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任职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03:16: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推荐任职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推荐任职报告

领导干部调配工作计划

根据《市2009-2014年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结合市委组织部干部调配科工作职能和当前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特提出市委组织部干部调配科分解、落实《规划》的八项主要任务及相关工作目标、完成时限、推进措施如下:

一、制定符合“三个发展”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落实市委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关部署。

(一)工作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要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要求,围绕市委加快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目标,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建设一支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需要,具有现代思想理念、现代开放意识和现代知识水平,拥有推动“五大跨越”能力的“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确立在是非、困难、矛盾、名利面前检验干部的选用导向,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完成时限。2010年3月份前,完成《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制定工作;2010年6月份前,建立健全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性、配套性、实践性的制度体系,以及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三)推进措施和办法。

1、加强理论武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为载体,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干部。要明确学习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适应推动“三个发展”、实现“五个跨越”的需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要创新学习方式,坚持领导带头学、精心指导学、突出重点学、分类指导学、创新方式学、带着问题学,并以考核评价引导学习,以制度建设督促学习,以创造条件鼓励学习,以舆论宣传倡导学习,努力在党政领导班子中形成人人崇尚学习、竞争学习、奋发学习的浓厚风气。要坚持学以致用,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分管工作、所从事的事业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

查看全文

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四权

党的十六大把“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作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项政策要求,明确写进了大会报告,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落实“四权”工作提供了新的动力。针对目前落实“四权”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教育。落实“四权”,增强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是基础,强化领导干部的民主观念是关键。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出发,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澄清对干部工作民主化的一些错误片面认识,打破干部工作中的“神秘化”和“少数人选干部”的思维定势,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和民主观,进一步增强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做好“四权”落实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民主观,正确认识干部工作与个人的利益相关性,增强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做到既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真实表达个人意愿,又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高度负责而又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在日常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让党员群众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民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2、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提高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是保证党员和群众充分行使“四权”的必要条件。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内容上更加体现公开性。要改变过去那种按内部文件办事的习惯做法,今后凡涉及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只要不涉及机密事项,都应以适当的方式向党员和群众公开。干部工作的政策规定不仅要公布,作为党委和组织部门还有义务搞好宣传解释工作,使党员和群众更多地了解干部工作,并能正确把握政策标准,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把《干部任用条例》宣传好、贯彻好。除了政策公开,涉及干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的结果也应公开。要逐步建立重要会议旁听制度,党代表大会、全委会由党员参加旁听,人代会由社会各界群众参加旁听,旁听可采取限定数额、自愿参加的办法进行。要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在党内组织生活中增加干部工作的内容,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参与干部工作。二是操作上更加体现程序性。坚持程序至上原则,切实用程序来规范干部工作。凡是《干部任用条例》对程序有具体规定的,要不折不扣予以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没有规定的,也要科学制订工作的程序规则,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对群众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程序是一种严格的工作规范。执行程序既不能随意省略或合并,更不能前后倒置。对违反程序的干部任免决定,不论其实体内容是否正确,应一律取消。今后,组织部门履行干部监督职能的重点,应逐步转到程序监督上来。三是时间上更加体现规律性。现在,干部工作中临时动议提拔干部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但平时的干部调整仍显得过于零散、频繁,党员群众对组织上什么时候动干部、动哪些干部难以把握,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干部工作都是上面说了算,所谓的群众参与,只是一种被动的、例行公事式的参与。这种状况,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党员和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四权”落实。要克服这种现象,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实施干部职务任期制,根据干部的不同类型,确定不同的任职期限,明确除届中、届末外,干部在任期内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作调整。即使是个别调整,时间批次上也要尽可能集中。

