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知识点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5:32: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税法知识点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税收筹划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综合性税收筹划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是合法原则,企业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筹划,最终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而税法是在不断变化、逐步完善的,税收筹划的备课及学习,要依据最新的税收政策,《税收筹划》和《税法》关联度高。除此以外,《税收筹划》和《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也联系紧密,在具体的筹划方案中,需要运用会计的内容如不同折旧方法的选择、财务管理的知识点如货币时间价值、现值的计算等。因此,《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时效性很强的课程。(二)专业性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经贸业务日益频繁,各国税制越来越复杂,而且税收筹划是一种综合性管理活动,跨会计学、税收学、财务管理等学科,且要求从事筹划业务的人员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仅靠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作为第三产业的税务、税务咨询便应运而生。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纷纷开辟和发展有关税收筹划的咨询业务,税收筹划向专业化发展。(三)实用性税收是构成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价格和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利润和税收就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上缴的税金多了,企业的利润就会减少,反之,上缴的税金少了,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多。因而,研究税法,调查税收环境,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税负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税收筹划是增值性的经济行为,同时依法纳税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是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纳税筹划,实现利益最大化,已成为财务决策人员面临的紧迫问题。
二、我校税收筹划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税收筹划是一门政策性、时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目前,我校税收筹划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对《税收筹划》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将其设置为考查课,而考查课基本上以开卷考试或者小论文的形式考核,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在得知不是闭卷考试时,往往会对这门课程产生不重要的心理,导致不愿上课或者在有点到压力的情况下即使去上课,也是在做其他的事情。其次,开课的班级不够多,重视《税法》轻《税收筹划》,学生停留在税法的简单认识和计算上,不知如何运用;最后,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一般是先学习《税法》,学完《税法》的下个学期或者下一年度学习《税收筹划》,表面来看是合理的,因为《税法》是基础,《税收筹划》是对税法的灵活运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学习《税收筹划》时税法知识早已遗忘殆尽,无法直接进行税收筹划新知识的学习,一般需要老师回顾甚至重新讲述税法的相关内容,能够直接根据老师的提示想起具体的税法知识点的学生寥寥无几。(二)教材选用不合理,税收政策陈旧。当前应用型本科的税法教材大多选用CPA教材,从学校的初衷考虑是CPA教材每年有更新的版本,税收政策不至于太陈旧,希望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尽可能多让学生吸收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但严格来讲,CPA教材并不适合应用型本科的税法教学。因为CPA教材专业、完整、语言表述严谨、抽象,学生的感受是税法难,税法条文晦涩难理解,再加上税法对不同环节、不同行为的规定不同,学生在税法学习的过程中不免有畏难情绪。在基础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去学习税收筹划,困难可想而知。另外,由于CPA教材内容太多,学校安排72课时显得太少,根据正常的讲课速度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无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CPA教材的所有内容,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考核任务,一般会把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纳入教学大纲,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对其他小税种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而即便是增值税、所得税这样的主税种,也不可能完全把CPA教材上的所有内容都讲完。在税法中未讲解,对应的筹划就无从学习。最后,税收政策更新快,时效性强,即使是注册会计师的《税法》教材,也依然跟不上政策的变动。无论以哪本最新教材为依据进行备课,相关税法的知识总是跟不上税法政策的变化,导致知识点的更新迟滞。而税收筹划要依据税法,市场上《税收筹划》的教材也是没有每年更新的,会有针对某个税种最新政策的筹划书刊,比如新个人所得税的筹划,但是没有所有税种最新政策的筹划书籍,大部分筹划的书籍不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教材陈旧或不合适,给老师选教材、备课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应用型本科学校需要有专门的教师团队来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税法和税收筹划教材。(三)筹划手段落后。一方面,目前《税收筹划》教材里的很多筹划手段陈旧,由于政策变化或税收制度的完善,已无法实施,而网络上即便有案例也大都是根据陈旧的税收政策,使用最新税收政策编制的筹划案例很少,比如新个人所得税法的出台,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个项目合并为综合所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适用的税率调整为七级超额累进税率,降低中低收入人群适用税率的同时,提高了高收入人群适用的税率和范围,教材上相关的筹划方法大部分不再适用新的个人所得税筹划。另一方面,在税收筹划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实践的缺失,使得有些筹划方法在理论上成立,在现实中无法操作,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所学的筹划内容不具有实际意义,学生在工作时依然不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税收筹划。因此,只有及时补充更新税收政策,在教学中融入实践,教材及课程设置要凸显实务性,学生才能在守法的前提下进行筹划,合理安排应税行为,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
