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0:24: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课程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育课程管理

大学体育课程管理研究3篇

第一篇

1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与其它学科相比,体育是一项以运动和锻炼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其所具备的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了体育要采取与其它知识类学科迥然不同的教学方式。自然,在对体育教学进行管理时,自然也需要采用特殊的管理方法。只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体育教学进行管理,才能使大学体育教学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也只有做好管理这个指导性工作,才能正确把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维持体育教学秩序,使整个体育教学体系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因此可以说,加强大学体育教学管理对于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2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提出和开展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指导思想。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多次深化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很好的满足了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另外,大学体育还提出了终身体育的理念,更是帮助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培养了其良好的体育理念。整体来看,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管理是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但事实上,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管理正面临着严重的发展瓶颈问题,这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瓶颈问题的产生也反映出了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些思想理念,而多是存在于口头中和形式上。这样就使得学生很难真正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的意义和体育的精神内涵。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也就不利于体育教学管理改革新方式的推行,这样就使大学体育教学管理进入一个发展瓶颈期。要想顺利度过这个教学管理发展的尴尬时期,就要先了解和分析存在于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

3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1校本课程管理与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内涵

所谓课程管理,其主要是指学校通过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实施,以确保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实施体育校本课程的主体为学校体育教师,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并充分利用好学校周边的各类体育资源,进而能对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这个目标进行设计方案。因此,大学体育校本课程主要由学校体育教师自行开发设计的新课程及学校和教师通过加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再创造出的富有特色的大学体育课程等几部分构成。因而就可将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概念界定为体育类以校为本所进行的课程管理。

2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来看,大学体育课程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2.1开设体育校本课程的客观条件相对缺乏

当前,相当多的高校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体育校本课程开设意识,并且在开设体育校本课程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物质水平低、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不足,这对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正常开设影响很大。仅就目前来看,很多大学目前现有的客观条件对体育校本课程开设的需要难以满足,其以校本课程体育教师短缺、经费投入不足和场地器材匮乏等为主要体现。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为前提,也就很难正常开设大学体育校本课程。

查看全文

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现状及路径

【摘要】本文对广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路径:构建区域内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建设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区内体育教师培训和交流。

【关键词】广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一、广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

我国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体育课程资源概念的界定还不明确,从不同的角度界定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理解存在差异,本文以李龙正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中对体育课程资源的界定为基础进行分析,[1]将体育课程资源分为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大类。广西地处我国西部,近几年随着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高等教育也有较大的发展。高校通过场馆建设,师资培养和引进等方式,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存在体育课程资源分布不均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探索不足等问题。1、体育课程资源分布不均衡。广西各城市高校之间体育课程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宁、桂林和柳州等城市经济发展较好,这些城市高校体育师资、场馆建设和体育研究等有很大优势,其它城市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相对不足。同一城市不同类型高校之间体育课程资源也存在分布不平衡,体育课程资源主要向重点高校集中,比如,在南宁市的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中医药大学等,在桂林市的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这些重点大学体育课程资源丰富,集中最优秀的体育教师、科研人员和信息资源等要素。体育课程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均衡发展,另有一方面体育课程资源的集中有助于解决在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引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科研和训练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如何通过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破解分布不均衡带来的弊端,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2、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不足。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是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和环境资源丰富的地区。[2]广西多丘陵和山地,区域内有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是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开发的体育课程资源不多。一方面广西多山地和丘陵,以此为基础可以开发户外运动、定向运动等课程,这方面的课程资源还不多。另一方面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形成很多传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绣球、抢花炮、壮拳等,不仅可以丰富体育课程资源,还可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各高校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经费投入大。比如户外运动、定向运动等在场地建设和器材购置方面的投入较大,很难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其次,教师能力的限制。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术要求高,需要长期练习,教师很难在短期掌握这些技能,而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很多没有教学资质,不能承担教学任务。最后,学生安全的顾虑。有些课程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定向运动和户外运动,这些课程内容部分有一定的风险,影响新课程的开展。3、同城校际之间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研究不多。校际之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是体育课程资源分配的重要形式,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趋势。体育课程相关资源的资金投入大,周期长,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很多城市在布局高校新校区发展时往往集中在几个区域,这样大学城和高教区应运而生,这种集中也是为了实现校际之间资源的共享。近几年有学者开展同城校际之间和大学城区域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的研究,[3-4]发现校际之间师资资源配置差异较大,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严重不足,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效率低,缺乏政策和相关的协调机构等一些列问题。学者提出建立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开发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大学体育联合体等一系列有益的建议,为今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广西区内校际之间体育资源共享的研究鲜见报道,开展相关研究的学者不多,区内各地级市高校的集中度较好。比如桂林市的雁山大学城、南宁市西乡塘高校集中区等,这些高校集中区为校际体育资源共享奠定坚实基础。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开展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的积极性不高。校际体育资源共享涉及到学分互认、学生跨校选课、体育场馆资源共享等一系列问题,无形中增加学校的工作负担和管理成本。二是缺少相关政策和协调机构。广西区域内还没有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相关政策,缺少必要协调机构,授课内容和课程目标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政府或者高校之间建立相关政策和协调机构。三是校际之间教师交流不多。教师是重要体育课程资源,也是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的核心因素,校际之间教师跨校授课难度较大,主要是教师管理、工作量计算和授课质量监控等管理制度建设缺失。4、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没有建立区域性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平台成为体育课程资源分配的重要载体,有助于不同区域之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以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为代表的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日渐成熟,相关资料显示这两类课程中体育类课程约38门,绝大部分集中在专业体育院校和重点综合性大学,广西高校未有体育类课程上榜。近几年,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兴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形式发展起来,不仅体育课程资源来源更广,而且可以辅助学生学习、帮助教师教学、开展学习评估和实现师生互动等优点,正逐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5]广西区域内体育课程信息资源还不丰富,也没有建立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区内重点高校的体育精品课程为主,以慕课为形式的体育资源共享平台还没有建立。影响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的因素很多,一是教师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体育课程信息化建设需要教师有较好多媒体制作水平,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不小的困难。二是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需要多部门的协调,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制作需要体育、计信中心和宣传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三是经费投入较大。一门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的开发从资料准备、素材拍摄、后期编辑等需要投入很大人力和物力,需要学校专项经费的支持,这些都限制了广西区内高校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开发的积极性。

