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6:23: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数字经济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数字经济背景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摘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湖南省经济的新支点和新引擎,伴随而来的人才需求也相应发生改变,湖南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应抓住这个时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本文从湖南高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瓶颈问题出发,从高职商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教师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数字经济;湖南高职教育;商科专业;人才培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数字经济优势不断凸显,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推动力。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离不开大量职业工人和职业技能人才,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不管是生产、流通还是消费环节,将会诞生出更多新的职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将会是中国未来高等教育中的两条腿,要持续推动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化职业教育转化,为行业和企业供应大量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技能人才。
1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从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数字政策环境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中指出,湖南在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5位。湖南属于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产业集群特点,长沙作为省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初步形成了“一园五区两山”的产业发展格局。2020年在疫情持续的背景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对湖南数字经济发挥出了巨大作用,湘江鲲鹏首台服务器下线、中国首条“智慧公交”投入使用、“和包支付产业园”的持续发展、长沙高新区互联网企业的上市、5G技术在工程设施等方面的应用、传统零售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使得湖南区域经济转危为机。2020年湖南移动电商、社交新零售、跨境电商、乡村振兴、电商扶贫、网络视频、在线教育、移动办公等细分领域融合创新,逆势上涨。2020年,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省了《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但是数字经济在湖南省经济总量中占比依旧相对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自主创新能力偏弱、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双重短缺等方面。
2数字经济对高职院校商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遗产数字化历史文化论文
一、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含义和意义
历史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类活动的痕迹,蕴含着政治、经济、艺术、建筑、技术、社会活动和环境演变等大量的丰富的历史信息,然而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文化遗迹历经破坏、重建、修复和改造,很多历史信息不断变化甚至丢失,成为当代人无法解读的“密码”,留下诸多无法弥补的遗憾。有鉴于此,中华民族素来即有记录历史的优良传统,从实物载体的木简、纸质文本的典藏到数字媒介的立体化记录,从传统的舞台展示、书本传播向3D动画、全景全息呈现方式发展,体现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所谓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就是利用以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加以数字化建模、虚拟修复、辅助管理、数字展示,以互联网为平台,拓展文化遗产在虚拟空间中的时空延展性。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前所未有地改变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目前,世界各国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将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化形态的技术革命正方兴未艾,文化遗产数字化也成为将民族文化遗产和资源转化为新兴文化产业的一个关键环节。与其他保护方式相比较,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优势:首先,数字化方式可以使文化传统得以有效保护和展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使现代文化和人类学家能够描绘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图谱”,甚至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再现和复原久已失传的文化遗产。例如百多年前毁于英法联军之手的圆明园,这一久负盛名、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国际影响力的遗址群,要想全方位实物复原,必将耗费巨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克服众多的科学技术难题,但是如果采用数字化方式去呈现,就可以在不改变既定现状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得以网络化的复原。又如像敦煌莫高窟这样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长期以来饱受“假日经济”游人过多、温湿度难以控制而导致壁画毁坏严重等困扰,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与美国梅隆基金会签订了协议,拟建立“数字化虚拟洞窟”,这一技术突破实现之后,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会足不出户在网路虚拟的现实中游览敦煌莫高窟而不必造成对实体文物的损坏。其次,数字化方式有助于多元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数字多媒体技术具有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利用网路的即时有效传播,可以在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和资源永久保存的基础上,使得世界各国的人们都能平等共享。