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理念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09:13: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微课理念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微课理念论文

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进一步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局面。

关键词:学习现状;信息化教学;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学校学生相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控力和积极性相对较差。尤其是当今智能手机的高普及率,使得手机成为每个学生的必备品,导致一部分学生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影响了学习生活和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有责任,但老师也更应该反思自身教学方法是不是不够吸引学生,是不是过于传统。当今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热潮,“互联网+”模式已经渗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发生着变化。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学科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站在讲台上将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扮演的是讲授者的角色,学生在其中是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而且教师授业往往是单向的、学生存在被动接受学习的情况,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反思,以此实现知识内化的移动功能。信息化教学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下图展示了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和评价这五方面的比较(见图1):图1 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模式对比图

二、信息化教学特点

查看全文

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分析

《统计学专业英语》是统计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我校在大四的本科生中开设32个学时的课程,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该阶段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英语基础。该课程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翻译相关专业文献的能力,能够了解该领域先进理念和国外专业发展动态,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工作后再深造打下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老师围绕着教材讲授语言理论知识,开展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日益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几点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路,供相关课程教学人员探讨研究。

一、构建微通讯软件学习平台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从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其他移动设备终端在学生手中已经随处可见,移动终端已经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硬件要求,移动互联网进入课堂将成为一种趋势[1]。通过移动互联网,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得到实时解决,提高了学习效率。根据柴阳丽[2]的研究,拥有智能设备的学生中有89%的人使用微信,并且学生普遍比较愿意接受微信的方式接受英语学习资料。以班级为单位构建微信学习平台,教师运用微信客户端创建微信组,将课前准备的和教学相关的信息,利用客户端实现资料传送,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加入“雨课堂”应用软件,学生只需要“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以加入老师的在线班级。老师通过设置一些单选题,填空题等随时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用手机提交答案后,软件能自动统计出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点的程度灵活实施下一步的授课计划。同时,学生可下载英语翻译APP,辅助课堂的英语学习。在课后,师生可以通过微信实施远程教育,老师利用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学生亦可以下载各高校的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源,利用课下零星时间学习,实现碎片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统计学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的选取应具备典型性和权威性,让学生能够了解该领域在国外专业发展动态,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和工作后再深造打下基础。所以,案例应该选取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统计学专业中具有比较典型分析方法的英文文献。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文的形式特点,文献的写作规范,英语单词的构词形式以及在进行翻译时如何做到准确规范,通俗易懂,简洁明了。通过案例分析能让学生在学专业英语的同时体会专业知识在国际上各领域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而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三、专业软件情景教学

查看全文

高校食品英语教学及微课教学研究

阅读能力是食品专业英语人才培养实践的重要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影响食品专业英语毕业生就业质量、职业发展规划的关键职业技能素养之一。在大数据、信息化、云计算等技术理论的推动下,新时期高校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实现多重革新,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相关机制不断融入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其中,微课以其教学资源的便捷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迅速成为新时期高校食品英语教学中的热门教学模式。紧跟时代食品人才需求发展趋势,深入探讨、分析食品英语微课教学创新发展之路,对于高等教育发展、食品人才培养创新都具有显著价值和意义。

《实用食品英语阅读》内容选材紧扣高校食品英语教学发展和食品专业英语应用实际,选录许多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应用发展意义的食品英语专业理论知识,并辅以大量经典、具体的食品英语案例,强调理论阐述的有效性、适用性和实用性。该书内容丰富多元,涵盖食品安全、食品营养学、经济学、化学等多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食品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见闻;全书采用“单元+语篇”的编排方式,每单元下分三个难易程度不一的“语篇”,强调食品专业英语学习的循序渐进,同时进一步明朗化该书核心内容;为突出该书对食品专业英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该书还积极构建食品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教学的有效衔接机制,并在每个单元中附录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模块,以“写”促“读”,强化读者对食品专业知识与英语专业体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全书行文通俗易懂,作者将食品专业英语知识与时下流行的养生健体、减脂增肌等运动营养新理念有机融合,遵循新时期读者关注社会热点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提升读者阅读兴趣。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广泛渗透和延伸,各地高校对微课教学形式的认识也正在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投入到多学科课程微课教学创新探索的热潮中去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就目前而言,微课融合、应用教学的广度进一步拓宽,但是在单个学科领域的“深耕细作”则需要进一步探索。食品英语本身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发展性和学科交叉性,食品英语教学不可能一种沿袭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引入、融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不断调整、完善、优化,才能为食品行业现代化、规范化、高效化发展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在食品英语教学中又难免涉及法律法规、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高校食品英语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的精力、时间也十分有限,留给教师为学生补充相关知识的空间十分狭窄。于是,如何充分、科学、高效利用食品英语有限的教学时长成为食品英语教师和高校管理者的核心“考题”。

