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哲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6 18:38: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哲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国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论文
1元分析———2000-2012年间CNKI文献检索数据分析
1.1总体检索情况分析
在中国知网(CNKI)上,运用高级检索模式,将内容检索条件设置为:乒乓球,将检索控制条件设置为:发表时间:2000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在运行检索之后,共检索到7702条结果。
1.1.1按年度分组
按发表年度分组,每一年度所发表的与“乒乓球”相关的论文篇数如表1所示。从2000年到2012年的13年间,每年度的文献发表数量的情况上来看,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00至2005年间是一个发展阶段,文章数量基本属于持平状态。2005年是一个拐点,2005至2008年间与“乒乓球”相关的文章数量明显上升,到2008年度达到顶点,这种情况的发生,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无关联。奥运会的举办使人们更多的关注体育、关注国球。作为体育工作者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乒乓球运动的物质、技术和精神等方面。2008年后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从迎接奥运会对体育的全面关注到奥运会结束之后遭遇“真空期”。2008至2012年间的文章数量虽与2008年当年比较稍有下降,但是其总体趋势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1.1.2按机构分组
近十年来关于《体育之研究》的研究综述
【内容提要】1917年4月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这篇论文,这是我国现代体育事业初期发展中有代表性的文献。近10年来,国内体育界和理论界对该文的研究颇丰,成果卓著,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摘要题】体育文史
【关键词】《体育之研究》/综述/10年来
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第三卷2号上,发表了以“二十八画生”署名的著名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这是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体育文化珍宝,也迄今为止发现的公开发表的最早的文章。自其发表以来体育界和理论界对该文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对近十年来对《体育之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对继承和发展体育思想会有所裨益。
1体育思想来源的研究
1.1理论来源于实践
人文社会科学与科学建设论文
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迅速。
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群中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数十个省级重点学科;有3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一些学科和研究领域已经或正在全国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力。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哲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宗教学、民族学、教育学原理等多个学科已建成为特色学科。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在人才队伍方面,学校已经拥有一支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学缘关系好、创新能力强、学术视野开阔、事业心特别强的文科教师队伍。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拥有3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位“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古典文学家霍松林教授、民族学家周伟洲教授当选为陕西省首届社科名家,历史学家赵世超教授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尤西林、郝文武等教授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100多人在全国性或陕西省各类学术组织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其中担任会长、副会长或秘书长20余人。一大批“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等中青年教师已在学术界脱颖而出。
三、学术影响进一步提升,在科研项目、经费、成果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
近年来,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年均30余项,2014年又有新的进步,全年获得42项国家社科基金(不含单列学科),居全国第12位次。同时,承担国家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在增强。2010以来,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8项。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影响,获得同行认同,相继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三等奖多项;获得陕西省人文社科奖第一、二等奖占陕西省的1/3;一些服务社会的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有些成果直接被吸收进入政策层面。
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学术论文评价方法浅探
