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本科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04:04: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体育本科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论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21所普通本科院校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已开设定向运动的3所本科院校(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太原师范学院)的体育教师各10人和2013级学生各100人,共计330人作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重点对核心期刊和硕博优秀论文进行了阅读,浏览了中国定向协会官方网站、中国学生定向协会官方网站,并引用了部分论文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民办本科体育教学论文
一、民办本科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办本科逐渐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本科的学生作为其存在的教育对象和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体育教育不可缺少。民办本科的体育教育尽管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当中,还是出现了大量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僵化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创新,这些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民办本科的民办本科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其体育教学的每一项改革必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并与教育思想的要求相适应。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1995年6月国务院《全民健身纲要》,主要明确了21世纪我国体育发展战略问题。面向全国人民要求学校首先做到“对学生要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训练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和技术、习惯。”要求全民都要:“每人每天都要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二种以上健身技能。”争取到2010年建设成为中国特色全民健身系统。
2、阳光体育运动
2006年12月,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三个部门联合决定,全国范围内自2007年开始学校全部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地学校中大力实行阳光体育活动。明确规定利用未来的三年时间,在全国85%的学校名全面推行《标准》,规定各级各类的学校学生每天要坚持体育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学生体质要达到《标准》规定的及格等级以上,要求每名学生最少要掌握两种以上运动技能,并且在平时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中国体育本科设置与控制研究论文
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招生现状分析
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4.2%、17.4%、13.6%、6.9%、2.7%、7.1%、6.6%、7.5%,9年总增长率为122.9%,略高于全国各专业100%招生总增长率,经历快速增长-小幅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在校学生数在这9年间增长了2.82倍,人数突破23万。培养规模的扩大,刺激了人们对体育专业教育的投资建设,拓展了社会资金向教育事业注入,推进了教育的产业化。在加快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另外,培养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加速培养专业人才规模,提高全民族素质,调整劳动力知识结构水平,致使国家“科教兴国”大计落于实处。但培养规模扩张的同时也要关注扩招所带来的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宏观失控及学科专业总体规划的缺乏,而导致人才质量不能保障,大学生就业困难等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总之,体育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追求规模的扩张,应考虑从完善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和市场供求等因素适度控制。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目录内5个专业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每个专业的招生规模可以充分反映出5个专业的布局结构,以及各专业的发展态势。体育教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19.8%、12.8%、11.6%、4.9%、1.3%、6.0%、5.0%、6.8%,9年总增长率为90.6%,略低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本科专业招生增长率。在校学生数在这9年间增长了2.29倍(略低于全国体育专业2.82倍的增幅),人数突破12万。9年招生人数呈现快速增长-下降-平稳增长的态势。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科中最基础、最早设置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周期,与市场人才的需求契合较好,基本形成良性的稳步扩大的人才培养流程。另外,体育教育专业仍是体育专业中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基于近几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对饱和,适当压缩其培养规模,适度增加新兴专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运动训练专业:2001-2009年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见表2)分别为34.7%、21.9%、9.0%、2.3%、-0.2%、-1.2%、9.3%、4.6%,9年总增长率为106.48%,略高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及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增长率,呈现为快速增长-负增长-慢增长的态势,说明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规模在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稳定期。9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91倍,略高于全国体育专业2.82倍的增幅。社会体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35.7%、25.9%、58.8%、18.5%、17.5%、5.8%、8.5%、16.9%,9年总增长率为455.0%,远远高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个专业招生增长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9年在校生人数增长了7.68倍,可见其势头迅猛。一方面,由于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社会体育服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大,成为社会对多样化人才需求的热点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点突增推动了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另一方面,新增专业在理论上都是符合人才市场对热点专业的社会需求,受市场的拉动作用使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同步增长。另外,也与此专业门槛较低,国家鼓励申报,高校容易获批此专业有关,表1中后3年的专业布局数据也说明这一问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1-2009年高等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3.6%、23.3%、24.4%、13.1%、-17.0%、5.0%、1.9%、13.3%,9年总增长率为40.1%(见表2),远低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增长率,是所有体育专业招生增幅最小的专业。呈现一个“上升-下降-上升”上下波动的态势:2003年到2004年快速增长,2005年到2006年快速下降,2009年呈现适量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招生增长率波动较大,可能与此专业的入学门槛比较高、专业性较强、就业领域相对局限有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由表2知:2001-2009年高等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历年招生数增长率分别为24.7%、17.8%、-0.07%、-2.9%、1.1%、10.8%、4.2%、2.5%,9年总增长率为52.3%,远低于全国各专业招生增长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呈增长-小幅下降-小幅增长的态势,整体增长平稳。这说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在快速增长之后进入了稳定期,规模的稳步增长可能与此专业的招生来源的区域性、专业性、就业局限性相关。
