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流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2:09: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税务管理流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综述
近年来,国际上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都曾先后深陷其中,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2008年,我国某上市公司在接受税务部门的例行检查时,被指上年度的经营与纳税存在违规情况,税务部门随后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税务稽查。一时间,该公司受到客户和众多股民的质疑,不仅公司的融资计划难以执行,公司股价也在多个交易日持续下跌。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非常现实的迫切问题。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笔者认为,《指引》虽然是对大企业而言,但所有企业都存在税务风险,都应正确识别、评估和防控,以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界定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此次的《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前者,但作为纳税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也应考虑后者。
根据《指引》中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说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重点突出税务行为的“合规性”,即涉税事宜均须符合税收法律规定。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其次,正确识别、评估税务风险;再次,提出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最后,评估、反馈和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可穿插于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环节中)。为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融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3篇
第一篇
一、我国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为加强对国内大型企业的事前税务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2009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税务风险管理”概念。近年来,税务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被大中型商业银行所关注和重视,商业银行意识到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就是节约经营成本和创造利润,纷纷根据《指引》要求,完善纳税管理流程和税务管理政策,优化自身税务内控体系。在此背景下,构建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整合税务风险信息、防控税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和构建价值
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商业银行税务管理特点和管理体系,通过搭建集中、统一的、包含涉税业务信息和涉税管理信息的技术平台,实现既能完成银行税种的税款计算、纳税申报和缴纳、纳税电子资料管理、涉税信息沟通互馈等税务工作,也同时实现税规信息知识管理的动态化、涉税流程管理的集中化、税务风险监控自动化和绩效评价的科学化,最终实现对税务风险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估的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的构建价值和意义如下:
(一)实现对内部税规与外部税规之间的规章映射。信息系统将涉及金融纳税和纳税管理的各项国家税务法律、税务法规纳入至系统中,形成外部税规知识库,商业银行参照外部税规知识库,核查自身所制定的相关税务核算、税务管理制度是否符合要求和制度,对内部税规的条款进行追溯和回延,进而将内、外部税规知识库统一形成税规知识管理库,并此作为涉税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控制规则、管理规则和税务计算核算规则,并映射到税务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中。
大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
摘要:在外部监管趋严和内部管理提升需要的驱动下,近年来很多大企业开始研究和推动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特别是“营改增”后,部分大企业以增值税发票管理为切入点,已经取到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重点分析了大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应该涵盖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并对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管理;税务信息化
随着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地税合并等征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税三期等税收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各级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的管控力度正在不断加大。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模式仍旧比较传统,即便在今天,手工报表、纸质档案、EXCL汇总分析、邮件审批、门前申报等现象仍普遍存在于大企业税务管理之中,不但无法满足税务局等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也严重落后于公司内在管理提升的要求。然而当前大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处于“昏暗中的爬坡阶段”,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有很多现实困难需要突破。笔者基于多年从事大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经验,就大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分享一些经验和看法。
一、大企业税务管理核心诉求
(一)管业务。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过程中,或因轻视甚至忽略了税务管理,或因缺乏信息系统载体导致税务管理规章制度及流程难以落地和监管,致使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重大事项的决策缺乏涉税风险和税务成本的把控,给企业埋下税务风险隐患。因此,管业务就是要让各层级财税管理人员将税务管理向业务前端延伸,及时掌握企业日常经营中各业务环节的涉税风险,并准确评估各业务涉及的税费种类和税费成本,做好税务风险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避免事后被动应对,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二)管税金。虽然几乎所有大企业都在运用各种ERP平台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但是其建设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税务管理的需求,导致税金计算还是以手工作业为主,存在着数据分散、系统孤立等问题,税金计算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差错率高,纳税申报表结果数据难以溯源。同时,税会信息不对称,税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业务关联度低,税会差异难以管理与分析;企业仅向总部上报纳税申报表,总部无法全面掌握各分子公司的纳税调整情况。因此,管税金就是要提升税金计算的自动化水平,显著降低一线办税人员的手工计算工作量、提高数据准确性,并使计算过程透明化,纳税调整可验证、可评估、可追溯。同时,使各层级管理人员能实时掌握集团整体税金分布及纳税调整情况,为税金支出的统筹及税务筹划提供有效抓手。(三)管人才。大企业普遍存在税务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到位、办税人员流动频繁、税务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税法遵从意识强弱不一等问题。因此,管人才就是要使各层级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集团内各层级税务岗位的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人员的能力情况、日常工作负荷、管理的纳税主体数量和税金额度,从而优化涉税岗位的工作流程以提高办事效率,并有计划地帮助税务人员的提升专业能力。
