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控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19:40: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税收管控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非税收入征收管控规范化深究
摘要: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政府收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非税收入在收入内涵认定、征收管理秩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规范化
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政府收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的《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适应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出发,对非税收入的政策界限、管理机制、分配秩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通知》精神,省、市、县都相继出台政策,对政府非税收入机制作了进一步的规范。经过几年的运行,非税收入征管秩序日趋合理,但由于整个非税收入征管体系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的进程不一,因此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作一些探讨。
一、非税收入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税收入不等于非应税收入,非税收入的征收也包含了应税收入的内容。应税收入是指应当缴纳相关税收的收入,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征税对象,是属于税收相关法律调整的范畴;而非税收入的征管应当属于财政法律法规调整的范畴,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征管体系。但事实上,非税收入征收的内容也包含了部分应税收入(剔除应纳税款),这在财政部《通知》中很明确,其第5条规定,“政府非税收入来源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按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并将缴纳税款后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由于税收和非税收入在征管方法、收入管理、使用票据、信息平台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要确保应税收入(剔除税款)上缴,还需要财政、税务、金融、征收机关等部门的相互配合。
2.非税收入的征收混合了财政分配和市场分配的收入内容,因而非税收入管理难度增加。财政部的《通知》中关于政府非税收入的定义,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明确其必须具备的两个方面的特性:收入必须是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支出必须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由此而言,不是说非税收入征管主体取得的除税收以外的所有收入都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服务性收入。政府非税收入属财政分配行为,而经营服务性收入属市场分配行为。这部分收入内容显然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和机构改革的进程有关,也就是说,具有市场经营服务特征的职能没有及时从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中有效剥离。从另一角度分析,某些经营服务性市场的发育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形成的积淀资产也需要充分加以利用,但这部分收入及其支出行为不再具有公共性是毋庸置疑的。财政部、国家计委在2001年前后多个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文件中也明确其“不再具有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性质”、“不再体现政府管理职能和行为”等等,而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定义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也显然不会包括这部分收入,因此它不属于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它的确存在,并且在使用票据上和征收管理上与部门非税收入融合在一起,增加了非税收入支出管理的难度。
地税局强化税收管控总结
年,地方税务局在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党组和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区局党组的“求真务实、严格管理、转变作风”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年初局党组制定的“管理服务年”工作主题,确定了“一个中心、两项管理、三种服务、四项建设”的工作思路,即:以全区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全局,把握一个中心(组织收入),狠抓两项管理(税收管理和综合管理);强化三种服务(纳税服务、基层服务和机关服务);推进四项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州直地税事业科学发展新的跨越。基层各局和机关各部门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正视困难,振奋精神,切实增强履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税收工作任务,由于领导重视,征管措施有力,我局提前50天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税收收入任务。截止年11月20日,州直组织一般预算收入185421万元,完成年计划17.7亿元的104.75%,较去年同期增收38774万元,增长26.44%。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税收征管
1、加强税收分析预测。根据税收任务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议题,召开每季度税收分析会议,深入分析今年以来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症下药,解决难题。初步建立了州局、县市局和税务所税收分析三级联动机制,实现了机关与基层单位的良性互动,在州局机关推行了局领导负责、计财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横向互动税收分析工作机制。基层各局在总结新源、两局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完善税收分析制度。这些措施有力地推进了今年税收任务的完成。
2、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为保证全系统依法、公正地行使税务行政处罚权,确保依法治税和规范执法,我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直地税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试行)》和《直地税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试行)》,对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处罚原则、法律顺序、不予处罚、从轻处罚等的具体情形和有关程序进行了明确,针对不同情况列出了处罚细化标准,体现了税务行政处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提高了税收执法水平。
