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10:13: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数学教育叙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数学学科教学及养成路径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是数学教师通过数学学科内容知识和有效教学策略交互作用,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树立动态的课程观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养成数学学科教学知识。
论文关键词: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养成
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是数学教师通过数学学科内容知识和有效教学策略交互作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知识的知识。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是数学教师知识的核心,是保持数学教师知识复合性、动态性的原动力,并能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和树立动态的课程观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养成数学学科教学知识。
一、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重要性
1.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是数学教师知识的核心。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是数学教师个人独一无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在特定的时刻、特定的情景中利用可能的条件对数学知识的特殊整合,它是数学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数学学科教学知识走进数学教师知识之中,通过协调和整合,不仅实现了数学知识和教育性知识的衔接,还把数学教学活动中一切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可能元素、知识纳入到教师的数学教学思维之中,为实现有效地数学教学创设了必要条件。
2.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是保持数学教师知识复合性、动态性的原动力。数学教师知识的复合性是指数学知识结构的横向拓宽与纵向深化;动态性是指数学教师自入职进入教学场域中后,教师知识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和提高。由于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就是从动态的角度建构,教师视教学情景、学生要求等变化形成学科教学知识,动态性的学科教学知识不断地为数学教师知识补充源头活水,使之始终处于运动之中,所以数学学科教学知识正是保证数学教师知识这种复合性、动态性的原动力。
数学学科主题研修方法
聚焦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引领小学教师在网络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计划开展主题研修活动,以使参训教师明确其教学行为的改变,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根据全国继教网《开展主题研修活动的指导意见》并针对项目启动后的情况变化,特制订本学科主题研修活动方案。
一、主题研修活动的主要目的
1.通过主题研修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
2.通过主题研修活动,发现和解决一线教师在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通过主题研修活动,引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学会总结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和撰写教育叙事故事,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促进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主题研修活动的流程与要求
中学教研室教学研究总结
本学期,教研室本着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点,教育科研工作是兴校之策,强校之路的理念,充分发挥教研室"管理,研究,指导,服务"职能,规范有序地开展了各项教科研工作,现将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营造科研氛围,激化教师内需
教育科研是一只"隐形"的手,它在无形中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是一种"内动力",它促进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是一副"催化剂",它加快着学校办学特色,办学风格的快速形成。为此,教研室积极开展了如下工作:
1,召开了"三会"。召开了学科组长及教研员会议,部署了学科教研工作;召开了市级课题负责人会议,重申了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召开了区级课题研讨会,对前段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反思,肯定了成绩,找出了不足。
通过召开"三会",明朗了我校教研的"四个点",即:教研的重点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2,安排了"两课"。市级立项课题展示课,课题研究探讨课。
学生微电影创作新路径
一、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问题
(一)创作观念俗套。理论指导是学生进行实践创作的基础,但近几年来,随着各种级别、范围的微电影大赛不断涌现,学生在创作上更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的重要性。学生在没有把握微电影创作规律的情况下盲目实践,导致学生的选题集中在爱情片、友情片两大类型,突破不了“爱情”与“怀旧”两大主题,呈现出的作品跟风模仿、题材单一,忽略了微电影反映、反思社会现象的深度与广度。(二)产业链不成熟。就目前而言,学生微电影作品展播的渠道特别狭窄,主要通过:学院内部展映、视频网站展播和以电影节为平台的播映。因多数学生作品不具备视频网站看重的商业属性,无引导页面指引,播放量和点击量并不理想。另外,在重要的电影节上学生微电影高级别奖项获奖少,以致学生作品曝光率低。
二、新模式:从微电影到大电影
