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20:14: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团队管理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IT项目管理中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IT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得以应用,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IT项目管理是结合IT行业特点运用项目管理技术、理念和方法,对于IT行业的有序应用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项目管理进行介绍,然后分析IT项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以促进IT项目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IT行业;项目管理;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IT指的是互联网技术,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的信息传输与连接技术目前,IT的应用与发展已经深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IT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人员的参与,降低沟通与连接的成本,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一项目管理是对资金、时间、人力资源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结合IT的特点应用项目管理就是IT的项目管理,其可以有效提升IT的应用效率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IT项目管理存在着诸多的影响因素,已经成为限制IT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掣肘之一如何提升IT项目管理的效率,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项目管理概念介绍
项目管理就是利用当前可利用的有限资源,在目标时间内为了达到预期成绩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组织人员与团队进行解决处理的一次性工作随着IT的大规模应用,IT项目管理被更多人关注和研究PMBOK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由PMI团队开发的PMBOK按照工作的过程将项目管理分为了五个阶段的内容,分别是计划阶段、启动阶段、执行阶段、控制阶段以及收尾阶段,按照项目管理涉及的核心知识又将其分为了四个管理领域,分别是时间管理知识领域、范围管理知识领域、质量管理知识领域已经成本管理知识领域除核心知识之外,PMBOK还对项目管理的辅助知识领域进行了划分,分别是风险控制知识领域、人力资源知识领域、采购管理知识领域以及有效沟通知识领域将项目管理与IT进行结合就是IT项目管理,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二、我国IT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效果思考
一、“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课程简介
经管类专业,尤其强调实践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为此,许多高校都引进了商业模拟实训课程,“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就是目前高校管理类专业开设较为普遍的一门实训课程。沙盘最早是军事战争中战地指挥的一种工具,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公元32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给汉光武帝刘秀分析军事形势、进军计划,讲得十分明了,这就是最早的沙盘[1]。借鉴沙盘推演在军事上的成功经验,英美知名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对沙盘应用于模拟企业经营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研究,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必学培训课程之一,也被欧美的商学院普遍地应用于MBA和EMBA的教学。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开始引进企业经营模拟训练,尤其是随着国内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相继开发出了ERP沙盘模拟演练的教学版,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践课程在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2]。“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了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等情景模拟的培训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虚拟市场上生产相似产品的若干家相互竞争的公司,连续从事数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内容涉及市场、研发、生产、销售、财务、采购等方方面面,是学习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组织、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课程通过体验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经营的虚拟环境中,学生在团队中扮演CEO、财务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营销经理等不同的角色,担当不同的任务,在“CEO”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去赢得企业经营的成功。课程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加深对管理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全局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3]。
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课程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单一教学方式,提高其实训效果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师生间良好积极的互动和团队间密切的配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一)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刚开始上这门实训课的时候,师生往往都未能转变传统观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而教师也容易忽视对学生团队的建设,对学生的操作干预过多。学生不习惯遇到问题在团队内讨论解决,第一反应就是问老师,期待老师直接给他们解决方案。而作为教师也往往没有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直接告诉他们要怎么操作,甚至直接帮他们操作。(二)对授课教师综合管理知识的要求较高。这门课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不但要懂得团队建设技巧,还要具备综合的企业管理知识,才能有效协助学生总结经验,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这门实训课程涉及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组织、财务管理等管理知识,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就不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引导,导致该课仅停留在一个游戏的层面,无法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地应用于实训中,全面提升学生对企业管理的整体理解。现在很多教师由于长期教授一两门课程,使得其对所教授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不深,例如有些专注营销方向课程的教师,在财务方面的知识可能有所欠缺,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分析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发展的失败。(三)不容易控制操作时间。这门实训课程通常将学生分为12-16组,模拟市场上互相竞争的不同公司。游戏的规则通常是所有公司都结束一年的经营后才能开始下一年的订货会。但是每组学生的配合不同,导致有些组完成得比较快;但有些组事先没有做好整体筹划,总是出现操作失误,使得操作时间严重拖后,使其他组一直处于等待过程,消磨了这部分先完成任务的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实训效果。
