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5:49: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课程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育课程设计理论基源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而对职业教育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理论进行阐述,试图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对未来职业的本能作用,把握其理论基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理论基源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主要培养面对社会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课程是实际操作课程和基本理论课程,而且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动手实践来掌握和提高一门到两门基本技术,这恰恰是与体育的基本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应自觉地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方向相联系,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将职业或专业特征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设计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满足不同职业或专业对学生身体条件提出的特殊要求、可以防止因职业而造成的身体损伤等,对学生未来职业应具有促进和补偿作用,回归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对未来职业的本能作用。
二、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是由中等学校合并或升格而形成的,其体育课程体系严重滞后,要么沿用升格前的课程体系,要么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没有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将来从事技术劳动的职业特征或专业特征的体育课程体系。但这并不是说,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一无是处,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采用选项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对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增加运动量、发展职业体能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它仍存在体育课程思想落后、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体育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准职业人”的职业特征、体育课程资源与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不适应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等问题。(一)体育课程思想落后。以往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更多的是强调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大众锻炼手段为主;这样的思想符合学生身体成长的规律,但却与职业发展不符。在忽视了进行健康教时,更忽视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将来从事职业劳动的体育知识和职业体能的保障,致使他们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与职业劳动岗位相适应的体育能力,从而更容易产生职业疾病。(二)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将来大部分是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性技术人才。近年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各种改革设想层出不穷,这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目标定位大多体现为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健身运动的一到两种方法和技能,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锻炼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优良品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体育教育目标的共性上,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仍不明确。(三)体育课程体系未能体现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特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适应特定岗位的人才,因此与普通高校学生有很大区别,职业性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不能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未来职业特征相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的弊端。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但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学生未来职业特征。(四)体育课程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在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实践中,有的开设普通体育基础课,各个专业雷同;有的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体育课,以学生兴趣为主;有的根据学校师资开设体育课,以教师的教学能力设定体育课;种种现象,造成学生上课无兴趣、形式主义严重、多年同质化严重。同时课内外结合不紧密,校内外没有形成联系,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未能有机结合,造成学生对体育与所学专业关系的认识的深度不够,这与体育的本质背道而驰,更谈不上为学生将来劳动岗位服务。
高职体育课程设计论文
摘要:高职体育课程作为锻炼高职学生体能与培养其体育能力的体育知识、体育项目等开展教学和训练的载体,在高职院校内按照院系设置去设计专业对应性的体育课程,以直接开展职业体育技能研发、职业体育技能推广与职业病预防。根据高职学生的就业职业类型及其职业体能类型,设计项目融合、技能艺术化、过程娱乐化的体育课程,让其能在业余时间开展快乐的体育锻炼与体育娱乐活动。
关键词:职业体能;高职;体育课程
根据高职学生所学习专业及其对应性职业,设计对其职业体能具有锻炼、提升、优化,以及具有职业病预防与其他疾病治疗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去习得处方性的职业体育技能,并培养其因职业、因地点、因时间等制宜的职业体育创新能力,把“发展学生从业所需身体素质”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统一起来[1],为其职业发展、职业创新与职业理想追求打下坚实的身体健康基础。
