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4 20:32: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政元素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思政元素论文

会计硕士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适应市场对会计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打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会计人才队伍,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的同时,更应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前,部分高校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评价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力度不够,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立足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实践课程及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思政;专业教育;教学评价

为适应市场对会计专业高级人才的需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于2004年批准开设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培养单位已发展至近300家,8万多的毕业生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2021年12月27日,财政部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指出,未来会计人才培养单位应秉承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守法、诚信、责任、担当等关键词应始终贯穿会计教育全过程。做为承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如何培育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人才,应是近些年相关教育学者共同探讨的话题。截至2022年2月底,作者在中国知网中以“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搜索到已发表的此类文章达到2.3万篇,以“研究生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仅搜索到209篇文章,再次缩小范围,以“会计硕士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检索,仅搜索到一篇文章,可见,针对会计硕士(MPAcc)课程思政研究存在很大的空间。

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中央做决定。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至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被全面提出。其次,教育部抓落实。《若干意见》发布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教育部即针对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出台了指导纲要,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最后,各地各校积极行动。各地各校纷纷出台实施方案,召开本省、本校工作部署会议,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些年,我国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情况,亦有财务人员违背职业操守事件,会计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诚信危机,高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1]。从MPAcc研究生培养的角度来看,步入新时代,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要围绕党情、社情、国情,以现有的实际情况,仅在课时有限的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远远不够。各高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中以专业课程为主,研究生也会抽出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因而,非常有必要对思政课堂进行延伸,开展课程思政。文章探析会计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进而提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对高校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

查看全文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摘要:高校英语专业主要以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学习和研究对象,难免会受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因此在高校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夯实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进行价值观正确引领就非常必要,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亦值得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1引言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英语语言、英语文化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事实上,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主要围绕英语语言、英语文化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设置的。也就是说英语语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是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重点。长期学习和使用一门外语,尤其是一门强势语言,不仅会导致大学生母语水平的下降,还会使他们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发生变化(孙赫强,2015)。然而,在目前的传统教学中,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提升,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很少去关注英语文化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更不会主动地干预和正确引导学生去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学生在语言学习和锻炼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大量西方文化和思想社会责任感淡薄、思想道德观念缺失、人文素养不强、团队合作精神较差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包括英语类专业毕业生在内普遍反映的问题,折射出高校在素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彭青龙,2016)。

2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由此可见,怎样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英语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培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浓厚的中国情怀”的英语人才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2016)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道路:“要用好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英语专业课的课堂上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不言而喻。

查看全文

医学教育思政案例库建设和实践

【摘要】:为了将“医学+X”的内涵赋予传统医科思政教育,需要建设新医科思政案例库。文章回顾了案例库的建设思想、建设原则和组织结构,设计了有机融入“医学+X”知识点的思政案例。在新医科背景下,通过将思政案例教学应用于多门新医科课程,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培养医学生的思政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新医科;课程思政;案例库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提升教育质量的政策,包括深化医教协同、双一流建设、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四新学科建设等高等教育战略。新医科是在以“医”为本质核心的基础上,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对传统医科进行全面反思和守正创新,重点是从生物医学科学为支撑的模式,向“医学+X”的交叉学科为支撑的新模式转变。新医科和理、工、文学科深入融合,推动传统医科的培养模式创新、知识更新和学科升级,以培养“医学+X”的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1]。医科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医科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积极挖掘医科专业课、实践课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意识形态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意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医科教育的全过程[3]。传统医科的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将救死扶伤和医德医风作为核心内容,没有融入“医学+”的思政元素,已不能适应新医科思政教育的要求。课程思政的主要难点是缺乏专业思政素材以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4]。挖掘新医科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引入一系列“医学+X”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制作案例库是快速提高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5]。思政案例应具有互动性、启发性[6],建设的思政案例库具有共享共用的特点,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丰富实用的案例和素材资源[7-8]。文章以该院医学类专业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为例,讨论对传统医科思政案例的扩增过程。为了适应新医科课程思政教育,文章深入挖掘“医学+X”的思政教育元素,梳理案例库的建设思路和案例纳入原则,展示典型的思政案例,为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专业课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务新医科教育,典型实用,共建共用”为案例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过程中,采取“多学科协同,顶层设计,师生共建,以评促建”的策略,广泛发动医学、工科和理学等学科的相关专家,根据新医科的本质内涵,提取专业教学中和医学相关的思政元素,做好案例库的顶层设计。从顶层抽取思政元素,编制目录。依据思政元素目录,收集素材编写案例,统一审核后,分类入库。考虑到思政案例的共享性特点,案例库不针对具体的专业课程,即先建设新医科教育思政元素的通用案例库,然后由课程选择案例,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案例库。