三、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教学的对策
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以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一)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授课方式。教师要从师傅的角色转变为教练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操作的方法,而是要运用企业教练技术,让学生发挥自主积极性,协商找到最适合自己团队的解决方法,有效而快捷地达到目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内部密切合作,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建设。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实训第一天的内容不可安排过紧。教师可以在介绍该课程意义和游戏规则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团队建设,包括进行团队成员性格测试,以加深团队成员的互相了解;团队共同探讨公司名字;思考公司的理念、口号;进行角色分工;向全体同学展示团队风采等。这些前期的团队组建工作,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铺垫。在实训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团队经验分享的方式,在加深学生对游戏规则掌握和专业知识运用的同时,也加深团队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例如,由于沙盘的规则相对较多,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往往觉得比较复杂,无从下手。教师可以给学生试运营1-3年,在试运营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讨论产品生产战略、市场战略等等。在试运营结束后,让团队总结试运营的经验,并跟全体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和反馈,鼓励学生好的策略,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对经营成功的重要性。(二)聘请有业界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1.担任这门课的教师要熟练掌握沙盘实训的规则,并具备综合管理知识,尤其是涉及财务和生产运作方面的知识我们以用友开发的“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沙盘”为例,该管理沙盘的设计背景是市场上若干家同样生产P系列产品的企业,在产品生产的原料采购、生产、广告投放以及各项费用的耗费等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游戏规则,教师若不能熟练掌握这些规则,必定会造成混乱,不能引导学生在掌握游戏规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2.任课教师还必须具备综合管理知识在这个实训中,资金断流或所有者权益为负都会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任课教师如果不具备财务知识,就无法指导学生进行报表分析,注意资产结构的合理布局、费用的合理支出和利润的最大化。在实训中,公司的运营是环环相扣的,特别是采购环节和生产环节的衔接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掌握生产管理的关键技巧,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甘特图,有效安排采购和生产(如图1所示)。利用甘特图列出每种产品和生产线的研发周期,再根据原料的订购周期和产品的生产周期,及时统计原料的需求量,安排原料的采购,以便高效地开展生产。避免出现原料供应不足,使生产无法开展,从而造成订单无法提交的违约情况的发生;也可避免由于原料囤积过多而占用过多资金的情况发生。此外,运用表格协助管理,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也是需要经常用到的,是进行有效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帮助团队对订单提交时间、应收款的收款时间等进行有效管理(如图2所示)。利用这样的表格可以提醒学生及时提交订单和收回应收款,避免延迟交订单造成的违约罚款,或未及时回收应收款形成的资金压力。(三)在时间控制上培养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可以通过订立一些规则,控制每一年度的操作时间,提高效率,使学生感受到高效的工作节奏,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压力,加深学生对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例如,可以限定每一年的经营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一旦超过就要扣最终的得分;在经营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每组的剩余时间进行提醒,等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价值探析
【摘要】本文以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参加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为例,探析了专业竞赛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的功能价值。研究发现,专业竞赛可以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实验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对专业建设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专业竞赛在专业建设中的价值,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推动专业竞赛的发展。
【关键词】专业竞赛;专业建设;价值
一、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概况
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是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主办,面向全国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竞赛项目,大赛创办于2016年,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四届。大赛旨在通过高校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技能实践运用,展示高等院校管理类相关专业教学成果;通过大赛期间培训、练习、参赛互动和交流,以及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升各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大赛,激发高校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锻炼学生战略思维、团队精神和市场意识,为学生走向社会和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比赛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模块:方案设计、模拟竞争对抗、演示与答辩。其中,方案设计模块要求各参赛团队基于案例背景,使用软件提供的各种辅助文档和工具,模拟咨询公司帮助客户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设计整套人力资源体系方案;模拟竞争对抗模块要求各参赛团队使用已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在模拟市场中竞争对抗,模拟竞争对抗模块的评分受到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招聘管理、培训与开发等的影响;演示与答辩模块要求各参赛队伍以PPT演讲、小品、辩论等形式展现团队在前两个模块中的思路和策略,并回答评委问题。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师生团队从2017年的第二届开始连续参加三届,并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一等奖。