1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类型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骨干,设计对其未来职业具有支持、激励与提升作用的体育课程,是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与个性化体育能力的关键之一。1.1职业疾病预防与保健课程。随着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持续,健康第一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设计与开展职业病体育预防与体育保健课程教学是众望所归。作为高职学校可以在现行的高职学校体育课程的框架内,科学与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开设方面的自主权,把具有医疗功能的传统武术、气功、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民族传统医疗体育项目,以及眼保健操、颈椎保健操、肩周保健操与膝盖保健操等现代保健项目,整合并创设为职业病预防与保健类的体育课程。通过专业的课程设计对高职学生开展系统的技能教学和职业体能保健启发,助力其享受未来的职业生涯。1.2艺术与健美课程。打造与保持健美的外在形象与通过体育艺术活动享受艺术生活,是当代职业者的体育意识提升与艺术追求发展的统一。随着现代体育科技设施的研发与普及下,开设艺术与健美类课程成为现实。实践较多且效果比较好的,以各种配乐的项目为主,如体育舞蹈、健美操、健美舞、肚皮舞、钢管舞、瑜伽、鬼步舞、街舞与刚刚被纳入巴黎奥运会的霹雳舞等。这种课程的设计既要对高职学生开展现有的项目及其技能教学,也要开展体育艺术或艺术体育技能的创编技术技能培养,让其能结合个人职业实际、各种身体要素实际,开展个性化的健美与体育艺术的创新活动。例如,曾经上过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的清洁工人以扫帚为道具,所创编的健身操或舞蹈等。1.3时尚体育课程。时尚体育项目的时尚特点是其重要的魅力源泉。设计时尚体育课程有助于激发高职学生体育兴趣与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尤其是在职业压力、生活压力与行业竞争压力下,为高职学生开设时尚体育项目课程对其以后的职业与人生过程中释放压力,具有直接、高效与稳定的启发作用。立足高职学校体育硬件建设现代化与各种社会性的体育场馆建设的实际,在协调各种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攀岩、跑酷、极限自行车、自由搏击、滑板与一些越野挑战活动等。例如,对航空安保专业的高职学生开设自由搏击与防卫技能的时尚体育课程,能锻炼和提高其“体能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有助于其在未来的职业中“防范非法干扰行为”[2]。
2学生职业体能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类型
师范大学体育课程设计论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程为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在学校电子阅览室、期刊室和图书馆查阅了大量关于足球教学内容、考核项目及体育教师应有的知识等方面的资料,为本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2.访谈法根据研究的需要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该院足球普修课的教学内容。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并制作了调查问卷,对在实习单位有过足球教学经历的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有效率98%。4.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数理分析。5.逻辑分析法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逻辑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程设计的分析
1.课程设置情况(1)开课时间的选择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主要集中在第三、第四学期(民族传统体育系除外)开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锻炼,身体素质和掌握技术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较复杂的足球技术动作,也可以为大三专修的选择奠定了基础。(2)课程时数分配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当前足球普修课时数的分配如下:体育教育系和社会体育系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6学时,实践课44学时,考核4学时。民族传统体育系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6学时,实践课38学时,考核4学时。民族传统体育系比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的实践课少6学时。2.教学内容分析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包括足球技术分析、足球战术分析、足球运动概述以及足球竞赛规则及裁判法。实践部分主要包括足球基本技术、足球基本战术、教学实践能力、自学自练能力以及承担足球裁判能力。足球技术分析包括:足球技术概念与分类、足球基本动作分析、足球基本教法分析、守门员的职能、守门员的基本技术分析。足球战术分析包括:战术的概念、分类、比赛阵型的发展、足球进攻战术、足球防守战术。足球运动概述包括:足球运动的特点和作用、我国足球运动发展概况、世界足球运动发展概况。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包括:足球比赛场地、比赛人数、时间和用球、越位,不正当行为,裁判和助理裁判员的主要职责,裁判员和助理裁判员的跑动与选位,手势、哨音、旗示、配合。(1)足球技术(见表1)做、会教、会写教案。3.考核与评价分析表3考核比例表(1)理论考核分析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理论课考核统一采用笔试的方法,占总成绩的30%。主要对所学的理论内容进行考核,是足球普修课考核的重要部分。(2)实践考核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踢远和30米运球绕标志物两项组成。踢远:将球从起点处的地面踢起,球在空中运行落地的第一点为测试的远度。30米运球过标志物:从起点处划一条30米的垂线,放置标志物5个,每个标志物间距5米,学生依次运球绕过标志物,运球时漏绕标志物为运球失败。从起点开始,触球即开始计时,当人、球最后通过终点线时即停表。(3)基本技能和能力考核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普修课基本技能是对脚内侧传接球和原地前额正面头顶球两项进行考核,学生在其中任选一项进行讲解与示范,陈述动作要领与教学方法占总成绩的25%。此外,基本技能和能力考核还包括自我评价,也就是对学生的平时课堂作业和提问以及对本课程的认知能力的评价。
(二)对中学体育课足球知识需求的分析
公共体育课程设计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在线体育课程管理系统;模块式结构;JSP;SQLeSvrer2000
论文摘要:基于对成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的调研,给出了基于校园网的在线体育课程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以解决当前大专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那种集中的自选课制度带来的弊端。在详尽分析了系统的三类用户需求后,采用经典的三层式结构利用JSP语言进行模块式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
随着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已经由原来的自然班统一教学方式改革为依据个人兴趣分班教学的模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人性化、自主化带来了良好的教学与健身效果,同时也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兴趣班花名册的生成、自然班教学成绩的回归管理、考试成绩的登统与分析等工作都因为教学模式的变革而变得格外繁琐,为了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实际困难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有必要开发一套适合实际教学需求的选课与成绩管理的系统以之完成公共体育课教学管理工作。
