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堂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8 05:40: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政课堂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思政课堂教学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摘要:探讨了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论述了新媒体技术为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改革和创新带来的机遇:提供了传播载体,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分析了新媒体技术下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学生缺乏人文关怀,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思政教学内容面临挑战,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策略:提高思政教师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提高大学生自身素养,加强自律自控能力,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传播积极的校园文化,从而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促进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虽然为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战[1-2]。当前思政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思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自身的新媒体素养,从而促进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

1新媒体技术为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改革和创新带来的机遇

1.1提供了传播载体

高等院校思政课堂是教育者运用相关技能,将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的一种活动[3-4]。传播信息需要介质,信息传播的承载者就是介质,介质是接收者与传播者互相联系的纽带,其既能够传递传播者的用意,又能够反映接收者的建议和意见。新媒体技术能够向高等08院校思政教学课堂提供传播载体。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政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运用图像、文字、视频及声音等信息表现形式,传递思政教学内容,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信息传播质量和效率。新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交流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摘要:新媒体时代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影响力是双重的,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新媒体时代就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层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结合新媒体时代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强调新媒体时代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并通过从社交平台、校园网、微课、慕课以及思政不同课程多个角度对新媒体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给其他学者以新的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思政课

一、新媒体的内涵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旧媒体而言的,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和定义,经历着变化的过程。所以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同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现如今本文中所谈及的新媒体的内涵即是该时段内对于新媒体一词稳定的内涵界定。那么何为新媒体,新媒体能够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讯等新型科技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服务,并且是与网络相关的建设在其基础上的一种新型媒体,具有一定传播功效,并作为一种媒介和手段能够使用户之间相互交流与沟通。与传统的传播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等有明显的差别,新媒体的种类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例如微博、手机APP客户端、IPTV、网页搜索、网络社交平台等,主要可以总结为三大类即手机新媒体、网络新媒体以及新型电视媒体。新媒体是一种面向所有人的具有传播功能的新媒体,它是一种媒体硬件,也是一种媒体软件,同时还是新的渠道和方法,因而能够为人们提供新的信息服务。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公认起源于2007年的美国,其与传统课堂授课方法截然不同,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模式为“课中知识讲授+课后布置作业”,而“翻转课堂”也被称之为“颠倒课堂”,其教学模式为“课前视频自主学习+课中提问探讨巩固”。翻转课堂的创始者最初的做法,即第一阶段在课前提前将授课内容拍摄为教学视频,并依托网络等新媒体传送给学生们,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提前学习教学内容,明确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阶段,即在课堂中,学生将课前自己通过教学视频学习中,不明白的知识点和问题向老师请教,教师教学的重心从讲授知识变成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答疑解惑,结合必要适当的归纳与总结从而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传统教学流程的反转,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传授者变成了翻转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和引导者。使得传统教学的以“教”为主模式转变成了翻转课堂的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依赖度降低,自主学习力增强,其中学生参与度高,充分尊重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课堂具有三个明显特征:首先,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网络中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自主调整学习的时间、方式、快慢、频率,学生学习享有更多自由,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其次,重建学生学习过程。教师课堂授课时间缩短,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前接受教师视频授课,课堂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探讨、研究问题来内化知识。最后,相对传统模式能够更方便的进行复习和检测,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目前新时代下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教学形式有微课、慕课,而网络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以及QQ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有使用。