二、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一)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不仅仅检验着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类相关专业教学成果和实践教学水平,展现出各参赛院校师生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以及熟练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同时大赛也会像杠杆一样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形成了社会保障类、人力资源管理类、研究方法类三大课程群。人力资源类课程群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劳动经济学、劳动法、劳动关系等课程。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训课程略显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课程也不够完善。参加大学生人力资源知识技能竞赛后,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完善。首先,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人力资源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课程,然而,受软硬件条件的限制,现有的课程体系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课程占比较小。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认识到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体系,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训类课程。其次,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源管理类的课程体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包含六大模块,仅靠一门课程的学习无法深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需要将六大模块分别纳入课程体系中。通过参加此次比赛,更加认识到六大模块的重要性,因此,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增设了薪酬管理、人员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等课程。(二)重视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门实务操作较强的专业,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积极建设相关实验室,引进相关的教学软件,以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能够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的实务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1]。通过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和实习基地开发对增强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2012年开始建设实验室,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配套了社会保险综合实训软件、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软件、劳动法综合实训案例库、SPSS数据分析软件。2017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首次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后,参赛师生将参赛交流过程中的感悟和兄弟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向学院作了汇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又增加了新的软件,包括绩效管理深度实训软件、薪酬管理深度实训软件、招聘管理深度实训软件、人才测评深度实训软件、培训管理深度实训测评软件、社会救助实训软件、社保基金实训软件、保险综合业务实训软件、资料可视化分析系统、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等,这些软件定期都会进行更新。(三)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指导学生中不仅承担着“教练”的角色,还承担着“领导者”“协调者”的多重角色,因此,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团队进行指导、沟通、协调和管理。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不仅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包括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一般由两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年龄和专业方面互补;同时形成了“传帮带”、以老带新的机制。教师的指导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竞赛,教师主动学习和实践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素养,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四)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果教师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教学的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降低,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以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为契机,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改革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将部分课程搬进实验室,采用“练中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对抗、实训演练的过程中,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加强对理论消化与掌握。(五)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培养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使命。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基础,熟练掌握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在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明显地得到了提升。首先,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想要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人力资源知识技能竞赛涉及到非常细致的专业知识,如薪酬管理、招聘设定、绩效评价、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还有SWOT分析,五力模型管理学知识,学生通过比赛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其次,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以竞赛项目的形式展现出来,极大地激发和提升了他们的专业创新能力。该竞赛的模拟对抗环节,实际上就是模拟经营一个公司,学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战略、变化策略,无形中训练和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最后,专业竞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学生在团队协作、责任感、抗压能力及时间管理方面等综合素质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高职生创业教育论文
