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4:30: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水产养殖规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探析水产养殖规划与环境影响
【摘要】我国是用粮食大国,也是水产品资源消费大国,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导致对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需求量更大,为此提出了集约型养殖的概念。虽然集约型养殖可以满足社会市场的基本需求,但是对水资源的破坏也是十分明显的。基于此,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讲述了水产养殖规划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为水产养殖市场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字】水产养殖;养殖规划;环境影响
1水产养殖的基本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丰富,随之而来的水产养殖业也逐步发展,快速占领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在水产养殖方面,大量的养殖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多种品类。改革开放以来,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优化了居民的膳食结构,促进了对外贸易。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海洋捕捞能力、复合型渔场、渔业人口等等都得到了大力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各项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在2005年,我国水产养殖业在全球的占比达到了71%,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直接引领着我国渔业的发展。
2水产养殖规划与环境影响
2.1基本定义
水产养殖区域规划策略
尚志市宜渔水域面积约20万亩,根据尚志市开发利用现状,结合《尚志市水域滩涂总体规划》和各类保护区规划,规划至2030年,尚志市养殖水面发展到10万亩。根据2018年9月份全市水面踏查统计,尚志市现有养殖水域滩涂类型有水库、池塘、塘坝、河沟、坑塘等,合计78342.18亩,其中水库养殖水面31237.77亩,池塘养殖水面9000.39亩,塘坝养殖水面29869.64亩,河沟养殖水面946.66亩,坑塘养殖水面7248.22亩。按照水产养殖技术有关规范要求,合理布局,控制养殖密度,提升水产品质量。提倡养殖名优水产品种,应用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等先进养殖技术,加强养殖水质和水产品质量检测。
一、池塘养殖区
主要分布在尚志、马延、河东、苇河、乌吉密、长寿、老街基等乡(镇),这部分池塘大多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鱼池工程,池塘设计科学标准,排列布局合理,大小适宜,深浅适中,池底平坦且不渗漏,水源充足方便,水质清新,绝大多数交通便利,离城镇较近。因此,就池塘条件而言,是苗种生产,进行精养高产、驯化养鱼的理想场所,再辅以先进技术和手段,科学管理,建立健全鱼类病害防治监测网络,采取全程化系列优质服务等保障措施,此区将是今后尚志市渔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主要区域。因此,在此区渔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上,要以驯化养鱼和健康养殖及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为发展方向,实现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在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方面要以名特优新品种为养殖重点,实现水产品的优质高效。此区也是我市鲜活水产品主要的提供区和优良苗种供应区。池塘养殖区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池塘老化、年久失修,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提高鱼产力。
二、塘坝养殖区
塘坝养鱼是我市渔业生产的一大特点,并形成了具有尚志特色的塘坝养鱼模式,主要分布在老街基、马延、乌吉密、尚志镇、河东等山区和丘陵乡镇。但我市塘坝养鱼生产还是处在低投入、低产出的阶段,水面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我们要发展塘坝养鱼为重点的尚志特色渔业。现在我市塘坝养鱼特色还不明显,经济效益还不高。因此,我们要向提高单产和突出特色的方向发展;要不断引进“名特优”水产养殖新品种,并及时做好引进种类的繁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促进生产效益快速增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渔粮、渔林、渔牧、渔副相结合的综合养殖业,以渔为主、综合经营,使塘坝养殖生产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质量型、效益型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塘坝养鱼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型休闲渔业。随着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追求大自然人文景观的心情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要依托青山绿水发展塘坝养鱼,并从事集休闲垂钓、旅游观光、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塘坝养鱼生产新模式,使之成为适合人们追求“绿色”环境与生活效益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三、水库养殖区
淡水水产养殖论文
1淡水水产养殖如何影响渔业水域环境
1.1残饵、排泄物、分泌物
人类在进行水产养殖中,尤其是一些池塘养殖,水产养殖生物的营养能量来源是人工投饵,但不可避免的是人类投饵的食物并不能完全被养殖生物所吸收,就会导致无法被养殖生物所食的饵料排泄物及分泌物溶解出来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污染环境,这些有机物在淡水中进行分解转化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直接引起鱼虾贝类生长受抑、饵料系数降低,严重的还会出现窒息死亡。有机物的氨化作用会产生氨,氨会转变成亚硝酸盐,这是导致水产动物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定数量的分子氨会直接损失鱼鳃表皮细胞,降低鱼类的免疫力。
1.2化学农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
在淡水水产养殖中,人类为了加快促进生物的生长,维持水体的环境相对稳定性,防治病害的发生,会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抗生素和饲料添加剂,这些是现代水产养殖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导致了化学农药和抗生素的滥用,加上没有合理和使用搭配饲料添加剂,也会导致是残留和积累的水产品在水域中。
