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嫁接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4:23: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水稻嫁接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业站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9年上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县农业局的指导下,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乡农业工作站全体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的农业发展方针,农业工作站全体职工结合××乡实际,围绕目标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基层,扎实工作,认真开展了各项农业工作,确保了农业生产的平稳运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现对2009年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粮豆作物生产情况
2009年上半年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946亩。其中玉米8806亩,水稻8800亩,大豆1600亩,杂粮1800亩,薯类2540亩;全乡小春作物收获面积5008亩,产量309吨,其中,蚕豆1182亩,产值71吨,豌豆1956亩,产值120吨,小麦1870亩,产值118吨。
(二)经济作物生产情况
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898亩。其中:蔬菜750亩,花生500亩,烤烟5000亩,茶叶4648亩。
县农业局年终小结
为认真做好全年农业工作,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县委政府制定的“五年倍增、争创一流”,打好“三大战役”的工作主题,以推进产业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抓好了粮食生产、农技服务、农资监管、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且取得了显着成效,现将我局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稳定粮食为基础,全面推进种植业生产
1、粮食种植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通过采取压缩单改双、遏制抛荒、设立奖励机制、扶持规模经营、全力防灾抗灾等有效措施,切实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106.33万亩,总产51.7万吨,较去年增长2.7%,其中早稻种植面积为46.81万亩,比去年扩面1.07万亩,单产440公斤,总产20.59万吨;单季稻5.8万亩,单产575公斤,总产3.34万吨;晚稻播种面积为49.6万亩,单产536公斤,总产26.58万吨。同时,蚕豌豆收获面积5500亩,总产量2180吨,产值654万元,马铃薯2760亩,总产量3480吨,产值348万元。
2、经济作物生产势头良好。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为22.8万亩,其中大棚蔬菜2.5万亩;果用瓜播种面积约为2.5万亩,其中大棚精品瓜,嫁接西瓜达1万亩以上,同比增加20%;春季油菜收获面积为10.16万亩,总产约7500吨,冬种油菜面积达15万亩,绿肥种植面积6万亩。其它如南方早熟梨、李、桃等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并逐步形成地方特色。
二、以农技推广服务为重点,扎实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1、着力创优农业技术服务。一是积极推广优良品种。今年落实水稻品比区试品种282个,全县重点推广优质粮食新品种11个,时鲜蔬菜新品种8个,果用瓜等经济作物品种4个,水稻良种应用面积93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1.2%.二是着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围绕粮食种植节本增效,大力推广水稻软盘抛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好气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集中育秧等成熟技术,应用总面积达48万亩以上;经济作物生产重点推广了西瓜嫁接育苗、有色膜覆盖、生化调控等先进技术3项。三是切实加强田间技术指导。针对4月份长期低温阴雨天气、5-6月份的洪涝灾害、晚稻期间部分地区的干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暴发等灾害性天气和病害,为了确保灾年不减产,我局积极组织局农技干部深入乡镇村组,下到田间地头开展生产指导,调运种子5万公斤,防病对口药剂100件免费发给各受灾农户,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四是引导农业生产订单服务。为振兴湘米产业,我局加强了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协作,运用“科技+基地+企业”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开展订单服务。促成19家专业合作社、62个种粮大户、31个基地村与仙竹米业签订优质稻订单面积14.5万亩,其中晚稻高档优质稻订单面积8.2万亩,并全程提供优质稻生产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五是引导建立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体系。全年签订统防统治面积16.5万亩,其中早稻7.0万亩,中稻1.5万亩,晚稻8.0万亩,每亩可为农户节约用药成本约20-25元。
农业工作站上半年的工作总结
2009年上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县农业局的指导下,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乡农业工作站全体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的农业发展方针,农业工作站全体职工结合××乡实际,围绕目标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基层,扎实工作,认真开展了各项农业工作,确保了农业生产的平稳运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现对2009年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粮豆作物生产情况
2009年上半年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946亩。其中玉米8806亩,水稻8800亩,大豆1600亩,杂粮1800亩,薯类2540亩;全乡小春作物收获面积5008亩,产量309吨,其中,蚕豆1182亩,产值71吨,豌豆1956亩,产值120吨,小麦1870亩,产值118吨。
(二)经济作物生产情况
完成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898亩。其中:蔬菜750亩,花生500亩,烤烟5000亩,茶叶4648亩。
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汇报
农业科技创新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头戏。现汇报如下:
一、科技培训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为主导,农民是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程度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基于这种原因,开展科技培训势在必行。一是整合各种技术资源进行种养、加工培训。联合县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在生产中发挥了积极地带动作用。二是紧密与县职业技术学校联系,充分利用职校平台,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岗前培训,使一批批外出务工人员学有所用,有的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经营能手,有的当上了老板。农村新型农民的队伍不断壮大发展,新农村建设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三是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了培训效果。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技术骨干,主要是乡、村两级干部。分散培训,是以乡村技术骨干人员为技术依托,延伸到村组培训,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科技培训带来的好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又回到了现场(基地)技术员与学员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实际指导,这样,一学就懂,一用就通。每年达到培训农民7000人次,发放资料16000余份。
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现代农业,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使农民既增产又增收。2007年,县科技局会同县农业局在高洲乡和镇建立了万亩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在技术实施小组的指导下,为示范基地实施推广了“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水稻轻型节本栽培技术、水稻优质高产高效配套集成技术、测土配方技术、水稻病虫综合防治等农业成熟技术。基地粮食单产产量和稻米品质达到预期目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示范区得到普及和提高,增产增效双丰收。2008年,“山区优质果苗繁育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建成后,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经营,推广了果树育苗嫁接技术,使项目区的大部分农户学会了嫁接技术,并且发展了多个育苗专业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为本县打造万亩果业基地提供了种苗保障。
三、打造科技示范基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为了提高科技示范效果,树立示范榜样,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同时,又不断发展有技术、会经营、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示范户,目前全县已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6个、示范户691户。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奖励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依托金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了优质稻生产和延伸了产业链;以华翔农林生态科技园为技术依托支撑,做大做强了花卉苗木产业;以森美农林公司为示范,不断发展曼地亚红豆杉种植规模,正在向打造“全国红豆杉之乡”的目标奋斗;以万盛果业基地为平台,打造一个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县科技局积极组织有规模、有科技含量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企业,申报部、省级科技项目,以求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资金的引领、支撑作用。
四、开展科技宣传活动,营造了科技兴农氛围。一是利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活动的机会,深入乡村开展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大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弘扬先进文化,提高了全县干部群众科技素质;二是以经常性的科技下乡活动为契机,选择墟日在人口集中的场所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发放资料活动,激发了民众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三是有序开展了“知识产权”进社区、进园区、进学校活动,把科技引向深入、普及社会,传递后代。四是定期在电视台开设专题节目,播放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走进百姓”专栏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五、开展县校科技合作。提升了科技创新水平。近年来,由县政府牵头,县科技局具体运作,分别与农业大学和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通过政府的桥梁作用,成功地促进了企校之间的合作。如大学的孙宝腾博士为解决森美农林有限公司从曼地亚红豆杉提取高含量的紫杉醇技术达成了科技合作协议。流芳园林植物升华有限公司急求的老油茶套种杂交油茶技术,已和大学的尧成语博士实现了技术对接等。开展县校合作,有效提升了我县科技创新能力,高升贝力得有限公司生产的“菊粉”、“铁皮枫斗晶”新产品,新成果,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其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2009年度被省科技厅认定为“自主创新产品”,而且在2007、2008年先后获得市级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2009年华翔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晋升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
如何做好村支部书记的感言