查看全文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艺术分析

摘要:互联网、大数据、全媒体新的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针对大学生实际,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教学实效性,关键在于提高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情真意切,善于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节奏的快慢,抑扬顿挫的语言,幽默的话语或案例等从不同的类别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艺术水平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互联网时代,电子通信技术广泛使用,增加了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拓宽了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更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成长为国家振兴、人民富裕、社会进步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的迅猛趋势,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给学生带来了便捷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信息技术,网络信息在带给大学生便捷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那些流行的非主流的网络文化,弱化了大学生对于当今时代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一些不良信息通过网络渠道,冲击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导致大学生心态变得浮躁,言行失体,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个别价值判断能力差、抗诱惑力比较弱的大学生,出现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价值选择判断错误的现象,影响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以来,以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强调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艺术缺失现状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学习探究的情感需要和强烈的认知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练就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技巧,以艺术化的手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积极地、主动地、独具个性地进行学习。施教者在教学中,艺术性地融入对人生的体验、情感和创造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具有审美价值、具有特殊技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艺术技巧的超越和升华。要达到艺术的境地,对教师教学水平、综合教学能力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的。长期以来,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办法老套,效果不佳,不加强教学研究,不注重教学改革,不讲究教学艺术,造成观念落后陈旧的现象,特别是专制型师生观根深蒂固,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再加上填鸭式的讲授,严重禁锢学生思维创新。标准型的人才观,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扼杀了学生个体创造的潜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以考试为目的应试教学中,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忽视学生的情感价值因素。抽象空洞、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理论讲解,教师讲的唾沫横飞,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明显的感觉到教学缺少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多的依赖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没有课件就不能上课,照着课件念,不注重提升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以至于影响教学实效。

二、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的现实必要性

查看全文

皮革专业思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新时期,随着皮革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皮革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培养皮革专业学生的是思想意识、专业精神、品质态度、道德素养等成为高校皮革专业思政教育的重点所在。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皮革专业思政课堂环境,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形成。《新时代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一书,就系统性的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思政教育模式进行了阐述,详细指出工科专业思政翻转课堂教学路径。对此,本文围绕该书内容进行研读,从中获取相关启示,提出皮革专业思政翻转课堂建设与教学方法,以期培养我国高素质的皮革专业人才。

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叶勇、康亮编写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一书主要对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意义、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渠道等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全书共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从“课程思政”教育的背景、概念、内涵三个方面阐述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现状及碰到的问题,包括教师、专业课程以及“思政”与课程融人的关系等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如何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向前发展,主要从三个“着力点”较为详细地分析阐述当前应该采取的措施。第四部分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和路径,分别从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同时对其实践性和时效性做了分析。第五部分从“课程思政”顶层设计、解决学生思想矛盾、提升教师自身育人能力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改革实施的关键点。第六部分通过11个具体案例讲解了当前国内相关院校实施“课程思想”改革的情况,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第七部分结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类14个专业,对123门课程前期的思政点进行了挖掘,为其他工科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作者指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创建翻转思政课堂,核心就是科学调整思政教育的时间,要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对课堂学习时间、课外学习时间,课堂学习内容、课外学习内容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结合着《新时代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一书的相关章节阐述,以工科类的皮革专业为例,在思政教学时间上可以结合着学生学情与课程思政的内容安排,进行重新的规划布置,合理安排学生的思政学习时间。比如:每周设置最少两节的思政课,思政课的三分之二学习时间安排到课前环节,课前环节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自主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课前资料收集、课前自主学习、课前阅读,对课中任务提前性完成;同时,结合着思政教育的方向与主内容,将职业精神教育、思想文化教育等融入到其它课程内容中,通过课程思政带动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按照正常的课时与时间开展,从而实现思政教育对学生学习生活的覆盖。思政教育内容上,重点构建起职业精神、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文化理念、情感态度、专业品质、价值观念等几个板块,结合着学生的专业方向与未来职业方向,进行针对性职业观念、职业精神的教育,使学生明白工匠精神、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等是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要树立起“求真、务实、创新、严谨”的职业态度,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理想。将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增强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与机会的占比,而课堂主要用于思政交流、问题总结与学习分享。

作者强调,工科类专业思政翻转课堂的教学,离不开对先进技术软件、学习平台的使用。只有建立起互联网学习平台,打破教师与学生沟通壁垒,才能够保障课外思政学习与课堂思政教育的联系。结合着《新时代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一书的相关章节阐述,教师可以借助钉钉、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开展网上的思政教育指导。比如:开展大学生职业精神、科学态度、专业品质、思想意识等综合素养教育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收集与整理一些与工科相关的视频、图片,挖掘“工匠精神”教育资源。然后将其制作成课件,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发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登录学习平台,去自主观看视频,并在视频观看中去完成简单的测试题,通过该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求实与创新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等等。然后,教师通过后台数据收集,整体分析大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课外学习经验与收获,互相分享、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线下课堂成为思想交流阵地,课外成为自主学习场地。通过该模式,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思政学习效果,更促进了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培养大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

