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1 07:46: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睡眠调查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睡眠调查报告

睡眠呼吸暂停病人手术医护策略论文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外科手术;护理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该状况占了中年人的2%~4%,多见于成年男性。主要症状有打鼾(鼾声响度超过60dB)、白天嗜睡、疲乏无力,夜间呼吸停止、夜间睡眠动作异常、夜尿增多,肥胖、个性改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高碳酸血症,严重者将导致心脑系统损害,甚至发生猝死。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是近年来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我科自2000年9月~2006年12月为68例患者施行UPPP,治疗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8例中,男65例,女3例,年龄29~63岁。其中29~40岁33例,占48.53%,41~55岁32例,占47.06%,55岁以上3例,占4.41%。所有患者均主诉夜间有呼吸暂停和憋醒现象,平均憋醒6~9次/人,严重者5次/h,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为2.2s,严重者长达72s。

1.2手术方法及结果

查看全文

关于眼睛近视的考研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升入五年级以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班上近视的同学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几个同学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眼睛近视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近视眼的现状和造成原因。

2.调查本校同学的用眼习惯。

3.通过多种途径调查造成近视的原因。

查看全文

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论文

[摘要]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和产品的同质化迫使经济型酒店引入“主题”寻求突破点,经济型酒店实施主题化发展被看作是开辟新的“蓝海”的途径之一。经济型酒店实施主题化发展不同于传统主题酒店,需要兼顾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经济型酒店主题化途径的特殊性。在具体分析了经济型酒店实施主题化发展的动因主要来源于外部危机和市场拐点、中高端商务酒店的出现,以及内部市场细分和品牌建设的基础上,为酒店实施差异化竞争提供主题化的可选途径。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动因;途径

中国经济型酒店在历经几何数量增长的同时,伴随“如家”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经营状况的,宣告经济型酒店的黄金时代结束了。面对众多竞争者及经济型酒店发展拐点论的出现,如何拓展空间,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经济型酒店过于简单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需求,如何将文化和自然融入酒店品牌,赋予简单单一的酒店产品以不简单的内涵与外延主题,是酒店实现差异化的重要策略。因此。引入主题概念,增加品牌价值,实现主题化发展会成为经营者的选择。本文将在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途径方面做些探讨。

一、经济型酒店主题化特点

主题式经济型酒店的定义不同于主题酒店,同时也区别于一般经济型酒店。主题酒店具有自己独特的运营体系,除硬件先进、完善之外,还重墨浓笔打造文化,主要强调的是氛围,目的在于形成差异化特色来吸引客源,基本上都是高档酒店。而经济型酒店的最大特点是简单,将酒店的设施和用品简化到最低限度。经济型主题酒店与经济型酒店都是以“经济”参与市场竞争、以“经济”占领市场、以“经济”赢得市场,受成本压力所限,不可能效仿一般主题酒店的运营模式。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的核心实质是基本功能兼顾基础上的、类似目标顾客群体的个性化和体验感受的满足。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蓝海”,有些经济型酒店把“经济型”与“主题化”相结合,推出了主题式经济型酒店品牌,竞争对象直指四星级酒店。这类经济型酒店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主题范围选择比较广泛,强调可接受性和趣味性,角度比较新颖独特,内容健康,只要具有独特的文化性和丰富内容的人文、地理、自然、历史等素材,都可以作为酒店的主题。主题产品设计是文化内涵在美学、视觉和实用功能中的外化表现,通过专业人员对主题的把握,将文化内涵外化为具有美学价值,视觉享受和实用功能的产品。它首选大容量的主题内容含量,因为经济型酒店通常是连锁经营的,如何在连锁酒店中复制主题的独特性,使之具有普遍性和标准性是产生吸引力的关键,在进行主题的选择时,过于狭窄的酒店主题会使目标市场规模太小,不足以维持酒店自身的发展。此外,关注细节成为经济型酒店主题化发展瓶颈的突破点。受到经济型酒店规模小,成本投入低的特点限制,与豪华的主题酒店的装潢风格不同,经济型酒店对于主题的表现更多的体现在细节,如色彩、图片、小纪念品、房间布置等方面,匠心独具的展示主题所蕴涵的内容就足以达到效果。在主题风格布置上投入太多,超出成本控制范围将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查看全文

