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7 15:31: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语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语电化教学教育论文
外语电化教学本身包含着语言教学和媒体应用两大部分。因此,它首先涉及到电教手段与语言教学的相互关系问题。我们知道人们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然后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外语电化教学完全符合这一认识规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和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原理,通过电教媒体来沟通和控制教学信息,以创造最佳教学效果。也就是说,电教手段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抽象的材料形象化,利用声、色、形、景来强化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并建立起信息联系,从而诱发大脑迅速反应,加速记忆过程,提高记忆效率,达到缩短教学时间,增大教学信息容量的目的论文。这个过程,就是在有关教学法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学媒体自身的功能和特点,把设备的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过程。因此它展示了电教媒体与外语教学之间业已存在的内在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断的磨合中得以巩固和完善,并为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这一基本规律。
其次是外语电教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外语电化教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它是科技成果在教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正如人类进化的历史进程是以工具的革新为主要特征一样,外语电化教学的每一步发展同样离不开教学媒体的更新。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往往是创造和推动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的直接动力。以听说教学法为例,行为主义教学流派根据“刺激-反应”理论提出的这一教学法则,要求学生通过大量机械性的句型操练来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应运而生的语言实验室成为从事这一活动的最佳“工具”。由此可见,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从根本上增强了电化教学的力度,推动它向更深层次发展。另一个方面同样不可忽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周期不断缩短,促使外语电化教学手段与技术的发展节奏日益加快。从教学媒体的沿革及其进展速度可以看出,从幻灯、唱片、电影、广播、录音、语言实验室、电视、录像、卫星传播、计算机一直到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演变中,这些媒体已经从原始的单一信息形态发展到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全息形态,变革的周期在不断加快,新老交替的时间由初期的几十年逐渐缩小到十几年,甚至更短,形成一种日新月异的快节奏趋势。这种趋势给外语电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认识和掌握外语电教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这种规律能推动我们所面临的工作。
第三是外语电教与人才素质的关系。电化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与机之间需要相互适应,然而人是处在主导地位的。因此首先要在人这个因素上下功夫。要发挥好人的作用,首先要根据总体工作规划和要求,设定相应的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任务和职责,根据不同岗位的各自特点选择相应的工作成员。在人员的物色和调配中,充分考虑其专业特长,学历层次和新老梯次,从整体上把握好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人员配备。同时,在工作实践中,注意选拨和培养知识面广并突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在管好用好现有媒体的同时,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新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努力成为新手段新技术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的手段和技术不仅能为我们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而且也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他们在适应新的工作手段中锻练自己,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他们所从事的科研革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因此,人员素质与设备技术之间存在的这种互为转化的辨证关系是直接影响到电教事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发挥人与机这两个参数的最大效率是我们电教工作者永恒的目标。
从上述关系中得出的几条基本规律为外语电化教学勾画了粗略的轮廓。从总体上看,目前外语电教正朝着教学、科研与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模式发展。然而,事实上每个单位的规模层次和工作任务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基本模式相近的同时,各显自身特色。比如有的突出声像资料的收集、积累与播放,为外语教学开辟第二课堂提供丰富的资料,营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视觉氛围;有的集中精力搞教学片摄制,拥有一支精悍的编导队伍,为教材的立体化而努力;有的则大力加强语言实验室和视听教室的建设,为语音练习、口语实践以及视听资料的消化吸收创造条件;还有的充分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在保障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创收活动,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以弥补原有教学经费的不足,摆脱经济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束缚。目前电化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特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显示了它的功能和作用,为它今后的标准化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矗。
那么,从理论上说标准化模式应该具备那些条件和功能呢?我们不妨在这里作些探讨。
1、从工作性质上看,它要有:1)声像资料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卫星地面接收、无线电广播、资料采购(录音、录像、电影、光盘、磁盘等)与贮存管理,声像软件制作等。2)传播系统。它包括闭路电视播放,声像阅览中心,计算机网络等。3)语言实验室群。包括各种档次的听力室、视听室、综合型高级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等。4)教学与理论研究。包括外语教学(口语、听力、视听说课等)、电教基础课教学、电教理论研讨、教材与教法研究、课程教学设计等。5)设备技术保障与科研革新。包括所有硬件设备的保养、维护修理、改造与革新,以及技术开发应用、设备的研制与试验等。
大学公共外语通识教育论文
摘要:通识教育下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语言工具的使用,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取语言文化,丰富学生的通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交流能力。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是高校公共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高校方面应顺应时势,积极变革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要让大学公共外语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融合,促使两者协同互助,更好的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公共外语;发展
我国的通识教育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应用通识教育主要是对单纯专业教育的漏洞和不足进行弥补和修复。时至今日,通识教育已经在我国发展了近30年,普通高等教育也已经普遍接受了通识教育理念,与通识教育相关的探讨如火如荼。毋庸置疑的是,通识教育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我国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质量,推动了大学教育良性发展,然而当前阶段的大学公共外语课程中的通识教育存在问题,利用通识教育优化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一、融合大学公共外语课程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外语教育推动了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组成了通识教育的最核心部分。通识教育能够帮助人们铭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保证人类知识科学宝库文化储备丰富的有力武器。因此,融合大学公共外语课程与通识教育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我国的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在1985年前一直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在1985年至2002年在强调工具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文性要求;在2002年之后,大学公共外语课程又被融入了通识性教育元素。纵观大学公共外语课程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大学公共外语课程的内涵一直在丰富,教学理念一直在多元化发展,这无疑能够推动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发展,能够促进广大学生外语水平稳步提高。然而在看到大学公共外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当前很多高校都在进行学生学分控制,课程学分的压缩使得大学外语教育成了首当其冲的被压缩对象。课时的减少会导致以通识教育为目标的大学公共外语课程课时缩短,这无疑给通识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大学外语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得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大学外语教育是最佳的通识教育模板,它包罗万象,涉及文学、时事、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等方方面面,它的题材丰富,能够为通识教育提供巨大的操作空间以及汲取不尽的知识信息。通识教育与大学公共外语课程的融合是大学公共外语适应国际环境、紧随国际外语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高校以及教育相关者需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进融合工作,促使大学公共外语教育与通识教育构建共赢格局。
