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乐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4:02: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数字音乐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数字音乐教育

数字音乐与音乐教育论文

一、数字化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运用的作用

通过前文所述,可以看到数字化教育发展的迅速和其强大的辅助教学力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也是显而易见。一是有利于教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少年来,如何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并仍然在摸索、探讨之中的话题,即便是在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课堂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许多学生对某些本方向之外的其他音乐学科的知识的接受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从而存在偏科的现象;探究其中的原因,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但是,两个最为基本的问题是大家达成共识的———音乐教育的理念和音乐教学的手段,或者称之为音乐教学的模式,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强调的是知识本位,音乐课和其他自然学科、人文学科一样,重在知识的解读、灌输、记忆,割裂了音乐本质的东西,即“听觉感悟”和“审美”,学生面对抽象、生涩的概念相当反感;数字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的加工处理,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甚至是嗅觉、味觉的联觉反应,通过形象化加强理解、便于记忆。二是有利于教师实现知识的交叉、整合,现在的社会对人才、对知识的要求强调“多元”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一架琴、一只粉笔、一台录音机,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数字化技术手段则可以大容量的容纳各个相关的知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就能足以说明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软、硬件知识的把握合理的将所传授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给学生。三是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对教师有着相当的要求,首先,要能够熟练操作电脑、了解并掌握电脑的使用、维修等知识;其次,要能够熟练的运用相关软件的安装、使用等;还要经常广泛的涉猎各门学科的知识,不断的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四是对于学生而言,借助现代化的数字音乐技术手段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渐渐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创造式学习。

二、小结

综上所述,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能使教师的教学更明朗化、便捷化、生动化,让学生的学习更自主化、全面化、开放化。艺术类、高校师范音乐专业已经开设了类似课程,这说明市场对数字化音乐教育的师资是有需求的,数字音乐教育的发展是比较乐观的。有关课程设置的先关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和建议,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数字技术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视和在教学实际中的运用,将会开发出非常多元化的数字音乐教学模式,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巨大能量也会得到释放。

作者:赵静单位:郑州财经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

查看全文

计算机音乐教育论文

一、计算机音乐的概念

计算机音乐是音乐与电脑结合创造出来的,音乐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音乐就带有计算机制作的成分。在现代音乐中,不管是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爵士乐、说唱音乐等,都离不开计算机来控制音乐。比如说,我们在家里使用音响设备播放古典音乐,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控制的。计算机拥有高度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声音的数字化处理。在计算机上面对声音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音响效果,极大提高音乐的表现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与数字音频接触,在电视、电影和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中都含有数字音频的合成技术。计算机音乐的制约原理主要是以计算机的控制为中心,以数字音频技术的控制作为音频终端的制作方式。计算机音乐是从音乐创作的角度使用数字音频的处理技术,创作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音乐类型,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特点,不管是在旋律还是在表演上,都有自己的特征,与其他任何音乐的表现形式都有明显的区别。从音乐制作技术的角度来看,计算机音乐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音乐编辑学、乐器学、音乐声学和数字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操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音乐技术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高校音乐教育带来了极大便利,改善传统高校的音乐教育,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高校音乐教育中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真实而活泼,极大程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极大提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计算机音乐的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音序的软件与数字化的电子乐器相结合。计算机音乐的发展与电子乐器不可分割,电子乐器的发展实际上就是音色采样技术的发展史。因为计算机音乐设备与传统音乐设备是不同的,计算机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是计算机音乐最突出的特点,计算机音乐可以实现传统音乐不能实现的功能,给音乐教育领域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音乐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更新,未来计算机音乐将会给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因素。

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一)音乐教学环境不断改善。随着近年来我国招生政策的不断变化,许多普通高校开始对生源进行扩招,不管是在办学规模还是在招生的人数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让许多学生接受计算机音乐的发展变化,提高高校的音乐教育规模。普通高校升学率不断上升的同时,其教学水平和办学能力,以及发展的潜力也在不断增强。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模式的不断优化。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随着高校改革课程的不断深化,已经初步形成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系统。就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普通高校音乐科目在招生数量和教师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环境、音乐教学设施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二)缺失教学资源。从目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虽然教学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这些阻碍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学资源的缺失。音乐教学资源的缺失主要包括客观的教学资源和主观的教学资源,客观的教学资源主要是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仪器和教学设备。主观教学资源是音乐教师。随着普通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多,教学资源非常紧缺,因此,计算机音乐技术和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模式需要改进。也就是说,计算机音乐技术必须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音乐的教学效率,节约高校音乐教学资源。

