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04:36: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思政课案例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论文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
关于案例教学的内涵与定义,综合而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案例来讲解理论。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学生主体性,培养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政课这种理论性、抽象性与晦涩性比较强的学科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担负着向大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立场及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特性决定课程内容更注重于政治性、理论性、严肃性和抽象性,尤其是概论课,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教材内容的枯燥晦涩,文字的条理化、系统化及可读性不强势会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更好地将教材跟社会实践结合,是讲好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兴趣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就强调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与生命所在。思政课的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教师授课其魅力就在于将理论跟今天的社会发展实践联系起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沟通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中介与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状况,采用来自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愉悦性和实效性。
(二)确立以“以生为本”理念,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长期以来,思政课堂往往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和“一言堂”,过度强调理论的传授,最终演变成“填鸭式”的灌输,其结果是老师讲台上高高在上、“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睡倒一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思政课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度”灌输模式,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强迫式的“要我学”让学生对思政课拒绝甚至反感。现代思政课教学应逐步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通过选择那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形成自我见解。从案例的选择到分析讨论甚至教学效果的评价,整个过程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与积极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氛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我要学”的自我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
摘要:党的以来,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成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必然趋势。在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通过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方案五个环节,创新教学模式,达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好、办实的目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政课;案例教学;微课
党的以来,深入贯彻、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2019年,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更是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因此,“持续不断地融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主线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原动力。”[2]思政课作为大学生入学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政治信念等的主要课程,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助力书写新时代奋进之笔。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吸引学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时代的特征和学生特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大学生对思政课枯燥、呆板、灌输的传统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思政课教学真正“活”起来,实现其教学内容、理论观点入脑、入心的根本教学任务。案例教学作为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的案例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思政课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的目标要求。2012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逐渐兴起,直观的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有益补充。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混合教学模式已成为案例教学和微课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一、思政课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而这一目标的形成又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不是思政课教师随意而定的。一般来说,思政课教师在确定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时必须重视以下因素。一是充分反映社会的发展与客观要求。在进入新时代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必须依据党的奋斗目标来确立,必须反映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发展的实际需求和近期思想政治品德现状。从本质上说,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工作必须服务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求思政课在确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才能被受教育者真正接受,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目标。三是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的科学程度。思政课的教学对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所以,要突出思政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从思政课的实践来看,科学的教育目标具备针对性、具体明确、可行性和主次缓急清楚四方面特征。
二、收集思政课案例教学与微课有效对接的信息
护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1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基于学制原因,长久以来,高职护理专业偏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不能将救死扶伤视为己任[3]。很多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为了好就业,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并不清晰准确,实习后繁重的劳动和工作中的困难往往令他们困惑,甚至产生转行的念头,增加了护士流失率,造成了护理专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在高职护理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可以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理论课、人文素养课、专业课三位一体,人文素养课和专业课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4]。尤其注重在专业课程中思政内容的渗透,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好学生的价值引领。
2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思政素养分析
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专业价值观。研究发现,我国在校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学生或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观处于中等水平,人文素养有待提高[5,6]。同时,孙菲等[7]调查发现高职护理学生在职业道德、爱国情怀、心理健康、理想信念、自我行为规范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很多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46%的学生上课会迟到、玩手机。实施线上教学时,34%的学生自学时会常常不在线;42%的学生未设计明确的职业规划,抱着随遇而安的职业态度;39%的学生有焦虑表现。高职学生较差的思政素养影响了她们择业和从业状况。研究显示,很多学生在就业时缺乏诚信和敬业精神,奉献意识较弱,择业时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考虑角度,不愿意从事基层和一线工作,或者在工作中挑肥拣瘦,职业认同感和主动性不高[8]。
3课程思政改革途径
3.1加强师资建设
医学教育思政案例库建设和实践