我国高校体育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许多综合性大学,以前本来没有体育专业,现在也开设了体育专业,造成体育专业毕业生人口基数过大,就业困难。体育专业整体就业现状:由表3知,全国普通本科各专业就业率近几年稳中有升,初次就业率平均为72.00%,全国体育专业本科初次就业率为64.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率。根据2010年《出国与就业》杂志就业动态栏目报道:本科中的综合类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年终就业率)为88.6%;理工类院校毕业生为88.5%;体育类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低,为74.7%。一般而言,学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据以初次就业为准。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初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70%以上属于正常。根据此标准,全国体育专业本科就业率为基本正常状态。根据辽宁省省教育厅、省发改委2009年公布的各省高校毕业生年度就业率,辽宁省的年终平均就业率接近95%,而2008年底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哈尔滨省教育部门于2009年6月公开的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哈尔滨体育学院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仅为44.59%,不到60%,处于就业困难状态。陕西省10所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2009年的初次就业率只有20.5%(82人),处于就业危机状态。经过两年时间2009届体育大学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2.6%(76人),2010届则为88.2%(90人),这说明大学生找工作也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摆正心态。江苏省2007-2009年体育类初次就业率由65%提升到71.46%,达到正常水平。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专业整体就业现状存在明显的地域、校别、时间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曾剑斌报道:2007-2009年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6.82%、70.16%、60.75%(表3),平均为69.24%,就业形势属于基本正常,略高于全国体育专业就业率。但近三届的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最低,处在70%以下。预计2010届华东地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将更低,毕业生将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赵长征报道[8]:2007-2009年江苏省体育教育就业率较为稳定,2009年达到73.07%,高于体育专业总就业率,就业形势乐观。由表4知,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对口率较高,从事教育工作仍是其就业的大后方。但也存在逐年降低的趋势,到企业工作的比例呈逐步增大趋势。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社会体育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兴起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体育专业,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率先试办,1998年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后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全国已有223所高等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其中教育部等部委直属院校12所,体育专业性院校14所,涵盖了体育、师范、医学、理工、农业、综合等各类型高校。十几年来,社会体育专业已初具规模,为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持,但亦暴露出一些问题。由表3,表4知:江苏10高校及三峡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呈降低趋势,平均为61.90%,均值低于全国体育专业就业率。另外,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较低,只有15%左右的学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近一半的人到企业从事与体育专业无关的工作。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2009年以来的统计报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率连续三年排在倒数后10位,分别是2009年第3位(40%),2010年第7位(46%),2011年第3位(34%)。此结果与我们统计的结果近似。并且,社会体育专业半年内离职率平均在35%左右,毕业生月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结果与社会体育专业设置与招生的快速扩张形成鲜明对比,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统计表明(见表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近3年处于基本正常水平,其就业比例明显高于江苏10所高校平均就业率(三年中有两年处于就业困难水平)。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尽管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均值低于体育教育专业但有转好迹象呈现上升趋势,以江苏省10高校为例,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2009与2008年相比提升24%。由表4知,运动训练专业就业去向比较分散,只有近13%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其次选择企业或升学,近一半的学生从事其他工作。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由表3知,在全国四所体育学院高校中,北京体育大学的就业率最高,原因可能是:北京体育大学是体育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生源质量远远高于其他院校;另外,北京体育大学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科研水平、学科建设、教训一体等优势明显。因此,北京体育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呈现这样的局面正是以上综合实力的体现。但其他三所院校初次就业率也均在85%以上,远高于江苏省10所院校47.55%的就业率,同时也高于全国各专业及体育专业就业率。反映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地域毕业生就业率存在明显差别。但同时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差距正在缩小。由表4知,北京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流向第1位是学校体育教师,其次是公安部门,第3位是企业。说明,公安系统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择业行当,值得其他高校借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率现状与分析:由表3知:江苏省10所高校三年的平均就业率为56.30%,最低一年为38.89%,处于各专业较低水平。但在李博文所调查的15所院校中,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的年终就业率相差较大,较好的学校就业率能达到90%以上,而一般院校则只能达到70%~80%。从表4的就业去向统计看,1/3的学生继续考研深造,近一半的学生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仅有20%人从事教育工作。
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控制策略
整体规模控制策略:近10年我国体育学本科专业布局及招生规模基本同步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呈现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阶段,保持体育专业现阶段良好的发展态势及规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基本策略。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专业最基础、最成熟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教育部门仍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大后方,就业率较高。区域及全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相对稳定,保持现有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基本策略。社会体育专业:近几年社会专业设置保持5%,招生人数保持15%左右的增长,是体育各专业增速最快的专业。但也由此带来一些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毕业生就业困难,专业对口率较差等。2010年教育部唯一同意撤销的体育专业是湖南省南华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因此,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办学门槛,压缩专业及招生规模,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内部结构,力求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目标一致,改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既短缺又过剩”的尴尬局面是当前的基本思路。同时,呼吁政府在相关单位(如社区)设置社会体育专业相应岗位,提升群众(社区)体育开展的有效性、普及性与科学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扩张最小的专业,其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由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竞技体育机构等单位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精英化,本科毕业生难于立足。