2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中国水产养殖业如何“走出去”并与世界有关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完善水产养殖业的对外区域布局以及建立与合作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联络沟通机制,需要系统思考。从区域布局、产业内容、科技和参与主体方面阐述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合作的现状,分析了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存在的有关问题,并从产业、资源、市场、信息沟通与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以期对今后中国水产养殖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走出去;对外合作;思考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总产量连续多年位于世界首位[1]。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在世界上率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以养为主”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构建了涵盖水产养殖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并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并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案例。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勾勒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路线图,预示着“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推进、务实展开阶段。水产养殖业是新时期中国渔业“走出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2],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优势,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业和周边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已成为渔业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在中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展了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相关实践,例如,福建省《福建省海外渔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分两期绘制了海外水产养殖业发展目标,其中到2017年,“发展海外养殖基地7~10个,面积1.2×104hm2,产量10×104t,产值14×108元。”到2020年,“建设海外养殖基地10~15个,面积2×104hm2,产量15×104t,产值21×108元。”[3]为提高对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指导性,《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加强与东南亚、中南美、非洲等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建设水产养殖基地。”《“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有条件的国家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鼓励开展捕捞、养殖、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相结合的综合渔业合作,提高合作水平。”上述实践与规划措施,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提供了经验与制度保障。但从现阶段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实施效果来看,这项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与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有效务实的合作、交流,尤其是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分享发展经验、合作利用产能、全面提高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需要系统思考与协调。通过简要分析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以期对今后中国水产养殖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参考。
1中国水产养殖业国际合作现状与成效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在空间布局、产业内容、参与主体、科技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为中国水产养殖业进一步完善升级“走出去”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1.1区域布局逐步向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拓展。东南亚和非洲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渔业合作国[4],是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和优先选择。从中国国内水产品需求与日俱增的趋势来看,与热带国家开展水产养殖业合作,具有养殖品种资源共享度高、产业资源互补性强等优点,有助于开拓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同时,拥有完整的渔业产业链也是中国开展对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与条件[5]。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引导下,中国已有部分水产养殖企业,例如,恒兴集团、国联水产、海大集团等,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传统水产养殖国家开展了有效的海外基地建设和产业链拓展;2009年,通威集团在越南投资1980×104美元兴建成立了“越南通威有限责任公司”,并在2011年继续投资1000×104美元在越南海阳省开展饲料项目等[6],从初步探索尝试到逐步立足,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中国国内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也在缅甸、文莱、菲律宾、柬埔寨等地开展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从苗种繁育、养殖生产、病害防控等主要环节进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为今后继续开展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对其它适于养殖的地区也进行了积极拓展,例如恒兴集团在埃及GhalyounLake近海开展池塘养殖、网箱养殖项目,为沙特政府筹建大型海水养殖工业园项目[7]。2017年,广东联鲲集团在印度、泰国等国家进行了海外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与布局[8]。在中国国内相关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努力下,目前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已形成了立足东南亚,逐步拓展非洲、美洲的格局。1.2产业内容基本涵盖水产养殖业主要环节和相关产品。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起始于饲料企业的海外业务发展,逐步拓展到水产养殖业的其它环节和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的内容已基本涵盖了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具体内容不仅涉及饲料核心预混料等优质产品供给,还包括种苗繁育、质量控制、技术配方、生产制造、人员培训、市场推广、病害防治、养殖技术、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等全方位技术解决方案,全力支持当地合作方开展水产养殖生产经营相关活动。部分开展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的科研单位则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遗传育种、水产养殖疾病诊断与防控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提供培训指导。