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09:56: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网箱养殖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网箱养殖论文

网箱设计与养殖技术论文

论文关键司网箱;设计;养殖技术

论文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查看全文

网箱养殖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箱;设计;养殖技术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查看全文

网箱养殖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网箱养殖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养殖方式,介绍了网箱的设计,包括网箱的结构、材料、类型、设计等方面;同时详细介绍了网箱养殖技术,包括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培育鱼种、养成鱼等内容,以期为渔业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箱;设计;养殖技术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查看全文

网箱养殖与水库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论文

摘要:我国水库资源非常丰富,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发展无序、管理滞后、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网箱养殖与水库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保持水库水域生态良性平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箱养殖;水库水质;相互关系;建议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一、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000m和3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二、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溶氧量(DO)的影响

查看全文

网箱养鱼与水库水质关系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网箱养殖;水库水质;相互关系;建议

论文摘要我国水库资源非常丰富,水库网箱养殖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发展无序、管理滞后、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网箱养殖与水库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保持水库水域生态良性平衡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有各种类型水库8900余座,总水面超过200万公顷,占淡水总水面的11.5%,其中可养鱼的水面估计超过180万公顷,占全国淡水可养水面的32%。水库是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区域,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适合大水面的渔业方式,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特点,水库网箱养殖能够最经济和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水库资源。但是随着养殖规模和养殖强度的扩大,网箱养殖对水库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养殖残饵、排泄物、渔药、死鱼、生活废物等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系统,2006年初至2007年底,我们对广西的水库网箱养殖进行了实地调研,初步探讨了水库网箱养殖与水质变化的相互关系。

1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水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箱养鱼后将会打破原来的系统平衡,对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在增加鱼群体总量的同时,还大量投入饵料;对非投饵式养殖而言,系统增加了滤食性鱼群体总量,消耗掉大量的浮游生物量。因此,网箱养鱼对水库水环境的影响因水库自身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既有积极有利的作用又有消极抑制的作用。我们对广西龙滩水库网箱养鱼调研表明,至2008年初库区内共有网箱约3万箱,其中95%以上是放养滤食性鱼类,利用水库丰富的浮游生物进行养殖(俗称为生态养殖),放养吃食性鱼类仅600箱左右,年产鱼量约2万吨。2008年3月在水库上游2000m和3000m处曾对水样进行抽检,结果COD浓度为10mg/L、总P浓度为0.11mg/L、总N浓度为2.1mg/L、石油类为0.02L/L、高锰酸盐为2.4mg/L,除因船舶航行有局部水域受石油类污染外,尚不存在其他严重污染问题,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3类水质标准。但受库区移民就业压力和眼前利益的驱动,库区的网箱养殖将迅猛发展,3~4年内库区的浮游生物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到那时养殖模式势必转为人工投料养殖。据刘潇波[1]研究认为,每投喂1t饲料就有100~150kg散失于水中。按现有网箱规模,每年将有2000t的残饵进入库区水体,龙滩水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孟红明等[2]曾对我国主要水库的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认为水库水质总体状况堪忧,被评价的135座水库中贫营养型水库38座、中营养型水库40座、富营养型水库57座,分别占调查水库总库容的17.6%、45.4%、37.0%,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水体富营养化将日趋严重。

2网箱养殖对水库水体溶氧量(DO)的影响

查看全文

水库鱼蟹虾混养分析论文

1水库条件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查看全文

鱼蟹虾混养分析论文

1水库条件

水库面积要达到133hm2以上,大中型水库养殖完全依靠天然饲料,养殖出的鱼产品都是无公害绿色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的水产品。由于库区面积较大,加之库内水草丰富,生长环境良好,若无水质腐败、污染等现象发生,河蟹在性成熟前,基本不上岸外逃。如果水库较小,加上有灌溉任务,养殖的风险较大。