例如,中国多个省市博物馆、文化馆先后建立了以“360°环视扫描、虚实结合场景、三维空间虚拟”为特征的数字化全景式艺术体验平台,人们只要登陆相关网站,足不出户,就可以逛数字博物馆,看数字艺术展,倾听各种讲座,免费在线学习各类优秀教师讲授的精品课程,让普通市民随时都能在线欣赏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再次,数字化方式符合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传统方式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实物修复与重建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砖瓦、陶瓷、金属等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造成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甚至会使地方财政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通过数字技术修复和还原文化遗产,虽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但它不用消耗林木石材等自然环保资源,只需投入由电子计算机所承载的新兴网络信息技术,这种可持续的资源使用方式更符合中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同时也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资源利用发展的走向。复次,文化遗产数字化可以使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所催生的“文化经济”,不仅会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升,而且还能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经过文化遗产与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即使民间文学、舞蹈、美术等“许多以往不被认为具有经济意义的文化形态,经由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所负载,进入经济学家和投资人的视野”,从而被赋予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以往被认为处于经济生活“边缘”的文化事业机构,特别是一向依赖于公共资助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将可能被接入经济开发的中心地带。
二、对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的若干思考
黑龙江省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边疆省份,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诸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为保护挖掘与利用创造了先决条件。2004年黑龙江省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省重点少数民族及汉族文化遗产资源区域普查基础上,初步梳理出57项重点保护、挖掘与利用的资源,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进入旅游文化产业行列,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整体来看,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能力和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保护形式单一。一是缺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责任意识。有些城市和地区,片面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文化建设,文化遗产的隐性价值和房地产开发的眼前利益相比,后者更符合相关部门的政绩需求,因此,只顾单纯的经济开发和规模的扩张,城市在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中,不切实际地进行大拆大建,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的保护,其结果是导致有些历史文化名城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文化韵味。二是开发形式较为单一。目前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之下的旅游开发,不可否认的是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的确可以为旅游部门增加直接的收入,但是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除了旅游之外还应开辟多种途径,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加,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必须结合起来,极端的采用政府主导开发或市场主导开发都是不可取的。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以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作为契机,带动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首先,文化遗产数字化将激发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开发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综合考量旅游开发的历史、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等主客观情况而灵活选择。目前来看,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与旅游相关的各种网站也成为网络经济中“异军突起”的一支重要力量。黑龙江省也应抓住基于数字技术的“文化之旅”的网络商机:一方面,深入挖掘省内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并赋予其旅游开发的价值,继续推动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使出游感觉更加方便、舒适,费用也更加低廉;另一方面,在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建立虚拟旅游世界,彻底改变旅游服务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活动质量。现实旅游业和新型旅游业的关系是:现实旅游依赖于虚拟旅游,虚拟旅游依赖于文化意义链接,文化是旅游业贯穿始终的关键环节,技术附着于文化,文化通过技术来体现。在虚拟旅游空间中,游客将旅游的对象物以及旅游活动本身与历史事件、文化观念联系起来,形成对于旅游吸引物的意义理解。这样的“旅游活动”与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主题有内在的联系,它能提高现代人的文化素养、还有助于人们形成现代文化眼光,从而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其次,文化遗产数字化将激发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机遇。目前,“数字化形象被认为是传播文化资源的第一步”,渗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信息内容以及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研究结论,“教育产品是目前需求最大的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产品”,关于新型共享知识手段的大量创造都应围绕文化内容而展开,文化内容应该在信息构成中占有重要席位,因此“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实现上述教育发展新机遇的关键”。