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实验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04:06: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科实验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论文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研究对象为云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215名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女生192人,男生23人,年龄在20-23岁,按入学时编班随机分为对照组(2010级护理1、4班,105人),实验组(2010级护理2、3班,110人)。两组护生间入学成绩、年龄、性别及基础课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第五学期开设外科护理学课程,采用王雪文主编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学时18,均由笔者讲授。
2.方法。
(1)教学方法。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教师总结”。实验组采用整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即“一个教学框架+一个实验步骤”。根据护生已学过的、技术操作所涉及解剖学知识的多少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框架,“已学过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即要点(护生复习)+将局部解剖特点与技术操作要点进行整合,即重点(护生预习)+解剖学知识在技术操作中的应用,即难点(教师指导)”;一个教学步骤,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2)评价方法。①问卷调查:由笔者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为10个项目,回答方式为肯定或否定,在实验教学结束时发放,当天收回。发出问卷215份,收回问卷215份,有效问卷为100%。②技术操作考试: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护生考核方式、考核项目相同,均聘请院外护理专家进行考评,教考分离,对操作考试成绩进行对照分析。③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西中医学校2016级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三年制护理专业2个班级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34名。其中一个班级66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女61名,男5名;年龄16~19岁,平均(17.85±1.13)岁;另一个班级68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女63名,男5名;年龄16~19岁,平均(17.12±1.25)岁。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授课教师相同,学时相同,使用相同教材和授课计划。TSP选自该校护理专职教师8名,其中硕士3名、本科5名,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护理经验,并受过SP的专业培训,均能掌握标准化病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表演技巧。1.2教学方法。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示教-练习-指导-考核”,将护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4~6名。教师先统一示范操作并讲解实验要求,护生分小组练习,护生可以相互配合模仿患者进行技能训练,教师巡回指导。期末考核一次,为应用医学模型或有护生模仿患者配合参与的常规考核。1.2.2观察组采用TSP结合OSCE教学模式,将护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4~6名。教师以TSP为演示对象按护理程序进行示教,护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有TSP参与,期末考核一次,为有TSP参与的OSCE多站式考核。1.2.2.1TSP病例编写组织有丰富临床护理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撰写8~10个TSP病例,包括急性阑尾炎、肠梗阻、休克、胆石症、外科急腹症、颅内压增高症、直肠癌、四肢骨折等外科常见的典型病例,同时设计以上病例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等。1.2.2.2TSP遴选和培训TSP的遴选对象是护理专业教师,遴选条件:自愿参与,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教学经验,并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从事护理教学工作2年以上,熟悉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参与本研究的教师共8名,均为护理教学骨干。经统一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剧本解读、角色培训、临床观摩、强化演练,培训过程中请专业人员给予指导。1.2.2.3OSCE考站设置依据外科临床患者“入院-手术-出院”过程设置4个考站,总分为100分,其中教师评价分值为90分,TSP评价分值为10分。考站1:护理评估站,护生通过对TSP进行询问、观察、体格检查等采集护理评估相关资料,占15分。考站2:护理诊断和计划站,护生根据采集的资料对病例进行分析,按轻重缓急顺序罗列护理诊断,并计划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占25分。考站3:护理实施站,护生根据护理计划和医嘱对TSP实施护理措施,占40分。考站4:健康指导站,护生对TSP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占10分。TSP在4个考站考核结束后根据自身感受对考生的护理进行整体评分。1.3效果评价。1.3.1测量工具采用彭美慈等[3]修订的中文版加利福尼亚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量表(CTDI-CV),该量表有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共7个维度,每个维度有10个条目,其判断及评分标准为:每个项目的回答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为6个等级,正性项目赋值依次为6~1分,负性项目反向赋值。每个维度的分值为10~60分,维度得分≤30分表明没有相应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最小认可分为40分,>50分表明相应维度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强。CTDI-CV总分为70~420分,得分>280分,表明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表明评判性思维能力强。1.3.2测评方法由研究者向护生讲清测评目的并征得同意后在实验教学前后发放量表。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护生填写,每名护生独立完成一份量表,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教学前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实验教学前两组护生CTDI-CV评分比较见表1。2.2实验教学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两种不同实验数学实施后护生CTDI-CV评分比较见表2。
3讨论
