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11:26: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税费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税费管理

合同税费管理分析

1内贸类物资合同税费管理

合同增值税条款部分约定是物资净价加上增值税,该类合同变更比较容易,即将增值税率由17%调整为16%即可,重新核算相应合同总价;然而,大多数合同增值税部分是以含税价列写时,是否需要将1%税率的降低转嫁到接受服务方,值得商榷。2018年5月1日,新版增值税政策实施后,内贸物资类合同可划分为已生效未执行、已生效执行中、已生效执行完三种类型,分别制定相应的税费管理策略概览参见表1。一般情况下内贸类物资合同仅包括增值税,该部分税费具备流通平衡属性,合同乙方通过进项、出项增值税抵扣,可以维持税费收支平衡。合同甲方税费管理策略,既保证新版增值税政策有效执行,又兼顾合同税费管理效率。N1-ERP平台合同管理过程中增值税通过代码体现,且税费代码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统一赋值或手动调整,为新版增值税政策落地提供了便利的“着床”条件;结合表1类物资合同类型,建议的税费管理流程详见图1。

2外贸类物资合同税费管理

外贸类物资合同采购成本组成与内贸类存在差异,主要由物资采购净价、关税、增值税(一般情况下,海关代扣代缴。)及通关商检等代办费三部分构成,参见表2。外贸合同全部到货且检验合格、完成实物入库的同时,上述采购成本也须通过成本核算流程转化为生产成本;外贸类合同仅增值税受新版增值税税率调整政策影响,在N1-ERP平台处理方式与内贸合同一致,即参照图1工作流程图即可完成增值税费管理;外贸类合同的关税分摊、代办费N1-ERP处理流程是关注焦点,详细处理流程参加图2。非N1-ERP平台环境下,合同净价、关税增值税以及外贸合同杂费单独手动记账,物项领用出库后,须人工关联出库凭证、净价成本、关税增值税成本,才能核算出生产成本。N1-ERP平台下,外贸类合同除增值税以外的关税分摊、代办费记账可实现自动记账生产成本并触发会计凭证。外贸类合同税费管理操作流程详见图2,采购净价、关税及代办费部分可并行流转,完美实现外贸类物资合同税费信息化操作。

3结语

增值税税率调整,这一重大的变化必将给企业减负,刺激供应链运转,也进一步确保中国增值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新版税率政策后,存在增值税应税行为时间点、专用发票开具的时间点以及纳税人应计划提请增值税销项时间点等问题,且相关部门尚未详细明确的措施。本文基于工作实践,未雨绸缪,提出了N1-ERP平台下税费管理的优化建议、内外贸类物资合同采购成本与税费管理流程,可供同行参考。税费决定于政策与合同条款,且是采购成本重要组成部分,采购成本决定于预算;通过N1-ERP平台进行合同税费管理有助于预算成本集约提升,成本核算效率提高,降本增效,事半功倍。

查看全文

农村税费改革资金管理意见

一、农村税费改革资金来源

省、市、县级财政安排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农业税按税费改革后的政策由县乡财政安排用于税费改革的资金,以及税费改革后属于村级组织的农业税附加收入。

二、农村税费改革资金管理原则

(一)分级管理原则

农村税费改革资金的安排、分配和使用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级财政负责转移支付制度的确定及资金的安排和分配,县乡财政负责税费改革资金的收支预算安排、执行和决算。

(二)专款专用原则

查看全文

煤炭生产税费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及时准确掌握全县煤炭生产及销售情况,进一步加强煤炭税费征管,防止煤炭税费流失,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县境内从事煤炭生产经营的采矿企业。

第三条县经济信息委负责煤炭产量监控系统运行的全过程管理。

县政府成立由县经济信息委、县发展改革委、县监察局、县国土房管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统计局、县审计局、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部门以及涉煤乡镇人民政府组成的县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和税费征收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煤炭产量监控管理和税费征管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县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和税费征收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煤炭管理办公室)于县经济信息委,具体负责煤炭产量监控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企业产量申报、审核等日常工作。

查看全文

税费改革与农村财务管理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0年中央决定在安徽开展以省为单位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后,至今已有20多个省和直辖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2003年7月1日广东省全面启动农村税费改革。据统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全面推开之后,广东农民年负担由税改前的55亿多元减为目前的9亿元,年减负总额达46亿多元;人均年负担税费由106.93元降为17.4元,减负率达83.73%,居全国最高。

