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23:36:1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税收征管风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期货公司税收征管建议论文
一是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定性问题。资本市场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期货市场,其投资交易也是金融投资领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期货业理应列入金融业,按照金融业的标准缴纳税负。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成立的时间较晚,加之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特定功能未能为社会和人们所真正认识和完全了解,故在实际税收征管中,期货业未能被等同为金融业,而是与旅游业、餐饮业等视为同类,按照一般社会服务业标准实施税收征管,履行纳税义务。税收征管上的这种偏差引发了期货业内外人士的长期争论而又悬而未决,对于期货业的正常发展影响较大。
二是多征营业税的问题。期货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是客户交易的手续费。期货公司获取的这些营业收入,成为税务部门实施征税的主要对象。但是,期货公司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还包括代期货交易所收取、并为期货交易所所有的手续费;换言之,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并不完全归属自己所有。手续费中属于期货交易所的那部分,期货公司只是在为期货交易所尽代收义务而已。而在实际征税中,有的地区并没有将期货公司代期货交易所收取的这部分手续费加以扣除,仍以期货公司收取的全部手续费来作为计税基数的依据。显然,这种不合理的征税办法,加大了期货公司不应有的税负,多征了期货公司的营业税,损害了期货公司的合法权益。
三是风险基金计提得不到认可问题。期货市场是金融投资领域内的高风险市场之一。为有效防范期货市场的风险,增强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手续费收入的5%计提风险准备金,专用于弥补风险损失。然而税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期货公司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不能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仍应纳入征税范围。照此办理,不仅增加了期货公司的经营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对本已不足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所得税,进一步削弱了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为防范和化解期货市场风险增添了压力。
四是地方税制的差异导致对期货公司的重复计税问题。税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深入进行。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税制改革进展有别,步调不一,各种特区和特殊税制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有的地区完成了国税和地税的分离,有的则仍然实行统一征税,有的甚至还实行包税制。地区税制的实际差异导致了期货公司及其各地营业部的纳税困惑。有的地区对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收入总额进行全额征税,存在着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重复征税的不合理现象;地区税制的差异也导致期货公司营业部之间纳税成本不一,如果地区税制协调不好,同样也会存在营业部和公司重复纳税的问题。
总之,由于我国现行期货市场税收征管政策尚未完善,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存在着诸多不公平、不合理等问题,加大了期货业的税收负担,没有很好地对新兴的期货市场起到扶持、保护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完善期货市场的税收征管政策,已经成为期货业久已盼望的心愿和共识。
完善现行期货公司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国内税收征管的状况及提议
一是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定性问题。资本市场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期货市场,其投资交易也是金融投资领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期货业理应列入金融业,按照金融业的标准缴纳税负。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成立的时间较晚,加之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特定功能未能为社会和人们所真正认识和完全了解,故在实际税收征管中,期货业未能被等同为金融业,而是与旅游业、餐饮业等视为同类,按照一般社会服务业标准实施税收征管,履行纳税义务。税收征管上的这种偏差引发了期货业内外人士的长期争论而又悬而未决,对于期货业的正常发展影响较大。
二是多征营业税的问题。期货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是客户交易的手续费。期货公司获取的这些营业收入,成为税务部门实施征税的主要对象。但是,期货公司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还包括代期货交易所收取、并为期货交易所所有的手续费;换言之,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并不完全归属自己所有。手续费中属于期货交易所的那部分,期货公司只是在为期货交易所尽代收义务而已。而在实际征税中,有的地区并没有将期货公司代期货交易所收取的这部分手续费加以扣除,仍以期货公司收取的全部手续费来作为计税基数的依据。显然,这种不合理的征税办法,加大了期货公司不应有的税负,多征了期货公司的营业税,损害了期货公司的合法权益。
三是风险基金计提得不到认可问题。期货市场是金融投资领域内的高风险市场之一。为有效防范期货市场的风险,增强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手续费收入的5%计提风险准备金,专用于弥补风险损失。然而税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期货公司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不能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仍应纳入征税范围。照此办理,不仅增加了期货公司的经营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对本已不足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所得税,进一步削弱了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为防范和化解期货市场风险增添了压力。
