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0:24: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课程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育课程管理

大学体育课程管理研究3篇

第一篇

1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是一项以运动和锻炼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其所具备的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了体育要采取与其它知识类学科迥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自然,在对体育教学进行管理时,自然也需要采用特殊的管理方法。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体育教学进行管理,才能使大学体育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也只有做好管理这个指导性工作,才能正确把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维持体育教学秩序,使整个体育教学体系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因此可以说,加强大学体育教学管理对于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提出和开展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多次深化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很好的满足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另外,大学体育还提出了终身体育的理念,更是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培养了其良好的体育理念。整体来看,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管理是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事实上,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管理正面临着严重的发展瓶颈问题,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瓶颈问题的产生也反映出了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些思想理念,而多是存在于口头中和形式上。这样就使得学生很难真正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体育的精神内涵。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也就不利于体育教学管理改革新方式的推行,这样就使大学体育教学管理进入一个发展瓶颈期。要想顺利度过这个教学管理发展的尴尬时期,就要先了解和分析存在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

3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1校本课程管理与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内涵

所谓课程管理,其主要是指学校通过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实施,以确保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实施体育校本课程的主体为学校体育教师,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并充分利用好学校周边的各类体育资源,进而能对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这个目标进行设计方案。因此,大学体育校本课程主要由学校体育教师自行开发设计的新课程及学校和教师通过加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再创造出的富有特色的大学体育课程等几部分构成。因而就可将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概念界定为体育类以校为本所进行的课程管理。

2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来看,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2.1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客观条件相对缺乏

当前,相当多的高校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体育校本课程开设意识,并且在开设体育校本课程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物质水平低、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不足,这对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正常开设影响很大。仅就目前来看,很多大学目前现有的客观条件对体育校本课程开设的需要难以满足,其以校本课程体育教师短缺、经费投入不足和场地器材匮乏等为主要体现。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为前提,也就很难正常开设大学体育校本课程。

查看全文

体育课信息化建设及初探

本文作者:王祺董捷袁红苗秀丽金安铭工作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信息化的概念中所包含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具体到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方面,就是体育课程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在硬件方面,国内普遍的做法是通过购置计算机,建设机房来实现体育教学管理的办公自动化。这固然是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然而,仅仅止步于此是远远不够的。从深层原因上来看,上述情况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另外从信息化的考察内容来看,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利用也不充分。笔者认为,建立高效的体育课程信息化应当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广泛地在各个信息化平台上充分交流信息资源。具体做法是:建立场馆与计算机平台的有效互联,对学生个体信息进行硬件识别和管理。比如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通过门禁系统与校园卡或指纹识别系统的硬件关联,对学生的迟到早退情况进行高效快速地管理,并及时反馈到教师的固定或移动数字平台上,这就为体育课程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3]其次,在软件方面,体育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数字软件。如上所述,体育教师的固定或移动式数字终端上应当具有相应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软件,学生也应当拥有对于课程信息进行了解和选择的相关软件,比如采用核心Java平台或者Java2平台的标准版的J2EE语言进行编译的windows系统管理软件或android系统的app应用软件。采用此种语言进行编译的好处是语言编译的便捷性,数据处理的灵活性以及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这三个方面。另外在体育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课件以及多媒体计算机设备的应用,可以充分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摆脱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桎梏,从而充分地应用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中“以学生为主”的核心思想,发挥体育教学部门和体育教师的平台作用。[4-5]信息咨询独木不成林,单脚难行路。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须配备高效的信息咨询系统。在上述软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体育课程信息化的信息公开机制和信息应用平台也应当随之建立起来。目前的普遍多是建立学校体育部的相关网站,进行体育课程教学信息的单向披露。此类做法略显简单,而且在实际效率上也略显低下。信息化不应当只是将旧有的课程教学和课程管理仅仅更换输入输出和储存途径,而是应当在理念上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交汇进行革新。具体做法是:首先在体育课程的网站的上,应当秉持公开和安全并重的思想。一方面学生通过个人学号和密码都可以访问到网站的全部公开信息,从而对体育课程进行了解和选择;另一方面,非学生的访问者无法进入到具体课程选择的页面当中,只能够了解某些信息。其次基于建构主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育课程信息的披露不应当局限于体育部自身网站上,而是应当针对学生所属年龄段的特点和爱好,在某些公共社交平台如新浪微博、人人网上注册体育部门的账号,通过相互关注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真正融入学生的群体之中,使学生可以在教育部门搭建的平台上对信息进行主动了解和自主学习。总之,体育课程信息化的建设应当是在深刻理解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和信息化的真正内涵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交流信息资源、开拓多种平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惟其如此,才能在社会转型进程中,真正实现教育的基本目标,开展人性化的体育教育。