二、广西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共享路径

1、构建区域内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在广西同城高校聚集区建立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统一协调区域内体育场馆、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等体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应该做好以下工作:(1)构建校际体育课程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和网络共享平台。要实现高校之间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必须建立管理机构,这一机构可以有各高校体育管理人员或者主管机关牵头建设,成立管理委员会,编制体育课程资源共享政策,协调具体的操作问题,共同建立共享方案并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结合各高校教学系统,建设共享体育课程信息网络平台,将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学分等课程信息显示到平台上,有助于校际学生选课和学分管理以及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2)建立校际之间选课和学分互认制度。校际之间应该建立共同选课平台和学分互认体系,实现体育课程跨校学习,将共同选课和学分互认两个因素有效结合。为推进这一制度应该加强教师信息、课程信息等要素的公开,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和时间选课,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求。(3)促进校际之间体育课程资源优化整合,打造精品课程。各个高校都有自己教学特点、课程特色和教学资源,校际之间可以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共享机遇,整合各校的师资、场地等优势资源建立精品课程,建立统一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推动体育场馆优化配置,促进高校之间体育设施相互开放和融通,最大限度利用体育资源,做到场地设施资源的共享。(4)建设校际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保证校际之间体育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建立校际教学质量督查委员会,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促进校际体育教学质量。可以构建“教学信息员-教师自查-教学督导组检查”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课程教学质量。2、建设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信息化管理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的,让体育课程信息资源成为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形式,这有助于体育课程资源跨地域共享。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挥各高校体育师资、场馆、技术和特色优势,更好为实现体育课程资源平衡发展服务。同时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体育项目的技战术进步,网络学习成为体育学习的重要载体。广西区内建设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该结合实际,从以下方面入手:(1)建立管理机构,加强协调和配合。建立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参与高校组成。主要负责平台资源的管理、高校之间协调、制定共享协议等,规划共享平台发展规划和日常维护。加强对平台使用的培训,应该定期组织各高校进行平台使用培训,让教师掌握平台使用方法,促进在日常教师中的使用。(2)支持线上和线下互动学习。体育教学是信息相互交换和互动的过程,构建交互反馈功能模块,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平台在日常教学应用的可操作性。体育课程的含有很多技术动作的学习,仅仅依靠视频学习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平台进行教学,对技术要点进行重点学习,另一方面在课下学生可以将学习情况上传平台,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堂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对课程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实现师生之间信息双向反馈。(3)加强体育课程信息资源建设,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体育课程信息资源是平台建设的源泉,而广大教师是体育课程信息资源的创作者,应该通过激励政策促进教师积极参与体育课程信息建设。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课程和资源制作优秀课程资源,并将资源上传平台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或者货币奖励,每年对上传资源结合点击量和评价情况进行评比,对于优秀教师给与奖励。加强与其它网络平台的合作,实现平台资源的相互共享或有价购置,扩大平台资源的规模。3、加强区内体育教师培训和交流。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中最活跃的参与者,可以促进体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相互衔接,随着体育课程资源的发展,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同时丰富体育课程资源。一方面以体育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在广西区域内建立体育教师培训常态化,通过培训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理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推广最新的教学方法,推进体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建立体育教师校际交流机制,促进各校体育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尤其是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之间的交流,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查看全文

