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15:55: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贸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贸论文

外贸英语函电分析论文

一、通过句法确定词性,从而确定词义

句法指的是句子的排列组合规则。一个句子表达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每一个词都在句子中充当一个合法的成分,通过判断它在这个句子中的成分,就能准确判断单词的词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句子的结构,要确定句子中某个词的意思比较就容易。因此,翻译外贸英语词汇时,首先要判断该词在句中的成分及词性,再进一步确定其词义。如:

1、Theirfirmhavecontractedtobuildadouble-purposebridgeacrosstheriver.

他们公司已签约承建一座横跨大江的两用大桥。(contract在句中做谓语,为不及物动词,与to连用,意为:订合同)

2、Theygotaheavyfineduetothebreachofthecontract.

由于违反了合同,他们受到了巨额罚款。(contract是breach的定语,为名词,意为:合同)

查看全文

对外贸易竞争力论文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一词的英文“brand”,原意为“烧灼、烙印”,最初人们用这种打烙印的方式,用于区别私有财产。到了中世纪,欧洲的手工艺人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烙下印记,以便区别于其他产品和生产者,这就产生了最初的商标。美国现代著名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指出,所谓品牌,就是指一种关于某种商品的名称、术语、标记、象征或设计,又或者是以上这些的混合运用,以区分于其他竞争者或卖者。品牌是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组成的,包括文字形式以及图形标志。

二、品牌竞争力的特征

1.竞争的比较性。品牌竞争力是在品牌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能力,这种比较可以是产品质量、成本价格上的比较,也可以是占有或控制市场能力的比较,还可以是人力资本、管理和经营,以及再生产等环节上的能力比较。在比较中,同一行业品牌表现出竞争的优势或劣势。

2.目的利益性。品牌竞争最直接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顾客,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实现再生产的高效循环。最根本的目的是利润的获取。

3.动态性。品牌竞争力的动态性表现为品牌竞争力随着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的变化而变化,即品牌竞争的优势或劣势不是绝对持久的,优势品牌可能变为劣势品牌甚至消亡,劣势品牌可能变为优势品牌。

查看全文

宋代海外贸易研究论文

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白银流向,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但许多学者主要关心的是明清时期的情况,专就宋代白银流向进行研究者不多,且看法分歧①。而《宋史》和《宋会要辑稿》在记载宋代市舶贸易时,白银都仅仅列名于宋人博买舶货的物资②。似乎宋代海外贸易中的白银流动,始终以输出为主。笔者在李埏先生指导下,以《宋代白银货币"研究》为题撰写博士论文时,曾检到一些对外贸易中白银流动的史料,深感对白银的流向有分期考证的必要。但由于这一问题已超出了货币化问题所能涵盖的范围,故论文中亦未能涉及。本文拟在搜集整理宋代有关史料的基础上,按时间顺序分期梳理、考证宋代海外贸易中的白银流向,以期对深化宋代外贸史、古代白银流动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_________________

①国外较早研究这一问题的当数日本学者加藤繁。所著《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1944年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中译本)中,第8章以唐宋时期为中心,集中对白银的输出与输出进行了探讨。近年日本学者山村和神木(YamamuraKozoandTetsuoKamiki)所著SilverMinesandSungCoins-AMonetaryHistoryofMedievalandModernJapaninInternationalPerspective.InPreciousMetalsinthelateMedievalandEarlyModernWorlds(EeditedbyJ.E.Richards.Durham,N.C.:CarolinaAcademicPress、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所著Reorient:GlobalEconomyintheAsianAge(汉译本《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等均有论及。国内的研究分别来自货币史和外贸史两个方面,前者如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11月版)、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等,后者有梁方仲《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集刊》第6卷第2期),全汉昇《明中叶后中日间的丝银贸易》(《史语所集刊》第54本第2分册),陈高华《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9月版),陈高华、吴泰、郭松义《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出版社1991年11月版),关履权《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1994年10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黄纯燕《宋代海外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版)等。