实验目的此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新型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程信息化体系对于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水平的提升作用,以及体育课程信息化对于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培养运动习惯、参与运动的主动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验对象在东北石油大学2010级大学生中,我们随即抽取经济管理学院和石油工程学院两个学院,并从两个学院随机各抽取了三个班级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其中试验的对象经济管理学院共87人,石油工程学院共92人。实验方法本次实验的方法是对比实验法和调查问卷法。通过对两组实验学生分别实施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和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一个学期之后,对比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测验的达标程度的变化,并详细制定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分别就课程安排,课程教学,个人能力培养以及对于课程的兴趣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达到93.8%。实验过程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成绩和体质对照表实验的第一步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进行样本有效性的确定。在此次实验中,我们将经济管理学院的87名学生列为实验组,将石油工程学院的92名学生列为对照组。并据对其开学初期的体质测试达标率和上学期的体育成绩合格率进行了统计和存档。具组别体育成绩合格率(%)体质测试达标率(%)实验组48.250.5对照组48.945.6体情况见表1。经核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无较明显差异,可以认定样本有效,经过一学期的不同模式的教学之后,再次对两组学生的期末体质测试结果和本学期体育成绩合格率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成绩和体质对照表(%)从表1和表2的数据对比来看,实验组的体育成绩合格率和体质测试达标率都高于对照组大约30个百分点,差异十分明显。这表明,本次新型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实验,确实是以人为本,相对于传统的简单知识教育、单纯技术教育和刻板体制教育而言,有革命性的突破。实验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信息化的体育课程教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参与人数大大增加。实验结果分析首先,实验的结果证实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在提高教育水平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上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从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学生对于通过信息化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有着相当高的评价。传统的体育课程主要是以集中教授,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的,并且体育课程的安排也是不够科学的,随意性较大,不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参与到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去。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信息了解,仅仅是通过阅读教材和模仿教师演示动作而实现的,而对于实际课程与课本的差异不甚了解。经过实验之后,体育课程的相关信息和知识传授,是经由体育部门及时更新和体育教师针对实际课程安排而具体公布的,这就使得学生在知行方面达到了统一,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当中来,并实时地掌握体育课程信息的变化,真正实现了教育为人的目的。其次,实验结果还表明了体育课程信息化是适应和符合社会转型发展的,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本次体育课程信息化实验,本学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体育教师对于本专业课程研究的深入程度和积极性也有明显进步。通过信息化建设,体育教师可以更便捷快速地掌握课程中的动态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既形成了轻松的教学气氛,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第三,试验结果还证明了在深刻理解构建主义和信息化的基础之上,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是明显的。应该以学生为本,开展人性化的教育,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基本目标。

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有过一句名言:“没有最差的学生,只有不当的教育方式。”教育的目的是人的成长,教育的方向也应当是围绕受教育的人而制定。体育课程的信息化正是在秉持这一理念的基础下,融合当今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先进工具和方法,对于体育乃至教育进行的一种革新。无论从理论的必要性还是从实践的必然性来看,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信息化手段,都应当是成为今后教育工作和教学改革的最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于体育信息化建设的论述,简要概括了体育信息化建设的思想,并在具体的试验中加以验证,结果表明体育信息化建设对于体育教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理论或许略有不足,实验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然而,必须肯定的是,本文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都是符合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及路径

【摘要】本文对广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路径:构建区域内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区内体育教师培训和交流。

【关键词】广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一、广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

