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档案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5:16: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税务档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税务局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资料管理,保证税收征管资料的完整和安全,提高税收征管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稽查选案提供准确依据,根据《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办法(试行)》及税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税收征管资料是指国税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受理纳税人报送和内部形成的,用以记录和反映纳税人具体纳税行为并具有利用和保存价值的凭证、报表、账册、文书、文件、证明等各类资料的总称。
第三条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包括税收征管资料归集、整理、移交、归档、保管、调阅、销毁等环节。
第四条税收征管资料管理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集中、系统完整、简便实用、真实准确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能。
第五条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征管部门是税收征管资料管理的主管部门。税收征管资料管理本着“谁受理、谁生成、谁保管”的原则,实行分工负责制。
车辆购置税征收经验交流
车辆置办税自2012年由国税部分担任征收以来,国度税务总局为增强对车辆置办税的治理,先后下发了《车辆置办税征收治理方法》、《车辆置办税价钱信息治理方法》,特殊是对灵活车辆施行“以票控税、信息共享、协同治理”的“一条龙”治理,强化了灵活车辆税收在出产、消费、置办等各环节的信息沟通,使增值税、车辆置办税的税基获得有用维护,车辆经销企业交纳的增值税款逐年增进,税赋逐年进步;车辆置办税呈上升趋向,灵活车辆税收治理获得增强。然则在实践任务中,车辆置办税政策和相关的准则还有不尽完美的当地,征收治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良的环节。当时,跟着私家置办车辆数目的不时增进,增强车辆置办税的治理势在必行。
一、当时车辆置办税征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灵活车辆减免税后续治理不完美。《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置办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车购税条例》)第九条及《车辆置办税征收治理方法》第二十六条至三十八条,对减免税的车辆作了具体的规则和阐明。《车购税条例》第十五条又明白规则,免税、减税车辆因让渡改动用处等缘由,不再属于免税减税局限的,该当在处理车辆过户手续前或许在处理改变车辆注销注册手续前交纳车辆置办税,而《车辆置办税征收治理方法》第四十一条规则:车辆发作过户、转籍改变等状况时,车主应在向公安机关车辆治理机构处理车辆变化手续之日起3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处理档案变化手续。但因为车辆置办税是一种行为税,一车一征,点多面广,加之税务部分与公安部分的协分配合不常常、不严密,特殊是征税人懂税法且盲目征税的较少,大都车主不自动处理交税及改变手续,税务部分无法知晓,也无任何制约办法。如许免税前提消逝后的车辆其车辆置办税就无法实时征收,甚至被漏征。如林业、防汛等部分置办的特种小汽车可经总局同意后免税,这些车辆再处理过户、转籍手续时应依照规则交纳车辆置办税,但从我市的实践状况来看,当前尚处于掉控形态。
(二)最低计税价钱滞后、信息禁绝确。最低计税价钱首要功用是防止经销商发票票面价钱低于实践价钱呈现偷逃税行为,假如发票的价钱低于最低计税价钱,则按最低计税价钱缴税,假如高于最低计税价钱,则按发票上的实践价钱缴税。其目标首要在于监视经销商的征税行为,维护增值税和车辆置办税税基,避免税款流掉。理论证实这对车辆置办税的治理的确是一项有用的征管伎俩。然则当前的最低计税价钱与灵活车价钱市场化、疾速多变的情势完全不适合。如2012年我局共收到灵活车辆发票价钱异常信息120余条,经由逐票查对,异常的首要缘由是市场价钱已做了调整,而因为税务系统尚未与首要汽车出产厂家和经销商树立信息收集系统,最低计税价钱未获得实时更新,假如的最低计税价钱信息老是滞后,必将大大添加税务部分的任务量。
(三)车辆置办税档案材料不完美,局部档案与实践状况不符。依据《车购税条例》规则,车辆发作过户、转籍改变等状况时,车主应在向公安机关车辆治理机构处理车辆变化手续之日起3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处理档案变化手续。但在实践任务中,税务部分往往无从知晓哪些车辆过户或转籍改变了,使报废、灭掉的车辆档案无法实时清算,对过户、改变的车辆档案无法实时改变,加大了税务部分治理的本钱。
二、完美车辆置办税征督工作的建议
税收档案调研报告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电子税源档案库,对纳税人的相关资料实行“一户式”存储,实现信息共享,这样既可以方便查询,减轻纳税人负担,又可以加强税源管理。如何把总局领导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尽快实现《江苏省国税系统基层“三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目标,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实行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的电子化采集,才能实现一次采集、反复利用、信息共享,为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开辟一条新路子。
一、分析档案管理现状,充分认识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的必要性
1、从税收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分析,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是减轻国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强度,节约档案管理成本,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现行税收资料管理过程中,整理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资料查找难、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工作效率低。从收集整理到装订,全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消耗资财。后期调阅也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大,手工检索速度慢,调阅效率低。二是综合利用程度低。现行税收资料的档案管理在查询分析核对和执法责任检查落实等综合利用方面效果不佳。三是共享程度低。由于存档的纸质资料移动性能差,不能直接为国税机关各岗位、各环节提供信息来源和执法依据。四是存贮成本高。纸质资料存贮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五是管理不规范。税收资料多头受理、重复归档,且归档标准不统一。
2、从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角度考虑,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税成本,方便纳税人的重大改革。为了加强税收管理,国税机关要求纳税人办理的各项证件和填报的涉税资料十分繁杂,同样的资料,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时间要反复提供和查验,少一样都可能办不成事情,既增加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又影响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可以做到了一次采集归档,多环节、多层次的反复利用,可以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也减少了国税机关内部资料传递的麻烦。
