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学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02:56: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数字医学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数字医学教育

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模式探讨

摘要: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图书馆普遍重视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建设,尚缺乏对服务医学教育模式建设的探讨。文章着重对当前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建立服务医学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医学教育;服务模式;医学院校;图书馆

医学院校图书馆是的医学文献信息收藏和医学文化传播的中心,是提升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201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图书馆建设,促进教育职能发挥。医学院校是培养医疗专业人才的基地,医学图书馆收藏医学书籍、专业文献等,是培养高医学临床人才的必要条件。目前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服务模式需要重新构建。

一、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存在问题

(一)基础条件尚需提升。图书馆合格指标体系对馆舍面积、馆藏结构、馆藏数量、书籍质量等做了具体要求,目前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比照指标体系或多或少存在差距,而经费投入不足是主要原因。经费投入少会造成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馆舍面积不够,阅览场地狭小,设备安装局促、图书信息资源存放密集;经费投入少还会造成馆藏结构不合理,医学院校图书馆对医学书籍馆藏比例有要求,国内的医学专业书籍出版量较小,国外的医学专业书籍价格昂贵,医学类图书比例不达标;经费投入少更造成馆藏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目前纸质图书期刊价格逐年上涨,国家本科教学评估指标要求生均图书3册,由于医学类图书出版较少,又要求满足生均3册指标,部分图书馆出现满足了医学类图书采购就满足不了数量,满足了数量就无法保障馆藏结构比例的矛盾,最终书籍数量、质量无法保证。而经费投入也决定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优劣,如今各高校虽然加大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却依然赶不上价格上涨的速度,从而无法采购更多的知识平台。(二)服务医学继续教育缺失。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医学教育中普遍承担图书馆利用入门和文献检索教学两门课的教学任务。主要介绍怎样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怎样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偏重于检索技能的培养,缺乏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各教学院系联系,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务人员提升自我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附属医院是医学院校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的临床教育基地,是医学实践的重要场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医疗从业人员的医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图书馆在保障基本医学教育(本科、研究生)外,还应承担服务毕业后的临床医师的医学继续教育职能。然而,当前各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继续教育水平并不高。由于图书馆与临床附属医院业务联系较少,一方面临床医师医疗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很难抽出时间到图书馆学习,一方面图书馆没有深入临床医疗一线收集临床医疗工作者们的信息资源需求,造成图书馆在采购书籍时缺乏针对性,花大量资金所购书籍不能够发挥实际作用。其次国家对高校图书馆有社会化服务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向全社会开放,中国图书馆学会倡导图书馆要以人为本、普惠均等,社会上个体医疗工作者、对医学知识有需求的大众以及疾病患者对医学院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渴求。然而,除了部分图书馆部分空间选择性向大众开放外,大对数图书馆对社会化服务持排斥态度,造成图书馆部分资源闲置和浪费。服务医学继续教育职能发挥不够。(三)馆员素质参差不齐。馆员素质是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院教育质量重要保证。目前,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复杂,部分学校将图书馆作为解决高端人次引进家属的安置地,实际工作水平与现实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第一、部分工作人员学历偏低,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没有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造成现代化信息资源设备的浪费;第二、各种专业人员偏少,缺少兼具图书情报、外语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造成各种外文资源记录错误、存储和提取缓慢,外文资源平台利用率偏低;第三、缺少有医学教育背景的工作人员,造成医学信息收集处理混乱、解答和服务无法满足师生的基本要求;第四、图书馆对医学教学内容的动态跟踪能力较差,导致师生无法在检索导航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学科服务和嵌入式教学无法开展。

二、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医学教育模式构建措施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教育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就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机技术,同时它还包括人的行为学研究等多项关键技术)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通过对视觉,听觉的模拟再现来使人产生处于实景当中的感觉。计算机日益强大的处理能力使得在线医学教育、病人数据库、手术仿真、远程会诊、医疗专家系统等成为现实。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学方面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如虚拟内窥镜、虚拟手术、虚拟静脉注射、虚拟康复训练以及各种用于医学实践教学的模拟虚仿真训练系统,利用这些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医学临床教学、新生培训、技能测试、技术学习、手术计划等诸多方面的医学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虚拟环境中,与环境中各种对象相互融合,更加深入地学习所学课程。学生还可以通过使用具有交互性的模拟医疗设备实现虚拟仿真环境的操作,从而进行实践练习。目前,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医学教育领域有很多,下面这要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远程医学教育几个方面阐述。

