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控制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20:56: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税收风险控制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完善酒店行业税收风险控制体系途径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酒店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高、中、低3档不同服务消费层次的行业体系。但是在酒店行业的深入发展中,其业务范围越来越广,导致企业纳税范围不断扩大,给酒店企业带来了很多纳税风险问题,很容易影响酒店企业的经济利益及社会声誉。在这种情况下,酒店企业必须积极提高酒店行业的税收风险控制能力,结合实际要求搭建完整的税收风险控制体系,为酒店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搭建酒店行业税收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及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希望能为搭建酒店行业的税收风险控制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酒店行业;税收风险;控制体系
在酒店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类型的税收风险问题,比如酒店企业未能遵守相关的税收法规,导致酒店企业不仅面临着有关部门的罚款,还会直接损害酒店企业的社会声誉,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酒店企业在进行税款缴纳的时候,没有对税收法规进行合理运用,进而支付了较多不必要的税款,从而会给酒店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不利于酒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减少酒店企业的税收风险问题,保障酒店行业的稳定发展,有必要对搭建酒店行业的税收风险控制体系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高酒店行业的税收风险控制水平,为酒店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搭建酒店行业税收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酒店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酒店服务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管理方面也逐渐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据主动,就必须及时增加酒店企业的服务内容,使酒店企业的经营服务项目更加广泛,有效提高酒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比如,在酒店附近修建商场和电影院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服务,不仅能提高酒店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改善群众对酒店服务的印象。然而在酒店企业经营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纳税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而必须深入了解酒店企业的纳税范围,以及相关的税收政策,并结合酒店企业的经营项目进行综合考虑,搭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税收风险控制体系,有效减少酒店企业的税收风险问题。总之,搭建一个完整的税收风险控制体系是减少酒店企业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酒店企业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帮助酒店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搭建酒店行业税收风险控制体系的基础
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税收环境也不断发生改变。近几年,我国对税收制度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使企业享受改革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类税收问题。所以各行各业需要重视税务风险对于企业的破坏程度,建立合理的税务控制机制,降低企业税收风险。本文详细介绍了税收风险的种类,分析了税收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控制税收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税收环境;税务风险;企业;控制机制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尤其是近几年,金税三期上线,实现大数据管税,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银行、公安局、外汇管理局等国家机关实现数据共享;资金方面连续出台的关于银行公户、个人账户、现金的管理实现大额资金的监管;建立纳税人诚信机制,一旦触碰诚信体系,将会受到高铁飞机等的限制。这些方面,均体现出运营环境的变化。所以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以避免公司处于不利的税收环境中。本人结合多年的税务工作经验,浅谈几点控制税务风险的方法以及控制点。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种类
(一)运营过程产生的税务风险。此类风险也可称为交易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因为出现各类经营行为,和不同的经营模式,从而影响纳税的准确判断,准确认识,从而造成损失的一种不确定性,包含以下。首先,比较重要的项目,企业税务部门没有提前参与进去,就不会有提前的税收风险规划,各类交易已经完成,只有事后再去核算,税收风险就没有办法提前安排避免。其次,企业没有很好的机制,去监督交易行为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税收风险。再次,根据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具的28号文可以确定,税务机关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交易事实,从而引出税前扣除凭证不仅仅是发票,不仅仅是企业账本上的资料,其他证明文件也非常重要。综上所述,交易运营风险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上游企业选择不慎,一旦走逃失联,企业直接损失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如果提前参与进去,那么就会在合同中、付款条款中、发票条款中进行修改,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再比如有些企业是否是一般纳税人,开具的发票是否是专票等等,如果前期不加以干涉,后期只能被动地接受对方开的任何类型发票,造成不能抵扣税款等损失。[1](二)政策制度运用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对国家政策运用不到位、不理解或者运用有偏差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对于国家新下达的政策没有更新,没有及时输入到企业内部;企业内部发现变化了,但是没有及时更换政策,还继续沿用以前的处理办法,不能与时俱进;企业没有引入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政策制度进行审计等,没有外部监督机制。此类风险有些表现为税率的适用错误,按照新政策,可以享受优惠税率,但是没有享受;一项涉及服务和货物的交易,应该分别适用不同税率,却按照兼营从高适用了税率等等。此类风险是所有企业纳税风险中最大的一种风险。(三)税收账务处理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是由于税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到位,或者对于企业的各类交易不熟悉,造成账务处理得不规范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对于一项实务账务处理不规范,比如科目计入错误,或者反映不正确;税前扣除凭证不合理。没有按照税法规定准备扣除凭证,造成税款损失风险;数据计算错误。没有准确核算相关收入成本费用,没有准确计算税费等造成风险。[2]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