有关青少年近视调查汇报

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近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近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看电视距离太近

查看全文

青少年近视调查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升入五年级以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班上近视的同学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几个同学为了解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引起近视的相关因素,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眼睛近视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近视眼的现状和造成原因。

2.调查本校同学的用眼习惯。

3.通过多种途径调查造成近视的原因。

查看全文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具体方案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及早地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及时向他们提供心理帮助和心理治疗,同时也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以及有关教育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资料,我们决定从2001级大学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建档对象

全校每年新入校的大学生。

二、建档内容

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

1、学生填写的自然情况,如年龄、性别、父母职业与受教育情况、家庭结构及家庭经济状况、既往病史、目前情况,等等;

查看全文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方案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及早地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及时向他们提供心理帮助和心理治疗,同时也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以及有关教育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资料,我们决定从2001级大学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建档对象

全校每年新入校的大学生。

二、建档内容

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

1、学生填写的自然情况,如年龄、性别、父母职业与受教育情况、家庭结构及家庭经济状况、既往病史、目前情况,等等;

查看全文

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具体方案

为了全面掌握和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水平,及早地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及时向他们提供心理帮助和心理治疗,同时也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以及有关教育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资料,我们决定从2001级大学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为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建档对象

全校每年新入校的大学生。

二、建档内容

心理档案的内容包括:

1、学生填写的自然情况,如年龄、性别、父母职业与受教育情况、家庭结构及家庭经济状况、既往病史、目前情况,等等;

查看全文

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综述

本文作者:陶波

“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¹建设法治国家有赖于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有赖于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全面提升,而其中最重要和根本的是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宪法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自由之保障、权利之源泉,是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的本源,是最高层次的法律规则。º它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现代法治的灵魂是依宪治国。因此,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思想条件,是推动国家民主与法治进程的重要精神。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人们对宪法精神与基本内容的理解、认同与情感,是宪法权威在人们头脑中的直接体现,是人们自觉运用宪法的理论思考、判断、处理各种问题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宪法作为一种外在的规范秩序,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逐渐地为人们的心理结构所认同,从而自觉形成按照宪法的要求去从事各种行为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就构成了整个社会法律制度有效运作的社会心理支持力量。经验证明,公民宪法意识的强弱,是人们是否具有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也是衡量国家法治成就的重要标准。全社会的法治状况不仅仅在于公民是否具有一般的法律意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公民是否具有必要的宪法意识。宪法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现代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

一、培养和增强公民的宪法权威至上意识

观念形态的宪法权威至上是指人们对宪法权威至上的感觉、反应、评价和思想、观点的总称。建设法治国家在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上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要实现这场变革,首先必须实现观念上的更新,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具体地说,它包括法律权威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法大于权的观念、国家公权力必须受制约的观念、依法治理的观念、自觉守法的观念等。在这些法律观念中,树立法律一权威或者说对法律的信仰是建立法治国家的法律观念基础;全体公民一认同法律、依赖法律、信仰法律,使法律在社会中具有极大的权威,乃是实现依法治国、架构法治社会的先决条件。由于宪法作为根本法和母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其他立法活动的最高法律依据,是民主与法治最完美的结合•无论是维护一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秩序,还是规范一经济秩序,都不能违背宪法的基本准则,因此宪法权威至上是法律权一威的核心和标志。宪法的权威至上,一既能够维护中央和国家的统一领导,又能够使每个人享受到法治社会的各项自由。正因为如此,宪法权威至!上在现代已普遍被法治国家所接受,‘是现代国家法治之路的灵魂。一国一宪法权威状况归根结底决定于生产关系,但如果人们不先形成宪法权「威观念,则不可能创造宪法权威现实•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宪法在立法上过于原则化、纲领化、政治化,…一在司法上的非讼化特征、在实践中一’又缺乏关于解释、修改、控诉及违宪…责任机制设置等原因,导致宪法缺乏应有的最高权威。宪法没有最高权威地位已成为中国法治的根本症…结。伴随而来的是在公民普法教育中,强调一般法律知识的传播,而缺乏对宪法知识、原则和精神的宣传和普及。在公民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的今天,宪法意识却相对薄弱•《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中清楚j地显示:中国公民心目中的宪法更大程度上是政治宣言书,而不是法律,也谈不上具备最高的法律效力,公民更是缺乏宪法权威至上意识。而公民作为法治国家的主体,他们…的宪法权威至上意识的培养和增强,对于实现法治国家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因、匕,在公民的普法教育中,…要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依法治国的主要标志、市场经济与宪政社会、中国法治建构所面临的一问题等进行深人的探讨,使公民充分领会宪法的精神、原则、内容与作用,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形成宪法权威至上意识,强化“宪法也是法,且是最高法”的观念,使宪法至上意识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意识,使公民真正信奉只有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切实奉行宪法至上原则,才能把我国建成民主法治国家。