三、计算机音乐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提高普通高校客观的音乐教学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音乐开始发展,计算机音乐又称为电脑音乐或数字化技术音乐,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音乐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不断渗透到音乐创作中。随着创作者队伍的不断壮大,计算机音乐已经从专业化逐渐向社会化转化,计算机音乐成为数字化艺术的重要组成。计算机技术拥有强大的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对声音的处理,数字化的声音处理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声音原有的效果,最大程度提高音乐自身的感染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数字音频接触,如电视机和录像机等产品都运用了计算机音乐技术。计算机音乐的创作是以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用音频控制技术,加上采集器等电子乐器的配合,最终形成一种电子音乐的形式。计算机音乐有着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音乐曲风,从制作技术来看,计算机音乐与传统的音乐是不同的,从声音的制作技术手段来看,计算机音乐的剪辑与录音等技术手段,都是属于音乐学的范畴。计算机音乐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计算机技术对高校音乐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改革意义。自从普通高校进行扩招以来,学校的教学资源已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为了改善这种局面,普通高校不得增加教学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经费,减少普通高校教学收入的比例,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学习音乐。计算机音乐在高校音乐课程中的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资金的投入。(二)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观教学资源。计算机音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观教学资源,教师不会因为主观的原因影响高校音乐的正常进行,我国普通高校教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音乐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对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观教学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查看全文

高校音乐实验室管理与优化分析

摘要:从当代教育的内容来看,实验室建设占据了重要地位,音乐专业亦是如此,依托实验室建设,能够让本专业的学生获得音乐技能训练以及提升的契机,同时亦能够使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进步。文章将从建设高校音乐实验室的重要性着手,详细探究高校音乐实验室的管理与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音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长久以来,如何将科技融入于音乐事业当中,以此来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壮大一直是音乐人的追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诸如石器时代与铁器时代的到来,让音乐器材获得了更多的制作材料,并由此诞生了各类乐器。数学学科的水平不断提升,间接带动了音乐律学的问世与发展。印刷业的进步,使得各类音乐乐谱得到了有效的传承载体。在录音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当中,音乐作品得到了妥善的保存并能够传承至今。从前述历史能够看出,音乐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同科技的进步是同步的。在人类进入到20世纪之后,科技水平一日千里,由此也推动了音乐艺术大幅度地进步。在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巨变的过程当中,音乐艺术的变化亦是让人为之惊叹的。有鉴于此,音乐教育应当牢牢把握住机遇,将现代信息技术(诸如数字化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等)引入到音乐课堂之中,使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进而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增进音乐人才培养质量。而音乐实验室则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一、建设高校音乐实验室的重要性

建设高校音乐实验室,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其能够着重彰显学科特质,有利于拓展学科优势。下面笔者将分析以下建设高校音乐实验室的重要性。1.着重彰显学科特质。对于数字音乐技术而言,其不但体现了音乐艺术同科学技术的结合,同时亦是社会进步的衍生物。在我国当下音乐教育事业当中,数字音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应用,尤其在高校音乐课堂之中,授课教师能够借助数字音乐技术的应用,带领班级学生进行视唱练习、节奏练习以及和声练习活动等,同时,授课教师亦可以借助数学音乐技术,使学生明确不同音乐流派的音乐创作风格,使学生的知识视域得到拓宽[1]。可以说,在数字音乐技术的辅助之下,将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在学生眼中变得更加鲜活,并且在此种音像声光结合的工具的帮助之下,整个音乐课堂将变得十分高效,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身音乐核心素养的进步。除此之外,授课教师依托数字音乐技术,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触和学习音乐史知识,从而将使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音乐知识学习体悟,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将让自身的音乐创新思维得到全面养成。2.有利于拓展学科优势。音乐实验室能够为音乐学科的专业深化、科研拓展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基础,使音乐教育能够基于数字化设备更加直观、形象、快捷地发展,对于拓展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数字化音乐将作为传统音乐教学的一个强力补充,为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提供强大的推动力[2]。

