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收入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2:38: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税收收入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税收收入计划管理问题处理措施剖析论文
摘要: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作为我国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调动各级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征管水平的提高,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以及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中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经济增长依法治税
税收收人计划管理是税务机关为保证税收收人计划的实现,对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和考核、收人统计预测以及经济税源调查、税源监控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税收收人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加强组织收人工作,更好地完成税收任务,推动整个税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国目前而言,由干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们法治观念尚待加强,税收执法环境欠佳,税法不完善,征管体制弊端及税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取消税收收人计划显然不切实际。我国应在税收收人预测和监控的基础上建立涵盖经济、税制、征管等多方面的税收收人管理体系。税收收人计划要制定得科学合理,才是明智之举。
一、我国目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科学
从税务机关内部计划的编制来看,过去很长时期内税收收人计划编制一直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法(即上年基数乘增长系数加减特殊因素)。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确定的计划指标也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缺点主要是由于基数与依照税法可能取得的税收收人不完全吻合,系数主要考虑增加税收收人的要求,未充分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特殊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准确,使得所确定的计划指标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依法征税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实际税收制度对法定税收制度的背离,扭曲了税收政策,也造成了税收管理的畸形发展。
浅探当今我国税收收入管理体制建构
摘要: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作为我国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调动各级税务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征管水平的提高,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以及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税收收入计划管理中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经济增长依法治税
税收收人计划管理是税务机关为保证税收收人计划的实现,对税收收人计划的编制、分配落实、执行情况的分析检查和考核、收人统计预测以及经济税源调查、税源监控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活动所进行的综合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税收收人计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加强组织收人工作,更好地完成税收任务,推动整个税收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就我国目前而言,由干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人们法治观念尚待加强,税收执法环境欠佳,税法不完善,征管体制弊端及税务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取消税收收人计划显然不切实际。我国应在税收收人预测和监控的基础上建立涵盖经济、税制、征管等多方面的税收收人管理体系。税收收人计划要制定得科学合理,才是明智之举。
一、我国目前税收收入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不科学
从税务机关内部计划的编制来看,过去很长时期内税收收人计划编制一直采用基数加因素的方法(即上年基数乘增长系数加减特殊因素)。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确定的计划指标也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缺点主要是由于基数与依照税法可能取得的税收收人不完全吻合,系数主要考虑增加税收收人的要求,未充分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特殊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准确,使得所确定的计划指标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依法征税的结果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实际税收制度对法定税收制度的背离,扭曲了税收政策,也造成了税收管理的畸形发展。
关于调整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区直各党委(党组、总支),党工委、管委会各部门,群团,街道(工作处)党工委、办事处(工作处),镇党委、人民政府,直属公司:
为加强镇街财政收支管理,确立区本级与镇街级科学、规范、合理、稳定的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发挥镇街财政的职能作用,调动镇街加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镇街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大政发〔*〕94号),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经第二十六次党工委会议研究,特对我区调整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做出如下决定:
一、确定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
(一)核定镇街税收收入基数。
(二)根据镇街事权范围,按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核定镇街支出基数。
(三)根据镇街收支基数的差额确定镇街上解支出或补助收入数。
开发区管委会关于调整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区直各党委(党组、总支),党工委、管委会各部门,群团,街道(工作处)党工委、办事处(工作处),镇党委、人民政府,直属公司:
为加强镇街财政收支管理,确立区本级与镇街级科学、规范、合理、稳定的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发挥镇街财政的职能作用,调动镇街加强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镇街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大政发〔〕94号),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经第二十六次党工委会议研究,特对我区调整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做出如下决定:
一、确定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
(一)核定镇街税收收入基数。
(二)根据镇街事权范围,按财权与事权相结合的原则核定镇街支出基数。