【摘要】:为了将“医学+X”的内涵赋予传统医科思政教育,需要建设新医科思政案例库。文章回顾了案例库的建设思想、建设原则和组织结构,设计了有机融入“医学+X”知识点的思政案例。在新医科背景下,通过将思政案例教学应用于多门新医科课程,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培养医学生的思政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新医科;课程思政;案例库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提升教育质量的政策,包括深化医教协同、双一流建设、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四新学科建设等高等教育战略。新医科是在以“医”为本质核心的基础上,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对传统医科进行全面反思和守正创新,重点是从生物医学科学为支撑的模式,向“医学+X”的交叉学科为支撑的新模式转变。新医科和理、工、文学科深入融合,推动传统医科的培养模式创新、知识更新和学科升级,以培养“医学+X”的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1]。医科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医科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积极挖掘医科专业课、实践课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意识形态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意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医科教育的全过程[3]。传统医科的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将救死扶伤和医德医风作为核心内容,没有融入“医学+”的思政元素,已不能适应新医科思政教育的要求。课程思政的主要难点是缺乏专业思政素材以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4]。挖掘新医科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引入一系列“医学+X”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制作案例库是快速提高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5]。思政案例应具有互动性、启发性[6],建设的思政案例库具有共享共用的特点,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丰富实用的案例和素材资源[7-8]。文章以该院医学类专业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为例,讨论对传统医科思政案例的扩增过程。为了适应新医科课程思政教育,文章深入挖掘“医学+X”的思政教育元素,梳理案例库的建设思路和案例纳入原则,展示典型的思政案例,为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专业课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务新医科教育,典型实用,共建共用”为案例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过程中,采取“多学科协同,顶层设计,师生共建,以评促建”的策略,广泛发动医学、工科和理学等学科的相关专家,根据新医科的本质内涵,提取专业教学中和医学相关的思政元素,做好案例库的顶层设计。从顶层抽取思政元素,编制目录。依据思政元素目录,收集素材编写案例,统一审核后,分类入库。考虑到思政案例的共享性特点,案例库不针对具体的专业课程,即先建设新医科教育思政元素的通用案例库,然后由课程选择案例,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案例库。
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摘要: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廉洁素养,提高大学生拒腐防变的能力,从而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方面存在高校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式单一和廉政文化教育人员短缺等问题。高校应以立德树人的视角重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科学规划,整合优质廉洁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利用廉洁教育实践平台;加强思政课教师廉政素质培训。
关键词:廉洁;廉洁教育;思政课;立德树人
党的报告中指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1]2019年1月,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时,提出要“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确保党的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到位”。[2]“巩固压倒性态势”转变成“巩固压倒性胜利”,虽有两字之差,说明当前反腐败斗争有了新的变化,下一步反腐工作的重点是从根源上解决腐败问题。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3]把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廉洁素养,增强大学生拒腐防变的能力,推动国家政治生态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当前廉洁教育尚未充分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这将影响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以立德树人的视角探索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强调在吸收传统廉洁教育经验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的廉洁素养,从而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价值观。大学是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高校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育,一些错误的观念或者社会恶习,比如好逸恶劳、权钱交易和滥用权力等,会对其职业发展和成长成才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廉洁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廉洁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对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学生心中早日埋下一颗“清正廉洁”的种子。(二)有利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推进教学改革。廉洁教育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一方面需要从历史出发,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优秀廉洁文化;另一方面需要从时代出发,系统规划思政课中廉洁教育的内容,主动融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举措,增加廉洁教育案例、专题等。这样,对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当前,反腐败斗争有了新变化,下一步反腐工作的重点是从根源上解决腐败问题。要想根治腐败,必须在教育上下功夫,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廉洁教育,加强对各种腐败形式的抵制,包含隐性腐败、微腐败等等。高校思政课是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渠道。将国家传统优秀的廉政文化资源、新时代的廉政理论和制度、警示案例等引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和实践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减少和杜绝高校可能出现的学生干部微腐败问题,而且有利于将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规教育“前移”,促进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筑牢思想防线,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廉洁从业者奠定基础。因此,把廉洁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有利于为未来的人才涂上一层“防腐剂”,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奠定基础。
二、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远程开放教育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重塑了远程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沿三条主线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深入分析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课程教学过程和国开学习网教学进行有效融合,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经世济民、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
1.1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层面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分析企业的财务活动,具备基本的理财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为一般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能够正确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有关财务决策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施教策略
摘要: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梳理动物营养与饲养学课程内容,解析其中蕴含的创业和励志精神、生态价值、标准化管理和法制管理等思政内容,并分析其基于“速课网”在线平台信息化教学中的施教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立德树人育人效果,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素养农业科技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动物营养与饲养学;思政元素;施教策略
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讲授、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各方面、各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1];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2]。因此,深入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涉农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内容涉及营养理论、饲料原料、饲料配制等,梳理课程主要内容,解析其中蕴含的丰富人文理论、生态理念、标准理念和法制观等思政元素,并基于“速课网”在线平台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强化专业信仰,建立生态理念、标准理念、法制观和职业责任感,以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素养农业科技人才。
1梳理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1.1“三能人才”品格素养和创业精神结合课程内容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创建了著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先贤的事迹、优秀饲料企业家创业故事等思政内容,通过先贤的事迹,优秀企业家的成长以及饲料企业的发展,使学生认识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我国饲料工业艰苦创业的历史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先贤的事迹和优秀饲料企业家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感染学生,激发努力,培养创业精神,树立服务我国畜牧业和饲料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能吃苦、能安心、能创业”的“三能”人才。创建思政点如下:(1)我国著名动物营养专家的生平及光辉业绩。(2)国内外知名饲料企业的创业历程。