一、系统分析
课程管理系统的基本业务逻辑是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体育系根据师资力量安排课程和任课教师,并上报教务处。教务处根据课程和教学场地以及时间设定教学班并存人数据库,学生上网选择班级,在期末,体育教师上网提交成绩。
公共体育课程管理系统的用户可分为三个群体。一个是体育课教师,一个是学生,另一个是教务处工作人员。对立着三个角色,每个角色具有不同的权限,系统首先应该对吏用者进行身份验证,根据角色分配权限。
高校体育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现在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为现代教育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可能,通过将教育和科技进行整合能够探索出更多的道路,因此我认为现在教育应该积极地思考,如何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整合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微课以其独特的价值以及优势,逐渐走进了课堂,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也应该尝试将体育教学和微课整合在一起,通过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发挥好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这样也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如何才能够将体育教学和微课进行整合,则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进行仔细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校体育;微课;整合方法;思考建议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教师说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关注大学生的身体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所以,学生应该对体育学习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改变以往体育学习只是单纯的运动锻炼的想法,所以体育教学应该记得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微课是比较好的选择。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微课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比较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比较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学习,微课同样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但是微课的运用也可能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比如纪律的问题,学习重点的问题等。所以如何才能够发挥好微课的价值,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思考,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升华理论。
1.什么是微课
在将微课和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整合之前,我们必须要进行思考,什么是微课?只有了解到微课的概念以及微课的核心与本质以后,我们才可能对微课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这样也我们也能够结合微课的特点,更好地进行教学,教师及教学过程来看,我认为微课其实是这样的。针对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微课是教师利用一些短小的视频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视频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使用视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微课的使用也使得学生在课后的复习能够更加的顺利,所以总体而言,微课主要将视频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通过视频将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和保存,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其他的内容,以此来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对微课的实际运用
大学体育课程设计方法探讨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各个高等院校的专业体育经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培养了大量的从事体育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回报国家,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也应不断地改革创新完善自己的体系,从而避免原地踏步而步步落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大学生体育课程体系也要从锻炼自身的体质,增加自身健康和提高整体的体育素养为主,以便拥有超前的发展趋势,在民族进步和国家富强上有显著的提升。
1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不合理
长久以来,各所高等院校仅仅关注到学生们的所掌握的和未掌握的理论知识,但是却很少培养学生们学习知识后的应用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而现如今的社会需求则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单方面的理论人才,所以说这才是摆在大家面前十分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各大高等院校中,学生众多导致上课时的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由于实践较少这个短板,导致现实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比重严重不合理,通过中国学生的考试不难看出,中国的考试绝大多数都是笔试占比较多,从而忽视了实践方面的重要性,大家要知道实践与理论是分不开的,而我国的教学都以上课听课为主,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积极性,只能被动地去接纳知识,却不懂得应用。
1.2大学体育课程的过激性