总体而言,中国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的内容已涵盖主要产业链环节。1.3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合作为水产养殖业“走出去”提供有利科技支撑。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环境优越,但渔业发展相对落后、专业人才不足和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中国政府开展了全面系统地国际渔业科技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与中国开展渔业科技合作的“一带一路”国家超过34个,主要包括:项目合作、专家互访、建立联合研究实体、人员交流与培训、技术援助等形式。自2012年以来,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及国家外国专家局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共获批近40项渔业国际合作项目,其中水产养殖是主要项目的实施内容。通过一系列的科技合作,初步形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在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养殖模式优化、病害防治等方面显著提升了支撑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能力。1.4政府引导,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共同参与的格局正在形成。“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农业农村部进行了具体部署,明确了水产养殖业在中国渔业“走出去”中的主体地位,部分省份还先后制定了具体工作计划,例如,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广东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完成了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衔接,为中国水产养殖业开展对外国际合作提供了具体指导。部分水产养殖重点企业也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相结合,从企业自身需求和产业发展规律出发,适时地加大了海外业务布局和投资强度,与水产养殖主要国家和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国家开展了系统合作。同时,中国国内有关政府部门、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共同发起了成立“国家渔业科技国际合作联盟”倡议,共同开展包括水产养殖在内渔业“走出去”战略研究。目前,多方参与、国内外联合协作的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良好发展局面正在形成并稳步推进。综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水产养殖业“走出去”已在国际区域空间布局、产业链主要环节、科技合作以及多元化参与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新时期进一步提升、完善中国水产养殖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水产养殖业对外合作存在的有关问题
水产养殖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安排,我组对*区临港工业与水产养殖业关系以及我区水产养殖业如何走高质、精养、集约、规模发展之路问题进行了调研。我们走访了区海洋与渔业局和养殖大户,召开了部分养殖户和乡镇、村社干部座谈会。通过调研,我们对我区水产养殖情况有了粗浅认识,现就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我区水产养殖业基本情况
*区水产养殖业发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二十年一直在粗放形态下徘徊。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引进虾类围塘养殖后,全区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但总体上还是粗放式经营。进入新世纪后,我区加大了渔业结构调整力度,水产养殖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20*年的几年间,全区水产养殖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年更是达到高峰。20*年以来,受临港产业快速发展等影响和制约,水产养殖发展势头趋缓并呈逐年回落态势。从发展历史看,水产养殖业在我区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渔业结构。近年来,*区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科技创新等,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20*年底止,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为5.21万亩,养殖产量为1.55万吨,占全区渔业总产量(10.5万吨)的14.76%,养殖总产值为2.25亿元,占全区渔业总产值(7.03亿元)的32.*%。在渔场面积缩小、渔业资源衰退、捕捞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优化了渔业结构,为我区渔业的发展、渔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渔农民致富的新门路。据调查,20*年以来我区有大批渔(农)民转产水产养殖业,如长白乡有25名捕捞劳力转产水产养殖业,小沙镇毛峙村30多名捕捞渔民上岸承包了近1000亩养殖塘进行水产养殖。目前,全区从事水产养殖业的劳动力已达2000多人。其中,还涌现出一些如陈文龙、黄秀癸等的养殖能人和养殖大户(旭旺养殖场的对虾亩纯利润11万元、绿源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对虾单茬亩产1150公斤双双荣获浙江省首届农业吉尼斯记录)。20*年水产养殖劳均收入达3.5万元以上,为全区农渔村居民人均收入(9741元、比上年增17%)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3、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渔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水产养殖业为水产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同时养殖产品加工后提高了附加值,也促进了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水产养殖业带动了饲料、药物、运输、服务、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为渔农民和社会富余人员增加了就业机会。水产养殖业促进了渔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我区部分二三产业不够发达的乡村,充分利用一些滩涂、荒田、低产田发展水产养殖,稳定了集体经济。
水产养殖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一、水产养殖企业绩效管理中利润中心的确立及其意义