1虚拟仿真技术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基础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一般分为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的方式是课堂讲授加传统医学插图,学生大多感觉学习过程枯燥、不好理解、不好记忆。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下,将人体各器官的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的数学模型存在数据库中,利用计算机显示屏上有意识地显示某些细节,学生可以将病人的各种病变部位分开或合在一起观察病变情况,同时可以利用此技术培养学生的人体解剖理论的认知能力。举例来说,目前解剖教学上应用的虚拟仿真人体解剖图的数字化的解剖图谱,利用这一图谱,学习者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观察、移动虚拟对象,并且虚拟的组织器官还能及时给予学习者感官上的反馈,这样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解剖结构。比较典型的应用实例就是利用“虚拟人”数字化数据集进行三维重建,即“人体数字化解剖学”研究,创立虚拟仿真解剖学,同时提供CT、MRI及PET等方面的断层图像,进行一系列医学临床、教学及研究的虚拟模拟。具体步骤就是利用一台人体虚拟解剖电脑,教师可以讲授人体各部分结构的解剖知识,学生也可以在虚拟的组织和器官间的模拟操作感受触觉反馈,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手术要领和技术。学生在课堂上能以三维的形式看到人体数千个解剖结构的形状、位置及器官间的相互空间关系等,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提高。

2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临床实践是对医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最显著的应用是虚拟手术教学,即通过虚拟临床手术技术让学生在手术之前学习新的手术方法和流程,练习所制定的手术计划,在虚拟仿真手术之后,也能让学生温习或重复全部手术过程,并且能够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一个客观的评定。现今医学院校的学生和教师都不能只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而在实践中常会遇到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复制手术场景,让学生不断在虚拟现实场景中进行实践训练。这种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演示不同策略的手术流程,教授学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避免手术失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病人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同时还节约了教育资源,具有零风险、可反复操作等优势,学生可利用它完成手术的各个操作步骤,并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达到更多地积累临床实践技巧和经验的目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有更多接触临床的经验,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的能力、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使他们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临床理论知识较快地掌握临床诊疗实践规律,还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3虚拟仿真技术在远程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交融机制探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医学教育教学已逐渐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医患矛盾呈现易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促进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资源环境不断优化。“医患矛盾”大数据的充分挖掘与全面深入分析将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改革方向。文章拟通过对大数据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交融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探讨“医患矛盾”大数据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交融机制,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向数字化、信息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改造升级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医患矛盾;大数据;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机制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医疗技术也随之迅猛发展,然而“中国式医患关系”不仅阻挠医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之一。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不仅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是改善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医患矛盾呈现易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促进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资源环境不断优化。临床医患矛盾大数据的充分挖掘与全面深入分析将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带来重要契机和有利条件。

1大数据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相交融的时代背景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给医学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被列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1]的十大战略任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医学教育教学已逐渐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中国医学与大数据整合联盟提出,以政、产、学、研、医、数、信一体化模式,落实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战略,推动中国健康观念和实践的革命[2-5]。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建设健康中国需要大批卓越医学人才支撑。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必须“德医双修”,必须改进和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6],不断优化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资源环境、师资条件等要素。大数据的精确性与大量性可以促使医学人文素质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大数据的多样性可以拓展医学人文素质教学资源并丰富教学手段,大数据的高速性可以提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时效性[7]。因此,大数据理念和技术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向数字化、信息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改造升级,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提供新的环境条件。在大数据基础上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有助于深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规律的认识,优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效,从而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大批卓越医学人才支撑。

2“医患矛盾”大数据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交融机制探讨

查看全文

神经科学基础整合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为了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本院结合国内外医学教育主流的先进教育模式,自2013年开始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将解剖学(神经系统)、生理学、组织学课程整合,构建新课程体系“神经科学”模块。通过整合课程的开设,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医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神经科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数字化教学