3、进一步改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的方法。一是改进考察方法。在继续完善考察预告、差额考察制度的同时,将考察中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扩大到与考察对象有工作接触的部门单位领导、前任领导、前一个工作单位的干部和领导。征求意见的方式可以借鉴“三讲”教育中听取群众意见的做法,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采取书面填写、分散填写、不署名填写的方式,听取群众对干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了解群众对干部的真实评价。尝试建立察访制,采取随机走访的方式,对被考察人的配偶、朋友、社区邻里进行个别访谈,综合了解干部的道德品质状况。二是改进民主推荐方法。建立定期的民主推荐制度,结合干部年度考核或其他全局性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干部民主推荐活动,推荐活动要事先预告,推荐结果在一定期限内有效,以避免推荐工作的不确定性和繁琐性,减轻基层干部群众的负担。建立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制度。严格界定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的界限,凡领导干部个人向组织推荐干部,一律用书面署名形式,推荐者须在推荐书上写明推荐理由、荐任职务,并署上本人姓名。推荐材料专门建档,长期保存,以备查阅。探索建立公开推荐制度,通过向社会公布推荐职位、任职条件,发动社会各界举贤荐能,同时鼓励个人自荐,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三是改进干部考核方法。把年度考核作为对干部的平时考察来对待,结合推行任期制,确定干部任期目标,强化实绩考核,将考核内容进一步科学量化,根据民意测验中各要素得分情况进行汇总评分。注重现代技术的引进应用,加紧研究开发针对不同类型干部的考核应用软件,更加科学准确地考核干部的德才表现。四是改进任前公示方法。在公示方式上,除在报纸、电视台和本单位张榜公示外,还应通过媒体或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在公示对象上,人大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干部、平职调整转任干部以及公选干部,都应纳入公示范围;在公示内容上,拟任人选的拟任职位应纳入公示内容。

4、进一步改革干部选任方式。一是完善票决制。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应逐步实行票决制,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二是强化选举制。要按照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提出的“积极探索在差额选举的条件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的方式方法”的要求,以提高竞争性为核心,对党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现行的选举制度进行改进强化。要逐步扩大差额选举,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增加差额名额,对候选人除了正面介绍情况,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代表进行授意。为增加代表对候选人的了解,应普遍建立候选人与代表见面制度,在选举前让候选人与代表见面,分别作自我介绍并发表演说,供代表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从而减少选择的盲目性,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三是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在公选时间上,应建立定期招考制度;在选拔范围上,应主要面向社会招考,而不能局限于机关内部;在报考条件上,应根据职位要求来确定,而不应机械地套用《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的一般条件,如原级别、任职经历等;在招考方法上,要加强题库建设,规范考试程序,并注意运用科学化的手段,对面试人选进行综合素质的测评和专业能力的测评,以此保证选人质量。竞争上岗目前主要适用于机关内部出现的空缺职位,今后要按照“以事择人、以岗定人、考用一致”的要求,结合中层岗位任期制,逐步实施全员竞争上岗,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和竞争面,使竞争上岗成为党政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职位轮换的一种基本方式。

5、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落实“四权”,对组织部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组工干部,要主动适应落实“四权”的改革要求,克服各种本位思想和畏难情绪,牢固树立“为广大党员和群众行使‘四权’搞好服务”、“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做改革的促进派。在继承和坚持过去好的传统、好的做法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来谋划、推进干部工作,切实转变干部工作方式。大力推进干部工作由传统的封闭式运作向开放式运作转变,由“在少数人中选人”向“在多数人中选人”转变,由直接管“人头”向主要管政策、管标准、管职数、管结构、管程序转变。另一方面要加强组工队伍能力建设。组工队伍应该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除了强调思想政治素质、工作经验外,还要突出专业能力,加强干部在职培训,适当引进政治学、管理学、法律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更好地适应干部工作的需要。根据新形势下加强干部考察工作的需要,应建立干部考察责任制和考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考察责任,并对考察结果负责,个人违纪违法或出现重大失察失误的,应追究考察员责任。

查看全文

领导班子思想建设思考

今年以来,**县委紧紧围绕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针对少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学风不正、团结不好、精神不振、廉洁不够等不良现象,突出重点,“对症下药”,大力加强换届后的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班子学习。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理论中心学习组的作用,在领导班子中建立健全了学习日制度,并以县委党校为阵地,深入开展学习“五种知识”活动,即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政策法律知识,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学习业务知识,提高班子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发达地区、向专家学者取经问计。我们还建立了领导班子“述学、评学、考学”制度,把学习情况作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调整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把“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作为明确要求,振奋班子精神。**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家底薄,经济发展滞后,还有很多群众未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因此,我们在领导班子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始终把勤俭兴县、勤俭办事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用多谋公、少谋私,多奉献、少索取严格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班子要切实做到“四心、四不、四比”:即,贴心群众,关心同志,齐心工作,甘心吃苦;金钱面前不伸手,权利面前不特殊,待遇面前不攀比,成绩面前不自满;比敬业品质,比奉献精神,比工作作风,比实干效果。通过开展“四心、四不、四比”活动,坚决摒弃那种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作风,使领导班子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名利主义的侵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在领导班子中,大力倡导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我们把能否出实绩作为衡量领导班子是否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惟一尺度,坚持以实绩论英雄,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不惟资历,不惟年龄,靠机制选人,用制度管人,凭实绩用人。