结合《实用食品英语阅读》中对食品专业体系知识及应用需求、英语专业体系知识的细致解读和分析,借助微课教学优势,新时期高校食品英语微课教学“碎片化”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深化食品英语教学体系改革虽然微课教学模式高效、灵活,但是它仍然要占用学生一定的课余或业余时间,如果数量设置不当或者视频制作粗糙,不仅会影响学生消化、吸收食品英语知识点的效率,还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多少数量、什么水平质量的微课教学视频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呢?这需要高校管理者充分考量食品专业应用发展、食品专业英语应用实际、学生群体多样化发展学习需求、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科学规划设计食品英语微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考评体系,并根据实践数据不断调整、优化、创新,强调食品英语微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互相浸润,有效降低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陌生感、疏离感和抗拒感,同时也提升高校食品英语教育教学体系的时代性、发展性,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能效性。

另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建设,提升教师微课视频制作能力通常来说,微课讲解视频是将一个知识点内容趣味化“浓缩”,其时长大概在5~8分钟,可谓“短小精悍”。也正是由于微课视频短小,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浏览、学习、复习、巩固,微课视频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和专向教学中使用,突出教学重难点。对于高校食品英语课程教学而言,微课教学模式不仅有效节省学生学习时间,还为学生预习、复习提供了更好地条件。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次性大量信息轰炸”,这种灵活、有趣、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消化知识点。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食品英语教师的微课视频制作水平普遍低下,因而亟需切实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建设,例如灵活开展微课视频制作素养、技巧学习讲座和专题培训会,或者将微课视频制作教学视频以微课视频的形式提供给教师在工作之余观看、练习,教师自己也成为微课视频的观看者,因而更能把握学生的需求。并及时构建与之相对应的鼓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提升教师参与学习、提升微课视频制作能力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高校还可以举办食品英语微课视频制作竞赛,进一步提高教师“精练技艺”的热情。

作者:国宁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查看全文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引入先进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打造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提升当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本文就对于现阶段大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改革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具体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改革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已经对当前教育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也成为了当前社会非常重要的发展动力。在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为教学方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多新的变革。我们在展开相关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扭转观念,主动适应信息时代下的新的需求和挑战,合理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更换的辅助和支持,构建一套更加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语文教育体系,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一、思想理念上“迈出第一步”

在当前信息时代下,大学语文要想实现有效地创新,引入信息化的教学策略和思路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思路和教育理念,积极地引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思路,给予教育信息化以充分的支持和配合,紧密跟随时代的脚步。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该是具备较强前瞻性特点的教育,而不是“孤芳自赏”、“养尊处优”的教育。我们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对于当前的教育思路进行积极的扭转,要使知识“活起来”,让语文这门学科能够体现出更强的时代性特点。例如,《百家讲坛》是一档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节目。之所以这个节目能够广受欢迎,就是由于其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时代化的新元素,配合信息技术手段加以辅助,让历史知识具备了更强的视听感染力和传播效果,做到了雅俗共赏。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变化是十分惊人的,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地进行分析和改进,进而更好地提升当前大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落实成效。

二、对当前的语文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

查看全文

日语专业微课教学设计探究

【摘要】在国内,高职日语专业综合实训中融入微课的教学模式并不少见,但是,关于其微课的教学设计研究并不多见。这两者的结合与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训课程的特点和职业院校教师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本文就实训课程微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实训教学结合的有效方式、教学设计的意义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日语;实训;微课;教学设计