借鉴风险管理的税收管理体制探索
[摘要]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税收管理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制约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风险管理理论为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效路径。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创新我国税收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实现税收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税收风险;税收征管;体制机制
当前,我国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纳税人户数急剧增长,基层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尖锐;税收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税收信息化建设未能推动税收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落实责任与监督制约难以协调统一;有限的征管资源一方面短缺不足,一方面配置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的真正落实,制约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理论为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效路径。
一、风险管理理论与税收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概念及内涵。风险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风险管理就是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求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一方面,风险管理能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行为的风险性;另一方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使工作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目前,国际风险管理领域存在诸多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标准,但都与美国COSC委员会(由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发起的组织)正式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ment,简称ERM)紧密相关,ERM框架已成为当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标准。由于风险管理本身具有的内在规律性,ERM框架及其方法理论也同样适用于企业以外的其他组织的风险管理。
审计税务风险控制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可利用资源的不断拓展,涉税业务也随之增加,税务风险控制成为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视角出发,通过分析高校税务管理的主要风险点,探讨防范涉税风险的应对策略,以期达到依法依规纳税、合理避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审计;高效税务;风险控制
高校税收管理经常被高校管理部门忽视,内部审计在业务实践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因税收政策解读不全面、税收筹划不合理等引起的审计关注事项。总体而言,高校税务风险主要是指高校因税收行为未遵守国家和当地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而导致利益受损的风险。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显性风险,即纳税行为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法律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刑事处罚以及声誉受损的风险;二是隐性风险,即对税法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度不够,形成了不必要税收负担,对学校和教职员工的利益造成隐性损害。因此,高校税务风险控制应该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点来抓。
1高校税务管理的主要风险点
高校主要涉及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房产税、契税、印花税等纳税业务。个人所得税方面,涉税风险主要包括:年所得12万元及两处和两处以上取得收入的纳税;以各种名目发放给本校教师的补贴、奖金是否按规定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发放给外聘教师劳务费是否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向职工发放的各项福利,以及赠送给外单位人员礼品是否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所得税方面,目前《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于高校所得税的征缴还没有明确的、针对性的管理规定,大多数都是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的通知执行。在涉税风险方面,主要是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投资公司会计核算不合理、避税不合规、少缴、未及时缴纳所得税等问题。增值税方面,主要涉及科研经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变化、税收项目减免等方面。例如: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可以免征高校的技术转让税、技术咨询税等一些增值税。增值税的税收管理重点在控制隐性风险方面,如何合理利用现有优惠政策降低科研成本将成为高校增值税管控的重点。另外,房产税、契税、印花税在高校的经济业务中也有所涉及,但业务量少、金额相对较低,风险控制相对较容易。今后随着高校经济业务的拓展,可能会成为高校税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2高校税务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涉税风险管理思考
【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面对更大的市场压力。随着监管体制的完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涉税风险。论文结合企业的涉税范围,分析了企业涉税风险的识别方式,基于财务报表分析提出了企业涉税风险的管理措施,以提升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财务报表;涉税风险;财务管理
1引言
