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土建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30 22:35: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土木土建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透析土建系在工程素质的问题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承担的世界银行贷款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确立了“以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改革目标,现已完成任务,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成果。
1.着眼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了实践教学体系像建设课程体系那样,着眼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了实践教学体系,这是个重要的新观念,也是本项目改革的核心。实践教学体系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形成有机整体。第一子系统的功能是了解、认识、描述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和内部结构。第二子系统的功能是掌握材料性能、结构建模及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第三子系统的功能则是掌握与实践土木工程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和控制方法。实施时间依次为第一、二、三、四学年。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具有“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该成果已落实到2003级教学计划中。在计划中,与大类学科实验平台相对应,设立了“实验系列课程”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将课内各集中实践环节与课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学年作品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开设了创新性强的课程、创新型实践课程,增加了竞赛活动,增设创新实践学分;修订了全部实践的四类大纲。
2.提出了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改革思路,走出了新路子对认识实习,一要内容广、技术新,了解国内外的现状、高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二要实行四个结合:基础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校内教师与聘请的校外指导教师相结合;讲座、录像与现场参观相结合;实行实习报告、小结与书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修订了适用于土建类专业的、能有效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生产实纲,并进行了多轮实践。特色是实行“开放式”,即统一大纲和要求,以学生为主,确定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并制定计划,中期发E-mail给指导教师,实习结束时完成实习报告,现场指导人员写出评语,回校后进行口试、成果交流,开展实习小论文的竞赛,评定成绩。
3.制定了在四年级实施导师制的试行办法,将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制定了实施导师制的试行办法,对四年级本科生实行了导师制。这也是对毕业设计的重大改革,使毕业设计在一年内机动安排并与科学研究、创新活动结合起来。东南大学对土木工程专业实施了导师制,确定了由全体教授和博士生指导教师都参与的近50名导师,每位导师指导5~6名学生。一般以科研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各项活动,一个课题组内有20~50名学生,总体情况良好。以地下结构课题组为例,35名学生与40多名硕士和博士生一起活动,听取专题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其中部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编写出了首部“地下工程毕业设计参考资料”,另一部分学生翻译了国外大学的复习思考题、习题并做出了标准答案(已汇编成参考资料)。实践表明,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十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实践性强的课程逐步实施创新教学土木工程概论是新生入学后的一门必修课,要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技术成就,知道在四年中要学什么、将来干什么以及怎样做学问、做事、做人的道理。在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形象生动教学的同时,还组织校内外著名专家、教授、院士亲自授课。该课程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作考核依据,从论文中可以看到同学们在进行抽象、形象和灵感思维的基础上,萌动了创新精神。课程改革发挥了以智引人、激发创新精神的作用。土建类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广泛,实验项目和时数均较多,长期以来学生主动参与较少。现在东南大学制作了全程动画实验课件,学生先花几分钟时间利用课件主动进行模拟实验后再正式做实验。这一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开发创新思维。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课,通过自制课件实现了课堂内容和授课方法的现代化,可使学生们站在项目经理的高度,统管全局,运用最新技术去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是现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在上述课程的改革初探中,看到了令人鼓舞的曙光。
5.探索出形式多样、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可持续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新渠道课题组探索出形式多样、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可持续开展的创新活动新渠道。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历年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学生进入状态慢、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少、学生不注重对土木工程软件的学习、论文抄袭等现象,对此,建议进行教学新模式研究,即努力使毕业设计工作规范化,制订详细实施办法,便于有据有序操作、检查和把关等措施,切实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学术水平。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本科毕业设计是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1],一般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考察,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涉及面广,毕业设计题目众多,可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性质,分为工程设计类、科研专题类、软件开发类、施工技术与管理类四类,结合各自特点,提出相应改革方案和任务书,便于分类指导。
1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后学习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岗位工作的过渡环节;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2]。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和训练学生的工程制图、理论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方案设计、计算机应用和及外文阅读能力。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一般土木工程的土建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熟悉有关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为今后独立工作打下基础。毕业设计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严格细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2现存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问题