3.1中职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待提高。《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4]显示,目前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中,中专学历的护士占比37.5%,中专护士仍是我国护理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人才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水平,在本次研究中,中职护生实验教学前的CTDI-CV总得分显示观察组为(229.46±21.92)分、对照组为(231.23±23.76)分,对照组经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干预后的CTDI-CV总得分为(248.84±23.22)分,与王小丽等[5]研究的高职护生CTDI-CV总得分(283.34±23.77)分和刘婉露等[6]研究的本科护生CTDI-CV总得分(285.94±31.78)分相比较,均偏低,与赵锦秀等[7]研究的中职护生CTDI-CV总得分(227.46±35.36)分结果相似,说明目前中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较低的问题普遍存在。表1显示,在评判性思维的各维度中,尤其是寻求真相、认知成熟度方面分值偏低,分析原因可能与中职护生自身受教育程度及年龄偏小有关,更与长期接受被动式教学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护生习惯“被动”的掌握知识,忽略各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贯通联系和变通应用,面对临床案例时,缺乏“主动”的综合分析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对意外情况的判断和应急处理更是手足无措[8]。因此,如何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和提升中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值得广大护理教育者探索和思考的现实问题。3.2基于OSCE模式的TSP实验教学方法能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必考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外科护理学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对某项护理操作详细示教,护生根据记忆和理解进行简单、机械的模仿练习,甚至统一“台词”,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记忆不深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护生可能对某项操作十分熟练,但面对临床患者时却无法综合分析和实施整体护理,不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侧重对护生的操作技能的考核,存在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不全面的问题。该校在OSCE模式中,通过TSP展示病例,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创造一个“准临床”的学习环境,使护生有“准患者”可观摩、接触,避免“哑巴操作”或“自言自语”,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身的观察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TSP则可以通过自己身体的感受来判断护生检诊手法是否正确,实施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同时增加了许多笔试难以评价的属性,如护患沟通技巧、应变能力、护理安全意识等,更有助于真实、全面地评价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9]。TSP符合现代护理教学和考核需要,能较好地发挥作为模拟患者、考核者、指导者的三大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教学前两组护生各项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模式实验教学后,两组护生各项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3存在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基于OSCE模式TSP实验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探索中逐渐完善。第一,部分护生面对TSP时,难以克服对教师畏惧、紧张的心理,缺乏果断做出决策的信心,口头表达能力受限,操作过程过于拘谨,影响自身真实能力的发挥;第二,TSP不具有真实患者的病理体征,在护理评估环节很难做到与真患者完全一致,有一定的失真性;第三,由于TSP人员有限,护生考核人数较多、OSCE多站式考核学时较长,致TSP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体力下降、疲惫困乏而影响考核效率。
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外科是医学临床及护理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1]。而外科护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护理实践技能掌握程度[2]。常规的教学方式难以帮助学生记忆、消化过于枯燥、乏味的医学知识[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超星泛雅平台集合教学互动、教学资源管理、精品课程构建、教学成果演示、教学管理评估等众多内容于一体,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注重因材施教[4-5]。翻转课堂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下课堂知识转化,帮助学生在课堂讨论及协助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6],搭配超星泛雅知识平台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明确基于超星泛雅平台联合翻转课堂用于外科护理实验室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设计本研究实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以下简称“学校”)2016级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共120名作为主要观察对象,根据学生的班级差异分为观察组(60名)、对照组(60名),观察组男33名,女27名;年龄17~19岁,平均年龄(18.43±1.09)岁;对照组男34名,女26名;年龄17~19岁,平均年龄(18.45±1.04)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教学方法。1.2.1对照组。以常规教学为主,课堂内容以教学大纲为范本,由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师作为课堂内容主导者,实验内容由教师设计,学生按照教师安排逐步进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自主复习等常规教学方式。1.2.2观察组。采用基于超星泛雅平台联合翻转课堂形式教学为主,主要内容为:①帮助学生注册超星泛雅平台账户:由授课教师搭建超星泛雅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导入外科护理学观察组学生名单,帮助学生通过手机移动端登录自己的账户。平台上设置外科护理实验闯关模式。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平台账户,及时关注外科护理学课堂动态。②课前学习:学生在平台领取闯关任务,进行课前预习。教师根据学生喜好加以分组教学,避免教师以往“满堂灌”的枯燥乏味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差的情况发生。③课后复习:平台搭建有批改作业,学习质量考核等,甚至可以在线批阅,而且对课堂知识可以及时进行内化。比如: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程的灌肠袋、缝合等技术,由于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传统课堂课后无法继续实践,而平台具有视频功能,学生可以录制视频与教师共享,施行在线指导,而且闯关模式帮助学生对下一个关口进行有机预习。④翻转课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准备外科护理学实验的相关视频、题目等游戏关卡,学生闯关成效得以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虽然减少了,但能够强化随时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性的提高,让学生被动学生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兴趣更强。④考核:教师所建立的外科护理学题库,可以随机设计考题,题型多种多样。学生在答题时,禁止复制粘贴,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应付学习的情况,考核成绩更为严谨,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个人素养。1.3观察指标。外科护理学基础知识:以学生课堂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为准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由外科护理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10个实践技能考试题目,题目困难程度相当,以百分制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学习兴趣:应用中学生学习动机心理问卷调查表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共20个题目,分为4组,分别对学生学习动机强弱、学习兴趣困扰、学习目标困扰进行评价,每题1分,每组得分>3分为学习欲望较差,存在一定学习困扰。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外科护理学习质量对比。观察组学生外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考试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下表1。2.2学生学习兴趣对比。观察组学生中存在学习动机弱、学习动机强、学习兴趣困扰及学习目的困扰的学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详见下表2。