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

各高等学校:

近年来,随着我省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校体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体育课教学内容逐步优化,体育课程管理逐步规范,体育场馆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体育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仍然是高校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不少高校在体育课程建设上重专业和学科、轻公共和基础;在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重课内、轻课外;教师队伍建设乏力,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外聘兼职教师过多。一些高校未按规定设置公共体育课程,课时不足,课程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方法手段陈旧;体育资源不能满足公共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需要,以致影响学生身心素质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全省高校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生体质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是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有效途径。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为公共必修课之一的公共体育课,是每一个学生必须修学的课程。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塑造每个学生强健体魄、和谐心灵的需要。全省高校要本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促使每个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查看全文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摘要: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ꎬ迫切需要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本研究以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时代背景ꎬ以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为研究主题ꎬ探究新时期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的时代意义、发展转向、实施困境及建设路径ꎮ重点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实施过程存在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评价尺度标准异化、评价方法工具缺失、评价联合机制滞后等困境ꎬ从确立与完善科学的体育课程评价标准、建立联动与协同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创新与应用不同的体育课程评价方法、继承与拓展一体化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设路径ꎬ为深化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评价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转向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战略使命ꎬ同时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教育评价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指挥棒”对义务教育发展质量具有引领作用ꎮ体育课程评价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ꎬ是检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抓手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ꎬ“应围绕核心素养ꎬ紧扣学业质量ꎬ结合具体教学内容ꎬ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1]为新时期体育课程评价明确了主攻方向ꎮ中国式现代化义务教育体育课程评价是为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ꎬ结合义务教育的性质及体育课程的定位ꎬ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ꎬ且通过构建内容多维、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等课程评价体系ꎬ夯实了学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ꎮ于素梅[2]认为ꎬ体育课程评价是重点也是难点ꎬ不仅“评价什么”需要深入研究确定ꎬ而且“如何评价”更是操作难题ꎮ没有课程评价体系ꎬ就难以衡量课程理论建设的水平和质量ꎬ也难以有效地实施体育课程ꎮ目前ꎬ我国体育课程评价制度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ꎬ初步形成了涵盖各学段、各层次和各种类型的教育评价机制ꎬ但是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ꎬ其与新时代高质量体育教育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ꎮ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ꎬ如何发挥体育课程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指挥棒”效应和“方向盘”作用ꎬ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ꎬ成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ꎮ

1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评价的时代意义

1.1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

体育课程评价改革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ꎬ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内容ꎬ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ꎬ开创了义务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新局面2021年«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出“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3]我国学校体育领域不断贯彻落实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ꎬ积极探索、建立及完善“国家体育课程—地方体育课程—学校体育课程”三级评价管理体系ꎬ加速破除体育教育领域“五唯”顽瘴痼疾ꎬ为深化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开拓新境界也就是说ꎬ教育部门对体育课程标准开发、执行、落实进行统筹指导和监督管理ꎻ学校管理部门及体育教师有责任客观反映国家或地方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问题ꎬ致力于完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资源开发利用、课程评价赋权等可见ꎬ强化体育课程评价成为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4]例如: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ꎬ体育课程在数量层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ꎬ为推进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创造了条件ꎻ而课程改革将推进学校体育课程在质量层面实现跨越式发展ꎬ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基础

查看全文

体育教师作用发挥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体育教师特点任务

论文摘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体,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一个核心问题。体育学科专家、体育教师和学生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要参与者,构成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主体。其中,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起着核心作用。

一、前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体育课程对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学生体质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范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大,由“一纲一本”向“一纲多本”转变,教材质量逐渐提高;体育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注重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学习的成功改革经验,这主要归功于参与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体之一——体育教师。

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主体——体育教师

1.体育教师在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方面的特点

查看全文

浅议人文素质教育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摘要:从人文理性的角度,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体育育人的全面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公共体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体育课程设置要以人文素质的构成要素为基础,开发具有内生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要素嵌入到体育课程。使体育课程一体化,打通课内外壁垒,建立系统的课程评价体系。

