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9:04: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数字文化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数字文化艺术

数字音乐文化艺术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音乐行业也正在以其数字化传播的方式赢得一定的价值转化。在湖南省选取5家音乐企业,随机抽取部分音乐企业管理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发展的现状,包括经营理念、数字音乐价值、企业价值观念及对消费者的态度等内容。根据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对当前“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音乐价值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互联网+”为数字音乐对文化艺术产业价值的实现迎来了一次很好的机遇,通过互联网与音乐融合、互联网经济与音乐价值融合,能够促进数字音乐对文化艺术产业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音乐;产业价值

在当今人们把“互联网+”比作经济发展“金钥匙”的时代,仿佛一切经济现象都离不开互联网。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经济已经渗透于各个行业。也就是说,各个行业都在或多或少地借助于互联网来实现其价值转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音乐行业也正在以其数字化传播的方式赢得一定的价值转化。为此,我们专门开展了对《“互联网+”时代的数字音乐对文化艺术产业价值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本课题研究中,对于实现数字音乐对文化艺术产业价值转化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下面,就结合课题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成果,来谈谈“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对文化艺术产业价值的实现策略。

一数字音乐发展现状

所谓数字音乐,就是指借助电脑、互联网、移动网络等数字技术进行制作、存储、传播和消费的一种音乐。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的应用普及,数字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音乐形式[1]。在数字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今天,数字音乐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一)全球数字音乐快速发展由图1可知,全球实体音乐近些年来在走下坡路,其行业收入由2010年的89亿美元下降到2016年的54亿美元,下降了39.3%。与实体音乐收入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数字音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由图2可以看出,从2010年至2016年,数字音乐收入由43亿美元增长到78亿美元,增长(二)我国数字音乐的发展现状1.以免费模式为主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近几年数字音乐产值规模还是很不错的,从2013年的440.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80.6亿元。但这仅仅是数字音乐的产值而不是收入。我国有着13亿人口规模,2017年上半年国内手机上网用户就已突破11亿,这意味着数字音乐的市场需求潜力是很大的。但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带来很高的产业收入。因为长期以来,我国数字音乐产业以免费模式为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大网站也多以免费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音乐下载。当大家开始意识到庞大的市场需求可以转换为价值收入的时候,试图以收费代替免费时,却发现广大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免费下载数字音乐的消费模式了。所以,当看到一些平台收费时,人们就会把目标转向免费平台。数据来源:网络公开资料图32013—2017年中国数字音乐产值统计(单位:亿元)2.商业模式渐清晰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100个网民中就有80位网民有上网听音乐的习惯。如果以11亿网民来计算的话,就有8.8亿的网民有着数字音乐的消费需求,如此庞大的需求群体意味着可观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因为有市场需求就意味着商业价值的存在,所以,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数字音乐的普及和服务提供商的介入,便出现了一些商业化运作的新终端和新应用。有了商业化运作,以付费下载、流媒体订阅服务和个性化音乐定制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商业化模式也渐渐清晰。3.音乐市场精细化数字音乐产品和其它产品一样,不同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既然市场规模非常庞大,那么,面对如此广大的消费群体,就需要商家根据消费的实际需求、消费行为和习惯的不同,对数字音乐消费群体进行分类,以实现音乐市场的精细化,从而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2]。4.个性化音乐定制由于我国网民习惯于免费提供数字音乐模式,所以,普通的音乐下载已经不大适用于商业盈利模式。在“互联网+”时代,要想网民愿意付费去下载音乐产品,就必须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做文章。比如,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音乐定制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就是一种很好的商业盈利模式。从最近几年流媒体订阅服务的增长态势也可看出,个性化音乐定制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音乐定制服务将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数字音乐产业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二“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影响

查看全文

草原文化艺术化转化几点思考

[摘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更好地激发创造活力,推进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面临的两个重要课题。推动草原文化艺术化转化是促进民族文化“双创”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提出跨类别、融合性、抽象化和理论化四种转化方式,构建活态传承、综合开发和集成创新三大体系,促进草原文化转化成果“走出去”“走下去”“走上网”三个渠道,形成草原文化艺术化转化的研发、生产和传播的完整链条。