因此,严格控制规模,选择部分重点体育院校,集中优势办学条件,以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精英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基本思路。运动训练专业:目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论专业技术水平不如高水平专业运动员,论文化素质不及其他专业学生,再加之所学专业单一,因此,就业途径相对较少而且分散,压力较大。但在高校竞技体育的推动下,该专业规模有扩大的倾向,申报该专业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所以,以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特色、竞技水平、就业状况等为评价指标,严控专业点的审批是其基本思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资料表明,高校是民族传统专业毕业生首选的就业接收单位,其次是部队和公安系统。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单位种类限制较大,就业格局单调。因此,严格控制专业点的审批,依托传统院校的办学优势,慎重布局专业点和执行扩招计划,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进一步加强与武警公安部门的人事合作,并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是该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等)推向世界,扩展国际就业渠道,也是值得尝试的问题。
体育学院特殊教育质量分析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是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对西安体院特殊教育专业全部七届毕业论文186篇统计分析,发现西安体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符合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要求,但是,也存在着前瞻性、创新型、规范性、实用性、范围和难度不适当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缺少、实验实习条件不能满足教学,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等原因有关,因此,提出了加大毕业论文选题的指导力度,结合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发挥专业特长等措施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质量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成果的综合性运用和检验,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结合点,是学生由输入型学习转化为输出型学习的标志,也为今后应用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获得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并进行理性升华和验证,达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华丽转变。所以,毕业论文的撰写实际上也是学生知识技能提升和自我能力完善的过程。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论文选题是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研究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对于提升现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论文质量,加强专业建设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基本情况
特殊教育专业是西安体育学院2004年获批的本科专业,2006年开始招生。招生对象以陕西省为主,面向全国。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针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定位,特殊教育专业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兼顾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要求,加强了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学科综合交叉,力求拓宽专业口径,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按照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08、2012、2016三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论文设计均按照4学分设计,折合64课时。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从开办起共产生186篇论文,优秀论文6篇,优良论文36篇,合格论文144篇。毕业论文是学生大学学习成果的重要支撑材料,也是各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才能授予学士学位。可见,毕业论文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选题是写作毕业论文的开端,是完成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形成论文的起始环节,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就是根据特殊教育专业的要求,在特殊教育研究领域内,确定研究项目、明晰研究问题的过程。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以历届毕业论文选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对毕业论文选题按照选题领域、难度、可行性、创新型和应用型等维度展开研究。在选题领域方面,把特殊教育作为综合领域进行选题的有39篇,占论文总数的21%,主要涉及地区、县特殊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涉及师资、资源配置、政策支持、医教结合等方面的内容;按照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学科分类进行选题的28篇,占论文总数的15%;按照体育专项来划分,突出体育特色和项目的37篇,占论文总数20%,做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的49篇,占论文总数26%。可以看出,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突出体育特色和课程设计特色。在选题难度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和陕西省教育厅高校巡视诊断的要求,在抽取论文时,将难度分为:较大、合适和容易。难度较大指的是超出了本科生的学习能力,本人无法完成的选题,容易的是选题的理论水准没有达到专业课上课基本要求的标准。特殊教育专业本科论文选题较难的达到33篇,适中的占到26篇,容易的18篇。在可行性方面,在论文选题中,论文在范围和研究对象中,是不是能支持研究的主题,研究对象选择是不是能够满足研究条件,在抽样80篇文章选题中论文选题可行性较高34篇,一般27篇,较差8篇,无法判断1篇。在创新性方面,随着创新教育进课堂活动的深入,创新型选题在特殊教育专业中也越来越多,学校也出台了创业创新活动替代毕业论文的相关政策。在七届学生中,有两位同学运用此项政策完成了毕业论文,获得了学位。在抽样80篇文章选题的创新性较高的20篇,一般9篇,创新性不强的20篇,无法判断的31篇。在应用性方面,按照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作为应用型论文选题,应该和自己实习、甚至就业结合起来: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抽样80篇文章选题中,应用型较强的13篇,一般的38篇,较差11篇。
二西安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探索
摘要:根据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体育专业实践性及运用性较强的特点,针对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初步提出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毕业论文写作方式,增加“技能展示+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模式,改革的过程需循序渐进,逐渐完善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