由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在虚拟现实空间中再现真实的历史地理信息,并且能够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文字资料、文物图像实现“链接”,甚至辅以不同领域中专家学者的咨询与解说,传统的课堂教育与广义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普遍链接的条件已经具备,传统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界限将彻底打破。在数字技术教育产品市场需求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大量可接触和不可接触的文化遗产正在转化为最有价值的教育产业资源。因此黑龙江省也要加快教育产品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通过多媒体、图像处理、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实现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使之成为“教育强省”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必须体现深刻的文化内涵。任何一项文化遗产数字化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创意和想象力,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黑龙江省已有部分数字化艺术馆、博物馆资源,内容单薄,有些仅能提供一些没有解说词的糟糕图片,或者只有一条解说词的一系列照片,因此淡化或模糊了文化内涵。因此,应用数字技术保护好中国的民族文化遗产,应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展现文化本质和内涵,唯有如此,才能使人们为古老博大的中华文化所折服,才能激发和培育民族认同感,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
作者:朱子娟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学习框架与实施路径
[摘要]荷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将数字素养列入学校教育的学习领域之一,并将发展学生数字素养和实践技能置于重要位置,以期学生更好地参与当下和未来的(知识)社会。荷兰将数字素养认定为一组关于基本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它囊括六个学习主题:数据与信息、数字世界的安全与隐私、数字技术的运行与使用、数字交流与合作、数字公民和数字经济。荷兰从数字素养学习框架的顶层设计走向学校的具体实践,数字素养落地生花。
[关键词]荷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字素养
一、引言
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的数字化为信息化社会创造了无限可能性,数字化发展战略成为全球共识。欧盟提出的欧洲2020(Europe2020)发展战略中,欧洲数字化议程(AdigitalagendaforEurope)强调要增进所有欧洲公民对互联网的使用与普及,特别是要采取行动支持普及数字素养。[1]数字素养教育是21世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旨在让儿童与青年掌握数字素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能够高效地、周密地进行信息处理,以此推动社会经济高效发展且具创新性,走向均衡、健康发展的信息化社会。[2]荷兰作为欧盟成员国提出了《荷兰数字化战略:为荷兰的数字化未来做好准备》(DutchDigitalisationStrategy:GettingtheNetherlandsreadyforthedigitalfuture)。年轻一代要掌握良好的基本的ICT知识与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是荷兰学校教育数字化的战略发展目标。[3]荷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将数字素养列入学校教育的学习领域之一,将发展学生数字素养和实践技能置于重要位置,以期学生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数字素养是几乎所有职业共同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并且数字素养的内涵会随着ICT的发展而动态演进,学生需要具备数字素养来应对社会的日新月异。数字素养,是欧盟自2006年提出支持欧洲公民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各个教育阶段都须重视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4]2012年,荷兰皇家科学院中等教育计算机科学委员会在《中等教育中的数字素养:21世纪的技能和态度》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的中等教育课程对数字素养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委员会建议政府更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72 ̄的国家课程,发展学生的数字素养。2013年,荷兰国家课程发展研究中心代表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厘清了数字素养的概念:数字素养是一组基本的ICT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的知识、技能与态度。[5]2017年,国家课程发展研究中心了数字素养的学习框架,涵盖“基本的ICT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四个实质性领域。2019年,数字素养开发团队《数字素养学习领域》,呈现了进一步完善的数字素养学习框架,阐释了学生在各学段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目标。本研究拟解析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学习框架与实施路径,以期为学生数字素养培育提供有益经验。
二、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解析
为深入理解荷兰的数字素养学习框架,本文从数字素养的发展愿景、实质性领域、学习主题、学习模块等方面进行解析。(一)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发展愿景。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发展愿景为:在课程中给数字素养一个坚实的位置,为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当下和未来的数字化社会做准备。数字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长为(数字)社会中积极的、负责任的、独立的参与者。[6]数字素养学习框架[7](如图1所示),勾勒出实现数字素养愿景的内核要素与外核的教育总体目标之间的关联。数字素养向外提供机会发展学生关于“思考与行动,与人相处,认识自己,为社会、学习与职业、个人生活做准备”的更广泛的能力,指向总体的育人目标。数字素养的四个实质性领域(基本的ICT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和六个学习主题(数据和信息、数字世界的安全与隐私、数字技术的运行与使用、数字交流与合作、数字公民和数字经济)向内指向数字素养的发展目标,意图培育学生成为具有数字素养的数字公民。如果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批判性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数字媒体和其他技术,能够掌握这些技术以获得信息并积极参与当下和未来的(知识)社会,即具有数字素养。