现在大家基本公认,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曾经先后兼任过三个村的支部书记,下面就如何组织农民问题,谈点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由于我爱好哲学思考,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之失败的教训,通过反复比较,使我逐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干工作办事情必须照唯辩证法规律办事。所谓规律,实质上就是事物之间的先后顺序和必然联系。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律。照此规律办事,事情可自然而成,违背此规律,轻者,难免出现矛盾和问题,重者,超越规律的极限,就会失败。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在百合打井的事。我们在百合成功地组织群众打井,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是:打了37眼井,乡村没有拿一分钱,都是群众自己拿的钱,干部仅组织组织,群众就那样对我们感恩,而我们有时干的事,就是不让群众拿一分钱,群众不仅不领情,反而骂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当然首先是个态度问题,即是不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今天我不谈这个问题,我要谈的是,就是真心想为群众办事,如果不照规律办事,也未必能把事情办好,未必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我们为农民群众办事,一定要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但是,农民群众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是分层次的,有大小之分和高低之别,照辩证法规律办事,就是先满足小需要,再满足大需要,先满足低层次需要,再满足高层次需要,就是先急后缓。我们组织百合群众打井,所以能把群众组织起来,所以能赢得群众的心,就是因为我们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需。群众当时最急的事就是如何保住西瓜苗,如何点上花生,因为季节不等人啊!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当时没有比这个事更急的事了,解决了这个事,就是为农民解燃眉之急。所以我们的号召不仅很快得到了群众响应,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假如说我们当时办的事,不是组织群众打井,而是组织群众挖河、垫路或搞高科技农业结构调整,很可能是干部累的不轻,农民不领情,事情最后反而以失败而告终。现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深深感到,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和联合起来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农民摆脱弱势地位的关键,是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关键,我认为,这里重要的是一定要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要深入农民群众,了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样帮助农民,才是把痒挠到了正地方,农民才高兴,才会跟我们走。当领导的都希望能一呼百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唯有顺民心、合民意,干群众所需,才能有这样的效果。有时农民的需要可能很小、很土、很低、很简单,身处上层的领导往往看不起农民的这些需要,认为这些需要是早已过时的东西,是落后的东西。其实,辩证法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小事、低级阶段的事和简单的事都是事物运动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首先满足农民的这些需要,大的、洋的、高级的需要才容易实现。否则,小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还没有满足,就硬向农民注入大的、高级的东西,就很可能败事。我常想,国民党统治时期一些热心乡村建设的知识分子到乡村搞试验,为什么总是得不到农民的响应,而领导搞的土地革命却让农民自愿捐粮卖命,组成一个铜墙铁壁,还不是因为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梦寐以求的对土地的需要?现在我们组织农民办工业、搞高科技农业,农民都不积极响应,我们总是埋怨农民没文化、素质低,组织纪律观念差,而很少考虑我们干的事是否符合农民需要。农业、农村、农民就是这么一个状况,从这个实际出发去定目标干事情,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还拿打井这个事来说,群众打的是塑料管井,上级实际上并不主张打这种井,认为这种井档次低(也许还有其它科学上的原因)。现在看来,这种井最符合生产责任制和农民的资金情况,最符合农民的需要。如果我们当时组织打标准化的石管井,很可能就组织不起来,因为农民不仅资金上有问题,而且石管井管的面积大,打在谁的地里也成问题。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不能解群众的燃眉之急。现在我们那个地方遍地打的都是这种井,这表明这种井符合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通过打井这件事我还认识到,为群众办实事,干部的牵头组织很重要。当时我问农民,你们既然这么需要打井,为什么不自己打呢?他们回答说,我自己出钱打一眼井,你不叫谁用呀?不叫谁用得罪谁,叫用吧,自己掏钱打的井叫别人用,实在有点肚痛。你看,农民就是这么一个觉悟水平,我们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总结的失误时有一段话,他说:“一定要每时每刻关心群众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这段话同样适合于今天,我感觉甚至就是对今天的人们说的。我们在农村组织农民搞这事搞那事失败的原因,难道不就是因为违背了这两条吗?今天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条: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资金技术情况,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其次,分折在大胖栽种水稻的事。从现代农业的观点来看,栽种水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在有些地方,水稻还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对象,但是大胖村那些地里栽种水稻,农民由原来的不收变成收,由原来的少收入,变成了多收入,农民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实惠,因而他们就拥护干部,听干部的号召。农民有了收入,有了积累,再发展高级的东西也就有了基础,这就叫有低到高。从大胖栽种水稻这件小事来看,我们还领悟到,作决策办事情一定要遵循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规律。当时改种水稻我们只是在广播上宣传宣传,宣传那个典型农户的收入情况,帮助农民进行效益分析,并没有逼迫农民一下子都改种水稻。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他们一看种水稻还真行,大家就很快都跟了上来。当领导的有没有水平,水平高低,能不能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就看你有没有眼光发现群众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能发现这种东西,就能一呼百诺,就叫站得高,看得远。我们常讲的由点到面的工作方法,体现的正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发展规律。作为对比,我们不妨举一个失败的例子,可以说这样的例子各地都比比皆是。还是在时,XX年春季党委政府决定沿郑(郑州)汴(开封)路两侧在高砦村北地搞万亩经济林基地,当时领导可能想,一下子搞成这么一个基地,对调整农业结构,对改善郑汴路两侧的生态环境都有很大作用。可是实施时群众积极性不高,有些农户根本不同意,镇政府(此时乡已改为镇)只好从购苗、栽植到浇水的各个环节都包揽下来,组织镇村干部自己动手。由于规模太大,栽的质量很低,还由于精力和财力上的原因,浇水不及时也不充足,管理跟不上,结果成活率不到10%,活下来的几颗树后来群众也都拔掉移裁到家里了。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说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按此规律办事,就容易取得成功,违背此规律,就可能导致失败。总结经验,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既要看到成功的经验,更要看到失败的教训,这样才容易看清规律。我曾思考镇的农民裁种葡萄的事,都是同样的土质,都是同样的环境,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却失败了,原因到底在哪里呢?我比较思考的结果是:成功的农户主要是因为应该(由规律所决定)做的事做足做够了,而失败的农户主要是因为应该做的事没有做足做够,总是懒省事造成的。一个人想干成大事,想干成高级的事,一定要把小事低级阶段的事干足干够,并富有成效。这些富有成效的小事,只要干足干够,干到一定程度了,经济也好,党群干群关系也好,就会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同志讲,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当然首先是个态度问题,但我是从量变质变规律理解的。