摘要:评价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学术论文质量的方式应为:1)坚持成果形式评价和成果实质评价相结合、2)学者评定和期刊评定相结合、3)数量评定和质量评定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制定评价标准。个人认为这是针对不成熟学科的学术成果的暂时性的但不失其合理性的短期评价标准所应当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术论文评价质量方式方法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的政治,经济及人民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改变,如首次成功取得奥运会的主办权,物质文明的提升,余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加快,大规模多渠道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都无时不刺激广大民众根据自身需要,同时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的热潮之中。由于这种需要的普遍存在自然促进了体育理论界的空前繁荣,据调查自2001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围绕这个主题的论文平均以每年18.3%的速度递增,2004年我国大陆地区体育方面的论文约794xxx篇,其中人文社会学方向约63%。这样看来作为我们体育人对能取得这样成果是有理由骄傲的,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三个问题。1.论文质量不高2.论文格式很不规范。很多教师缺乏对论文写作标准的认识。3.论文中论据的阐述说服力不强,引用的数据少,实例不充分。以上问题在人文社会学方向尤为突出。笔者认为存在以上问题和我们这个学科发展较快且不够成熟有很大关系,但同时认为因没有较权威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特撰写此文以探讨此方面的问题,以期抛砖引玉为本学科发展贡献一份薄力。
1:概念界定
概念是对莫一事物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由其外延和内涵两部分组成。个人认为入一个事物没有确定概念或概念不明确都会影响到学科的正常发展,因此有必要再此重提一下相关概念。
1.1学术论文
民俗体育的发展与推广研究
摘要:本文以“民俗体育”为搜索主题词,以CNKI数据库为研究对象,来对我国民俗体育的推广与发展研究进行学术史梳理。结果表明:国家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与推广的重视程度较高,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格局错落分布,但立体化空间较少;发文的数量较多,核心期刊较少;政府的投入力度较大,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研究的人员较多,团队合作现象较少;体育学科研究较多,交叉学科研究较少;理论研究较多,系统性梳理较少。中华民俗体育是民族深厚的文化积累,也是民族独立于世间的外在自信表现,其高质量、多学科融合发展必将是未来发展的重心趋势。
关键词:民俗体育;发展与推广;影响因素
1、我国民俗体育发展与推广相关研究文献动态
1.1、研究文献的总体数量变化
本研究以“民俗体育”为主题,来对所有研究进行相关的CNKI数据库检索,其中研究包括所有的学术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年鉴、标准和成果,共获取相关研究文献2958篇(检索时间截至2022-2-10,8:00),通过搜索发现学术期刊论文达到2040篇,其具体研究数量趋势见图1。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出所有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文献,起始于1993年且从1993年的0篇逐年成倍增加,2014年数值达到巅峰,文献数量达到了289篇。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在大力弘扬中华民俗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延续好中华优秀的历史命脉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1.2、相关研究主要主题及次要主题文献来源的图谱特征分析
当议阴阳学说对体育健身理论的启示论文
论文关键词:阴阳学说传统养生学具体运用理论建设中和原理
论文摘要:从分析阴阳学说的具体内涵,及其在中国传统养生学中运动锻炼的实际运用入手,阐发阴阳学说对体育健身理论的启示,如神与形、动与静、性与命等阴阳对立面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对体育健身理论建设的启迪,进而提出遵循阴阳中和原理应是体育健身理论建设的必由之路.
1阴阳学说概述
阴阳学说是古代人们认识与解释宇宙一切事物的一种宇宙观与方法论,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它建立在朴素唯物论的基础上,内含辩证法思想.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产生于阴阳二气,世界万事万物均是在它的作用下滋生、发展、变化.古代思想家从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长久观察中发现,一切事物存在着相互对立的正反两方面,就用阴和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于分析一个事物内部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正如《易经》所说:“一阴一阳谓之道。
同时,古人认为,原始浑沌之气是有形和气两个方面,万物生于气而成于形,形散而复在于气.万物终始生灭,循环往复,演化无穷,无不在于形和气的变化.古人用阴和阳表述形气之间的演化关系,阐明宇宙间万物运动变化的最高规范便是阴阳两极转化的太极原理,阴阳矛盾运动成为宇宙间物质运动最基本的形式.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按照阴阳学说,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凡属静的、有形的、内在的、向下的、寒冷的、晦暗的、衰退的均属于阴;凡属动的、无形的、外在的、向上的、温暖的、明亮的、亢进的均属于阳.正常情况下,阴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对立、互为依存、互相转化、互相消长.当阴阳双方动态协调平衡,则万物有序生生化化,在人体则表现为阴平阳秘,身体健康.反之,当阴阳失衡,则表现为逆乱和灾害,在人体则表现为疾病,一旦阴阳失衡无法逆转,则阴阳离决,出现死亡.阴和阳是事物的相对属性,因而存在着无限可分性.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和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这种事物既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现象,在自然界和人体中是无穷无尽的.阴阳的对立统一,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说明阴和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
小议柏拉图教育伦理思想综述
论文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伦理
论文摘要:希腊大哲学家兼教育家柏拉图的名著《理想国》,蕴涵着丰富的、迄今仍熠放着启示光芒的教育思想。在这本著作中,柏拉图广泛涉及并讨论了包括哲学、道德、民主、国家、教育等在内的许多问题,其中教育伦理思想尤为突出,对我们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指导意义。