综上所述,皮革专业思政翻转课堂的教学,不仅需要重新设计原有的思政教学时间,提前课前时间、课外时间的自由学习占比,更要让课堂成为大学生思想交流的阵地。同时,借助各种学习软件、媒体平台实施远程的教学指导。因此,通过《新时代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一书带来的相关启示,以科学设计思政课堂时间、规划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渠道等方式,促进高校皮革专业思政翻转课堂的建设与教学,培养我国德才兼备的皮革专业人才。

作者:孙延冰 单位: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查看全文

计算机专业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学生处于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在网络强国战略的发展,新时期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改革创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较强,与互联网接触较多,在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要认识到易班的功能和影响,积极开设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本文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思政教育现状,分析了易班优课的影响,并探讨了新时期易班优课推进计算机专业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

关键词:易班优课;计算机专业;思政课堂;教学路径

计算机专业的思政课堂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面临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当前很多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这些都影响到学生后期的发展和未来的人生定位,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网络新媒体的渗透,改变着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思政教育越来越有必要,而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其为思政课堂教学服务。

1计算机专业思政教育的现状

当代学生思维活跃,精神面貌整体呈现健康积极向上的状态,但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的影响下,也影响到学校思政课堂的开展,尤其是新的发展时期,时代的发展给思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1思政课堂教育方式需要革新。新的发展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校的思政课堂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结合实际的发展现状,思政课堂多是采用的传统的理论讲解的方式,多是根据教材,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思想,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到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模式也无法适应新时期思政教育教学的要求。1.2重视专业课程忽视思政教育。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内容较多,在课程安排上,思政课程的比例相对较少,很多学生忽视了思政课程教育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学好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才是王道,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上,自身没有重视思政课程,因此在学习中也没有集中精力学习,影响到整个学习的效率。1.3思政课程内容与专业学生的联系不大。当前一些学校的思政课堂在内容上缺乏更新,忽视了与时展和市场发展环境的联系,很多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内容灌输上,而当代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的是心理健康,意志和心态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很多学生缺乏性自信和坚强的意志,害怕困难挫折,缺乏学习的动力,缺少正确认识事物的是非观等,但是这些方面的思政教育内容相对较少。

2易班优课给计算机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查看全文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网络化探索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网络化”,是指在教学理念上,学习借鉴网络思维,“引导而不是取代”学生思考,构建“课堂治理”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入网络内容,回应热点话题,探索学生“点菜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利用网络工具,课堂讲授“思维导图化”,师生讨论“弹幕化”,实现系统化讲授与大规模讨论。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的改革,努力提升课堂教学亲和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网络教学”的扬弃。

关键词:网络化;课堂治理;思维导图;弹幕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明确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以新技术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工具和方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每个人都成为“网络化”的一部分。在此情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面临巨大挑战,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必须做出相应改变,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实现理念、内容、方法的转变创新,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性,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2]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网络化”的必要性