[关键词]草原文化;艺术化转化;文化创新

一个地区对文化资源的配置和开发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而且直接影响了一个地区文化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艺术化转化是草原文化资源配置和开发的重要形式,要切实把握文化产品生产这个关键环节,革新转化方式,构建转化体系,畅通传播渠道,促进文化互动和文化创造力的激发,让草原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

一、着力创新艺术化转化方式

(一)跨类别转化,着力推动艺术形式创新发展。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艺术门类划分越来越细,艺术传播形式越来越丰富。跨类别转化就是在挖掘、整理和研究优秀传统草原文学艺术的基础上,促进各艺术门类之间的互动与交融发展。主要包括跨艺术门类、跨语言类别、跨传播渠道等三种形式。1.跨艺术门类。促进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文学形象和综合形象之间的转化,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其中,草原文学经典作品转化成戏剧、影视剧作品将是解决内蒙古自治区影视戏剧作品原创力不足的有效方式,是推动内蒙古自治区跨类别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改编成电影《内蒙古人民的胜利》;赤峰市力王集团将中国画与挂毯工艺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与艺术风格的工艺品。2.跨语言类别。草原文化是多民族在历史上共同创造、积累的结果,语言文字类型多,特别是蒙古语、满语、鄂温克语等被广泛使用,保持了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限制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此,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实施“蒙古语语料库工程”“优秀蒙古文译介工程”“民族电影译制工程”等,促进跨语言类别交流,推动优秀母语作品传播。3.跨传播渠道。内蒙古文学艺术形态多样,但传播渠道单一。如,英雄史诗、乌力格尔、好来宝等大量的说唱艺术作品,主要以艺人通过说书厅、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传播,缺乏现代的传播渠道,不能顺应中青年和少年群体的消费习惯。因此,向新媒体研发、舞台艺术呈现、跨界融合推广等方面转向,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传统说唱艺术传播渠道拓展的重要任务。(二)融合性转化,着力推动传统文学艺术现代化发展。融合性转化就是以现代化发展为着力点,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融入现代价值观念,激发传统艺术的内在活力。首先,优秀传统文学艺术与现代价值理念的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现代价值的重要源泉,也是传播现代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具有维系传统价值、培育新价值、校正价值偏差功能。通过经典复排、革新艺术形式、叠加现代价值等方式,在传统文学艺术中融入现代价值与内容,注入现代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通过乌力格尔、好来宝、剪纸等民间传统艺术,围绕时代主题,进行现实题材创作,赋予传统艺术形式以时代的内涵。其次,优秀传统文学艺术与现代技术融合。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更新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带给人们更丰富多彩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娱乐消费;要大力推进图书音像、广播影视等领域的数字化发展,用现代传播手段促进草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要大力发展文化产品传播和交易的现代科技平台,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渠道。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防止珍贵的实物和资料流失。如,对蒙古族民歌的流行化、大众化改编等。第三,优秀传统文学艺术与旅游融合。要以《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指导,在基础资源配置、生产要素整合、产业链条衔接等各个环节加强策划,促进草原文化艺术化转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如,引导演艺企业进驻旅游景区开展驻场演出,围绕旅游者需求,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培育旅、学、研精品路线等。(三)抽象性转化,着力推动文化符号的提炼。“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他们的符号象征价值。”一方面,提炼抽象化文化元素,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如,国家图书馆利用珍贵馆藏古籍《庆赏升平》设计了一整套彩绘戏曲人物图谱,并以此为创意原型创造了状元、公主、哪吒等卡通形象,衍生出公交卡、书签等数十类文化创意产品,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现代生活之中。因此,如何围绕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内蒙古大草原、马头琴、那达慕、蒙古包、成吉思汗、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文、敖包、蒙古马、红山玉龙)进行生活化的创意开发将是促进草原文化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三娘子、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多松年、奎璧、乌兰夫等革命历史人物一直是戏曲、小说、说唱等俗文学的重要题材,提炼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核心内涵,并赋予现代形式,创作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也是推动传统价值观念融入现代社会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通过提炼抽象化文化元素,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功能的转换。如,从安代舞和民族民间音乐中提炼出简单、流畅的舞蹈元素,编排出适合普及大众的广场舞,实现舞蹈的审美功能转变为体育健身功能,既能够传承草原文化的核心元素,也能够培育和保护草原文化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文化元素的提炼和抽象化转化是综合性文化产品开发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提炼识别性、系统性、统一性、形象性的抽象化文化符号,才能够保持文化的基因与血脉,才能在普适性、消费性、时代性文化产品的开发中继承传统、留住根脉。(四)理论性转化,着力推动草原文学艺术评价体系构建。进一步深化草原文化理论研究,以组织实施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内蒙古民族文化研究建设工程为统领,建设草原文化高端智库,加快草原文化现代化转型,促进草原文化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深度融合,在实践中不断推动草原文化理论的深化、拓展和创新。将“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从思想理论、实践运动、社会制度和价值理念四个层面多角度、深层次融入。全面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的意见》,组织实施民族文艺理论研究建设工程,加强基础文艺理论的研究,在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艺理论批评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构建民族文艺理论体系,为草原文化艺术化转化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加强对草原文学、草原画派、蒙派杂技、“马背上”的电影等文学艺术的理论提炼和阐释,着力解决草原文学艺术传播中的“误解”和“误读”的现实问题,为草原文学艺术的推广、传播提供科学阐释和权威解读,进一步提升草原文学艺术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着力构建艺术化转化体系