整合课程(integrationcurriculum)是针对学科课程存在的知识单一、片面和相互割裂的问题,从课程内容、资源、组织实施等方面将两种或多种以上的学科课程内容融为整体,实现学科知识融通、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课程形态[1]。课程整合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整合,课程结构得到优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可以融合贯通和全面了解医学的知识框架,方便快捷的构建知识体系,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阶段和临床阶段界限分明,割裂了医学知识的整体性,使部分学生对医学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出现迷茫和误解。同时,有限的学时与激增的专业知识之间的矛盾凸显,学生难以保证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难以适应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3-4]。本院是民族院校中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医学专业的院校,多年来临床医学一直采用传统的医学院校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大班说教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计划。尽管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科知识的学习系统、独立且完整,但却忽略了医学教育的人本性和学科间知识的关联性、实践性和实用性[5]。为了顺应世界范围的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有益做法,配合国家卓越医生计划的实施,本院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同时医学教育管理部、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多个教研室进行多次交流,于2013年率先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班进行试点,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本院对部分医学课程教学内容尝试整合,制订了医学院课程整合方案,形成了8个教学课程整合模块。分别是人体解剖学课程整合、神经科学课程整合、人体发生学与遗传学课程整合、组织学与病理学课程整合、细胞的化学与生物学课程整合、病理生理学与内科学课程整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整合以及实验课程整合。本研究对神经科学课程整合做如下报道。

1神经科学课程整合改革

1.1教学团队的组成及培养神经科学课程教学团队由解剖学、生理学和组织学骨干教师组成,由课程负责人统一管理。教学团队成员相对固定,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为教学改革支柱,中青年教师为教学改革主力。为提高教学能力,授课教师定期集体备课,深入讨论教学内容,做好不同章节之间的衔接及融合。这不仅使得团队教师教学能力得到培养,而且增强了各教研室之间的管理。此外,学院还定期派团队教师参加各种课程整合教学研讨会,学习兄弟院校的整合经验。1.2课程内容的融合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开展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作为单独的两门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总计划学时180学时。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周期过长、内容重复、效率低下等弊端。为此,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为一门课程,实行“大局解、小系解”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授课、中国数字人系统示教、标本和模型观察与尸体解剖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综合性学习思路,总计划学时调整为174学时,课程在第二、第三学期完成。由于学生在第二学期开展的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以及第三学期开展的生理学课程之间存在教学内容的重复,加之知识的连贯性不够,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又将组织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系统现代研究方法和神经系统疾病病例分析等5部分整合为神经科学,全面系统阐述神经科学的知识。1.3神经科学课程整合特点传统的医学教学课程中没有神经科学课程,但神经科学向来是医学教学中的难点。其结构、功能复杂,知识点分散在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等多个传统课程中,存在教学内容的重复[6]。神经科学课程整合思路是将神经科学从微观到宏观、从形态到机能、从基础到临床等层次进行整合。通过整合可将以往片段化、碎片化的神经科学知识,改变为整体的、综合性的、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体系,避免了授课过程中的知识重复及脱节的问题。整合后的神经科学课程,讲授知识更加系统完整,有连续性。学生不仅在知识掌握上更加灵活和牢固,也能尽快利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同时,学生可以融会贯通和全面了解医学的知识框架,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和自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这种教学模式大幅度减少了重复内容的学习,浓缩了理论授课学时。神经科学课程整合的思路符合临床医学医师资格考试模式和现代医学综合考核及应用能力考核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人类认知的习惯。知识整合框架是将形态与机能整合,基础和临床整合。除此之外,为了消除传统医学教材对课程整合的限制,教学团队编写了《神经科学》自编教材。授课内容增加了神经科学的现代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我们在《神经科学》自编教材中设置神经系统病例诊断分析章节,通过讨论、分析等互助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的能力,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培养的“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培养标准。神经科学课程整合避免了授课过程中的知识重复、脱节的问题。这种整合不仅节省了课时,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整合课程的实践部分是将神经科学形态观察与机能操作相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1.4教学方法的改革《神经科学》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于第二学期开课。授课方式上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采用中国数字人系统示教、小组标本模型观察、尸体解剖及动物实验。节约出来的时间主要用于开展PBL教学,将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通过PBL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实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和教务系统APP,加强师生互动,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7]。1.5数字化技术在神经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态事物动态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教学内容难度降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如颅的组成和整体观、内囊与背侧丘脑等的位置关系、侧脑室的位置与分布、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等,对这些内容许多学生不能形成立体的认识,要达到理解透、掌握好的程度就非常困难。而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充分显示人体某局部或器官的立体构象,增强学生的视觉效应,有助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概念,进而对这些内容进行彻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听两种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对组织器官、空间构象、器官毗邻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立体思维的能力。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神经科学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以往学生的神经科学实验课程只能在解剖学实验室里进行,也只能在规定时间和场所使用解剖学实验教学设备。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而我校通过局域网建设,建立了网络学习平台,开放“数字人系统”资源,并通过预留模块提供教学视频和课件,供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学生可通过校园网进入系统进行自主学习,随时观看教学视频和动画演示。因此,在神经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配合中国数字人系统,将传统的解剖实验课和先进的数字虚拟人体技术相结合,可进行对人体结构进行虚拟与真实的对照,快速精准地掌握相关知识,并在课前或课后预习复习。数字化技术在神经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解剖效率,还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思考

