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8:22: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土木工程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土木工程学

土木工程学员实践汇报

经过十几天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通过亲身的接触,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学习加深了对以下几点的认识:

b模板工程的施工工艺。模板施工顺序:熟悉施工图纸翻样施工技术、施工方案交底配模涂刷脱模剂放线、弹线搭设承重架(支撑系统)单向墙侧板、柱模板安装校正固定门窗模板、安装设备管洞的留洞待钢筋、墙中管线安装完毕清除底部垃圾办理技术复核记录封墙另一侧模板校正固定铺梁底、梁侧及平台板、模板(高度大于600mm梁封单侧模板,待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封另一侧模板)校正、固定、加固予埋件安装、钢筋绑扎复核尺寸、挂板安装办理隐蔽工程验收浇捣砼

c单层工业厂房的吊装方法。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吊装方法,有分件吊装法、综合吊装法和混合吊装法三种:

(1)分件吊装法:指起重机在车间内每开行一次仅吊装一种或两种构件。通常分三次开行吊装完全部构件。

第一次开行——吊装全部柱子,并对柱子进行校正和最后固定;

第二次开行——吊装吊车梁、联系梁以及柱间支撑等;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学生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XXX学院2009届毕业生,主修土木工程(房建方向)专业,平时我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能够适应公司充满挑战和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并能很好的完成工作,故此我向您推荐我自己。

在大学期间,我努力朝着全面“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方向上发展,努力做到掌握专业知识系统的扎实和全面,注意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获得院设奖学金及国家奖学金,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

大学生活培养了我坚韧不屈的性格,增强了我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解决困难的应变能力,也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己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在思想上我积极要求上进、热爱集体,时刻保持自己思想的进步,注意与时俱进,并时刻不忘自己的综合素质。土木建筑行业虽然是个辛苦的职业,但它却是我向往的职业,健康、活泼、爱笑的我,怀着最赤诚的热心去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虚心学习,精益求精,为做一位合格的土木工程技术人员而努力。

一直以来我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实践的机会,基本掌握了房屋建筑施工和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并积累了不少现场的经验。利用课余时间我通过自学,精通AutoCAD、Photoshop制图、Firework软件,熟练运用理正等地质勘察软件,熟练运用办公软件。熟悉WindowsXP操作系统和Office、Internet互联网的基本操作。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学院安全生产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

实习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产实习是整个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组织参观和听取一些专题技术报告,收集一些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资料和素材,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道桥工程的整个设计过程;

2、了解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分类及功能作用、结构类型及特点、结构构件的布置及荷载传递路线、主要节点的细部构造和处理方法等;

3、了解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在建设工程中土木工程作为最复杂综合的工程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探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更是能够推动整个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施工技术现状来看,存在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在我国建设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进行施工技术方面的制度完善以及施工技术的创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会给整个建设行业带来非常重要的帮助。本文就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解决措施

1、土木工程施工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方面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根据实践经验以及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及改良,从而满足工程的需要。但是由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是由于土木工程存在一定的固定性和流动性强并且形式多样的特点,其中流动性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空间内,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固定性是指明确工程项目的具体地点以后就不会对其施工地点进行改变;多样性是指土木工程的施工由于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其施工技术种类众多,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借助机械设备等辅助工具,从而达到最优的施工效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作为现代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建设工程后期质量与安全最为重要的保证。对其进行施工技术创新,需要融入更多更先进的施工技术、材料以及先进的施工设备,从而形成更加完备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从而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确保建筑的科学性以及合理,同时减少工程施工以及后期使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随着建设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其个性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更多复杂的建筑结构,这也就对基础的土木工程提出更多更严格的要求。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技术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论文

摘要:土木工程是人类历史上年代最久远的“技术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活动,土木工程的实质是生产的过程,是一种技术过程。

土木工程也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土木工程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技术经济与艺术统一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土木工程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土木工程共有六个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

通过一个学期土木工程概论课的学习,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土木工程涵盖的广泛,体味了前人取得的成就,也领悟了作为一名土木工程师的重大责任。当然,我们不能沉浸于现已取得的辉煌成就,止步不前。我们还应当与时俱进,去挖掘,去发现,去思考,去想象,去创新。在此,作为一名中国未来的土木工程师,我想结合土木工程的历史,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世界形势,谈一谈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EnglishSummary)

MyknowledgeaboutcivilengineeringhasbeenbroadenedsinceIbecameastudentofTongjiUniversity.

查看全文

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摘要:在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案指导下,各类院校均制定了本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下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文章结合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土木背景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进行了综合论述及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土木;宽口径;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理论阶段向社会实践之间转换的最佳嵌入模式,是进入工程实际当中的无论是设计、施工、管理或科研的最好开始。同时也是毕业生自己独立进行工作的最佳开始阶段。在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对于地方高校来讲必然是向应用型、实践型转变。但土木工程涵盖范围较广,涉及知识面较宽,针对性较强,故原有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大土木教学要求,故为适应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毕业设计故必须同时做出相应改革。本文主要毕业设计所做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地方高结合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校应对新形势下的大土木教学改革的工作方法。