土木工程研究生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已占据研究生教育的50%左右。如何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课题[1]。2013年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提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做到需求导向,引行业、企业主动参与研究生全过程培养,这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出路,也是根本。土木工程专业兼具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性和社会服务性,培养需求导向型研究生[2]。因此,为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从需求导向角度出发在培养目标和方法上建立校企协同联合培养机制。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联合省内外高校开展研究生培养,通过研究工作站建设,构建了需求导向型土木工程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需求导向与校企协同的内涵
(一)需求导向。我国人才培养形成了一系列导向理论,如学业导向、能力导向、就业导向、供给导向、实践导向,等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才培养的方向。需求导向理论由国外学者率先提出,并逐步引入我国,逐渐在国内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能力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产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3]。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谓需求导向,就是高校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并创造条件使研究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调整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外在需求,创造更大效益。因此,需求导向综合了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就业导向等理论,非常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二)校企协同。校企协同在国外称之为“合作教育”,由美国学者赫尔曼•施奈德于1906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首先提出,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校企协同的内涵不断扩大[4]。清华大学于1995年在国内首先成立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同样离不开校企协同,即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高校与企业资源及其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利用各自的目标和优势,校企双方结合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施同步培养,以实现人才培养效果的最优化,克服了高校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方面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也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二、“双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分别介绍基于需求导向和基于校企协同(简称“双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基于需求导向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基于企业、行业的现实需求,为此,不仅需要研究生在高校环境里通过理论学习、学术交流获得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在企业里由企业导师全过程指导参与实践项目,并通过实践考核获取学分,实现高校、企业的双重培养贯穿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基于需求导向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需求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框图如图1所示。(二)基于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培养,通过校企协同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胜任力,图2为基于校企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框架,主要包括校企共同参与的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内外导师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校企共建实践创新基地、校企共建科研平台、校企共同开展纵横向课题合作等等,在此基础上,高校、企业还可以围绕研究生培养开展其他工作,如,校企联合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校企专家互访与交流,等。
三、土木工程“双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摘要】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施工技术的管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整体水平和质量,对推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论文围绕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展开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详细阐释,确保持续提升土木工程建筑整体施工水平,体现技术管理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引言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诸多项施工技术的管理,例如,高支模梁板模板施工、外墙保温施工等。因此,需要明确施工技术内涵,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建立良好的项目管理应用技术体系,有效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确保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能顺利完成。
2工程施工概况
C办公楼工程项目属于市政工程项目,采用了高支模施工技术。C项目属于新建办公楼,其建筑面积达到45002.18m2,地上20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为88.5m。C办公楼中大量应用了楼面支顶安装、混凝土浇筑、拆除高支模等先进施工工艺,这确保了C办公楼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在C办公楼中主要采用了混凝土模板,建立了高支模施工技术体系,对施工工艺要求相对较高。混凝土构件高度控制在8~10m,构件跨度控制在18~20m,模板构件的载重量超过15kN/m2。施工过程采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确保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辅助工程联合开展施工,提高房建土建工程整体施工效率,优化施工质量。
复合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用人单位需求、课程修订、学生顶岗实习、科研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毕业生追踪制度等方面多措并举,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加其就业竞争力,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复合型卓越土木工程师。其培养经验及措施可为类似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需求调研;课程设置;顶岗实习;卓越工程师培养;毕业生追踪
进入21世纪以来,为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培养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至关重要。优秀人才的涌现需要高质量的教育培养环境,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再逐级实施。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就是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为首的高水平工科研究性大学,一直到各类专业技术高职院校均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国家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纷纷依托各自学校的优势专业培养各种层次的卓越工程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各自的力量。高校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积累了众多丰富的有益经验[1-7]。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主的211及“双一流”工科高校,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为土木、机械及电气等专业,特别是大土木工程专业里面下设的二级学科,诸如桥梁与隧道工程、铁道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百年交大、百年土木”的美誉。为配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设置专门机构,配备相应的专家团队,积极打造交通土建类的“卓越工程师”品牌。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能力的工科人才,全面提高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实力势在必行。其中,涉及学生在校的课程学习、工程实践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以所在学校培养卓越土木工程师的经验进行了如下思考总结。