查看全文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与实践

【摘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在此背景下,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分别从教材、教师、教学内容三个层面提出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包括精心编写和修订教材、挖掘思政元素,立足学科特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指通过挖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其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德行培养和价值塑造。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拓展和延伸,目的是要调动高校各类课程教师履行思政职责,赋予高校各类课程思政内涵,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2]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应用文写作是高校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类核心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写作,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学生通过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工具收集、分析文献资料,掌握应用文的常用写作方法和技巧,掌握批判性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巧,能够撰写内容充实、表达规范的应用文,以及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严谨的论文。具备一定的调研能力,并能将策划思路与内容清晰呈现出来,高效地指导实践行动。具有更强的沟通、协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及答辩等场合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现状

查看全文

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其建设是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以专业群建设为切入点,构建了“三目标融合、三课程递进、三课堂联动”的“专业-课程-课堂”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探索出了具有《GNSS定位测量》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建设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团队建设方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致力于带动职业教育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业群建设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必然之举,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基点和核心。同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1]。因此,分专业大类深入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的研究重点之一。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研,发现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相互独立、封闭运行、各自为政[2];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融合度不高,结合度不紧,出现内容上不理解、知识上不搭界、方法上不科学、为思政而思政的“贴标签”等“两张皮”现象[3];③课程思政建设重点不清晰,找不到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和抓手,存在一定盲目性、重复性、碎片化和功利性等问题[4],思政元素挖掘不到位,与教学内容融合度不高。以上是课程思政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此,紧跟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人才需求,论文以专业群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和以《GNSS定位测量》为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和探索。

1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要求,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紧跟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厘清行业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这是专业群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时,明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所秉持的价值理念,明确专业群“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是专业群建设的起点,也是课程思政研究的起点;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明确专业群“怎样培养人”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也是课程思政建设核心。通过调研和文献整理,明晰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从“以测图制图”为核心的传统测绘发展到“以空间信息服务”为核心的地球空间信息工程,服务对象由基础测绘和相关行业应用发展到空天地海一体化、自然资源服务,集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提取与应用、信息共享与服务于一体[5]。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明确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群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紧盯“云物移大智”等带来的测绘新技术新业态,以服务时空数据“生产、处理、分发与应用服务”产业链为目标,携手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专业基础相通、核心技术各异、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培养基础深厚、德技并修、扎根基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分阶段实施”的建设理念,从源头定位课程学习与思政修养教育的关系,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群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创新构建了“专业-课程-课堂”一体化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专业层面:将“扬测绘文化、铸测绘精神、精测绘匠艺”作为专业群课程思政主线,建立专业群课程思政资源库;课程层面:各课程结合自身特点,从哲学思维、科学素养、法治意识、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劳动意识、实践创新、职业能力、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落实到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和教案课件编写等方面;课堂层面:把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嵌入教案设计、教学研讨、教法创新、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明确专业思政主线、课程思政主题、课堂思政话题,将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分类、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形成表1所示的“三目标融合、三课程递进、三课堂联动”的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实现显性专业教育与隐形思政育人有机融合。

2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查看全文

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与实践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手段。目前,“课程思政”的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高校的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本论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全面分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思路。重点挖掘该门课程思政元素,探讨将知识传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教学设计,发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其最初的想法是: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该理念提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即“三全”育人)育人格局,发挥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等育人功能,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合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几年来,国内各级各类教学机构均在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发表了比较多的课程思政相关的理论文章,有些着重讨论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比较,有些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索,还有些从管理层面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再有就是结合具体课程,提炼挖掘这些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加以总结和推广。比如电力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燃烧学、单片机技术等课程均有相关的研究文章,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案例,颇具借鉴意义。近两年,各高校开始开展课程思政课题研究,有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面的,有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方面的,也有针对某一门或一类课程建设方面的。有些高校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比如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课程思政”如何无缝对接专业课程,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在探寻“课程思政”如何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国外目前还没有明确地提出课程思政概念,但是欧美有些国家存在着与我国的课程思政相同功能的教育模式。比如,在美国常春藤名校斯坦福大学,迈克伦南教授在讲授MBA课程的时候,开设了名为“商业世界:通过文学的道德和精神追问”的课程。另外,许多国外高校还开设专门的诸如公民教育、品格教育、宗教教育等课程作为德育课程,以及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除课堂教学外,美国的德育课程更注重校园活动和社区服务,也就是实践育人,通过社会实践深刻理解德育目标与内容,促进学生行为与思想的发展变化,打造为有道德的人。美国的“公民教育”,英国的“道德教育”类似于我国的思政教育。英国注重礼仪、仪表和个人品行的培养,新加坡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工科类非电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很多高校在第一学期就开设该门课,因此,实施好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的专业伦理教育、工匠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查看全文