思想政治教育课案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摘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建设与改革,实施案例教学本土化,选用具有时代性、贴切性和典型性,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案例,使学生从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交流中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进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益。
关键词:案例教学;联系实际;本土化
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只顾理论、原理的讲述,但是忽视联系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问题,再加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普遍欠缺和对不良社会现象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致使思政课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很好体现,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政教学内容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做到教学案例本土化,更能拉近生活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有亲近感,多用本土化的案例,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与现实世界联系密切,对思政课产生兴趣,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学要实现教学案例本土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生活实际,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争议的问题。如讲授思政理论知识时,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了解、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材料,由此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理论和原理。因为思政理论和原理都是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客观存在的直接呈现和生活的简单描述,要讲清抽象的思政理论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掌握思政理论和原理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对思政理论和原理的理解,而且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理论和原理。生活化的思政教学内容或生活化的思政教学案例的选择,为学生不久将来的社会生活作了必要的准备,培养了学生在真正社会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这些生活化的思政教学内容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上,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基础》课程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时,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视频资料,2015年9月3日的阅兵视频等;又如,在讲《基础》课程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围绕“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和学生展开讨论,请学生列举出身边有哪些不适度消费的行为?生活中有哪些盲目攀比现象等?这些源自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既贴切又很有说服力。
二、思想政治教学案例本土化
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探索
摘要: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在教学中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价值引领,加强职业精神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党和国家培养担当大任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职业精神培育
高等医学院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挖掘每门医学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书育人理念的升华与延伸,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化与拓展,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塑造学生品德、品格、品行的领路人。课程思政从理论维度看是教育理念的发展,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可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职业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同时,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如火如荼,但必须清楚课程思政不是增设一门课,而是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其核心目标和主旨是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发展,一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海大学病理生理学教学团队为实现课程思政目的,紧扣教学计划和大纲,充分发掘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品德塑造、立德树人等元素,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求真求实的职业素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最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为此教学团队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发掘课程思政问题导向
病理生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认知疾病本质,为临床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按照以往教学设计惯例,专业课教师以传授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主要任务,由此专业课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被无形边缘化,专业课在立德树人、人格塑造方面的卓越优势反而被弱化,专业课教师的德育责任也被淡化,进而无法实现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的总目标。病理生理学因其学科特点为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很多思政元素有待发掘。由于病理生理学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不到位,教师授课可能存在生搬硬套、为思政而思政的问题,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没有达到盐化于水的效果;部分学生认为病理生理学学习跨度大、学习难度大,且不易理解,使其学习主动性大打折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有的新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举出发人深省、启迪开智的思政案例等。因此,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存在没有充分挖掘出课程思政元素;授课内容抽象枯燥,缺少以情化人、以情感人的生动案例;教师授课过程中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需要提升和加强,未让授课内容活起来、有温度、感染人、打动人、启迪人等问题。
2形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摘要:分析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培训;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考核,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课程思政改革,能有效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职业教育;药品经营与管理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承担着为各类医药生产企业、医药营销企业及医药管理企业等培养具备较强的药品零售与管理、批发、购销、储存、养护及质量控制能力,具有较强的公关协调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人才思政教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元素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进而促进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高专业技能和高职业素养的各类人才[4-5]。我校于2017年就单独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并要求马院分派思政教师对各个二级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指导。但即便如此,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仍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思政概念模糊,育人意识不够。由于以往在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各自为政。思政课程主要负责学生的德育,专业课程负责学生的智育,由此就形成专业课教师只注重专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同时,专业课教师讲授专业知识得心应手,但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和认识度均不够。(2)教学模式陈旧,切入方法欠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虽然不矛盾,但切入点很重要,切入课程思政内容需要良好的技巧,思政与专业过渡自然,授课才显得连贯。但有些专业课教师对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何在授课过程中切入课程思政不是很清楚。而且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不能紧跟时事政治变化,课程思政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3)缺乏思政考核机制,开展频次不够。有些教师虽然清楚课程思政概念,在平时教学中也有开展,但开展的次数不多,主要原因是缺乏课程思政方面的考核机制,是否实施没有多大影响,因此实施课程思政的随机性很大。此外,由于大多数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再加上科研压力和职称压力,没有课余时间去认真准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2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 上一篇:医学相关知识范文
- 下一篇:现代农村远程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