查看全文

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发展文化的重要性。显然,建议在2020年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取得初步成果,不断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和完善,人民群众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国民素质明显提高,在这种环境下文化活跃度越来越高,各种文化和艺术档案也有所增加,为文化和艺术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必须具有创新性,创新性,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作用。本文着眼于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新形势,文化艺术档案的特点,指出文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文化艺术;艺术档案;档案管理

文化艺术档案是人类艺术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各种艺术活动产生的图像,录像或文本。文化艺术档案的保管不仅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体现,也是人类文化的见证。促进艺术活动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文艺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现阶段文艺档案管理的新形势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度,人类在生活过程中逐渐产生更多的文化活动,并已经进入文化精神繁荣的重要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载体和种类逐渐增多,收集方式多种多样,数量和元素都在不断增加[1]。文化艺术档案管理逐步进入新的潮流环境,文化进入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已经走上了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并开始重视和研究文化艺术档案的发展道路。由于我国对物质文化发展时间较晚,且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起步时间同样较晚,在管理工作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文化艺术档案管理者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相应的思想文化意识。甚至是在文化活动演出过程中,表演内容比较简单,记录人员不固定,舞台布置比较随性等各种严重的问题。因此,在新的环境下,要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好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工作。首先,文件管理员必须改变他们的想法,建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并认识到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另外危机意识不可少,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保护文化艺术档案。其次,不断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记录和保存。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文化艺术档案的管理可以通过数字化管理得到有效管理。因此,更容易应对文化艺术的增长趋势,促进文化艺术档案的更好发展[2]。

二、文化艺术档案的特点

查看全文

群众文化艺术创意与策划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增强,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水平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人们也会更加注重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在业余时间开始进行文化艺术活动,这就意味着我国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则主要研究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旨在提升群众的业余生活质量。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生活质量;创意与策划;可持续性发展

一、前言

现阶段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温饱层面上,而是更加关注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之上的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多的群众也热衷于对业余生活的丰富,因此开始自发组织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但还缺乏一定的指导。因此,对于文化馆的相关工作而言,必须要加强对于文化艺术活动的改革创新,从根本上加强相应的策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性