3、开展税收资料调查。经过周密部署,在对税收资料调查软件进行认真培训的基础上,我局组织法规部门有关人员,详细地对190户调查企业的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和比对,对收集的受调查企业原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受调查企业的纳税资料,为有针对性调整税收征管措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加强税收管理协调。为强化道路运输税收管理,进一步做好车船税代收代缴工作,继续深化对耕地占用税的征管,我局组织相关部门业务骨干进行深入调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主动与生产建设兵团,运管和保险等相关行业和单位进行协商,形成了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税收征管办法,签订了相关的代收代缴协议。特别是针对占用直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征收征地占用税难度大的问题,我局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取得了州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政府意见,我局制定出台了《直生产建设兵团耕地占用税征收管理办法(试行)》,对进一步强化耕地占用税的征管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国税源管理论文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在新一论征管改革中,随着征、管、查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务专管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了,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了,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指导征收的多了。如申报不实,出了偷漏税问题则由稽查部门去处理。这样一来,在税源的管理上便出现了“空档”,管事与管户在相当程度上脱了节。由于征、管、查之间始终处于变动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税源管理的职能存在“缺位”现象。办税大厅征收人员不再下户,就表征税,被动接受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并不能主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基层分局(所)的税收管理员对税源控管乏力,由过去的专管员下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成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问题二:税源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单一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工作重心侧重于重点税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某些区域及工作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相继取消而丧失,而新的信息管理手段又未到位,基层税务干部普遍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有的被动地等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寄希望于省局为他们提供“一步到位”的办法和手段。虽然近些年加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微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此外,还建立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税源监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制,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传递渠道单一、滞后。
问题三: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度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机关科(股)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适应现代税源管理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问题四: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少、人员多,而城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基层税源管理人员应付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集中精力开展税源控管,以致对纳税人的信息掌握不全。同时存在部分地区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存在任务不明、目标不清、考核不到位的问题。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参次不齐,适应现代税收征管的工作能力和税收执法水平不高,工作缺乏主动,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问题五:经济出现多元化,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长期并存,使纳税主体呈现多元化;混合经济、网上交易、资产重组等加剧,使征税对象呈现多元化;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多样性,使其收入来源也呈多元化,增加了纳税环节确认难度,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使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
营改增下物业企业涉税风险及税收管理
摘要:营改增作为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16年5月全面实施以来给劳动密集型的物业企业带来不小的机遇和挑战。物业企业业务广泛,涉及多种经营,适用不同增值税税率,营改增增加了物业企业的纳税难度,使企业面临税负上升、成本加大、发票管控、人员培训等诸多风险。税收管理作为物业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要审时度势,牢固树立降低税负完善抵扣链条的大局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各项营改增政策,通过税收法规学习、组织架构选择、业务流程改造、财务核算提升、发票风险管控等应对措施,不断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出贡献。
关键词:营改增;物业企业涉税风险;税收管理
为了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减轻企业税负,深化供给侧改革,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新活力,国家自2012年提出试点,2016年5月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营改增作为企业运营的外部环境,是企业不能改变的约束条件,企业如何减少税费降低涉税风险是财务税收管理的重要课题。营改增下,物业企业需要认真学习税收法规,熟练掌握财税政策,积极适应变革要求,尽力降低涉税风险,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营改增财税法规政策
