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15:58: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数字教育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探讨
摘要: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化改革逐渐成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也逐步迈向数字化,信息化平台成为培训的重要途径与有效补充。本文以建设湖州市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为例,提出了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了浙农云在线课堂、湖州农民学院线上学习资源平台、区域线上资源三部分组成的平台总体框架,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各部分的具体方案,为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一个样本参考,实现区域教育培训资源共享。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区域共享;信息化平台;浙江湖州
乡村建设是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改革将加速推进乡村建设迈向数字时代部分,技术嵌入赋予乡村建设主体一定的行动能力[1-2]。在此基础上,乡村人才振兴也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快速发展起来。“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的模式也由此孕育而生,该模式不是简单地融入互联网技术,更是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升级和改革创新,有效促进了农民培育工作的转型升级[3-4]。信息化平台则为“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能够利用农民碎片化时间,提升农民的学习效率,打破知识传播的时间、空间壁垒,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增强农民教育培训效果、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5-6]。本文以建设湖州市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为例,提出了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构建了平台建设的总体框架,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为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一个样本参考,助推区域教育培训资源共享。
1区域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
1.1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2021年中央1号文件确定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各方面振兴。建设区域农民培训线上教育资源平台,助推农民培训迈向“互联网+”的共享信息化模式,加速乡村人才振兴。借助“互联网+农民教育培训”共享信息化平台,为本地农民学员提供自己产业所需的农业知识与培训资源[7]。
干部数字化教育工作意见
各试点单位:
根据中共中央颁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提出的切实抓好干部在职自学和推进培训手段现代化的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和《20*年-2010年*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安排,特提出创建*市干部教育数字化选学城(以下简称“干部选学城”),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试点工作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开展干部数字化选学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和全市工作大局,着力提高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创新力,始终把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贯穿于选学城教育的全过程,引导激励广大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实施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培训,促进全市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全市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
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实现全面培训,提高干部素质。认真落实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在确保县级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每5年参加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90天,其它干部每年参加集中培训累计不少于12天的基础上,每名干部每年参加自主选学得分不少于40—100个学分(具体办法见附件)。通过数字化选学城培训,使广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进一步弘扬。进一步创新培训理念,改进培训方式和手段,完善培训制度,强化自主选学管理,使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与干部队伍建设相适应,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相适应,具有时代特征、网络特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常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形成。
二、培训对象
农业广电教育媒体资源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探索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媒体资源发展的新途径,为中国农业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下称中央农广校)是一个通过远程教育对农民实施培训的教育机构,是国家级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教学中枢和媒体制作传播中心。20世纪80年代,限于当时的条件,农广校的教学技术媒体主要是文字教材、广播、电视、录音磁带和幻灯片,学员主要通过收听广播电视教学节目和自学文字教材来学习,并由教学班组织辅导和听录音授课。90年代初期,我国城乡影碟机逐渐普及,VCD和DVD成为我国农业远程教育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农广校开始大力推广VCD和DVD教学与培训方式。到了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卫星网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中国远程教育的新的变革,农广校系统添置了大批计算机、卫星地面接收站等设备设施,增强了利用互联网获取和传输信息的能力,不断探索应用数字技术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的加大,国家投资新建了国家级农业媒体教育资源管理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中心,搭建了以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媒体资源库系统建设开发为硬件支撑,以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渠道为主要途径,对农业教育培训进行高效管理,对基层办学提供便捷服务的运行平台,一个涵盖报纸、书本、杂志、录音录像带、光盘、互联网、卫星网等多种媒体的农业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
一、农业远程教育发展模式选择
中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众多,发展农业远程教育极有意义。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能使任何地方的农民学员方便快捷地获取最好的教育资源,极大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推动各地农业农村经济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农业远程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中国农村基础薄弱,大多数基层农广校缺乏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资源,在地方电台、电视台也没有教学节目播出时段,但从长远看,这都不会影响远程教育优势和效益的发挥[1]。发展农业远程教育,存在一个发展模式选择的问题。考虑到中国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广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家庭条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农业远程教育应该采用数字技术与非数字技术恰当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综合利用VCD光盘、有线电视、卫星网、互联网等手段,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教育发送和传输的模式[2]:
1.主流模式
卫星传输数字化教育发送技术,适用于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采用主流模式的地区可以采取的扩展数字化教育应用的技术方案为:CD-ROM光盘刻录和发送方案;各类局域网应用方案;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多媒体数据广播系统方案和电话拨号接入或其他公众电信网回传方案。
2.替代模式
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分析
高校档案管理是以高校档案为对象,主要是对高校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产生或生成的各类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与开发等。在数字时展背景下,探讨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及推进策略,将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理解并不断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程。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1.适应数字时代“新趋势”的需要。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数字技术体系的支撑和推动下,人类社会正迈向数字时代,面临着新的生存空间、组织形式和行为模式[1],而其中“数字化”也是数字时代的根本特征和发展趋势,这在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同时,必将对传统形态下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带来严峻挑战,档案管理必须顺应数字化的大趋势。因此,紧跟时展潮流,大力引进和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是档案管理适应数字时代“新趋势”的内在要求。2.落实新时期战略“新要求”的需要。当前,国家和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出了很多明确要求,如2010年由国家档案局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2014年的《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其中的一个共同任务与主要目标,就是要求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加大力度,积极响应“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实现档案及其管理“数字化”转型。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与优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无疑是落实新时期战略“新要求”的重要体现。3.提升社会服务“新形象”的需要。目前,很多高校档案机构数字化建设落后,手动查档是主要途径,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难免会令利用者对档案机构的工作方法和办事效率提出质疑[2]。而只有坚持将科技进步作为固本强身的核心竞争力,主动学会运用新兴科技来改造和创新档案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满足广大师生、社会对档案管理服务的新需求。因此,高校档案管理从数字化破题,为社会提供更为快捷、高效与舒适的服务,让校内师生、社会公众肯定档案工作,利于推动档案管理工作,树立“新形象”。
二、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档案数字化管理观念不强。面对数字时代的冲击,各行各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与转变,高校档案管理亦是如此。然而,在“数字化”这一发展大势面前,一些档案管理者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存在一些思想观念上的误区,认为可有可无,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3],对档案数字化工作建设的紧迫感不强;另一方面,部分档案管理者还存在“身体进入数字时代,思想却还停留在过去时”的问题,安于现状,习惯延续前人或传统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方式,不能打破惯性思维,如一些档案管理者,由于不了解数字化管理及其所带来的便利,便会产生“抗拒”心理,宁愿用传统的人力和手工管理档案。2.管理队伍数字化素质欠缺。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向数字化转型与深入发展,就必须打造一支既懂档案业务又具备数字化素质的管理队伍。而当前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不仅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4],而且数字化相关知识与技能也难以匹配[5],从而导致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和后续使用过程当中出现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档案数字化建设与推进的进程和效果。3.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高校中,档案部门的受关注程度一般相对较低,在整体发展规划上,也较少有人主动关心档案工作应如何发展,所以经费投入有限。很多高校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不高,管理的方式仍采用传统的纸质等实体进行归档和查阅,档案管理效率较低。究其原因,尽管有观念滞后和管理者数字化素质不匹配等因素,但经费投入不足,便难以满足数字化改造与升级的需要,造成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数字化的想法只能是空谈,数字化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三、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疫期保障策略
【摘要】肺炎疫情迫使全国高校延迟开学,但高校停课未停学,所以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不能停止。疫情使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工作面临新挑战。本文认真分析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统筹安排图书馆工作、加强校外访问通道、丰富图书馆电子资源、建立读者教育培训数据库、加强网络参考咨询工作、开展线上教育培训、利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等保障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疫期
2019年底突发的肺炎疫情,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彻底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为了早日消灭疫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国各地政府部门一再延迟包括高校在内的本地各级各类学校开学日期,虽然开学返校时间延迟,但高校师生的学习研究并没有停止,所以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必须紧紧跟上。针对师生延迟返校的情况,高校图书馆应该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对读者服务工作的影响,切实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保障能力。
一、读者服务工作疫期面临的问题