三、关于我校《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合并《税法》和《税收筹划》两门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知识,服务于个人或企业的各类活动。由于《税法》、《税收筹划》两门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税法》是《税收筹划》的基础,《税收筹划》要依据《税法》,是对税法的灵活运用,《税法》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和简单的计算上,要通过学习税法,会使用、会筹划,在合法的前提下,能为自己或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利益。因此,建议合并这两门课程,税法和税收筹划一起上,且是同一位老师,每学习完一章税法的内容,就学习对应的筹划方法,或者把筹划穿插进税法相对应的知识点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节省重复学习的时间,而且通过对税法知识的筹划运用,能激发学生对枯燥的税法知识的兴趣,两门课程相互促进。在开设时间上,最好将税法课程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之后,这样学生有相关知识的基础,可以更好的理解税法及税收筹划的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二)培养实践型教师,编写教材。由于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税法和税收筹划合并的教材,国家又不断出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税收政策变化快,筹划方法时效性强、实践性强,既要依据最新的税收政策,又需要根据企业或个人具体的应税行为才能进行成功的筹划。因此对编写教材的教师要求高,既要能及时收集完整、准确的税收政策,又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可以在寒暑假期间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比如去企业或者税务局实践学习,让教师充分了解实践中的问题,避免编写出来的教材筹划方案脱离实际,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缩小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同时,鼓励老师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比如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培养专业型、实践型教师团队,只有这样的老师,编写出来的教材才能满足当下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在具体的教材编排中,可以将《税法》和《税收筹划》两门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合并,比如第一章介绍税法总论,即税收、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的原则和要素等理论知识,第二章介绍税收筹划概述,即税收筹划的概念、特征,税收筹划要遵循的原则,筹划的目标等。通过前两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税法不只是国家税收政策、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杠杆,纳税人还可以通过对税收政策的能动反应即税收筹划得到税收利益,合理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从而相对或绝对的降低自己的应纳税额。另外,市面上很多书籍对税收筹划存在错误的引导,很多人以为税收筹划就是偷逃税款,其实筹划和逃税、漏税等行为有着根本的区别。通过正确认识税收筹划,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筹划和企业、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激起学生学习税法和税收筹划的兴趣。第三章开始正式进入具体税种的学习,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大小税种,在每个税种内容之后分别安排对应税种的筹划,比如第三章为增值税,那么第四章为增值税的税收筹划,第五章为消费税,第六章为消费税的税收筹划,以此类推。建议将大小税种都列入教材大纲,根据重要程度对税收政策进行适当删减,必须要想办法化繁为简,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简明有效的知识体系,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的了解每种税,重要的税种重点掌握,小税种简单掌握。在每一章的最后,建议将纳税申报的内容也加入教材编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分两学期开设,分别为税法与税收筹划(一)、税法与税收筹划(二)两门课程,税法与税收筹划(一)主要讲授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政策及筹划手段,税法(二)主要讲授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税收政策及筹划手段。这样,不仅解决了老师因时间少只讲重要章节的问题,也让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时间,还为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供了时间条件。(三)更新筹划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税收筹划课程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高校应采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税法及税收筹划实训平台,与当地税务部门、税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同时研发或使用税收政策、税收筹划教学APP软件,培训、鼓励教师录制MOOC或微课、让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时收集最新税法政策,合理设计教学方案,科学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网络中浩瀚的税法资源做到有针对性的筛选,整合税法网络课程和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最权威网站国家税务总局网站最新的税收政策更新税收筹划方法,改善高校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激发教师教学转型的内在动力。教师可以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项目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讲解主要税种自学小税种,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也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税种的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实训上机进行各税种的纳税申报,然后再通过案例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自主进行筹划方法的探究。最后,让学生去实践实习基地亲身体会涉税事项业务。这样的课程安排一方面涵盖了现行税法理论、纳税申报以及合法筹划三项内容,与社会对高端税务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属于层层递进式,既避免对内容的重复讲授,让知识具备连续性,在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和记忆的前提下,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力、理解力不同,有些同学对于老师讲的基本知识点就感觉有难度,而有些同学希望老师能多讲一些、多拓展一些深入的内容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的内容,因此在传统课堂上,无法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老师可以在教学APP上设置不同的知识范围,指定所有同学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即学校基本考点)、拓展的知识点(如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知识点),因材施教。
“税法”课程教学应用探析
摘要:税法课程是财会专业中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但是税法课程的传统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剖析我校“税法”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税法课程中应用进行可行性、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税法课程中的实施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税法课程;应用
一、我校“税法”课程教学介绍