税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具体表现为乡(镇)、村、农民的财务关系。税费改革后,农村财务管理的主体也由过去的村或乡镇经管站转变为基层财政和农村会计核算中心,村级财务收支范围逐渐减少,财务管理的重心也由事后核算转变为事前监督和收支并重。强调农村财务管理法制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村级财务会计制作为农村税费整体配套改革的生理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节约财务管理成本,而且是“建国以来时期沿袭下来的财务管理体制的突破,保证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高度集中,缺乏相互监督制约的弊端”。同时,以民主理财作为农村财务管理的核心,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

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来,如收益分配的不合理导致上访增加、财务收支矛盾突出、村级债务难以消化甚至反弹、相关部门及财务部门的职能转换和性质不明确、集体经济薄弱等。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要求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甚至将财务纳入乡管理和全面实行财务公开化,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对资本运营相关指标的考核与评价,尤其是在发达地区,财务透明度不够,贪污腐败现象逐渐增多,村级集体资产流严重,负债过高,出现了农民收入停滞,甚至因负债过高,又重新步入贫困,严重地抑制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广东省来看,2001年广东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达4661亿元,占全国的18.5%,居第一位,其中85.6%的资产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18.7亿元,集体有收入的行政村占了92.9%,无收入的行政村总数的84.6%。财务管理作为农村经营与服务的核心,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所以,建立创新性财务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外,农村财务管理都体现为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调整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财务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农村集体财产、集体资金的按理,而是重点考虑资金的投放与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筹集和风险管理。国外现有文献有的从农业合作社的资本形式探讨农村财务管理,以及从合作社的税务负担与融资的角度进行分析;还有的从某一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费用与收益进行分析,以及从合作社合并时的合并报表各因素进行分析。与我国不同,发达国家的农村财务管理已经没有了发展中国家农村财务管理低层次、混乱、目的性不强的缺点,它们的财务管理目的明确,管理具体,且多以融资与投资为管理对象。因此,运用当前最流行的金融工具,尽量提高合作社的融资、投资效率,是国农村财务管理的实践特点,也是发展中国家农村财务管理的方向,它对建立我国创新性管理模式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创新性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

查看全文

农村税费改革影响管理论文

[摘要]农村税费改革是在现行的分税制框架下进行的,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出现了县乡财政的普遍困难,无论是现行农业税制还是“一事一议”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都明显存在着设计上的不够合理和难以操作的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关键词]税费改革县乡财政公共产品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从开始在安徽省试点算起,己历时3年,试点范围已从局部向全国铺开。农村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缓和农村矛盾、稳定农村、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从安徽的试点看,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思路是:第一,通过取消三提五统、各种杂费,逐步取消劳动积累工、义务工,提高税率,建立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为主体的农村税制。第二,农村税费改革造成的县乡财政资金不足,通过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填补地方财政缺口。第三,村内兴办各种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要的资金,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很明显,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调整税率,取消村提留、乡统筹来规范政府行为,理顺农村公益事业的决策机制,堵住基层政府向农民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的“口子”。

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制度总体上的合理性、务实性、易懂性以及操作上的简便性,已达到了减轻农民负担,实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大部份试点地区农民负担的绝对额较改革前下降了30%~50%,有的地方高达60%.但是,由于与农村税费改革相联系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如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基层政府机构改革、地方政府与省级以上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划分等政策改革与调整未能及时跟进,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难以弥补县乡财政因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财政资金缺口,造成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的进一步运转困难。一般地说,在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基层政府要么少提供公共产品,要么将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转嫁给农民承担。结果是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堵住了基层政府向农民增加负担的渠道,但地方政府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也只有暂时牺牲农民的利益,即减少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一、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相对困难,加之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明显制约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是在1994年建立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框架内进行的。其深层次目标是希望通过控制资金来源,推动基层政府改革,达到精简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规范政府行为的目的。由此可见,农村税费改革内含着双重目标,既要减轻农民的负担,又要改革基层政府机构,而这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目前,我国财政划分模式向上级政府集中的制度逻辑的现实反映是各省财政向中央集中,各地财政向省政府集中,而事权划分脱离于财权划分,基层政府承担了与其财力极不相称的事权,财权划分模式与事权划分模式的不对称成为基层政府财政困难的体制性诱因。农村税费改革后,地方政府通过提高农业税的税率而增加的财政收入难以弥补改革前制度外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且资金缺口较大,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的问题。