3、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出发,建立一户式纳税人电子档案成为必然趋势。近几年的税收征管改革,在征管体制、征管机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税收资料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征管基础工作,还停留于手工操作的状态,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管软件不断应用升级,同时申报方式电子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等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国税系统基层“三化”建设三年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注重信息的深度开发,提高档案信息利用价值,创新档案管理电子化的新举措。
4、从税收执法责任制落实的客观需要,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是强化执法责任和加强执法监督的重要手段。从长远看,税收整个操作过程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是税收征管改革的方向。实行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是加强“两权”监督,减少执法随意性,增强税收执法责任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依法治税,提高征管效率和水平,就必须对纳税人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防伪税控认定、纳税申报情况、涉税事项变更和注销等各项涉税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而通过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不仅能做到注重结果的监督,而且实现了过程的跟踪管理,谁是责任人,一目了然。
税收执法案件证据采集途径分析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税务案件证据的类型以及特点;当前税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影响证据效力的几个问题;当前证据采集工作中容易犯的错误及应注意的问题;税务案件证据采集基本思路探析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税务案件的证据在税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税收诉讼案件越来越多、重实体,轻程序、直接以内部文件作为执法文书依据、档案资料管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不够严格、税务执法队伍对证据问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判别能力、书证材料书写不规范、签章押印不规范、笔录材料制作不规范、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明确收集的证据范围、查阅有关纳税人档案资料、进行证据筛选、确认、组织证据链条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税务案件证据是税务司法活动的重要内容,不论征纳双方,在税收案件诉讼活动中,都要按诉讼法律的要求,对自己的权利主张提供证据,或者按照法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在当前税务案件诉讼活动中,由于执法过程中未足够重视证据问题,税务机关败诉的案例很多,本文就在税收执法工作中如何做好案件证据工作展开探讨,以引起实际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案件证据证据类型证据特点证据链条
「正文」
事实怎样?如何证实?这是处理税务案件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事实怎样是确定相关主体法律责任的基础,而任何事实都不可能重演,因此,要复原事实的基本情况,只能通过证据来实现。近年来,在税务行政诉讼中,税务机关由于证据不足而被判败诉的例子经常见诸报端。因此,提高对证据重要性的认识,研究证据采集有关问题,对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十分重要。
税务案件的证据在税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证据是指客观上确实存在的与案件有关的并且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的事实。证据是证明事实的材料,是定案的基础与前提。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事实的根据。随着公民税法意识的增强,税收诉讼案件越来越多,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专门从事税务案件诉讼的律师对税法研究越来深,本身在诉讼法方面又具有专业优势,因此,以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税法的,去面对熟悉税法和程序法的专业律师队伍,显然,在知识层面上,居于劣势。因此,税务案件的证据对树立税务执法威信,有重要意义。
解析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
摘要:房地产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是各省市的重点税源企业。随着我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管控日趋严苛,近年来大量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关停倒闭,而大型上市房地产企业也逐渐由规模化向利润化转型。由于房地产开发所涉及的税种多、税负水平重、涉税风险高,房地产企业历来都是税务稽查的重点。而纳税成本作为房地产开发成本极其重要的一项,纳税成本的降低,能有效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产能优化。所以,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税务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管理;纳税成本
一、引言
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房地产行业作为最后一批次“营改增”的六大行业之一,由于项目本身开发特点及涉税种类多、金额大而备受关注。房地产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营业税管理模式,转而迎接增值税的新时代。如何有效进行“营改增”的过渡,增值税发票如何管理,哪些决策因为税种的变化而需重新进行纳税筹划及风险规避,等等的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因此,行而有效的税务管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意义重大。(1)税务管理不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效益,还能促进产能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2)税务管理的首要职能是决策职能。优秀的税务筹划可以甄别方案的优胜劣汰,有助于企业把有效的财务资源投资到产能高效益好的项目中达到方案的决策优选。(3)税务管理促进财务基础核算建设,提高管理会计水平。税务管理活动要求企业精打细算,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做到票、账、表、税一致。要求税务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纳税风险防范意识,统筹规划,提升管理会计水平。
