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法律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13:50: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网络法律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策略
摘要:新时期,学生的法律素养作为在社会中立足的重要条件,显得极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理论,不断完善法制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为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供保障。基于此,文章将重点探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法律素养;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改革策略
学生法律素养培养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法制教育上要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弘扬宪法精神,将党的各项法律政策与方针落实下去,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对法制教育进行准确定位、不断优化法制教学的方式,完善法制教育的内容,建立科学的法制教学课程,为高职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学生法律素养培养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法制教育课程不完善,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
从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课程来看,许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只是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法律知识课程,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法律知识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中也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认为法律知识学习枯燥乏味,且实际运用的机会并不多,造成了认知偏差,导致许多学生的法律素质不高,在生活中遇到诸多的困难。如,自我保护意识不够,网络诈骗现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其中,有的高职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上当受骗等信息时常见诸报道,更甚者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之后进入职场,上当受骗导致背负巨额债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影响终身,让人深感遗憾。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完善传统的法治素质教育,打破陈旧的法治素养培养理念,增加信息化培养新路径势在必行。
网络新媒体时代法制宣传研究
国家领导人先生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发言中强调:要对“法治中国建设”这一方面的规划活动做出更加有效的研究和相应的制定,对国家所表现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整体上表现出的法治建设进程、社会成员需求方面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加以必要的统筹考虑,由此来保证其中的规划能够进一步保证符合实际情况并具备相应的科学性。众所周知,法律是担当社会良知守卫、谋求社会成员福祉、实现社会正义性和公平性的工具。在如今“互联网+”的技术和事业均处于“上升期”的如今,新媒体的类型和使用办法也是层出不穷的,应采取何种方式借助于此类新媒体开展更具备“社会吸引力”、更具备创意性的宣传办法———尤其是法制宣传的开展,长期以来都是各方的“重点探索对象”。
一、网络新媒体时代所具备的特点及宣传者获得的新机遇
持续的信息化领域技术进步使得其间无数的新型媒体———如数字电视、手机、网络之类———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和普及。此类媒体和报纸、广播之类传统形式的媒体相比,其能够将先前的“信息接收者”和“信息传播者”等方面予以相互融合,使得各方都能够成为彼此间的“对等交流者”,在其中的宣传方面,此领域体现出的特点表现为内容方面的“个性化”和“海量性”、宣传形式“化互动”、宣传途径“多样化”等层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借助于公众号、微信、微博等手机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将之和公民自身需求情况相互结合,推送其需要的内容和信息,从而使得公民能够在其间成为传递、宣传的主体之所在,并由此最大程度上提升其主动性和及时性。
二、法制宣传在网络新时代下表现出的特点分析
(一)法制宣传力度缺乏到位性。截止目前,为数众多的网络新媒体所开展的法制宣传活动形式基本上都局限于线上法制宣传网络平台方面,其宣传内容也基本上都是法制素养教育层面内容,如法制教育网、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之类都是如此,其中推送的各种法制信息和内容尽管和先前相比显得更加“灵活化”,和国民之间的互动性也因此较先前有所提升。但因为以新媒体为基础的法制宣传体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形成,其中的宣传办法也显得过于“零散化”,故而一直以来都没有获得足够有效的宣传效果,因此造成相应的法制宣传力度一直不高。(二)法制宣传内容过度“碎片化”。一般来说,网络新媒体方面所开展的法制宣传内容都是密切联系于其所采取的宣传形式,借助于网络媒体所形成的有关平台所共同构建起的宣传内容基本上都是国家方面所出台的各种法律、法规之类的文件、相应的法制方面的时政要闻、各种近期出现的法制新闻、法制领域的精品课程之类,也有很多的数字电视媒体平台也都相应地形成了各种“社会与法”领域的专门宣传平台,将之和公民生活实践情况相互结合,从而对公众“零距离”讲解法制知识;也有一些被设立于手机媒体方面的“法制信息宣传专栏”,其可以对诸多法制信息和内容做出主动推送。(三)权利使用与法制宣传缺乏匹配性。在如今,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一方面会对法制意识提出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同时也对各方面应用法制知识这一方面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首先是公民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层面存在缺憾。在如今“互联网新时代”这一背景下,国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涉及范围也处于持续的“扩张”过程中,借助于互联网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和工作度具备跨时空、跨地点等方面的特性,但与此同时,其间各种网络侵权和纠纷之类状况也“层出不穷”,而公民对此类事件所表现出的维权意识实际上并不高;其次是法制宣传活动一般都有很强的理论性,对权利的使用大为不利。就其间的各种法律信息和内容在网络、手机等一系列媒体上的推送形式角度来说,其的内容基本上都仅限于法律法规条款呈现这一层面,没有足够多的详细、实践性讲解,具体实施和使用权利的活动都因此大受影响。
三、法制宣传工在网络新时代下作的改进
法制教育开放课堂研究
法制教育怎么抓才能不走过场,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开开讲座、搞搞活动都是小插曲,只有让法制教育走进课堂,纳入课表,变成实实在在的一节课,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的法制大课堂开放教育,才能把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一、法制进校园,营造快乐课堂
