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5 12:13: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数学生活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论文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数学教学生活化体会论文
摘要: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干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将原教材单纯计算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五.四班刚刚举办的数学手抄报评比中,板面设计合理,字体工整的占全班人数的,板面新颖别致,字体隽永,色彩搭配合理的占全班人数的,谁愿意帮助算一算,板面好的.字体工整的共占班级的几分之几。由于学生素身体验了数学手抄报的制作过程,学生易于援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借助录音机讲了一个生活中的故事:“我去联华超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我喝了一瓶的,孩子喝了一瓶的,侄子喝了一瓶的,请同学们猜一猜,我们爷仨谁喝的多?同时用电脑演示三瓶喝去的过程。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生活化研究论文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绪的支配,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而有意记忆的内容反而记不住,因此,小班数学活动宜生活化、娱乐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中有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
一、在日常生活中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都是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的,如皮球是圆的,手帕是方的,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等。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如当幼儿带来各种玩具时,教师可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玩具。当各种颜色的毛巾集中在一起时,教师可告诉幼儿这些都是毛巾,从而初步渗透集合的概念;游览公园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数数公园里有多少花,当幼儿无法数清时,可以教他们用“许多”来表示,并请他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许多”,如有许多的茶杯、小床、毛巾、玩具等。
幼儿生活在充满数学内容的环境中,数学启蒙教育的契机俯拾即是,如水果店的水果是分类放置的,动物园里的各种小动物是分类关在不同的动物园舍内的,小朋友由矮到高排队,碗、碟从大到小往上叠等现象,都为幼儿提供了有关数学的感性认识。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盥洗、餐点、睡眠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活动让幼儿逐步感知数学知识。如在盥洗的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对应现象:一只杯子内放1把牙刷,1个小朋友用1条毛巾,并知道小朋友和毛巾是一样多的,但如果有位小朋友没有来,就会出现小朋友少、毛巾多的情况;进餐时,教师请每组的值日生盛一碗饭,放一把调羹,再把饭一一送到本组小朋友的手中,感知对应的方法。吃点心时,教师可以请幼儿数出自己盘子里点心的数量。有一次吃龙虾片,教师先请幼儿数出自己盘子里龙虾片的数量,然后问他们每人有几片,如果再给1片是几片。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就奖励他1片。餐点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学会按顺序做事:先将毛巾展成大正方形擦嘴,再将毛巾对折成长方形擦脸,再对折成小正方形擦手,最后依次把杯子、盘子、毛巾放好;午睡穿脱衣服时,教师可引导幼儿数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几条裤子,从中渗透数数的内容。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分析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指的是通过营造丰富而生动的各类生活情境,来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体验,并突出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性及开放性等,从而促使小学生可以将通过数学学习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行创造性的运用。生活化教学还具备了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首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围绕儿童的生活世界来做为活动背景进行,并在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提出新的教学与学习要求;其次,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目标要能全面地体现出教学整体目标,既要包含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也应当包含学生意志、行为习惯及合作沟通、创新能力发展等;最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当加强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促进课堂教学的相互作用及亲身体验。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数学,同时有助于学生培养自身数学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智力乃至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1]。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来捕捉围绕学生生活背景中出现的数学现象,进而发掘出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生活内涵。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措施分析
2.1采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针对数学语言的一种教学。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抽象化数学知识,转换成可以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地进行理解并接受的知识,关键在于数学化语言的运用。众所周知,看起来似乎是枯燥乏味的数学,其实里面蕴藏了许多生动而有趣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师若是缺乏高素质的语言艺术,是无法将它发掘出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生活化,即是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及理解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圆柱认识的学习过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圆柱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动手去摸一下身边的圆柱形物体,并让学生说出自身的体会和感受。一些学生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光滑的平面;而另一些同学则可能会说摸到的是一个圆形。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运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如两个光滑的平面是圆柱底面,同时还有一个曲面,这是圆柱侧面。通过这种方式,恰当的利用引导性语言,并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可以更好更快的帮助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数学生活化的中职教学论文
1.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1.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资料
数学教师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必须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对学生就业有用的数学知识加强教育。教师要在教材中发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上台演讲等。这些生活化的内容有助于拓展中职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数学的产生与发展,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1.2改编教材内容,使教学生活化
中职教师应该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活动应该从数学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因此,教师应该寻找课本中的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与自己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从而培养自己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1.3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
第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学问。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必须立足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农村小学;教学内容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明显脱节;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未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妥善解决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以便为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教学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教学导入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通过教学导入,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激发了,进而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概念时,教师可事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一束光线、一段铁轨和一双筷子,注意让同学们观察这三种常见事物的特点,如此导入有助于将抽象的几何事物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学生们就不会由于几何概念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了。大家通过仔细观察,联想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实际上是由一个发光点发射出去的,那么这个发光点就相当于几何图形中的“端点”,而这束光线并没有固定的长度,而是向另一方无限延长的,那么它就是一条射线;某段笔直的铁轨因其向两边无限延长,所以就是“直线”的形象;吃饭用的筷子有固定的两个端点,即它的长度是确定的,那么筷子就是一条“线段”的形象。不难发现,通过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联系、相结合,有利于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生活化,不但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更能激发学生们探索数学新知识的乐趣,克服了农村小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理解困难、接受新知识较慢的缺陷。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论文9篇