关键词:贵州省地方院校;体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为检验大学生本科阶段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在临近毕业阶段,通过论文的形式来提高学生检索文献、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部分学者对毕业论文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毕业论文不能有效促进大学四年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对贵州省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员进行访谈得知,该校学生的结业都是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单纯以毕业论文的模式作为学生结业的手段是否能真正促进学生四年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对学生就业后的专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值得商榷。本文将以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探索为研究对象,以安顺学院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为例,主要通过访谈法收集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结业的相关资料,探索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结业加入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一)创新教育形式下的时代要求。创新就是要摒弃一些不合理的做法,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根据实际情况,寻求适合事物发展的新方法。在创新教育形式下,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在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进行改革。纵观近几年的毕业论文,已无法真实反映出体育专业毕业生真正的核心能力。为了真正实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根据贵州省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的特点创建一种结业考核模式。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不仅能促进学生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究、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而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教风、学风,真正实现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后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提高体育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二)体育学科特点的自身要求。体育专业注重实际环境下的实践技能培养,其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要求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认真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掌握影响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胜任运动竞赛组织管理工作。所以,体育专业学生不仅仅是以一篇学术论文评价四年所受教育的结果,应根据体育专业实践性和运用性较强的特点,从学生自身发展出发,以实践为基础,围绕着运动技能、运动竞赛以及运动管理水平来进行考核,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白需要付出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写出一份优质的毕业设计,而不是临时突击写一篇毕业论文。另外,毕业考核的方法也将影响学生的培养过程,结业形式采用毕业设计的模式,在培养的过程中需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毕业考核。(三)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偏差。用人单位满意度是衡量大学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部分学生在中小学就业后,运动技能不能规范地讲解,教学程序混乱,教学质量不高,自我学习和创新研究能力较差,而且对基本的赛事组织不甚了解,与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相背离。从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反思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大学四年学生运动技术、理论学习的动力不足。而结业形式是学生学习过程实现理论、技术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联系的桥梁,采用什么样的结业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四)毕业论文的撰写环节存在诸多的不足,缺乏相应的监管和防范体系。从体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环节来看,存在的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讲,学生对毕业论文撰写的态度不端正,教师指导也很不认真,甚至指导老师本身的水平相当低。从客观上讲,主要是论文撰写缺乏相应的监管和防范体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抄袭造假现象严重。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对未来的工作没有实际意义,于是,仿照一两篇硕士论文,改变硕士论文的数据、研究对象,然后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轻轻松松完成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其二,选题没有实际意义。从近五年的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80%的学生围绕某一地区某一运动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虽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但有部分学生没有具体的实施,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所总结出来的对策与建议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其三,文章结构混乱。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毕业论文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无关紧要,只要过关就行,所以在撰写的过程中存在敷衍现象。而且大学四年,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大部分学生在业余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学习专业课理论知识的习惯,造成专业理论知识欠缺,以至于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思维混乱,层次不清晰。
二、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体育类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及各界学者都对教育质量的监控与保障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并积极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教学质量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种长效机制,因而有必要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教学效率和人才质量。为了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标准体系的构建,保证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该文试图通过对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构建,为体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目前,我国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数据库大多数的功能仅限于统计数据,缺乏反馈环节,原因是没有制定各专业发展的预警标准。因此,制定体育类专业发展的预警标准,结合状态数据库,可以实现对专业发展的动态预警。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安徽省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专业人才,该文结合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从体育教学前期监控、体育教学过程监控及体育教学效果监控3个层面,科学构建学校、院系、教研室、师生等共同参与的具有互动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为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体育教学前期监控
体育教学前期监控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大纲计划的制订、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及体育专业教学资源的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对安徽省体育类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有必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监控,以便于更好地推动体育类本科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体育教学大纲和计划方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是相关教育工作者编写选用教材、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检查评估、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进行配置的重要依据。它主要对体育课程内容、性质、任务及深度与广度通过纲要的形式进行了规定[1]。因此,为了能够保证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加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规范性,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制订体育专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所列课程能够与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教学大纲相符合,如果没有教学大纲,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活动就不能得以开展。