查看全文

地方税务局税费征收管理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融入环三发展大局,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力争与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定性时期。刚刚召开的全省地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遵循依法行政的基本准则,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以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为核心业务,推行专业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完善人才强税、廉洁从税的保障机制,努力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谐、效能、廉洁的地税机关,推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为加快推进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基本原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地税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作为地税工作的着力点,以依法行政作为地税工作的基本准则,以改革创新作为地税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为地税工作的重要保证。主要目标是:地税收入随经济发展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税收政策支持更加得力,税收调控作用有效发挥;纳税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纳税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信息管税力度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有新的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干事创业的机制更加健全;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文明创建务实有效,进一步形成风正气顺、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全市地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年工作总体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全省地税工作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为主题,以“优化服务、强化征管”为主线,以“素质兴税、人才强税”为目标,扎实做好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各项税收工作,确保地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宁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区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明确了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在未来五年内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财政总收入平均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五年累计投资400亿。

省、市地税工作会议、区委二届十一次全会为我们指明了“十二五”时期和今年前进方向及奋斗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地税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市地税工作会议、区委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落实各项举措,努力推动区地税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年是建党91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加快区跨越崛起非常重要的一年。年前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分析了当前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从有利条件看,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外部经济环境好于去年;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不断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环三都澳区域被列入省十大新增长区域首位。从不利条件看,世界经济环境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通胀压力日益加大;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相对上年收紧将影响到建设资金筹集,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综合分析今年经济形势,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区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时期,并确定今年的区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出口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区安排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1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亿元。

综合以上分析,根据省、市地税工作会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区地税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市地税工作会议、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夯实税收征管基础,逐步推进税源管理精细化、专业化,实现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以提高干部素质为目标,以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实现和谐队伍;夯实依法行政基础,积极推进服务创新,实现优化服务。为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查看全文

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探索

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探索

近几年来,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推进,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大局稳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乡镇财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国家对农业实行财政补贴,打破了乡镇财政收支的原有格局,乡镇财政收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怎样做好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也就成了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就此浅谈一点看法。

一、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一)、乡镇财政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收入主要由农业四税、工商税(含屠宰税)、乡统筹等税费收入构成,其中农业税收占乡镇财政收入的大部分,税改后,乡镇收入来源由税费并存制转变成单一税收,特别是国家取消了屠宰税、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将在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实施大幅度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严控土地征用等措施后,乡镇将只剩下为数极少的工商税、契税等几个小税种,乡镇财政收入来源将所剩无几,乡镇财政可支配收入大量减少。

(二)、乡镇财政支出范围产生了变化。税费改革后,原由乡统筹开支的乡村道路建设、乡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小学教师工资、计划生育、农村医疗卫生、民政优抚等公共支出项目上划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原村提留开支的村级组织管理支出上划到乡镇管理,国家出台的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及财政对农户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补贴资金,由乡镇财政负责具体落实。

(三)、乡镇财政债务失去偿还来源。乡镇债务的形成由来已久,县乡财政实行分税制时,乡镇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使乡镇承担了应由国家承担的教育、卫生、兴修农田水利、道路修建养护、农村救济等事项,而乡镇财力却受到经济条件和政策性的限制,必然导致了乡镇债务的形成,乡镇为完成财政收入考核目标,买税、贷款垫税、借贷或担保贷款发展乡镇企业等都加剧了乡镇债务增加,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使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缩小,乡镇本身已无力偿还历年累计形成的债务。

查看全文

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探索

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探索

●蒋勋

近几年来,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推进,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大局稳定,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乡镇财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国家对农业实行财政补贴,打破了乡镇财政收支的原有格局,乡镇财政收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怎样做好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也就成了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就此浅谈一点看法。