我国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体育课程资源概念的界定还不明确,从不同的角度界定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理解存在差异,本文以李龙正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中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界定为基础进行分析,[1]将体育课程资源分为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大类。广西地处我国西部,近几年随着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高等教育也有较大的发展。高校通过场馆建设,师资培养和引进等方式,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存在体育课程资源分布不均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探索不足等问题。1、体育课程资源分布不均衡。广西各城市高校之间体育课程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宁、桂林和柳州等城市经济发展较好,这些城市高校体育师资、场馆建设和体育研究等有很大优势,其它城市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相对不足。同一城市不同类型高校之间体育课程资源也存在分布不平衡,体育课程资源主要向重点高校集中,比如,在南宁市的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在桂林市的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这些重点大学体育课程资源丰富,集中最优秀的体育教师、科研人员和信息资源等要素。体育课程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另有一方面体育课程资源的集中有助于解决在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引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科研和训练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如何通过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破解分布不均衡带来的弊端,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2、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不足。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是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和环境资源丰富的地区。[2]广西多丘陵和山地,区域内有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是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开发的体育课程资源不多。一方面广西多山地和丘陵,以此为基础可以开发户外运动、定向运动等课程,这方面的课程资源还不多。另一方面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形成很多传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绣球、抢花炮、壮拳等,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程资源,还可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各高校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经费投入大。比如户外运动、定向运动等在场地建设和器材购置方面的投入较大,很难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其次,教师能力的限制。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术要求高,需要长期练习,教师很难在短期掌握这些技能,而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很多没有教学资质,不能承担教学任务。最后,学生安全的顾虑。有些课程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定向运动和户外运动,这些课程内容部分有一定的风险,影响新课程的开展。3、同城校际之间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研究不多。校际之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是体育课程资源分配的重要形式,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趋势。体育课程相关资源的资金投入大,周期长,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很多城市在布局高校新校区发展时往往集中在几个区域,这样大学城和高教区应运而生,这种集中也是为了实现校际之间资源的共享。近几年有学者开展同城校际之间和大学城区域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的研究,[3-4]发现校际之间师资资源配置差异较大,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严重不足,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效率低,缺乏政策和相关的协调机构等一些列问题。学者提出建立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开发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大学体育联合体等一系列有益的建议,为今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广西区内校际之间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鲜见报道,开展相关研究的学者不多,区内各地级市高校的集中度较好。比如桂林市的雁山大学城、南宁市西乡塘高校集中区等,这些高校集中区为校际体育资源共享奠定坚实基础。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开展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高。校际体育资源共享涉及到学分互认、学生跨校选课、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等一系列问题,无形中增加学校的工作负担和管理成本。二是缺少相关政策和协调机构。广西区域内还没有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相关政策,缺少必要协调机构,授课内容和课程目标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政府或者高校之间建立相关政策和协调机构。三是校际之间教师交流不多。教师是重要体育课程资源,也是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的核心因素,校际之间教师跨校授课难度较大,主要是教师管理、工作量计算和授课质量监控等管理制度建设缺失。4、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没有建立区域性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平台成为体育课程资源分配的重要载体,有助于不同区域之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以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为代表的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日渐成熟,相关资料显示这两类课程中体育类课程约38门,绝大部分集中在专业体育院校和重点综合性大学,广西高校未有体育类课程上榜。近几年,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兴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形式发展起来,不仅体育课程资源来源更广,而且可以辅助学生学习、帮助教师教学、开展学习评估和实现师生互动等优点,正逐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5]广西区域内体育课程信息资源还不丰富,也没有建立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区内重点高校的体育精品课程为主,以慕课为形式的体育资源共享平台还没有建立。影响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的因素很多,一是教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需要教师有较好多媒体制作水平,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不小的困难。二是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需要多部门的协调,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制作需要体育、计信中心和宣传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三是经费投入较大。一门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的开发从资料准备、素材拍摄、后期编辑等需要投入很大人力和物力,需要学校专项经费的支持,这些都限制了广西区内高校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的积极性。