最后,分析后沙滩村学西瓜嫁接技术这件事。说实话,在这件事上,当时乡政府并没有掏钱帮群众什么,倒是群众为乡政府争得了不少荣誉,对此,村里的几个能人颇有微言。我想,如果当时乡政府能拿钱帮助群众聘请技术员,我们不但能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学习这一技术,而且会提高政府在农民中的威信,农民就不会说风凉话了。西瓜是乡的主导产业,大多数农民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季瓜上,秋后算帐,他们先把明年种瓜的钱存起来,进入冬闲季节,男女老幼齐上阵,有的拉沙垫地压淤、压碱改造土地,一车一车地拉,硬是把整个的一块地抬高了许多,还有的是深翻土地,用铁锨一锨一锨将一亩、二亩地翻个个儿,深度达50公分至80公分。我看到此情此景,无不为农民的力量、毅力以及热爱土地的精神所感动,农民做这些都是为明年的西瓜、花生有个好收成。一过来年,农民就开始为种瓜忙活起来,备粪、备肥、挑瓜沟,搞早熟西瓜的农户,春节前就开始忙活,打药管理更是一遍又一遍。瓜上市时,他们为瓜有个好价格而欣喜,为瓜卖不上钱而犯愁,西瓜简直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魂。我描述这么多,只是想说一句话:如果政府能够花钱围绕西瓜做文章,就是做到了农民的心坎上,就容易有效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就会跟党和政府走。由低到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做事情就容易取得成功。当时想搞大棚西瓜,我是抓农业的副乡长,领导问我在哪个村搞,我力推后沙滩村,我当时的理由是,后沙滩村群众有成熟的西瓜嫁接技术(这是搞大棚西瓜必不可少的技术),他们搞大棚西瓜,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容易取得成功。但是后来大棚西瓜还是没有搞成,原因有二:一是该村人均耕地较多,搞大棚西瓜投入劳力较多,他们认为一搞大棚西瓜就不能再搞双膜覆盖西瓜了,因为劳力少忙不过来,搞二个大棚也未必有种五六亩双膜覆盖西瓜来钱。二是大棚西瓜投入大,农民资金紧张,而且有风险(主要是沙尘暴),他们想叫乡政府每个棚补助一千元,而且是先拿钱再建棚,而政府则答应每个棚只补助500元,是先建棚再补钱,谈判不下来,最后没有搞成。这件事虽然没有搞成,后来再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政府不惜拿出10万元钱购买果树苗在郑汴路两侧搞林果基地,最后啥也没搞成,如果我们把这10万元钱投入到后沙滩村帮助农民搞大棚西瓜,则很容易取得成功,就是按群众提出的每个棚补助一千元,也可建一百座棚。这一百座棚从表面上看,也是蛮好看的,从农民那里说,农民则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而我们没有这样干,干的是群众不想干的事,结果花了钱,事没有办成,还挨群众的骂。还是那句话,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叫他们跟党和政府走,制定规划和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群众的需要,要合民心、符民愿。
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给中国和中国农民带来了新的机遇,更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中国的农民可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我们唯有在新的条件下,像当年那样,深入农村和农民,握着农民的手,问农民痛什么,需要什么,从点滴做起,从低处起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用新的原则和精神把千百万农民群众联合起来、组织起来,组成新的铜墙铁壁,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才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
农技站站长先进事迹
潜心试验研究促农业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生产的推动力,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深知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是今后自己开展一切工作的立足点。虽然自己是农业科班出身,可**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状态,密切关注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广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协作,全力开展农业试验示范与科技攻关。
针对我市发展高效农业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需要,近10年来,他累计引进近120个粮、油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引进10余种食用菌、牧草、草莓等高效经济作物,引进西瓜嫁接、地膜油菜、地膜棉花、稻鸭共生、果树促成栽培等新技术12项,以及旱育保姆、旱育壮秧剂、高效硼肥、降解地膜等新产品7个。先后提出并主持承担了优质油菜秋发高产栽培技术、超级稻强化高产栽培技术、保龄菇高效种植技术等重点研究课题。为了做好这些项目有关试验性研究工作,力求数据科学性与准确性,**于2000年在当涂县原黄山乡承包了20亩农田,开创了我市农业干部承包农田的先河。项目研究的关键时期,他经常不分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总是工作在田间地头,开展试验、调查和记载,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数据,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虽然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可收获的喜悦让**忘了这一切。如今这些试验科研项目已经硕果累累,经专家鉴定,部分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或省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市内空白,有的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我市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立足科技服务助农民增产增收