一、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

(一)、乡镇财政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收入主要由农业四税、工商税(含屠宰税)、乡统筹等税费收入构成,其中农业税收占乡镇财政收入的大部分,税改后,乡镇收入来源由税费并存制转变成单一税收,特别是国家取消了屠宰税、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将在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实施大幅度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严控土地征用等措施后,乡镇将只剩下为数极少的工商税、契税等几个小税种,乡镇财政收入来源将所剩无几,乡镇财政可支配收入大量减少。

(二)、乡镇财政支出范围产生了变化。税费改革后,原由乡统筹开支的乡村道路建设、乡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小学教师工资、计划生育、农村医疗卫生、民政优抚等公共支出项目上划县级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原村提留开支的村级组织管理支出上划到乡镇管理,国家出台的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及财政对农户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补贴资金,由乡镇财政负责具体落实。

查看全文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设想管理论文

摘要:现行农村税费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这种制度与体制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转换、规范政府行为以及农村财税体制改革之间不协调。为规范农村分配关系,要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的关系,改革农村乡镇统筹村提留资金制度,按照税收参与分配的特定性,完善老税收,建立新税种。

关键词:农村税费制度;乡镇统筹村提留资金制度;设想

一、现行农村税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目前的农村税收主要有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就农业税来讲,税收《条例》是1958年制定的,而纳税人早已变化,并且还存在着“有税无田,无税有田”的现象,已不适时宜,农业税已由收益税变为收益行为兼而有之。特产税工作量大也不好操作。国家设置农业特产税的初衷是利用税收杠杆,合理调节农村产业结构,但实行分税制后,有些工业欠发达地区逐步将该税种演变成了保政府吃饭的主要地方税种之一,把税收参与特产品收入的分配变为参与农民收入分配,实际上成为变相的农业税附加。

2.1979年,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经营转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的分配秩序和分配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向农村推进,乡镇统筹村提留资金制度已成为加强乡镇财政、财权建设,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障碍,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

第一不规范。乡镇统筹村提留资金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事一费一制,即根据乡镇各项社会、经济事业中的每一具体项目单独确定收费办法,并且专款专用。这种做法既是政府行为不规范的具体体现,又为政府行为的随意性提供了依据,这种作为非规范性取得公共财政收入的乡镇统筹资金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制度的规范性要求相悖。

查看全文

农村税费改革服务管理思考

1.农民得到了相应的公共服务吗?

税费负担的受益原则主张纳税人的税费支付应与其享受的公共服务相对应。我国农村以乡镇为基层政府,农村的税费大部分为其所用。对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加以分析,就可了解它提供了哪些公共产品,可以看出农民受益和税费支付的对应状况。

一般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乡镇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人员经费有60%-80%以上的比重,其中2/3是中小学教师工资。农村的供电、供水由于有专门的收费(电费、水费)与之相应,不在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其余的服务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交通服务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在那些分散的自然村并不很多。与农民最相关的农田水利及技术服务并不占主要地位。从这种支出结构中可以看出,基础教育是乡镇政府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但它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农民并不能享受其中所有的收益。而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农业技术等公共产品的比例并不很高。农民并没得到与其税费支付相应的公共服务。这是农民对税费的反感和抵制的重要原因。产生这种现象大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政府收取的税费并没有全部用到公共服务上。由于我国原有计划体制的影响,政府机构承担很大的直接资源配置功能。基层政府中存在一些非公共部门性质的机构,它们占有的税费只是投入而少有公共服务的产出。在改革的初期,为发展地方经济,大量公共资源被用来生产私人产品,其中失败的投资,成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这些债务的偿还占用了部分的税费。历史遗留下来的庞大政府机构和债务,给地方政府形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它引起的财政支出对农民没有任何公共服务的受益,成为一种没有交换的负担。

其二是地方政府效率低下,财政资源没有得到最有效的使用,产出未能最大化。我国的乡镇政府机构臃肿、官僚作风、人浮于事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官员的寻租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督,财政资源被挪用和浪费现象严重。高额的财政支出和低下的公共服务加大了纳税人(农民)税费支付和受益间的不等价。

其三是一些地方公共产品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它们由地方财政承担但其收益并不能完全被当地居民所受用。例如,基础教育在大多数地区完全是乡镇的责任,而其产生的“产品”(人才)却并不能完全为地方受用,更不能为成本承担者——税费支付者(农民)所获得。这些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超越了地方,完全由地方承担成本,损害了税费支付与受益对等的税收公平的受益原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