1、创业教育的共性目标———创业基本素质目标
1.1培养创业者个性心理品质。
(1)培养高职生的有利于创业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会是他们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能够进行自我激励,克服困难。学生献身于事业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执着顽强,能使他们在面临各种风险和突然发生的问题时,能够攻坚克难、经受住考验。
(2)培养高职生的责任感。作为创业者,必须对组织、组织成员、投资方有责任意识,做到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3)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敏感性。创业者应该按市场运动规律办事、公平交易、遵守法纪,重信守诺;同时还要具有敏锐的经济头脑,依靠清晰的思路预测经济运行的趋势,通过精确的投入———产出核算,发现并捕捉商机。
(4)培养高职生的独创精神。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层次需求。自主创业是独创精神的体现,也是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破除障碍对接西方管理思想于本土企业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与西方企业在过去60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密切相关、西方企业管理的崇拜达到顶峰、引入西方企业管理体系则成了国内民营企业提升管理的捷径、破除企业内部对创业企业家的个人崇拜、市场环境也不断变化,个人判断难免会出现失误、改“人治”为“法治”、个人推动变革转变为整体团队推动变革、依赖一个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团队、新一代管理者,具备了全球化的视角和管理知识等,具体请详见。
西方企业管理自上世纪80年代逐步引入中国以来,备受推崇,这与西方企业在过去60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密切相关。我们今天熟知的一些优秀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如杜邦分析、JIT生产、GE矩阵等,都是在这些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产生的。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对西方企业管理的崇拜达到顶峰。出国留学成了莘莘学子们的理想;而到知名外企挖人,进而引入西方企业管理体系则成了国内民营企业提升管理的捷径。留学暂且不论,单就民营企业直接引进外企管理人才看,不能说很成功,几家国际IT巨头企业都有前高管加盟民营企业的例子,当时引起热议,后来都不甚了了。也有民营企业花大价钱请国际咨询公司出谋划策,据说由于没达到预期效果,还引发了官司。是这些外企人才没本事吗?是管理咨询方案不高明吗?恐怕都不是。现在回头再思考这些案例,是存在一个西方管理理念和本土企业管理现状的对接问题。
实践证明,很多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无疑是好的,但要把它们对接到本土企业中,适应本土环境,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破除几个障碍,做到几个转变。
一是破除企业内部对创业企业家的个人崇拜。企业家创业的成功和传奇色彩,往往使其在企业中具有绝对权威,员工迷信创业企业家的智慧,对于其提出的观点做出的决策,无人敢于挑战,直接全面接受。这在创业期的企业,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及时把握市场机遇。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环境也不断变化,个人判断难免会出现失误,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决策风险。第一代企业家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给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让路,是能否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关键。
二是改“人治”为“法治”。民营企业内往往人际关系复杂,既有家族内部人员,也有创业元老,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周围形成人际小圈子。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和特殊贡献,使他们往往享有超越规范的权威。员工做事往往首先考虑各种人际关系。以稳妥方式解决这些人在企业内的地位和影响问题,使企业由人际关系主导转变为程序规则主导,才能顺利实施各种先进管理手段。
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探索
项目导向式课程提出的依据
以项目为导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让学生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获取项目管理知识。该教学方法,可改变传统教学弊端,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是基于如下几个理论依据的:1.项目实施的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根据经验之塔理论,人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所需的媒体和途径可分为三大层次,即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种方式结合更有助于知识的习得。2.项目实施的过程,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综合分析能力根据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PBL(问题为本的学习)理论,以真实且较为复杂的问题为核心来引导学生,能够让其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互动讨论及概念辨证等方式,形成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归纳整合及沟通表达等实际应用能力。3.对于活动的有效参与可提高学习主动性根据参与式发展理论,通过对目标群体赋权,让其积极、主动、广泛地参与,借由其主人翁意识的发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项目实践,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以团队为单元的项目运作方式,更有助于人才成长根据情境学习理论,知识是在真实的情境中经由与他人和环境等的相互作用而获得,而在团体氛围中个体所获得的知识又塑造和发展着共同体。另外,根据团队角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团队构建中,如能合理地进行人员配备、实现个体角色担当,可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在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教学目的,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和人才需求特点,确立课程教学基本目标:熟悉一类知识、掌握一门技术、学会一套方法、锻炼一种思维、形成一些能力、积累一种素质。如图1所示。
课程实施思路