第一篇
一、创建高规格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学习环境。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本来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堂是漫长的,而且没有什么意义,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精神不够集中,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创建情境的时候努力创建高规格的生活情境。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于数学的理解和计算,当教师把生活的情境模式带入到学习中的时候,学生会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一定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的时候,教师把古代劳动人民使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故事加进去,肯定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总是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有很强的求知欲望,这就会让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充满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慢慢增强了。数学课堂的学习,关键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课堂,然后在实际中获得学习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越来越好,所以说创造生活的情境是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很多东西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数学也不例外。在高中学生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尤其要重视这个问题,要在课堂过程中让数学生活化,然后在生活中采取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导数的时候,教师要把实际中导数的运用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导数的意义。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将教学过程生活化,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知道理论知识的意义,还可以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好处,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总之,在当下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理论和实践在一起,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乐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数学,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这样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独家原创: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教育思想的进步及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强调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强调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思想下,开展了大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如:项目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等应运而生。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因为情境教学重在一个“情”字,主要是以学生的“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文性”。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还可以促进学生将所构建的知识于真实情境中运用、拓展,而生成新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情境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的生成和体验精神的成长。
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初中后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全称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教育的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主要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引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普高升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特别是2000年以来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下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具备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个体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道德品质的低下令人堪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无论专业实力,还是个人素质都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人文素质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迫于形势,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能急功近利,奉行“实用主义”教育观、人才观,对人的培养从属于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强调准职业人才的工具性、效用性,缺乏对人本主义的追求,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认知发展,近年来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因此,如何通过良好的情感教学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学就成为了当前中职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数学对一个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效用,如何能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情感教学的情景体检,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学方式、模式就成为了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二、研究意义:
数学建模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摘要:数学建模是衔接数学与应用问题的桥梁,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本文针对于数学建模的课程考核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数学建模课程考核存在问题,改革思路,并提出多层次综合考核方式,应用于数学建模的课程考核,效果良好。
关键词:数学建模;课程考核;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门介绍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该课程主要讲授如何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假设简化并进行抽象提取,然后用数学表达式或者数学公式等将该问题表达出来,并求解该问题,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包含常见数学模型的介绍、数学软件编程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即数学建模是一门衔接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应用型课程,其教学、考核等都与其他数学课程不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特别对于当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国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此,本科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数学建模竞赛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竞赛活动,要求参赛学生利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完成数学建模竞赛,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查找资料、建立模型、编程求解、撰写建模论文等步骤。这些步骤要求参赛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知识获取、分析、编程、论文撰写、团队协作等能力。因此,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竞赛,也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受益面最广、举办时间最长的竞赛活动之一。数学建模是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必须培训课程,数学建模的考核不仅仅是给出该课程的成绩,更重要的承担为数学建模竞赛选拔参赛人员的任务。本文针对数学建模的考核问题进行讨论。
1数学建模考核存在问题
(1)考核手段和目的存在误区。传统的考核方法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检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该课程的考核要求与其他课程类似,仅仅考核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该课程的开设目地,从而使得部分学生的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能提高,没有达到学习此课程的目的。(2)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目前,数学建模是考查课程,该课程的考核存在两个极端:简单根据学生的数学建模论文给予成绩或试卷考试成绩。考核结果忽略了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考察,导致开卷考试变成了学生的简单应付了事;而且部分考核只看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数学建模的整个训练过程。(3)考核方式单一。数学建模课程牵涉数学方法、编程能力、论文的写作能力、及其综合动手能力等。单纯从试卷或最终数学建模论文不能体现学生的各种能力。导致学生的某一种能力掩盖了其他能力的展现,导致数学建模竞赛学生选拔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通过各种方式选拔的“优秀”学生,真正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时,根本无法动手。(4)教学改革需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兴起,数学知识是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必须工具,解决该类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随着“新工科”培养计划的兴起,数学、编程、写作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数学建模是衔接数学和实际问题的桥梁,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体现学生多方面能力是数学建模课程考核改革的动力。
2考核改革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