“税法”课程是我院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基础课,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开课,它有有64个课时,大约6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大约50人,课程的内容涉及税法概述、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其他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主要税种,根据税制要素介绍税种,通过演习加深理解学习,课后安排功课进行巩固,每学期安排几次模拟操作。但是在税法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授课时间有限,为了增加讲授内容,所以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学生接受能力不一,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二是课程重理论、轻实务;实务操作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实训时间被理论教学替代,学生的实操能力不足。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税法”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税法课程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在于课堂的翻转,学习的前期主要是学生通过老师的视频、文字资料等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只要有电子设备,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变老师讲授为主为学生为主。而税法课程知识点相对比较独立,有利于分解录制小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某一税种的内容,又不会影响其他税种的学习。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先行学习,降低课堂上的认知符合,另外,课下可以通过回看来巩固自己掌握不足的知识点。(二)学生有适应翻转课堂教学的条件。目前,各个高校既有实训中心、数字图书馆、校园也有移动网络,学生就可以利用电脑和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另外,大学生独立能力比较强,可以自主学习,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进行翻转教学学习。
涉税服务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探讨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涉税服务实务》课程的特点,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涉税服务实务》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与思考,对案例选择、案例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
关键词:涉税服务实务;案例教学;实践探讨
《涉税服务实务》是财经类院校为培养税收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国家税务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是培养应用型税收专业本科人才税收具体实务操作能力重要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税法》等专业理论课程的知识,实现对实际办税实务的操作,较快地适应相关税收实务工作。课程效果直接体现在培养的税收人才专业素养上,影响着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一、实践性、应用性是《涉税服务实务》主要特点
《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体现了如下特点:多样性。该课程业务多种多样,复杂多变。涉及的内容既有办税程序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办税流程,对办理涉税事项的各环节、各流程要掌握,又有各税种实体方面的内容。综合性。该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课程,内容涉及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经济法、行政法、会计等多学科知识。要理解和掌握该课程,必须具备以上各种知识,并且能够综合运用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践性。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课,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涉税实务的操作能力,使学生能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办税的实际操作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复杂的办税业务,从事涉税实务工作。
二、案例教学能促进《涉税服务实务》的实践性
对分课堂在企业税收筹划的应用
摘要:《企业税收筹划》作为财会类学生的专业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主要以税法作为理论基础,案例分析作为实践应用研究。传统的教授模式使得课堂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研究将“对分课堂”应用于课程中,将课堂主要分为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总结这4个部分。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税收筹划;隔堂对分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10月教育部了6号文件《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要优化高校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企业税收筹划》这门课程是在学习了《初级会计》《中级会计》《税法》《管理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的,尤其是以《税法》为基础。《税法》课程的特点是法律条款,内容琐碎并且容易遗忘,课程理论性很强,导致课程容易枯燥。讲解《企业税收筹划》又必须先了解相关的税法条例,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节税筹划。而且《税法》课程的进度与《企业税收筹划》所需要的理论进度不统一,造成了必须先教授部分的《税法》理论知识。笔者以地方二本院校河南城建学院为例,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首次应用于《企业税收筹划》课程教授当中。整理了传统模式下教授课程存在的问题,如何将“对分课堂”应用在课程教学当中,总结了初步实施“对分课堂”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打造顺应教育部提倡的“金课”,提升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课程中真正的学到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企业税收筹划》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参与度低,积极性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堂课下来基本都是老师在讲,偶尔会有提问,时间也短,涉及的人员也少。而且老师讲课的基本原则基本上都是事无巨细,全面覆盖,讲解内容都很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全面性、完整性。学生在课堂上只需跟着教师的脚步听讲就可以,在此种授课模式下,教师不停的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学生的参与度极低,从而兴趣点也很难被激发,积极性也就减少了。这种教学模式与小学、初中、高中并无区别,但是大学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脱离老师与家长的安排,能够自主的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知识的汲取,而不是仍像小孩子一样,缺少主见,总是听从家长父母的安排,没有自己的思考。
企业所得税探究论文
【摘要】笔者以备战CPA等专业考试为指向,将以往的经验与所得税制改革的新动向结合起来,就考生如何进行所得税的应试准备提出了一系列原创观点和方法,以飨考生。