②见《宋史》,卷186《食货》下八(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版);《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一(北平图书馆影印稿本,中华书局1957年11月版)。

一、熙丰以前的白银输出

北宋自建隆元年(960年)开国,至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继位,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在历时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宋朝的海外贸易获得了较大发展,对外贸易的格局初步奠定。而宋王朝建立不久,白银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贸易方式之中。

查看全文

对外贸易政策研究论文

(一)在“依存市场的权威主义”和“国家战略主义”的制度下,政府目标和国家利益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所考虑的首要因素,其基本理念包括贸易发展规划、贸易控制、贸易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等。概括地说,政府通过贸易发展规划引导贸易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并注重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原则;通过审批外贸经营权和核定商品目录的“气塞”效应实现对贸易的控制,但这种特别而严厉的限制的程度正在减缓;贸易发展战略已经从最初计划体制下的进口替代演变成为目前的贸易自由化阶段,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绩效,在过渡时期政府采取了“受保护的出口导向”战略以减少既得利益对改革的反对,今后在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同时适时适度地采取战略贸易政策以发展重点产业或高科技产业可能是较好的选择;在“非中性”的产业政策体系中,贸易政策扮演着重要的保护支柱产业和幼稚产业发展的功能,但这似乎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更大程度上的经济扭曲;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障国际收支平衡也是中国官方在贸易政策决策时考虑的因素,前者特别针对竞

争力较弱而又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宏观稳定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农业和金融服务业,而后者主要为了节省稀缺性的外汇资源和避免严重的冲击失衡。

(二)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改革使中国社会中利益的多样化逐步得到政府的承认和重视,并且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和机制进行利益表达。他们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比以前得到加强,其中中央行政机构和地方政府具有较显著的影响,体现了“主义”的作用,而国内各类企业、外国投资者、特殊利益团体以及消费者对最高决策的直接影响效力则仍然是边际性的或趋向减弱。利益团体对贸易政策的疏通和影响作用在今后的政府过程中可能会越发重要,这表明中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简明、公正和透明度高的决策制度和机制,使更多的利益(特别是那些被忽视的集团,如消费者)能够在政策决策中被倾听,并避免“政出多门”的官僚主义以及为少数特殊利益所左右。

(三)世界贸易体系和国际集体行动对中国的贸易政策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接受国际通行的惯例和规则,在承担合理义务的同时享受外部市场准入的权利符合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总体目标。但这意味着中国必须面对和承受其他贸易伙伴国家的压力和要求,包括贸易摩擦和争端,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在加入以法规为基础的GATT/WTO多边体制框架中的谈判;中国在APEC区域贸易组织内的复边协商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国与主要贸易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争端与解决,特别是中美贸易关系。而外国政党的对华战略、外国政府贸易政策的基本理念、利益集团乃至公众的各种要求和观念将通过这些渠道影响中国的政策决策过程。外部压力和制度约束对中国贸易政策决策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贸易改革的日程、幅度和速度必须跟上国际集体行动的步伐,另一方面,政府也希望通过参加多边或区域贸易协定来推动国内的经济改革,以“锁定”的方式保持改革政治上的可预见性和可信性,当然这种对外承诺对于中国来说必须是建立在“可接受”的公平的基础上的。

(四)中国贸易保护的特征是平均水平较高,而且在结构上易变而分散。实际征税率与名义关税率的差别较大,以配额和许可证等数量限制为核心的非关税壁垒的频数比依然较高,同时关税保护和非关税措施之间多呈现出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在贸易自由化方面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改革,使贸易的扭曲程度和结构有了显著的改善,贸易的中性刺

激增强了。实际保护率的水平和结构比名义保护率更高而离散,鼓励下游行业生产而歧视上游行业生产的倾向更明显,统计检验还表明名义的和实际的保护率在部门排序上是近乎相同的。不同贸易保护形式在工业行业之间的差别表明它们在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以及它们自身行业特征所导致的迥异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