二、高校音乐实验室的管理与优化策略

查看全文

电子音乐技术如何融入民族音乐制作

随着当前音乐艺术创作不断向多元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之间的融合态势日益明显。通过发挥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积极融合大众习俗、社会审美与演唱情感等多重内容优势,是民族音乐呈现出艺术融合的复合形态,并发展成为更好传递民族文化、展示大众艺术审美的重要表达方式。正是源自丰富的文化基础,加上其中独特的创作空间,使得民族音乐中蕴含了特色化、个性化的文化内涵。在数字音乐环境下,通过聚焦社会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将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过程,能够使民族音乐有机会接受数字文化环境的复杂考验,跟上数字文化、多元文化的时代进程,逐渐呈现全新的发展形态。本文将结合《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分析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的价值与策略,以期为全面推动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提供有效参考。由刘沛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14年9月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主要以音乐教育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教育及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探索、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与教学实睛研究、音乐教育的认知与发展心理探讨、音乐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音乐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音乐教育及心理的研究方法等多个章节对音乐教育实践及理论体系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问题、世界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学、基于超链接以音乐为核心的综合课程——综合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探讨——音乐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等多项观点,对当前创新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指引。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该书研究理论扎实、研究内容丰富全面,通过以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基本研究范畴为基础,通过对音乐教育教育及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音乐教育的认知与发展心理和音乐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当前读者了解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问题、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与教学实践研究、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和音乐教育价值观点的融合及多维度逻辑起点及价值建构等理论形成了完善的理论解读。第一,电子音乐技术发展趋势概述。在电子音乐技术应用的起步阶段,通过原始录音制作,成为最先进的电子音乐,为当前从传统音乐向电子音乐过渡奠定了良好基础。作曲家通过构思,并写下曲谱,再由电子乐器进行演奏,随着引入录音设备,直接改变了传统音乐制作。在电子音乐技术应用初期,凭借简单的电子音乐设备,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通过利用特殊的电子音响,并借助相关剪辑技巧、制作手法进行拼接,演绎形成了全新的电子音乐形态。第二,应该正视当前电子音乐技术发展与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电子音乐与电声音乐之间存在明显的混淆。电子音乐制作从录音、合成再到具体的电子技术制作,通常需要经历较长过程,对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把握实现了由粗糙到精致、由单一到复杂的成熟升级。因此,在当前应用电子音乐技术过程中,甚至将电子音乐作为电声音乐来进行处理。但电子音乐技术与电声音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要理性分析电子音乐技术与电声音乐的差异性,通过充分发挥两者的应用优势,减少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弊端。在电子音乐技术应用及制作过程中,由于电子音乐风格与手段之间缺少有效统一,影响了技术应用效果。一些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为了保留传统音色,对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不够恰当,出现了“违和”的现象。而一些音乐作品在创作时,则过多强调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影响了音乐作品的整体表达与艺术审美。第三,随着电子音乐技术发展不断成熟,通过将先进的电子音乐技术应用于具体发声装置,通过采用控制、处理,形成了电子音乐设备与技术装置。通过使用电子声音发生装置、声音处理装置、声音控制装置和声音录入装置等完整的电子音乐技术体系。随着当前智慧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出现了大量新的音乐制作软件,为当前电子音乐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实现了电子音乐技术的成熟发展与应用。随着当前音乐艺术创作条件不断完善,通过借助电子音乐技术的成熟应用,能够模拟出乐队演奏技巧、合成声音,全面推动音乐艺术发展。当然,从音乐艺术创作的时代趋势与大众审美诉求看,正确审视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将其以合理的形态融入其他音乐艺术制作的全过程,必然已经成为融合艺术时展的潮流与趋势。因此,未来应该重点探索,如何更好借助电子音乐技术在音乐制作过程中,所呈现的多元审美优势,丰富音乐制作表达空间,实现音乐艺术与电子音乐技术应用的完善、生动融合。