一般情况下,企业涉税风险源于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企业的纳税行为没有依据合理合法的原则,存在违反税务法律法规的行为,体现在应纳税情况下发生了没有依法纳税问题。在依据标准纳税时发生了漏税问题。此类行为的发生违反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针对此类违法问题,税务机关会针对纳税主体采用罚款、补交税款、补齐滞纳金等多种措施。二是部分企业没有全面掌握相关的涉税法律法规知识,在纳税中对于涉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没有合理利用,涉税风险缺少方法。企业在经营中,需要承担多方面的涉税风险,因此,企业有必要强化财务管理,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本文结合财务报表分析,提出了涉税风险管理措施。
2涉税风险范围
企业在执行税收筹划过程中会并发多种风险,因此会产生涉税风险。如果企业缺少科学合理的税收统筹,企业内部会发生经济损失。当前企业的涉税风险包括以下几种。2.1政策风险。税收法律制度体现出刚性,如果企业不能依据法律法规实施税收筹划,税务部门会借助执法来实现。税务部门可以采用相关监控手段,降低税收漏洞的发生,保护国家利益。另外,即使是部分合法税收筹划条款也会存在不确定性。税收筹划活动处于动态变化,它会涉及纳税人的利益,还会涉及税务机关的利益。2.2企业风险。如果企业难以准确评估产品的成本,会引发从税收筹划到具体的实施都要有大量的人力与财力投入,由于实施全过程会存在多方面的不可控因素,因此难以对投入成本加以测算。此外,企业如果无法有效规避风险,在税收统筹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虽然税收筹划采用的方法体现出很强的灵活性,但风险会同时并存。2.3合规性风险。企业作为纳税人如果对税法不能准确理解会导致多缴或少缴税款,如果多缴税款能依法在申请后退税,如果少缴税款需要面临补税引发的风险,如果情况严重会将被税务机关认定为有意偷逃税款,引发纳税争议。为避免争议的发生,要注意到法规问题,解决效力位阶问题以及合法性问题,明确税务机关的解释理由,企业对于政策法规要加强认知,必要时可以借助专业机构获得支持。
企业共同防控税务风险调研报告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大企业的事前税收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指引”的公布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应如何转变税收征管观念,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内部税务管理和控制体系,与大企业共同防范控制税务风险?现结合我市税收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大企业防控税务风险的重要性
大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涉及的税种多,纳税数额大且在全部税收收入中占有较高比重,左右着税务机关的收入指标的完成。
(一)事前谋划不足造成税收风险。大企业经营业务的多样性决定着涉及方方面面的相关政策。虽然财务人员精通财务会计知识,但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全面、不深入,经常出现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涉税事项应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不及时、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等应享受而未享受的税收政策的情况,不仅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也造成了税收风险。
(二)事中内部控制的缺失造成税收风险。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大企业组织结构庞大,一般财务核算及时、准确、规范,且有固定的财务审计等中介公司定期审计把关,纳税行为通常很规范。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加之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和滞后,实际纳税遵从度时有差异,出现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等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的现象,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等处罚,导致税务风险。
(三)事后治理中沟通协调缺位带来税收风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负责人一般倾心宏观谋划,重点关注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对财务管理中涉税内容缺乏深入的分析指导,缺乏与税务机关特别是主管税务人员的接触沟通。而一些细致的、具体的涉税业务恰恰主要是由一线征管人员进行调查、审核、评估的,沟通协调的欠缺势必会出现因少缴、未缴税款而导致的税务风险。
独家原创:国税部门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税的加强和新《税收征管法》的颁布实施。行政执法机关相对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增强,对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认识和规避这些风险,已成为新形势下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税风险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经过多次深入国税基层调研的基础上,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学习,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通过反复探索与实践,建立和完善了风险管理识别机制、确认机制、防范机制和控制机制,逐步规范了政务、事务以及业务类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过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目前全面引入税收风险管理的机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在当前国税系统大力推进电子化、信息化的前提下,相对而言,风险管理手段略显落后,信息化含量较低,对于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只是停留在人为的、主观的、浅层次和表面上,系统内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化资源在风险管理中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和体现,与当前的税收现代化发展步伐是非常不相称的。
二是相关机制有待健全。目前对国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主要依赖于教育和内外监督手段,缺乏机制上的应对和控制手段,例如:税收征、管、查、审等环节相互之间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协调配合不够,降低了执法风险的防控能力。
三是指导作用有待增强。由于国税风险管理手册与具体的工作实践存在脱节,导致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偏弱。当前的电子版风险管理手册仅是单方面地指出税收业务以及行政管理中哪些环节存在风险,并制作了防范风险措施,干部职工在学习和掌握后确实容易在头脑中形成强烈的风险意识。
税源管理调研报告