一、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医学专业教育档案的重要性

由于在医疗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医学资料不计其数,每一份医学资料对我国医学教育事业都非常重要。比如重要的医学教育档案,类似于课堂医疗事故、实践医疗记录、学术讨论会议记录、案例分析、医疗专业学院费用明细、人事任免等资料。最后就是最重要的档案材料的管理,这些资料包括在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发现、国外案例的视频与论文、重大医疗事故记录等。以上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对专科医学院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医学专业教育档案的作用

医学专业教育档案记录了医学专科学校在进行日常管理与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的事情。对这些档案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让医学院发现自己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改进,为教学提供科学理论的支持。再者,对医疗教学过程的完整记录,可以将医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课堂情况与专业技术掌握程度完整的分析,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提供理论支持。

二、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规范化

查看全文

数字化虚拟人在人体解剖学的应用

摘要:“数字化虚拟人”技术是融合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人体断面数据信息整合建立人体三维立体图像的技术。为了推动数字化虚拟人在人体解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对数字化虚拟人在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梳理传统解剖课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数字化虚拟人的特点,探讨了其应用于解剖课程中的优势。

关键词:数字化;虚拟人;人体解剖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虚拟人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化虚拟人不仅对医疗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以人体解剖课程为主的医学课程教学的巨大变革。人体解剖学属于医学形态学范畴,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数字化虚拟人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撑可以满足当前人体解剖教学的需求,因此利用好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优势,来推进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当前医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2传统人体解剖教学中的不足

传统的人体解剖课程主要是通过观看解剖图谱,利用简单的教学模型进行教学。人体标本资源紧缺,教师不能随时通过人体标本进行教学。图谱虽然容易获得且教学方便,但是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缺乏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真实感和立体感,学生难以通过图谱观察来获取清晰科学的认识,从而对解剖知识了解得不够深刻。教学模型虽然克服了图谱立体性不强的缺点,让学生可直观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但模型尺寸、大小比例等失真现象较为常见,难以精确还原人体标本,导致学生观察了解不充分,动手实验能力不足,理论教学充分,而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进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随着医学专业学生的不断扩招,人体标本的数量供应远远无法满足当前人体解剖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需要。如果还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则对学生知识储备和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消极影响[1]。因此,人体解剖课程必须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解决标本不足的问题,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查看全文

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目的:通过将数字化3D虚拟在线教学、直播教学等运用于目前的口腔修复实验教学中,探讨在特殊时期更为优化有效的口腔实验教学方法,方法:选择我校2016级学生,疫情前采用口腔修复传统教学方法,疫情后采用3D虚拟教学+直播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和技能考核考察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结果:技能考核中两种教学方法的实验成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相似。结论:3D虚拟教学+直播教学不影响特殊时期口腔修复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开展较好可能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应综合传统教学的优势,利用3D虚拟教学、直播教学等多层面教学更好地开展特殊时期的口腔修复实验教学。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网络直播;口腔实验教学

