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15:55: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大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体育大学生文化教育论文
1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更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迫切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要性则是由体育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决定的。
1.1社会发展决定了强化思想文化教育的必然性和迫切性20世纪末,我国进入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程度空前、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丰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们的思想空间日益宽松,思想内容渐趋活跃。但与此同时,传统的社会道德被解体、社会主流价值观丧失、解构主义文化侵袭、消极和虚假的网络资讯、不同价值观与信念的融合和冲突等社会因素使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选择多、诱惑多,而就业压力增大、家庭结构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使大学生获得的关注却日益减少,这使得大学生面临着大量由价值判断多元、经济实利化等问题带来的困惑和心理冲突。因此,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探索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具有时代的迫切性,是新时期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2体育大学生的独特性提升了思想文化教育对体育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相对于普通专业大学生而言,体育大学生更需要加强思想文化教育,主要原因是:第一,体育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科学文化基础薄弱的特点,这一点在高考录取的分数上可以直接体现出来;第二,体育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运动训练,轻思想文化教育的观念,这使得他们成为思想文化教育先天不足的群体;第三,从性格上看,新时期的体育大学生大多具有争强好胜、不喜欢听从指挥、不愿吃亏,外倾性强、情绪不稳定性加剧、攻击性明显等性格特征,部分体育大学生还存在着自我期望值偏高、抗挫折能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等人格缺陷。体育大学生的这些人格特性决定着思想文化教育对这一群体的成长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思想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引导体育大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积极的自身需求,合理发挥争强好胜的性格优势,还可以帮助体育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展胸怀,加强群体意识,克服霸道、不听从指挥、攻击性明显、缺乏集体意识等人格缺陷,也可以提高修养,改变自我认识,提高挫折承受力,加强自我监控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积极的人格。
2体育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
2.1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主要指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在教学、科研、生活、娱乐等活动过程中逐渐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居于校园文化核心地位的精神文化,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为内容,体现在教学、管理、日常行为、社会实践以及讲座、文体竞赛、课外科研和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心理文化氛围,对体育大学生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思想品德修养等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国外体育管理学期刊刊文信息分析
《体育管理期刊》(JournalofSportManagement,JSM)、《欧洲体育管理季刊》(EuropeanSportManagementQuarterly,ESMQ)和《体育管理评论》(SportManagementReview,SMR)分别作为北美、欧洲、大洋洲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体育管理组织的官方期刊,刊载了来自整个体育管理领域的文章,发文作者具有国际性。本文选择JSM、ESMQ和SMR三份SSCI来源期刊为样本,截至2018年共获取有效文献数据1480篇,以此分析三份期刊的发文量时间分布、高被引文献、高产作者、高产国家、机构等信息,可有助于了解国际体育管理学期刊的刊文发展动态。
一、期刊发文量时间分布
WOS对三份期刊的文献收录起始年份分别为1993年(JSM)、2008年(ESMQ)和2011年(SMR)。期刊发文量时间就此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3—2007年JSM的发文量,总计251篇;第二阶段是2008—2010年间JSM和ESMQ两个期刊的发量,总计193篇;第三个阶段是2011—2018年JSM、ESMQ、SMR三种期刊发文量,总计1036篇。三个阶段发文量总计1480篇(图1)。JSM作为创刊最早的、最具权威的体育管理类期刊,其发文量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1993—1995年为初创期,1996—2007年为培养期,2008—2018年为成长发展期。JSM三个时期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管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二、高被引文献
论文的引用率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和判断论文内在价值的标志。三大期刊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Economicimpactanalysisofsportsfacilitiesandevents:Elevensourcesofmisapplication》(《体育设施和赛事的经济影响分析:11种误用源》);排第二位的是《Consumerloyalty:Themeaningofattachmentinthedevelopmentofsportteamallegiance》(《消费者忠诚度:依恋在运动队忠诚发展中的意义》);排在第三位的是《Developinganunderstandingofbrandassociationsinteamsport:Empiricalevidencefromconsumersofprofessionalsport》(《体育团队运动中的品牌关联性探究:来自职业体育消费者的经验证据》)。
三、高产作者
部分普高体校体育专业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因为它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直接决定着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整体素质,关系到培养目标的落实,在教学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3年6月24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下称《课程方案》),要求各院校按照《课程方案》的基本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设课程,并从2004年新学年入学的新生中开始实施。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当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从而为我院制订切实可行的新教学计划或课程方案提供参考意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6所高等体育院校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计划。
1·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访问法等。
2结果与分析
2·1课程时数的比较
大学体育健美操课教学艺术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健美操课教师教学艺术的研究。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通过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期刊28篇、硕士论文40篇。1.2.2问卷调查法。对选修体育健美操课程的本科生发放问卷85份,回收80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100%。1.2.3数理统计法。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整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师教学艺术运用情况。2.1.1有声语言艺术。在健美操教学中,有声语言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讲解、教师的口令与提示,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其中,教师的口令与提示语言主要有3种:(1)用语言将数字以顺序或倒序的方法表达出来的数字法;(2)在领操中用相对固定的节拍将后面所要做的动作预先表达出来的术语口令提示法;(3)在教学中用于烘托课堂气氛或鼓励学生的助动性口令语言。通过调查发现,有6%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满意,有50%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满意,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一般的学生为30%,有10%的学生不满意,有4%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语言很不满意。总体来看,教师的有声语言艺术运用情况较好。2.1.2体态语言艺术。