1.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丰富性提升,是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促进措施。尤其是在全民艺术普及宗旨的指导下,我国各级文化馆、社区文化站等组织了大量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多种类型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不仅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喜好和口味,而且还能够促进一些比较腼腆,不太热衷于热闹氛围的群众参与其中。使得群众不仅仅只是在电视、电脑、手机上了解其他地区所举办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而是积极走出家门,投入到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去,增强群众自娱自乐的生活追求。2.传递弘扬社会正能量。一般来说,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还不够普及的过程中,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都会和传统文化节日或者大型城市公众事件联系起来,这对于弘扬社会正能量具有积极的意义。注重实现群众文化活动与正能量传播的结合,将有助于更好的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积极地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应用。3.搭建展示宣传的平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为人们枯燥无味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乐趣,而且借助通过群众性文化活动还能够给市民百姓搭建相应的才艺、文化展示平台。而且具有不同主题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还能够将不同类型的精神文明建设意义传递到社会中。因此,日益完善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载体可以给全社会提供参与展示形象的平台。

查看全文

数字媒体技术在民族文化展览的应用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国家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文化输入的需求日益增加。文章结合实例“文化中国·致敬广州”《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展,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以数字媒体技术为载体,文创作品为辅助,通过有效方式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与发展,从而探讨数字媒体技术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展览中的应用。

关键词:文化;民族;艺术;传统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艺术设计领域带来新的冲击与转变。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更系统、更全方位、更多样化的展现方式。传统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及历史价值,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阻碍了其展示与传播的高效性。数字媒体技术可将传统文化结合动态艺术的形式来展现历史,通过视听感受及声光电展示融合,再现文化魅力并引发人们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

一、用数字媒体技术提高叙事能力

(一)数字媒体的发展为艺术美学提供新的可能

《清明上河图》作为我国艺术文化瑰宝,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我国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该作品以长卷的形式记录,主要记录反映了我国十二世纪北宋东京(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亦如当今的节日集会,该卷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京)繁荣的见证。该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由于画卷材料及颜料、光线、环境的稳定性的影响,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故其展出次数、时间甚少。技术的革新为艺术美学提供了新的表现可能,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得以让艺术展览以更全新的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1]通过历史文化时间线的整合,及文物机构、学者专家对文物历史的发掘与研究,利用全新视角对这些文物资源做一个新的推进,以多元化叙事的方式及数字技术的结合应用,为文化艺术展览叙事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通过运用数字科技手段提供线下展览的活动不在少数,由故宫博物院和凤凰卫视联合主办,故宫出版社和凤凰数字科技共同承办的“文化中国•致敬广州”《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展在广州国际媒体港举行。该展览主要有以下部分内容:“盛世长卷”巨幅动态高清投影、文化主展区、“汴河码头”270°全息球幕影院、宋“潮”游乐园、文创衍生品商店与公共活动空间等,通过该文化展览表现超现实的北宋东京(汴京)城市故事,实现“穿越”千年前的北宋,让游客参与并进入到画卷当中,体验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

查看全文

县级文化馆在新时期家庭文化建设的作用

摘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红色文化、社区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旅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县级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新时期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关键词:家庭;文化;县级文化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家庭文化是最小的文化单位,凝聚着家庭的精气神,基于这个最小的社会细胞,发展出了更为复杂的机构与形态,它是整个民族的文明缩影。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家庭文化建设,“家和万事兴”的古训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骨血中。当前,多元的价值观对传统的家庭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家庭领域出现了家庭家风失范、家规失效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转型不断加速,家庭的凝心聚力、基础基石作用也更加凸显,这对家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把家庭建设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促使物质和精神的均衡发展,使家庭文化具有文明、科学、进取的特点,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坚实基础。

一、文化套餐要有“家常味”

家庭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其建设同样要充分体现均等化,因此,要针对家庭推出具有“家常味”的文化套餐。家常味的核心是特色,县级文化馆的服务只有抓住并突出各自的地方特色,才会吸引群众,被当地家庭所接受。吴江区公共文化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群众文化品牌“百姓戏台天天乐”惠民工程,就把“文化大餐”做出了“家常味”,受到了吴江群众的喜爱。“百姓戏台天天乐”以“天天有演出,周周有巡演,月月有讲座,年年有大赛”为抓手,全年开展不间断的文化惠民活动600多场,把各类文化活动送到百姓身边,观众人次达60多万。戏曲在吴江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受不少家庭成员的喜爱。因此,中心因地制宜,通过“百姓戏台天天乐”邀请本地的优秀的戏曲团队和戏曲票友通过流动演出车和固定舞台,将戏曲演出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同时,还举办戏曲艺术节,吸引了家庭成员组团参加比赛,各年龄层次的戏曲票友登台展示才艺。每年,中心或举办或引进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歌、山歌展演,“大地情深”———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苏州吴江行,“文化进万家共筑中国梦”江苏省文艺志愿者“双百”惠民活动,江苏省优秀业余民乐团队展演,精彩江苏———文化民生基层文艺巡演等。演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足了家庭不同成员的文化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吴江家庭的艺术修养。