二、广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共享路径

1、构建区域内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在广西同城高校聚集区建立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统一协调区域内体育场馆、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等体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构建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和网络共享平台。要实现高校之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必须建立管理机构,这一机构可以有各高校体育管理人员或者主管机关牵头建设,成立管理委员会,编制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具体的操作问题,共同建立共享方案并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结合各高校教学系统,建设共享体育课程信息网络平台,将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学分等课程信息显示到平台上,有助于校际学生选课和学分管理以及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2)建立校际之间选课和学分互认制度。校际之间应该建立共同选课平台和学分互认体系,实现体育课程跨校学习,将共同选课和学分互认两个因素有效结合。为推进这一制度应该加强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等要素的公开,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和时间选课,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求。(3)促进校际之间体育课程资源优化整合,打造精品课程。各个高校都有自己教学特点、课程特色和教学资源,校际之间可以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机遇,整合各校的师资、场地等优势资源建立精品课程,建立统一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推动体育场馆优化配置,促进高校之间体育设施相互开放和融通,最大限度利用体育资源,做到场地设施资源的共享。(4)建设校际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保证校际之间体育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建立校际教学质量督查委员会,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促进校际体育教学质量。可以构建“教学信息员-教师自查-教学督导组检查”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课程教学质量。2、建设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信息化管理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的,让体育课程信息资源成为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形式,这有助于体育课程资源跨地域共享。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挥各高校体育师资、场馆、技术和特色优势,更好为实现体育课程资源平衡发展服务。同时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体育项目的技战术进步,网络学习成为体育学习的重要载体。广西区内建设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该结合实际,从以下方面入手:(1)建立管理机构,加强协调和配合。建立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参与高校组成。主要负责平台资源的管理、高校之间协调、制定共享协议等,规划共享平台发展规划和日常维护。加强对平台使用的培训,应该定期组织各高校进行平台使用培训,让教师掌握平台使用方法,促进在日常教师中的使用。(2)支持线上和线下互动学习。体育教学是信息相互交换和互动的过程,构建交互反馈功能模块,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平台在日常教学应用的可操作性。体育课程的含有很多技术动作的学习,仅仅依靠视频学习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平台进行教学,对技术要点进行重点学习,另一方面在课下学生可以将学习情况上传平台,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堂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对课程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实现师生之间信息双向反馈。(3)加强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建设,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体育课程信息资源是平台建设的源泉,而广大教师是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的创作者,应该通过激励政策促进教师积极参与体育课程信息建设。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课程和资源制作优秀课程资源,并将资源上传平台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或者货币奖励,每年对上传资源结合点击量和评价情况进行评比,对于优秀教师给与奖励。加强与其它网络平台的合作,实现平台资源的相互共享或有价购置,扩大平台资源的规模。3、加强区内体育教师培训和交流。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中最活跃的参与者,可以促进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相互衔接,随着体育课程资源的发展,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同时丰富体育课程资源。一方面以体育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在广西区域内建立体育教师培训常态化,通过培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理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推广最新的教学方法,推进体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建立体育教师校际交流机制,促进各校体育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尤其是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之间的交流,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查看全文

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

各高等学校:

近年来,随着我省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校体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体育课教学内容逐步优化,体育课程管理逐步规范,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体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仍然是高校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不少高校在体育课程建设上重专业和学科、轻公共和基础;在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重课内、轻课外;教师队伍建设乏力,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外聘兼职教师过多。一些高校未按规定设置公共体育课程,课时不足,课程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方法手段陈旧;体育资源不能满足公共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需要,以致影响学生身心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全省高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生体质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是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有效途径。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公共必修课之一的公共体育课,是每一个学生必须修学的课程。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塑造每个学生强健体魄、和谐心灵的需要。全省高校要本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促使每个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拓展训练课程

【摘要】在高校中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强健大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随着高校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演化,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出现了拓展训练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目前,各大高校均开展实施了拓展训练课程,但反馈出来的效果参差不齐,说明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创新的体育课程如何在高校实施与开展依旧值得我们探讨。

【关键词】高校体育;改革;拓展训练课程

目前,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高校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体育课程改革也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重视。拓展训练课程作为一种独具创新性的体育课程逐渐出现在各大高校,本文主要拓展训练课程在高校的现状与发展展开探讨。