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讲解、口令等有声语言教学外,教师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等体态语也是一种尤为重要的教学艺术。根据调查可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良好地运用体态语言艺术。具体表现为:(1)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熟练地运用手势语进行教学,根据问卷显示有82%的学生反应教师在教学中多用一些象征性的手势对学生进行提示。(2)在面部表情方面,有54%的学生反映教师在教学时面带微笑,有10%的学生反映教师的表情略为严肃,其余的36%则反映教师在教学时是微笑和严肃皆有。(3)空间距离语是通过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进行教学,教师深入到队伍中去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而不是一直固定在队伍前面教学,有80%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时与自己之间的距离合适。(4)身姿语是教师通过良好的动作示范进行健美操教学。有3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动作示范非常标准,64%的学生认为教师动作示范标准,仅有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动作示范不标准,这说明教师能够做到示范的规范且标准,给学生呈现出清晰完整的动作。2.1.3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艺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的源泉,纪律的权威,结果的唯一评判者.因此,师生之间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就造成了课堂上缺乏活跃的气氛和愉快的情趣,因而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得知,教师在体育健美操课中与学生的互动较少,仅有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向乐于与学生进行互动,有2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与学生进行互动,有50%的学生认为教师只是偶尔与学生进行互动,有17%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还有3%的学生认为教师从不与学生进行互动。总体来看,教师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艺术方面的表现一般。2.2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学习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反馈情况。2.2.1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状况。由图1可以看出,学生对健美操教学内容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学生最希望学到的内容是爵士,其次是啦啦操,而选择大众等级规定套路的学生最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2个:(1)由于健美操课的男女性别比例问题,健美操课中男女比例差别很大,大多数都是女生,男生的数量很少,女生则更倾向于学习一些爵士、啦啦操等;(2)在健美操课上所教授的内容新意不足,学生更希望学习当下流行的操舞而非大众等级规定套路。2.2.2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运用情况的反馈。健美操教学方法是在实现健美操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中起桥梁和中介作用的方式、途径的总称。由表1可知,在体育健美操课的教学中,讲解法比例最高,其次是示范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提示法、带领法以及递加循环法,过渡法与金字塔法使用比例相对较小。这表明教师在教学时,不是单一的使用某一种方法进行教学,而是能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显示出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教师运用教学艺术的基础和前提。2.2.3学生对课堂氛围的满意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课堂氛围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共占52.5%,认为课堂氛围一般的学生占25%,也有22.5%的学生对课堂氛围不太满意。通过访问学生得知,有不少学生觉得健美操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教师只是填鸭式地对学生进行健美操动作的教学,与学生的互动也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觉得健美操课比较无聊。这反映出教师对于课堂氛围的重视度不够高,把控和调节课堂氛围能力还不足。2.3影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师运用教学艺术的因素。2.3.1教学大纲。健美操教学大纲规定了健美操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等。通常情况下,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安排,忽视了教学创新,忽视了学生真正的需求,学生对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因而学习积极性下降。2.3.2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健美操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教学艺术的前提条件,教学艺术的运用不是随机的,也不是教师的任意发挥,在健美操的教学中,从编排、音乐到教师的最后施教,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掌握是教师在实践中,经过习得、探索、借鉴、修正、完善,形成创造性教学能力和方法的内显和外显行为。因此,健美操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良好地运用教学艺术对学生进行教学,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2.3.3教师的自身素质。健美操教师的自身素质情况是影响其运用教学艺术的最重要的因素。健美操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健美操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一两套健美操动作,而是在掌握动作的过程中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教师自身还应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深、宽、新”的要求。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这一切都要求健美操教师要不断学习和进步,顺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探索发现并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健美操课的教学质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3.1.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中教授的内容稍显陈旧,缺乏新意,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理论教学不够重视,且技术实践课安排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3.1.2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创新思想和创新观念,对教学艺术的重视不够。3.1.3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师有声语言艺术运用情况较好,体态语言艺术运用情况良好,教师的个人感染力艺术运用情况较差,教师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方面仍需努力。3.1.4教学大纲、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自身素质会影响教师教学艺术的运用。3.2建议。3.2.1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的兴趣特点集中体现在“新、易、轻、美、趣”等方面。因此,健美操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健美操课保持足够的兴趣和新鲜感。3.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美操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如函授、进修短训、代培和委培等形式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还应加强思想建设,培养敬业精神。3.2.3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艺术。传统的体育课教学都是以讲解、示范的形式进行,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健美操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并充分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健美操知识技能,使学生对健美操产生浓厚的兴趣。
民俗体育的发展与推广研究
摘要:本文以“民俗体育”为搜索主题词,以CNKI数据库为研究对象,来对我国民俗体育的推广与发展研究进行学术史梳理。结果表明:国家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与推广的重视程度较高,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格局错落分布,但立体化空间较少;发文的数量较多,核心期刊较少;政府的投入力度较大,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研究的人员较多,团队合作现象较少;体育学科研究较多,交叉学科研究较少;理论研究较多,系统性梳理较少。中华民俗体育是民族深厚的文化积累,也是民族独立于世间的外在自信表现,其高质量、多学科融合发展必将是未来发展的重心趋势。
关键词:民俗体育;发展与推广;影响因素
1、我国民俗体育发展与推广相关研究文献动态
1.1、研究文献的总体数量变化