二、大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研究
【摘要】税务管理是财务共享中心不可或缺的功能,通过对税务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提高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是一种基于软件工具的自动化技术,文章结合RPA对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税务管理进行优化研究,分析了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RPA技术对税务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流程优化与改进建议。期望能够为财务共享中心的税务管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RPA;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流程优化;大数据
一、引言
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目前自动化技术不断演进,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已日趋成熟。2017年5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推出“财务机器人”,普华、安永、毕马威在一个月以后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财务机器人”,以期帮助企业实现财务和税务工作流程的自动化。2017年6月,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化工事业部核心企业,简称中化国际)财务共享中心选择普华永道机器人,帮助提升财务共享中心的税务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时间成本,提升工作质量。2017年7月,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未来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上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跻身世界创新型强国奠定基础。近年来,关于RPA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应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王志达[1]基于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结合财务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财务共享模式的新思路,使财务共享模式对财务信息流的采集、整合与共享的属性融合,克服信息沟通、企业文化、管理脱节、人才建设等不足之处。颜婕[2]则根据当前房地产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的现状,通过研究财务机器人对房地产财务共享中心的影响,分析出引入财务机器人有利于提高财务共享中心工作效率,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能够为企业节省更多成本,促进房地产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孙逸和董志强[3]探讨了RPA技术应用于企业财务运营的可行性,提出不断深化发展的RPA将会是企业实现财务运营智能化的必经之路,企业应该利用好RPA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打好基础。SantiagoAguirreandAlejandroRodriguez[4]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将RPA应用于企业办公服务的业务流程中,证实了利用RPA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有效减少工作误差。综上文献,目前对于财务机器人在财务共享中心的研究主要以财务业务为主,探究财务共享中心的销售至收款、采购至应付等环节优化,而针对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方面的流程优化研究还比较匮乏。鉴于此,本文以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税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RPA技术提出了对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的流程优化及改进措施。
二、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现状。ABC集团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通过组织变革,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以及资金管理中心。全面整合了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核算流,实现了企业内部财务流程的再造,进一步实现了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营业额并节约了单位成本,为企业创造了利润。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税务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将涉税业务进行整合管理,提高了财务共享中心税务业务的管理效率和水平。目前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税务管理中,发票管理、税款计提、纳税申报以及缴纳税款等是相对重要的环节,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在发票管理环节,实现增值税发票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销项发票从发票入库、分发、领用到开具、红冲、作废全流程管理,与金税开票系统集成,实现自动开票;对于进项发票实现发票取得、录入、认证、记账全流程跟踪。通过B/S模式建立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平台和数据接口,可以将企业ERP、财务系统、OA系统中的业务数据或财务数据自动生成为增值税开票信息,实现自动化的发票开具。同时,建立流程化的审批平台,从开票申请、批准开票、发票打印到快递寄送,都可以在平台上协同完成。平台化系统使得财务共享中心和集团总部对各地分子公司的增值税销项进项统一监察和管控。在税款计提环节,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税务核算岗每月底月结确定应收收入后结转上月增值税,再根据计提表计提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土地税、房产税等。当月员工工资在次月人行部计算出后,完成个人所得税的扣缴。结转增值税时,财务共享中心税务核算岗,或分子公司税务会计在当地税务官网上下载当月进项税认证情况明细表,对照查找出当月未认证的进项税发票,在共享平台上填写未认证进项税明细表,上传给共享中心税务核算岗,未认证进项税从进项税中转入待抵扣进项税科目。根据增值税的明细余额判定是否存在期末未缴税额,如果存在,则将抵减销项税、进项税、进项税转出、已交增值税等明细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在纳税申报及缴纳税款环节,可以实现各企业纳税申报表自动计算、手工调整、确认等功能,实现在线申报、缴纳全流程管理。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根据共享中心税务核算岗入账的应交税费,在每月15号前查询本月应缴纳的税款,根据缴纳的税款额度申请资金计划,共享中心出纳岗根据分子公司负责人填报的资金支出计划进行拨款,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查询资金是否到账,到账后在税收网址或现场填写税收申报表,并确认扣税,若发现扣税未成功则查询原因,如存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则重新填写资金支出计划,报账初核岗上传扫描申报资料(包含申报表及扣款凭证),共享中心税收核算岗根据分子公司报账初核岗扫描上传的申报表及扣款凭证等进行入账。通过纳税申报管理平台可以自动从科目发生额、税控开票数据、已认证进项发票信息等多种数据源中获取详细的纳税申报表数据,并由系统自动生成纳税申报表。(二)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问题分析。1.发票管理中增值税无法实现批量认证,耗时较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票管理环节主要完成从增值税进项发票和增值税销项发票的认证抵扣到相关会计账务处理的工作。当前,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遇到的增值税发票管理难点是全国各地分子公司使用的增值税查验认证平台不一,导致财务共享中心无法实现发票的批量认证。