开展高职日语综合实训时,有效地结合微课的形式,研究课程的宏观和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与课程的关系等,是能够有效开展实训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深入开展实训课程的要求。

一、高职日语专业微课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在中国知网以“微课”和“教学设计”为关键字进行精确检索,主要研究成果覆盖初中高等教育的各个学科,研究时间集中在2016至2017年。就日语课程微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的只有2篇文章。在微课的教学设计基础研究方面,陕西师范大学崔晓猛在2016年的硕士论文《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分析了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情况,研究了支撑微课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调查了部分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曹琳在2017年的硕士论文《基于微课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以小学三年级数学为例》中,通过个案研究梳理当前小学教师设计与开发微课面临的问题,依据问题分析归因,尝试提出了可执行的微课教学设计策略。重庆师范大学范玲玲在2017年的硕士论文《初中英语微课的教学设计研究—以第二届中国微课大赛初中阶段获奖作品为例》中,以优化初中英语微课作品内部的教学设计为目的,在微型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第二届全国微课大赛初中英语的获奖作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获奖微课作品教学设计的现状、特点。2.国外研究。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学者McGrew所提出的的60秒课程。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实施Micro-Lesson研究项目,主要培训多门课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能够构建30-60分钟的微型课程。2007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使用写字板、麦克风等硬件设施在10分钟之内讲解不同课程,之后上传到网上并答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非营利性的网站——可汗学院网站。综上所述,随着微课资源建设的蓬勃发展,暴露出了微课资源良莠不齐,数量多但是质量不高的问题。高职教育领域,集中在实训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方面还是空白,有待深入研究。

二、高职日语专业实训课程与微课结合的可能性

查看全文

古代文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因课时减少、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较多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分类评价学生、挖掘传统文化精华、重视古诗词吟诵、介绍学术新信息等形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课时减少带来的消极影响;课堂讨论和撰写小论文、创作古诗词,有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古代文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撰写小论文;创新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部分高校国际教育专业和新闻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此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浩若烟海的文学遗产,时间跨度极长,作品极为丰富,因而所需课时相对较多。此课程除了传授文学史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外,还承担着提升学生文学鉴赏和写作等方面能力的任务。近年来,不少高校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开设了更具实用性的课程,大幅度压缩了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课时数,这使得原本就略显紧张的课时更是捉襟见肘。学生受公务员考试、考研(非古代文学专业)影响,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明显减少,这非常不利于他们正常的学习。当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学生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兴趣明显不高,原有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明显提高。可以说,当前的教学现状,难以满足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教高函〔2018〕8号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打造成有难度和挑战度的“金课”,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主体。“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声音,一个手势,一个转身都有可能留给学生美好的记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对文学知识的掌握,对文学研究方法的研习,需要研读教师的科研论著,也需要课堂教育的体知”[1]。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每一个学生,尽可能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所有学生取得进步。(一)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置问题,分类评价。学生个性千差万别,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就必须因材施教。教师要针对不同性格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对学生采取不同方式的评价策略,以期所有学生都获得最大程度的进步。对那些大胆、勇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应多提问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对其回答应在赞赏的同时客观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这种方式有利于这类学生进步。