本研究以“民俗体育”为主题,来对所有研究进行相关的CNKI数据库检索,其中研究包括所有的学术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年鉴、标准和成果,共获取相关研究文献2958篇(检索时间截至2022-2-10,8:00),通过搜索发现学术期刊论文达到2040篇,其具体研究数量趋势见图1。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出所有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文献,起始于1993年且从1993年的0篇逐年成倍增加,2014年数值达到巅峰,文献数量达到了289篇。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在大力弘扬中华民俗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延续好中华优秀的历史命脉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1.2、相关研究主要主题及次要主题文献来源的图谱特征分析
体育类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及各界学者都对教育质量的监控与保障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并积极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种长效机制,因而有必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教学效率和人才质量。为了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标准体系的构建,保证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该文试图通过对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构建,为体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目前,我国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数据库大多数的功能仅限于统计数据,缺乏反馈环节,原因是没有制定各专业发展的预警标准。因此,制定体育类专业发展的预警标准,结合状态数据库,可以实现对专业发展的动态预警。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安徽省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专业人才,该文结合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从体育教学前期监控、体育教学过程监控及体育教学效果监控3个层面,科学构建学校、院系、教研室、师生等共同参与的具有互动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为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体育教学前期监控
体育教学前期监控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计划的制订、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及体育专业教学资源的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对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有必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监控,以便于更好地推动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体育教学大纲和计划方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是相关教育工作者编写选用教材、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检查评估、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进行配置的重要依据。它主要对体育课程内容、性质、任务及深度与广度通过纲要的形式进行了规定[1]。因此,为了能够保证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加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规范性,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制订体育专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所列课程能够与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教学大纲相符合,如果没有教学大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就不能得以开展。其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监控的过程中,主要对体育教师的整体结构与规划、基本情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其中,体育教师整体结构与规划情况主要涉及教师的配备与梯队建设等情况,具体而言,就是考察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方面是否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考察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职称高低、专业方向等方面是否合理,考察当前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否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教师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师生比例、教师年龄分布是否均衡、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人数、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及具有国外或者校外学习从教经验的教师人数等情况;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开设课程的能力、出版专著与论文及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同时还包括体育教师近几年来的获奖情况等;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主要包括教师关于教学方面的研讨活动、参加校级及以上的教学科研活动的教师人数[2]。最后,体育专业教学资源管理方面。体育本科专业教学资源的监控主要包括对教学基础设施、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监控。其中,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主要对教室、运动场馆等的面积大小及体育器材与设备的配备情况等进行监控;图书资料方面,主要对体育相关图书的数量、国内外出版的相关学术期刊与报纸的数量等进行检查;网络资源方面,主要对供师生使用的相关网络设备及对相关能力进行培训的措施进行监控[3];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主要对学校外籍专家与外籍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其举办学术会议活动的频率等方面进行监控,并考察其是否能够有效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
2体育专业教学过程监控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探讨
[摘要]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选题重复而缺乏创新、研究视域狭窄、论文行文不规范等问题,原因在于:一是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较弱,其论文写作能力较差;二是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与论文写作时间冲突;三是指导教师精力不足,非教学负担过重。就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四点对策以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一是教师应启发学生在实践中选题,体现选题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二是学生应夯实基础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科研和写作能力;三是学校应减轻指导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四是学院应细化论文写作规范,加大论文的管理力度。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质量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1]近年来,学术不端的事件频发,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将对P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归因,从而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P学院2018—2020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先对历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再分析面向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并结合对其的访谈,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重复且缺乏创新
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热点分析
摘要:为探寻2012-2016年间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利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借助SPSS软件在中国知网(CNKI)上搜索的2012-2016年间的984篇文献进行多维度分析.从论文的研究数量、论文的期刊分布、论文的研究类型、论文的研究主题等方面的调查入手,归纳出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结果显示:近五年来我国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研究的论文数量有所下滑、定量性研究方法较缺乏,研究成果的深度不够;学校体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与改革”“学生体质健康改善与提高”和“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三大方面.