疫情防控对高校图书馆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读者服务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读者无法到馆借阅纸质书刊。纸质书刊是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文献形式,收藏数量普遍较多,少则几十万册,多则几百万册,在高校师生学习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高校图书馆正在向着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但纸质书刊的采购与收藏仍然是当今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方式,借阅纸质书刊依旧是高校师生学习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不能正常返校工作学习,就意味着高校师生无法借阅纸质书刊,某些知识信息也就无法获取。(二)读者不能直接检索下载图书馆电子资源。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一般都是授权校园网IP访问的,校园网IP范围以外不能自由阅读和下载,如果想在校园网外查阅图书馆电子资源,就必须通过登录图书馆校外访问系统或校园网VPN来实现。正常在校期间,高校师生特别是广大学生,都能够直接获取图书馆电子资源,几乎用不着校外访问,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和大部分学生没有注册和开通校外访问账号。所以,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他们身居校园网以外而无法正常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三)图书馆不能正常开展面向读者的教育培训活动。正常情况下,为了促使高校广大师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和研究,图书馆每年都要开展许多面向全校师生的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如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数据库使用辅导讲座、读者入馆教育、阅读推广活动等。举办这些教育培训活动需要事先把一定数量的老师或学生召集起来,在一定场馆或教室进行。因此,这些活动或课程在疫情防控期间也都无法正常开展。(四)馆员工作量不均衡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的一些部室如流通部、阅览部的书刊借阅室、电子阅览室、自修室等直接面对读者的部位均不开放,无须值守,负责这些工作的馆员暂时没有工作可做,而另外一些部室的馆员如负责线上参考咨询工作和技术保障的馆员却要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这样就会造成馆员工作量的不均衡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分工,势必会造成人力的浪费和馆员们的心理不平衡,影响工作质量。
二、应对疫期的读者服务工作保障策略
社区教育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以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为抓手,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加快完善社区教育机构和队伍建设,创新社区教育运作模式和经费保障措施,加强社区教育资源开发、整合、利用,把社区教育办成居民满意的教育惠民工程。
二、目标任务
(一)全面推进社区教育组织机构建设
1、继续推进三级网络机构建设。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建设的意见》精神,我区要继续加快社区学院机构组织建设,切实发挥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三级网络各自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社区学院要通过集中面授、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居民学习成果积累、认证与评价,开发社区教育特色项目和课程。社区教育中心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方式实施各类教育培训项目,举办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居民学校要培育各类学习社团,建立学习共同体,组织居民自主学习,组织开展小型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把居民学校打造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主阵地。
2、不断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各级社区教育机构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管理人员队伍;紧紧依托各职能部门及社会力量,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依托各类社会组织和社区,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积极选聘优秀公办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管理,分批进街道、进社区承担社区教育管理、组织教学与指导工作。定期组织社区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志愿者参加相关业务培训。
数字化选学城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武当数字化选学城(以下简称选学城)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选学城的作用,根据《关于创建十堰市干部教育数字化选学城开展数字化自主选学试点工作的意见》(十组通(2008)29号),制定本办法。
一、功能与定位
第一条选学城主要具备在线学习、考试测评、学习管理、资料查询、互动交流、信息快递等功能,是一个集学习、考试、交流、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在线学习平台。
第二条选学城是我市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阵地之一,面向全市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个性化学习培训,有效解决教育培训中的工学矛盾,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分步建设、逐步开放的方式,先面向市直机关干部,再逐步面向各县市区及其他干部)。
二、管理体制
第三条选学城在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探究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新增城镇人口一部分来源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一部分是由新毕业的大学生组成。如2017年的大学生报名与录取报告显示,我国的大学录取率达到80%以上,个别省份达到了90%以上。城镇人口的增加,一方面为城镇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就业问题。当前,城镇劳动就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更最愿意选择“择业”;二是没有学历和一技之长的城镇居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三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下,城镇居民就业岗位及所在岗位的竞争程度不断增强[1]。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对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时期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革新理念。给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策略;对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思想进行了介绍;对基于“云服务”的教育资源软硬件定制理念进行了阐述。本文工作致力于把当前信息化数字技术引入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为城镇劳动就业训练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案参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及实践价值。
一基于“互联网+”的教育策略
当前,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渐突出。在上述背景下,互联网+理念被提出。本文把“互联网+”理念引入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领域,主要步骤如下所述。第一步,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平台。平台的建设架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前台网络客户端部分。用户通过智能终端访问到教育平台,实现对所需数据的获取,如手机、计算机等。二是网络通信部分,通过此部分实现基于网络的数据信息交互。三是平台功能实现部分。主要技术为:通过SQL数据库软件实现对平台数据的管理;通过C#软件编程技术实现对平台数据的处理;通过HTML编程实现对网络页面的编辑;通过tomcat等Web软件实现对平台主页的网络。第二步,充实城镇劳动就业网络教育平台的内容。一是,如通过平台公布教学科目,如电脑培训、高空作业证培训、面点糕点培训等。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让潜在学员了解城镇劳动就业训练的科目内容。二是,提供城镇劳动就业训练供需板块。开辟城镇企业招聘信息板块,对招聘企业的目录、招聘要求、招聘岗位等进行。开辟城镇劳动求职信息板块,对城镇居民的就业需求进行登记。把企业的招聘要求,与居民的求职信息相比对,筛选出相应的潜在培养人员。进而通过沟通,建立起人力资源供、需、培训三者之间的联系[2]。三是,丰富网络教育资源。如对公开课进行视频录制,上传到网上供学员学习。还如进行在线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动过在线教育互动实现城镇劳动就业教育的实时性。还如上传城镇劳动就业知识库,供学员自主学习和参考。