查看全文

外贸制信思考论文

一、引言

在我国,推行外贸制是当前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它是国有外贸企业在市场机制下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竞争手段。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社会分工理论、市场营销概念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等对我国推行外贸制的必然性及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们认为,对外贸制进行研究,还存在另外一条思路,即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委托形式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asymmetricinformation)入手,对当前讨论较多的几种外贸制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寻找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并有利于克服因不对称信息所带来的内在缺陷的较优契约安排形式。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出发,主要以出口为例,对外贸制在我国的推广及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对外贸制的基本认识及研究思路

1.为了便于讨论,我们首先将已在国内外实践中出现的外贸形式归纳为三种:形式Ⅰ:直接(又称佣金);形式Ⅱ:中国现行的出口形式(我们称其为中国式风险);形式Ⅲ:间接(又称行纪)。其中形式Ⅰ(即直接)系指人(外贸企业)在权限内,以本人(生产企业)的名义同第三人(国外进口商)签订合同,办理进出口业务,并收取一定佣金,人对第三人不承担责任,也不享受权利;而形式Ⅲ(间接)也是国际通行的外贸的一种形式,它指间接人(行纪人)为本人(委托人)的利益和计算,但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国外进口商)签订合同,并收取一定佣金,同时对第三人承担合同中的义务,享受合同中的介入权;最后,形式Ⅱ(中国式风险)是中国现存外贸体制的产物,它的产生系以我国外贸经营权的审批制为基础,并在非完全出于双方当事人(本人及人)自愿的背景下,由人(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订立进出口合同,以帮助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显而易见,这三种外贸形式在佣金分配、风险划分及约束法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为便于后文分析,现将其作一比较并列于下表中:

三种外贸制形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风险收益

查看全文

外贸易品牌营销论文

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一个国家是否拥有国际驰名品牌,拥有多少国际驰名品牌,已成为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象征。我国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品牌竞争时代的要求,开展品牌营销,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一、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1998年的2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6.5%。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250亿元,跨人了世界贸易十强之列。与此不相称的是,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状况堪忧,目前世界前50名驰名商标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

1、出口商品品牌化程度低。

我国每年出口1600多亿美元的商品中,标有我国自己的品牌的商品仅占1/3左右;有1/3的商品没有品牌:有1/3的商品打的是外商的品牌。许多从国外回来的有识之土都感叹:“国外市场上的中国货的确不少,但用中国品牌的却不多见,街头巷尾都是没有商标的中国

廉价商品,或者是为外商定牌生产的中国商品。”品牌是商品的组成部分之一,没有自己的牌子的商品很难进入国际市场,即使进入国际市场,其竞争力也远不如别人,很难登堂入室。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46.5万个企业加上服务业,到1995年底,在国内注册的商标仅为53.87万个,在国外注册商标的就更是寥寥无几。不少企业,为了完成出口任务,不得不依附于“洋品牌”,赚下很少的原料费和加工费,为他人做嫁衣裳。

2、品牌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查看全文

外贸制探究论文

一、引言

在我国,推行外贸制是当前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它是国有外贸企业在市场机制下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竞争手段。近年来,不少学者运用社会分工理论、市场营销概念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等对我国推行外贸制的必然性及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们认为,对外贸制进行研究,还存在另外一条思路,即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委托形式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现象(asymmetricinformation)入手,对当前讨论较多的几种外贸制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寻找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并有利于克服因不对称信息所带来的内在缺陷的较优契约安排形式。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出发,主要以出口为例,对外贸制在我国的推广及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对外贸制的基本认识及研究思路