继2006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重大调整后,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又通过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随后具体条例也将推出,这一系列重大改革必将掀起一股企业所得税学习热潮,也必将使其作为核心税种在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高品级专业考试中更加炙手可热。然而,由于企业所得税内容篇幅冗长、条款甚重、术语繁多,加之较短时间内接连几次大调整都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此笔者仅以未来企业所得税应试准备为切入口,将企业所得税学习要领作一回顾和展望,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第一阶段:在理解企业所得税征收理念的基础上有侧重地阅读指定教材
对指定教材内容的熟悉是应考的基本要求,多数财会、税务人员习惯于拿起教材就埋头阅读,这种方法在一些小税种的学习中可能感觉不出有什么麻烦,但是对于企业所得税这一难度较大的税种也采取这样的办法来通读往往步履维艰,甚至有看了一大半内容却一片茫然抓不住头绪的现象。当然,就目前形式来看,必须先把相关法律法规当教材来预习。
(一)先给税种做定性分析
每一个税种的法律规定均具备的几大方面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基本税率、税额的计算、征收管理和纳税申报,而其他内容可以视为由各税种的特性所产生的相应的特殊规定。企业所得税也是如此,首先应明确的是企业所得税是对什么“人”的什么所得按怎样的幅度征收的问题。要特别留意新税法引入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以及所负纳税义务上的差别。此外,新税法已将基本税率调整成为25%。
企业所得税研究论文
【摘要】笔者以备战CPA等专业考试为指向,将以往的经验与所得税制改革的新动向结合起来,就考生如何进行所得税的应试准备提出了一系列原创观点和方法,以飨考生。
继2006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进行重大调整后,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又通过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随后具体条例也将推出,这一系列重大改革必将掀起一股企业所得税学习热潮,也必将使其作为核心税种在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高品级专业考试中更加炙手可热。然而,由于企业所得税内容篇幅冗长、条款甚重、术语繁多,加之较短时间内接连几次大调整都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此笔者仅以未来企业所得税应试准备为切入口,将企业所得税学习要领作一回顾和展望,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第一阶段:在理解企业所得税征收理念的基础上有侧重地阅读指定教材
对指定教材内容的熟悉是应考的基本要求,多数财会、税务人员习惯于拿起教材就埋头阅读,这种方法在一些小税种的学习中可能感觉不出有什么麻烦,但是对于企业所得税这一难度较大的税种也采取这样的办法来通读往往步履维艰,甚至有看了一大半内容却一片茫然抓不住头绪的现象。当然,就目前形式来看,必须先把相关法律法规当教材来预习。
(一)先给税种做定性分析
每一个税种的法律规定均具备的几大方面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基本税率、税额的计算、征收管理和纳税申报,而其他内容可以视为由各税种的特性所产生的相应的特殊规定。企业所得税也是如此,首先应明确的是企业所得税是对什么“人”的什么所得按怎样的幅度征收的问题。要特别留意新税法引入的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概念以及所负纳税义务上的差别。此外,新税法已将基本税率调整成为25%。
涉税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税专业的涉税课程是在税法理论基础上,再配以税务会计、纳税实务、税收筹划等实践性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涉税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探索,以提升涉税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涉税课程展开,分析了涉税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然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涉税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的改进方案,以期能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涉税课程模块化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涉税课程;模块化教学;教学设计
高校由于类型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有所区别。学术型高校追求科研创新,高职院校则更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是两者兼而有之,既注重理论又兼顾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秉承着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积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其中,财税专业的涉税课程不仅包括基础理论型的税法、税务会计等课程,还包括实务操作型纳税实务、税收筹划等课程,而模块化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契合涉税课程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模块化教学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推广,给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应用型本科院校涉税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概述
1.模块化教学国外模块化教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是模块式技能培训和能力本位教育。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随后是能力本位教育,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由此可见,国外两大流派的模块化教学均是以实用性与能力性培养为主的。而国内的模块化教学则是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模块课程的灵活搭配,将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2.财税专业的涉税课程税收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融会计、法律和财政三大专业知识于一体,与其相关的涉税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高校财税专业需要掌握的与税收相关的课程包括税法、税务会计、纳税实务、税收筹划等,其中税法是入门级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分为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各税种的税收法律规定,有助于学生把握基本的理论框架,而税务会计、纳税实务、税收筹划三门课程属于高阶的专业选修课程。税务会计是将税法与会计结合的交叉学科,反映监督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形成、申报、缴纳等一系列会计核算活动;纳税实务依托税务仿真教学平台,将税法、税务会计涉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税收筹划重在综合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筹划技术帮助纳税人合理合法地节约税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由此可见,这些涉税课程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但课程设置上存在单门课程税种剥离、多门课程内容重复等缺点,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税收全貌。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有必要对涉税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与改革,确保学生能够将涉税课程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使学生成为理论与实践均优的复合型人才。