二、通识教育视阈下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问题分析
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论文
1研究目的和问题
此项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实施的功效进行研究,为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提供借鉴。本文探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功能认知如何;(2)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如何;(3)学生在通识教育中的参与度如何;(4)通识教育的效果如何。
2研究方法
2.1问卷开发
本研究采取问卷法进行调查,共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其中,问卷开发涉及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问卷维度的开发、问题的编纂与整理。最终确定的问卷初稿主要包括以下维度:(1)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组成的合理性;(2)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授的合理性;(3)外语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第二阶段进行问卷的反复商讨和修正。问卷的核心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学生对通识教育的功能认知;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学生参与通识教育的效果。这四个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且都有详细的答题要求说明,主要采取六级和五级量表。
2.2研究对象以及抽样方法
外语教育论文:通信在职校外语教育中的适用性
作者:钮雅玲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应用于多媒体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的各种方式,如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建立英语语言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优化语言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功能,将电影、电视、录相等切割或者拼接,形成一套完整的视听结合的多媒体素材。文字、图像与声音的合成给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文字、图像与声音的授课内容更易使学生理解、接受和模仿。利用通信技术营造英语语言教学环境,能够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水平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从而实施因材施教。在帮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同时,也为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更多学习中等的学生也能够及时地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或有疑问时,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MSN或QQ留言、论坛发帖等方式向老师提问,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个别辅导,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语言教学领域的交互性,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建立双向课件系统,增进师生沟通与交流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强,他们并不缺少常用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主要问题是他们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彼此都处于孤立状态,没有形成固定的结构。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建立多媒体双向课件系统,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沟通并进行信息交流,教师随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它打破传统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控制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按需随时修改程序,及时把新内容和练习编入ppt课件,不断完善课件,为教师更形象地表述教学内容提供了模板,为教师编写和开发教材提供非常方便的工具。同时,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为高职师生提供了更为广阔而真实的语言交流空间。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和国内外人士进行交流,同时通过校内互联网、MSN、QQ群等学生可以和教师、同学自由对话,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语言水平和个人爱好,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互联网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为广阔而真实的语言交流空间,还为师生提供了沟通与交流的丰富平台。
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职英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从而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中,互动式教学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教学不仅能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还能通过主客互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在我国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互动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在大班的教学环境下,组织形式单一,局限于教师的讲授,学生和教师之间很难形成互动。信息技术的出现,给高职英语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实现互动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文本、图形、动画、视频来取代文字板书,向学生展示生动的画面,增强了教学效果。通过网络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学习基础和兴趣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或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使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产生了质的飞跃,同时还能够借助这一媒介使语言学习不再枯燥。此外,教师在新模式的教学课堂中真正起到了指挥者、监督者和管理者的作用。学生们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真正体会着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的乐趣。然而,任何的技术都有其弊端和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在具体高职英语教学运用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感到困惑,以及面对大量的信息和教学材料难做取舍等。其次,对教学管理人员来说,校内的多媒体设备缺乏具体管理和维护的方案,相关设备维护所产生的费用,都给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第三,对于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实证研究很少,研究者大多停留在理论上的思考,还未付诸于实践研究,因此应进一步对教学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深入实践来更好的检验和改进教学模式,从而切实提高高职英语语言教学的质量。
民族地区英语教师发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师教育民族地区英语教师素质发展建议
论文摘要:对国内外近三年外语教师教育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笔者发现,语界同行对“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课题研究的广度和力度都不够,对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素质发展的专题研究甚至为空白。研究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前期基础调研