3讨论
情景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及社会的要求,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推广、应用。在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学,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运用多媒体结合实物演示与角色扮演及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方法。它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育局面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护理专业来看,情景教学法是指护理专业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设计临床诊疗的情景,由学生对其进行模拟,进行生动的、直观的演练,学生如真实般的身临临床现场之中,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技能实际操作,灵活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的操作能力是衡量外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在我们的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使学生直观、生动、深刻地掌握知识的要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6级外科护理专业,共160名学生,年龄18—20岁,分成两组,将其中1组作为实验组,共计80人,采用情景教学法;另外1组,共计80人,作为传统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都已经完成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年龄、智商、专业成绩、学习的专业课程等方面都是差不多的,无明显差异,是可以作为此次试验对象的。另外,相同的授课教师和相同的学习教材也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客观性。2.方法。(1)传统组。采用教师说教,演示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实验教材内容进行先讲解示范,然后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最后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讲授。(2)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法,对外科单项技能进行多人配合训练。①情景模拟。按照实验教材内容的要求,设计了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基本外科器械应用、清创术、换药等实际操作内容。根据每一项操作任务的实践目的,设置出相应地诊疗情景,例如在学习换药术时,模拟一名老人因车祸事故小腿损伤,引出一系列的问题:伤情的认定、止血的方法、清理伤口的步骤、药物的选择,换药时间,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让学生提前进行课程内容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②分组讨论。依照实验教材内容要求,教师讲解完操作前各项工作及物品准备,然后开始示范操作,模拟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每个流程老师都按照临床规范进行演示,演示同时解答和提出问题,并说明在该步骤需要掌握的重点与难点内容等等。然后再运用多媒体平台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结合案例、教学模型,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时间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且小组成员中,一人负责动手演示,一人进行要点及过程讲解,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修正和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并且标准演示,强调易错点。最后再次播放视频资料,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教师进行抽查并点评,直至达到教学大纲要求为止。学生在练与学的过程中,才真正发现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熟练程度,更加深了对所学章节内容的理解。③多人配合综合模拟训练。在学生实际操作都合格后,设计某些情境,如设计一个意外事故导致脚部开放性骨折的病例,由5名学生进行演练,要求他们仿真模拟临床进行现场诊疗处理。1人模拟接诊护士,2人模拟外科医生,1人模拟病房护士,1人模拟器械护士,按照实际诊断治疗程序操作,接诊、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实施清洗伤口、缝合、最后换药。模拟结束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现场点评,对出错的地方或者不妥之处加以指正并重新演示,直到全部学生都正确地掌握为止。3.教学效果评估。(1)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两组学生分别发放问卷进行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分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部分满意和不满意几种测评结果选项,最后教师统计两组的满意度情况。(2)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内容为单项操作技能考核和综合合作技能考核,单项考核即每人抽考一项,综合考核通过分组,由组成员分工操作进行考核,记总分。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明显性。
二、结果
医学生外科手术实验教学质量分析
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而外科手术实验是临床医学生接触外科学的必经之路。通过外科手术实验,可以掌握最基本的外科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
1加强外科基本操作训练
熟练的外科操作不光能节省时间,还能提高手术效果。有些学生却因为切开、结扎、止血、缝合等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切开不到位、结扎不牢固、手术野渗血、缝合方法错误及缝合层次不到位导致手术进度缓慢,影响术后恢复。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操作熟练度无法达成,需要学生课后勤加练习。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课后练了缝合,更多应放在打结方面。学生课后练习可考虑湿毛巾、纱布等经济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学校可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场所,可安排老师进行辅导,以求学生操作更加规范。
2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某些学生课前预习不足,在实验操作台上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或者出现错误操作。如模拟脾破裂时,做脾切除术,先结扎脾门血管,而某些同学因为慌张,出现用止血钳夹脾,进一步加重出血的情况。此外,有些同学无法完成组织器官的解剖,表现出解剖学理论与实践衔接困难。因此,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既能避免学生在实验操作台上不知所措,又能节省手术时间,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课前需要学生们预习本次实验的目的、流程、所用器械及相关解剖学知识等,做好课前实验预习报告。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学生们可在网络上查找到相关视频,提前观看,做到实验时不慌不乱,沉着冷静。课后需要及时分析和总结,完成实验心得,并积累经验,为临床外科工作打好基础。
3强化无菌观念
高校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论文
1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在软、硬件上都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我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2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