(三)根据镇街收支基数的差额确定镇街上解支出或补助收入数。
产能过剩与财政税收论文
一、保定市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的现状分析
(一)保定市经济规模与产业布局
近年来保定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统计数据表明:自“十一五”以来,2006到2012年,保定市经济平均增速都在14%左右,属于高速发展,2012年保定市经济增长率为11%,高于河北省8.04%的增长速度。从产业结构布局来看:保定市三次产业结构状况具有与河北省大多数地区相似的特征,其中,农业生产仍占据一定的比重,工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在经济贡献中居于主要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保定市实现生产总值27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95.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846.8亿元,增长10.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55.0%和31.1%。人均生产总值24054元,比上年增长9.8%。可以看到:自“十一五”以来,第二产业对保定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在50%左右,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迅猛增长,为保定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保定市财政收入现状
地方财政收入既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的监测器,同时又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保定市的财政收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3年达到324.76亿元,从增长率来看,保定市财政收入规模增长与河北省增长状况大体一致,除2013年外,财政收入增长率均呈现出快于全省发展水平的状态。从税收收入来看:近年来保定市各税种收入中增值税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由2008年的20.23%,下降为2012年的14.27%,营业税收入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大致维持在35%左右,企业所得税收入的比重大致维持在8%—9%,其他税种的收入占总体税收收入的比重也变化不大。
(三)保定市经济结构变动与财政税收收入的关系
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其给予全面否定也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历史地分析中国税收收入增长中的合理性,有利于加深对税收增长的理性认识,把握今后税收增长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中国,税收增长,理性认识
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将研究的视野放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建国以来中国税收收入不管从绝对额、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总体上都在不断增长,因此,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作为这种长期增长趋势的一种延续和集中体现,似乎也无可厚非并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中国税收比重步人“最佳”区间,对于其未来走向我们应当有理性的认识。
一、对中国税收收入增长趋势的历史分析
(一)中国税收收入的增长趋势:绝对值角度
从表1和图1不难看出,建国以来,中国税收收入增长迅猛,从1950年的不足50亿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30000多亿元,增长了600多倍。尽管这一期间中国税收收入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并不能说其增长过程是一帆风顺的。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全国共设14种税收,为此后建国初期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基础。1958年,随着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简化了工商税制,仅设9个税种,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受到削弱,导致此后数年间税收收入不增反降。“”期间,已经简化的税制仍被批判为“繁琐哲学”。1973年,对工商税制进行了进一步简化,仅剩7种税。这一时期尽管税收收入仍有所增长,但显然不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匹配。
税收管理调研报告
从理论上看,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一方面,税收计划是通过一定的预测和分配方法,由上而下下达一定时期的收入目标,确保税收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一种税收收入管理方法。而依法治税体现在组织收入工作中,就是严格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国家的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因此,从组织税收收入、确保收入规模的目的来看,两者是一致的。但是另一方面,税收计划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体现的是行政意志和安排,具有指令性和相对固定性特征。而依法治税则以法治为核心,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与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相适应。从这点上看,两者又具有不相融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税收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在组织收入的工作实践中,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甚至已经达到十分尖锐,难以协调的程度。认真研究实施税收计划管理改革,促进依法治税的深入推进,显得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
一、关于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
(一)税收计划对依法治税的影响分析
**年税制改革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年连续5年保持平均增收1000亿元以上,2000开始又跃上连续3年平均增收2000亿元的新台阶,累计完成税收收入64000多亿元,每年都超额完成税收计划任务。与此同时,依法治税也得到全面推进,征纳双方的依法治税意识,税务机关的依法行政水平都得到根本转变。应该说,税收计划在保障国家预算收入的同时,对于促进依法治税的推进和深化发挥了积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税法不完善、征管体制不健全、税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等内在因素的制约,以及公民纳税意识不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外在环境的影响,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既存在较大难度,也缺乏应有动力。而税收计划作为一种行政责任制的管理方式,通过确定一定时期的收入任务和目标,有效调动了各级税务机关依法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为了完成收入任务,各级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不断强化征管措施,加大税收执法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税收法治环境明显好转。
但是收入计划管理也对依法治税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收入计划管理体制下,各级税务机关的收入观念普遍很强,常常根据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决定多征或少征。于是出现在收入好的时期或地方有税不收,放宽减免,执法偏松,对偷逃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而收入形势不好的时期或地方则挖地三尺,严罚,甚至出现“过头税”、寅征卯粮、乱征乱罚的情况。为了完成计划任务,税务机关人为调节收入进度,以均衡入库的方式组织收入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即用全年计划数除以12个月,得出每个月8.33%的平均进度,以此去套整个经济运行速度,无形之中又进一步加剧了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的矛盾。