对内向、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我的学生,教师最初提问应以较易回答的简单问题为主,对其回答应以鼓励为主,使其增强信心,更愿意主动去学习。当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并尽可能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空前高涨。(二)挖掘传统文化精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内容包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浩若烟海的文学、文化遗产。继承其精华,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而且,因为“文学作品在描写、抒情、个性化等方面的优势,使得相关文化内涵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细致、鲜活的显现”[2],所以“通过古代文学作品体认传统文化”[2],通过古代文学教学来进行文化传承,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继承传统文化精华,也是对在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重要指示的积极响应。作为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尽力挖掘出课程中蕴藏的文化精华,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和强国志。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资源非常丰富。许多优秀作家,一生艰辛、坎坷,却始终具有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始终不忘对国家的忠诚、对民众的眷念。讲解相关内容时,教师除了围绕抒情性、表述方式、文体特征、个性化等概念进行文本阐释外,更应该突出表现其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讲解屈原《离骚》诗篇时,就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事迹,让学生深入理解屈原作品中的爱国情怀。讲解杜甫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对杜甫的生平遭际做深入了解,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欣赏的杜甫诗歌。课堂上,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些诗句的理由,再进行补充、总结。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上课时的发言就比较生动、精彩。学习白居易诗歌时,强调了白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关怀;讲解苏轼章节时,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实践证明,通过积极主动地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个体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三)用富有新意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随着信息交流日益变得迅捷、方便,大学生更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思维活跃,更喜欢新奇、生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教学时,应尽可能考虑到这一点。这样,教师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其学习主体地位的被尊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时,除了运用文字外,教师还要尽可能运用其他元素来刺激学生感官,提升其学习热情。实践证明:在课堂上使用的幻灯片中插入一定数量的精美图片、音频资料,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精选中国大学MOOC网或者超星视频上一些名师授课的精彩片段给学生播放,也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在讲解《离骚》《长恨歌》时,播放了相关的诗歌朗诵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被优美的画面、悠扬而悲怆的音乐吸引,都情不自禁地盯着屏幕看,很自然地跟着吟诵。学生在感受深沉诗境的基础上,也记住了诗篇中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另外,为学生提供一些形象性的知识信息,例如用多媒体播放作家画像、作品的重要版本图片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重视古诗词吟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吟诵诗歌对于理解诗歌含义和思想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叶嘉莹先生曾言:吟诵诗歌“能将古人诗歌原有的韵律与自己读诗时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生命和诗人的生命结合起来,令诗歌的生命延续,生生不息”[3]。吟诵诗歌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相关诗词的经典诵读视频,如乔榛和丁建华朗诵的《长恨歌》、方明朗诵的《蜀道难》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更好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当然,教师也必须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诵方法和技巧,如平声字要读得长一些、低沉一些,仄声字要读得相对短一些、响亮一些;五七言近体诗句子的节奏应该是“2-2-1”“2-1-2”“2-2-2-1”“2-2-1-2”;词的朗诵,也要注意格律和平仄要求。另外,诗词在吟诵前也要特别注意理解诗词内容,确定情感基调。(五)介绍学术新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学术新信息、新动态,使教学始终贴近学术前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课堂上最能够吸引学生的,往往是教材之外的一些内容,特别是与课本内容同中有别的学术新动态。当然,给学生作相关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尽量找权威期刊上的合理观点,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为学生日后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做一些启蒙工作。