1大土木背景下的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

自1998年各大高校扩招以来,对于地域处于不利条件下的地方性高校,因多方面因素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但教育部又提出“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办学思路,故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根据陕北地方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北京要求,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和服务地方的需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方向进行培养false。强基础是实现宽口径的基本前提,一名工科专业学生,首先应学好工程基础课程,而后才可能应用这些基本知识与理论,在服务地方和个人兴趣的领域发展自己的装也知识和技能,所以,“强基础,宽口径”是大土木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针对人才培养个性化要求,各院校均推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因此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遵循“用得上,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的原则,从重视实施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组织土木工程专业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对于毕业设计的积极探索。

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摘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与当代工程技术人才所需能力培养不匹配的问题,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提出全过程考核、开展综合设计型和研究探索型实验、设计答辩环节和工程情境下命题等改革措施,同时建议采用团队教学、线上线下融合、实验与理论融合的教学方式,并应用于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中,效果明显。

关键词:“新工科”;实验教学;创新;土木工程

新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备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1]。正是这样的契机,培养新型工科人才的“新工科”应运而生。“新工科”的“新”不仅包括新兴工科专业,更是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2]。土木工程专业就是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目前,人工智能、BIM技术、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疑给土木工程行业带来了革新的最强动力,也对土木工程师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技术人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实验教学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承担着培养学生基础工程素质的任务[3-4]。然而,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缺陷[5],使得实践教学应有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鉴于此,本文以学生在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应获取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进行探索与应用,以期为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综合国际工程教育研究热点[6]和我国教育部关于“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文件精神,“新工科”人才应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跨学科整合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等[7]。再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毕业生必须具备的12种能力要求,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见图1)的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贯穿“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提出相应措施,并应用于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教学中。

1.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过程考核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研究生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已占据研究生教育的50%左右。如何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课题[1]。2013年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提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做到需求导向,引行业、企业主动参与研究生全过程培养,这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出路,也是根本。土木工程专业兼具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性和社会服务性,培养需求导向型研究生[2]。因此,为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从需求导向角度出发在培养目标和方法上建立校企协同联合培养机制。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联合省内外高校开展研究生培养,通过研究工作站建设,构建了需求导向型土木工程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需求导向与校企协同的内涵

(一)需求导向。我国人才培养形成了一系列导向理论,如学业导向、能力导向、就业导向、供给导向、实践导向,等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才培养的方向。需求导向理论由国外学者率先提出,并逐步引入我国,逐渐在国内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能力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产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3]。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谓需求导向,就是高校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并创造条件使研究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调整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外在需求,创造更大效益。因此,需求导向综合了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就业导向等理论,非常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二)校企协同。校企协同在国外称之为“合作教育”,由美国学者赫尔曼•施奈德于1906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首先提出,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校企协同的内涵不断扩大[4]。清华大学于1995年在国内首先成立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同样离不开校企协同,即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高校与企业资源及其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利用各自的目标和优势,校企双方结合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施同步培养,以实现人才培养效果的最优化,克服了高校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方面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也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二、“双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分别介绍基于需求导向和基于校企协同(简称“双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基于需求导向的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基于企业、行业的现实需求,为此,不仅需要研究生在高校环境里通过理论学习、学术交流获得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在企业里由企业导师全过程指导参与实践项目,并通过实践考核获取学分,实现高校、企业的双重培养贯穿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基于需求导向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需求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框图如图1所示。(二)基于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培养,通过校企协同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胜任力,图2为基于校企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框架,主要包括校企共同参与的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内外导师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校企共建实践创新基地、校企共建科研平台、校企共同开展纵横向课题合作等等,在此基础上,高校、企业还可以围绕研究生培养开展其他工作,如,校企联合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校企专家互访与交流,等。

三、土木工程“双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查看全文

土木工程现状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土木工程的涵义、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查看全文

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信息化的发展,当前具备BIM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为了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土木工程毕业生,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土木工程BIM技术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具有借鉴意义,也有助于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企业。

关键词:BIM技术;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技术,并逐渐建立了结构体系以及标准,我国的智能建造技术起步较晚,但随着BIM技术推广,大力推动了我国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为适应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抓住新工科建设机遇,紧跟国家新工科建设要求,智能建造专业应运而生[1]。在我国未来新经济体系下的建筑行业推进过程中,智能建造人才将面临巨大的需求,在新工科建设下对智能建造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对推进智能建造技术蓬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多种因素,目前BIM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与实际岗位需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后备基地,如何进一步提高BIM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探究的新课题[2]。

一、土木工程BIM技术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

(一)必要性

BIM技术并不是指一个特定的软件,是包括基于BIM的绿色建筑分析、结构设计、建筑设计、设备设计、项目管理、项目招标控制、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工程虚拟施工等各项技术。BIM技术是为满足信息化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并制定BIM的相关标准,并对BIM技术进行推广[3-4]。目前,在我国的建设行业,业主方和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和应用BIM技术。高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地,必然要担起土木工程行业BIM技术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重担并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土木工程专业教育面临教育转型问题,需要根据土木工程行业BIM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从传统的单纯性软件技能教育,转向以建筑工程信息系统大数据为核心的土木工程管理教育模式[5]。结合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使BIM技术与土木工程行业深入融合,并实现与国际接轨。这就需要及时调整土木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课堂教学到实践环节,进行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6]。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