其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对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监控的过程中,主要对体育教师的整体结构与规划、基本情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其中,体育教师整体结构与规划情况主要涉及教师的配备与梯队建设等情况,具体而言,就是考察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等方面是否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考察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职称高低、专业方向等方面是否合理,考察当前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否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教师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师生比例、教师年龄分布是否均衡、不同学历水平的教师人数、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及具有国外或者校外学习从教经验的教师人数等情况;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开设课程的能力、出版专著与论文及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同时还包括体育教师近几年来的获奖情况等;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主要包括教师关于教学方面的研讨活动、参加校级及以上的教学科研活动的教师人数[2]。最后,体育专业教学资源管理方面。体育本科专业教学资源的监控主要包括对教学基础设施、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监控。其中,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方面,主要对教室、运动场馆等的面积大小及体育器材与设备的配备情况等进行监控;图书资料方面,主要对体育相关图书的数量、国内外出版的相关学术期刊与报纸的数量等进行检查;网络资源方面,主要对供师生使用的相关网络设备及对相关能力进行培训的措施进行监控[3];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主要对学校外籍专家与外籍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其举办学术会议活动的频率等方面进行监控,并考察其是否能够有效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
2体育专业教学过程监控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探讨
[摘要]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选题重复而缺乏创新、研究视域狭窄、论文行文不规范等问题,原因在于:一是本科学生的科研能力较弱,其论文写作能力较差;二是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与论文写作时间冲突;三是指导教师精力不足,非教学负担过重。就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四点对策以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一是教师应启发学生在实践中选题,体现选题的专业性和学术性;二是学生应夯实基础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科研和写作能力;三是学校应减轻指导教师的非教学负担,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四是学院应细化论文写作规范,加大论文的管理力度。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质量
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学训练、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1]近年来,学术不端的事件频发,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本研究将对P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归因,从而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P学院2018—2020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先对历届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统计、分类、分析,再分析面向2020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并结合对其的访谈,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题重复且缺乏创新
高校体育专业问题分析3篇
第一篇
1研究对象
以阜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高考体育加试及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0-2012级在校学生180名,各年级分别抽取60名,其中男女各30名。为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次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180份问卷共收回180份,收回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178份,有效率为98.8%。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结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级学生实结
朱晓兰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实习是我院本科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检验的过程,又是走向工作岗位前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也是对学院教学工作的一次“质检”过程。实习对本科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本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院历来十分重视本科生的实习工作,把本科生的实习当成全院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来抓。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从××年开始,我院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本科生实习方案,对学生实习时间和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纵观级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综合各方面意见,可以看出,原创:此次实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通过实习,不仅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促进了实习单位各方面的工作。
一、实习时间的安排更趋合理
我院级以前毕业生的实习活动在第七学期前九周完成。由于实习时间比较短,使实习计划无法有效而顺利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级以后的实习时间调整为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在我院实验中心和康复中心分散进行。经过三年的实践,发现这种安排在实践中难度很大,存在许多弊病。今年,由于学生在第七学期大多数已修完毕业学分,前九周时间空闲,而后九周忙于考研复习和做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考虑到今年毕业班的特殊情况,经过学院研究,并请示有关部门,决定把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结束后至第七学期的前九周结束,即在⒎⒏⒐四个月进行实习。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实习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习更加集中,既保持了实习时间的连续性,便于实习工作的深入开展,又不影响学生在第七学期的后九周毕业论文和学生考研复习等工作。
社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作为新兴专业,一直在实践中探索中谋求发展,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通过抽样调查,横向对比四川省4所本科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四川省本科类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采访并收集各高校的优秀经验与办学特色。探索完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课程设置的方法和途径,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四川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1998年正式列入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多次在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名单之中,名单的公布为各高校敲响了警钟,并加强了各高校对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管理,引导各大高校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自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事业如火如荼,报告更进一步提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口号,举国上下掀起了体育事业的新浪潮,国家需要适应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摸清时代需求,与时俱进的改变,是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高校的学分制教学模式也是进一步凸显了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课程设置的改革变化势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就业。
一研究对象
选取四川省本科院校中,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