二、优化教学策略,解决课时不足问题

查看全文

幼儿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职责培养研究

摘要:“文化自信”理念的不断盛行,并与教育更加紧密结合,高职幼儿英语教师承担着多元文化身份,从而如何培养高职幼儿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职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语言与文化》课程中“英汉委婉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探索高职幼儿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职责培养策略。

关键词: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际职责;培养策略;英汉委婉语

当前,随着主席在党的提出的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多次在多种场合对“文化自信”理念进行阐释、强调和倡导,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也与教学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在课题的前期研究和高职幼儿英语教师培养过程中,对幼儿英语教师多元文化身份进行了定位,这为幼儿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职责培养策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当前高职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学生学习情况不佳,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偏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英语基础不扎实等。但是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一观点,越来越多教师意识到,高职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应注重文化养成,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提高。本文立足于适应社会需求的文化自信理念,以英汉委婉语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致力于探索培养高职幼儿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职责的策略,并进行实践检验。

1跨文化交际职责

幼儿英语教师要履行跨文化交际职责,一方面必须深刻理解其理论内涵,另一方面也要弄懂跨文化交际职责的履行所带来的深远意义。外语教师的跨文化职责是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跨越不同国家与民族文化的界线,通过不同文化体系间的理解促进不同语言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它具体包括: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内容[1]。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职责具体表现在维护本族语文化,传递目标语文化,促进跨文化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保护民族文化精髓,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基本的跨文化职责。幼儿英语教师进行外语教学,不能脱离外语文化的传递,因此架构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辨别地融入外语文化,树立学生多元文化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际职责内涵。在坚定本族文化自信和传递外语文化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理解特定的外语文化思维方式,促进准确交流,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跨文化交际职责的实际体现。如果跨文化交际职责无法成功履行,不仅会造成学生对汉语与外语的文化差异理解不当,还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在现实情景交际中产生语言和行为方面的交际障碍。因此,跨文化交际职责的培养意义具有多重性:有利于幼儿英语教师接触异国文化,开拓文化视野,同时培养国际视野,超越原有思维的局限性,并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有利于幼儿英语教师认同自己的多元文化身份,重新审视本族文化与外语文化的关系,加强自身专业的发展和成长;有利于幼儿英语教师以开放、包容、思辨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并进行本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差异的比较,适应文化多样性时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本族优秀文化“发声”,致力于本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教学设计背景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途径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大背景下,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容许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把握相关知识点而获得高分,却忽视了将思政课教材体系向信念体系的转化。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需要重构思政课教学模式,重新界定师生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过程,确立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并提供制度层面保障,帮助学生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政课;教学模式

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已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为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高校都根据本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成果,广泛采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授课模式,确保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为各高校在在今后更进一步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并逐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已极大地改变师生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和过程。乘着技术进步的东风,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被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为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注入了不竭的动力。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通过将新技术、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课堂,使学生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仍坚持以教材规定的知识体系为主要载体,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教材规定的知识点的标准,从长期来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坚定远大理想信念是不利的。从学生层面来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固然可容许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把握相关知识点而获得高分,但这也易使学生把获得高分当成了修习思政课的主要目的,将思政课教材规定的知识点等同于专业课罗列的知识点,忽视了要进一步实现从思政课教材体系向自身信念体系的转化。从教师层面来说,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当成信息传播的中心,把学生看成信息的单方面接受者,阻断了师生间的交流、辩论、相互启发,一方面造成教师难以及时得到课堂反馈,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造成课堂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发自内心地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氛围和通过传统话语体系所表达出来的课程相关知识。想要摆脱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困境,就需从转变观念入手,积极实现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重构思政课教学模式,重新界定师生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从接触信息的渠道和内容来说,微博、微信已成为学生们日常使用的交谈沟通工具,对经常在这些平台上出现的时事热点新闻,学生不会感觉陌生。思政课教师要顺利实现将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变为学生的信念体系,就需在两个体系间找到过渡衔接点,让学生们能从自己感兴趣的时事热点新闻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体会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所制订出来的政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社会进步的脚步清晰可见,从而加深对教材体系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新媒体上所使用的语言体系正在成为为数众多的大学生的生活用语,这一语言体系对传统自上而下的宣传语言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冲击。社交网络上,舆论的形成往往取决于网民的“口味”,传统的话语体系在社交网络中往往“火”不起来。依靠传统话语体系作为传播载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在社交网络得到大规模的有效传播,无法让理论修养参差不齐的大学生们都能对之喜闻乐见,甚至过分强调对某些概念、原理的特殊界定和细致解读还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变,只是一味强调加大理论灌输力度、一味要求概念的严格准确,而不是从大学生们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使用习惯入手,照顾到大学生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做出适当改变,就会导致他们只是把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概念符号接受下来,只注重概念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与思考;只会为了考试拿高分而把主流意识形态当作知识点来记忆,考试过后立刻淡忘,而不会从内心去认同和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所表述出来的各项主张。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体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即既照顾到准确表述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也要照顾到大学生们的兴趣、偏好,让大学生们易于接受、易于理解、易于传播,确保学生们愿意听、肯分享、爱讨论。

1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

想要实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教学,至少需以下必要条件。1.1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和教师都拥有必要的便捷上网条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在课前录制好教学视频并将教学视频发送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解决知识性问题之用。必要时,教师还需通过运用互联网软件,与学生进行课前的答疑互动。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1.2教师能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拥有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动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尤其需要教师在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整理提炼、专题化之后制作成相应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共享网络,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堂上,教师需通过提问或讨论来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并主动组织学生间开展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互动活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从而真正将理论知识内化,并促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3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优质、共享的特点,只要拥有基本的上网设备,学生即可获得海量网络教学资源辅助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掌握程度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尽可能少地受到时间、空间等制约因素的影响,这就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相结合的实施方案

查看全文

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策略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开放远程教育的目标。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展实践教学的特殊性,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远程实践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有必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在实施策略上应当融入科技手段、增加教学时数和加强团队建设。