自营改增全面推开以来,国家陆续了多项营改增财税法规政策,用来规范指导营改增涉税业务,其中需要物业企业着重关注的政策有:1.财税[2012]15号:关于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和技术维护费用抵减增值税税额有关政策的通知。2.财税〔2016〕36号: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3.国务院令第691号: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决定;以及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4.财税〔2016〕47号:关于进一步明确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关劳务派遣服务、收费公路通行费抵扣等政策的通知。5.财税〔2016〕52号: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6.国家税务总局令43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管理办法。7.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6号:关于《纳税人提供不动产经营租赁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8.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54号:关于物业管理服务中收取的自来水水费增值税问题的公告。9.财税〔2016〕94号:关于供热企业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的通知。10.财税〔2017〕46号:关于继续实施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11.财税〔2017〕49号: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12.财税〔2017〕76号:关于延续小微企业增值税政策的通知。13.财税〔2018〕32号: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14.财税〔2018〕33号:关于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通知。
二、物业企业的涉税风险
土地使用税管理指导方案
为认真贯彻“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的基本要求,落实“信息管税、以地控税”管理理念,根据《省土地使用税宗地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信息管税、以地控税”管理理念,发挥社会综合治税优势,以信息化为支撑,引入国土部门地籍专业化管理手段,以宗地为税源管理基本单位,从户籍管税向地籍管税转变。
二、工作目标
以信息化管理手段为支撑,全面推行宗地管理工作,力争到2012年在全市建立起“以地控税、信息比对、疑点核实、动态监控”的土地使用税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施对土地税源的全面、准确、明细、高效、动态的无缝隙监控,掌握土地使用税税源底数,全面提升土地使用税管理水平。
三、工作进度
基层税收征管调研报告
一、当前基层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申报征收环节,忽视后续管理环节。这种现象日常工作中税收管理员普遍存在,认为征期申报结束后有松口气的观念,甚至存在完事大吉的想法,从而轻视了基础管理工作。基础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申报征收质量,如果这种现象不加以改观,势必影响税收征收管理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重视计算机的管理应用,忽视巡查巡管的有机结合。两年来微机的应用已覆盖到税收征收管理的各个环节,但从运行情况来看个别环节还存在运用不够深入的现象,税收管理员对从税收管理员平台下达的任务存在应付态度,操作中单一完成平台下达的操作任务,对日常巡查巡管走过场甚至不深入到户,存在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的观念,而且税收管理员平台的操作与征收管理文书纸质不同步,有的文书少填或不填,不能做到计算机管理与实际工作的很好结合,从而影响了征收管理资料的前后衔接,为后续档案管理形成了隐患。
(三)重视起征点以上户的管理,忽视起征点以下户和漏征漏管户的管理。对临界起征点的户放松管理,达到起征点不及时调整定额,对漏征漏管户熟视无睹,形成放任自流的现象,税收管理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甚至有收关系税、人情税的行为,未能做到严格执法、应收尽收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四)重视“六率”指标,忽视处罚、加收滞纳金、“以票控税”环节。“六率”指标是衡量一个单位征收管理质量好坏的直观数字,而征收管理质量的整体优劣需要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忽视一方面的管理势必造成税收征收管理的畸形发展。从目前征收管理现状看基层征收单位形成了“保姆式”的征收管理模式,个别纳税人形成了“填鸭式、依赖式”的纳税申报状态,不推不动、推推动动,甚至有的纳税人到了申报期最后一日申报还未到位,急的税收管理员团团转,缺少了处罚、加收滞纳金、“以票控税”环节的实施,税收管理员普遍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后续管理手段的弱化造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从而税收管理员产生了畏难、厌战情绪,也影响了其他管理环节的深入开展。
(五)重视税收管理员主管、协管制度的建立,忽视税收管理员主管、协管制度的落实。税收管理员实行按区域各负责一片、两片之间互为主管、协管,从运行情况看税收管理员主管、协管落实不到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税收管理员形成了各自为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担责任的心理,税收管理员主管、协管制度形同虚设,税收管理员主管、协管制度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了税收征收管理质量。
建材行业税收管理调研报告
一、当前建材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户籍管理有待加强。建材行业户数多、税源分散,管理难度大,部分纳税人税法意识不强,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管漏洞,不登记,不纳税,特别是砂石行业,缴纳税款主要是以建筑企业代扣代缴居多,增加了税源户籍控管的难度。同时,有的基层国税单位重管事,轻管户,削弱日常的税源户籍管理,造成建材行业的税源户籍不明、底数不清。
(二)日常管理不到位。日常管理工作不够扎实,税源不清、户籍不明、纳税人经营状况不清楚的现象在个别管理片区依然存在。同时,受个体税收征收成本因素的影响,普通存在重征收、轻管理,重大宗税源、轻小税源的思想,导致建材行业税收疏于管理。
(三)税额核定难度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增值税定额核定弹性很大,收“人情税”、“关系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同时,由于建材行业生产经营粗放,经营条件落后,多数经营者财务知识水平低,大部分纳税户不建账或建账混乱,致使税务机关无法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此外,少数建材行业的纳税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存在不开票、开白条、虚开发票等违规行为,弱化了以票控税的效果。
(四)征管环境有待优化。一方面,少数建材行业的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不强,纳税意识淡薄,既不主动申报纳纳税,又不自觉接受税务管理。另一方面,部门配合协作不力,建材行业税收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但国税部门同相关部门之间尚未建立健全协作机制,相互配合不紧密,数据信息不能够共享,没有形成管理合力。
二、建材行业税收管理的实践情况
新常态下基层财政税收建设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阶段,但是总体而言,与其他层次建设相比,基层财政税收建设存在明显不足,由于引发不平衡情况,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受阻,因此,相关单位应加强基层财政税收管控,落实有效建设工作,确保我国经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本文建立在新常态下,具体分析现阶段,我国在基层财政税收建设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并系统研究针对性建设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财政税收;新常态;经济建设
2014年提出经济新常态一词,他强调,我国正处于关键时期,应主动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情况。在新常态下,与以往经济发展不同,我国经济发展正朝向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在财政税收方面,基层建设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建设水平,因此,要求相关部门应高度关注基层事业,加大对财政税收方面的建设力度,促进基层健康发展。
一、新常态理论分析