[8]图1.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学习框架(二)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实质性领域。数字素养的四个实质性领域相互渗透,互为支撑,旨在学生能够获得数字素养各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学会以批判的方式思考和反思数字技术,学习利用数字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与创新。[9]1.基本的ICT技能基本的ICT技能是学生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本功能,能够利用各种现代数字技术实现数学逻辑运算和信息处理。基本的ICT技能的要素有:(1)掌握ICT的基本概念,识别和理解计算机、互联网、软件应用程序、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功能;(2)使用互联网基础设备,识别和连接基本的硬件设施设备,使用设备和程序进行访问、存储和共享信息;(3)有效应用标准办公应用程序、软件应用,如文字处理器、演示软件、图像和视频编辑;(4)具有信息安全与隐私意识,安全使用互联网信息、在线交易,并意识到个人和他人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基本的ICT技能是学生认识、参与数字社会所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会使用数字技术,运用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2.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学生能够确定和分析信息的来源,系统地进行数字信息的检索并批判地选择,能够评估信息的可靠性与可用性。信息素养的要素有:(1)确定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2)制定信息检索策略,从可能的信息中选择最具可行性的来源,并能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调整;(3)获取和选择信息,通过检索获得信息、资料,选择可用的、可靠的信息;(4)信息处理,运用文本、表格等方式对可用信息整理、归类,分析与整合;(5)呈现信息处理的结果;(6)评价,能够对任务过程和最终结果的相关性、有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在数字化资源来源丰富的数字社会中,信息素养强调学生对数字信息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使用数字手段实现有用信息的获取、处理与评价。3.媒体素养媒体素养是在社会媒介化的背景下,学生具有媒体意识、媒体智慧,能批判地看待自己、他人的媒体行为;积极地、负责任地使用媒体,涉及安全和隐私的媒体行为能够合乎社会规范。媒体素养的要素有:(1)理解社会的媒体化,洞察媒体对个人、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2)理解媒体的社会功能,意识到媒体在传播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中如何发挥作用;(3)融合媒体素养、ICT基本技能和信息素养,在使用媒体时,能够操作设备、软件和应用程序,保护隐私与安全;(4)创建媒体信息;(5)社会媒体参与和身份意识。在媒体愈来愈融入数字社会底色的背景下,社会媒介化对社会各领域的塑造是多元与深刻的,媒体素养强调学生要具备批判性的媒体意识,负责任地行使媒体行为,智慧地应对复杂变换的社会。4.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学生基于计算机的算法、程序和计算能力,以及ICT技术的支持,从确定问题、收集资料和信息到分析、呈现结果的一种思维过程。计算思维的要素有: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可视化数据;分解问题;将问题抽象化;算法和程序;自动化;仿真与建模和并行化(同时进行多项任务)。计算思维为培养学生的过程思维赋能,强调以计算机算法思维思考,利用数字技术和工具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三)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学习目标建构。数字素养的四个实质性领域勾勒出培育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概念域。基于概念域的蓝图,数字素养囊括的六个学习主题及其学习模块[10],从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程度、认知水平深度、自我意识等方面具体阐释了学生在各学段的知识、技能与态度。1.数据与信息数据与信息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从大量数字资源中收集数据和信息并经过信息处理,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和信息。随着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资源愈发丰富,数据和信息的产生、复制、更新、传递、访问量激增。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操作,使用数字应用程序访问、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通过收集、过滤、存储有用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可视化、评价。学习模块包括:(1)从数据到信息,掌握数据的检索、选择、可视化处理,将数据转换为有用信息。(2)学会处理数字数据,以及掌握更大范围、更抽象的数据应用。小学阶段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字体验,要求学生能做简单的收集、分类和存储数据,形成多元的数字世界、数据的具象感知。中学阶段强调提升学生数据与信息的结构化能力,让学生具备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与批判意识,有意识地将数字技术关切到职业选择和社会发展。2.数字世界的安全与隐私数字世界的安全与隐私要求学生意识到数据共享存在安全隐患与隐私风险,要有意识地增强数字安全、保护数字隐私,能够采取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或设备被不良使用。网络资源开放共享,用户在使用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时产生大量的用户数据,涉及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学生必须意识到数字安全和隐私的重要性,学会负责任地存储、共享数据,能够遵循法律法规,采取恰当的安全措施应对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学习模块分为数字世界中的安全和数字世界中的隐私。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数字安全与隐私的意识,要求学生能使用密码保护账户信息。中学阶段逐步提升学生辨别、防护、应对安全隐患与隐私风险的能力,使学生的信息共享行为合乎法律法规。3.数字技术的运行与使用数字技术的运行与(创新)使用,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字技术运行的基本原理,能够积极地、创造性地运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人既是技术的使用者又是创造者,学生有必要学习计算机语言和编程,掌握数字技术的基本原理,并能将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造与创新。同时,学生要意识到数字技术对生理健康的影响,能从社会、经济、伦理等方面批判地审视数字技术。学习模块包括数字技术的交互与创新、控制与创新。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应用创建简单文本、音频、图像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计算思维完成简单任务。