关键词:远程教育;实践教学;共享实践资源库;团队建设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国家开放大学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为办学理念,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其技术上依托高水平网络运营机构,借助虚拟专网、互联网、教育科研网、移动通信网和卫星网等,实现总部与分部安全、高速互联。该种教育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阻挠,解决了工学矛盾,使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了较好的教学衔接。

一、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是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与理论教学构成一个整体,二者相辅相成。开放远程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决定了实践教学需要不断创新,其内涵需不断改进,如何提高远程教育的实践教学水平逐步成为了远程教育探讨的热点。(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目前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手工模拟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顶岗实习、专题调研、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应用的手段也呈现多样化,但是纵观各远程教学点的教学活动,可以发现远程实践教学活动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需要面授的课程原本是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问解惑的好时机,学生却常常来而无问题,甚至是常常不到校;需要在网上远程完成的实践内容,学生往往是复制粘贴,不求甚解,流于形式;有些软件操作如电算化会计是需要按步骤点击操作的,但是学生经常摸不着头脑,即使有指导老师的指导也无从下手;毕业论文(设计)本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却变成了网上抄袭拼凑[1]。久而久之,指导教师只对学生的论文格式进行审查而不关注论文的质量,有的学生在论文答辩时甚至不知道论文的内容是什么;考试时学生恨不得都是开卷考试,可在开卷考试的考场中学生往往带着资料找不到答案。种种迹象表明实践教学活动任重而道远。(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学科的发展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目前远程教育的教材更换过于缓慢,尤其是法律、会计等专业,其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却无变化,相关课程的案例仍然是10年前甚至更早的内容,让学生难以产生认同感,难以产生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各门课程指导老师存在着“吃老本”的情形,其负责的教学内容经久不变,一次成型多次使用,无更新;要求的形成性测试题目年年相同,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只会靠百度答题,离开了百度难以答题,比如电算化会计这门课在百度中搜索可发现只有xxxx年春/秋季这几个字有变化,各个任务的具体内容从未发生改变,应用的软件仍然以畅捷通T3为依托,落后于近几年会计软件的研发速度,使学生感觉学而无用。(三)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远程教育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而远程教育依托于网络、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逐步成熟,其教学内容逐步安排到国家开放大学网站上,可是各个专业的各门课程在网上呈现的形式不一样,无统一的模块操作,有的教学内容虽然都按章节安排,但是学生点击操作的方法不一,完成形成性考核的方式和步骤也不一样,有时分校的指导老师都没有熟悉透彻,何谈对学生进行指导呢?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课程的网上学习无所适从,降低了学生网上学习的兴趣,有的学生好不容易学会了一门课的网上学习方式,上另一门课时又面临着陌生的网上学习界面,又一次不知怎么下手,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降低,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互联网,然而有的办学点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有些教学软件跟不上,本来应在网络上完成的教学内容,但面授教学时地点是教室,导致学生学习后依然对网上相关作业难以完成。教师是远程实践教学的关键,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远程实践教学的成败,但是目前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核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各个院校对于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无确定的培养方案,有的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欠缺,无弥补的途径,导致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影响了远程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有些教学点甚至对于教师的考核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使得实践教学有名无实。

二、提高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探讨

1财经法规课程分析

财经法规是我校本科会计学和高职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基础地位。财经法规课程主要讲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法的内容,主要涉及会计、支付结算、税收和财政法律制度条文;另一方面是德的内容,主要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总而言之,财经法规涵盖的内容较广,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而学生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颇感乏味,导致教学效果不大理想。此外,2017年财政部公布暂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为此,本论文认为,教师有必要在上本课程第一节课时,明确指出学习本课程的作用,如:一是为初级职称考试打基础。如前所述,从业证取消后,取而代之的是初级会计师证。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初级会计师证的考生人数达到403万,较去年增长116%。而初级会计师证的考试科目之一《经济法基础》中,有将近50%的内容都来自于本课程,因此,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将来初级会计师证做好铺垫。二是为将来会计工作做好准备。本课程的第二章结算法律制度,涵盖了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卡等支付工具,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主要学习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四大税种: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学生具备上述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财务会计和税务稽核等工作。这样,从考证和实战工作的角度出发,学生才会坚定学习本课程的决心。

