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在线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8:46: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数字在线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数字在线教育

重大疫情中乡村在线教育知识传播分析

摘要: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技术赋能与政策扶持使得乡村在线教育得到迅速推广,知识传播向线上空间发展,但受疫情期间居家隔离规定措施的影响,学生与学校这一具体学习场景区隔导致具身性消减,同时城乡信息发展水平的差距为乡村在线知识传播带来诸多挑战,只有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客体四个方面共同改进才能推动乡村在线教育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肺炎疫情;乡村在线教育;知识传播

2020年初暴发的肺炎疫情(COVID-19)的蔓延给我国医疗系统带来巨大挑战,也给教育行业带来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阻断病毒传播链条,人们相互隔离、减少空间流动以防控疫情,传统线下教育在疫情期间难以进行,在线教育以其碎片化、移动化等特性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变革,这种“新型知识传播模式”[1]将乡村地区知识传播场景从线下向线上过渡。然而,线上知识传播在给乡村地区教育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系列挑战,为推动乡村地区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需思考教师、学生、家长、政府四大主体应如何协同发力。通过对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研究的现有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并未有明确的区域划分,更多是针对于整个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发展的探讨。本文主要以乡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线教育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1线下到线上:疫情中乡村知识传播的空间转移

为阻隔肺炎的肆意传播,国家出台系列举措防控疫情,教育行业“人员密集型”的特点使其成为疫情防控的关注重点,线下教育场所的暂时性关闭为乡村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不便。开学时间的不断延迟,给广大学子尤其是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带来巨大压力。学习与休息时空界限的模糊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情况下,于教师而言,既定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学生学习状态无法掌控、疫情过后面临教学问题的未知都给广大乡村教师群体带来压力;于学生而言,在家学习意味着学习场景与休息场景的混淆,情境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难以在家维持较长时间的学习状态;于家长而言,担心子女在家偷懒、疫情影响子女未来学业等。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对于疫情影响下教育教学的压力迫使他们追求新的路径恢复正常教学状态。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赋能下的在线教育为疫情中的乡村教育提供新的方向。在线教育移动化、碎片化的特点为疫情防控期间乡村教育的正常开展带来契机,而互联网技术和在线教育基础设施的普及与发展,赋予在线教育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在线教育打破时空的壁垒,将原本的教育环境从学校向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延伸,极大限度地调动了政府、学校、企业、家庭等的协同性。在线教育打破时空界限,为教师远距离授课带来便利。虽然线上传播娱乐化、碎片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由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上教学的不足。学生的学习场和教师的教学场从以学校为主的社会化场景变为以家庭为主的单一化场景,固定的环境能够降低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造成的普遍性焦虑和恐慌,给人们以心理安慰,从而有利于营造常态化的学习和教学氛围。此外,国家政策支持也推动了疫情期间线上乡村教育的发展进程。教育部集中多项文件要求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积极推进在线教学与管理,为疫情期间乡村地区在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在线教育平台一般是互联网企业,其为在线教育提供网络平台基础设施和在线教育服务。在政府的政策实施和激励、社会的广泛需求下,资本向在线教育倾斜,线下教育教学转变为线上知识传播,大量的教育人才、教学资源等涌入在线教育行业,在线教育基础服务设施也不断完善,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得到了井喷式发展。综上,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社会压力迫使乡村学校在疫情中寻找开展教学的新出路,而技术赋能与政策扶持使乡村地区在疫情中开展线上教育成为必然。传统的线下教育主动或被动地转移到线上教育平台,原有的知识传播手段、教育教学方式、知识获取渠道等需要进行创新变革,以适应数字化生态环境和多元化的教育发展,从而形成全新的线上教育新格局。

2困局与挑战:具身性的消解与知识沟的扩大

查看全文

线上教育发展前景探析

摘要:对线上教育发展前景进行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在线学习成为教育的重点抓手。线上教育的凸起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客观原因是网络发达,硬件设施完备,即将迎来的全面5G时代也将进一步改变教育方式。主观原因是人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这不仅是他们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体现,更是高效率、快节奏的大时代给他们的鞭策。直接原因是国家政策的引导,规定了数字教育要迎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本原因是源自强大综合国力的民族自信心,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给人带来希望。对线上教育发展前景进行了若干思考,认为线上教育成为常态学习方式不现实,因为海量的网络资源鱼龙混杂,不少家长对在线学习的实际教育质量存疑,学习者和施教者隔着屏幕,仅透过网络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一刀切”的授课模式难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诉求,学校还是会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育更适合成为主流的辅助学习方式。