教学内容的展开结合项目管理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顺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团队合作方式,策划并实施项目,在按五个过程顺序实施项目的同时践行对九大领域的管理。项目执行初始,教师根据教学重点提出阶段性任务,如项目策划、WBS工作分解、项目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等。项目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实施项目,技术方案的解决采用自主性探求方式或依据课堂讲授内容,学期末完成项目并上交项目报告。课程实施基本架构如下(详见图2):1“.关键法”授课授课过程中,把握“关键”。一是把握课堂时间上的关键:基于学生注意力和认知的特点,利用关键时间陈述关键问题,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二是把握内容上的关键:并非面面俱到,而是主要阐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难点,其余细节性内容由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性探索。2.策划项目项目的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在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基础上,策划并成立项目,这类项目需要教师把关,考虑操作难度和可行性。对于较好的创意,可鼓励转化为创业项目;第二,正在进行的项目。许多学生正在参与学校组织的SRTP、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项目,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借助“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之机,指导项目有效实施。第三,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如实习、校企合作、亲友企业等,借助这些平台,鼓励学生在现实项目运作中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3.项目运作和实施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组建项目团队,推选“项目经理”。笔者建议团队组建中考虑个性和思维差异,进行任务分工和合作。教师依据初始布置的阶段性任务掌握进度,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任务细化和调整。对项目实施情况采用两种方式监控,一是在课堂上,随机抽取项目,进行团队项目汇报、提问和探讨交流;二是对于已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分阶段提交电子文档,内容要求记录项目阶段性成果、实施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案。项目运作中,教师重在关注学生对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项目运作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重考评团队合作效率,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4.典型案例分析及研讨教师主要针对团队项目案例进行点评,同时辅之以相关教学案例,如日常接触的项目、学生开展的其他项目、来自企业的案例、来自网络的案例等。案例研讨中,尽可能形成开放式课堂氛围,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给学生创设能使思维发散的空间和产生头脑风暴的氛围。5.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学习效果评价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期末项目报告:每个小组上交一份。报告中除了体现项目成果外,还包括对项目管理过程的评价以及团队成员互评的内容。成员期末成绩在考虑报告总体质量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进行加减区别。二是项目汇报交流、案例分析以及其他能反映团队学习实践能力的自主学习业绩的内容。
教学效果分析
总体来讲,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学生在知识的掌握、方法的运用、问题的探索解决、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提升了人才素质。产生了诸如“天宇掌上笔记本电脑市场推广项目”、“VRStar人才计划”、“校园以物易物活动”等一批优秀项目,一部分项目被评选参与挑战杯大赛,另有一部分项目经指导再论证后形成创业项目。尽管如此,以项目为导向的课堂运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如团队合作中的搭便车现象、项目管理实务专业人士现场指导较少等现象,需在日后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现代跨学科团队组织困难和挑战评析
[摘要]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的步伐迅速增加,企业组织开放的全球市场中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为了取得先进竞争力,组织需要确保合理的领导力发展,以保证未来实现其业务增长。领导力发展可被视为企业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之现代内部组织环境和外部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且难以分析,这给领导者和管理者带来更多的困难,需要组织和组织领导者具备更多的专业能力。讨论现代组织中领导多学科团队的挑战,并提供一些案例研究和报告,以说明如何发展新型领导力战略使更有效领导跨学科团队并促进组织中的团队成长。
[关键词]领导力;跨学科团队;团队发展
现今,为了应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要求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以应对越发激烈的市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需要企业有着正确而迅速的管理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学科团队或多学科团队建设越来越普遍,跨学科团队因为有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人员聚集其中,使得团队决策更加科学而高效,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对学科团队也可以令企业研发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方面需要。但是,处于这样团队内部的领导者,在领导多学科团队时,往往比单学科团队或者学科专业性没有这么强的团队时面对更复杂的问题和更多挑战,例如,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在跨学科团队中,不同的专业人士其学科背景知识是不一样的,其方法论和思维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那么在攻克一个难题的时候,如何促进他们知识、方法、思想的融合,或者促进他们在不同学科背景下沟通无界限,为了应对学科多样性并增强团队整合,知识边界跨越模型将是本文领导力研究的重点。
1跨学科团队的定义和特点
跨团队不仅仅是把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集中到一个团体中,他们是来自不同专业背景或不同职能背景的个体,跨学科团队的定义是通过各自知识能力,整合综合思想和方法的,最终完成项目目标或团队目标,实现个人或单一学科团队无法实现的目标。跨学科团队最显着的特点是团队成员个体之间的专业背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并且利用这些差异去完成目标,例如,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既需要汽车制造专业领域的人才,也需要编程,人工智能的人才,同时也需要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几种学科的人才相互协助,才能最终研发无人驾驶汽车。
2领导多学科团队面临的挑战
高等院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科技管理队伍作为整个高等院校管理队伍的一部分,对高校职能的发挥,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管理队伍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符合现代高校科技管理要求的高水平专业化科技管理队伍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