柏拉图是一位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凡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内容丰富、蕴涵深厚。不但哲学家能从中感悟到哲学的最高境界,社会学家能从中探索出人类的亘古追求,教育家也能穷其毕生精力从中推演出“理想”的教育体系。仅就书中直接讨论的教育问题而言,柏拉图讲到了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大学研究院的教育,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治国的计划纲要,更是一部教育理论力作,备受世人重视。本文仅对这部巨著中的教育伦理思想进行初步探讨。
一、教育与政治紧密结合
柏拉图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所确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教育是为了培养符合其理想国需要的哲学家,这是他教育伦理思想集中体现的一个主要方面。他对准备作为统治者的哲学家的教育和训练,是十分严格的,他们首先是与其他等级的人一起进行初等教育,学习音乐、体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锻炼他们的体魄,使他们形成符合奴隶主阶级所需要的道德品质。他提出国家统治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良好的国家教育制度,统一管理国家的教育事业。他主张教育应该由国家来办理,由国家实行严格控制,教师应由国家聘请,教什么内容应由国家审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培养出建立正义的理想国所需要的不同阶层的人才。柏拉图的这一思想是同其政治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把教育当作实现其理想国的工具。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是否理想,关键在于能否造就理想的国家统治者,这对于能否建立理想的国家制度和政治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必须建立在正义的原则之上,因为正义是国家的固有特性,是实现理想社会秩序的保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即每个人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柏拉图认为,不同天性的人主要有三种: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种人各有正义国家所需的三种美德:少数统治者应有智慧,是智慧的化身;军人要勇敢,具备辅助统治者的能力;而一般平民则应具备节制的品质,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只有这三种人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即统治者用智慧领导军人、平民,军人用勇敢保护国家和统治者,平民服从统治者领导,才能保证国家是正义的,人民是幸福的。在这里,培养人的问题至关重要,因此,柏拉图提出,教育应是国家的事业,教育管理权应归国家所有。
柏拉图还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一系列思想。政治专业化、知识化的要求被明确发展为以“哲学王”为核心的严格社会分工理论,“改善灵魂”的教诲被系统化为一种博大精深的“灵魂转向说”。柏拉图用这个充满了神话寓言色彩的灵魂转向说,描述了“哲学王”的培养过程,可谓希腊哲学和教育思想的皇冠。
技术哲学视域下跆拳道训练理念探讨
摘要:现代跆拳道训练的技术化思想在跆拳道训练中的不断演进,竞技训练的科学理念逐渐被功利化、单一化的技术理念所取代,而训练中的人文关怀和跆拳道本身的文化价值逐渐被淡化,使得训练目的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本文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训练中的人文训练的理念述求。
关键词:技术哲学;跆拳道;训练理念
自“科学训练”向体育界开始渗透的时候起,人类运动的极限便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各种战术以及技术也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革新。运动员正接受着近似于“处方式”的训练计划,似乎一旦脱离了科技的训练支撑,运动员的成绩将会一落千丈,而竞技水平也将会随之逊色,其训练也将会是盲目无效的。然而,随着运动员的运动极限不断的被训练中的科学技术所开发,这种固化的科学技术模式已悄然演化成一种绝对的意识形态,利用科学技术的逻辑将训练过程与运动员进行新的公式化罗列,将运动员本身所具有的激情与理想、本能与反应都将视为技术的“持存物”。另一方面在训练中我们常见的训练经验与心得体会,训练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波动都将变成可计算的技术参数,如此一来,运动训练这一以“人”为主题的活动必然丧失了其“人文”价值,进而导致纯粹技术主义的完全渗透。鉴于此,本人从技术哲学角度出发,综合当下人们对人文的关怀,对当下跆拳道训练理念进行重新审视。
1运动员训练中的“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1.1相关概念辨析与训练中技术的定位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去审视跆拳道训练的问题,就必须要分清技术和科学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科学定义为探知社会与未知自然界的研究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认知体系;而我们常说的技术则是在一系列改造和探索活动中采用的所有方法和技能的总和。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三个方面来区分,首先科学的目的是在探索自然规律,而技术则是直接指向物质利益,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其次,两者的研究对象也有所偏颇,科学研究针对的是客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而技术的研究对象则是以人化的自然以及社会的组织系统等。因此,我们认为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另外,科学研究的活动范围较为宽泛,常常会侧重于精神与智力方面的活动,而技术活动则常常有着明确的计划和实施步骤。基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术化”训练,(1)比赛成绩的提高是训练中“技术”运用的基石,具有明显的功利性;(2)训练的安排来自教练员的经验积累和不同运动员的实践反馈;(3)技术体系的构建体现在步骤严密而紧凑的训练设计和编排。在当下人体科学与自然科学融合进入训练设计的背景下,技术化伴随着科学化的融合,在训练中技术的运用已然走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种目标性、单一性、控制性强的训练理念极大的提高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的挑战着人类的运动极限。一方面训练中存在的复杂和模糊的迷雾在技术化训练中被层层的剥离开来,给教练和运动员更清晰和直观的观察到训练缺陷;另一方面技术绝对化的训练倾向,使得训练活动俨然成为了技术价值体现的附庸,这种极端功利化的训练现象,也必将会导致技术设计走向一个技术误区,运动员也将会变成技术试验的牺牲品。因此,在训练中转变训练理念将成为一个走出技术训练困境必不可少的手段。