关键词:线上教育;发展前景

线上教育(Onlineeducation)也叫远程教育、在线学习,是利用信息互联网技术和科技实现跨时空内容传授的学习方法,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更方便快捷。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互联网平台的打造,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1.04亿猛增至2019年的2.59亿。2011-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短短8年时间,从574.9亿元增长至2600亿元。受年初肺炎疫情影响,学生不能如期开学,在线学习便成为了教育的重点抓手,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1线上教育访问量激增的背景

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发文,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此号召下,几乎所有教育机构或平台都展开了激烈竞争,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等资深网校依托自身优势狂揽生源,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也顺势而起,促进了在线教育行业的大发展,上百项公益课程全面上线,加速了整个市场的变化。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年初至今,我国13家在线教育公司的市值已累计上涨近800亿元。今年春节期间,使用腾讯课堂进行在线学习的师生人数较以往增长了近128倍。

2线上教育凸起原因

查看全文

数字经济背景宅经济催生新业态模式

【摘要】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宅文化现象的潮流引导,使得数字经济与宅文化巧妙融合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宅经济”。疫情的影响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为“宅经济”提供了源动能。论文从驱动“宅经济”的因素出发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客观因素,从教育、生鲜供应链、医疗平台、办公这4个方面对基于“宅经济”的新业态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数字经济;“宅经济”;新业态

1“宅经济”加速数字化进程

随着中国在21世纪初开始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经营模式与数字化正呈现密切联合的新趋势,数字经济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其占GDP的比重连年攀升,从2005年到2020年的16年内,占比从14.2%升至38.6%,涨幅达到24.4%。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已是势不可挡的潮流,也是企业未来经营战略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数字经济的规模效应也促成新经济产业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崛起和转型。近年来,年轻人的宅生活理念的兴起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催生了以互联网和现代物流为基础,涉及娱乐、在线教育、线上金融、在线医疗、云办公等多个领域的融合发展的“宅经济”新业态。受疫情的影响,传统商业模式的单体构架让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迫使企业认识到单一商业模式的局限性,迅速建立数字化的云生态进行自救。居民受到的影响,不得不采用居家的隔离措施,催生了消费者的“更新换代”。消费者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上,这二者的巨变让他们逐渐培养或更依赖新的线下线上消费习惯,为“宅经济”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都为“宅经济”开启数字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宅经济”的驱动因素

2.1宅文化的共鸣效应

查看全文

高校法学专业在线教学趋势分析

摘要:高校法学专业开展在线教育,既要遵从高等教育和在线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契合本专业的学科特色与实践需求。以分类设计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资源建设为保障、以多样互动为方法、以案例教学为途径、以法理阐释为引领,是法学专业开展在线教学的六个要旨。未来,法学专业开展在线教学,将呈现基础课程均质化、前沿课程个性化、教学平台市场化、教学资源网络化、培养模式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法学;在线教学;高校;法理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在线教育成为新兴领域,在线教育市场成为互联网的一块重要版图。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使得居家办公、在线学习成为2020年中国和世界的流行词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在线教育,如何把在线教育开展好,是迫切但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高校法学专业而言,开展在线教育既要遵从高等教育和在线教育的一般规律,学习其他学科专业开展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又要契合本专业、法律实践领域和法治建设要求的学科特色与专门需求,设计好在线教育模式,保障在线教育质量。从未来发展看,既要考虑近期特别是肺炎疫情期间法学专业教学要求,也要思考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中长期趋势和发展规律。本文拟结合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态势,以高校法学专业在线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为分析对象,就高校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要旨和趋势,略抒己见。