1高等院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是我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各学科领域中大多数人才的聚集地。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科研活动,不但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而且还必须有相应的实验技术设备,资金和辅助人员等。只有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科技管理,才能实现科研系统最佳的合作和运作,用最小的代价向社会输出最好的研究成果。因此,一支高水平的科技管理队伍是高校进行有效科研的重要前提。
2高等院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科技管理人才缺乏。高校对科技管理的作用缺乏认识,只强调教学与科研工作,而忽视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注重他们的管理水平,更加谈不上对他们的培养。这使科技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的状态,势必会影响高校科技管理水平,导致高校科技管理队伍管理效率不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等院校的发展。第二,高校科技管理队伍不稳定。当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科技管理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人才流动率过高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很难形成团队的骨干,致使学校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原因有:首先,工资待遇方面,管理人员一般低于教学人员。其次,科研人员比较容易从科研活动中获得成果与经济效益,而科技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则不容易展现,造成管理人员心理失衡。再次,科技管理人员职称评定难,职务晋升难,成为管理队伍发展的一大障碍。第三,高校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仍然薄弱。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从专业技术岗位转行做管理的,他们的专业知识与工作还适应,但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致使管理工作缺乏活力。从能力的角度看,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往往依靠经验来管理,就事论事,缺乏整体意识,忙于事务性工作,缺少决策性事务的参与,综合管理水平不高,从而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电信业务员述职报告
我**年1-8月在xx工作,8月8日市局决定调我到d业务局工作。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有一些变化,但是,我认为无论哪个岗位,对一个干部的德、政、勤、绩、廉的要求都是没有变化的。现将近一年来学习和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及业务学习情况
平时按市局统一安排布署,有计划分阶段认真学习了hjt在中纪委七次会议上的讲话、阅读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及新党章。坚持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并按要求写出读书笔记。今年以来,主管局长每周四组织我们学习政治理论文章、经济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理论、职业经理人培训教程、人文历史知识及综合理论的学习。并指定和推荐我们阅读了近四百篇关于企业管理、团队建设、自身修养、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一系列学习文章和益智书籍。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及自学,深感受益非浅,对日常工作及管理有很大帮助。同时政治理论水平、综合业务水平及管理营销能力得到了锻炼,我感到,不间断的学习对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综合素质大有脾益。
二、业务发展及工作情况
这里主要说一说代办业务的业务发展。我到任后所做的工作主要熟悉工作及推进工作。主要是在前几任领导工作基础上再把代办电信业务做好、做强,带领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在注重业务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完善服务,做好支撑,使业务发展更上一层楼。
平时工作中,注意发挥业务骨干和尖子的积极性,致力于打造一支勤奋、敬业、自信、向上、团结和富有朝气的队伍,注意带着感情做工作。在工作中以身作则,既做好一个领头人又做好一名团队人。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职工心态积极、乐观、平和。队伍整体素质健康向上。
独立学院管理学通识教育论文
1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
通识教育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该思想不仅强调人的理性的发展,更为突出的是强调人的身体和思想的自由不受拘束。美国的帕卡德教授最早明确提出通识教育的概念。他认为,“通识教育,包括古典学、文学和科学方面的有关课程的内容。”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先驱们在早期就对通识教育有很好的见解。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1918年就曾提出:“为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习文科各门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之某种,习理科者,不可不兼习文科之某种。”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更明确提出了“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办学理念和“诸育并进”的教学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采用的是“专才教育”,专业教育占据主导地位,而其它方面的教育,如生活教育、道德教育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忽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逐渐发现“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明显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通才型”人才。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逐渐开始了“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后,加强通识教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2独立学院《管理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的通识教育大体起步于2003年,由于缺少时间的积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目前还不甚完善。一是课程开设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例如,非经管类专业《管理学》课程没有统一的开课思路和科学的教学方案,甚至出现因人设课、因人开课的现象。二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传授知识为主,但忽视了管理学的实践应用,或重视程度不够。三是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理论不联系实践的教学,会阻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师倾向于使用常用的教学方法而缺乏创新。五是师资力量薄弱。独立学院本身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都采取“引进+共享”的方式来完善自身的师资队伍,引进的主要是一些应届硕士或大学生,他们大多是“校门”到“校门”,往往缺乏实践经验,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
3《管理学》通识课程建设模式
为适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这门通识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适用即可,够用为度”,立足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