由此可见,税收计划管理既可能从宏观和微观上对依法治税产生积极有效的引导,也可能产生巨大的阻碍和制约。实施税收计划管理改革,真正建立促进依法治税的收入计划管理机制,对于缓解两者的矛盾至关重要。
税务行政效率评估发展
税收行政效率评价是税务部门建立在一定评价方法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税收征收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概括性、系统性的评价。最早论及税收征管效率的学者是18世纪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亚当•斯密,他在其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在征税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到的收入。19世纪末,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阿道夫•瓦格纳,在对亚当•斯密的理论作了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税收行政原则:认为税收征收管理的费用应力求节省,以增加国库的实际收入。同时他指出,征收费用不单纯指税务稽征的费用,纳税人因纳税而直接负担的费用也包括在内。亚当•斯密和瓦格纳所提出的“便利、节省”原则,实质上就是税收的征管效率原则,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它是评价税务行政效率的最主要方法。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逐步开展以绩效评估为核心的税收行政效率评价,这类以成本—绩效为基础的评价体系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以及各国政府对纳税人权利的日益重视密切相关。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公共管理理念反映在税收征管活动中,要求税务机关实施结果导向、关注绩效的税收管理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纳税人权利意识的普遍提高,他们对税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期望税务机关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有效地组织税收收入等。最近几十年来,这种评价体系也随着人们对公共部门绩效理解的深入而在不断丰富和发展。[1]
一、以征管效率为核心的单一目标评价方法及指标设计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税务行政效率研究基本上嫁接管理学效率研究的概念、模式,这种以征管效率为核心的税务行政效率评价体系基本以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为基础,这种评价方法将税务部门的人力资源投入视为税务管理活动的成本,将税务部门筹集的税收收入作为税务管理的收益,两者指标的比较值为税务行政效率。
(一)评价方法及内容
税收行政效率一般包括征管制度效率和征管机构效率两个方面。征管制度效率则指税收征管的有效性,即税收征管制度及实施对于提高纳税人遵从税法的影响力及税务管理人员对税法的执行程度。征管机构效率是指税务部门以较少的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筹集较多的税收收入。[2]
(二)指标设计及含义这类评价方法主要用税收征收成本率、人均征税额、税收成本收入变动系数等指标来加以评价。
市国家税务局年度工作之意见
年,是建国六十周年,省局党组将这一年的国税工作主题确定为“创新发展年”,是继“文明服务年”、“基础管理年”、“质量效率年”、“作风建设年”之后推动国税工作向前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曲靖市国家税务局将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落实“创新发展年”各项工作要求,促进曲靖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年全市国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结合曲靖社会、经济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好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和曲靖市委、市政府的各项要求和部署,科学发展为指导、下大力气抓收入、创新改革求发展、规范管理提效率、反腐倡廉带队伍、促进和谐保平安、突出亮点创佳绩,圆满完成今年税收任务,为支持曲靖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围绕“创新发展年”工作主题,努力实现省局提出的“领导坚强、队伍整齐、素质过硬、服务优良、绩效明显、形象良好”的总体目标要求。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一、采取措施,抓好全年收入任务完成
今年我市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有很大回落,税收收入形势十分严峻。省局下达我市2009年税收收入确保任务数为1,334,730万元,比上年增5.68%;奋斗目标为1,377,630万元,比上年增9.08%。去年底,在向省局上报计划建议前,市局曾要求各县(市、区)局预测上报2009年税源情况,统计起来全市只有117.76亿元,比2007年实际完成数下降7%,比省局下达的任务数少了20个亿。各地要切实贯彻组织收入原则。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严禁转引税款,促使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保持协调平稳较快增长。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论文
一、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一)国外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的结论
前世界银行工业部顾问基思·马斯顿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他选择21个国家作为样本,按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分成10组(美国单列),在每组中有一个高税负国和低税负国。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低税负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大于高税负国家。按非加权平均计算,10个低税负国,GDP年增长率为7.3%;10个高税负国,GDP年增长率为1.6%,其中有两个国家是负数。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税收与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下降0.3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负相关,高税收负担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这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的规律,而对低收入国家来说,提高宏观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极为明显。[1]
(二)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分析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有一个宏观税负的含义及衡量指标界定问题。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定时期政府税收收入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在我国,由于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单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根据政府所取得收入的口径不同,通常有三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