一、培养经验
(一)了解用人单位需求。首先广泛走访了相关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在走访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兄弟院校时,通过同教学负责人座谈、教师课堂讨论以及与学生交流的形式,实地了解了国内相关一流高校在课程设置、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实习安排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培养经验。在与中铁二局、中铁五局及中铁八局等施工单位以及上海市政设计院、南京地铁及成都地铁等设计及运营单位交流的过程中,实地了解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具体要求。从调研结果综合反馈的共性信息包括:城市交通土建的日新月异对交通土木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巨大,城市交通土建涉及的面极广,一个专业主体负责人需要掌握的知识绝不能仅局限于土建设计及施工,还要了解市政管线施工标准、运营列车用电设计,此外,还要协调施工区域与围挡结构外市政区域各种事宜,掌握建设法规等,这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新形势下,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也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调研单位也对我校毕业生沟通能力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改进建议。调研同时提到,学校应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二)课程修订。土木工程隧道工程方向,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同时也极富有时代色彩。国内的隧道工程大发展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宝成铁路以及成昆铁路开始,截至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成为隧道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正从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迈进。与此同时,相关高校对其课程的修订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教育部对学制、学分有所调整,特别是学分由原来的183学分大幅调整为160学分的大背景下,根据用人单位专业建设调研结果,专业负责人多次召集开会研讨,积极响应用人单位需求,反复修改课程设置。特别是在其中加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全方位能力培养要求,这部分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也包括沟通、协调、团队、领导能力,以及新形势下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土木交通内行业的政策法规要求。基于此,最终在专业方案定稿过程中,形成如下原则:在保留核心竞争力课程诸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以及结构力学,隧道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运营及维护等全过程专业课程规划外,在有限的学分里面拿出10个学分,开设部分课程以适应现代交通土建需求,诸如建设法规、土木工程外语(海外工程)、工程经济等必修课程,开设人际沟通学、领导力培养等课程。这一系列的做法目的在于培养我校的毕业生从单一技术性人才转变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高级人才。(三)学生顶岗实习。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对自身的规划略显不足,进入大学后感到迷茫,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同样感到迷茫,大学辅导员、班导师以及专业课教师除了对其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外,并未对其职业规划进行有效引导。此外,学生感到迷茫的原因更多的还是自身对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新困难准备不足。特别是到了大三大四,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行业了解不够,道听途说者居多。这时,很多土木类学生便开始盲目选择自己的未来,诸如跟风考研,随意签约一个自己都不了解的单位。而我校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卓越工程师班(以下简称“卓班”)学生的顶岗实习搭建了平台。卓班学生的选拔按照“自愿、平等、尊重、共赢”的原则在大二阶段展开,经过大学专业的系统学习,在大四期间学生进入企业高精尖的工程进行现场顶岗实习。大四顶岗期间,学生既培养了自己的现场实践能力,又了解了工地的工作环境,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同时,这也加强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沟通,促其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工程师之间的身份转变。对于经过实习愿意留下的学生,用人单位更加愿意重点培养,有些单位对优秀学生的顶岗期即算实习期,毕业后即是正式职工,直观的收入提升以及未来跟同等学力的学生相比其职称晋升时间减少一年,这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工科毕业生来说是极大的肯定。留下的毕业生更多的是选择脚踏实地,企业对应的是提供一切平台促其快速成长,如培训机会、职称晋升、参与重点工程等。时至今日,卓班出品的优秀人才已然硕果累累,大多已经在各个相关单位已经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拔尖人才。(四)科研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笔者所在高校作为国内交通类土木工程师的摇篮,培养诸如科研、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及管理类等各个层次的工程师,形成了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有30%~40%的本科毕业生会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甚至博士,这部分学生将来主要从事交通土建类专业的科研工作,属于科研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系列。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不管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主要是对其科研基本能力进行培养。当学生学完三大力学课程,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以及结构力学后,学生已初步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力学基础。此时相关专业课导师应该大力鼓励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积极申请学校针对优秀大学生开展的科研项目SRTP(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进行基本科研能力锻炼。科研项目立项后,指导教师定期(一般是1周1次)对学生进行科研基本能力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定期(一般是1个月1次)向指导教师汇报项目进展情况,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拟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志于深造的学生应该精读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前沿文献,篇数至少在50篇以上。同时,这部分学生还要掌握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手段,诸如资料调研,运用数学及力学知识进行研究内容的理论推导,在实验室进行相似模型试验,以及掌握科学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手段数值计算,土木工程师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力学分析软件,诸如ANSYS、FLAC、ABAQUS等。