体育生态思想发展论文
摘要:对体育生态思想的缘起与发展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远古时代体育生态思想萌芽的孕育与产生;二是古代体育生态思想的发轫;三是近代体育生态思想的吉光片羽;四是现代体育生态学科(论)的建构与发展。最后研究的结果指出未来时期,体育生态思想将进入绿色通道。
关键词:体育生态思想;缘起;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会议之后被提升到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高度,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转型的开始。永续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也需要体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而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呼唤体育生态环境的支持。因此,如何更好地理解体育生态思想的发展也是我们所应重视的时代背景和不能回避的问题。一直以来,理论界对体育生态思想的研究总体略显不足,多呈零散和问题式的研究,而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体育生态梳理的研究成果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梳理体育生态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对指导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类的永续发展就显得意义重大。
1远古时代———体育生态思想的孕育
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不仅经常要跋山涉水去寻找食物来维持生命的存在,还要为抗御自然的侵袭而跋涉迁徙,在渴求生存的生活中,要想法设法地投石掷棍去杀伤猎物,玩命奔跑的去追捕野兽,甚至为防止被野兽伤害而不得不与野兽进行生命的格斗。可见,像走、跑、跳、投、爬、近身格斗以及游泳等肢体运动,都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为求生存而必需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到了远古时代的后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财产和奴隶掠夺而发生的冲突日益频繁,人类认识到必须要进一步改善生产工具和狩猎技术,并使之成为种群的谋生手段和世代相传的生存技能才能确保群落的安定有序,同时群落首领还意识到只有提高群落子民整体的体力和智力等生存能力,才能维持群落不被外来侵略者所灭亡,于是跟身体活动有关的各种技能就开始在群落中有所推广,群落中的成年人也开始有意识地向少年儿童传授各种技能和身体的操练方法。这种主动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主体的思想,就可以视为体育生态思想的萌芽。
2古代———体育生态思想的发轫
体育道德分析论文
1职业道德与体育道德的概念界定
在对任何一个问题探讨的初级阶段,明晰概念是首要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所谓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属性中抽出特有属性概括而成…。道德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本质在于维护某种共同利益。体育道德则是指在体育范围内形成的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用于调整竞技体育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包含了体育与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二者本质上的有机统一。运动员职业道德是指与其所从事的职业竞技体育活动紧密联系,并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情操、品质。不仅是竞技体育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也是社会道德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表现。职业运动员不等同于职业化前那些靠国家或地方发给工资的专业运动员,而且,如今的职业竞技体育活动也与靠政府安排的竞技活动有所不同。因此,职业运动员的职业道德虽受到体育道德标准的约束,但也具有自身特点,它是为了职业竞技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建立的调整各种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体育道德与运动员职业道德本质上属于哲学中的共性与个性,二者具有统一对立的关系。明确的说,运动员职业道德是体育道德中的一部分,前者指明了后者的发展方向,而后者则逐步完善并更新前者,使体育道德观做到与时俱进,这为统一。同时,由于存在差异对立也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面。二者关系符合哲学辨证法中关于矛盾的理解。
2对运动员职业道德与体育道德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
2.1运动员职业道德与体育道德具有统一的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一直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并重。体育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运动员在竞赛中所表现出的体育精神,充分演绎了体育道德的内涵。尤维娜等根据《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要求,针对中国竞技体育的特点,提出了爱岗敬业为国争光、尊重科学、勤学苦练、团结拼搏、勇攀高峰、诚实守信、公平竞赛、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运动员道德规范要求,具体反映出中国体育道德的精华所在。
中国进行职业化的竞技项目中,男子足球与篮球起步较早,排球与乒乓球等项目还处于萌芽阶段。虽然从运动员收入分配、管理形式、俱乐部建设等方面可以认定上述项目已经或正在进入职业化进程中。但如果运动员职业道德素养不能提升到一个职业化的水平,那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职业运动员。虽然国外竞技体育职业道德理念已非常成熟,但由于国情不同,因此不能照搬。所以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还是应以我国体育道德观为基础。任何一个竞技体育项目,无论是否职业化,上述的运动员道德规范要求都是适用的,专业体制下的中国竞技体育正是在这种体育道德精神的指引下,创造了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