中学阶段逐步提升学生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强调创新性、编程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利用计算思维解决复杂问题。4.数字交流与合作数字交流与合作要求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批判地使用数字方式进行交流与合作。数字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人与设备之间的多维联系网络,学生能够掌握数字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概念、原理,有意识地、批判地、负责任地运用数字媒体进行交流与合作。学生深入了解数字交流与合作在不同背景下发挥的作用,在交流与合作中发挥和利用数字技术的创新与价值。学习模块包括:网络、数字交流和数字合作。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网络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生活中体验数字通信交流,能进行简单的信息、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中学阶段逐步提升对学生创新地利用数字技术组织合作项目、创建数字产品的要求,让学生有意识地建立与维护合作网络,在合作中自我反思,关切数字合作对个人与社会的价值。5.数字公民数字公民是指学生具有数字素养,基于民主社会的自由、平等、团结的基本价值观,以批判的、积极的、负责任的公民身份参与数字社会。学生参与数字社会既有权利也有义务,要秉持基本的价值观,有意识地反思作为数字公民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学生能够负责任地使用数字技术、多媒体资源,学习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批判地、积极地应对多媒体信息对多元化民主社会的影响。学习模块包括:数字化公民和数字身份。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字身份的认知,使学生能塑造自己的数字形象,识别和尊重他人的数字身份,辨识多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中学阶段强调培育学生数字公民的基本价值观,使学生批判地认识媒体信息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等色彩,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成为具有批判意识、负责任的数字公民。6.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要学生能够积极地、批判地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应用参与经济活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经济活动创造了新兴形态和商业模式,如在线支付、数字平台经济、数字化形态的货币。用户数据的经济价值让人们既是新型服务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学生要认识到这些新变化,积极地、批判地参与新兴形态的经济活动,并能够利用与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探索可能的选择方向。学习模块包括参与平台经济和数字营销。小学阶段注重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参与、体验简单的经济活动,了解数字广告的不同类型、用途及个性化特点。中学阶段强调学生能够深入认识数字技术带来的数字营销新形态、新模式,以及用户数据的经济价值;批判地认识数字平台经济活动的机遇、风险,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有意识地将数字技术关切到未来的学习与职业的选择。(四)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分布特点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在学段上垂直分布,在各学习领域中水平统整,各学习领域合力发展学生在数字素养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分布特点。荷兰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覆盖九个学习领域:运动与体育、公民、数字素养、英语/现代外语、艺术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荷兰语、算术与数学,各学习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托。数字素养广泛地分布于其他八个学习领域,与其他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既融合也关联。如数据与信息的模块“从数据到信息”的学习目标也体现在其他学习领域。与之关联的学习领域有:英语/现代外语[11];人与社会[12];荷兰语[13];算术与数学[14]。数字素养的学习目标与其他学习领域(除运动与体育)之间相互关联,既突出数字素养学习领域的主导作用,也形成培育学生数字素养的跨领域学习合力。
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应用以及数字普惠金融三个层面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2012—2020年30个省(市、自治区)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首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显著自相关,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杜宾模型;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关于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日益增多,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数字经济
杨佩卿(2020)从理论分析层面阐述了数字经济的价值体现为数字经济与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数字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1]。PurnomoAgung等(2021)学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研究了1984年至2019年发表的2784篇文献,在国际范围内可视化研究了数字经济领域的测绘和研究趋势[2]。XuGuoteng等(2022)学者使用2005—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数据对2005—2019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预测了2020—2029年中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3]。
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SWOT分析
【内容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对财会行业带来了冲击,也对财会类专业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这使得财会类专业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本文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指出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高校应重视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体系构建与路径设计、教师应自身加强对综合能力提升的诉求、应鼓励教师利用现代化技术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教师能力;财会类专业;数字经济;SWOT分析