把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增进班子团结。我们健全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党委(党组)议事规则、民主生活会制度、工作落实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加强和坚持集体领导。凡属重大事情,如涉及全局性问题、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等,充分发扬民主,由集体讨论决定,对集体研究决定的事坚决认真落实。县委还加大了对不团结领导班子的调整力度,并大张旗鼓表彰那些讲原则、讲风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有解决自身矛盾能力的领导班子,总结推广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作风,弘扬正气,树立榜样。

把建立廉政监督约束机制作为有效途径,保障班子廉洁。我们从制度建设这个根本问题入手,建立了领导班子廉洁从政四大监督约束机制。一是建立执法执纪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县纪委、组织部、法院、检察院、监察局、公安局、审计局等执法执纪部门组成的执法执纪协调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力量,互相配合,加大对全县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监督和查办力度。二是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全程审计制度。即,坚持任前审计,把好干部选用关;坚持任中审计,防患于未然;坚持离任审计,量化干部政绩,把好最后关口。三是实行群众监督制度。在一些执纪执法部门和群众反响比较大的部门,专门聘请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员,对领导班子成员及其行风进行监督,并实行定期评议和反馈。四是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成员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及其直系亲属的婚、丧、嫁、娶、购房、建房、调动等重大问题,都必须事先向组织请示报告。通过建立四大制度,把领导班子廉洁从政纳入了制度化的监督约束轨道。

查看全文

干部工作民主的调查思考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抽调人员前往部分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对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我们对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对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在全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县委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逐步构建起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的有效运作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1、扩大推荐环节民主。一是实行“缺额公开、定向推荐”办法。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将空缺职位、任职条件等先向县委常委会议报告,再将空缺职位、任职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在职位空缺单位或其他单位针对空缺职位定向推荐人选,并依据推荐结果,结合常委会意见最终确定考察对象。例如,**年对县公安局空缺的副局长职位实行定向推荐,从63名股(队、所)长中民主推荐产生2名副局长人选,打破了选人用人的封闭性和神秘化。二是对重要岗位实行“公推公选”。县委对重要岗位的正职实行公推公选的办法进行探索,主要采取公开推荐、公开述职测评、公开考察、公开征求意见“四公开”的办法,由全体干部职工来推荐、选拔领导干部,然后确定拟任人选,真正把干部选任工作置于“阳光地带”。例如,**年对县教育局局长、县建设局局长拟任人选进行了公推公选。公推公选上来的两位局长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务实奋进,精诚团结谋发展,机关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反响良好。实践证明,在群众期望值很高的战线牵头单位实行公推公选,比委任制更好地体现了民意,促进了工作。三是在企事业单位探索“海推海选”。县委把“海推海选”作为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年5月,率先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两个事业单位推行院长、副院长海推海选试点,由全体干部职工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领导班子成员,取得了成功经验。之后,以海推海选的方式在县环境卫生管理处、自来水公司成功地产生了主任(经理)。经过海推海选,让群众决定领导干部的“上”与“下”,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打破了委任制的常规,告别了职务终身制,受到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四是试点探索“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年3月,我们抓住乡镇党委集中换届的有利时机,确定我县龙潭河镇为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试点单位。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基础上,经过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5名党委委员和5名纪委委员全部以高票当选,有效地扩大了党员民主权利,激发了基层干部干实事、长本事的内在动力,推进了基层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

2、扩大考察环节民主。一是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考察前在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张贴书面考察通知,公布干部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对干部和干部工作的举报,方便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线索、反映情况。二是试行差额考察制。对部分重要岗位和所有公选岗位实行了差额考察,差额比例均为1:3以上。五年来,先后对28批次176名科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实行了差额考察,真正做到了优中选优。三是推行民意测评制。每次考察都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会,书面征求群众对干部的总体评价和使用意见,对多数群众不拥护、不满意、不赞成的干部,坚决做到了不上会、不研究、不提拔。四是试行延伸考察制。干部考察在《条例》规定范围的基础上,我们不仅注重考察现岗位的表现,有的还考察干部在上一岗位的表现。同时,还以知情为前提,把干部考察的民主触角延伸到一般干部职工、退居二线的同志、原工作单位的同志以及了解考察对象社交圈和生活圈情况的同志,甚至到干部家中实地了解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等情况,从而减少了考察中失真失实现象。