(一)微电影:优质IP的生产。2004年,导演梁旋做了一个梦,他和好友张春把这个梦做成了一个7分钟的动画短片《大•鱼》,影片在当年中国数字盛典DIGGID大奖上获得专业区动画——故事类大奖、第四届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最佳新人导演奖,并且该片在网络上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基于影片本身而言,获奖是对其作品的认可,保证了影片的质量。同时,作品在网络上受到网民的追捧,获得了一批忠实的观众,而12年后这批观众成为如今的消费主力军,保证了影片的市场。《大•鱼》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成为一个优质的微电影IP。影片《二十二》《指甲刀人魔》都是由短片升级为大电影的成功案例。(二)叙事美学和风格的再创造。2004年微电影《大•鱼》的故事构架在两个平行世界,主题围绕“有的鱼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他们属于天空”展开。影片整体叙事散漫、无逻辑性可言,这正是微电影的空间叙事特点所带来的疑惑,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曲折的情节。基于此,导演梁旋和张春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庞大的宇宙观,去塑造一个更完整且更具中国风的故事。12年后,这一切都体现在大电影《大鱼海棠》中,影片将主题上升到报恩和舍生取义的精神中,探讨了生命的由来、死后的归属问题。在传统的中国故事模式中,导演将充满民族文化的元素符号和古代哲学思想融入画面、文字、服装中,在保留微电影内核的基础上丰富了自己梦中平行世界的构建,扩展微电影中的构想和美学风格,使得《大鱼海棠》的美学风格从微电影过渡到大电影,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三)多元经济下的资金融合。短片《大•鱼》的制作主要依靠导演张春的美学设计和技术支撑以及导演梁旋的故事蓝本,耗费的成本非常少,而制作《大鱼海棠》历经12年,其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资金。随着“互联网+IP”概念的提出,互联网跨界的连接、融合丰富了电影产业的形式。IP的价值能否转化为电影有两个核心条件:第一,这个IP与电影的媒介属性是否匹配;第二,电影创作和制作是否有能力转换。微电影《大•鱼》碎片化的叙事特点决定其延伸成大电影的发挥空间较大。因此,《大鱼海棠》的成功不是偶然,它是互联网时代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微电影到大电影的路径也由此清晰起来。
三、新路径:从微电影到大电影
(一)打造优质电影。IP短片《大•鱼》二元时空的构建充满新意;纪录短片《三十二》以“慰安妇”为主题,以战争遗留的历史问题为中心挖掘社会现象;微电影《指甲刀人魔》以全明星阵容讲述爱情的本质。从以上个案中不难看出,短片要孵化成IP首先需要精准定位短片的创作方向。其二,利用电影的影响力。《大•鱼》《三十二》两部影片曾在国内获得多个奖项,在国外也获得了高度赞誉。(二)转变资金筹集理念。《大鱼海棠》因为资金的问题止步不前,但IP时代的来临以及《大•鱼》收获的好口碑和大批受众已为大电影奠定了市场和内容基础。同时,众筹经济又为大电影的制作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得电影在上映之前通过了市场的检验,也因此获得更多投资人的关注,最后促成了大电影《大鱼海棠》的诞生。(三)“互联网+”下的电影教育转型。近几年来,电影专业的招生比例大幅增加,由于高校的教育理念没有紧跟市场和时代的发展步伐,造成设备不足、师资匮乏,高校艺术教育陷入窘境,最终导致大学生在创作中出现盲目跟风、类型单一、缺乏深度等问题。从学生短片《大•鱼》到大电影《大鱼海棠》,从纪录短片《三十二》到大电影《二十二》,这种以微电影为自助孵化器的方式推动学生从校园走向产业、从网络迈向院线的成功实践,使我们看到了电影教育崭新的可能性。
计算机教学游戏特征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从教育和教学的视角对现有关于游戏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描述了教学游戏的基本概念和教育实践意义,探讨了游戏的结构模型、关键构成要素以及基本特征。
关键词:教学游戏;模型;结构;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教学设计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在理念层面上,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张华,2000)[1]。这些变化使人们认识到,学习首先应当是情境性的,学习者在复杂、丰富的情境中,才有机会以个性化的、有意义的方法,建构和重构自己的概念,发展能力;其次,学习活动转变为理解不同知识和技能领域中的“能力表现”和指向特定问题解决目标的积极的知识应用过程。
计算机游戏就是服务于这些功能的有效工具,本文综合了已有的一些关于游戏研究的文献,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希望能够在教学游戏的设计、开发以及相关的研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游戏作为学习发展的工具
1.游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计算机教学游戏的基本结构与特征综述
摘要:本文从教育和教学的视角对现有关于游戏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描述了教学游戏的基本概念和教育实践意义,探讨了游戏的结构模型、关键构成要素以及基本特征。
关键词:教学游戏;模型;结构;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教学设计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在理念层面上,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张华,2000)[1]。这些变化使人们认识到,学习首先应当是情境性的,学习者在复杂、丰富的情境中,才有机会以个性化的、有意义的方法,建构和重构自己的概念,发展能力;其次,学习活动转变为理解不同知识和技能领域中的“能力表现”和指向特定问题解决目标的积极的知识应用过程。
计算机游戏就是服务于这些功能的有效工具,本文综合了已有的一些关于游戏研究的文献,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综合,希望能够在教学游戏的设计、开发以及相关的研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游戏作为学习发展的工具
1.游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针对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1994年在罗马召开的首届全球终身学会上,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为会议准备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许多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终身教育理念使人们对教师教育也有了新的理解:学校正规的、系统的教育,不再是教师受教育的终结,而只是其教学生涯中受教育的一个阶段;教师受教育的过程应该延伸到成人乃至终身。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教育才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和教育需求,这是时代和“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对教师提出的共同要求。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在当前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我们的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能静心读书学习。教师的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①
(二)提离自身文化业务紊质
1、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论
信息技术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社会分布形态,造成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可选性。这导致了教育活动的背景由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对称,因此改变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引起教育者权威性的削弱,逼迫教育模式走向民主,也迫使教育者更多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强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观念应当发生改变。21世纪己进入信息社会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必须发生转变。学生学习要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学习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幼儿教育中的主要任务与方法