二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思想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社会建设成就的取得与我国的科学发展策略是分不开的,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的发展也需要科学化的方向引领。本文把“大数据”应用理念引入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领域,通过对个人需求的了解,提高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主要步骤如下所述。第一步,构建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大数据”,这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教育资源的大数据,包括各类数字化的教育资料、教育信息、知识学习库等;二是个性化信息的大数据,包括学员的教育背景、家庭情况、技术技能、兴趣爱好、工作经历、功过记录、个人数字记录等。三是就业信息的大数据,包括一定范围内的招聘信息、用工信息、职位待遇、用工单位信息等。通过对城镇劳动就业训练教育大数据的构建,为进行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育创造条件。第二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个性化教育推荐功能。通过对学员信息进行分析,结合教育资源大数据和就业信息大数据生成适合学员个性化需求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生成此培养计划的理由。如此学员爱好面点制作,而且有面点企业正在招工。所以,推荐学员进行面点制作培训。二是,培养课程列表及阶段性成果。对学员技术培训过程进行描述,包括所学课程计划,各个环节能够达到的学习效果,成绩考核方式等。三是,不断更新学员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动态的向学员提供个性化就业训练课程。并对学员的学习反馈进行梳理,为进行个性化教育推荐工作良性发展提供支持。
三基于“云服务”的教育资源定制
领导在首期科级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即将胜利闭幕之际,建瓯市“两个条例”暨“数字福建闽北工程”首期科级干部培训班隆重开学了。这是我市干部培训中心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期培训班,南平市委组织部对这期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今天,林文志副部长、陈桦科长专程到会指导,应该说特别有意义。陈衍禄副书记本来要代表市委来作动员报告,因为临时会议没办法参加。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参加这期培训班的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向林副部长、陈科长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期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两个条例”和“数字福建闽北工程”的有关知识,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下面,我就如何办好这期培训班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举办这次培训班的重大意义
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是提高建瓯干部队伍素质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建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中组部贺国强部长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讲话中,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进展,继续落实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作为今年组织工作六项重点工作之首提了出来。这充分说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已经成为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上级的要求和干部的期望越来越高,自身发展和创新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从建瓯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为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全省、南平市干部培训工作会议精神,我市计划从2003年起,每年抽调五分之一左右在职干部参加各类培训,5年内按计划轮训一遍。前几天,市委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市今后几年内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牢牢把握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我们今天举办的这期培训班,就是根据南委办[2004]14号《关于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两个条例”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南委组综[2004]42号《关于开展“数字福建闽北工程”培训工作的通知》和瓯委[2004]5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对全市的科级干部进行一次系统的培训。
这期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条例”。去年年底,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两个条例”,对于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学习“两个条例”为契机,切实加强党的纪律教育,不断强化监督工作,筑牢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和党纪国法防线,努力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规范在先、关口前移,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这期培训班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数字福建闽北工程”的有关知识。开展“数字福建闽北工程”培训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省委和南平市委重大战略决策的具体行动。党的十六大强调:“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决策部署;南平市委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产业化”的要求;我市第十次党代会和第十三次人代会对此也作了部署。因此,我们要充分认清信息化的重要性,通过培训,使我们的干部能够了解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增强信息化的意识观念,掌握信息化的基本知识,学会信息化的运用技能,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区三项举措创新干部培训模式
为切实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实效,鄞州区从加强培训资源储备、建设新型学习培训平台、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性。
一是推出北京大学管理创新鄞州大讲堂。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合作,优化教学资源,共同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的高端平台。大讲堂一改过去培训老师台上讲课,学员台下听课的被动式教学,打破台上台下界限,采取老师讲课、专家点评、学员提问互动的全新交互式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今年计划推出科学领导、经济形势、传统文化和自主创新等四大主题,确保全区中层及以上干部都有机会参加至少一期以上的培训。
二是搭建网上法制学习平台。改变集中办班学习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网络媒体的功能,打造网上法制学习平台。通过在区委党校远程教育中心课堂设立主会场,镇乡(街道)及有条件的单位利用远程视频系统设立分会场,其他单位课后网上下载课件集中学习形式,举办干部法制培训。首期行政许可法培训,邀请到华东政法大学邹荣教授主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完善数字化学分管理系统。进一步开发完善培训管理系统,采取实名化培训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培训电子档案库,详细记录每一位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的情况,并自动生成本年度培训学分汇总表,方便及时了解干部培训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