3、扩大任用环节民主。一是实行两次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制度。在拟任干部时,县委组织部提前向县委常委会报告拟任职位和条件要求,由常委议定该职位是否配备干部以及从什么范围推荐人选,组织部门再按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和测评,在下一次常委会时再提请研究。2002年以来,县委普遍实行两次常委会决定干部任免制度,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和酝酿、决策中的民主。二是推行常委会讨论决定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年11月,县委取消了讨论干部任免工作的书记办公会,任免干部实行县委常委会或全委会票决制。近五年来,经票决任免的干部达2016名。2004年中央颁布“5+1”法规性文件后,县委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对17名乡镇党委书记拟任人选和21名乡(镇)长推荐人选全部实行县委全委会票决,较好地克服了少数人或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三是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对拟提拔任职的干部和拟重用的干部一律在县电视台向社会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五年来,全县先后组织公示25批次,共678人次。通过公示,因群众反映强烈,意见较大,经调查核实后被取消任职的有12名,从而有力地扩大了群众对选人用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推行任职试用期制。对提拔担任非选举产生的领导职务干部,实行为期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组织考察合格的,经县委审批后方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三年来,共对356名新提拔重用的干部实行试用期,让新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接受干部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其中有2名干部因试用不合格被取消试用职务,并被退回原单位工作。五是坚持公选制度。县委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断扩大公开选拔范围,规范公开选拔流程,梯次运用公开选拔成果,使全县的公选工作日趋完善,特色鲜明,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五年来,先后组织公开选拔7批次,选拔科级领导干部80名;组织了5次公开选调机关工作人员考试,选调26人。

查看全文

干部公示制度的基本形式、局限性及其对策

领导干部工作、学习和生活在群众当中,群众对他们的一言一行看的最清,对他们也最了解。干部工作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并影响着群众的利益得失。所以,群众对用什么样的干部十分关心。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让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能说得上话,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此,《干部任用条例》就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推荐、考察、决定任用和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何坚持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进一步体现和增强干部工作透明度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为了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拓宽公示内容,扩大公示范围、丰富公示形式,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围绕《干部任用条例》在基层党工委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干部公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目的旨在结合工作实践,分析研究现行干部公示制度、公示形式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行干部任内公示制度的初步构想。

一、现有干部工作公示的基本形式

现阶段,干部工作公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任前公示,二是考核公示。

1、任前公示。《干部任用条例》第三十八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这是《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任前实行公示的明确规定。此后,省、市委组织部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实施办法》,对任前公示的对象、内容、范围、方式、期限和程序等做了一系列较为详尽的规定。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实施办法》,近年来,我们在干部任用工作中,始终坚持将拟提拔的干部通过党建网站、有线电视台、电子大屏幕以及在所在单位张榜公示等方式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被公示的区管领导干部已达5批128人次。其间,组织部门共收到有关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方面的群众举报18条,为区委全面了解和准确使用干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群众举报,区委最终对4名反映有问题的干部作出了暂缓任用的决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行干部公示,为组织部门把好选人用人关,提供了有力支撑。

查看全文

纪委规范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构建监督网络,在加强组织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配强配齐乡(镇)纪委班子。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强对乡(镇)纪委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的配强配齐。在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注重推荐任用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作风正派、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且群众公认的年轻优秀同志担任乡(镇)纪委书记,并配备纪委委员3-5名和1名行政监察助理员,协助纪委书记开展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村级监督网络。在加强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把规范化工作延伸到村一级,各行政村选派当地威望较高、公道正派、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定工干部,担任本村的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目前,全县302个村委(社区)全部配备了党风廉政监督员,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纪检网络。

三是明确职责分工。为提升乡(镇)纪委的整体工作合力,各乡(镇)根据纪委委员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从纪委书记到委员都负责具体的工作任务,实现乡(镇)纪委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二、规范工作程序,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将加强乡(镇)纪委规范化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纳入年度乡(镇)党委政府“三个文明”工作考核中,对乡(镇)纪委组织建设、信访、办案、审理等工作实行全面考核,强化目标管理。