1.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

高校之所以要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是因为拓展训练具有其优越性。传统的体育课程主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机械的身体机能训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其他能力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影响。长期采用传统模式,体育教学囿于形式,无法进行创新。拓展训练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体能训练,还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拓展训练课程中开展的体育活动,大多是团体模式而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需要学生以团体的形式进行。

2.高校体育拓展训练发展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人本主义视野下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策略

摘要:新课程改革许多年来,学校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种思潮不断地冲击着学校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从而有力地推动着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以人为本是这些新思潮和理念的核心和精髓,体现了体育课程发展人的本质特点,也有利于找出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方向。本文以此为研究视角,对学校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目标、动态特征和实施策略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力求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未来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体育课程;起源与发展;课程基础;策略

新一轮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关系学生体质问题,而是事关学生走出学校以后的身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长远利益。同时,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更加严格,人才的质量和综合素养逐渐成为广大用人单位重点考核的内容。因此,这就要求学校体育的作用亦在于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更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等领域的发展,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真实要求,也才能符合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一、人本主义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人本主义课程又被称为情意课程或人性中心课程,该课程最早起源于国外的学科中心课程盛行时期,即在评击学科中心课程中的“非人性化”课程思想活动中孕育的时期。早在19世纪,作为学科中心论提倡者,布鲁纳首先在自我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本主义课程,并诠释了人本主义课程的实质,指出了由学科中心课程向人本主义课程转变的发展方向。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学会生存》,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各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但由于各国具有差异性特点,各国学校体育发展自然呈现出不同的现状。例如,美国属于联邦制国家,国家没有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各州的体育课程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选择体育学习内容具有社会责任、学科联系等广阔性特点,这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再如,90年代的苏联,体育课被作为学校课程的核心地位。各个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从中进行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范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在亚洲,日本从1978年就开始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彻底改革,规定体育与保健理论、体操为必修科目,其余项目均为选择科目,均没有规定时数比重,这也反映了人本主义课程的特点。而在中国,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借鉴的是苏联学校体育的发展轨迹,后来逐渐开始了建设与中国实际发展相吻合的体育课程体系,即运动技术学习与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混合型课程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的体育思想涌现和影响,中国学校应试教育开始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至今已经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扩大了体育课程的弹性,形成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层次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角度挖掘了学校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以人为本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课程与教学谁主谁从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历史问题,拥有这一问题的20世纪的教育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虽然伟大的教育哲学家杜威在20世纪初就曾为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做出过第一次努力,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杜威提出的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并没能改变20世纪课程与教学分离的历史状况。新世纪伊始的课程与教学领域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两者的整合提出了现时代的要求。在新世纪这个课程与教学蓬勃发展的春天里,如何抓住当前的机遇,在课程与教学观上回归杜威并在实践中超越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就成为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论文。然而,课程与教学的整合研究须以各学科在此方面的研究为基础和条件,只有各学科的相关研究均取得长足的进展,才有望获得整个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领域的大面积丰收。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就成了整个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不但有利于丰富整个课程与教学整合研究领域的理论宝库,而且有利于解决当前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中沉积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故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不尽如人意的是,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领域我国体育学者至今鲜有人涉足,研究成果几近空白。所以,致力于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同行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作出探讨。

1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念释义

何谓“现代”?尽管关于这方面的著述汗牛充栋,但对于“现代”何指,学者们至今各持己见。我国著名学者王岳川先生认为,“今天,‘现代’一语大概基本上是指已经过去的时代。”[1]按照我国史学界的观点,一般把1919年“”以后时期称为现代史阶段。鉴于此,本文所论及的问题是指已经过去的“”以来我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与整合问题。相对于“后现代”而言,“现代”表征为追求进步、技术、理性、效率、封闭性、确定性、同一性、中心性、普适性、控制性[2],了解“现代”的以上特征对理解后文的“制度课程”大有裨益。

所谓体育课程,是指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性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一个方面的课程[3]。本文的研究也是把体育课程视为一门学科课程而言的。什么是体育教学呢?体育教学是教学的下位概念,一般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规范下,以体育教学内容为中介,由体育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双边教学活动。