我们把常用的一些法律常识分门别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编写了一套教材《法律知识护我成长》共六册。这套教材每课都包括“引言、情境案例、现在开庭、小法官、法博士、知识链接、实践活动”7个部分。这种编写形式学生非常喜欢,同学们纷纷反映这种形式学习法律就像读故事一样。有了教材做基础,有了固定每周一节的法制课作保障,又有了专职教师做辅导,这项工作就在我校真正开展起来了。常言道“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为了让学生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会用法,除了正常的法制教育课,我们在布置校园环境打造普法阵地上也下了功夫。操场是学生活动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抬头就能见到法律知识,我们在操场西侧布置了“法律知识护我成长”的法制文化墙,分“知识篇、故事篇、漫画篇、童谣篇、活动篇”五大版块,让学生在玩儿中就学到了法律知识。教学楼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我们在楼道内设置了许多有关法律常识的小版块,把法律知识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既规范了学生行为,又普及了法律知识。比如说一层让学生了解国旗法,我们就安排了许多相关的活动内容,这些内容让学生更爱国旗,爱祖国了。
二、构建新格局,拓宽法制课堂
学校和家长、社会共同联合构建新的教育格局,三位一体的联动模式,提升了教育的力度和范围。(一)依托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组织专题报告会。为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我校每月开展一次这方面的法律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网吧,远离。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校开展了“童心看世界”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把在学法过程中遇到的感兴趣的问题提炼出来,作为研究的小课题,围绕课题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究、学习,最后将研究成果集结成册。建立维权信箱,搭建交流平台。我校开设了维权信箱,家长和学生遇到了什么问题,对学校工作有哪些建议、不满都可以通过维权信箱向学校反映,维护自己的权益。学校认真对待每一份来信,逐一解决、回复。学生从中真正学到了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学校和家长、学生之间也形成了良性的沟通。开设少年模拟小法庭。为了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我校开设了少年法庭,每月活动一次。学生推选出法官,原告、被告方认真挑选律师,然后准备材料,按照程序开庭,进行法庭辩论,最后得出判决结果。一次官司下来,学生收获的远非几节课所比。很多学生也因此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长大当法官,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二)成立家长学校,带动家庭法制教育。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得教育好家长。我们通过家长学校的形式,组织各位家长倾听学生发自内心的诉说,探讨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们的校报《友谊风》开设了法制专栏,每月一期向学生及家长介绍法律相关知识;在家长学校中开设法制教育专题会,坚持每学期开展1-2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法制教育水平,共同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新机制。(三)建设社区法制委员会,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我们除了让学生在课堂、在校园学习法律知识,还让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学习。我们带学生到法庭、司法局、消法支队、公安局,让他们零距离和从事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士接触,了解法律知识;让学生走进工厂、食品厂、商店,运用法律知识去实践。还积极去社区和其他公众场所进行法制宣传。
三、创网络环境,乐学开放课堂
高职生法制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提升高职学生的法律水平
这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快,不仅学校的数量在增加,高职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社会地位在逐年提升,所肩负培育学生法制观念的责任也就更重。高职院校开设法制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水平,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善于用法的公民。
2.高职院校法制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进行法制建设是教育部门对其的必然要求,而进行法制建设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加学生法律知识,降低学生触犯法律的概率,维护学校的安全及稳定,进而实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最近几年高职生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都源自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而学生的法律观念差的原因是自己不了解法律知识,而学校也忽视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切实开展校园法制建设。
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
互联网环境法律信息获取方法
一、引言
今天,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它的影响和溯及力已经遍布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在法律领域逐渐显示出强有力的优势,无论是对日常的司法业务处理,还是法学研究与司法办案决策都赋予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越来越发挥着它的辅助支持作用。然而面对着网络中越来越错综复杂、难以描述的模糊问题和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如何满足对其高效的查询请求,以更低的成本、更准确的数据和更迅捷的速度作出正确的决策,是当前信息获取和利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司法决策人员在查询目标不很明确的状况下选择决策依据时,注重的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快速地调出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判例,而不是遍历庞大的互联网或数据库资源漫无目标地搜寻。而目前大多数网络搜索引擎和信息获取工具是基于检索提问式关键词匹配技术,在检索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两类主要问题是“信息过载”和“内容不匹配”。前者指在检索过程中系统返回的信息量过多,与查找相关或不相关的内容都冒出来,使用户应接不暇,难于接受;后者指因对同一个概念的表述出现多义、歧义,返回的信息并非用户真实的查询意图和内容,查准率和查全率都得不到保证。要解决网络环境中上述信息获取存在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法律领域的知识检索,从理论层面上,必须构建以法律领域知识为基础的用于语义检索的元数据标准,用来对网页中的相关信息标引和知识抽取,以便将用户查询请求准确地与网页上查询的法律知识目标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对来自网页或数据库的法律信息进行整理、组织和特征分析,依据法律领域专家所设计的法律信息规范标准,建立可利用和共享的法律知识单元和元数据,以达到智能和准确的语义检索,实现面向法律领域的知识获取,为司法业务信息化和司法决策信息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二、法律信息资源的构成与语义特征分析