在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伴随着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极大挑战。首先,在教学理念上严重滞后。教师未能及时借鉴最新的成果,特别是互联网思维,开展课堂教学。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较好回应社会。部分教师照本宣科,只念课本不讲其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话语体系都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很好回应现实、回应网络。最后,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受限于课堂教学方式和时间,教师难以完整系统地讲授知识点,师生互动往往流于形式。以上诸多因素,造成目前思政课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认同度不高;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已经不是应不应该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改革的问题。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如何应对信息化网络化的冲击,我们必须首先借鉴分析其他学者的建议和做法,特别是以慕课为代表的“网络教学”的发展。李梁教授指出:“慕课在促进我们对于思政课课堂教学规律的认识、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和熟悉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3]许多学者提出将慕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4-6]。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合式教学”中,以杨志超教授为代表的诸位学者,提出“多课堂教学模式”,即将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网络课堂”相结合[7-8]。或者利用微课、微博、微信手段辅助教学,例如谭雅颖的“微课体系+微课视频+资源对接教学互动+微课平台”[9],郑铭的“微课+微信数字化互动教学”[10]等。伴随着手机APP技术的发展,沈震教授提出将手机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遵循“回归课堂”“教学并重”“精准教学”理念,利用手机APP开展课堂教学,实现全员互动[11]。虽然上述诸位学者主张利用网络手段对思政课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但是依旧存在如下不足:首先,慕课或“在线课堂/网络课堂”等强烈依赖学生课后学习,对于课堂教学本身创新不足;其次,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较多,但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缺少新意;再次,手机APP、慕课、网络课程等前期投入较大,制作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差异化教学。毫无疑问,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使其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仍需要实践的检验。“如果没有课堂教学的真正改革,信息技术将可能成为累赘,沦为一种烧钱的行为。”[12]

二、课堂教学“网络化”的内涵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途径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的大背景下,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容许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把握相关知识点而获得高分,却忽视了将思政课教材体系向信念体系的转化。为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需要重构思政课教学模式,重新界定师生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过程,确立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相结合的实施方案,并提供制度层面保障,帮助学生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政课;教学模式

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已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日常生活,为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高校都根据本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成果,广泛采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授课模式,确保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践为各高校在在今后更进一步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并逐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已极大地改变师生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和过程。乘着技术进步的东风,越来越多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被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为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注入了不竭的动力。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通过将新技术、新媒体应用于思政课课堂,使学生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传统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仍坚持以教材规定的知识体系为主要载体,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以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教材规定的知识点的标准,从长期来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坚定远大理想信念是不利的。从学生层面来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固然可容许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把握相关知识点而获得高分,但这也易使学生把获得高分当成了修习思政课的主要目的,将思政课教材规定的知识点等同于专业课罗列的知识点,忽视了要进一步实现从思政课教材体系向自身信念体系的转化。从教师层面来说,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当成信息传播的中心,把学生看成信息的单方面接受者,阻断了师生间的交流、辩论、相互启发,一方面造成教师难以及时得到课堂反馈,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造成课堂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无法发自内心地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氛围和通过传统话语体系所表达出来的课程相关知识。想要摆脱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困境,就需从转变观念入手,积极实现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重构思政课教学模式,重新界定师生各自扮演的角色和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从接触信息的渠道和内容来说,微博、微信已成为学生们日常使用的交谈沟通工具,对经常在这些平台上出现的时事热点新闻,学生不会感觉陌生。思政课教师要顺利实现将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变为学生的信念体系,就需在两个体系间找到过渡衔接点,让学生们能从自己感兴趣的时事热点新闻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体会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所制订出来的政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社会进步的脚步清晰可见,从而加深对教材体系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新媒体上所使用的语言体系正在成为为数众多的大学生的生活用语,这一语言体系对传统自上而下的宣传语言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冲击。社交网络上,舆论的形成往往取决于网民的“口味”,传统的话语体系在社交网络中往往“火”不起来。依靠传统话语体系作为传播载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无法在社交网络得到大规模的有效传播,无法让理论修养参差不齐的大学生们都能对之喜闻乐见,甚至过分强调对某些概念、原理的特殊界定和细致解读还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变,只是一味强调加大理论灌输力度、一味要求概念的严格准确,而不是从大学生们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使用习惯入手,照顾到大学生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做出适当改变,就会导致他们只是把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概念符号接受下来,只注重概念的记忆而忽视对概念的理解与思考;只会为了考试拿高分而把主流意识形态当作知识点来记忆,考试过后立刻淡忘,而不会从内心去认同和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所表述出来的各项主张。在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体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即既照顾到准确表述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也要照顾到大学生们的兴趣、偏好,让大学生们易于接受、易于理解、易于传播,确保学生们愿意听、肯分享、爱讨论。