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来自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有着深刻的了解,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始终认为:农民是农技人员的衣食父母,服务农民是农技推广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自己的天职。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技干部就应该心里始终装着农民,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全年工作总结
年,镇农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初党委、政府制定的工作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创新思路、狠抓落实,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力构建农业服务平台,有效促进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继续保持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年全镇共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3500亩,晚稻种植面积16700亩,其中单季晚稻2500亩,连作晚稻14200亩,种植小麦2703亩,油菜4465亩,榨菜9500亩,棉花5310亩,水果种植6000亩,水产养殖8000亩。具体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粮食生产是当前农村农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民生活的最基本要素。为此,我们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重点围绕“基础设施标准高、农田复种指数高、社会化服务水平高、科学技术到位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的要求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我镇于2009年起,分三年实施12900亩的粮食功能区建设,2009年已建设面积4300亩,今年又完成了3920亩的建设任务。为做好我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我镇积极进行调查和宣传工作,使全镇从上到下形成合力,为功能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各村进行了现场踏勘对建设区块进行调查摸底,帮助各村确定工程建设内容和组织实施。功能区的建设为实行全程机械化一条龙的生产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狠抓冬种生产,解决农田季节性抛荒。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生产水平,采用了稻-麦、稻-油菜等种植模式,出台多种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大棚设施越冬蔬菜等经济作物,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田收益,实现了绿色过冬。
农业局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根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决定》(**政发[**]16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标,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这一中心任务,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全面提升我市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力争20**年我市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二)工作目标。到2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万千瓦,年均增长4.8%;拖拉机保有量达到9000台,年均增长4%;农业机械总值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5%;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农业机械化实用技术覆盖率达到75%,全市基本达到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水平,部分发达地区达到高级阶段水平;平原沿河粮食作物主产区和城市郊区75%的乡镇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二、工作重点
科技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体会2篇
第一篇
在全省积极推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大环境中,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提出了在全县上下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活动。作为科技管理部门的普通一员,现结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主题讨论活动,就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谈如下几点体会。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局是科学技术的管理部门,肩负着服务科技创新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职责,要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目前,尽管面临着全县工业基础薄弱、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水平相对滞后以及企业对科技管理部门服务工作的不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务必练好基本功,正视困难、迎难而上,树立攻坚克难、破解难题的必胜信心,把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科技管理工作包罗万象,有工业科技、农业科技、社会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科技无事不有、无时不在,显现在各行各业,要真正做好科技工作并非一件易事,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自身业务知识,学习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前沿科技信息。二要提高整体素质,只有学会解剖麻雀的本领,才能在服务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得到服务对象的认可。三要创新工作思路,以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改变思维方式,发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要提高管理水平。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善战的队伍、一个团结的整体,任何一员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管理水准的高低决定集体的智慧和全员的总体素质,要提高管理水平个人务必做到:一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舍小家、为大家是做人处事的必备风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且单位这个家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小家生活的坚强后盾,没有不去珍惜和爱护的道理,因此,一定要团结一心,积极主动融入其中,各自担负起必要责任,共同建立一个安全、温馨的港湾;二是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所做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就是事业,不论何种岗位,何种待遇、何种职务,都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三是要有集体荣誉感。“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单位的整体形象就是每个人的脸面,对外形象的展示,不仅包含了职工个人的利益,更重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筹码。因此,树立形象、维护形象、塑造形象是每个人的共同责任。