四是地方税制的差异导致对期货公司的重复计税问题。税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深入进行。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税制改革进展有别,步调不一,各种特区和特殊税制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有的地区完成了国税和地税的分离,有的则仍然实行统一征税,有的甚至还实行包税制。地区税制的实际差异导致了期货公司及其各地营业部的纳税困惑。有的地区对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收入总额进行全额征税,存在着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重复征税的不合理现象;地区税制的差异也导致期货公司营业部之间纳税成本不一,如果地区税制协调不好,同样也会存在营业部和公司重复纳税的问题。
总之,由于我国现行期货市场税收征管政策尚未完善,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存在着诸多不公平、不合理等问题,加大了期货业的税收负担,没有很好地对新兴的期货市场起到扶持、保护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完善期货市场的税收征管政策,已经成为期货业久已盼望的心愿和共识。
完善现行期货公司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简述公司完善税收征管
一是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定性问题。资本市场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期货市场,其投资交易也是金融投资领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期货业理应列入金融业,按照金融业的标准缴纳税负。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成立的时间较晚,加之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特定功能未能为社会和人们所真正认识和完全了解,故在实际税收征管中,期货业未能被等同为金融业,而是与旅游业、餐饮业等视为同类,按照一般社会服务业标准实施税收征管,履行纳税义务。税收征管上的这种偏差引发了期货业内外人士的长期争论而又悬而未决,对于期货业的正常发展影响较大。
二是多征营业税的问题。期货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是客户交易的手续费。期货公司获取的这些营业收入,成为税务部门实施征税的主要对象。但是,期货公司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还包括代期货交易所收取、并为期货交易所所有的手续费;换言之,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并不完全归属自己所有。手续费中属于期货交易所的那部分,期货公司只是在为期货交易所尽代收义务而已。而在实际征税中,有的地区并没有将期货公司代期货交易所收取的这部分手续费加以扣除,仍以期货公司收取的全部手续费来作为计税基数的依据。显然,这种不合理的征税办法,加大了期货公司不应有的税负,多征了期货公司的营业税,损害了期货公司的合法权益。
三是风险基金计提得不到认可问题。期货市场是金融投资领域内的高风险市场之一。为有效防范期货市场的风险,增强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手续费收入的5%计提风险准备金,专用于弥补风险损失。然而税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期货公司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不能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仍应纳入征税范围。照此办理,不仅增加了期货公司的经营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对本已不足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所得税,进一步削弱了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为防范和化解期货市场风险增添了压力。
四是地方税制的差异导致对期货公司的重复计税问题。税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深入进行。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税制改革进展有别,步调不一,各种特区和特殊税制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有的地区完成了国税和地税的分离,有的则仍然实行统一征税,有的甚至还实行包税制。地区税制的实际差异导致了期货公司及其各地营业部的纳税困惑。有的地区对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收入总额进行全额征税,存在着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重复征税的不合理现象;地区税制的差异也导致期货公司营业部之间纳税成本不一,如果地区税制协调不好,同样也会存在营业部和公司重复纳税的问题。
总之,由于我国现行期货市场税收征管政策尚未完善,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存在着诸多不公平、不合理等问题,加大了期货业的税收负担,没有很好地对新兴的期货市场起到扶持、保护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完善期货市场的税收征管政策,已经成为期货业久已盼望的心愿和共识。
完善现行期货公司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定性思考
一是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定性问题。资本市场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期货市场,其投资交易也是金融投资领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期货业理应列入金融业,按照金融业的标准缴纳税负。但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成立的时间较晚,加之期货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特定功能未能为社会和人们所真正认识和完全了解,故在实际税收征管中,期货业未能被等同为金融业,而是与旅游业、餐饮业等视为同类,按照一般社会服务业标准实施税收征管,履行纳税义务。税收征管上的这种偏差引发了期货业内外人士的长期争论而又悬而未决,对于期货业的正常发展影响较大。
二是多征营业税的问题。期货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是客户交易的手续费。期货公司获取的这些营业收入,成为税务部门实施征税的主要对象。但是,期货公司向客户收取的手续费还包括代期货交易所收取、并为期货交易所所有的手续费;换言之,期货公司收取的手续费并不完全归属自己所有。手续费中属于期货交易所的那部分,期货公司只是在为期货交易所尽代收义务而已。而在实际征税中,有的地区并没有将期货公司代期货交易所收取的这部分手续费加以扣除,仍以期货公司收取的全部手续费来作为计税基数的依据。显然,这种不合理的征税办法,加大了期货公司不应有的税负,多征了期货公司的营业税,损害了期货公司的合法权益。
三是风险基金计提得不到认可问题。期货市场是金融投资领域内的高风险市场之一。为有效防范期货市场的风险,增强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手续费收入的5%计提风险准备金,专用于弥补风险损失。然而税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期货公司计提的风险准备金不能作为费用在税前扣除,仍应纳入征税范围。照此办理,不仅增加了期货公司的经营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对本已不足的风险准备金计提所得税,进一步削弱了期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为防范和化解期货市场风险增添了压力。