关键词:学校体育;研究现状;热点分析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条例》的文件,学校体育领域的相关研究再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诞生了一批批优秀的学术成果.鉴于此,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对2012-2016年CSSCI收录的体育期刊论文,以“学校体育”为检索词,通过“关键词”“篇名”等手段进行多重检索,并结合论文阅读进行人工筛选,最后选出984篇有效论文,通过对这984篇论文进行阅读、梳理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现状以及热点问题的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资料来源.通过中国知网(CNKI),采取高级检索的形式,以近期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条例》的时间为准,时间界定为2012年至2016年,内容检索条件采取篇名、关键词为“学校体育”,获得有关学校体育方面研究的初始文献1215篇,除去重复发表的文献、新闻报道、投稿通知、期刊介绍等非研究性文章,共得到有效文献984篇.1.2研究方法.本文以SPSS20.0软件为主要研究工具,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出的984篇有效文献中,从研究数量、研究类型、研究主题等不同纬度入手,将相应的数据导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和统计[1].同时,利用多维度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具体的操作过程为:从中国知网(CNKI)检索出的984篇有效文献中,将研究现状的主要内容作为关键词分类的主要来源,并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运用SPSS20.0软件,将导出的各关键词录入其中,采用多维度尺度分析的方法,绘制出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通过图形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研究的主要成果,以期为了解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研究的侧重点,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前言和方向提供参考和帮助.
2研究结果与分析
运动训练学理论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建设取得了具有科学意义的重要进展。从运动训练学3个层次理论体系的确立、训练目标导向与控制过程的强化、训练理论时空架构相对均衡的调节、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的科学定义以及运动训练学理论向竞技体育学理论的扩展6个方面研究成果的介绍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摘要题】体育研究
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始建于1983年。20年来,伴随着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方面,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一系列运动训练学领域的研究性专著。曹景伟等(2001)把这些独具特色并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进展称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中国流”,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与建立、运动员选材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竞技能力的结构及其评价、博弈理论与制胜规律以及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与服务等内容。本文则拟从6个方面进行阐述。
1运动训练学三层次理论体系的确立
人们在描述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时候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不同的构架。从横向来看,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运动训练的原则、运动训练的内容、运动训练的方法、运动训练的安排、运动训练的负荷这样5个方面。而从纵向来看,可以解释为包含着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这样3个层次。适用所有的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称做“一般训练学”;适用于部分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称做“项群训练学”;而适用一个运动专项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则被叫做“专项训练学”。构建这样一个三层次理论体系的关键在于项群训练学的提出和建立。
1984年,田麦久提出了建立“分类训练学”的构想。1987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题为《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的论文。1990年在北京亚科会上发表了论文《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与应用》,1998年正式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
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论文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建设取得了具有科学意义的重要进展。从运动训练学3个层次理论体系的确立、训练目标导向与控制过程的强化、训练理论时空架构相对均衡的调节、竞技能力结构的“双子模型”、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的科学定义以及运动训练学理论向竞技体育学理论的扩展6个方面研究成果的介绍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摘要题】体育研究
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始建于1983年。20年来,伴随着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迅速提高,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方面,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一系列运动训练学领域的研究性专著。曹景伟等(2001)把这些独具特色并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进展称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中国流”,主要包括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与建立、运动员选材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竞技能力的结构及其评价、博弈理论与制胜规律以及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与服务等内容。本文则拟从6个方面进行阐述。
1运动训练学三层次理论体系的确立
人们在描述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时候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不同的构架。从横向来看,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运动训练的原则、运动训练的内容、运动训练的方法、运动训练的安排、运动训练的负荷这样5个方面。而从纵向来看,可以解释为包含着一般训练学、项群训练学和专项训练学这样3个层次。适用所有的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称做“一般训练学”;适用于部分运动项目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称做“项群训练学”;而适用一个运动专项的运动训练学理论,则被叫做“专项训练学”。构建这样一个三层次理论体系的关键在于项群训练学的提出和建立。
1984年,田麦久提出了建立“分类训练学”的构想。1987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题为《项群训练理论的构思与命名》的论文。1990年在北京亚科会上发表了论文《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与应用》,1998年正式出版了《项群训练理论》专著。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