二、“互联网+”思维助力家庭文化建设

查看全文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研究

论文提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民间文化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保护并利用好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关键在于“保”、“用”结合,化“活”为力;开发资源,化“无形”为“有形”;创新突破,化“需求”为“市场”;完善制度,化“人保”为“法保”,方才能真正收到保护成效,也才能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特殊传承载体,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民间文化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保护并利用好民间文化艺术资源,不仅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

“保”“用”结合,化“活”为力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活”的体现,它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始终相伴;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传心授为文化链而不断延续;它是“活”的文化及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民间文化艺术,只有不断地开发利用,才能保持其长盛不衰的活力。

保护是基础,利用才是目的。但保护决不是单纯的怀旧复古,更不是摆上展台,使其成为展品。民间文化艺术自始至终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也始终都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并进一步与时代进程相协调。在此意义上说,保护就是为了利用,而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只有“保”与“用”有机地结合,才能彰显民族文化的特色,激活民间文化艺术的内在活力,使其参与到文化和经济建设之中,成为服务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精神载体,一种手段。

以赣榆县保护民间曲艺艺术做法为例。民间曲艺艺术在赣榆已是历史悠久,许多古老的地方曲艺曲种已濒临失传。该县在挖掘、整理、保护中,不但使多个古老曲种再现文艺舞台,而且将其介绍给民间文艺演出团体,使这些古老曲种得以复活,重回民间,并丰富了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形式。该县宣传、文化部门始终关心和支持着民间曲艺艺术和民间文艺团体,并利用民间文艺团体,大力开展法制文艺宣传活动,编演新的赣榆琴书、赣榆渔鼓、赣榆大鼓、赣榆花船、赣榆牌子曲等曲艺节目,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法制、道德文艺宣传,每年演出均达近千场,既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同时,也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查看全文

大数据下文化艺术教育变化与应对策略

[摘要]大数据时代,文化艺术教育领域发生了众多的变化。“硬件”方面主要体现在认知、场所、方式上,“软件”方面主要体现教育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平台上。面对这种变化,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理念,着力打造“集成式”文化教育团队,精心锤炼优质的文化艺术教育项目,使文化艺术教育与大数据时代相融共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文化艺术教育;传播媒介;传播平台

现今社会,大数据应用越来越彰显它的优势,它占领的领域也越来越大。不仅有我们常接触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还有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涉及的司法领域的“互联网法院”,或是在养老体系中试行的“X区网格中心”,也有在公安系统中广泛应用的“生物识别技术”……人类采集、存储和处理数据能力的大幅提升,使数据的应用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2014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在北京举行的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说道:“人类正从IT(InformationTechnology)时代走向DT(DataTechnology)时代。”而今天DT时代已然到来。