各大高等院校之所以设置大学体育课程,是因为需要把学生培养成身体、道德、心理、社会适应性健康的完美人才。但目前来讲大部分的高校只是把理论知识放在重要位置,却没有实践的机会,从而不能达成塑造完美人才的方案。正常来说大学体育课程的特点应该有如下几方面。(1)具有文化传承的途径,可以更好地发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对促进身心和谐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2)具有鲜明实践性的教育并是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现今的大学体育是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转折点,也是对于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大学的体育课程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室内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该适当地在学校的领导下组织适当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课外的体育训练,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完美的结合,以便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健康,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完美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而对职业教育学和劳动心理学的理论进行阐述,试图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对未来职业的本能作用,把握其理论基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理论基源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主要培养面对社会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人员,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课程是实际操作课程和基本理论课程,而且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动手实践来掌握和提高一门到两门基本技术,这恰恰是与体育的基本运动功能密切相关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应自觉地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方向相联系,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将职业或专业特征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设计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能满足不同职业或专业对学生身体条件提出的特殊要求、可以防止因职业而造成的身体损伤等,对学生未来职业应具有促进和补偿作用,回归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对未来职业的本能作用。
二、现行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是由中等学校合并或升格而形成的,其体育课程体系严重滞后,要么沿用升格前的课程体系,要么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没有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将来从事技术劳动的职业特征或专业特征的体育课程体系。但这并不是说,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体系一无是处,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采用选项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对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增加运动量、发展职业体能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它仍存在体育课程思想落后、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体育课程体系未能体现“准职业人”的职业特征、体育课程资源与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不适应和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等问题。(一)体育课程思想落后。以往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更多的是强调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大众锻炼手段为主;这样的思想符合学生身体成长的规律,但却与职业发展不符。在忽视了进行健康教育和科学健身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的同时,更忽视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将来从事职业劳动的体育知识和职业体能的保障,致使他们走向社会后难以形成与职业劳动岗位相适应的体育能力,从而更容易产生职业疾病。(二)体育课程目标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将来大部分是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性技术人才。近年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各种改革设想层出不穷,这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目标定位大多体现为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掌握健身运动的一到两种方法和技能,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养成良好的锻炼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优良品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体育教育目标的共性上,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的目标定位仍不明确。(三)体育课程体系未能体现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特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注重学生毕业时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适应特定岗位的人才,因此与普通高校学生有很大区别,职业性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不能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未来职业特征相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设计的弊端。围绕职业特征开发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但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学生未来职业特征。(四)体育课程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在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实践中,有的开设普通体育基础课,各个专业雷同;有的根据学生兴趣选择体育课,以学生兴趣为主;有的根据学校师资开设体育课,以教师的教学能力设定体育课;种种现象,造成学生上课无兴趣、形式主义严重、多年同质化严重。同时课内外结合不紧密,校内外没有形成联系,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未能有机结合,造成学生对体育与所学专业关系的认识的深度不够,这与体育的本质背道而驰,更谈不上为学生将来劳动岗位服务。
体育教学与体育课程关系分析
1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概念
1.1关于课程的观点
国外最常见的课程的定义是“学习的进程”,我国的教学论认为“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自学内容的综合”,也就是说,课程是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各种活动的综合,课程的本质是了解世界,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我国的教育学家胡德海认为:“课程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教学内容具体化”,该文比较倾向胡德海的观点。现代课程论的观点认为,课程的概念在教学概念的上位,课程的概念在学校教育的下位。课程应该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规定的时间以一定的方式达到一定的程度。一门课程,应该有成熟的知识体系,经过规范后形成课程。