一、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要旨

1.以分类设计为前提。高校法学教育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其中,本科又可以区分为低年级、高年级和第二专业等类型,硕士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又区分为本科为法学专业和本科为非法学专业两种类型。和其他学科专业一样,高校法学教育的课程有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扩展课程等区分。就能力培养目标而言,除法律人所需具备的法律技能和思维方式外,法学专业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等。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还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考虑学业压力负担[1]。基于此,本文认为不同年级和类型的法学教育应当凸显各自的重点,法学在线教学必须深入分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本科低年级侧重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注重开展法学经典阅读和法治国情教育;在线教学应引导情境设计和语境转换,帮助学生迅速完成从高中向大学、从外界压力型学习到自主激励型学习的转换。本科高年级着重法学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着力加强从材料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线教学应注重训练学生搜集整理法治实践素材,运用法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升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法学硕士侧重本学科核心文献和理论脉络,围绕本专业的核心问题、重大问题、前沿问题开展学习研究;在线教学侧重对学生研究进展、阅读深度和理论梳理的指导和考察,着重引导和指导学生培养法学研究能力。法学专业硕士学位(法学)侧重实践能力培养和法学素养进阶;在线教学应围绕网络资源平台,培养锻炼资料检索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实践应对能力,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法学专业硕士学位(非法学)注重建立法学知识框架、形塑法律思维方式,强调知识迁移能力对法学专业学习的作用;在线教学亦应当围绕网络资源平台,培养锻炼综合运用本科知识和法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更为侧重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传授,在线教学要注重通过讲授和作业确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法学专业扩展课程,更为侧重知识运用和专业拓展能力培养,在线教学要注重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把已有知识扩展到新的知识域和问题域。2.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在线学习不仅意味着师生所处物理空间的变化,更在于教育理念的变化。从物理空间看,囿于互联网技术目前的发展阶段水平,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比,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互动还有差距,特别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和心理情绪的即时综合表现的把握还存在障碍。线上学习,弱化了教师的即时观察判断,更多依赖个体辅导、作业考查,在线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2]。从教育理念看,在线学习意味着教育理念从知识理论传授传播到知识理论创新建构的转变,更为强调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并开展创新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因此,疫情防控情况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得更加突出,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4]。就法学专业学生而言,构建自主学习能力,意味着以下自主学习能力的构建和锤炼:一是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学术文献、法律法规、裁判文书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应当设计相应的阅读指引和阅读书目指导辅导学生。二是知识重述能力,即对某一个知识点以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加以重述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是提炼问题能力,要能够从学术文献和法律资料中自主提炼具有价值的问题,结合所学法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是沟通交流能力,能够与教师、同学、亲友乃至陌生人交流,具备更强的沟通能力,综合民众感受,结合专业知识讨论问题。五是时间管理能力,在居家学习、线上教学的情况下,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处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与家务时间、休闲时间等之间的关系。3.以资源建设为保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下教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同时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当前,开展线上教学的可行性和优点,就在于互联网空间的充沛教学资源和优质教学平台。仅凭一本教材教授一门课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如何真正利用好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还在探索之中。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放大了这个问题,各教学平台限免开放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仍值得我们结合各学科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做深入探索。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外部资源相对丰富,但属于法学教育自身的教学资源还比较有限:一是法学核心课程还未形成系统的、品牌化的线上课程资源,部分优质课程零散地分布于各教学平台;二是尚未形成具备重要影响力的法学教育线上平台,即无论是独立的法学专业线上教学平台,还是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法学教育板块,均需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权威性;三是法学教育所需网络资源缺乏高质量整合性平台,网络数据库之间的壁垒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构成了障碍;四是对法学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缺乏发展规划和质量标准,特别是对法律文本、裁判文书等类型法律资源,应当制定权威质量标准;五是各方面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还不够,特别是针对法学专业线上教学的专门投入还不够。就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外部资源而言,除了需建设将外部资源引入法学教育的有效机制和平台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重视程度不够,例如裁判文书网有近一亿件裁判文书,法学教育对其系统利用还很不充分;其次是法律实务人才的有机参与还不够,缺乏将实务人才规范有序引入在线教学的机制;最后是实习实训平台建设落后,法学人才的实习实训应当在全国层面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由中央政法机关和教育部协调推进建设。4.以多样互动为方法。在线教学意味着把大量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留给学生自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独自学习、闭门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乃至学生与其亲友之间的多样互动和对话[5],应当成为在线学习的主要方式方法。