二00一七年,笔者深人都匀市周边20多所乡镇中学的英语课堂,听了二十多位教师的课。在贵州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笔者发现:无论教材、教法、教学设施怎么先进,如果不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在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发展状况是怎样的?本着这一问题,笔者对国内近3年的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旨在于对研究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对国外研究的描述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注力度;大学语文课程师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育论坛、教学会议;课程创新性开发。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程自开设以来,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对语文课程的关注点多放在中学语文课程上,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浅尝辄止。然而,大学语文旨在面对普通高校,对文(汉语言文学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专业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大部分高校的名称设置为传统文化素养课,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表达能力尤为重要。然其地位却极其低下,更没有发挥其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和本科大学语文不同,在重视程度上明显不足,多被“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电影艺术赏析”等选修课所替代,或者是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所编撰的课程所取代,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的航海人文素养选修课。更有甚者,大学语文完全被泯灭,连替代者都不见身影,已然分不清楚是思政课还是文化素养课。(二)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与本科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选择和难易程度、教学方法上都应有所区别,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标准过高或过低。过高在于向本科看齐,不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过低在于跟中学传统语文课程没有太大差别。例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青船院)的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等课程,近10年教学内容不变,在信息化课程建设下未见课程开发,但是学生的入学成绩已经远远不及以前,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方法单一,不足以吸引学生。而部分以阅读课为主的选修课,教学目标设定太过简单,学生蜻蜓点水般地阅读就结束了。因此,这些“替代课”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属于闭着眼睛教。教学方法单一,仅用讲授法灌输整堂课,学生最后都昏昏欲睡。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能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调动课堂积极性。从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还不够普遍和全面,甚至有的老师连最基本的说课也不会,整个教学步骤随心所欲地设定,更不清楚导语、结语,分不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等。(四)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完全被取代,但是此类课程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得已被“创新”课程取代。例如青船院的航海人文素养课,教材由本院自编,模块化明显,体系不够严谨,没有以大学语文课程为基础,并且只在航海专业中授课,没有在全院普及。作为部分专业的选修课,航海人文素养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但是它不可以完全替代大学语文课,只追求创新课程而忽略原本大学语文基础课,是舍本逐末。
二、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实践过程中突出问题的措施
国际法教学优化研究
现阶段,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发展趋势,各国之间不断扩大在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加大了相互间的依存性。但在合作与和平的背景下,国际局势常常会受到局部性动荡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法教学也会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国内法学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将无法适应国际法教学的需要,并且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国际法非常抽象和枯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国际法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造成国际法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新国际形势下,研究和探讨国际法教学的优化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各高等院校在国际法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下面,先讲一讲国际法教学的三个特点。
一、国际法教学的特点
(一)多样且聚焦,庞杂但不乱。国际法学浓缩性很强,只聚焦于国际私法、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方面,却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国际关系问题。国际法门类较多,表现出繁杂的特征。例如,国际经济法广泛涉及到国际保险关系、国际货物买卖关系、国际税收关系、国际投资关系等,但这些国际关系又都能归结到私法关系、公法关系和经济关系上来,因此说国际法学杂而不乱。(二)国际法中缺少“法理学”。与国内法相比,国际法的法律体系并不是特别发达,如国内法体系具有法史学、法理学、宪法学等基础性学科,国际法体系却没有。所以,国际法教学一定要设置在国内法教育和基础法理学教育后面,其一方面是学习循序渐进和知识积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因为国际法有很多基础性原理、概念需要借助国内法来理解。由此可以看出,没有基础性学科的统领和支撑,不但会影响国际法学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国际法学的教与学。(三)国际法学受国际关系影响较大。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视野相同,都是以国家为中心密切关注国家的发展与和平问题,以及“国际治理”、经济全球化等国际问题。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有着频繁的学术互动,它们都在彼此学科中汲取营养,找寻各自的理论支撑点。尽管国际法运用国际关系目前只是局限在国际关系的基本原理方面,但这也说明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的跨学科分析已被学界所认可,并已蔚然成风。另一方面,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学之间的互动性也体现了国际法学鲜明的政治色彩。从国际法学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冷战和后冷战时期国际法的教学内容是不同的,这反映了国际法学教育必须服务于外交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需要。所以,国际法学教育也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把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实践深入融合到国际法学教育中,将会大大提高国际法学的教学效果。
二、当前国际形势对国际法教学的影响
(一)国际形势严峻。步入21世纪,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在战略上西方国家对中国仍然实行挤压政策,在领海领土权益上中国和周边国家还存在争议,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另外,在新兴领域也凸显安全问题,围绕网络、海洋、太空、极地等问题的争斗不断。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加,我国要想在国际形势下更好地体现本国的主张和立场,需要以国际法为依据,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国际法专业人才。(二)国际法教育目标的变化。国际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可直面目前社会问题和国内国际环境,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因素,以及本国国情和外国先进法律经验,可创新性解决法律问题的专业人才。假如培养的国际法人才只会像计算机一样,机械地应用法律,那样就很难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新国际形势下的国际法教学应当培养更多具有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富有法律思想和法律精神、具备法治信仰的人才,而不是让学生掌握所有的法律或法律的一切。