(一)法律信息知识单元的组织
一般来说,在法律文献中的知识内容是由若干个知识单元组成,知识单元之间的结构关系是相对固化的。用户在网上查找其中的知识时,只能按照编者事先组定的线性方式读取,即使只想获取其中某一部分事实或数据,也要在获取全文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逐个筛选,这显然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如果能将这种线性的知识块(文献)分解为各种面向用户问题域或基于事实域的认知层次的活化知识单元,并将这些知识单元予以激活,重新组合、联结、转化为特定环境、特定需要的知识,将大大提高法律文献知识的利用率与共享性。因此,对于网页中法律文献资源及其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提炼、整序和知识单元的组织,进而对其分析和特征标引,实现按用户问题域的语义检索,就成为网络环境中法律知识获取的关键。通常的法律信息主要包括:法律公文(含司法文书)、文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案例、判例,司法证据以及相关的声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资料。按照司法领域惯用划分,可以将法律信息根据其性质、作用或所属部门法系进行知识层次和知识单元的组织:第一层,是对法律信息公共资源进行一般性、概括性的描述,通常适用于描述供归档的法律公文(法律文件、法律法规、司法文书等)信息,由一组抽象出来的专业术语表征,基本上可以罗列出如下若干项:发文编号、发文机构、文件名称、主题、摘要、日期、范围、使用语言、事件、关联、密级、有效性等(可用“元数据”描述)。第二层,可以从法律信息的应用角度(性质或适用领域等),对法律信息的知识单元进行组织和描述,例如,把它们分为刑事类、民事类、行政类、海事类;或者分为起诉类、判决类、合同类、公告类;还可以把它们分为:法律、法规与判例、案例;形成针对不同问题域和检索目标的知识维。第三层,则依据具体信息内容进行概念的抽象和描述,通常可以针对法律公文的主题、内容摘要以及描述具体案件、事实的信息(往往用若干个关键词描述),例如,罪名、事由或案情简介,并定义其下属概念、内容和相关的属性及关系,又如,案情摘要中的主要关键词,原告、被告、被害人及其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特征等。通常第三层信息较零散、模糊、不规范、难以描述,例如:案情摘要中的犯罪动机、造成的危害及后果等。归纳起来,面向案件事实的法律公文包含的知识主要有:
(1)法律文献信息。记录不同用途的司法文献的基本信息,例如,发文编号、发文机构、编制者、文件名称、文件类别、主题、摘要、日期、范围,使用语言、事件、事件关联、基本格式等。
计算机培养学员法律意识的作用
摘要: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为网络安全案件的侦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减少网络安全问题需要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笔者从互联网安全问题案例入手,说明专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对互联网安全的重要性,并对高校培养学员的法律意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网络安全;法律意识;法制教育
一、互联网时代存在着大量的网络安全问题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互联网的方便和快捷。但是,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互联网带来的诸多风险。例如:2017年3月底,国外媒体报道,自称为“土耳其犯罪家庭”的网络犯罪团伙通过电子邮件告知苹果公司他们掌握了超过3亿苹果帐户,并能远程清除所有装置的内容。2017年2月中旬,雅虎公司用户的账号被黑客入侵,并初步怀疑黑客是通过篡改cookies而入侵用户账号。2017年2月初,一份关于世界名人贝克汉姆的秘密文件被欧洲调查合作组获取,随着秘密被公诸于世,贝克汉姆的高大形象轰然倒塌。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网络犯罪正成为互联网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根据《2018年数据泄露水平指数》调查报告显示,43%的企业在过去的12个月里沦为了数据泄露事件的受害者。在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仅通过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成本已经超过2.14亿美元。这些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但并不完善而产生的恶性事件,互联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由于互联网世界的虚拟性,作案人员被抓获的概率非常低。因此,针对这种现状从源头上防范网络安全事故的产生就远比案发后侦查更有效果。要从源头上防范就必须从培养专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开始。
二、法制意识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问题已经逐渐危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要防范网络安全问题需要从培养专业人员的法制意识开始,让网络专业人员能够通过自己内在的法律意识去约束自己,起到防范犯罪的作用。网络安全犯罪究其根源在于犯罪分子缺乏法律意识,不清楚网络犯罪的严重后果。正如古语所说“不知者无畏”,正是因为这种对法律的无知才会导致犯罪。因此,将法制意识的培养列入教学范围非常重要。法制意识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具有预测性,可以让人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可为什么样的行为不可为以及行为的后果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让学生了解在何种范围的专业行为是合法的,从而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其次,培养专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可以让其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使用正当的手段保护自己而非“以暴制暴”。有利于维护网络安全的正常秩序。例如当对方使用非正当手段进行攻击时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是应当诉诸法律,使用正当的手段予以还击。最后,培养专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是响应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体现,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掌握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
职专学生法制教育论文
1.召开主题班会
召开法律知识方面的主题班会,进行普法教育。用知识竞赛,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学生明白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从入学教育开始,直至毕业,将发生在身边或者网络上热议的事情搬到班会上,做到一事一议,联系实际,涉及自身,达到教育深度的最大化。
2.旁听庭审活动
利用社会资源,扩大社会环境熏陶作用。和本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进法庭,近距离地观摩公开审理的刑事案件。用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特别是和青少年教育有关的案例,让参加庭审的学生们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法制节目交流
在早自习、自习课、政治课上播放法制节目。如《大家看法》、《普法栏目剧》《今日说法》《法律讲坛》《大家说法》《今日开庭》《政法报道》《法治第一线》《法制民生》等优秀法制节目,拓宽学生的法治视野,夯实学生的法律知识、激发学生学法兴趣,使学生明确是非,吸取教训,加深印象,受到启发。