关键词:人文素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校体育提出了要求。确定体育“全面育人”、“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追求体育教育的综合性。体育教育的综合性应该从人文理性和科学理性两个维度来理解才更为全面,然而我们通常所认知全面性更多是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出发,用量化的手段去衡量显性的教育成果。人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和结果本身具有隐蔽性,其生成要素很难展现出可量化的特征,所以人文素养形成过程及其结果难以用量化的方式予以衡量。不能有效衡量,就无法客观评价,教育成果难以直观体现,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体育人文教育价值,导致高校对体育育人重视不够,潜力挖掘不足。其实质是偏离了体育教育的全面性。大学教育是专业细分的教育模式,学科细分是教育趋势,越是专业细分,学生专业思维和技术能力越强,同时学生的认知幅度也就越窄。就全面育人目标而言,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需求就越迫切。目前我国高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载体十分有限。体育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为数不多的人抓手,体育课程作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途径,其改革的意义就十分重要。

1体育教育理念分析

体育教育理念具体来讲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方向。课程设置是理念的实践环节,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培养目标落实的路径和方式。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积极快速的变革当中,体育教育理念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吻合度较高。提出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强调体育教育对人本属性的回归,在此基础上突出健康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改善,最终实现高校体育育人的全面性。我国现代体育课程基本是以西方体育运动为主要形式,不可避免的附着了西方文化特征,如规则、严谨、公平、竞争、团队等理念。由于文化差异,我们更认同“和谐”、“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这一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排斥竞争,所以有不少人不完全认同西方现代体育的基本理念。现代体育最主要的特质是竞争,没有了竞争,“规则、严谨、公平、竞争、团队精神”等理念就失去了承载的依据。但是“竞争”不能完全等同于体育,它需要健康的身体附着才有生命力,身心健康且有文化修养的人才是体育育人价值的最终目的,体育人文理性的教育功能也集成于此。

2我国高校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查看全文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该校的体育课程安排是由各系部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情况,将体育课最终补充进去的,体育部只为其提供教师,由他们分配各个教师去担任班级的授课。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各个专业的性质不同导致课时安排的参差不齐,从而不能够考虑到体育课程安排的原则和要求,出现早上的1、2节上体育课,每个班一周只有一次(两小节)体育课等情况,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每周3次、每次115小时以上的健康体育锻炼标准,与国家对体育课程的时间和时数要求严重不符,影响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和学生的体育健康教育的实现。

2、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建议

2.1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体育意识教育。首先,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准。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有为体育教育事业进行无私的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还要努力拥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及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道德意识;其次,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可组织再教育或再培训活动,不断掌握最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最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掌握科学和先进的体育训练方法和管理经验等,积极投身于体育教学改革中;再次,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素养。对学生要加强体育宣传和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建立体育健身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2.2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认真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从物质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紧缺,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招生人数飞快增长,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尽快改变原有场地器材陈旧、匮乏,跟不上规模发展的被动局面。

2.3加强学校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管理。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21世纪,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步入了一个高新的阶段。应现代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逐步发展壮大,但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进行的是专业性、实用性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未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关于体育课程教学,国家还没有提供高职院校专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教科书。在课的内容上,应该根据高职院校特有的性质和特点,充分考虑影响体育课程教学的各个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入研究学生需求和课程项目,配合学校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课程教学方案,设定适合高职院校开展实施的体育课程项目和内容。(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查看全文

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与课程开发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作为现代学校体育建设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体育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学习需求。因此,现代学校要积极创新完善体育课程体系,科学地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融入学校体育课程开发设计工作中,建立专业化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人才队伍,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与课程开发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校园体育;课程开发设计

1引言

当前是一个教育创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工作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学校要创新自身的体育课程开发设计理念,完善体育课程开发管理体系,加强对专业体育教师的课程开发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促使每个体育教师都能够充分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设置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学习,推动全校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2民族传统体育及其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最为显著的特征包括了其历史性、传承性以及传统性。而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开始与世界各国体育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促使其有具备娱乐性、时代性以及民族性等特点[1]。就比如,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主要体现在各个民族的传统舞蹈,这些舞蹈项目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不同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在劳作后的自我娱乐锻炼,因此促使传统体育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传统体育舞蹈项目通过将人体健身与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不仅带有娱乐性,还有竞技性。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延续,任何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镌刻相对应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对该民族传统文化具有良好的传承发展性。

查看全文

浅论公共体育课程现状论文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比较分析了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阐述了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提出缩小差距、深化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0引言

新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2002年8月12日由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从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施行。毋庸置疑,新纲要的实施已成为全国普通高校体育面临的重要工作。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观念、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上还是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总结,与《新纲要》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建议,为我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

对比法:对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与《新纲要》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我院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差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