1.2什么是体育课程
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是根据社会的要求给学生规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体育学科课程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体育课程应该是在不同的学段对体育标准和能力的设计。一门体育课程要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生活的目的。
1.3什么是体育教学
高校足球活动课程设计研究
在全面创新高校体育教育机制环境下,足球教学凭借自身运动趣味和多元优势,吸引学生积极、广泛参与,通过以足球教学为载体,将学生体能训练、心理素质及体育习惯培养融入其中,有力推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本文将结合《体育课程论》一书,分析高校足球活动开展情况,探索高校足球课程设计方案,提出高校足球活动开展及课程设计优化建议,以期为当前加快高校足球教学活动发展提供有效参考。由崔伟著,黄河水利出版社于2005年12月出版的《体育课程论》一书,主要以体育课程理论为研究对象,从体育课程论的研究评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与沿革、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国外体育课程改革教育思想和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论的影响、体育课程改革展望等内容对体育课程理论体系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体育课程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体育课程评价、新体育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的影响、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及对体育课程论的影响和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等多项观点,对当前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完善,内容全面
该书重视理论解读,通过对体育课程论的理论基础、体育课程论的学科性质、体育课程资源的含义、教育思想的变革、主要的课程论流派、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等理论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当前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效借鉴。在当前研究高校足球活动开展情况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足球学习的兴趣,探寻个人学习空间,已成为足球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要求。通过发挥成熟应用的大数据优势,整合足球教育资源,引入趣味性的弹跳、跑步等项目,突出体能训练方案,助力提升学生个人的足球技能与综合体能。但是,也应该正视校内专业足球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现实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足球学习、训练的兴趣。因此,在未来全面推动高校足球教学发展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通过丰富足球教学形态,引入智慧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和改善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理解。
二、重点突出,构思新颖
该书以体育课程为研究主题,通过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体育课程的发展与沿革、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形成了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完整论述体系。科学完善的足球教学评价机制,不仅需要重视考核、评价学生的足球技能掌握状况,更需要关注学生的习惯培养、技能学习,通过丰富足球教学素材,合理融入体能培养、兴趣培养等多个环节,实现从足球技能学习向学生体育习惯培养的全面升级。随着校园足球不断发展,在全面创新高校体育教学进程中,通过将足球运动合理融入体育教学,设计校本足球教学方案,有效补充体育教学训练资源,实现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有效创新。但足球运动对体能素质要求较高,以往足球教学偏重技巧、基本功训练,忽略了学生体能、健康心理素质等内容的有效培养,影响足球教学的实际成效。因此,为真正适应新的高校体育教学诉求,需要充分发挥高校足球教学的价值意义,通过将精准设计足球教学方案,构建“足球育人”体系,真正实现足球教学的理想目标。
三、立足实践,聚焦未来
小学体育如何适合学生学习心理
摘要:现如今,小学体育新课程的改革如火如荼。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是重要的突破口。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学生陷入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忽视了户外运动与锻炼,而体育教育则是改变现状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健康学习的新概念则十分关键,在课程的设计与安排方面,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才能适应现今的发展趋势,因此,学生的心理教育亟待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心理教育;健康
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偏重于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提升,仅仅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面对如今的新课程改革,现有的课程安排与设计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一味的被动接受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就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革新课程设计,增强趣味性,让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1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心理问题
1.1小学体育教育偏重运动技术忽视学生心理。体育课完全变成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应付指标,达到分数便万事大吉,教师也不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只看最终结果,导致了小学体育教育沦为形式教育。1.2学生心理上的不重视与排斥。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学生偏重于文化课成绩的提升,对体育不太重视,再加上电脑游戏与手机的流行使学生更加排斥体育教育,厌烦户外运动与被动学习。1.3体育课程设计让学生心理上无法接受。体育课程设计老旧,趣味性不强,有的项目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早已与现实脱节,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只能被动接受,更加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使得体育教育停滞不前。
2体育教育如何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运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