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网络组织整合资源,有机组合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口腔实验教学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并探索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口腔修复学数字化3D虚拟教学,结合线上直播教学,多层面教学对学生的口腔修复实验可进行了改革,探讨更为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一、教学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2016级口腔专业本科五年制的学生,共81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60人,年龄分布范围20-23岁;2019年9月-12月,2016级学生进行了可摘局部义齿和固定义齿的口腔实验学习,采用了传统实验课的讲授示教方法;因为防控原因,学生延迟两个月于2020年5月初开学后,进行了口腔修复全口义齿的实验课学习,因为学习时间的减少,无法按正常课时进行教学,采用了口腔修复3D虚拟化教学+线上直播+多层面教学,最后通过临床技能考核和调查问卷考察学生学习效果从而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探讨更为有效的实验课教学方法。

二、方法

查看全文

信息化系统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应用

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学院校教育的进一步延续和补充,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随着现代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促进医院专(学)科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拓宽医务人员科研思维、强化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1]。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可行的方法,随着现代化技术不断应用以及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新要求、新变化等,传统单一、滞后的管理方法很难满足现代化医学教育管理和医院管理的具体要求[2]。因此,对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初步探究。

1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以下方面组成:1)职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管理;2)职工外出进修管理;3)职工担任学术组织任职管理;4)院内培训及学术讲座管理;5)技术人员参加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管理;6)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7)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学分管理。1)~5)项内容以日常审批管理为主,主要对全院人员申请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登记、审批、备案、查询、归档等,其管理要点在于大批量申请表单的审批流转、大量数据的归档与分析。这一特征与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特征相吻合。医院使用“华天动力”OA办公系统,运用此套系统自定义平台快速搭建个性化功能模块的特点,研发了一个“基于OA办公自动化平台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块”实现继续医学教育日常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加上国家级CME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CME项目申报系统、“华医网”科教管理平台。共同构成了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系统构架如(图1)所示。

2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

2.1借助OA平台建立电子审批表及管理报表。管理员在“华天动力”OA系统—“审批流转模块”搭建符合管理需求的审批表。如:“职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审批表;职工外出进修申请表、学习报告书、考核表;学术任职审批备案表;院级学术讲座、培训审批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公共间使用备案表、技能培训申请表;继续医学教育办班审批表;申请授予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审批表”。职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班的管理还涉及到年度继续医学教育经费的核算,在OA上设置“科室年度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核算报表”;职工外出进修管理需要各科室提前做好下一年的进修计划,在OA上设置“科室年度进修计划安排报表”;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管理环节中,在OA上设置“会议培训预算表”、“会议培训决算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调查表”。对于一些非常规的需要请示报告的特殊事务,在OA上设置“继续医学教育一般事务请示报告表”。2.2借助OA平台完善登记、流转、审批、查询等管理环节。电子审批表设置完成后,根据审批环节,设置审批流转流程。个人或学科(专业小组)在发起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申请时,使用任意一个OA子账户发起申请,借助“华天动力”OA系统文件流转中的任意环节可撤销、退文、前后加签(给任意需要审阅审批表的人)、分发、审批、查询、备案等功能完成各环节的校对和审批任务。同时可将支撑材料上传至附件提交至审批各环节查阅。最终由继续医学教育专职管理员分发到财务科管理员OA上,作为报销凭证,从而实现全程无纸化管理。2.3借助OA平台的“智能报表”功能完善档案电子化管理和数据分析。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实际上是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进行参与的原始记录,需要具备准确且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的目的[3]。“华天动力”OA系统拥有“智能报表”技术,其内置视图不仅能够把审批单上的数据使用二维表的方式展现出来,还提供报表功能,能够制作各种报表和图表[4]。借助“华天动力”OA系统的智能报表功能对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档案实施全程电子化管理,数据保存完整、可随时进行数据分析。2.4借助“华医网”科教管理平台对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进行管理。我院使用的是华医网开发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平台”。该系统设有卫生技术人员管理端、科室管理端、医院管理端分权限管理,形成以卫生技术人员管理为主线,以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为脉络的有机整体,实现人员管理、学分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学分数据库及个人信息档案库建设。(如图2所示)它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录入端设置在信息的产生方,充分利用院内人力资源,采取个人录入—管理员审核或二维码扫码及人脸识别自动录入信息的方式,解决了大量信息长期录入的问题。数据来源更准确,监控到位。使庞大的信息在工作中产生,汇总在一起,医院管理能从中获得“监控、指导、规划、数据库”的价值,更高效、准确、便捷。2.5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信息化管理。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上,我院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和管理使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建立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及信息反馈系统;自治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管理使用“华医网”研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CME项目申报系统。这两套系统的使用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专家评审、网上审批[5],在管理上也提供了数据汇总统计、查询、历年数据归档的功能。