由此,诸如翻转课堂之类的教育教学改革,将因为线上教学大力推广和外在环境约束(例如肺炎疫情),得到进一步深入实施[6]。通过较为周详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学生将在多次互动中反复温习重要知识点。这些在互动中反复接触和思考的知识点,相对于教师讲授,学生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一是加强师生互通,包括所有学生在场的互动,规定答疑时间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小组)的互动,通过Email的答疑和互动,等等。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精心设计的互动主题和作业方案分不开。就法学专业而言,后文将要讨论的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法理阐释,均是设计互动主题和作业方案的切入点。师生互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去提炼和琢磨法律文本、案例、生活实践和阅读文本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重视学生互动,通过建立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班级竞赛等学生之间分工合作乃至竞争的方式,推动学生利用社交工具开展自主学习、交换学习资源[7]和沟通学习体会。实践中,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对同一知识点或者理论问题,收集若干裁判文书进行比较,从不同理论视角展开分析讨论,从不同诉讼参与角色展开思考等,都意味着在互动中对该知识点或者问题可能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对学生互动中的分歧点和共同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相关问题。三是互动形式多样,包括课堂讨论、留言互动、电子邮件沟通、作业批改等。互动过程的可记录性和教学过程的可测评性是在线教育的重要特点[8],教师可以通过更为便利的方式组织、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互动过程,并予以评价。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观评价性相对更高,多样化的互动能够对学生专业能力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从而尽可能避免单一测评方式的局限性。四是模拟具体情境。法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应当注重以实务情境为模拟,但这不意味着法学教育只关注诉讼情境的模拟,而是应该展现法律实务的多样性和全貌,对不同情境各有侧重。诉讼情境模拟,注重学生的角色扮演作用,强调角色间的争辩;非诉情境模拟,注重理解交易本质和合作需要;生活情境模拟,注重引导理解社会民众不同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立场。5.以案例教学为途径。案例教学是法学的特色。在线学习更为强调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情感触发。法学教育不缺乏事例和案例,难点在于如何选择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事例案例和承载重要知识点的事例案例,如何帮助学生形成从事例案例中发现问题、提炼要点、展开分析的专业能力。一是重视发现生活世界中的代表性事例。以肺炎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为例,疫情防控要求减少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这意味着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来自互联网。教师需要及时关注互联网动态,从中发掘提炼好的事例和问题,引导学生从浩瀚的互联网信息中发掘其感兴趣并与学习直接相关的事例,从中提炼问题并加以讨论。学生日常使用的微信、支付宝、淘宝、抖音、微博等应用,日常接触的快递、垃圾分类、高铁、地铁等,都有可供讨论的丰富事例和裁判案例,关键是如何将其与所学习课程的知识点形成有机联系。二是关注法治事件,深入了解重大法治事件、重要制度变迁、热点案件背后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互联网为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法治事件资料、分析理解背后的问题提供了便利。其中,整理分析法律法规的立法史资料,有助于培养法科学生的历史意识;系统分析巡回法庭、专门法院、机构改革等制度变迁,有助于培养法科学生的制度意识;研讨分析热点案件的法律问题及其社会反响,有助于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强其社会意识。在线教学语境下,应当推动学生把更多精力和时间花在类似问题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之上。三是强化裁判文书研读。线上学习的弊端之一,是师生之间面对面研讨案例只能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缺少线下交流的即时性、“冲突性”,从而对知识点的深度掌握可能是不够充分的。但从另一方面讲,也为更加理性缓和地研读裁判文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裁判文书所覆盖知识点,以及裁判文书中法院的立场和处理方式,都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和鲜活地看待理论和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裁判文书需要相当的数量和深度,才能避免学生被个别或者少数裁判文书的立场所局限,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认知。6.以法理阐释为引领。在线学习凸显了研究性学习、深层次学习的重要性和优势。对法学教育来说,研究型性学习有助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9],对法学、法律、法治现象背后的法理加以追问和思考。法学专业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应当是阐释法理。从具体教学方法来看,阐释法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阐释法谚中的法理。法谚是法律思想和法律智慧的重要载体,经由法谚,可以发现法理、传播法理、阐释法理和证成法理。围绕法谚开展教学,可以培养和检测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析运用能力。关键在于选择与知识点高度相关的法谚、设计针对性考查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谚中的丰富思想及其承载的具体法理。二是阐释法典中的法理。当代中国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法律中设计了总则部分,而总则部分的法律原则又是法理的典型载体。阐释法典特别是法典之法律原则部分的法理,对于掌握该领域基本的法律理论、法律精神、立法目的、核心问题、历史脉络乃至理论热点,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三是阐释典型判例中的法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公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是法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对象和素材。法学专业线上教学,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公开的、易获得的教学资料,组织学生研读思考,阐释其中涉及的法理。四是阐释生活中的法理,“由生活发现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上文已经论及从生活世界中发现线上教学的素材,更进一步的工作则是阐释其蕴含的法理。应当逐步收集整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事例,将之体系化、规范化,将其与理论文章、裁判案例相关联,注重深入研讨那些对阐释法理、发展法理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活事例。五是阐释经典文献中的法理。经典具有温润心性、启发新知的独特魅力。法学专业学生阅读经典的对象应不限于法学文献,而应广泛阅读各学科经典。对于本科高年级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法学学科来说,研读经典、阐释经典中的法理,有助于其最快速度接近法学思想的高维层面。悉心阅读、反复讨论经典中的法理,是线上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法学专业在线教学的趋势