县委农业科技工作汇报
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意见
**县委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因地制宜,采取“四个三”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运用农业实用技术,带领群众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年,**农业经济总收入80.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4336元。**先后获得“中国水果百强县”、“中国金柚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县”等光荣称号,并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为全国首批十个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之一。**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西阳镇党委**年被省委评为先进单位;雁洋镇被列为省级示范基地。
培训阵地“三加强”。要使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农村实用技术首先必须有阵地。因而,我们舍得花精力、花时间、花财力,做到“三加强”。一是加强乡镇党校和党员活动室阵地建设。几年来,我们采取上级申请一点,县里拨一点,村镇自筹一点,社会资助一点的办法,共筹集用于镇村两级党员教育阵地建设资金3372.3万元,其中县委从党费中拨106.9万元、省市县有关部门拨841.3万元、镇村自筹(含个人捐赠)2424.1万元,新建镇党校17个,修缮镇党校10个,新建村址260个。全县农村统一按“一班三室”(党校教学班、科技学习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的要求办起党员活动室。至**年,全县27个镇(办事处)党校和389个村党员活动室就已经达到了有课室、有桌椅、有电化教育设施、有培训计划、有兼职教员的“五有”要求。二是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建立健全了镇和村两级科普网络。目前,27个镇(办事处)有科普人员589人,其中有党员273人。行政村建立科普室389个。此外,以党员为骨干的专业技术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现有各种种养专业技术协会424个,有会员12672人,其中有党员6197人,占会员总数的48.9%。农村党员成为各类协会组织中的骨干和推广运用农业实用技术的积极分子。三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办好各级示范样板,发挥辐射作用、加快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速度。我们除办好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雁洋镇之外,再办好西阳、城东、大坪、南口、白宫、松南、白渡7个县级示范镇。同时,全县建立了287个“一村一品”样板村,每个党支部都抓了4—5个典型示范。
培训方法“三为主”。一是小型实用为主。我们根据农村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的特点,尽量在村里开设培训班,为农村党员提供学习上的便利,同时,我们在教学上尽量减少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使农村党员更好理解和使用,增强了实用性。二是“一事一培”为主。针对生产的技术疑难和生产季节需要,力求每次培训集中解决一个技术难点。**年,全县不少柚果遭受蛀果虫为害,大片果树面临灭顶之灾。县委组织科技人员攻克这一难题,然后专门组织防治技术培训,保住了大面积果园。三是直观培训为主。我们在理论培训的同时,注意进行现场演示的直观培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金柚早结丰产技术就是通过直接到柚园进行直观培训而得以迅速推广的。
培训形式“三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我们在开展小型分散培训的同时,县委于1998年挑选了23名农科专家,组成了“**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多次到各乡镇进行集中培训,据统计,近五年来,讲师团到乡镇授课达165场次,受训党员、干部26650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课堂讲授与现场示范结合。目前,全县建立党员科技示范户1799户。各个农事环节,各党支部都组织党员和有关专业户,到科技示范户的果园、鱼塘、禽畜养殖场等生产现场,请技术人员或有经验老农,现场传授栽培管理知识,实施直观教学。三是参观取经与典型引路结合。县委把树立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典型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先后树立了一批个人典型。同时着力建设好雁洋镇南福、石扇镇中和、大坪镇上和等10多个种养结合、综合经营、立体开发的示范样板,供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参观学习。农村党组织经常利用党校培训期间或党日活动时间,组织党员到外村、外镇参观学习,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实用技术学习。
培训内容“三重点”。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我们注意根据**农业和农村实际,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主要围绕我县金柚、水稻、水产三大重点发展项目,开展培训工作,收到显著效益。县委将“讲师团”每位专家的授课题目印发全县,由村镇根据自身的技术需求,聘请专家前往授课或现场指导。由于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深受基层欢迎。对一些专家授课题目中没有或比较少的培训项目,我们还从外地请教授、专家来授课,如省示范基地雁洋镇,为了提高实用技术培训的质量,还先后五次请省农科院梁军教授上课,现场指导龙眼、荔枝、芒果、杨桃等栽培技术,分析解决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培训党员干部1200多人次。县科协就县规划发展“三高”农业项目编写了《种养实用技术》,满足了培训需要。党员带头学习和示范,全县成功推广了水稻抛秧和水稻丰产规程技术,13个镇实现“吨谷镇”;在发展淡水养殖业中,村镇普遍组织养鱼技术讲座,全县淡水渔业得到较大发展,被评为“全省淡水渔业先进县”。
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主要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