二、视野宏观,主题鲜明

该书研究视野宏观,研究主题鲜明,通过对音乐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音乐教育及心理的研究方法、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等内容进行论述,提出了音乐教学实践的多种观点,其中主要包含了音乐教育的非本体和本体价值的观点、音乐教育的认知主义观点、音乐课程研制的认知心理观点和高等音乐教师教育模式探索中的两个观念等明确的论述观点,为读者掌握音乐教育学研究、音乐教育概论、音乐教学理论、音乐教学法研究等多元化内容提供了有效基础。一方面,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具备现实可行性。随着当前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发展、应用不断完善,将其合理应用于民族音乐制作,能够借助技术优势,全面拓宽民族音乐的发展空间。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载体,综合专业音乐编程软件进行设计、剪辑,通过以数字化音乐的方式进行重新优化、合理整合与数字化剪辑与科学处理,从而形成了全新的音乐创作方式。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以数字音频以及MIDI技术为载体,通过对音乐艺术进行处理,为大众创作出满足审美需求、品质较高的音乐艺术作品。随着当前音乐艺术进入大众化、智慧化传播趋势,为更好展现民族音乐艺术的时代魅力,需要发挥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的优势,拓宽民族音乐的实际影响力。另一方面,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以跨界互融的方式,实现优势叠加、功能优化的发展目标。电子音乐技术是当前音乐领域科学技术、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呈现方式,电子音乐制作技术所表达的音色、音质特征,以及其中呈现的无限形态,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进程,也直接冲击了传统音乐的制作、表达与展示。面对新的传播环境,为真正做好民族音乐的创作与表达,需要在继承民族音乐艺术特色、内涵优势的前提下,更好发挥电子音乐的技术优势,积极推动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实现有机融合,通过进一步创新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更好满足大众对音乐艺术的多元化期待及审美需要,全面提升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社会认同,为民族音乐发展探寻全新空间。应该正视当前民族音乐艺术传播与发展面临较大困境,尤其是民族音乐缺少良好的创作空间与展示方式,很难为其生存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民族音乐艺术要借鉴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对民族音乐进行数字化处理,集中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和精品质的民族音乐作品,在充分满足大众艺术诉求的同时,拓宽民族音乐艺术的生存空间。