一、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儿童个性化发展
个性作为与他人进行区分的性格特点,能够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差异,以及人不同的理解能力去处理问题的方式来对人进行区分。个性是每一个个体在确定生存能力的前提下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许多时候,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个性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反而更多的接触到的是对规则和纪律的要求与强化,特别是受到了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幼儿只能像机器一样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缺乏自身的自主意识。要想在社会上更广泛地实现素质教育,主要应当从幼儿个性的培养开始。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给予他们较大的宽容与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在近乎自由的环境下自由发展。与此同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在发挥其个性的同时不过度放任与纵容,在保护儿童自尊心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日后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基。
(二)儿童好奇心强烈
在许多时候幼儿总是喜欢发问,虽然这些问题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天马行空的,没有按照成年人固有的思维来提出,但是这正是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体现。求知欲促进了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求知欲才有了探索、发现、创新的力量。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应当为幼儿的发问提供耐心、宽容的解释和帮助,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从而为幼儿们答疑解惑,并且帮助幼儿保持自身的求知欲、探索欲。求知欲能够帮助儿童在未来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保持儿童的求知欲能够为儿童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儿童需要自由空间
乡镇中心小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主管部门精神为指导,以《**县普济镇中心小学常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为基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教学研究,推动我校教育研究工作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确保二00八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主要工作
1、常规校本教研。严格实施《**县普济镇中心小学常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重点抓好教研质量,尽量减轻教师负担。
教师:按照《方案》精神,上好一堂研究课,作一次专题讲座,写一篇教育叙事或教后反思,听评10节研究课,自学并完成继续教育笔记。
教研组:各教研组必须在3月20日前完成组内教研计划并安排好工作行事历,于3月21日前教中心校教科室;按照组内人数按月收集并上交教科室,以充实学校网站(将以时间为限考核个人和教研组);组织并实施校级课题研究工作。
浅谈青年教师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通常只要学生在掌握词句的基础上,能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知道文章的表达方法就可以了。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走出课本小天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我从事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多年,总感到数学课简单好讲,语文课知识点多,讲不全,无定法,提问题不知深浅。有的青年教师向我请教语文课怎么分析课文,从事25年小学语文教学的我,一时竟也回答不上这个问题。因为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下面即对此展开探究。
一、学段不同,教学重点不同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朗读为主,课文分析只是简单说说。但到了小学高年级,识字量逐步减少,识字写字只能简单说说,阅读教学却成为重点。作为语文教师,先要明白自己所上的语文课是属于哪个学段,因为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不同,分析课文的所占的比重也就不同,方法自然不同。低年级在阅读方面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阅读简短的童话、寓言、故事,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有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和同学讨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见,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阅读教学不能成为重点,教师就课文中难理解的内容简单说说即可,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中年级阅读要求:能联系上下文明白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表达的情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思想,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到了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教师只是对重点生字进行讲解,这样就有时间去进行段的训练,每篇课文可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识字写字教学,第二课时阅读教学。可见,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平分秋色。高年级阅读要求: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分辨个别词语的感情色彩。阅读说明文,能抓住要点,知道说明方法;阅读写人的文章,能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阅读叙事性文章,能说出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可见,到了高年级,学生完全掌握了识字方法,能自学生字词,识字量减少到每学期150字,阅读教学成为重点,课文由段的训练过渡到篇的训练。
二、课文所在的单元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