一、引言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影响。一方面,数字经济带来了人们生活的便利化,如快捷支付、数字货币、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极大程度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也带来了传统产业与传统工艺的转型升级,使得企业需要认识数字经济、了解数字经济、适应数字经济、使用数字经济。而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同样涉及到教育行业,一方面,在数字经济的新科技时代,教育从之前的封闭状态走向当前的开放时代,学生学习的途径越来越广,获得知识的来源越来越广,使得教师也同样需要不断的了解新知识,讲授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利用新科技赋予教育的新手段,包括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一系列新的授课方式的出现,都要求教师需要用更多、更新颖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这也就意味着,在数字经济时代,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提升自身能力,从而保证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与新的教育要求,这不但将影响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与发展质量,也顺应了当前整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张红岩等,2021)。作为传统生产要素所依赖的工具和手段都发生明显变化的行业,财会行业是受到数字经济时代冲击较大的行业之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等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财会工作的提质增效,财会类人力资本管理的升级也对财会人员的能力配置提出了新要求。于是,这就要求传统的财会类教育需要进行要素结构的创新,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财会类师资队伍建设的升级与创新,既要优化财会类专业教师的资本增量,也要优化资本存量(唐大鹏等,2020)。也就是说,数字经济带给了财会类教师转型升级与能力提升良好的机遇,但也对传统财会类教师带来了挑战。曹前(2019)指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商科背景下财会专业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培训力度,尤其是需要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马慧颖(2020)指出数字经济时代高校财会类专业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提升自身信息化能力,在教学理念与方法方面进行创新;王爱国(2021)指出数字经济时代财会专业的建设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鼓励教师提升自身双师双能的能力。在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专业教师提升自身能力面临着机遇与调整,那么财会类专业教师将面临什么样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以及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做出相应的决策,本文将针对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进行相应的SWOT分析。
二、财会类专业教师能力提升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1.教师自身主动学习是能力提升最大的诉求。每名教师都具有主动学习的诉求,以及很多高校都为教师提供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条件,从而很多教师就会主动在数字经济时代对数字经济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尤其是财会类教师,其自身会充分感受到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行业的变化,从而就会积极地主动学习,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充分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2.财会类教师的双师型技能使其具有能力提升的基础。由于财会类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财会类教师往往具有双师型的基础,也就是说财会类教师往往与企业之间具有良好的关系。于是,在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财会类行业发生的变化,财会类教师往往会较快地发现行业的变化,这也就是有利于财会类教师能够尽快地融入新的行业。通常,在与行业接触的过程中,财会类教师通过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求自身能力的提升,这不仅包括教学能力的提升,也包括财会类教师对自身科研能力、国际化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二)劣势分析。1.教师现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技术能力提升的程度。现有财会类教师,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的财会类专业教师,往往是传统财会类专业的学习出身,对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技术、新方法等并不熟悉。而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技术,如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与计算机基础,这对于传统的财会类教师就具有较大的难度。一方面,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这一方面的学习基础,如很多财会类教师是传统的文科出身,数学基础与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即使部分教师曾经具备这些基础,多年都未再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也使其无法快速掌握数字经济的新技术。因此,这些教师在对数字经济时代财会行业新技术掌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耗费更大的成本。2.教师自身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能力提升的积极性。教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不但是需要对现有能力进行提升,还需要学习新的能力,这就使得教学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成本等,尤其是可能需要抛弃原先已经定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然而,由于人自身具备的惰性,使得教师在接受新鲜事物,在要求自身进行能力提升时,就会打“退堂鼓”。