绩效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共同参与绩效计划的制定及考核评价等过程。实施绩效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而利润中心指的是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独立的产品或劳务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单位或部门。在水产养殖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中,将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生产单位确立为利润中心,企业内部不同生产单位之间提供产品参照市场同类产品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终端产品的销售以实际销售价格为准,财务部门以此标准核算各生产单位的利润。水产养殖企业确立利润中心具有重要意义。1.建立利润中心,有助于促进水产养殖企业的健康发展与长远发展。通过抓住成本与销售这两项重点工作,水产养殖企业以利润中心为主体,企业各部门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共同争取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仅为水产养殖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水产养殖企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2.建立利润中心,有利于在水产养殖企业中落实经济责任。责权利相当,才能有效调动有关部门及员工的积极性。通过落实经济责任,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企业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及时反应。3.建立利润中心,有助于调动水产养殖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在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建立起来之后,权责更加明确,使广大员工对于自己的权利与责任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容易激发其他们的工作热情,共同实现水产养殖企业设立的经营目标。
二、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运作
就水产养殖企业而言,利润中心制度就是要对水产养殖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利润中心的组织划分以及目标的实施、审计,并进行考核的动态管理等。
1.利润中心财务核算
以企业会计的角度来说,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等于销货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及相关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因此,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财务核算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成本、相关费用以及营业利润的核算等。营业收入以及成本是考核水产养殖企业利润的关键。由于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建立方式不同,收入及成本核算方式也明显不同。对于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中心财务核算来说,必须结合水产公司的具体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水产公司进行收入以及成本的确认。由于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只对与水产养殖企业的相关水产品生产、销售等经营业务所产生的收入、成本以及费用进行独立核算,因此,在水产品生产及销售所产生的研发费用、直接成本以及营业费用等都由各部门承担,由利润中心根据项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归集。在对水产养殖企业的利润中心营业收入、成本以及相关费用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水产养殖公司利润中心利润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其所产生的费用及支出就是水产养殖企业利润中心的费用支出。而那些需要分摊的各利润中心的费用,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分摊到各利润中心去。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意见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畜牧、水产业,在保障畜禽产品、水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资源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生态养殖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规模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大量畜禽粪便、养殖污水的排放,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是克服土地等生产要素制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是提高畜禽产品、水产品品质,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有效保护资源环境,推进生态市建设的迫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养殖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加快推进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科学确定畜牧、水产生态养殖业的发展目标
发展畜牧、水产生态养殖业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优化畜牧、水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变畜牧、水产业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科学管理,发展适度规模畜牧、水产生态养殖,着力构建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水产业生产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禽、水产品的供给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保,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生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工作目标是:在2008年完成存栏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扩大畜禽治理种类和范围,把水禽、蛋禽、肉鸡和湖羊规模养殖场列入治理计划。2010年前完成存栏50头以上生猪、4000羽以上水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抓好规模化温室龟鳖养殖场污水达标排放的试点工作。2012年前完成存栏1万羽以上蛋禽、2万羽以上肉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对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羊场开展雨污分流及污水集中发酵处理工作。完成禁养区内规模畜禽养殖场的搬迁,创建25个省级现代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和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小区,95%以上规模养殖场实现农牧结合、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散养户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利用;完成罗氏沼虾育苗场和集中连片5万平方米以上温室龟鳖养殖小区污水处理重复使用设施建设,水产养殖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畜产品、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生态养殖业产值(包括蚕桑)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6%以上。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分析