查看全文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评估方法

摘要:为了更好地在理论教学中实现“面向产出的教育”理念,加强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深度学习设计,本文以高等院校食品化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基于MOOC的在线教育对于“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现行MOOC教育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创新MOOC教育模式的举措,旨在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尝试解决“新工科”背景下学生核心素质培养等问题,以期为食品化学等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食品化学;MOOC

“新工科”的概念形成于2017年,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就如何培养新工科学生达成的初步共识,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初步探索[1]。在这个概念中针对高校教育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优化课堂教育,深化学生核心能力素质的培养。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新工科”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地重视和认可,但总体上仍处于理论建构的初步阶段,在对接学生兴趣、社会应用、产业需求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招法,“新瓶装旧酒”的情况仍然存在。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行课堂教学往往是学生被动听课,把注意力放在对知识要点的掌握上,很少开发独立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获得“标准知识答案”。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培养一些流水线上的工人或者是中层管理干部可能是有效的,但不能适应新工科要求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数字化思维,以及提升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融合、自主终身学习、沟通协商能力和工程领导力的要求。

1基于MOOC模式的在线教育对于“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著名MOOC网站edX创始人AnantAgarwal认为: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优势结合,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育形态[2]。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偏重于老师教为主,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上老师的授课知识,也称为传统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以食品化学课程为例,食品化学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品质变化的理论基础,但单纯的化学内容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如果依然采取单纯的课堂灌输的教育模式,必将导致学生能力素质的单一,知识视野的狭窄,不利于未来的发展成才。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在线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知识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元,越来越成为了我们开展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在线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查看全文

中小学教学变革的风险成因及对策

摘要:在线教育已然成为新时代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对中小学教学的变革成为当前探究的重点,对中小学在线教育的风险探究更是重中之重。通过分析中小学在线教育的风险,并对风险的成因进行探究,最后提出四点对策,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在线教育;中小学教学;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师生情感;教育公平;教学设计

0前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教育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在线教育等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热点话题。在线教育作为有着30余年发展历程的信息化教育,已然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在《2020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中,在线教育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1],安东尼奥•里卡拉多等人更是称在线教育为“两百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技术”[2]。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线教育迎来发展中的高光时刻,承担起全国亿万学生的线上学习,成为特殊时期的顶梁柱。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把在线教育推上了风口浪尖,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作为亿万学子的学习支柱,在线教育在扛起大任的同时,各种意外也层出不穷,特别是中小学的在线教育。此后,大量的学者投入在线教育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在线教育只是疫情防控期间的权宜之计,有的学者认为在线教育将成为教育新常态。那么,在线教育变革中小学教学究竟是利是弊?这就需要对其中的风险进行探讨、规避,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

1中小学在线教育现状

在线教育是远程教育的形式之一,是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与学习的方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与教学方法为基础,将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3]。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已有30多年,不论是对在线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在线平台功能和内容的研究,还是对在线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都逐渐成熟。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在线教育的发展,例如:1999年,我国启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4];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战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以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继续强调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019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在线教育的发展受到多方的支持。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25亿,在线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从疫情防控期间的大规模实施情况可知,在线教育对于中小学来说并不成熟,特别是以正式学习的身份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

查看全文

疫情后智能在线教育研究

1“肺炎疫情”给全球与中国高校带来的挑战与思考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袭扰全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带来极大不便,也给高校按期开学带来巨大挑战。据国际劳工组织2020年8月11日公报,全球超过70%正在上学或产学结合的青年因肺炎疫情受到不利影响,65%的青年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学习时长有所减少。疫情对低收入国家的教育影响更为严重,因为高收入国家65%的青年有条件接受视频教学,而低收入国家仅有18%的青年能够长期在线学习。对于国内来说,2020年春季学期,上千所高校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千余万名大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完成了春季学期的学习任务,在线教育教学取得了斐然成就,大部分师生感到满意。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引人反思:此次在线教育教学给高校与师生带来了哪些变化?如何总结在线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得与失?随着秋季学期的开学,大批学生返校上课,那么疫情过后的高校课堂会是什么样?如何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何保障大规模在线教学能够达到传统课堂教学的等效效果?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新常态应该是什么样的?新一轮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会对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影响?本文将通过对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回顾、总结与反思,提出疫情后新常态下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智能教育新形态以及智能在线教育的发展途径。