2.1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将内科、儿科及检验实验室调整到实验楼一楼,外科和妇产科实验室调整到二楼,基础护理实验室仍在三楼。使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例如,外科和妇产科都是手术科室,除设有独立的手术室、换药室、产房、围产期保健室、母婴同室之外,可共用多媒体教室、示教室、库房、准备间、高压灭菌室、更衣室、洗手间和模拟病房、护士站等。这使得各个学科实验室使用面积扩大,可同时进行2组实验,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院校临床医学实验室整合综合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临床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整合;临床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体会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两大阶段、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实验室资源共享、实验时间的合理安排、改变管理模式,统筹安排各学科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统一培训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促进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开展创新教育,鼓励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介绍我院临床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和综合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减少资源浪费。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两大阶段,临床医学是以实践性和经验性为突出特征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学实验室是高等医学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高校合并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教学层次的提高,我院原有的实验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我们对实验室,尤其是临床医学实验室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施综合管理,获得良好效果。
1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概况
我院原有的临床医学实验室按学科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基础护理、检验、急救等,每个学科均有独立的实验室,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分科细而全,造成各实验室面积较小,用房紧缺,实验人数受限,影响实验开出率和工作效率。(2)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存在使用率低、重复建设、更新慢、陈旧等现象,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3)实验管理人员力量分散,难以统筹管理。(4)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和横向联系,使教和学都易产生学科间的脱节[2]。(5)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微课在外科护理学的运用
【摘要】实验课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高职院校,往往因为实验教师少,学生多,在示教中学生很难清楚地了解掌握每个实验环节,教师对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也很难了解追踪,而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的应用,使复杂的操作过程直观化,可以反复观看,帮助学生实验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和课后复习巩固,从而有效提升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授课质量。
【关键词】微课;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备相应的外科护理能力。这就要求医学院校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实验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先讲解外科护理技术操作步骤,再示教,学生学习并观看后再操作,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有限,大多数学生看不清教师示教的具体操作及细微的注意事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促进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微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我们将微课应用于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体会如下:
一、方法
1.课前制作。根据教学大纲,教师将实验课内容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制作成内容精简的微课小视频,课前通过微信或QQ等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反复浏览观看微课并预习实验课要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内容。2.课上应用。实验课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先简要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真思考,接着演示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分小组边观看微课视频边实训,教师巡回指导和检查,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手法;课末2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及汇报操作体会,最后由教师点评和总结。3.课后反馈。实验课后,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复习,并通过微信或QQ,以文字、语音或视频方式反馈掌握程度和疑难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答疑。在预定时间,教师对学生进行本次实验课内容的实训考核,检测学习效果和巩固学习内容。
二、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好处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放实验设计研究
摘要:课外科技活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开放实验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通过合理化设计,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实验设计应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引入本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使学生得到了综合性训练。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基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放实验设计,以生物工程专业开放实验为例,从实验教学模式和运行模式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开放实验;实验设计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的要求,也是其具有勃勃生机、始终保有强大活力的体现[1]。今天,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理工科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更应该有明确的科技创新意识、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经验[2]。