2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如今是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教学需要改革,教学的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财经法规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让学生颇感新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动性。信息化教学工具有以下几种:①“问卷星”:在第一节课时,利用“问卷星”调查平台对学生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期待和学习目的。这样在一开始就与同学有互动与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备课,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想法融入教学工作中,更能体现教学的成果与价值。此外,课后也可以针对每章内容通过“问卷星”让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从而适当地调整课程进度和安排。②二维码技术。利用在线网站平台,把课件总难点、课前回顾和课堂小结、课堂小测验等教学资源生成二维码,学生只需要扫一扫就可以得到学习资源。另外,可以布置小作业让学生DIY上述资源并做成二维码,供其他学生参考与学习,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来促使学生认真复习和预习。把学生的想法和述求呈现于课堂上,意义更为深远。我的课堂安排中课前回顾及课堂小结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形式展开的。学生扫了二维码把知识点展示出来后,由学生来演说。我的教学理念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做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语言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也可以换位思考,让学生理解老师,同时让老师发现学生的优势而培养其发光点。③电子抽签。本论文认为,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以提问为主,引入案例、模拟情景等方式为辅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的财经法规课程每节课都有设置即兴提问环节,基于公平原则,我会利用小飞侠随机抽取器来点名让学生回答,回答正确作为课堂表现的加分项目,如回答超时或者回答错误则要接受小惩罚,这样学生会更集中精神认真听课。此外,每节课也可通过电子抽签来进行考勤签到。④慕课教学。财经法规第二章的票据结算这一节的内容,可以用慕课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点、观看视频、电话咨询等方式提前对本节内容进行学习;然后,课堂提出对支票、汇票和本票的区别和用途、对票据票样的分析等问题,同时针对章节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并增加讨论环节如研究企业如何选择票据进行支付结算。通过听取学生做题思路、答对率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得到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慕课教育在当今的高校教学里,越来越受到欢迎,一来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方式提前学习预习知识点,让学生主导学习;二来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可以反过来向学生学习,吸收其中的优点,完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能力。⑤微课。在微课选题时,要考虑好把教学内容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如第五章“会计职业道德”,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以后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涵盖到微课里,其呈现形式可以是一个幻灯片或Word文档并配以音频、一段视频或动画(教师可以选择是否出现在画面里)[1]。通过微课视频,学生懂得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精神,为将来工作的晋升做铺垫。又如,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由于内容不涉及到初级会计师证的考点,而且学生对政府的工作体制了解不多,因此学习本章节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完后也容易忘记。针对上述问题,对第四章而言,选择微课教学,让同学反复看视频或者PPT,有助于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⑥“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线上教学平台,学生不但可以领略名师的精彩讲解,而且也可以下载很多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果学生对课上知识点掌握不到位的,可以借助线上教学平台进行复习、预习和钻研,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2]。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如对于最新的法规政策可通过互联网查询并与学生研讨,又如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可通过互联网实战演练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把高校和企业有机结合,引入更多优质的资源和更好的平台,这样既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其变得生动形象,又开放了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他们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找到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3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建议

3.1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教师不但要努力提升教学能力,更要追求科研精神。本论文认为,财经法规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学会实际运用,应积极地深入企业里学习和锻炼,从而了解企业的实务处理。同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鼓励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比赛,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增强沟通交际能力、实战决策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此外,可组建教授团队,定期改进教学内容,分享交流教学经验,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提升综合的教学能力。3.2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相联合。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如上述信息化教学工具。而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时,要根据课程和专业实际情况,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度表的安排。如我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的课时安排为39学时,时间相对紧凑,可以选择慕课和微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会计专业高职的课时安排为64学时,时间较为宽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工具,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多样化、创新化的教学。3.3教学改革与考证相结合。如上所述,教学改革方向也要与职称考试相呼应。因此,在财经法规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涉及有初级会计师证考试内容的知识点,可以深入讲解并适当的拓展;对于课堂上的练习题目,可参考历年真题、模拟题来设计,以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提高考证通过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