三、新国际形势下国际法教学的优化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进路径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着重要改革。尤为突出的是,毕业论文(设计)被更改为毕业设计(论文),彰显了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的应用型培养方案。鉴于此,一方面,可将毕业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写作》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线,其它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辅线,从授课内容、教学进度、课程考核形式、教学目标、教学材料这五方面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可鼓励一部分学生先尝试毕业设计形式,并由具有校企合作经验的教师先行指导。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进路径;应用型本科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多省份相继了促进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内许多高校也陆续提出了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方针,在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偏重实践性。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商务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与经济、管理、法律相交叉[1]。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将原先的“毕业论文(设计)”改为“毕业设计(论文)”,突出了以“设计为主、论文为辅”的应用型培养方案。该方案沿着“学术论文”———“实践报告、学术论文并重”———“以实践报告为主、学术论文为辅”的思路进行变革。该环节最相关的课程是《学术论文写作》,其它课程如《商务英语单证》、《国际贸易实务》等也均为课堂选题来源。《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应在常规教学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前确定选题方向,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建设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
就全国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正面临着重要改革。尤为显著的是,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正逐渐转向毕业设计,但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教材。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商务实践、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复合型英语人才[2]。单纯的毕业论文形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专业培养目标不符。当然,仍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毕业论文,但其论文必须与商务方向相关,如商务翻译、商务语言学、商务文化交际等。作为最直接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也应立足于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以应用实践为导向,努力达到以下三点课堂教改目标:首先,引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坚持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争取与本土商务活动相结合,提高应用价值,使之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其次,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解决方案具有实践价值,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再次,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具备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等特点。实践性是指自主设计、调研、撰写。综合性是指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等。创造性是指方案、方法、内容、结论创新等。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省级开放大学的启示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公认的核心要素,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以及课程国际化在美国高校优势明显。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注重与境外高校、机构交流,签订友好协议,积极资助教师在国际舞台亮相,支持学生赴境外留学深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但国际化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国际化的合作面偏窄,形式不够多样化“,走出去”多“、引进来”少,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有待加强,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资金管理及效率不足方面等因素,制约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加强师资“引进来”力度,利用自身优势创新留学生来源,共享共建课程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省级开放大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2015年10月4日至10月17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团一行15人,赴美国接受为期两周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此次培训是该校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2015陕西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年”的号召,经学校决定,并呈报省教育厅、省外专局、国家外专局、陕西省外事办公室批准的重要项目之一。培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课堂授课,一部分为参观交流。其中课堂授课集中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两所学校。通过课堂集中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及发展变迁、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美国高校信息化教学运用、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学的教师管理、运作模式等。
一、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引领者,美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明确建议政府要密切关注国际化带给高校的深刻影响,并以此提出教育也要加快国际化,通过在教育领域进行综合变革,培养具有全球战略视野的世界公民,以此加速美国经济社会国际化,提高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公认的三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化和课程的国际化在考察的几所大学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学生的国际化
小学数学教师党员先进事迹
同志是我校一名数学教师,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在我校乃至全县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校本培训中树立了一面旗帜,是我校优秀教师的代表。
一、他是一名思想进步的教师
“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健康进步的思想”。林志红同志在师德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他认真学习《师德师风建设读本》并认真做好笔记,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工作中他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乐于接受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地提高。
二、他是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活力,也使他在工作中信心十足,干劲倍增。2000年学校派他到合肥参加新教材培训,在那里,他知道了2001年我国将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为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新课程标准》将代替《教学大纲》,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什么是《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是什么?作为一线教师他看到了希望也深感自己落后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努力学习。于是他订阅了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课改实验区省市为主)购买书籍,广泛阅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从那以后,书店和图书室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只要有机会外出,带回来的不是给家人的礼物而是成捆的书籍。他还购买了电脑装上宽带,网上和实验区的同志一同学习《新课程标准》、交流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心得体会。可以说从2001年至今他是伴随着新课程一起成长。
学习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他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大胆尝试创新教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他的教学能够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学习能力。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堂上实行“活动化”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教材的理解、自主探究和同伴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同时也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体验。经过努力他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曾在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并荣获阜阳市教坛新星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