三、聚焦实践,案例丰富

查看全文

电子音乐技术如何融入民族音乐制作

随着当前音乐艺术创作不断向多元化、融合化方向发展,电子音乐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之间的融合态势日益明显。通过发挥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积极融合大众习俗、社会审美与演唱情感等多重内容优势,是民族音乐呈现出艺术融合的复合形态,并发展成为更好传递民族文化、展示大众艺术审美的重要表达方式。正是源自丰富的文化基础,加上其中独特的创作空间,使得民族音乐中蕴含了特色化、个性化的文化内涵。在数字音乐环境下,通过聚焦社会多类型、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将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过程,能够使民族音乐有机会接受数字文化环境的复杂考验,跟上数字文化、多元文化的时代进程,逐渐呈现全新的发展形态。本文将结合《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分析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的价值与策略,以期为全面推动电子音乐技术融入民族音乐制作提供有效参考。由刘沛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14年9月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主要以音乐教育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教育及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探索、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与教学实睛研究、音乐教育的认知与发展心理探讨、音乐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音乐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音乐教育及心理的研究方法等多个章节对音乐教育实践及理论体系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问题、世界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学、基于超链接以音乐为核心的综合课程——综合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探讨——音乐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等多项观点,对当前创新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指引。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该书研究理论扎实、研究内容丰富全面,通过以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基本研究范畴为基础,通过对音乐教育教育及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音乐教育的认知与发展心理和音乐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当前读者了解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问题、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与教学实践研究、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和音乐教育价值观点的融合及多维度逻辑起点及价值建构等理论形成了完善的理论解读。第一,电子音乐技术发展趋势概述。在电子音乐技术应用的起步阶段,通过原始录音制作,成为最先进的电子音乐,为当前从传统音乐向电子音乐过渡奠定了良好基础。作曲家通过构思,并写下曲谱,再由电子乐器进行演奏,随着引入录音设备,直接改变了传统音乐制作。在电子音乐技术应用初期,凭借简单的电子音乐设备,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通过利用特殊的电子音响,并借助相关剪辑技巧、制作手法进行拼接,演绎形成了全新的电子音乐形态。第二,应该正视当前电子音乐技术发展与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电子音乐与电声音乐之间存在明显的混淆。电子音乐制作从录音、合成再到具体的电子技术制作,通常需要经历较长过程,对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把握实现了由粗糙到精致、由单一到复杂的成熟升级。因此,在当前应用电子音乐技术过程中,甚至将电子音乐作为电声音乐来进行处理。但电子音乐技术与电声音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要理性分析电子音乐技术与电声音乐的差异性,通过充分发挥两者的应用优势,减少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弊端。在电子音乐技术应用及制作过程中,由于电子音乐风格与手段之间缺少有效统一,影响了技术应用效果。一些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为了保留传统音色,对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不够恰当,出现了“违和”的现象。而一些音乐作品在创作时,则过多强调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影响了音乐作品的整体表达与艺术审美。第三,随着电子音乐技术发展不断成熟,通过将先进的电子音乐技术应用于具体发声装置,通过采用控制、处理,形成了电子音乐设备与技术装置。通过使用电子声音发生装置、声音处理装置、声音控制装置和声音录入装置等完整的电子音乐技术体系。随着当前智慧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出现了大量新的音乐制作软件,为当前电子音乐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实现了电子音乐技术的成熟发展与应用。随着当前音乐艺术创作条件不断完善,通过借助电子音乐技术的成熟应用,能够模拟出乐队演奏技巧、合成声音,全面推动音乐艺术发展。当然,从音乐艺术创作的时代趋势与大众审美诉求看,正确审视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将其以合理的形态融入其他音乐艺术制作的全过程,必然已经成为融合艺术时展的潮流与趋势。因此,未来应该重点探索,如何更好借助电子音乐技术在音乐制作过程中,所呈现的多元审美优势,丰富音乐制作表达空间,实现音乐艺术与电子音乐技术应用的完善、生动融合。

二、视野宏观,主题鲜明

该书研究视野宏观,研究主题鲜明,通过对音乐心理学的历史发展、音乐教育及心理的研究方法、从“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等内容进行论述,提出了音乐教学实践的多种观点,其中主要包含了音乐教育的非本体和本体价值的观点、音乐教育的认知主义观点、音乐课程研制的认知心理观点和高等音乐教师教育模式探索中的两个观念等明确的论述观点,为读者掌握音乐教育学研究、音乐教育概论、音乐教学理论、音乐教学广告-100-法研究等多元化内容提供了有效基础。一方面,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具备现实可行性。随着当前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发展、应用不断完善,将其合理应用于民族音乐制作,能够借助技术优势,全面拓宽民族音乐的发展空间。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载体,综合专业音乐编程软件进行设计、剪辑,通过以数字化音乐的方式进行重新优化、合理整合与数字化剪辑与科学处理,从而形成了全新的音乐创作方式。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以数字音频以及MIDI技术为载体,通过对音乐艺术进行处理,为大众创作出满足审美需求、品质较高的音乐艺术作品。随着当前音乐艺术进入大众化、智慧化传播趋势,为更好展现民族音乐艺术的时代魅力,需要发挥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的优势,拓宽民族音乐的实际影响力。另一方面,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以跨界互融的方式,实现优势叠加、功能优化的发展目标。电子音乐技术是当前音乐领域科学技术、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呈现方式,电子音乐制作技术所表达的音色、音质特征,以及其中呈现的无限形态,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进程,也直接冲击了传统音乐的制作、表达与展示。面对新的传播环境,为真正做好民族音乐的创作与表达,需要在继承民族音乐艺术特色、内涵优势的前提下,更好发挥电子音乐的技术优势,积极推动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实现有机融合,通过进一步创新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更好满足大众对音乐艺术的多元化期待及审美需要,全面提升电子音乐制作技术与民族音乐制作的社会认同,为民族音乐发展探寻全新空间。应该正视当前民族音乐艺术传播与发展面临较大困境,尤其是民族音乐缺少良好的创作空间与展示方式,很难为其生存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民族音乐艺术要借鉴电子音乐技术的应用优势,通过对民族音乐进行数字化处理,集中呈现出多元化、高质量和精品质的民族音乐作品,在充分满足大众艺术诉求的同时,拓宽民族音乐艺术的生存空间。