尤其是财会类专业教师,一方面,对数字经济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能力提升,是对自身传统知识的一种颠覆,这需要其耗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对新课堂技术的掌握,同样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块的转化,例如录制在线课程,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而自身的惰性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教师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三)机会分析。1.数字经济为教师主动寻求综合能力提升提出了时代要求。数字经济时代,财会类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事后会计转变为实时会计,传统会计也转化为智能会计(赵珂昕,2021),这些新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促使教师比较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内容,才能够有效地将新知识讲授到课程中。于是,财会类教师必须主动学习,主动提升自身能力。尤其是,数字经济带来的财会行业的变化,这些新知识往往是现有教材中并未涉及的,从而使得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其他途径学习,否则教师依然只教授传统的教材内容,不但无法“站住”课堂,所传授的知识也无法让学生能够应用到日后的实际工作中。2.数字经济为教师提升核心能力提供了新的方向。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提升,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这也有利于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关系,并保证教育的持续发展。数字经济的出现,为教师,尤其是财会类教师提供了进一步学习与提升能力的方向。教师通过掌握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但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能够提升教师适应行业变化的实践能力,也有利于为教师提供在科研方面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技术,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核心能力,保证教师能够抓住时代的脉络。3.数字经济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财会类行业的发展,还对教育基本手段也产生了影响,使得传统教育手段已经在新时代中落后了。对于新的教育手段,教师应积极地适应并使用,这不但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知识。尤其是对于财会类专业,由于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单纯的通过传统教学手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较慢,更加无法了解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闫茜等,2020)。于是,新科技对于教学手段的赋能,促使财会类专业教师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掌握包括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师手段以及一些新的教学软件,以此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将新的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尤其是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能够融入到真实的财会行业中,能够直接模拟真实的财会案例,这就缩短了学生与行业之间的距离。(四)威胁分析。1.行业竞争使得财会类教师面临极大挑战。财会类教育行业中的竞争较大,尤其是传统财会类教师面临着新教师的挑战,这些新教师部分是财会类专业毕业的,也有部分是大数据类、数学类等专业毕业的。这些新教师不但具有较强的自我提升动力,对于数字经济技术的掌握能力也更强,从而就会“威胁”到传统财会类教师的位置,尤其是科技能力较强的年青教师,其对于新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较强。2.高校培训模式的单一影响财会类教师能力提升的主动性。对于教师培训,尤其是某个学科教师的能力培训,高校往往不会进行统一培训,而是由教师自我进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会类教师能力提升的主动性。加之,当前社会层面组织的财会类教师能力培训参差不齐,并不能够完全起到提升教师能力的效果,从而使得财会类教师并不能够完全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
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面对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需要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经济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研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创新性地培养人才,有效地通过模式设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作出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数字经济;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消费模式的服务化、销售市场的分散化与智慧物流的普及化带来了复杂结构的物流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物流各项指标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同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都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即时服务的终极目标。数字经济作为经济的一个新业态,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换中非常重要的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改变着工作和职业的性质,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1.91亿个,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24.6%,同比增长11.5%,数字技术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也会减少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到2030年,可能有多达2.2亿中国工人需要换工作,占中国总劳动力的30%,而物流一直被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这样的冲击,势必需要快速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空间布局、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等已经无法适应工业4.0背景下物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创新体系缺乏系统性