1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条件

想要实现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教学,至少需以下必要条件。1.1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和教师都拥有必要的便捷上网条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在课前录制好教学视频并将教学视频发送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解决知识性问题之用。必要时,教师还需通过运用互联网软件,与学生进行课前的答疑互动。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性学习,确定自己的研究选题并查阅相关研究资料、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1.2教师能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拥有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动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尤其需要教师在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整理提炼、专题化之后制作成相应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共享网络,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堂上,教师需通过提问或讨论来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并主动组织学生间开展案例分析、课堂辩论等互动活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从而真正将理论知识内化,并促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3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优质、共享的特点,只要拥有基本的上网设备,学生即可获得海量网络教学资源辅助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掌握程度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尽可能少地受到时间、空间等制约因素的影响,这就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课堂相结合的实施方案

查看全文

高职思政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学生缺乏正确认知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转变师生观念,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打造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制定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发挥着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智慧校园建设持续推进,泛雅教学平台、雨课堂等广泛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必须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是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革新,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下面简述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从几个方面对高职思政理论课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政理论课教学有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几年,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也得到进一步推进,但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不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存在脱节现象;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采用统一的授课模式,很难对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不能做到因材施教。2.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虽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职业认同度也有所提高,但由于任教班级多,合班上课现象较为普遍,教学任务繁重,因此常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重灌输,轻参与,重说教,轻体验,重理论,轻实践。同时,思政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注重理论知识记忆,轻视社会实践考核。陈旧的教学理念不利于打造高效课堂,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3.部分学生缺乏对思政理论课的正确认知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一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思政理论课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所起的导航作用,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目标仅仅满足于修完学分,很少认真思考,简单地认为思政理论课内容是远离生活的抽象道理,很少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生活实践。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查看全文

课程思政在机械设计课堂教学的实践

摘要:为探究课程思政在机械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效果,围绕机械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改革进行分析。首先,阐述机械设计教学中课程思政开展的必要性。其次,总结机械设计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要求,主要体现在弘扬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职业素养、践行工匠精神几个方面。再次,归纳思政在机械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思路。最后,总结课程思政在机械设计准则、机械发展史、大国重器研发案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方式,希望可以为有关教师提供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设计;实践

近几年,各大高校各个专业课程都在改革创新,课程思政是新的改革趋势之一,而且工科课程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正在被加大挖掘。作为工科课程教育中的关键内容,机械设计课堂教学深受关注,为更好地贯彻德育理念,要求教师注重机械设计专业与课程思政的连接,加强思政教育的渗透。在日常机械设计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思政品德意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同时还需要积极创新设计教学,推动教学改革实践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1机械设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忽视对学生的哲学思想教育,难以培养具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较少思考学习课程的目的,更没有考虑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对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和在工作岗位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在团队中也没有考虑如何使团队效率最高及个人在团队中如何发挥出最大价值。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没有把课程知识提升到哲学层面,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更没有能力将本课程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其他课程和相关领域中[1]。很多院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对学生提出多条毕业要求,其中纯技术知识层面的要求不到一半,其他更多的是关于沟通、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等方面的非技术因素要求。从课程思政的理念来看,这些非技术因素要求都离不开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同时也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案例来源和启发。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增加思政教学元素,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职业素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机械设计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教学要求

查看全文

课程思政在第二外语课堂教学的实践

摘要:开展“课程思政”融入第二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外语类专业人才,是新时代第二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分析当前普通高校第二外语教学的特点,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第二外语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提出树立课程的思政意识,提升核心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学生的使命意识和专业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讲述中国故事,是第二外语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课程思政;第二外语;课堂教学;文化自信;国际交流

一、第二外语教学的现状

第二外语是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以日语课堂教学为例,目前该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强调语言能力,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

第二外语课程教学目前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教学通常依次讲解单词、语法、课文和课后练习。教学效果上片面追求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很多大学仍把第二外语作为一个工具简单灌输给大学生,而忽视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方面注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更缺乏对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思辨能力、合作精神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