2现代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离

查看全文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摘要: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ꎬ迫切需要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本研究以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时代背景ꎬ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为研究主题ꎬ探究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的时代意义、发展转向、实施困境及建设路径ꎮ重点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实施过程存在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评价尺度标准异化、评价方法工具缺失、评价联合机制滞后等困境ꎬ从确立与完善科学的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建立联动与协同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创新与应用不同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继承与拓展一体化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设路径ꎬ为深化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评价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转向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战略使命ꎬ同时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评价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指挥棒”对义务教育发展质量具有引领作用ꎮ体育课程评价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ꎬ是检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抓手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ꎬ“应围绕核心素养ꎬ紧扣学业质量ꎬ结合具体教学内容ꎬ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1]为新时期体育课程评价明确了主攻方向ꎮ中国式现代化义务教育体育课程评价是为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ꎬ结合义务教育的性质及体育课程的定位ꎬ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ꎬ且通过构建内容多维、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等课程评价体系ꎬ夯实了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ꎮ于素梅[2]认为ꎬ体育课程评价是重点也是难点ꎬ不仅“评价什么”需要深入研究确定ꎬ而且“如何评价”更是操作难题ꎮ没有课程评价体系ꎬ就难以衡量课程理论建设的水平和质量ꎬ也难以有效地实施体育课程ꎮ目前ꎬ我国体育课程评价制度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ꎬ初步形成了涵盖各学段、各层次和各种类型的教育评价机制ꎬ但是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ꎬ其与新时代高质量体育教育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ꎮ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ꎬ如何发挥体育课程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指挥棒”效应和“方向盘”作用ꎬ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ꎬ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ꎮ

1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的时代意义

1.1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

体育课程评价改革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ꎬ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内容ꎬ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ꎬ开创了义务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新局面2021年«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出“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3]我国学校体育领域不断贯彻落实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ꎬ积极探索、建立及完善“国家体育课程—地方体育课程—学校体育课程”三级评价管理体系ꎬ加速破除体育教育领域“五唯”顽瘴痼疾ꎬ为深化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开拓新境界也就是说ꎬ教育部门对体育课程标准开发、执行、落实进行统筹指导和监督管理ꎻ学校管理部门及体育教师有责任客观反映国家或地方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问题ꎬ致力于完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评价赋权等可见ꎬ强化体育课程评价成为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4]例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ꎬ体育课程在数量层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ꎬ为推进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ꎻ而课程改革将推进学校体育课程在质量层面实现跨越式发展ꎬ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

查看全文

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和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索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

1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开展的情况

对普通高校冬季开设项目进行调查发现:普通高校的开设内容共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速滑、滑雪、游泳;从开设项目的数量看,普通高校冬季开设项目涵盖面较为狭窄,基本上集中在传统的体育项目上。在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学生根据的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的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从普通高校冬季开设课程的数量和分布看,普通高校冬季的开设项目未能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邵锦梅等对河北省体育课程开展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河北省普通高校开设项目较多,覆盖面较为广泛,涵盖了篮球、足球、田径、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羽毛球、定向越野等。张启迪等对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研认为:四川地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主要以足球、田径、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定向越野、户外运动、游泳等项目,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通过与其他省市地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的情况进行对比发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开设项目较少,基本只能局限在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体育课程的开设面较为狭窄,虽然普通高校开设了其他地区未开设的滑冰和滑雪,但是通过对高校的学生进行访谈发现,这些特色项目虽然具有一定的诱惑性,但是黑龙江地区的气温令人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冰冷的寒流超越了内心兴趣动机的所需。对吉林省地区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开设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吉林省高校冬季开设体育运动项目与大相径庭,为了发展区域特色运动项目,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学生参与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项目,但是效果却微乎其微。与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冬季体育课开设的研究结果也一致,也处于我们所描述的现象。