课外科技活动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因此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回到课堂学习时,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3]。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而且通过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的开展,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设计能力[4]。开放性实验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合理化设计,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实验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5]。以生物工程专业开放实验为例,旨在锻炼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同时对各种生化仪器的性质和使用进行了解。通过开放实验的学习,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生物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实验设计应紧跟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密切联系科研与实践,及时引入新知识与新技术到教学活动中。实验内容要由简单的验证型实验向复杂的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转变[6]。建立分层次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所学理论知识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分层次开展实验[7]。实验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创新型。验证型实验是基础,综合型实验是过渡,设计创新型实验是核心。低年级学生因课堂教学为主要任务,可以开展验证型为主的简单实验项目,既巩固了他们所学的课堂知识,又锻炼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还学习到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高年级学生则开展综合型、设计型等具有创新型的复杂实验项目,这些实验涉及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要求学生能自己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合理适当的加以指导,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工具等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生物工程技术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因此我校生物工程开放实验设计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引入本学科最新发展的成果,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使学生得到了综合性训练[8]。生物工程专业的开放实验以酶制剂的产业化为视角进行目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训练,如图1所示,实验内容综合了生物产品上游的提取加工过程及下游的分离纯化过程。实验整体是由五部分组成的综合创新型实验,但其中也涵盖了验证型实验环节,学生可自主设计选择的实验环节等,比如选择不同的提取、分离、固定化方式,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等。通过整个流程的训练,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酶蛋白表达、纯化以及固定化的思路、方法,运用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思维活跃,很容易对传统实验方法和理论提出质疑,非常愿意做一些有自主思考价值的实验。开放实验的设计正是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在开放实验中可自主设计选择的实验环节,同学们可以充分展现个人才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选择自己的实验方案,比如选取哪种酶的固定化方法,种类很多,各有利弊。这样他们在自主选择的实验中经常会碰到大量的问题,有些可以根据之前课本所学知识解决,有些即使是指导老师可能也没有碰到过,这时怎样解决实验中的这些“拦路虎”,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关键。通常,指导老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去查阅相关书籍或文献,锻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他们找到合适的方法后再给予必要的修正。对于比较难的问题,指导老师也会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共同去验证。这样的指导方式,在学生克服了一个个实验难关之后,既使他们经历了科研思维的训练,也体验了创新过程的喜悦与成就感,有效的激发了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2开放实验运行模式
电子设计竞赛推动电子专业教学创新
一、引言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所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其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举办了九届,由1994年第一届的44所院校219支参赛队657人发展到2009年第九届923所院校9042支参赛队人数达27126人。该项竞赛举办目的是:通过竞赛推动高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断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过了15年的积累与沉淀,为电子信息产业界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人力资源和在校大学生择业的桥梁,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电子方面的优秀人才。我院2009年首次组两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获得了湖南省的三等奖一项。我们在和兄弟院校拼搏竞争、交流切磋的过程中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信心,更体会到了电子信息类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面对竞赛暴露的问题应如何加以解决,值得探讨和研究。
二、竞赛的内容和形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电子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主要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多个专业,涉及到模数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嵌入式系统等多门课程及EDA软件工具的应用。竞赛分为高职高专组和本科组,题目一般四到六份,参赛队可以在相应组里任选一题。竞赛时间为连续的四个白天和三个晚上,在半封闭状态下进行。每个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设计、制作、调试工作,并且写出设计报告。该竞赛对学生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以及体力都是一个挑战,它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验的能力[1]。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时间短、任务重,参赛队要求在连续四天三晚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内容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许多相关领城的新技术的应用。学生必须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设计任务。电子设计竞赛不但对参赛学生综合能力是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次检验[2]。
三、竞赛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从历届竞赛的题目来看,试题难度逐届加大,实用性、综合性越来越强,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明显,留给参赛学生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研究我院参加的第九届电子设计竞赛情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