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总体思想要求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新文科建设要求通过跨专业、跨学科、跨界甚至跨域整合突破界限壁垒,运用“新”(新经济、新技术)、“融”(嵌入式、交融感)、“通”(跨学科、跨领域)、“特”(有特色、很特别)的新文科思维,创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学合作协同优化、创新设计新时代文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教学方法、科教融合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推动跨学科深入交叉互渗、跨领域深度融合贯通。这与物流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不谋而合,因此融合新文科建设思路是深化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物流观看了创新教育需要将改革策略及具体举措集成在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全面的适应性体系建设上,只是通过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无法形成一体化的课程计划;单纯运用一些类似翻转课堂、课堂APP等授课技巧也只是旧有教学模式的完善。
数字艺术教育分析论文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数字经济背景宅经济催生新业态模式
【摘要】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宅文化现象的潮流引导,使得数字经济与宅文化巧妙融合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宅经济”。疫情的影响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为“宅经济”提供了源动能。论文从驱动“宅经济”的因素出发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客观因素,从教育、生鲜供应链、医疗平台、办公这4个方面对基于“宅经济”的新业态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数字经济;“宅经济”;新业态
1“宅经济”加速数字化进程
随着中国在21世纪初开始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经营模式与数字化正呈现密切联合的新趋势,数字经济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其占GDP的比重连年攀升,从2005年到2020年的16年内,占比从14.2%升至38.6%,涨幅达到24.4%。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已是势不可挡的潮流,也是企业未来经营战略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数字经济的规模效应也促成新经济产业在这一进程中不断崛起和转型。近年来,年轻人的宅生活理念的兴起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催生了以互联网和现代物流为基础,涉及娱乐、在线教育、线上金融、在线医疗、云办公等多个领域的融合发展的“宅经济”新业态。受疫情的影响,传统商业模式的单体构架让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迫使企业认识到单一商业模式的局限性,迅速建立数字化的云生态进行自救。居民受到的影响,不得不采用居家的隔离措施,催生了消费者的“更新换代”。消费者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上,这二者的巨变让他们逐渐培养或更依赖新的线下线上消费习惯,为“宅经济”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都为“宅经济”开启数字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宅经济”的驱动因素
2.1宅文化的共鸣效应
移动互联网思维融入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研究
摘要:我国数字媒体教育的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普及的态势之下显露出一些问题,如传播面窄、没有对粉丝经济引起高度关注、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力度不够等,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文章分析了我国数字媒体教育的现状,并且对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融入移动互联网思维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艺术;教育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融合促使移动互联网形成,并且日益革新着人们的交流与认知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本文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概况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融入移动互联网思维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数字媒体教育概况
在我国,数字媒体专业学位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学生毕业之后授予工学学位;第二类,学生毕业之后授予文学学位。换句话说,数字媒体的培养方向分为艺术类以及技术类。艺术类主要关注多媒体应用以及平面设计等工作,主要是培养艺术设计、影视制作等方面的人才;技术类的教学比较重视程序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培养具有设计软件以及开发应用软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数字媒体发展的过程当中,艺术类人才和技术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类人才主要负责造型设计以及角色设计等,技术类主要负责编程以及软件开发应用等工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两种教育模式相互融合。因此,数字媒体专业不仅招理科学生也招文科学生。我国的数字媒体教育广泛开展,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都开设了相关课程。
二、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自贸区服务贸易发展路径选择探讨
[摘要]陕西自贸区沣东园区是西北地区第一个为促进服务贸易发展设立的园区,总结园区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园区发展服务贸易时存在的障碍,提出园区打造数字服务贸易总部经济,依托陕西主导产业输出生产性服务贸易,提出“金融机构+园区+跨境电商企业”“高校+跨境电商企业+文化外贸企业”“园区+园区企业开放共享资源”等模式,以期推动陕西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陕西自贸区;沣东园区;服务贸易;发展路
1.陕西自贸区沣东园区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1陕西自贸区沣东园区为“自贸+服贸”发展园区
沣东现代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园(以下简称沣东园区)2016年6月成立,成为西北地区首个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的产业园区。2017年4月,陕西自贸区成立,沣东自贸产业园位于沣东功能区内,2017年7月,西咸新区正式获批陕西省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区,由沣东园区具体实施[1]。
1.2园区打造多平台,为发展服务贸易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