一、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性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Schwab)曾言:“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机遇和挑战,从人工智能到生物技术、尖端材料、量子计算机,即我们所拥有的强大而先进的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1]大数据时代的特性可以概括为四个英文字母V,即更大的容量(Volume)、更高的多样性(Variety)、更快的生成速度(Velocity)以及由前面三个“V”的组合推动的第四个因素价值(Value)[2]。我们简单地用P、E、Z(大数据计量单位)来衡量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庞大,还不足以说明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特征。究其本质,大数据之所以可以“精准”地应用到各行各业,量大还只是其一,更加显著的特征是这些庞大的数据并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也就是“人为全体数据”。同样,大数据时代所拥有的巨大数据量也体现在文化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正因为这些数据不是随机的,是可以“类化”的,因此显得价值更高。大到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各类艺术行业白皮书对行业整体运营所起到的前瞻性指导意见,小到通过大数据提供的“经验值”来获取一门成功的线上课程的规划等,庞大且具有客观性的数据量都为其提供了可信的依据。区别于传统数据的距离感,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是一些我们日常可以“接触”到的有温度的数据,它可以是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PPT、地理位置信息等。在百度上搜索“中国传统艺术”,我们可以找到近90,900,000个相关数据。它涵盖了网页、视频、图片、文库、地图等各类形式,可以全方位地让你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搜索“体态律动”,可以找到近892,000个相关数据。无论作为学习者还是传授者,都可以从这里获得海量的国内外信息。反向思考,这些数据也是大数据平台的获取物。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没有一个事物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你“利用”着大数据,大数据同样在“采集”着你。大数据时代的高效性与价值的低密度性是并存的一对特性。正因它的快速处理和收容能力可以让信息在瞬间形成,因此在未来“大数据智能化”势在必行。在文化艺术教育领域对大数据的“精选”“提纯”,除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外,还能为文化艺术教育宏观导向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这是文化艺术教育在大数据时代亟须解决的难题。处理时效性高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最显著的特征。以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例,一名教授大学公共课“音乐基础”的教师如果想迅速了解理科类学生与文科类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如何?完成率如何?学习过程成效以及学习“耐受点”如何?只需通过数据的快速处理便可以知道。教师不仅可以获取单届学生的“纵、横”信息,即学生的个人信息、班级信息以及对比班级信息,还可以通过若干届学生的信息量汇总,实现网状立体的信息储备。通过这种数据的有效累积,教师将拥有一手资料,而这一切又源于自我累积的基础。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至少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的。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拥有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

二、大数据驱动文化艺术教育领域的改变

查看全文

剖析开设数字博物馆展现艺术内涵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从数字博物馆的结构入手进行具体研究,借鉴了多媒体作品成功的艺术表现技巧,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有创意的角度。

【关键词】计算机;数字博物馆;网络技术

几年前,我们还在想象如何足不出户游遍世界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领略世界的博大,如今已经可以轻易实现。虚拟现实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字博物馆”这种新形式,更带给我们惊喜,人们真的可以在网络上或者通过购买媒体光盘来“游览”博物馆,解决了地域以及时间的种种问题。科技是伟大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种种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好的数字博物馆?

建设一个好的数字博物馆,其结构是尤为重要的。就像我们平时选择住房,没有好的结构住进去并不舒服,无论房子用了怎样的建筑材料和新技术,都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舒适感觉的重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是这样,我们大可以将它想象为现实的博物馆来研究它的结构。

一、数字博物馆系统结构定义

通常实体博物馆有这样几个基本结构:导航及外观(包括博物馆的整体感觉,包括装饰和陈列所形成的气氛),展品陈列区,浏览者休息及交流区,浏览者留言区,咨询服务区(包括触摸屏等科技元素),所有展品收藏区(或者档案收藏区)。虚拟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有很多共通和可以借鉴的地方。数字博物馆总结起来大致也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用户界面、展示区、互动游戏区、检索区、讨论区、资源库。

查看全文

动画网络文化艺术管理论文

当下,中国动画艺术创作处于低谷时期,由于国外动画的大量引入,动画形象及网络文化艺术在中国年轻一代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是不容轻视的社会现实,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提倡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创造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的动画形象,并作为一种文化战略举措开拓我们自己的动画市场。

(一)

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具有创新民族文化、丰富当代文艺样式的战略意义,应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目前我国动画产业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牌动画形象。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青少年文化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动画形象基本上都出自于国外,并已经成为青年人眼中新时代的视觉偶像,这是值得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重视的现象。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我们生活的时段出现了动画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它伴随着动画形象向具体生活环节的层层渗透,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应该重新估价本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在这里,它已经不仅仅是涉及到一个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已经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作为朝阳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丰富当代的文化样式,塑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象,加强青少年教育,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应当纳入我们的主流文艺创作,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