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23:10: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政课程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摘要:分析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考核,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改革,能有效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职业教育;药品经营与管理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承担着为各类医药生产企业、医药营销企业及医药管理企业等培养具备较强的药品零售与管理、批发、购销、储存、养护及质量控制能力,具有较强的公关协调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人才思政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元素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进而促进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高专业技能和高职业素养的各类人才[4-5]。我校于2017年就单独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并要求马院分派思政教师对各个二级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指导。但即便如此,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仍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思政概念模糊,育人意识不够。由于以往在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各自为政。思政课程主要负责学生的德育,专业课程负责学生的智育,由此就形成专业课教师只注重专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同时,专业课教师讲授专业知识得心应手,但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和认识度均不够。(2)教学模式陈旧,切入方法欠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虽然不矛盾,但切入点很重要,切入课程思政内容需要良好的技巧,思政与专业过渡自然,授课才显得连贯。但有些专业课教师对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在授课过程中切入课程思政不是很清楚。而且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不能紧跟时事政治变化,课程思政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3)缺乏思政考核机制,开展频次不够。有些教师虽然清楚课程思政概念,在平时教学中也有开展,但开展的次数不多,主要原因是缺乏课程思政方面的考核机制,是否实施没有多大影响,因此实施课程思政的随机性很大。此外,由于大多数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再加上科研压力和职称压力,没有课余时间去认真准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2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高职非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研究
摘要: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职非思政教师需要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体系,即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立足资源依赖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胜任力理论,对体系构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关键词:思政导向;培养培训一体化;高职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正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对非思政教师提出诸多新要求。为提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非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探索思政导向的高职非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构建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
(一)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任何组织都是开放的系统,且不可能完全自产赖以生存的所有资源,只有与环境中的其他组织互相吸收、转换资源才能生存与发展,并在与其他组织的互动中形成一定的资源关系网络。各种组织都掌握着某些重要资源,组织之间不是单方面的资源服务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1]一方面,国家、社会、企业急需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希望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这样的人才,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高职院校拥有一大批具有开展思政教育潜力的非思政教师及良好的育人环境,符合国家、社会、企业所需。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需要提高非思政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利用国家、社会、企业的丰富资源和环境,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企业实践、科技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可以说,高职院校与国家、社会、企业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资源依赖关系。思政导向的高职非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即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尝试联合高职教育管理者、组织者、利益相关者等国家、社会、企业各类组织,集中并有效利用资源,开发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非思政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教育体系。(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参加专业培养培训的同时,加强自身学习,渐进持续地提升自我,最终成长为专业人才。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贯穿职业生涯的过程,既需要教师自身努力,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因此,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长期性、阶段性、生成性,需要内外因素都发挥相应作用。高职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密切。随着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新兴产业的分工更加细腻,工作岗位标准更高更严格。要求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非思政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构建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体系,即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这种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与落脚点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三)胜任力理论。以美国学者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和R.博亚特兹的洋葱模型为代表的胜任力理论是管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包括知识、技能、自我理念特征、特质、动机等职业能力核心因素,是影响职业能力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个体的技术技能水平与发挥效果。多数知识技能的掌握较为简单,一般培训就能达成,但自我理念特征、特质、动机等不易获得,既需要长期教育,教育的效果也会因不同的个体特征而不同。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技能、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素养任力理论视角下充分考虑受教育(预备)教师的个性特征,针对性地制定可行教育方案,可望提高培养培训成效。
二、构建思政导向的高职非思政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体系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以经管类专业必修课“微观经济学”为例,首先阐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即“微观经济学”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普遍较低,“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手段的缺乏,“微观经济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错误认识,“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融入点挖掘不够。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1研究背景
本研究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混合式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类专业课程、特别是带有主观价值判断色彩的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结合,探索适合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方式、安排以及授课方式。
2“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2.1“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
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分析了中职数学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加强课程思政理念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能力;深化对课程思政的解读,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作用的认知能力;做好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应用能力;完善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以期对提升中职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一、中职数学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的表现
(一)对中职数学课程思政理念理解能力不足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包含学科课业内容和思政教学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它既包含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方式方法、学科活动,同时也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思政活动,还包含教学进度和计划安排等。中职数学教师并不能清楚地理解其内涵,往往只是简单地在表面意义上将其理解为一门新开课程,或在数学课程中加入一些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思政教育等。这充分说明中职数学教师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能力不足。课程思政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思政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有课程均承担育人职责,共同实现思政教育功能[2]。二是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它不是增加一门课或者一项活动,而是在课程教学和改革各环节、各方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三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在于课程,重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教师,成效体现在学生获得感上[4]。综上所述,中职数学课程思政不是新开一门数学课程,而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不同阶段、不同年级数学教学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和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这些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即数学课程承载着思政,思政寓于数学课程。
(二)对中职数学课程思政作用认知能力不足
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教学研究
摘要:根据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的特点以及护理专业的特点,以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本科专业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思政改革为例,充分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从积极职业价值观及优秀职业心理素质塑造、适应能力及抗挫折能力提升、“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护理思维模式养成、爱岗敬业与慎独的职业工作作风树立4个方面,探索思政教育融入该门课程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更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思政;护理教育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本研究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目标,充分挖掘相关课程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在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结合点,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尝试,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各类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1.1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特点