二、培养和增强公民的人权意识

作为一个法治社会的公民,权利意识是宪法核心意识,它是人们关于人权心理和人权思想的总和。权利不是外在的赐予,而是公民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当然享有的,权利就是现代法治社会每个个体的社会生命。基于保护人权而产生的现代法治社会所推崇的宪政理念就是将人权固定化,明确在宪法中予以体现,因此,宪法历来被称为人权保障书,无论是人权原则、内容,还是人权的实现途径,都要通过宪法做出规定。人权保障也是宪法的核心,离开了人权保障,宪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国宪法和宪政制度的完备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人权的发展水导平。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我国现行宪法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对人权的内容及其保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宪法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的人权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人的尊严和自由借助权利语言逐渐成为社会进步和制度建设的核心价值。我国人权事业得益于宪法和宪政制度的不断完善而日臻完备。尤其是在今年全国人大第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四次修正案中,首次将人权概念引人了宪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宪法原则,这就意味着“中国正在走进权利的时代”。¼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宪法的“虚化”状态导致的许多权利处于“睡眠”、“半睡眠”状态;基本权利缺乏司法救济机制;普法教育过分强调公民义务至上等,造成我国公民的人权意识相当薄弱。因此,在对公民的宪法意识的培养中要强化人权观念,要紧紧围绕生存、安全、民主、自由、平等、人道、福利、正义、和平、发展等这些基本人权展开深人的研讨,并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公民权利保障的实际,解决公民关于权利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培养和增强公民的人权意识。

查看全文

职校学生人文教育问题分析

一、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生源危机凸显,生源质量偏低

根据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的《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人数自2008年后出现过山车式下滑,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15万,较四年前减少135万。广东省虽然由于近10年来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才落户,使高考报名人数连年增加,但外地人才带来的人口红利已随着楼市限购和落户政策收紧几乎消失殆尽。生源危机来袭,处于高考志愿填报最后批次的高职院校首当其冲地遭遇了招生困境。据有关部门统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新生一次性报到率不足70%,只能采取补录的形式完成招生计划,生源严重不足。加之高考录取批次不断细化,高职院校所能够招录的往往多是无力选择本科院校的学生,其学习领悟能力相对较弱,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二)高职学生基本人文知识欠缺,人文底蕴相对不足

高中阶段学习的不得法、不得力使得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于基本文史知识兴趣不大,加之处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传统人文气息相对淡薄,更多受西方思想影响,学生的传统人文思想底蕴明显不足,以至于对于常识性的传统人文知识了解甚少,感悟践行则更少。据笔者对本院学生人文素养所做的问卷调查,就“你选听人文素质讲座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一问,有近50%的学生选择了“只是为了拿学分”;针对“你常阅读人文书刊吗?”一问,有52.5%的学生选择了“不经常读”,42.6%的学生选择了“很少读”,只有4.9%的学生选择了“常读”;就“你目前最常用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方式”一题,选择“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学生各自占了近50%;就“你最喜欢看下列哪类文艺作品”一问,有26.5%的学生选择了“新新人类作品”,21.4%的学生选择了“港台作品”,25.6%的学生选择了“西方经典作品”,选择“中国古典作品”的有26.5%;对于问卷中“你看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吗?”一问,选“看过一两本”的有75%,“全看过”的有14.4%,“没看过”的占10.6%。这些问卷在相当程度反映了90后高职学生自身所处的社会特点和环境对其人文知识学习的影响。古语“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饱读经典永恒的作品,人的人文气息才会深厚而富有内涵,现代的高职生由于缺乏了人文知识的熏陶,人文底蕴普遍不足。

(三)一些高职学生行为缺乏规范,日常生活习惯不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