风险管理由来已久,在一些发达国家风险管理不仅在理论上发展迅速,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跨国集团、金融、政府的管理活动之中。在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相对滞后,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不足,风险管理较为被动,缺乏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开始在中央企业实施风险管理,标志着我国有了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后,基层税务机关在落实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已无形中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到税源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与风险管理理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到税源管理的实践中,本文将作肤浅的探索,供与大家商榷。
一、税收风险管理理论基本内容
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给出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理论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的理论,它针对各行业特点,综合运用各种风险分析手段、工具,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使风险和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达到最大限度的管理效能。
笔者认为,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围绕总体税收管理目标,通过在税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税收管理的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其基本流程:收集风险管理信息——风险评估——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包含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在内的税收风险评估。
二、目前风险管理理论在税源管理中运用现状及不足
在日常税源管理实践中,有许多管理方式已无形中引入了风险管理理论。如我国在纳税评估、涉外税收审计中所做的工作已具有风险管理的特性。再如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也是防范税收风险所采取的一项组织协调措施。还有基层税源管理部门在税源管理中建立税负、物能耗指标、成本构成指标等预警体系,加强税源监控。这些做法的目的是为了防范税收风险,具有税收风险管理雏形。但与风险管理理论要求,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大企业共同防控税务风险调研报告
一、大企业防控税务风险的重要性
大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涉及的税种多,纳税数额大且在全部税收收入中占有较高比重,左右着税务机关的收入指标的完成。
(一)事前谋划不足造成税收风险。大企业经营业务的多样性决定着涉及方方面面的相关政策。虽然财务人员精通财务会计知识,但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全面、不深入,经常出现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涉税事项应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不及时、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等应享受而未享受的税收政策的情况,不仅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也造成了税收风险。
(二)事中内部控制的缺失造成税收风险。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大企业组织结构庞大,一般财务核算及时、准确、规范,且有固定的财务审计等中介公司定期审计把关,纳税行为通常很规范。但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加之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和滞后,实际纳税遵从度时有差异,出现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等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的现象,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等处罚,导致税务风险。
(三)事后治理中沟通协调缺位带来税收风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负责人一般倾心宏观谋划,重点关注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对财务管理中涉税内容缺乏深入的分析指导,缺乏与税务机关特别是主管税务人员的接触沟通。而一些细致的、具体的涉税业务恰恰主要是由一线征管人员进行调查、审核、评估的,沟通协调的欠缺势必会出现因少缴、未缴税款而导致的税务风险。
(四)税收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税务风险。大企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现行财会制度尚未完全统一,一些行业部门过时的老规定仍在运行。而税法的透明度不够,税收政策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高且不可能一概而全地完全适用于所有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税务机关可以行使税收法规的行政解释权,在具体的处理问题中还有自由裁量权等等,极易造成企业对税法的适用有自己的看法,而税务机关却做出不同的解释,纳税差异的存在不可避免。
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策略
摘要:在房地产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受到“营改增”的影响,需要加强对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因为其“营改增”政策和落实存在误差,进而就应该及时调整,保证房地产企业经济收益不会受到影响。文章首先说明“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作用,然后说明“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的影响,最后说明在“营改增”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税收管理的策略,为房地产企业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
当前,“营改增”在房地产企业中已经非常常见,并且通过这一制度来有效改变重复征税的问题。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加强对税收风险的管理,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合理纳税的根本。在房地产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税务风险,所以,就应该合理运用“营改增”制度,积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更好的推动房地产企业稳定向前发展。
一、“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缓解房地产企业纳税压力
当前,税收的一些原则还没有得以完善,而在以往增值税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收并不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要比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增加很多。根据对房地产企业的税收计算能够发现,通过落实“营改增”政策,就能够很好的缓解房地产企业的纳税压力,并且为其提供增值税发票,有效地减轻其负担,更好地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