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主要采用人工对增值税发票进行认证的方法,面对数量巨大的增值税发票,人工审核发票来源、发票真伪、发票信息等工作量大,重复性的工作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成本,且工作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效率较低。容易造成发票审核时间过长,审核信息不完整导致人工失误,发票堆积过多而丢失等不良情况发生,影响了后续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2.税款计提中收集和协调数据任务繁重,出错率较高目前,财务共享中心的税款计提是由税务核算岗每月结转增值税后计提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土地税、房产税等。经分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确认税款计提金额后,做计提税款账务处理。但是由于各个分子公司有不同的系统和流程,收集和协调数据是一个手工的、耗时的过程,依赖手工试算表来计算税款计提金额,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手工出错率大,计算金额的准确性不高。在计提RPA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研究系列文章图2基于RPA的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税务管理流程优化图个人所得税时,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计算出工资,经公司财务负责人和公司负责人审核、批准后,递交给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税务核算岗进行账务录入,再由总账复核岗复核账务,并生成凭证。由于集团人员较多,在计算工资和审核信息时工作量大,人工操作率较高,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不能快速地收集有效的人员信息,工作重复性较高。3.纳税申报中手工操作量过大,质量较低“营改增”全面试点推广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填写内容增加,其中的勾稽关系复杂。各个纳税主体各项销售和支出需要按照不同类型、不同税率对应到纳税申报表上的不同栏目,财务共享中心纳税申报填写难度和工作量相比营业税时代增大很多。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纳税主体较多,纳税申报的数据来源不同,一部分来自财务系统,一部分来自开票软件,还有另一部分来自其他台账等。由于手工操作量过大,即使ABC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已经采用了相关软件工具来实现单主体报税数据自动生成,但由于存在较多纳税主体,当需要编制报表时,数据准确性无法保障,人工处理部分的工作占比过高,数据处理、报表编制效率不高。
税务网站向服务型网站转型
摘要:
通过对国外先进办税服务网站的分析,从我国税务系统网站在“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整合税务资源和梳理办税流程,提出了税务系统网站“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模式,并从理论和具体操作上给予了说明,希望能对我国税务系统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税务系统网站客户关系管理资源整合网站层级体系服务导向场景式服务
一、我国税务系统网站存在的问题推进政府网站建设,有利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推行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政府网站作为为民服务的有效窗口,在政府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税收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网络建设、硬件配置、应用软件的开发和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税务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办税效率。但是,目前的信息化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税收制度和征管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税收系统网上服务功能的提升遇到了困难。
随着我国纳税系统网站税收服务应用的不断深入,很多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税务电子政务正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税务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来看,仍然是没有把服务于用户的理念放到最高的位置,没有搭建起符合税务系统服务特征的有效框架模型。
我国税务系统网站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企业智慧税务管理探索
摘要: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体系的不断进步,国内企业也逐渐趋于经济新常态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尤其是税务管理的创新和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此,本篇文章中将针对基于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有效构建企业税务管理体系展开详细分析与论述,探索企业内部如何做到“智慧”税务工作,希望可以为国内企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智慧;税务管理;管理探索
一、基于大数据时代企业在构建智慧税务管理期间的不合理之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多数企业开始意识到有效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由于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工作体系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条业务线的发展。因此企业管理层人员明白税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但是针对当前国内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状而言,很多企业管理者不具有智慧税务管理的意识,因此影响到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具体来说国内多数企业在实际构建智慧税务管理期间,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不合理之处:首先,税务管理数据的来源很复杂,管理人员很难对税务数据展开集约化管理;其次,税务数据的储存过程也较为复杂烦琐,企业无法对各个分支公司展开全面合理的掌控;再次,很多企业的涉税规划不够统一,也不具科学有效性,业务数据的支撑有很多的不足,最终就会加大科技规划和税务管理的难度。除此之外,管理系统当中没有设立有效的支撑体系,企业内部的ERP系统缺少统一的税务服务窗口,严重影响到数据的使用。最后,企业管理层没有重视税务管理和决策的有效性,且企业智慧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较差,缺乏先进的管理工具,也直接阻碍了智慧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
二、基于大数据时代企业有效构建智慧税务管理的对策
1.优化企业内部税务内控流程。通常情况下,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都会有很多子公司、分支部分、分销机构等,在统计税务信息之前都是由总集团汇总所有机构和分支公司的税务信息数据。因此处于这种复杂的企业结构之下,任何一环节都会有管理流程风险隐患问题,因此要想做好税务内部的控制,就要求建设完善的流程,这是构建企业智慧税务管理工作期间较重要的问题之一。高效、实用、科学的内控流程才可以实现税务管理的智能化和智慧化。基于这一点,首先,企业就要构建完整的税务数据信息,具体要包括税务账目、税务组织。客户和商业信息税率日常日记记录、合同信息等,因为这些都是税务管理期间最基础的一部分。其次,在事前管理期间,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管理风险问题指标,在实际税务信息管理期间要做到全方位对涉税细则的有效、统一管理。最后,在事后工作人员还要依据实际工作情况做好分析工作、评估工作和稽查工作,严格管控各项风险指标,以此实现对问题源头的有效追踪,并据此展开针对性的有效解决。2.