以研究内容为导向,掌握基本科研手段,定期组织汇报,快速提升科研能力。事实证明,一项重要工作的完成大多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科学分工、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结果。对科研型卓越工程师进行培养,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对其团队配合能力进行培养。指导教师可组织2~3名学生组成科研项目攻关小组,设定一名组长,共同完成一个具体科研小项目。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解决问题能力,让小组成员各自负责其中的一个点,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任务分解。以笔者所带的厦门某过江管廊施工关键技术项目为例,该科研项目安排了3位准备保研深造的优秀学生协同完成。其中,考虑张同学大学前三年所学三大力学(理力、材力及结力)课程成绩均在95分以上,让该同学承担过江管廊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理论推导部分;牟同学大一参加过数学建模大赛、大三参加过全国结构设计大赛,均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因此让其负责该项目砂卵石地层力学参数室内试验;而李同学从大一开始,就对各种学习计算软件感兴趣,除了课堂设计需要的Word、Excel及CAD等常用软件,还自学了部分土木类常用力学计算软件,根据其软件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点,安排其进行该项目所有的力学计算数值分析。明确了研究内容后,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研究进展,答疑解惑并指明可行性研究方向。大四保研学生一般来说其学习习惯很好,主观能动性很强,很愿意花时间及精力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其工程经验及所学专业知识有限,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一般。指导教师应尽量将定期指导的时间缩短,笔者是一周指导一次,效果较为明显。从最终结果看,各位学生人尽其才,很好地完成了该项目规定的所有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得到相关单位的高度认可,学生也在科研海洋里面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科研能力,这对其自信心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这些优秀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五)毕业生追踪制度。毕业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也是毕业生一生依靠的港湾。一方面,学校要主动关心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回访并追踪毕业生在各个单位的发展情况,对其取得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对其遇到的问题群策群力,助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帮助其快速成长。另外,学校还推出一系列积极举措帮助毕业生在毕业后还能进一步发展。如推出校友卡,在学生毕业后还能享受在校生的一切权益,诸如进出学校图书馆学习查阅资料;对毕业生所在工程上遇到的重难点问题,选择对应专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助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毕业生应心中有母校,积极主动跟母校定期汇报沟通,包括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问题。加强毕业生与母校的联系沟通,对学校以及对毕业生本人均有利。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流砥柱,部分毕业生追踪情况如表1所示。(六)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除上述主要措施以外,我校还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首先,为了配合“一带一路”以及“高铁外交”国家政策,学院开设中铁国际班,全面对接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将英语六级成绩纳入每年的评奖评优,同时通过英语六级的学生在保研复试过程中明文规定有加分。其次,学院召集最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的比赛,诸如全国结构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力学竞赛以及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全国性的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再次,鼓励学生积极与国外相关院校开展教学及科研交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性视野的人才。为此,学校开展了“中法4+4”“中日盾构技术年会”“中美短期学术交流”等学生及教师的出国交流项目,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及科研兴趣。同时,本科生一年级进行暑期认知实习,二年级开展测量实习,三年级进行生产实习,到了大四,学生就会比较明确未来的方向,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进行定岗实习,考研学生的重点任务是初试及复试,大四下学期均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最后,学校及学院层面在大三大四学生学习专业课期间,不定期邀请一些行业的专家进行讲座,以激发学生对本行业的学习兴趣。综上,高校应主动适应市场形势,找准差距,明确定位,顺势而为,积极优化调整本科生培养方案,多措并举,保障毕业生的质量。
二、结语
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要:为适应当前社会与企业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基于OBE理念探索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面向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改革。通过改革毕业设计,探索与OBE理念相匹配的毕业设计改革课题形式与评价体系等有益于提高学生工程技术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毕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行校企合作团队联合毕业设计、认可学科竞赛内容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等形式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实践,同时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培养学生多维度的专业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方案预期目标。
关键词:OBE;理念;地方院;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地方本科院校是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基地,毕业生绝大多数直接面向地方基层和企业的生产一线,其核心能力要求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根据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开展土建类本科人才培养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确保毕业生毕业时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是我国高校土建类本科专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毕业设计作为专业培养计划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其它知识解决专业相关工程问题的综合训练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受教育后是否达到学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现有的毕业设计内容和能力培养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匹配,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教育和训练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毕业设计改革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业务能力培养,以检验和实现学生人才培养方案预期目标。