二、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合理、合法、有效的管理行为,不是违法的偷税,是国家税收政策所允许的,是企业在遵守国家税负,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缴纳税款,从而降低税收成本,实现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对企业纳税过程中涉及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主要内容包括纳税政策管理、纳税程序管理、纳税成本管理、纳税风险管理、纳税争讼管理、纳税信用管理。新形势下,由于房地产开发模式的不断转变及多元化,尤其是全面“营改增”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税收法律法规。部分房地产企业没有跟上政策的动态变化,未能在政策变动后及时调整税务筹划方案,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够,税务管理模式调整未能与时俱进,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税务管理问题:1.税务管理人才短缺,知识匮乏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全面“营改增”之后,增值税较之营业税,在计算方法、征纳方式、税收政策把握、税务筹划风险点等诸多方面都更加复杂、更加全面、内容也更加广泛,发票管理也独具特色。增值税亦对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等主要税种的计算产生深远的影响。现状就是目前还存在相当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未能跟上“营改增”步伐,其根本原因就是税务管理人才短缺,专业素质不高。税务管理人员往往处于信息链的末端,对信息者或信息本身缺乏控制力,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信息,纳税知识匮乏。而后续税务管理人才的培训、晋升等亦不受重视,人才的培养计划相对滞后。2.税务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不健全,风险评估和监督机制未到位,普遍存在对税务管理重视不足,危机驱动意识不强。房产开发企业在施工合同、材料合同等合同签订之前,合同风险评估流程往往只注重法务部门意见,而未经过财务、税务风险测评,导致后期合同执行出现了问题,增加了不必要的纳税成本,例如未考虑增值税税率的变化对施工成本的影响。纳税成本,不仅包括实体税款支出,还包括税收服务成本、税收处罚成本、额外税收负担、税务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因其税负重,管理层往往过度追求实体税款降低而忽略了其他纳税成本支出。少交、缓交税款带来的税收处罚成本有时带来的名誉损失价值远超实体税款支出,且价值无法估量。3.税务沟通不充分,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存在政策解读偏差税务政策信息千变万化,政策补丁和解读与时俱进。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未能及时收集更新纳税政策信息,未能积极与税务机关保持联系沟通,导致了征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政策的解读,不同人员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解释,个别税种甚至存在地域性的解读。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足又缺乏与当地税务机关的沟通联计中国乡镇企业系,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对税收政策把握不准,税务管理风险加大。与税务机关沟通不畅或是惧怕税企沟通,都有可能激化征纳双方矛盾,或是引起税务纠纷,使企业始终处于高税负水平,使企业经济利益受损,或使企业社会形象受损,品牌事件造成的后果极有可能是不可逆的。与税务机关缺乏紧密的联系,就无法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及其发展趋势,就会错误地预判及评估税务风险,使得税务筹划方案跨越红线而“违法”,税收筹划方案失去执行意义。
税收一户式调研报告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指出,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电子税源档案库,对纳税人的相关资料实行“一户式”存储,实现信息共享,这样既可以方便查询,减轻纳税人负担,又可以加强税源管理。如何把总局领导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尽快实现《江苏省国税系统基层三化建设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档案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目标,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实行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的电子化采集,才能实现一次采集、反复利用、信息共享,为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走出一条新路子。
一、分析档案管理现状,充分认识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的必要性
1、从税收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分析,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是减轻国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强度,节约档案管理成本,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现行税收资料管理过程中,整理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资料查找难、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工作效率低。从收集整理到装订,全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消耗资财。后期调阅也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大,手工检索速度慢,调阅效率低。二是综合利用程度低。现行税收资料的档案管理在查询分析核对和执法责任检查落实等综合利用方面效果不佳。三是共享程度低。由于存档的纸质资料移动性能差,不能直接为国税机关各岗位、各环节提供信息来源和执法依据。四是存贮成本高。纸质资料存贮成本高,占用空间大。五是管理不规范。税收资料多头受理、重复归档,是户管和还是类管资料,归档标准不统一。
2、从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角度考虑,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税成本,方便纳税人的重大改革。为了加强税收管理,国税机关要求纳税人办理的各项证件和填报的涉税资料十分繁杂,同样的资料,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时间要反复提供和查验,少一样都可能办不成事情,既增加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又影响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税收征管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可以做到了一次采集归档,多环节、多层次的反复利用,可以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也减少了国税机关内部资料传递的麻烦。