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是基于健康与疾病并非相互对立关系,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健康观,任何人任何时候的健康状态都处于这一动态过程的某一点上,且位置不断变化[4],因此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也处于健康与疾病连续动态过程中的某一点上。我校基于该健康观,对护理心理学及精神病护理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开设了心理健康及精神病护理学课程。该门课程是我校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健康心理学知识、精神病护理学知识以及健康心理及精神病护理学基本护理技能四大模块,主要内容包括正常心理现象的构成、表现及特征,异常心理现象特征,护士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构成及特征,心理评估内容及方法,心理应激与调节以及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护理知识及技能等。护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理解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构成及表现形式,能识别异常精神活动的典型表现,掌握心理评估、心理及精神疾病护理的基本方法及护理技术,具备整体护理观念,掌握促进自身、健康人群以及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的方法及技能。因此,该课程承担着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满足人们精神心理健康需求的意识以及“生物—心理—社会”整体护理思维模式等任务。
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摘要:“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有其必要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职业本身内在发展、高校课程建设的需要。“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建设要融入高校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依据教材拓展课程思政内容,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构建课程思政资源保障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创新“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设课程思政自我学习体系,创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师德师风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崇高尊重,但作为教书育人的具体实施者,社会同时也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民教师的师范类专业,师范教育类专业与其他类型专业相比有其独特性,表现之一是特别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培养。[1]因此,师范类教育更应该根据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依据其课程规划,开展有其自身特色的师范类课程思政教育。
一、“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教育政策与法规”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内容涵盖我国主要的政府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规范。该课程开设的目的,一是培养师范生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二是该课程内容为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要素进行融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进行了明确[2]。据此,在“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诊断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
摘要:随着教育部要求高校教育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高校医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及挑战。诊断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诊断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对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研究思政教育在诊断学的意义,分析诊断学思政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在诊断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经过1年的课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教育;诊断学
一、认识及重视诊断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当今的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风云变幻,各种思想价值观念激烈交锋,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进行。青少年是祖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力军,高校是防御外来不良思想影响的主战场。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务必在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武器,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抵制各种腐蚀思潮的侵蚀。课程思政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2]。医学教育除了需要融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的培养,还需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和医学人文能力。诊断学课程是从基础医学跨越到临床医学之间的枢纽课程,在整个医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第一步融入思政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诊断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患者的课程,因此在入门阶段,教师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己任的职业自豪感,关爱和尊重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及医患沟通的技巧。将临床技能的培养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当前诊断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诊断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将对思政教育的开展造成阻碍。
民族地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就“课程思政”的相关内涵及特征进行了概述,其后提出了一系列边疆民族地区大学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思路及基本措施,最后明确了创设健全完善的“课程思政”贯彻落实保障机制。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
目前我国高校所开展的一系列课程教学均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价值,所有教师都应当自觉主动地承担起科学育人的重要责任。曾明确提出,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课堂,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渠道及途径,教师应当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把握和利用,不断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凸显出教学本身的时效性、针对性,从多个渠道、多个层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而其他的学科教师也应当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进行融合,同向同行,共同推动教学工作的稳步开展。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已经创设了课程思政,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方式进行贯彻落实。在这样的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大学应当积极学习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通过不断探究,形成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特色教学模式,对工作内容、工作形式进行梳理完善,以此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
一、“课程思政”的相关概述
所谓课程思政,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主要是指高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在原有的专业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系列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主动的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以严格的标准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课程思政的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将思政教学融入到所有课程机制中,思政教师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主导者,由传统的单一作战转变为集体作战,思政教学也不再是独立的课程内容,而是与其他学科之间协同发展,搭建起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与此同时,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及行业专家学者彼此之间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为院校育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课程思政将自然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进行了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体现出社会价值,立足于社会主义发展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质、高素质人才。
二、边疆民族地区大学开展“课程思政”的主要思路及基本措施
谈课程思政育人教学管理新模式
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其以课程思政育人为主体,也需以新的教学管理体系为保障。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体系建设有待加强、考核机制有待完善、保障机制有待提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课程思政建设中要系统地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有效促进高校学生的思政品质养成;全面改进办学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及其对现有教学体系、考核、保障等机制的挑战,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站在基层学院的角度,融合课程思政中“教—学”主体和教学管理的特点,应从教学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服务保障方面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管理;体系建设;质量考核;服务保障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旨在为中华民族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一条是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应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还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基层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着具体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学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教学服务保障等工作,对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新模式,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三全育人,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至关重要。笔者作为西北工业大学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相关要求开展育人和改革实践工作探索,对面向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管理新模式进行综合阐述。
一、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课程思政概念提出之前,思政元素在教学工作中已有体现。例如,课程中介绍专业领域典型人物,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戒骄戒躁,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引用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我国芯片技术封锁等事件案例,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及科研报国的志向。但是此类元素未被系统化挖掘、整理、凝练和升华,因此在整个专业教学管理中课程思政未成体系,有效性式微,需要进行体系设计、整体布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工作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局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确保《若干意见》在我落地见效,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工作任务
深入挖掘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构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育人课程体系,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培养一批思政课程教学名师,提炼可推广的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构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三、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