经济新常态主要指在人类经济认识中,从肯定、否定以及否定及否定的过程,属于螺旋式上升结晶。其基础部分为经济结构对称态,强调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中,并不关注总量经济,更加重视“调结构稳增长”,强调经济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即借助增长推动发展,以发展优化增长。与以往发展状态相比,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状态呈现趋势性。[1]
二、财政税收建设不足
独家原创:国税局信息管税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市“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世界铜都”的经济主攻战略的全面实施,该市铜加工企业已形成一定的聚集和规模,铜产业成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和最主要的增长级。目前,**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加工企业及“一对一”废旧回收企业共有30家,20**年铜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国税收入亿元,占全局收入%。分别比20**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增长亿元,实现国税收入亿元增长亿元,占全局收入%增长%。说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加工企业已是**市工业的最主要部分,亦是**市国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与重要增长源。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加工企业基本上实行“1+1”配套的运行模式,即铜加工企业大多成立了关联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这些铜加工企业均为独立核算的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冶炼生产粗铜锭;另一类是生产加工铜棒、铜线或铜带。这几类产品都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属于中间产品,主要销售给外地大型冶炼企业生产电解铜或加工铜制品。铜加工企业的原料绝大部分都来自广东、浙江等地的废铜,只有一小部分电解铜,且废铜的品种多、品位高低不一、又没有期货价,税务部门难以确定购进价格,这就存在企业购销业务“两头”在外,造成税务机关管理难度大。同时,由于这些企业进销货时间不固定,税收管理人员无法实时监控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难以掌握企业购销业务的真实情况,税源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税务部门承担的管理责任大、风险高,而且铜加工企业的进项发票多取自其关联企业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可抵扣税额是其关联企业直接开具的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所反映的税额,由于废旧物资回收公司销售废旧物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就为少数企业利用自开发票虚构数量、虚构价格、虚构货物以及把成品当废品收购等方式,虚开增值税发票以达到偷骗税的目的。
为了加强税源管理,保证国税收入,杜绝偷骗税,我局针对铜加工企业的特点,在进一步加强集中验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立税源管理新办法,做到用信息管税,使税源管理上档次,达到一个新水平,对铜加工企业实行有效管理,偷骗税情况减少,国税收入明显增长,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局信息管税的做法、成效与经验如下:
一、信息管税的主要做法
1、研发运行“一个系统”
面对铜加工企业的经营特点,我局在全省国税系统率先自行研发铜加工企业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测算企业投入产出率,进行各项数据比对,对企业税负进行预警和监控。一是源头控制。该系统通过QQ服务平台直接抽取集中验货管理站过磅系统中的过磅数据,包括过磅时间、废旧物资实际重量,按企业名称自动生成废旧物资过磅数量,并与企业开具的废旧物资销售发票的废旧物资的数量(从CTAIS取数)进行比对,对企业收购废旧物资的实际数量以及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数量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废旧物资收购数量的真实性,防范企业利用数量的进行虚开。二是收购价格的分析比对。集中验货管理站工作人员在验货过程中,通过中国再生资源网查询企业当天采购废旧物资平均价格,并在验货审核单上注明,以此确保企业收购价格的相对准确,防范企业利用价格的波动人为调节税负甚至进行虚开。三是测算企业投入产出率。该系统按月采集企业耗用主要原材料数量及产品产量、耗电数量等相关重点数据,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看企业原料投入量、产品产出量与实际生产能力是否匹配,以此综合评价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化解税收风险。四是税负预警分析监控。从CTAIS中取本月应交增值税税款、本月应税销售收入,分产品测算税负率。税源管理部门通过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行业税负率、主材物耗比、动力物耗比、财务数据等出现的异常现象,参照行业基准预警指标,予以税源监控的预警管理方法。对预警指标偏离率在±20%以上的企业,税负率小于4.5%,大于5.8%的属于异常,按照《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进行纳税评估。目前我局将铜加工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控制在最低控制线4.5%以上,即:增值税税负达到4.5%以上视为正常;而增值税税低于4.5%,则将其列为重点纳税评估重点对象。五是实行报表统一生成。根据数据来源及口径,对各类税收业务报表、台帐进行梳理、整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将网上申报、重点税源信息采集等系统采集的数据统一定制报表,统一生成,并通过QQ群集中
地税局评估工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市地税局在加强税源管理的过程中,把建“模”作为加强税源管理的重要抓手,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行业为突破口,构建了陶瓷货运两个行业的评估模型,在积极探索以模控税,实现行业税收专业化管理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局建筑陶瓷行业评估模型被评为全省优秀评估模型,并选送上报到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税务报》也对我局纳税评估工作进行了介绍。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合理调度,构建实用科学的行业评估模型
为确保评估模型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市地税局精心制作建模方案,成立编写团队,在借鉴总局、省局及兄弟省市的做法和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确定陶瓷生产企业和货运企业的预警指标。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人员下企业进车间,与企业相关人员坐谈,了解掌握陶瓷生产的工艺和流程,测算出不同规格的陶瓷各种长度的生产线一天的关键物耗、关键能耗和各种产品的日产量。二是确保数据真实。对税收管理人员提出纪律要求,对评估模型指标系数严格保密,同时结合纳税申报表和其他信息,认真核实企业提供的有关数据,杜绝人为修改。三是认真开展评估。在大量调查摸底、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合法、合理和合情的方法,对企业最低产量、最低销售额、最低税收负担率进行了科学测算,对评估模型的预警信息认真组织开展纳税评估,逐条逐项进行疑点排查,逐步构建并完善出了一套陶瓷行业、货运行业的纳税评估数据模型。模型归集整理出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涉税风险,涉及到行业税负遵从评估指标、主营业务收入税负率、分税种评估指标等,为行业纳税评估及税源监控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切入点。
(二)反复校验,不断修正,加速评估模型在税收征管实践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