《橡胶加工技术》教学设计初探

[摘要]《橡胶加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对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深入挖掘《橡胶加工技术》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主流教学方法,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橡胶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形成全课程育人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橡胶技术;加工成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进行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是贯彻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1]。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每位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专业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课程,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将课堂主渠道功能发挥最大化,使价值观念得到深入、稳定、持久的理解和认同[2-3]。橡胶作为一类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在国防及民用领域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校《橡胶加工技术》课程是学生学习橡胶材料、掌握橡胶加工工艺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对本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探索,深入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德育目标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1课程简介

《橡胶加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面向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的本科生三年级学生,目的是在满足本科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橡胶加工工艺及配合技术的能力。课程主要包括橡胶原材料、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三大部分,既注重了橡胶原材料间的相互作用等基本原理,也强调了橡胶配方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实践技术,培养学生能够立足于已学的化学基础课、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等基础课程知识,分析解决橡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4-6]。本文以这样一门工科性质的专业基础课为例,探索此类课程中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思路与方法。

2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摘要:外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商务英语专业要在语言技能、商务知识的训练的同时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实现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及商务专业知识、良好人文素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专业核心课,《综合商务英语》从提升教师素养、提炼思政内容、开发思政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四方面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以期促进商务英语人才树立四个自信,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人文素养;商务英语

外语教学是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但有时学生会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冲突中迷失方向。因而,外语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工具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正确辨析西方意识形态[1]。与传统外语专业相比,商务英语专业更突显语言、跨文化、商务的综合性,更强调学生世界环境认知度、国家政治敏感度、中外文化认可度、商业道德以及理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利用各门专业课程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

一、《综合商务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

(一)课程目标契合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强调所有课程都要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春风化雨和潜移默化,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教书育人”的新格局[2]。《综合商务英语》(以下简称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国家文化知识、跨文化知识和商务文化知识,为下一步学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通过理论知识、课堂辩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项目报告等方式,训练学生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为以后的商务工作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并兼顾商务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由此可见注重知识、能力、素养培养的课程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步调相一致[3]。(二)课程属性利于隐性教育发挥。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综合商务英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课时最多,每学期64学时,共256学时,且教师多采用英语实施面授,师生、生生直接接触,有助于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此次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所有学生对本课程的授课及学习情况表示满意,愿意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课时长、互动多、满意度高的课程属性皆为长期“渗透式隐性”思政教育创造了便利条件,有助于教师从语言、行为、思想、素养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隐性教育”这个概念发端于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P•W•Jackson)在其专著《班级生活》(LifeinClassrooms)一书中关于学校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的研究。隐性教育指的是学校情景内进行和发生的,相对于明确陈述和预先计划的显性课程而言,处于隐蔽状态的教学内容[4]。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商务英语》作为语言课,将思政教育融入在主题凝练、案例故事、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中,可实现“潜性”“柔性”育人作用。(三)课程内容蕴含思政元素。本课程选用新世纪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中的《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明确,紧扣社会话题,文体多样,文章语言精练,思想内涵深刻,充分反映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涉及中外文化、商业道德、企业职责、科技创新、社会保障体系、幸福观等话题,为挖掘思政元素提供良好素材。

二、《综合商务英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摘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初心,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要实现从专业教育转化为专业育人的目标。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课程思政

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的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要全方位全程育人。高职国贸实务专业应该对专业各类课程如何合理分配思政教育的内涵体系、每一门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主要的思政目标与任务的设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如何开展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积极的实践。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规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从某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内容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全面综合发展、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以及创新意识,尤其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守约诚信的职业道德操守的外贸专业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突出强调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塑造的重要性,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确立了方向。

二、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查看全文

无机化学一流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举措,是无机化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本文立足无机化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探讨了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将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实践中,竭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塑造学生明辨性思维和环保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为建设一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一流课程提供改革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无机化学;一流课程;三位一体

1无机化学一流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逐步融入到无机化学一流课程的课堂实践中,怎样通过专业课教学的隐形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必然需求,更是我校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1.1专业技术知识补充人文内涵的需求

我校选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教材非常重视无机化学专业知识的更新,目前采用的是第七版。教材共9章,主要包括为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溶解与沉淀、酸与碱、氧化与还原、配位化合物、s区元素、d区、ds区和f区元素、p区元素。教学内容多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其中物质结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有畏难情绪,对反应原理部分的学习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不能逐步深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反应类型繁多,学生喜欢填鸭式的被动记忆,学习热情不高。而教材中涉及的思想道德、爱国情怀、人格培养等德育资源比较少,意识形态教育仍相对欠缺。这就亟需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恰当地融入到讲授内容当中去,实现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与思政素材、价值观教育的无缝连接和有机统一,努力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同频共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保驾护航[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