三、聚焦实践,案例丰富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分析文集

摘要:20世纪末诞生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多方面地渗透到传统的音乐教育学及音乐活动中,并且在教学与活动中表现出色。本文主要立足于小学音乐教育,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及课外开展的文艺活动(以演出为主)出发,阐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其带来“恩惠”。1、音乐教学中的直观性与音响化——文字、画面与音响的结合;2、音乐活动中音乐的质量有保障;3、缩短教师的准备工作的时间,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小学音乐教学课外活动

说起“电脑音乐制作”或“MIDI”,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自20世纪末“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以来,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多方面地渗透到音乐艺术领域中,比如音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歌曲的MIDI伴奏,音乐教育中利用软件进行视唱教学……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业绩如何?实事求是的说,优点多于缺点。本文阐述就是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业绩——“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进入主题前,首先让我简单介绍“电脑音乐”。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与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如: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们就知道“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生产“电脑音乐”的一种方法、手段。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包容MIDI技术与数字音频技术,这两项是它的核心。在PC电脑没有介入音乐前,MIDI就是音乐制作的代名词。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与MIDI技术的融合,就形成了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对于这一系统的操作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本文主要阐述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之后,它给音乐教育事业(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恩惠(至于具体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主要是文艺活动,特指演出)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频繁的,而且内容相当丰富多彩。这无形当中就加大老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如果此时您是为小学音乐教师,会使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应该说工作起来会相对轻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查看全文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影响论文

摘要

20世纪末诞生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多方面地渗透到传统的音乐教育学及音乐活动中,并且在教学和活动中表现出色。本文主要立足于小学音乐教育,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及课外开展的文艺活动(以演出为主)出发,阐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其带来“恩惠”。1、音乐教学中的直观性和音响化——文字、画面和音响的结合;2、音乐活动中音乐的质量有保障;3、缩短教师的预备工作的时间,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小学音乐教学课外活动

说起“电脑音乐制作”或“MIDI”,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已不是什么生疏的事。自20世纪末“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以来,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多方面地渗透到音乐艺术领域中,比如音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歌曲的MIDI伴奏,音乐教育中利用软件进行视唱教学……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业绩如何?实事求是的说,优点多于缺点。本文阐述就是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业绩——“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进入主题前,首先让我简单介绍“电脑音乐”。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和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如摘要: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们就知道“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生产“电脑音乐”的一种方法、手段。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包容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这两项是它的核心。在PC电脑没有介入音乐前,MIDI就是音乐制作的代名词。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和MIDI技术的融合,就形成了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对于这一系统的操作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本文主要阐述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之后,它给音乐教育事业(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恩惠(至于具体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查看全文

电脑音乐对小学音乐教学影响论文

摘要

20世纪末诞生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多方面地渗透到传统的音乐教育学及音乐活动中,并且在教学和活动中表现出色。本文主要立足于小学音乐教育,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及课外开展的文艺活动(以演出为主)出发,阐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其带来“恩惠”。1、音乐教学中的直观性和音响化——文字、画面和音响的结合;2、音乐活动中音乐的质量有保障;3、缩短教师的预备工作的时间,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小学音乐教学课外活动

说起“电脑音乐制作”或“MIDI”,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已不是什么生疏的事。自20世纪末“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以来,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多方面地渗透到音乐艺术领域中,比如音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歌曲的MIDI伴奏,音乐教育中利用软件进行视唱教学……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其身影。它的业绩如何?实事求是的说,优点多于缺点。本文阐述就是其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业绩——“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对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