2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课程资源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在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最重要着力于对体育教材内容的开发,体育教材内容是冬季体育课程实施的主体,虽然冰雪项目是高校冬季体育课程的主要教材内容,但是仅凭滑冰、滑雪体育课程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长期反复的学习容易造成学生厌恶心理,不利于冬季体育课程的开展。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主要从体育课程资源中的场地和器材、体育师资、体育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开发。2.1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策略。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资源中体育场地、器材的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难以满足冬季体育课程实施的需求,室内体育场地的限制,造成大部分的传统体育课程仍然需要的室外进行,但是由于大雪的覆盖,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和排球场等场地被大雪所覆盖,在冰雪面上进行体育课容易造成学生摔倒受伤,但是,体育课需要开展就需要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开发。我们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高校对体育场地进行开发策略通常基本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停止正常体育课程的实施,改为跑步,跑步的场地设在校园;第二种为体育课组织学生对体育场地进行清理,在清理的场地进行体育游戏;第三种为租赁室外的社会的体育场馆,例如:滑雪场、滑冰馆、游泳馆等。2.2体育师资的开发策略。教师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体育课程实施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冬季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更加凸显了教师的师资能力。我们之前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中的师资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体育师资结构不容乐观,师资性别比例不协调,男多女少,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和职称结构偏低,专业技能偏向传统体育项目。为了保障冬季体育课程的实施,大部分高校都在进行着师资结构的调整和构建。而对体育师资进行开发的策略主要采取外聘教师授课、临时代课和其他专业技能教师担任教授的形式进行。目前,由于大部分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认为体育教师是万能的,一个体育教师可以教授任何体育课程,不需要对体育师资进行培养,但是随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视程度提高,相关部门开始重视体育课程的建设,由于长期的历史造成了较多的高校公共体育部根本没有对师资队伍进行建设和培养,而再次对体育师资进行培养和建设就要重新开始,而为了解决当务之急,只能采取外聘、临时代课和由其他专业教师担任的策略来进行。但是,大部分学校的都表示,下一步对体育师资的开发策略将从招聘教师和培训教师的途径进行。但是可能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实现。2.3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策略。调查结果显示:普通高校的开设内容共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速滑、滑雪、游泳,从开设项目的数量看,普通高校冬季开设项目涵盖面较为狭窄,基本上集中在传统的体育项目上。但是传统体育课程在真正进入冬季后很难去实施,甚至出现长时间的停课现象,造成冬季体育课程不但不能正常进行,而且相对于学生来讲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但是通过访谈我们发现,高校在秋季学期开始前,学生按照正常的体育选项课内容进行选择,进入冬季后,体育选项课的内容基本停止,开始进行冰雪运动项目课程的学习,但是,基本都以滑冰、滑雪课程为主,所以高校在对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策略通常采用在气温聚降前按照教学大纲的中的教学进度快速进行,在进入冬季频繁下雪的时段后开始讲体育课程内容转向冰雪运动项目,但是往往在课程与课程衔接之间间隔将近两周时间,而这两周的时间恰好是地区进入严寒和下雪的时段,滑雪场和滑冰场刚要开始建立,而在这两周的时间内体育课按照正常的教学进步无法实施,冰雪项目还没有场地。随着对课程内容的不断改革,高校也采取了对体育课程内容开发的策略,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对课程内容开发的策略存在两种,一种为进入冬季严寒天气后,将正常的课程内容改为雪地项目,例如:篮球课改为雪地橄榄球,足球改为雪地足球,田径项目改为校园定向越野等等。另一种为进入冬季严寒天气后,正常的课程内容停止,上社会的速滑馆或学习自行浇筑的速滑场地以及社会的滑雪场等进行冰雪项目的学习。2.4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开发策略。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部分,对整个教学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按照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来讲,教师对教学内容采用讲解、示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授来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能力。在高校冬季体育课上采用传统的讲解、示范等方法不适应低气温下的教学环境,往往容易造成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学生受到寒冷的侵袭,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导致教师的讲解、示范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在冬季体育课程中教学方法通常会与以往的不同,通常会采用与学生一起做动作,在动作中不时的去提醒学生关键技术动作的要领,课后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去查找所学技术动作的要领,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提问,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进行逐一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分,并将所得分数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