四是地方税制的差异导致对期货公司的重复计税问题。税制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深入进行。但是,由于全国各地税制改革进展有别,步调不一,各种特区和特殊税制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有的地区完成了国税和地税的分离,有的则仍然实行统一征税,有的甚至还实行包税制。地区税制的实际差异导致了期货公司及其各地营业部的纳税困惑。有的地区对期货公司的手续费收入总额进行全额征税,存在着交易所和期货公司重复征税的不合理现象;地区税制的差异也导致期货公司营业部之间纳税成本不一,如果地区税制协调不好,同样也会存在营业部和公司重复纳税的问题。
总之,由于我国现行期货市场税收征管政策尚未完善,对期货业的税收征管存在着诸多不公平、不合理等问题,加大了期货业的税收负担,没有很好地对新兴的期货市场起到扶持、保护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完善期货市场的税收征管政策,已经成为期货业久已盼望的心愿和共识。
完善现行期货公司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信息管税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信息管税”方面的工作要求,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信息管税思路,以加强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信息管税无疑是税收征管思路的重大变革,更是对征管改革的深化。基层国税机关如何尽快在这轮税收征管变革中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税源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税源管理水平,还有待做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一、“信息管税”的现状
近年来,国税机关依托各类系统和应用软件在税收执法、征管质量、纳税服务、干部素质和部门整体形象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随着综合征管软件的推行,征管质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为强化税源管理与优化税收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和平台,信息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优势日益显现。但是,在利用信息化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源管理和税收征管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误区,对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税的有效发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认识上还存在差距。有些同志受传统管税模式的束缚,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对现行征管模式的一种补充,最终还得依靠大量的人力去管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是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尽管运用CTIAS加强税收征管已经多年,各种计算机辅助工作软件也已大量使用,但部分基层国税干部计算机应用水平依然不高,大部分应用只停留在简单的流程操作,信息化应用效率比较低,没有发挥好各类计算机辅助工作软件的作用。
三是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矛盾突出。由于多方信息不能实现共享,纳税人信息只掌握了部分登记信息内容,现金流量无从掌握,企业账户资金形同虚设,法人变更频繁,股份转让或扩股增资信息根本不能及时掌握,加之,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报送的相关财务信息仅相当于是收资料,未认真去审核和分析,纳税人有问题也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预防和消除税收风险。这些因素的存在,既体现了征纳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也制约税务机关正常的税源管理,也影响着信息化管税的步伐。
信息管税交流材料
“信息管税”已成为全省地税系统的热门话题。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地税强化税收征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信息管税”的提出和实施极具前瞻性。
信息:是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生产力。信息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信息管税,是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税收征管工作新思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发展,给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将会日益突出。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信息管税的思路和理念,充分利用集中上线的征管数据,来破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以健全税源管理体系为手段,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促进税收征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信息管税”要树立三个理念
第一,要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税收风险管理就是税务机关通过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并通过合理的服务和管理措施规避或者防范税收风险,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有利于从根本上认识税收征管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为“信息管税”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需求,找准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提高管理效能。
第二,树立“数据质量为本”的理念。“信息管税”是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将数据加工整理成为信息,直接作用于税收管理的过程。从这里不难看出,原始数据的质量是基础,决定了加工后的信息质量,也直接决定了“信息管税”工作的成败。即便是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如果加工手段有问题,都不一定能够得到高质量的信息。不可靠的数据,无论怎样加工,出来的一定是垃圾信息。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质量就是数据生命的意识,宁缺勿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数据质量。
地税系统税收征管经验交流
一、“十一五”时期地方税收征管工作回顾
