智能手机越来越智能,因此不仅仅是学生,几乎每个人对手机的依赖都越来越严重。很多学生在上课时甚至都无法完全停止对手机的使用,不停的低头刷朋友圈、微博刷屏、读取QQ消息等,这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极大的挑战,教学效率低下。最后,尽管很多人指出智能手机的使用对人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坏影响,但是这个趋势却无法改变,我们已经拥有了智能手机,就无法再回到没有它的年代。作为教师,尽管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时候非常痛恨学生使用手机,但在课后也依然依赖手机。我们无法阻止这一潮流,只有顺应潮流,利用手机,探索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互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