1OBE理念下毕业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1.1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已分析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高校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诸如毕业设计模式落后、题目陈旧重复、理论与实践脱节、指导教师缺乏工程经验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知识及工程分析能力差等弊端。[3]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以后,由于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项目训练,即使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往往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培训学习,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其实这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教育没有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一种表现。[4]1.2基于OBE教育理念优化毕业设计教学。在OBE教育理念下,实施毕业设计的选题、资源配置以及成果评价均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与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相比,OBE毕业设计教育模式是“查漏补缺”和“优化重塑”,在对学生前期的人才培养达成度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把握最后的时机对毕业设计人才培养环节教学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在毕业设计任务书设计和过程管理中对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修正和完善,在毕业设计目标要求、成果形式和结果评价模式这些方面比传统教育模式展现出更大的弹性和优势。
2OBE理念下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土力学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材内容狭隘
尽管土力学课程涉及多个工程领域,但是国内现行绝大多数教学大纲和相关教材仍然泾渭分明,使得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不懂交通土建,交通土建专业的学生不懂建筑工程,难以满足大土木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此外,为与国际接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已列为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如何结合中国注册工程师制度,调整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创造条件,也是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教学及教材内容滞后
随着土木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和新理论不断涌现。与其他很多课程一样,目前国内大多数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材的内容及相关教学大纲偏于陈旧,更新程度远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通过网上调研,发现国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的教学及教材内容紧跟学科发展,能够反映该学科较为前沿的研究成果,如临界状态土力学、非饱和土力学等。而在国内,这部分内容大多作为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高等土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本科教材和教学大纲中极为少见[3]。
(三)教学模式单一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刍议
摘要:基于OBE理念,文章以教学成果为导向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环节进行了逆向教学。在具体微观的层面分情况对建筑设计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OBE理念;建筑设计环节;教学设计
OBE是以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教育结构模式。一般教育者首先根据社会的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即根据社会要求去确定学生会取得怎样的学习成果[1][2],然后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再确定如何让学生获取这样的教学成果,最后确定考核方式、教与学效果的评价和不断改进。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土木工程专业一般分为建筑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交通土建方向等等,本文探讨的是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设计。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前期一般都包括了4周左右的建筑设计环节,建筑设计结束以后就是结构设计。在目前的情况下,社会需求比以前已有较大的变化。为使建筑设计环节的教学成果更符合社会需求,本文在具体微观的层面分情况对建筑设计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1将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嵌入
建筑设计环节目前情况下,一部分学生将来会进入建筑设计院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可能是先上研究生再进入设计院)。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要求掌握一定的建筑设计知识和拥有一定的建筑设计能力和相应的工程素养,从而能够很好的配合建筑工种满足甲方的需求。此类情况下的教学目标很清晰。1.1原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一直有建筑设计环节。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环节的做法:要求学生从设计任务书开始,完成建筑平面、立面、剖面设计以及少量的节点详图,同时建筑图的深度要满足后续能够进行结构设计的要求。这种做法中存在三个限制:第一是时间短,建筑设计环节时间只有3到4周;第二是学生拥有的建筑学方面的知识仅仅来源于大二的房屋建筑学课程,因此学生自身的建筑学方面知识薄弱;第三是教学资源限制,许多高校建筑学教师人数有限,而且很多建筑学教师本身工程设计水平也不足。由于存在这三个限制,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往往完成得不好,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时间投入、知识储备、教师资源不变的情况下,消除限制带来的影响,是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的首要任务。1.2将建筑方案设计嵌入建筑设计环节。一种做法是将建筑方案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环节内容。首先是教师先收集一个实际工程的建筑施工图,然后教师对照该建筑施工图完成设计任务书,将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学生依据该设计任务书完成建筑方案设计,而不是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后续的结构设计所需要的建筑施工图采用原先收集的建筑施工图,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及学生有限的知识能力储备下,学生是可以较好地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的,从而可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建筑设计知识和锻炼相应建筑方案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1.3将建筑施工图设计嵌入建筑设计环节。消除这几个限制的影响的另外一种做法是将建筑施工图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环节内容。此时教学方法上可有二种做法:第一种做法是教师发给学生的是建筑方案图纸,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化,最终完成建筑施工图;另一种做法是教师发给学生的是实际工程的建筑施工图,但教师对原建筑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改(相应于设计院中的情况,就是甲方对建筑功能进行修改,要求设计院改图),要求学生根据修改后的功能对建筑施工图进行修改。在施工图训练中,特别要重视常用建筑规范条文的知识积累。这样,通过施工图设计训练,可以较好地达到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建筑设计知识和锻炼相应建筑设计能力的教学目标。1.4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在考核指标方面,无论设计内容是建筑方案设计还是施工图设计,基于教学目标,考核重点应该是功能方面的内容。相对而言可以弱化技术、美观层面的考核权重。在评价体系方面,学生做完毕业设计即离校,目前的做法中学生参与度较低。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具体可以在学生毕业后1年、5年、10年后邀请毕业生进行回顾性评价,时间越长,评估越完整。因为有些教学效果要比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2将建筑构造设计嵌入建筑设计环节