做好税务风险管理期间的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革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具有税务收入的风险意识,很多企业在建立智慧税务管理工作期间借助先进的技术进行风险管理,设立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风险管理导向”的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因此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立企业智慧税务管理工作期间还要以大数据为基础,做好税务风险的管理工作,进而积极构建出企业税务风险清单和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由此才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和税务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发现问题、评估问题的风险,为之后构建完善的企业智慧税务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保障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企业要有效掌握自身的税收情况和具体的税务工作流程,以税收政策落实税务环境管理、税务申报流程控制为入手点,梳理企业税务风险问题的管理现状,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早日实现智慧税务管理的目的。3.税务数据管控的标准化和重要价值体系。针对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对于税务IT的建设还处于初步的规划和发展阶段,不同的财务数据信息、发展信息、企业管理数据信息较为松散,没有进行集约化管理,长此以往就极易出现税务风险问题,并影响到企业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对于此,笔者建议企业在大数据时代下建立企业智慧税务管理工作期间可积极健全三大管理结构:即风险问题管理结构、标准化管理结构、数据规划管理结构。首先,风险问题管理结构就是指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要设计税务稽查研究体系、税务信息、掌控税务风险问题预警机制等;其次,标准化管理结构的构建,就需要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流程智能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将业务线财务信息、税收信息统一展开设计,并积极建立出共享型服务体系,配置相应税务IT结构;最后,在风险问题管理结构和标准化管理结构的构建基础之上,就可以健全数据分析规划结构,进而真正实现企业内部税务智慧管理的目的。
我国税务信息化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诺兰”阶段模型的引入;我国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信息化应用到一个单位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即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税务信息化的发展要分单点散状阶段、税务部门内部分集成阶段、税务部门内整体集成阶段、税务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集成阶段;发展的历程起步阶段、初步应用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数据集中阶段、部分税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部署、税收征管改革滞后于税务信息化进程、税务信息化设备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以信息化促进税务管理扁平化、以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拓展信息增值应用空间、以数据处理分析提升管理决策能力、重组技术资源以实现税务信息化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信息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税务信息化是税务部门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主动迎接信息时代挑战而采取的积极措施。文章以"诺兰"阶段模型理论为基础,将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为起步、初步应用、快速发展和数据集中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思想意识、规划部署、征管改革和设备功能发挥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和规范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税务信息化信息化管理“诺兰”模型技术资源管理决策能力信息增值
走科技加管理之路,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税收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税务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我国各地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总体部署,在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信息化的软硬件和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税务信息化工作已从初期的单点散装阶段发展成为数据集成阶段,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重复建设、设备利用率低、软件不统一、业务不规范、信息不准确、运转不顺畅等问题。因此,本文以诺兰阶段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诺兰”阶段模型的引入
把信息化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1973)首次提出了信息化的阶段理论,即“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对信息化阶段模型进行了完善,将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六个不同阶段,即: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税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摘要: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发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基于增值税较营业税的复杂性,营改增无疑是对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挑战,要求企业不断加强税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增强税务风险的控制能力与应对能力,促进税务管理价值的提升。本文在分析营改增背景下加强企业税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营改增对企业税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影响,进而提出加强企业税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营改增;税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内部控制是企业细化经济管理流程,识别控制风险,实现稳健发展的一系列活动组合。企业税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营改增全面扩围的背景下,增值税成为企业开展业务活动需要缴纳的流转税种,而增值税复杂的计算方法和科目设计,以票控税的征管模式,为企业税务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企业需正视营改增对企业税务内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影响,并采取措施,不断加强企业税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一、营改增背景下加强企业税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必然选择
增值税是发达国家普遍征收的流转税种,因其仅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增值额征税,避免了征收营业税可能对企业造成的重复纳税。然而,增值税核算复杂,纳税规定繁多,加之上下游企业情况各异,使得企业面临较多的税务风险,亟需通过建立税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增值税核算管理,提升税务政策掌握的时效性,及时与内外部建立税务与业务的联系通道,实现税务风险的有效控制。
国内税务内控的结构及选择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同志在2010年全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2010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完善内控机制”。要“把完善内控机制作为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如何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当对其理论渊源、制度结构内容和构建方式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渊源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多年来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特点,“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而创造的一个全新的专有名词,是税务系统各级工作人员对税务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自我发现、自我防范、自我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是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理论创新的一个标志:也是税务系统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方向和思路。