3、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出发,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成为必然趋势。近几年的税收征管改革,在征管体制、征管机制、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税收资料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征管基础工作,还停留于手工操作的状态,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税收信息化建步伐不断加快,征管软件不断应用升级,同时申报方式电子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等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国税系统基层三化建设三年规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注重涉税信息的深度开发,提高档案信息利用价值,创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新举措。
4、从税源管理责任制落实的客观需要,税收征管档案一户式管理是强化税源监控和加强执法监督的重要手段。从长远看,税收整个操作过程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是税收征管改革真正的最终目标。通过税收征管档案资料信息化就可以将大量归档存查历史资料转化为税源监控分析的信息,从而实现对纳税人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防伪税控认定、纳税申报情况、发票使用情况、涉税事项变更和注销等各项涉税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就能够做到不仅注重结果的监督,而且实现了过程的跟踪管理,税源监控重点和对象,一目了然。
局机关规章制度全集
文书工作制度
一、借阅文件要履行借阅手续,用后要及时交回,不准弄脏或损坏。
二、凡是上级下发的各种文件和信函,都要经文书统一保管,其他人不准私自拆封。
三、凡参加上级会议带回的文件和报告,都一律交文书统一保管,不得私自转借他人传阅。
四、给领导亲收的信件,必须交由领导亲自拆封,不准其他人随便拆封。
五、外出人员不准随便携带文件,确实需要必须经领导批准。
税务局税务征收管理通知
各有关区、县地方税务局、各有关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为加强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明确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耕地占用税的申报纳税
(一)耕地占用税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在耕地或其他农用地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申报纳税手续。
(二)耕地占用税的申报纳税暂实行由纳税人到税务机关上门申报的方式。
(三)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纳税人应在收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占用农用地手续通知时,持批准用地文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文书、项目建设平面图等申报资料原件及复印件,并如实填写《耕地占用税纳税申报表》(附件一),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手续。
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操作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车辆购置税(以下简称“车购税”)征收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纳税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和《车辆购置税价格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主管国税机关应以信息化为依托,优化整合现有征管资源,合理设置办税窗口,受理车购税纳税申报,税票打印,税款收取和档案管理等项工作。并按照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便捷有效的原则,设置相关岗位,岗位设置可一人多岗也可一岗多人。
第三条车购税办税窗口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验车岗、审核录入岗、税票打印岗、收款打证岗、档案管理岗、会统核算岗、综合业务管理岗。其中,验车岗、审核录入岗、税票打印岗、收款打证岗、档案管理岗为前台岗位,会统核算岗、综合业务管理岗为后台岗位。各岗位职责如下:
(一)验车岗:负责实地查验纳税车辆,确定车型和配置。验车岗应实行双人上岗。
(二)审核录入岗:负责对纳税人提供的纳税申报资料以及附列资料进行审核;录入《车辆购置税纳税申报表》的相关信息。
(三)税票打印岗:负责打印《税收通用缴款书》或《税收通用完税证》,交纳税人缴纳税款。
税收执法追究问题调研报告
税收执法责任制作为一种内部纠错机制,已经在税务机关实行多年,对于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收执法水平,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提升税收服务水平,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推进税收工作规范化、法制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税收执法内、外部环境影响以及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下面笔者就税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及建议。
一、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必要性
(一)提高税收执法水平的需要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正确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职能,这是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责。但由于内外部环境及自身条件的原因,税务机关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应收未收、执法不当等问题。税收执法责任制作为一种规范和制约制度体系,强化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可以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税收执法行为,及时、有效地纠正错误、不当、违法的税收执法行为,促使税收人员正确规范执法,逐步提高执法水平。
(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需要
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通过推广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和开展经常性税收执法检查活动,不断加强税收执法的监督力度,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对外达到强化税收征管,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对内可以进一步发现在税收征管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以服务纳税人为中心,持续改进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流程节点的运行操作,增强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