水库下游堤坝内坡底部需用石头彻成或混凝土浇筑,以防止虾、蟹沿坝边打洞,影响库堤安全。水库养殖最好能配有一定面积的泥塘,这样不仅能解决常规鱼种的自给问题,提高鱼种的成活率,也能解决反季节投放时鱼种难以采购和运输问题。

2苗种放养

2.1鱼类苗种放养

投放水库中的鱼种,规格不能太小,要求放入水库中的鱼苗觅食能力强,生长较快,同时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强,不易被凶狠鱼类捕食,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回捕率。一般规格是:鲢、鳙鱼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可放养1200~1650尾/hm2,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鲂等其他鱼种占5%~15%。投放时间的选择应本着有利于鱼种成活、轮捕轮放、均衡上市的原则来确定。若1次放养,须采用多种规格相搭配的方法,确保均衡上市,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一般还要在产卵场设置人工鱼巢,有利于水库中可在自然条件下产卵繁殖的鱼类产卵,鱼巢可由柳树须、陆生植物和旧渔网等制成。

查看全文

渔业发展论文

1佛子岭、磨子潭两大水库渔业发展现状

1.1基本概况

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均属淮河水系的山谷型水库,两库形成梯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两库常年平均水位相应库容7.9亿立方米(其中佛子岭水库为4.83亿立方米,磨子潭水库为3.07亿立方米),两库共有来水面积18.4万公顷。

佛子岭水库始建于1954年,可养面积1200hm2,1956年投放鱼种,1957年捕捞成鱼;磨子潭水库始建于1958年,可养面积466.7hm2,1960年投放鱼种,1961年捕捞成鱼,渔业利用50余年。由于两库地理位置同处于一个山区,同处一个类型的地带,所以水库的生态和理化因子基本相同,其气温、水温、溶解氧、各饲料生物含量和各营养盐类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水库渔产量有过高产的记录,也经历过低产的波动。

1.2渔业发展现状

两大水库的渔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库初期10年,由于大量的投放和捕捞,渔产量逐年上升。第二阶段为第二个10年。由于放养品种、规格的不适应,敌害种群的危害和防逃设备的不完善,致使产量下滑入低谷。第三阶段为第三个10年。针对上述出现的矛盾,不断完善苗种体系,完善拦鱼防逃设施,调整放养结构和积极发展网箱养鱼,使两水库渔业产量逐步恢复。1986年,佛子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历史最好水平,达327.5t,均产达273kg/hm2;1987年磨子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的最高产量,达到140t,均产达300kg/hm2。第四个阶段为近20年。由于水面的全面放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原有的水上派出所不存在,渔政管理因缺乏人员、资金和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山区、库区、贫困地区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原处于主导地位的国营渔场因而处于破产倒闭状态。因此,水面处于抛荒状态,无人投入,只有索取。目前,两库库区群众和渔场职工仅靠养殖网箱和捕捞少量存鱼和库里的野杂鱼来维持生产、生活。尽管如此,在水库的合理放养、合理捕捞、防逃技术、控制敌害鱼类种群、发展网箱养鱼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大体可归纳为:①投放适应水库生长的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四大家鱼,完善苗种生产体系,保证和满足水库鱼种投放的需要,并不断改善放养结构;②密切注意水库鱼类种群的变化,行之有效地控制敌害种群的发展和危害,使人工放养的种群始终占据优势,危害种群控制在最低限度;③两库都有防洪的任务。因此,完善拦鱼措施,做好防逃工作是水库渔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④拟定合理的捕捞强度,充分利用水体和鱼类最佳生长期,不间断地做好自然经济鱼类的增殖和保护工作。

查看全文

渔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1佛子岭、磨子潭两大水库渔业发展现状

1.1基本概况

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均属淮河水系的山谷型水库,两库形成梯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航运、养殖等综合利用。两库常年平均水位相应库容7.9亿立方米(其中佛子岭水库为4.83亿立方米,磨子潭水库为3.07亿立方米),两库共有来水面积18.4万公顷。