在进入主题前,首先让我简单介绍“电脑音乐”。电脑音乐是指利用多媒体电脑及和音乐相关的软件为工具制作并播放出来的音乐(如摘要:wav文件、mp3文件、midi文件等)。而后,我们就知道“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生产“电脑音乐”的一种方法、手段。

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包容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这两项是它的核心。在PC电脑没有介入音乐前,MIDI就是音乐制作的代名词。随着数字音频技术的出现和MIDI技术的融合,就形成了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对于这一系统的操作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本文主要阐述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诞生之后,它给音乐教育事业(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恩惠(至于具体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查看全文

高校视唱练耳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数字音乐制作技术和在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的教学新模式,已成为21世纪高校音乐基础课发展的重要环节。数字化音乐环境的不断完善即为高校音乐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探讨数字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的应用对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以及对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环境数字音乐制作技术多媒体系统应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

当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历史赋予了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全世界利用电脑、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学习研究的人数不断增长。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利用电脑从国际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此时,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利用科技迅速调整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将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引入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它们的应用不仅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甚至对我国音乐教育思维也将产生根本的改变。

一、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需要教学新模式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也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硬件支持。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指利用相关硬件和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的技术。多媒体系统包括计算机本身机体和外接设备如:声卡、合成器(或MIDI键盘)、音频制作软件、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和MIDI连接线、投影仪等。计算机可以将来源于音源的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入硬盘,然后用制作软件对每个轨道的音乐进行节奏、旋律、音色、像位、混响、延时等方面的编辑处理,再通过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录制为磁带或CD等声音载体。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国已经为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所拥戴。因为其有多方面的应用,在现代音乐制作上,它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论是影视舞台音乐还是广告音乐,计算机音乐事实上占据了主要地位。其优势在于:易修改性,具有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效,具有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等特点。数字化音乐环境及计算机音乐随着计算机和英特网的发展而产生,我们认识到,它们还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中。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如:CAKEWAIK8.0\9.0、SONAR1.0\2.0、MW3.0、JAMMER4.0、BAND-IN-A-BOX9.0\10\11等)利用相关设备器材学习作曲、和声、视唱练耳、制作打印乐谱。可以制作各类型音乐,具有即时修改各项内容的功能。当现代科技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呢?在教学中我们即时可以听到所需音响效果,是否比空洞的纸上谈兵先进呢?“技术就是生产力”,充分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革新高校基础课教学新模式,势必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查看全文

电脑音乐制作在欣赏课的运用综述

摘要: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因教学手段不同,出现了不同的音乐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随着多媒体电脑的发展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这些现代技术手段也在音乐欣赏课上有所应用,如果应用得当,就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音乐欣赏教学目标。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手段电脑音乐制作技术

在专业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而且是一门综合知识性课程。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不仅有使人愉悦的音响,而且它有着自身的思维发展逻辑、情感表现方式和意义。而音乐材料和音乐规则是音乐欣赏建构的基础和媒介,它们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构成,影响着欣赏者从音乐中得到的审美享受。

理论上通常将音乐欣赏按照欣赏水平的高低,分为三个阶段:①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音乐的悦耳、好听;②感情的欣赏:对乐曲表现的基本情感有进一步的体验和把握;③理智的欣赏:在较高的层次上对作品的音响、思想感情、表现意义等作知识性、专业性的赏析。因此,在较高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除了在欣赏过程中要有音质较高的音乐音响外,还要具备很多因素。一是要求欣赏者必须懂得一些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段、结构和技巧;二是教学中要有声音、文字、图像等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三是教师应具备一定程度的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虽然有的教师用到多媒体电脑设备,但一般仅限在某些准备材料较顺手的课堂上或精心准备的观摩课上。在绝大多数欣赏课上,多媒体电脑设备只是起到了板书的作用,课堂上的时间也往往会浪费在繁琐的操作上。尤其在器乐曲欣赏方面,想单独听取或介绍某一乐器特色时只是反反复复听几遍音乐而已,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音乐欣赏课的“笼统性”和“表面性”,很难达到较深层次的音乐赏析。然而,随着多媒体电脑的发展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以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以往音乐教学中达不到的教学手段能方便地得到改善,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MIDI制作与数字音频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两大核心内容,在音乐欣赏课中,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应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