查看全文

人事制度与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引言

全面回顾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来,*市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针对当前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大工作力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建设现代化新*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是今年省委组织部下达给我市的课题任务。为了搞好该课题的调研工作,部委加强了领导,本部有关处(室)和11个县(市、区)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市管理科学研究院、市经济研究所共同参加,分12个分课题进行。经过4个来月的调查研究,形成了11个分课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我们查阅了20年来*市委组织部有关档案资料,同时还与*经济界人士举行座谈。通过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两者互为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有的内在联系格局。因此,我们从两者的适应性角度,深入分析研究,形成了该课题的总报告。

一、*经济发展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同阶段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敢闯敢冒,敢为人先,大胆解放思想,敢于冲破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旧观念、旧思想、旧框框,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率先发展市场经济,率先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同时,干部人事制度也顺应时展的需要,进行了多项改革实践,努力创造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使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1978年12月—1984年12月,改革启动阶段。这一阶段的起点是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84年底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机构改革结束止。这一阶段也是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拉开了当代中国社会伟大变革的序幕,带来了*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形成了乡村家庭工业蓬勃发展和各种专业市场快速形成的发展格局。据统计,1984年*市共有大小商场393个,年成交额达10.4亿元,其中有135个属于专业市场,年成交额9.55亿元。

这一阶段干部工作主要是贯彻1979年7月中央召开的粉碎“”后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精神。*市的组织干部工作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开展了干部工作的拔乱反正,集中精力搞“揭批查”运动,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这一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未提上议事日程,但是改革已在贯彻中央重要部署过程中露出端倪。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提出要“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同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并且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要求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作出党政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改革的决定,在1982年至1984年二年多的时间内,*各级党政机关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机构改革。1984年7月,中央决定改革现行干部管理体制,适当下放干部管理权限,确定了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体制。结合机构改革、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采取大范围、多层次民主推荐方法选拔了大批干部;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废除了实际存在的干部终身制;大力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建立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后备干部名单,加强了“第三梯队”建设。此外,84年还在乡镇机关开始实行“公开招考、择优聘用”,从农村选聘乡镇机关干部的方法。

查看全文

发改局惩防体系预防工作方案

建立健全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动工作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很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维护党章,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为实现我县发展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2、基本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惩防并举、重在建设;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统筹结合、整体推进;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3、工作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建成符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逐步建立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使反腐倡廉教育扎实有效,法规制度相对完善,监控措施比较有力,体制机制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

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

查看全文

创新企业共青团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在国有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把握好广大青年鲜明的时代特点,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努力构建共青团工作新机制,才能使共青团真正成为国企改革发展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才能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一、改制企业团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将给企业注入活力。同时也将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团组织开展活动面临困难。一是实行项目法施工后,我公司工点分散,点多线长,开展活动集中人员困难;二是单位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自主性增强,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经费筹集难;三是分配实行工效挂钩,青工利益将因参加活动而受影响。

2、团干队伍建设面临挑战。企业实行机构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专职团干的数量减少;近年来招收新员工较少,原有青工逐年老化,团青萎缩;兼职团干由于有严格确定的岗位职责,从事团的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3、团组织设置不适应。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基层团组织的团青人数处在一种动态状况,青工上岗、下岗、待岗等情况的变化,给团支部的人员管理和设置带来困难,合同工、临时工、季节工等的使用,都给团组织建设提出新课题。

查看全文

创新企业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

在国有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企业共青团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把握好广大青年鲜明的时代特点,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努力构建共青团工作新机制,才能使共青团真正成为国企改革发展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才能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一、改制企业团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将给企业注入活力。同时也将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团组织开展活动面临新问题。一是实行项目法施工后,工点分散,点多线长,基层员工个人业务工作任务重,开展活动集中人员困难;二是单位实施项目成本管理,自主性增强,基层团组织开展活动经费筹集难;三是大部分项目实行劳务分包后,一线职工人数减少,对开展传统的基层团组织活动造成冲击和影响;四是分配实行绩效挂钩,青工利益将因参加传统方式的团组织活动而受影响。

2、团干队伍建设面临挑战。企业实行机构改革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专职团干的数量减少,有些单位甚至已经没有专职团干部;近年来招收新员工流失率高,原有青工逐年老化,团青萎缩;兼职团干由于有严格确定的岗位职责,从事团的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3、团组织设置不适应。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基层团组织的团青人数长期处在一种动态状况下,青工上岗、下岗、待岗及较以前更为频繁的调动等情况的变化,给团支部的人员管理和设置带来困难,合同工、临时工、季节工等的使用,都给团组织建设提出新课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