2中国高等教育界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

2020年1月底和2月初,教育部先后关于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和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的一系列文件后,我国众多高校和教师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春季学期,全国1450多所大学108万名教师开设了1700多万门次在线课程,有1770多万名共计35亿人次大学生在线学习,其中,一大批前期建设的慕课,尤其是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发挥了巨大作用,各个在线教育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也积极做贡献,提供了110多个在线教学平台或网络平台,与高校联合推出了4万多门慕课。各慕课联盟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及时了“关于支持高校疫情防控与开展教学的倡议书”,推动23个联盟成员开展“中国慕课在行动”活动,加强优质慕课推荐与推广应用、在线教学行动、师资培训等。此次在线教学实现了各高校大学生时时处处的学习,保证了新学期正常教学秩序。最典型的基本教学模式有4种:MOOC+SPOC混合式教学、在线直播教学、基于录播方式的教学、远程指导式辅导教学。在此基础上,广大高校教师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混合型在线教学模式,包括基于MOOC/SPOC的跨校“1+M+N”协同教学、MOOC+SPOC+线上翻转课堂、MOOC+线上课堂+答疑指导、自建MOOC+线上指导与翻转课堂、自建SPOC+直播+线上指导、异步/同步SPOC教学+录播教学、在线教学平台/工具+在线直播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直播实验教学、在线会议平台+远程指导、录播+短时直播+线上指导、广播式远程直播+线上互动教学、数字教材/讲义PPT+远程异步指导等。曾获得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M+N’协同教学模式”在此次在线教学中大放异彩;还有许多智能化在线教学工具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在线教学与在线实验的实施与质量评价提供了很大支持。这些在线教学模式与智能化在线教学工具是针对不同的高校、专业、课程类型、学习者群体和各处不同网络条件所实施的,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非凡成效。除了课堂教学的改变,许多高校还对毕业设计项目与答辩进行了调整与改变,转换成为侧重理论与建模的项目、基于数字环境的实验项目、基于智能化虚拟仿真的研究项目,更有把小微型实验元器件或仪器快递至学生家中做实验的打包邮递式实验项目,甚至还有由教师或研究生先在实验室按照毕业班本科生思路指导取得实验结果,再由学生完成分析的翻转式毕业设计项目。有许多高校的毕业生答辩是通过在线答辩或线上线下混合分布式答辩来举行的,还有不少高校的毕业典礼也是以在线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里讲一个高校应对疫情开展在线教学的实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区在1月底就提前对新学期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工作进行了部署,调整了春季学期教学安排与网络教学实施方案,选择了在线教学精品慕课、平台与工具,开展了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培训、在线教学课件与资料、在线课堂学生班级组织、学校网络环境改善等工作。教师们迅速适应在线教学挑战,采用“一课一案”甚至“每人一策”制定在线教学方案。在春季学期,全校区有597位教师在云端开课625门(达1124门次),开课率达100%;选课学生超过110万人次,学生到课率98.6%。教师们选用了校本部与国家级精品慕课300多门次,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上开设了上百门MOOC/SPOC课,采用腾讯课堂、腾讯会议、QQ群、钉钉会议、雨课堂等网络平台进行了数百场录播和直播教学,还组合使用MOOC/SPOC、录播、直播、线上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混合教学、在线交流研讨。上万名学生迅速适应和掌握在线学习模式,联网上线,通过云端参加在线课堂、在线组班、在线慕课、在线实验、在线答疑、在线指导、在线测验、在线考试、在线督导、在线学习智能分析、在线毕设、在线答辩、在线会议、在线就业招聘与网上签约等活动,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与学习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2020春云端在线教学的故事》一书记录下了这段令人难忘、不平凡的教学实践的历史时刻。这是我国高校应对疫情,开展在线教学的一个成功缩影。

3在线教学给高校带来的变化

此次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变化,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课堂的形态,也使政府、企业、慕课联盟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转变。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由讲者转变为网络课堂主播与学习教练,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有效模式与方法,组织学生在线交流研讨;学生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听众转变为网络演员和运动员,全力投入在线学习,主动自学、互学、群学、研讨,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形态发生了转变,传统课堂变成线上课堂空间,既有MOOC/SPOC特色教学,又有翻转课堂,教与学、问与答有序并发,气氛活跃,精彩纷呈;大学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管理者转变为协调者与支持者,协调各种在线教学资源与平台,组织在线教学,在线监控课堂教学质量,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时进行精准管理与改进;政府角色发生了转变,由管理者转变为引领者与支持者,引导在线教学模式创新与规范管理,组织各界在线教育平台与资源,为高校在线教学提供多方支持;企业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教育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在线教育教学服务者与高校的好伙伴,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和周密,相互依存度更高;在线教育与慕课联盟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由协调者变成了在线教学的倡导者与整合者,引导各慕课联盟成员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并整合联盟内外的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培训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可以说,“互联网+”与“智能+”的在线教育改变了全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形态,使各个部门、高校、企业、组织和师生快速跨进了网络化、智能化在线教育世界。应该说,这是一次可喜的变化与进步!在此次应对疫情的在线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同样关注教学质量与效果,采用了各种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措施,包括在线集体备课、智能工具辅助教学、在线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在线教学研讨交流、与学生在线沟通与反馈、学生学数据智能分析等。从多次调查结果看,学生对于在线教学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