佛子岭水库始建于1954年,可养面积1200hm2,1956年投放鱼种,1957年捕捞成鱼;磨子潭水库始建于1958年,可养面积466.7hm2,1960年投放鱼种,1961年捕捞成鱼,渔业利用50余年。由于两库地理位置同处于一个山区,同处一个类型的地带,所以水库的生态和理化因子基本相同,其气温、水温、溶解氧、各饲料生物含量和各营养盐类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水库渔产量有过高产的记录,也经历过低产的波动。

1.2渔业发展现状

两大水库的渔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库初期10年,由于大量的投放和捕捞,渔产量逐年上升。第二阶段为第二个10年。由于放养品种、规格的不适应,敌害种群的危害和防逃设备的不完善,致使产量下滑入低谷。第三阶段为第三个10年。针对上述出现的矛盾,不断完善苗种体系,完善拦鱼防逃设施,调整放养结构和积极发展网箱养鱼,使两水库渔业产量逐步恢复。1986年,佛子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历史最好水平,达327.5t,均产达273kg/hm2;1987年磨子潭水库创下建库以来的最高产量,达到140t,均产达300kg/hm2。第四个阶段为近20年。由于水面的全面放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原有的水上派出所不存在,渔政管理因缺乏人员、资金和必要的技术设备及山区、库区、贫困地区的特点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原处于主导地位的国营渔场因而处于破产倒闭状态。因此,水面处于抛荒状态,无人投入,只有索取。目前,两库库区群众和渔场职工仅靠养殖网箱和捕捞少量存鱼和库里的野杂鱼来维持生产、生活。尽管如此,在水库的合理放养、合理捕捞、防逃技术、控制敌害鱼类种群、发展网箱养鱼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大体可归纳为:①投放适应水库生长的我国主要养殖品种四大家鱼,完善苗种生产体系,保证和满足水库鱼种投放的需要,并不断改善放养结构;②密切注意水库鱼类种群的变化,行之有效地控制敌害种群的发展和危害,使人工放养的种群始终占据优势,危害种群控制在最低限度;③两库都有防洪的任务。因此,完善拦鱼措施,做好防逃工作是水库渔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④拟定合理的捕捞强度,充分利用水体和鱼类最佳生长期,不间断地做好自然经济鱼类的增殖和保护工作。

查看全文

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分析

摘要: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冷水性鱼类病害发生、流行情况,在2017年1~12月期间,对全省冷水鱼养殖重点地区的1市、8县,28个养殖场,33.7hm2养殖水面的虹鳟、白鲑进行病害监测,并分析了冷水性鱼类病害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病害的相应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水产养殖;冷水鱼;病害;原因;建议

为及时掌握我省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分布情况,提高疫病风险防控能力,避免发生重大疫情;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鱼病检测工作方针,及时掌握水生动物养殖病害发生情况,控制疫病流行,减少养殖生产损失,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我省鲑鳟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度选择我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重点地区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

1监测主要方法

1.1监测点设置和监测时间根据青海省水产养殖品种的区域性分布特点,选择海西州格尔木市、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市互助、化隆、循化县、黄南州尖扎县、海南州共和、贵德县和海北州门源县28个监测点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以一个养殖场为一个监测点。1.2监测品种和面积2017年根据青海省“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部署,选择主养品种作为测报品种。截止2017年12月份监测面积33.7hm2,其中网箱25.3hm2,池塘8.2hm2,淡水工厂化0.16hm2,网箱监测面积占全省鲑鳟鱼网箱养殖面积的75.18%。1.3监测方法依托1市8县水产站(渔政站)病害测报员,每月不定期到各个监测点进行调查、了解水生动物病害发生情况,根据养殖种类、发病时间、目测镜检结合,解剖并进行相关试验确定病害种类,采取防治措施,同时将检测结果及相关数据汇总至我站。1.4计算方法发病率﹦发病面积÷监测放养面积;死亡率=本月死亡数量÷月初存塘量(每月初监测面积的存活数量);经济损失=平均死亡率×产量×系数×价格,系数=实际每月监测月份数/12。

2监测结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