工业园区管委会法律进机关工作计划
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保持普法宣传工作的连续性,顺利完成“五五”普法规划,加强和稳步推进依法治理进程,根据县委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落实“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自觉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宪法和法律意识,引导机关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加快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学习内容
“法律进机关”是指党政群机关及其镇直各单位工作人员都要认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学习。每年的法制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50个小时。
机关法制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宪法》、《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物权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及与园区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参考资料为《“五五”普法干部读本》。
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问题分析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网络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部分明辨是非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甚至是走上犯罪道路,对此,便需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文章立足于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基本内涵,基于大数据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改善对策,以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时期;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重要意义;改善对策
当今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各项生产活动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类数据数量呈喷井式增长,推动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而大数据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处理、预测、挖掘等能力,起到了决策辅助作用,将其引入到教育领域,不仅能够提供技术支持,而且还可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确保教育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如何实现大数据与高校教育的有效融合,这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由此可见,加大对大数据时期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基本内涵
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高校法制教育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后,网络法制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了一项关键性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内涵,当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是指以网络作为核心,对学生展开的法制教育;第二种是指利用网络新兴媒介,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1]。两种观念都属于大学生法制教育,前者是从大学生本体出发所开展的研究活动,研究者以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学者居多;而后者是从教育模式角度,对传统法制教育模式和网络法制教育模式进行对比,研究者以具有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学者居多。对于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来讲,两个层面的研究都是同等重要的,既要认清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形势,为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实证资料,又要充分发挥网络的法制教育优势,对传统法制教育模式加以改进,进而才能实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大数据时期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摘要:党的报告中提出我国已步入“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法治意识的培养将极大程度地促进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的进程。高等教育在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拟深入了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在高等教育下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法治意识;培养
一、高等教育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意义
1.高等教育法治意识的培养能帮助大学生立足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彰显了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活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法律也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将有助于他们提前适应社会环境,辨识众多骗局,立足社会。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跟法律有关的问题,例如勤工俭学、就业协议等等。当一位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意识,掌握了基础的法律知识后,他便可能在日后步入社会时,成为一名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合法维权、按章办事的合法公民。
2.高等教育法治意识的培养能帮助大学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今社会,太多的陷阱、骗局萦绕在大学生周围,屡见不鲜的校园贷问题、层出不穷的就业协议陷阱等,都显示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薄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等教育中充分融入法律知识,将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规避社会陷阱,帮助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高等教育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 上一篇:城市安全发展范文
- 下一篇:广告营销战略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