查看全文

数字校园建设推进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融合,英语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能够促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为扩大教学规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数字校园建设中英语教学资源联网共享凸显的问题,从优质资源建设、资源共享机制、资源版权保护和共享资源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统一标准建设数字校园。

关键词:数字校园;英语;共享

1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因高科技的影响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为传统行业带来高效的同时,也用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冲击和颠覆着人们对于行业的各种认知和想象。人们曾经认为教育行业知识面授是难以被取代的,但是教育的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密涅瓦大学堪称比常青藤更好的大学,比哈弗耶鲁更难进,是全美录取率最低的大学。其没有围墙,没有固定的教学楼,没有校园,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本科教育的认知。密涅瓦大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学生会前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七所城市,独立生存并融入其中,每个学期都要完成实习项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在当地面临的实际问题。随着在线教育模式以及远程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得教育的途径变得更为广泛(吴瑜等,5)。UniversityNow大学借助其创新性的学习平台,建立了一个经过认证的,学习者支付得起的网络大学,来降低大学学习成本,打造一个人人都能获得高质量教育资源的世界。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一些大型在线课程供应商不断涌现。2U公司为数十所顶尖大学运营研究生项目。据《华尔街日报》6月30日消息,这家大型在线课程管理供应商出资8亿美元购买edX的资产(edX为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联手创建的非营利在线课程供应商),希望在线教育能够为股东带来盈利,能够让学习者有能力扩大访问、创造机会和改变生活。世界各地大学积极推进数字化课程之际,在线教学两大业者强强联合共同打造高等教育的新高地。传统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受科学技术的洗礼,各种新型高等教育形态也前仆后继。在数字化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和转型契机。0年肺炎席卷全球,其影响至今还未消散。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起初学校不能开课,学生不能上学,正常的教学进度被迫中止,传统课堂教育无法进行。跟科技发展相比,疫情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是猛烈而致命的。大型聚集活动无法承办,教学组织结构需要发生改变,教学安排和信息的传达都要在线上进行。高校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2数字校园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育本身是特殊的信息传递过程,因此教育的变革同信息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今天信息的传递途径变得空前丰富,互联网成为人们的主要通讯方式之一。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校园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数字校园是一个伴随技术应用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概念近年来数字校园建设更多关注校园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感知,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教学、管理、服务、生活充分融合,通过双向交流平台联系在一起,构建智能化的校园环境。这一时期的数字校园以智能感知为特点,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学校的各个领域能够在网上互联协作,数字校园不再是闭环孤立的独体,而是能够感知外部世界,与外界互联和交流的开放体。未来的数字校园是建立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上的智慧校园。首先,智慧校园拥有开放的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云端,智慧校园能扩展海量的知识信息库,教育资源能够突破校园,覆盖到各个地区和国家,以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大量开放式的在线课程,让感兴趣的学习者免费使用。身份认证不再是学习的羁绊。其次,智慧校园让教育组织形式多元化。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与整合,更多教育机构合作项目得以实现。一些慕课平台与知名大学合作,只要完成设定的课程,就能获得知名大学的专业证书。高等教育学历制度和招生制度也会因此发生改变。同时,智慧校园让教学变得更加科学有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习者突破了校园的时空局限,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自我检测学习效果。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答疑解惑和督导评价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工作。最后,智慧校园能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感知、采集和传递各种资源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和建模技术,分析个体需求偏好,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研服务。

查看全文

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广泛调查和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特点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即传统的层次教育与网络化的在线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信息素质教育则是培养受教育者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信息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急需一种是成功的可操作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服务。

1国外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现状

据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孙平教授调查研究,总结出目前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层次的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主要有三个:

第一,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1994-1995年对全美3236所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于2000年1月,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能力标准》,提出了5项标准和22项具体评价指标。其主要内容如下:

查看全文

在线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突破

摘要:信息技术正在从促进教育发展的外在力量转变为内生动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必然带来教育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态正逐渐受到关注。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育,在线教育具备突破传统教育时空限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革新传统教育流程等优势,这使其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以及带动教育教学结构性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肺炎疫情以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推动在线教育获得空前发展,但在线教育面临的学习者困境、教育质量困境和在线教育管理困境也饱受诟病。后疫情时代,要实现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发展模式,推进技术教育化,同时还要形成政府引导、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在线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困境;路向

“人类塑造了媒体,媒体也塑造了人类。”[1]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深刻嵌入社会各个领域,重塑着社会形态和社会空间,诸多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关注点和着力点,我国也希冀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水平抢占未来的教育发展高地。为此,政府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应然之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强调,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服务样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可见,未来已来,信息技术正在从促进教育发展的外在力量转变为内生动力,党和国家都高度重视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来实现教育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在线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形态逐渐受到关注。2020年肺炎疫情暴发,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号召下,我国在线教育获得空前发展。从高等教育领域看,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国开展在线教学的高校达1454所,103万教师开设覆盖12个学科门类的107万门在线课程,总计1226万门次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人次达23亿;[2]从基础教育领域看,2020年2月17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通,27个省份相继开通省级网络学习平台,截至2020年5月11日,云平台浏览人次达17.11亿,浏览次数累计20.73亿次,[3]在线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情境下,在线教育的地位更加举足轻重,而要真正促进在线教育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正确研判在线教育的价值,深刻反思在线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

一、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价值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在线教育并非是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更不是传统教育模式之下的次级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4]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在线教育具有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学时空、教学流程等,这使其在有效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中呈现诸多优势。1.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追求每个公民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实现。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教育的要求逐渐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后,党的再次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上好学”的高位均衡上升为国家的教育理想。然而,在传统线下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聚集了大量教师的学校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间的竞争以及对生源的争夺使得教育资源具有唯一性和封闭性,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往往被部分学校垄断,教育公平性无法得到保障。不同于传统教育,在线教育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且开放共享的线上资源。在线教育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移动设备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打破知识的垄断,从而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能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据iiMeidaResearch(艾媒咨询)调查显示,43.4%的受访用户认为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共享课程资源。通过实施在线教育,传统封闭、单向的知识循环体系开始转向互动、开放、包容的共享网络体系,教育发展相对薄弱地区的学生也就能够接触到更高质量的教育和更全面的知识,从而改善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2.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局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不断加快,学习逐渐被要求超越传统的学校场域,终身学习和泛在学习日趋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学习形态。对此,2015年在发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5]在此建设逻辑之下,党的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在线教育通过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促使知识表征方式越来越丰富多元,教育教学资源也更加凸显出无限的可复制性和广泛的通达性,[6]从而实现对传统学习时间和空间界限的突破,显著增加了人们的学习机会。学习者不再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地点,也不再被绝对的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所束缚,而是真正衔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学习成为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的持续性活动,没有边界、无处不在。疫情以来,很多高校利用ZOOM、钉钉、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室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学术研讨,学生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即可在任何地方进入全球的任何课堂开始学习,并结合自身实际安排学习进度。如2020年4月以来,我国依托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英文版、高教出版社的“爱课程”国际平台向世界推出了500多门课程,中国驻外大使馆也将我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课程向100多个国家推广。可见,在线学习真正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时空,学校场域不再是学习者接受教育和开展学习的唯一正规场所,[7]学习者也不必被固定的学习时间和教师预设的学习节奏所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进程随时进入课程,灵活调整学习进度,真正获得终身学习和无缝学习体验。3.革新传统教育流程,带动教学的结构性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制的搭建是以传统权力模式为蓝本,关注中心权力,强调自上而下的运作,而边缘权力往往被忽视。[8]这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所有的教学活动基本都处在教师权威和绝对权力的控制之下,学习者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缺失状态,所有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必须接受教师预设的相同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进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相反,在线教育则能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个性化的自适应学习。所谓的自适应学习即强调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偏好和认知水平为学习者生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以避免所有学习者使用相同的课件,从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9]在线教育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云储存、数据挖掘等技术能够精准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并形成一种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其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保障下,使学生与教育服务提供方形成一种双向选择的状态,在线教育系统能够基于学习者相关学习经历的大数据分析而精准推送适合学习者的教育内容;同时,学习者也能够拥有自主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和感兴趣的教育教学方式,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由地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不用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在线教育的智慧性和自适应性赋予了学习者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可能,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教育流程再造。

二、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困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