小议徒步工程的专业实验教学的意义
摘要:本文介绍了自我院“专升本”以来,土建论文土木工程系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上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在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上所取得的成绩。实验教学的主要作用由辅助理论教学上升为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新升格的本科院校都面临一系列的困难。教学方面的困难集中体现在;一是如何迅速转变思想观念,避免挂着本科院校的牌子而离不开专科的影子,导致培养的人才因理论知识不扎实而缺乏后继发展的能力;二是如何移植与发展自己在长期专科教学中形成的特色,避免照抄照搬别人的办学模式而失去自己的办学特色。我院的实验教学,就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困难。
(一)实验室“硬件”方面
我院土木系虽然有较长的历史,但长期以来是专科。由于层次不高,加上学校财力有限,导致实验室的建设严重滞后。学生实验用房十分紧张,虽然实验室从早到晚开放(包括星期六、日),学生实验时仍十分拥挤。长期没有结构实验室,没有大型仪器设备(1999年底5万元以上设备仅一台普通万能试验机),科研工作难以开展,教学工作缺乏发展后劲。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1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目前,个别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习惯了教师机械式的知识灌输,因而,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限,长期的被动学习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且由于资料检索以及调查研究能力有所缺乏,在毕业设计的进行中缺乏积极主动的自觉性。(2)选题种类单调。毕业设计中选题多是虚拟课题、范例课题,而真正与实际相密切结合的新型课题很少,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两个选题方向,道路桥梁工程主要集中在设计二、三级公路,小型桥梁或连续桥的几个方向;建筑工程主要集中在设计教学楼、办公楼、医院、居民楼、图书馆等的多层建筑。(3)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很多指导教师是年轻的博士,他们缺乏在工程中的实践经历,没有工程研究与设计的经验,即便是一些工龄较长的老师,他们由于长期在学校处在教学环境,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很难做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另外,这些年轻教师还忙于科研任务,精力与时间也限制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4)师生缺乏交流。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教师不住教师宿舍,而居住地又与学校距离较远,在来回路上的奔波也浪费不少的精力与时间,在毕业设计方面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就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灌输式学习,缺乏探究知识的热情,遇到问题选择逃避,而不去积极主动地与指导教师交流疑惑。(5)网络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在毕业设计中许多学生利用便利的网络进行内容的拷贝,或者利用软件完成设计内容,甚至,学生们之间也会互相“帮助”,通过手指轻轻一点进行拷贝复制,轻松完成任务,网络技术所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为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6)就业压力的影响。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往往被安排到最后一学期,然而这个时期是学生面临求职择业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找工作,很难一心一意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也有一些学生找到了工作,他们会认为工作已经找到,毕业设计的成绩对工作已无大碍,而且提前上岗也会使学生容易产生应付毕业设计的心理。
2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选题多样化。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可以依据学生的不同兴趣方向分为科研类、设计类、工程类。科研类方向主要是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学生将扎实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验操作、软件使用等方面,研究过程中熟练掌握科研的基本内容;设计类方向的学生要扎实掌握建筑结构受力分析、学会使用土木类专业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类方向主要通过对现场施工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培养工程项目的实践管理能力。多样化的选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毕业设计中。(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卓越的教师指导,土木工程专业需要组织教师定时进行实践,将学科知识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同时具备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起推动作用。(3)提前开始毕业设计。为避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时间紧迫,又面临就业、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可以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适当地提前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开展毕业设计,所以在第七学期就可以着手资料的查阅与搜集,与此同时,教师也在第七学期讲授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学生可以在第八学期做好准备进行毕业设计的相关实验与研究,更好地安排毕业设计的进度。(4)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毕业实习是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安排学生到科研院所、设计院或项目工程,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将本科学习期间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未来走出学校后可以更好地与社会接轨,而且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方向到相应的实习单位实习,也有助于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毕业实习掌握的能力与学到的经验在毕业设计中灵活应用。(5)通过互联网进行指导。互联网的先进技术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师可以及时地答疑解惑,促进学生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6)建立健全考核体系。要对毕业设计从课题选择,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等都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系统,保证在选题科学且符合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进行审阅,指导教师定时检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并为学生提出建议,答辩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全面审查后决定其是否进入答辩阶段,毕业设计的总成绩也应由指导教师、答辩教师的评定以及答辩成绩共同构成。
3结语
就土木工程特色专业的毕业设计而言,个别学校、教师、学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毕业设计中教师所给选题种类单调,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以及网络技术和就业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等问题阻碍着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因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安排学生提前开始毕业设计,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等教学改革,进而有效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