1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党中央关于预防行政腐败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具体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和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和实施,表明党中央对预防腐败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反腐败的实际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明确。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系统内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将在企业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入到税务系统的反腐败倡廉工作之中,形成系统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理论与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应用和发展创新。
2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税务系统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多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注意与税收业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创造了一系列与税收工作相匹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对税务干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监督制约,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就改“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为“征、管”两分离或“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新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又经历了以“纳税申报、税务、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征管模式和“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为标志的税收征管模式。在注重对税务行政执法权监督制约的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在90年代中期又提出要加强对于部人事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等税务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制约,形成了有税务部门特色的“两权监督”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建立法制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战略,结合税务工作的特点,建立并实施了以细化税收执法岗责体系,统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为特点的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体系,强化了对税务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对违法、违纪、执法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一些税务机关还积极学习、借鉴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将流程再造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之中,通过对税收征管流程的再造,强化各环节的监督制约,使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环节,进而达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税务机关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建立行为规范、权责明确、运转流畅的内部控制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税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制止营私舞弊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证管理权力的顺畅运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理论的目标、理论方法、技术措施等方面与税务机关加强内部管理的工作机理是一致的,与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和反廉倡廉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当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内控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将内控理论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应用到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中,并结合税务部门的工作特点,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税务无缝化管理思考
目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将工商企业无缝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导入税务机关具体税收管理实践中,探讨税务机关无缝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并提出了加快实现无缝对接的一系列途径。
一、无缝化管理的内涵阐释
“无缝隙组织”(SeamlessOrganization)是由美国著名咨询顾问拉塞尔•M•林登在通用电气公司执行总裁杰克•韦尔奇“无界限组织”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弹性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等词语来形容的组织形态,以一种整体的、全盘的、联合的方式来组织工作。与之相对应的是以隔离为特征的高度分散的组织:部门之间的隔离,部门和职员的隔离,机构和顾客的隔离等。无缝化管理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来自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综合学科。它是职能分工与协作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无缝化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高效性”,即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综合反映,一切工作都要讲求效率,追求效益;其次是“协调性”,既注重内部部门与成员之间的协调,也注重与外部顾客的协调;第三是“规范性”,规范业务流程,规范管理制度,规范员工行为。无缝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运行流程化、细节衔接化、考核数量化和信息准确性、反馈及时性、规程实用性。
二、税务机关导入无缝化管理的必要性
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更高的税收征管要求,税收管理实践呼唤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并要求以新的科学理念指导税收管理实践。税务机关导入无缝化管理,将工商企业管理科学与税务机关公共部门管理学相融合,依据无缝化管理理念,在税收征管工作中要做到全面、精确、细致、深入,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不放过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薄弱环节,不忽视任何微小的管理漏洞,减少内部摩擦产生的管理成本,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抓紧、抓细、抓实,由传统型内部管理模式逐步走向科学系统无缝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