1.为了便于讨论,我们首先将已在国内外实践中出现的外贸形式归纳为三种:形式Ⅰ:直接(又称佣金);形式Ⅱ:中国现行的出口形式(我们称其为中国式风险);形式Ⅲ:间接(又称行纪)。其中形式Ⅰ(即直接)系指人(外贸企业)在权限内,以本人(生产企业)的名义同第三人(国外进口商)签订合同,办理进出口业务,并收取一定佣金,人对第三人不承担责任,也不享受权利;而形式Ⅲ(间接)也是国际通行的外贸的一种形式,它指间接人(行纪人)为本人(委托人)的利益和计算,但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国外进口商)签订合同,并收取一定佣金,同时对第三人承担合同中的义务,享受合同中的介入权;最后,形式Ⅱ(中国式风险)是中国现存外贸体制的产物,它的产生系以我国外贸经营权的审批制为基础,并在非完全出于双方当事人(本人及人)自愿的背景下,由人(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订立进出口合同,以帮助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显而易见,这三种外贸形式在佣金分配、风险划分及约束法规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为便于后文分析,现将其作一比较并列于下表中:

三种外贸制形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风险收益

查看全文

服装产品外贸营销论文

摘要:跨境电商使中小型服装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服装企业只有改变经营观念,从实体店经营转向跨境电商营销,积极调整生产与设计方案,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壁垒,不断加强企业店铺的装修与运营,提高产品的创新意识和品牌影响力,才能在现代跨境电商年代里打开国际市场,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跨境电商;服装产品;外贸营销;发展对策

随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作为国内优势产业的服装也开始从传统的实体店经营转向现代化电商经营模式。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得到了众多商家和消费者的推崇。在此背景下,不少中小企业的服装产品不断面临线上竞争和线下挤压,只有掌握互联网营销策略,积极调整生产与营销方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发海外市场,才能让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跨境电商对我国的服装产品外贸营销的影响

近年来,以阿里巴巴、敦煌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发展迅猛,带动了一大批跨境电商企业蓬勃发展。服装作为电商最早涉及的品类之一,在跨境电商平台助推下,线上销售逐步趋向成熟,规模还在不断壮大。1.跨境电商及其发展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应用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上的电商平台实现交易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发改委不断出台新政策,从可信交易、移动支付、商贸流通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如今,跨境电商的发展尤如雨后春笋,得到了海内外商家和消费者的推崇。目前,国内跨境电商平台已达数十种,主要包括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敦煌、兰亭集市、环球资源、天猫国际、洋码头、考拉海购、香江海购等。据产业洞察网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在2014年已经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了33.4%,到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将增长到8.3亿元以上。2.跨境电商对我国服装外贸营销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迅猛,阿里巴巴、敦煌等多家知名跨境电商平台遍及全球的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为我国服装出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新时代下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重要渠道和助推器。服装作为跨境电商最早涉及的品类之一,在电商平台的帮助下,其线上销售逐渐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因此,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服装品类迎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挑战,服装企业只有抓住机遇,掌握互联网营销技术,调整生产与营销方案,迎接挑战,才能使企业实现转型和发展。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服装产品外贸营销的发展现状及挑战

查看全文

外贸政策分析论文

一、我国外贸政策的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政策面临的经济环境

首先,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必然加快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为各国扩大进出口贸易创造条件,进而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其次,知识经济的来临,促使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这为中国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再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目前的外贸政策主要是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

(1)进口替代政策。进口替代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进口替论的宗旨是保护国内市场,为民族产业的成长创造条件。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2)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的出发点是以出口为主导,它强调出口的扩大刺激并主导国内经济的发展;主张国家要改变为了进口替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推行鼓励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关税和汇率政策。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新理论与外贸战略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然后对国际贸易新理论进行了介绍,着重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阐述,最后探讨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启示,提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战略。

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外贸战略启示

在如何开展对外贸易上,发展中国家大都是按照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力和资源优势。这样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一些贸易利益,但是也因此强化了低水平的产业结构,使其长期发展缺乏后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要想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实施创新的对外贸易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1、外贸增长方式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外贸规模扩大较迅速,但仍是粗放型的,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技术含量低。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外贸发展战略转型。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从事加工贸易的劳动力素质问题,三资企业加工贸易升级换代难度也较大,使得我国有可能失去一部分中低档产品的国际市场,同时失去一次参与新一轮国际间产业转移的机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