税收管理理念发生深刻变革。统筹做好“两篇文章”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主题,在大力组织各项税费收入的同时,地税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和纳税人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结构性减税,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主动改革、积极求变、持续创新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主旋律,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和纳税人日益丰富的需求,税费征管模式、手段、方法等不断创新和发展,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层出不穷,征管工作与时俱进求,征管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税收征管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34字税收征管模式,推广“自行申报、自核自缴、查帐征收、重点稽查”的社保费征管模式。改进“集中征收”,积极推广网上申报,全面推进财税库银联网,实行批量扣税、刷卡缴税费、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申报和缴纳税费款的方式。探索试点“同城通办”、无区域征收。突出“强化管理”,以增强税收管理员责任心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主线,深化税收管理员管事基础上的管户制,建立一种日常管理和专业评估相结合、分户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全程管户和环节管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2004年,市地税局制定出台了《税源管理责任制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税收管理员管户责任与管事职责,实行重点税源重点监控,纳税大户专人管理,中小企业划片管理,零散税收部门协作管理,切实解决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这与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相吻合。近年来,市地税局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将原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中的部分重要事项分解出来,以解决原税收管理员“眉毛胡子一把抓,事事都管,事事都管不好”的老问题,细化管户责任;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政策执行情况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风险识别以及一些重点涉税事项的调查等交由专职管事税收管理员负责。构建协税护税网络,市地税局先后提请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车船税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普通发票管理的通知》等涉税文件9份。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税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工商、金融、财政、审计、公安、房地产、建委、交通运输等部门全力支持地税工作,共同做好地方税的源泉控管工作,初步建立了“政府领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模式。
税收征管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加强制度建设,清理规章制度,修订完善税务登记、征管质量考核、延期缴纳税款审批、欠税公告、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等各项制度。加强户籍管理,全面换发税务登记证件。落实与工商、国税等部门的信息传递,强化动态监控,清理漏征漏管,登记户数由十五末的2.5万户增加到十一五末的4.8万户。加强个体税收征管,规范个体税收核定程序,改进核定方法,试行电子定税,最大限度防止核定的随意性。强化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的动态管理。全面推行有奖发票,自2003年起,市地税局先后两次简并发票种类、三次扩大有奖发票使用面,将原来按行业设计票种改为按开具方式设计票种,把原来62种发票简并为有奖定额发票、有奖统一发票和有奖税控发票三种,并率先在全省取消手工填开式发票,有奖发票成为我市发票管理的主体,有奖面扩大到营业税全部税目。国家税务总局从2010年1月1日起推行的简并发票票种统一式样工作,其内容与我市目前发票管理相吻合。同时,提高发票管理信息化程度,逐步将计算机管理链条延伸到发票印制、领购、保存、缴销等环节,建立发票真伪查询系统。
基层分局建设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地税系统基层建设在标准化分局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2007年省局提出要把基层分局逐步建设成“现代化分局”,全市地税系统迅速开展探索实践。2008年,省局正式作出在全系统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基层分局以“现代服务观念、现代管理理念、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人才结构”为目标,全面加强建设。市局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指导意见,制定五年总体规划、细化考核标准。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谋划,精心部署,结合实际分解省局确定的总体目标,明确落实责任;加强调研指导,定期开展考核,督促整改并严格兑现奖惩;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征管装备和办税设施,加强基层人员培训,强化基层建设保障。基层分局和广大税干积极参与、全心投入、勇于实践,掀起了现代化分局建设热潮。2009年全市共有5个基层分局达到省级先进单位标准,9个基层分局达市级先进单位标准。2010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效能建设活动要求,确定现代化分局建设主题是“创优•提效•减负”,要求基层分局做到“支部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分局提效能、企业减负担”。现代化分局建设已经成为全市地税系统加强基层建设的战略平台和重要抓手,在推进地税整体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十一五”全市地税征管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差距在理念,思想需要进一步解放,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创新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制约在机制,无论是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社会综合治税机制都不健全,税费征管一体化体制也需要进一步落实。滞后在手段,信息化建设与先进市相比明显落后,征管工作应用水平有待提升。薄弱在管理,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各项管理基础,如发票管理、个体税收管理的手段、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风险须防范,税费征管行为的规范性需要不断提高,税收风险防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思考