3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成效

查看全文

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教育的应用

[摘要]虚拟仿真技术正在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仿真因其直观、可操作、不受时空限制、安全性等优势,被视为口腔医学教育的一种先进辅助手段。该技术可在临床前教育中提高口腔医学生的精细运动技能、手眼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完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探索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效性分析。本文主要综述虚拟仿真技术目前在口腔医学各个学科教育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给口腔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虚拟仿真;口腔医学;教育

虚拟仿真(virtualreality,VR),也称虚拟现实,是指利用计算机将虚拟组件融入现实生活,或通过创建令使用者沉浸其中的虚拟场景,进而提供视、听、触等感官刺激,并以此实现仿真的人机交互[1]。在教育领域,虚拟仿真技术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在医疗培训、航空飞行模拟培训、驾驶模拟培训以及医疗紧急情况培训等领域卓有成效[2]。在医疗卫生领域,虚拟仿真技术越来越多用于临床前培训、技能评估与手术辅助。但目前,国内口腔医学教育仍以传统模型与头模系统为主,这种传统模式对于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掌握的帮助有很多不足。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各种局限,提供模拟现实的学习体验,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国内高校开始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3]。

1虚拟仿真应用于口腔医学教育的优势

目前国内外高校在口腔教育领域广泛使用头模系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因其抽象性和时空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临床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虚拟仿真技术因其技术特性,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不足。首先,虚拟仿真系统通过计算机创建的虚拟实境,可以再现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向学生展现的复杂抽象解剖结构与疾病发展过程。其次,虚拟仿真技术可操作性较强,一个完整的虚拟仿真系统除具备模型、手机和马达等硬件设施,还在软件层面实现了对系统中各种仪器的统筹协作,能够进行准确的实时跟踪反馈。目前,虚拟仿真可以提供多种操作课程供学生学习,包括龋损去除、牙体预备、阻滞麻醉等[1,4,5]。第三,虚拟仿真系统避免了学生操作技能不熟练时临床实习的不安全性。Ziv等[6]证明在传统口腔医学教育项目中适当使用虚拟仿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避免伤害患者,减少了临床实习不必要的医患矛盾,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7]。第四,虚拟仿真技术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打破了时空局限,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有着重要意义。Iwanaga等[8]分享在三维虚拟空间中远程在线讲授外科手术及相关解剖学的经验,并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面对面课堂和在线课堂)进行比较,在新冠疫情可能长期存在的背景下,为远程教学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虚拟仿真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思考

【摘要】信息化管理是当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各省均不同程度的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地的继续医学教育进行管理,但由于各省搭建信息系统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建设思路不同,导致功能存在差异,省间信息不互通,导致国家层面不能实现对全国的管理。因此建立功能完善的国家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省之间数据互通,国家层面能够掌握全国数据,切实了解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实际情况,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系;项目;学分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需求日渐提高,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升卫技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越发被重视。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来负责整理、统计各类资料,不仅工作量巨大,统计的数据容易重复或遗漏,且时效性低[1]。伴随新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具有着高效、便捷、迅速等优势的信息化管理方式逐渐成为管理方式的主流,各省市之间也各自构建自己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从而继续医学教育也逐渐开始信息化管理。

1信息化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1功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和学分管理系统组成。能够通过查看项目的举办时间、地点、主讲人、课程内容、天数、学分数以及完成情况等信息,实现对项目的管理[2]。通过查看卫技人员的学习参与情况、学分获得情况、学习内容等信息,实现对管理区域内卫技人员及学分的管理。1.2作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项目进行登记、审核、备案和信息反馈,加快了信息交流速度、增加了信息准确程度,极大增强了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能力[3]。同时能够及时、准确、动态的查询和统计卫技人员的学习记录、学分记录和学习情况,在线上就可以进行发放和审核学分。使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化、便捷化,全面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4]。

2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