涉税课程模块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1+X证书制度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无论是“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的取得还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课程建设。如何对接企业工作岗位,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相融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是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财会类专业《纳税实务》课程为例,将“1+X”证书与课程建设相融合,探索课程改革路径,以提升学生技能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1+X”证书;课程建设;纳税实务
一、概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提出要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证书是满足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工作需求的技能证书,着力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问题。从第二批的智能财税到第三批财务共享服务、业财一体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会计等再到第四批智能审计、薪酬管理、个税计算等证书,它们或侧重账务处理、税务核算,或侧重企业整体运营,或侧重将知识能力向高精深拓展。
二、《纳税实务》课程建设基础
(一)课程概述
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在税收筹划的应用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越来越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了能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采用案例导学的导入模式进行教学,以“案例导入→问题→知识点→筹划举例”为主线,在税收筹划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关键词:案例导学;教学模式;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是应用型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特别强的实践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它服务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企业纳税筹划知识、岗位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以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直接为培养学生掌握从事纳税筹划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核算操作能力服务,让学生在学习纳税筹划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纳税筹划的实践能力。
一、现行税收筹划教学现状
1.学生不重视课程,课堂气氛沉闷《税收筹划》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在税收筹划课程教学中,教师主要先讲授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再按教材的例子简单分析税收筹划的具体应用。课堂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只是单向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是比较被动地接受,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中。大部分学生在听那些税法理论知识时普遍觉得已学过了,不是新知识,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不重视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师生互动交流也少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缺乏活力,课堂教学效果不佳。2.师生综合素质不高主讲《税收筹划》课程的授课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如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等,还应熟悉和掌握不断变革的国家税收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等;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会计和财税等实践性的工作经验。而实际上,绝大部分教师都是财会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他们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校执教,没有从事过会计或税收筹划的实务工作,缺乏实际社会工作经验,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强。与此同时,税收筹划的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会计、财税等专业知识外,还特别要求学生具有灵活的、开阔的创新思维能力。而实际上,此时属于大三阶段的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有些知识已有所遗忘,难以形成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课堂教学质量不佳。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3.教学案例资源缺乏,教学方法单一当前绝大多数《税收筹划》的教材更新都比较慢,跟不上国家税收法律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变化,大部分筹划书籍或资料都是针对某个税种设计案例,这些案例都具有一定的税收特定环境,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答案具有唯一性,是理想化的案例,知识点跟不上更新快、时效性强的税收政策和会计制度,案例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教学案例资源缺乏。教师采用单一的税收筹划教材,没有较好的教学案例,又缺少一定的税收筹划实践经验,课堂教学主要是传统的理论教学,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案例导学的提出
会计职称备考要领论文
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设置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两个科目。如何科学备考对广大考生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拟对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策略进行介绍,以期帮助更多的考生顺利通过会计职称考试。
一、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大纲变化情况、题型及题量分析
(一)考试大纲变化情况
财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印发**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的通知》会考[**]46号中规定,**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继续使用**年度考试大纲,即教材基本上没有变化。对于已经参加过**年度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可以使用年考试用书进行复习,但需要注意新修订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暂行条例内容,待**年度考试用书出版后,及时将新教材的主要变化之处予以更正。
(二)题型
从近几年考试情况分析,**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题型仍然是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道题,每题1分,总分20分;多项选择题15道题,每题2分,总分30分;判断题道,每题1分,总分10分,答对得1分,答错倒扣0.5分。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计算分析题有4道,每题5分,总分分;综合题共2道,总分20分。考试题型仍然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