提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实现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政策背景、税收征管现状基础上,指出税收征管在税制结构、人才结构、数据共享及挖掘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数字经济;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被首次提出之后,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快速的发展。为响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内外政府及组织积极制定各类政策措施。OECD于2020年底发布《税收征管3.0: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报告,在全世界范围内提出了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构想。2021年3月中国“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意见》是新时代新征程税收征管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国作为经济发展大国、强国,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其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同时数字经济也是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和新手段。数字经济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了经济边界,改变了业务形态,如何实现新兴经济业态和商业模式无缝衔接,如何创新征管手段,如何利用我国经济发展优势进行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等策划归纳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一、发展现状
伴随着“大智移云物链”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的不断融合,促使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引擎。
(一)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地税系统征管科工作要点
一、推进税收征管改革
(一)持续推进机关与基层一体化建设。加强职能整合和流程优化,进一步推进县局和其他县局机关实体化、管理扁平化改革,通过实体化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征管一线,通过扁平化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二)积极开展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坚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原则,围绕纳税服务、税源管理、风险监控、纳税评估,在市区选择部分分局继续开展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试点,探索建立分类分级专业化管理体制。
二、大力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三)深化AHTAX2013应用。在做好AHTAX2013日常应用及运维的同时,收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类整理,对于需要省局优化的及时上报省局,对于常见操作性问题,通过深化应用培训提升操作能力,通过培训,使基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征管软件核心模块的操作和常见问题的处理。
(四)优化征管业务流程。认真梳理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结合AHTAX2013的工作流程优化,规范征管工作流程,按统一流程进行业务处理、按统一标准进行岗责设置、按统一格式制作表证单书,以征管软件的“电子流”支撑和规范税收征管的“业务流”。
税源联动管理的法制化进路透析
[摘要]税源联动管理制度是税收实践不断试炼的产物,引领着税收征管方式由传统走向现代。税源联动管理制度有其独特的联动谱系,信息不对称和税收风险管理控制理论是税源联动管理制度的生成机理。然而,税源联动管理制度在应对税收征管困境、提升税收征管实践效应的同时,亦存在与税法精神理念疏离之缺憾,如何在税法精神理念的视域内探寻税源联动管理制度的法制化进路是我们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税源联动管理制度;联动谱系;法制化进路
一、税源联动管理制度的内涵及生成机理
(一)税源联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
所谓税源联动管理制度,是指在各级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以及税源、税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间,整合职能配置,整合数据应用,建立起职责清晰、衔接顺畅、重点突出、良性互动的管理制度。税源联动管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源联动管理制度是指税务部门与非税务部门之间的税源联动管理制度;狭义的税源联动管理制度则是指税务部门系统内部的税源联动管理制度。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税源联动管理制度分为不同的类型:
首先,从联动主体的角度看,税源联动管理制度包括横向联动和纵向联动。税源管理的横向联动是指同级税务部门之间以及同级税务部门与非税务部门之间的税源联动管理关系。税源管理的横向联动应当细分为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指同级税务部门与非税务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包括同级税务部门与工商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建设规划部门、国土房管部门、金融部门、统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与税源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同级非税务部门之间所建立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制度;第二个层级是指同级税务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动,主要是指国地联动,即同级国税局与地税局之间的税源联动管理关系。税源管理的横向联动与广义的税源联动管理有所不同,尽管两者都包含税务部门与非税务部门之间的联动管理关系,但是前者仅强调联动主体的同级性和横向性;后者则无此限制,同级和不同级的税务部门与非税务部门之间的税源联动都属于广义的税源联动管理。税源管理的纵向联动是指国税系统或地税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联动管理关系。税源管理的纵向联动有“三级联动”和“四级联动”之分。“三级联动”主要是指市局、区县局、税收管理员上下联动汇聚纵轴的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如济南、晋城等就实行“三级联动”管理制度。“四级联动”是指通过构建贯通四级的税收风险联动控管体系,实行省局、市局、区县局、税收管理员的“四级联动”管理制度。江苏省国税局就实行四位一体的税源联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