【摘要】可持续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于水产品产量的供给以及促进农民的税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水产养殖的现状及中国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生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目前,水产品的数量在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在逐年减少。水产养殖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新兴时代下许多威胁与挑战,环境的日益恶化,设施老旧化与落后性,水产病灾频繁发生等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就来自于这些问题的阻碍。在如此背景下,我们要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我国水产生态养殖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发展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曾经被指出我国的水产养殖能解决未来几十亿人口粮食问题。但随着养殖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环境的污染、浪费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此时,许多专家表示已经将目光投向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在促使养殖收益更高的同时,也保证养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性。稻田和鱼塘养殖绿色生态农业是绿色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另一种创新,中国从几千年以前开始发展稻田和养鱼的生态系统至今,已经形成很多种模式,比如:“稻蟹共作”模式、“稻蟹共作+轮作”模式、“稻龟共作”模式、“稻虾连作+共作模式”等综合种养技术。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目前稻渔综合种养这种新型模式以粮食产量为突出点,优化生态环境,延长发展的产业链等特点。随着水产养殖的兴起和水产养殖技术的提升,新型稻渔综合养殖带来了许多优势:水产养殖病害的抵抗能力,壤肥力的提高,营养物质的有效循环,水产生产力的提高。但对于目前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来说,苗种供应不配套、技术基础不达标、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都非常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等等这些都限制了新型模式的发展[1]。所以,稻渔综合种养是中国绿色生态水产养殖的新模式,只有坚持以稻田为主体,坚持种植与养殖并重,才能增加养殖产量和养殖空间,才能促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目前水产养殖出现的问题
渔业环境保护论文
1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1.1溶解氧(DO)下降
溶解氧是水产养殖生存的重要条件。当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到4mg/L时,将会威胁到水产养殖的生存,甚至大批水产生物将会出现死亡,当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继续减少以致耗尽时,水质将会逐渐下降,水中有机物将出现厌氧分解,水域环境因此而极度恶化。
1.2总氮(TN)与总磷(TP)升高
氮与磷是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水体总氮的浓度、总磷的浓度、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这三者关系十分密切,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随着水体总氮浓度与总磷浓度的升高会逐渐加剧,当水体总氮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程度,即在015~115mg/L之间时,水体便属于富营养型,继而当水体总磷的浓度大于0101mg/L时,水体富营养化便可以出现。
1.3化学需氧量(BOD)增多
水产养殖循环经济研究
1引言
我国确立的“以养为主”的渔业政策使水产养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引导水产养殖户发展集约型水产养殖,将成为促进现代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需要。我国集约型水产养殖起步较晚,渔业技术较为落后,现阶段仍然属于水产养殖的初级阶段,水产养殖模式比较传统,积极引导水产养殖主体发展集约型养殖,对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产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
2循环经济理论和相关概念界定
循环经济理论始于波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波尔丁提出将地球类比为宇宙飞船,在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内,完成物质循环与资源充分利用。“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后经过不断延伸,发展成为“循环经济理论”。2.1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是以“3R”原则为基本原则,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化资源配置,达到资源最大利用效率,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经济理论。该理论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赋予了其可持续发展等新内涵,该理论也由狭义的循环上升到广义的发展[2]。崔军(2011)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规划实践,研究了国外先进循环经济发展。曹彩虹(2014)提出自然资源的管理,环境成本的转移等问题成为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张智光(2017)提出发展广义的循环经济理论,认为需在循环的广度上,超越资源利用循环,向上游的可再生资源拓展[3]。2.2循环经济相关概念界定。循环经济理论以“3R”原则为核心,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吴季松(2005)在“3R”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再思考”和“再修复”原则,即“5R”原则。该原则是在资源总量不断下降和资源环境恶化的情形下提出的,目的是积极引导人类遵循循环经济,合理进行生产实践。“3R”理论得到不断拓展,发展和完善了循环经济理论[4]。
3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集约型水产养殖发展思路
3.1管理思路。在循环经济理论“3R”原则的基础上,分析水产养殖循环经济模式的管理思路。关于发展集约型水产养殖的管理思路,水产养殖主体需要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建立管理意识,改变以往的经验决定养殖行为,对养殖规模进行科学的测算,积极引导水产养殖企业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帮助养殖散户树立管理概念,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处理后排放,遵循循环经济理论中“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以及“再循环”原则[5]。3.2资金思路。在循环经济理论“3R”原则的基础上,分析水产养殖循环经济模式的资金思路。资金是水产养殖的先决条件,水产养殖前期资金投入较高且具有高风险。往往导致水产养殖户或养殖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水产养殖户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申请加入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合作社,获取资金支持。也可以多家自主联合成为养殖主体,共同经营。水产养殖企业可以通过和其他企业合作,实现共赢,补充自有资金的不足[6]。3.3政策思路。在循环经济理论“3R”原则的基础上,分析水产养殖循环经济模式的政策思路。政府应该对集约型水产养殖给予财政支持,制定相关的资金补贴政策。帮助水产养殖散户完成污染处理,包括产生的重金属、残饵。其次,由于养殖企业生产规模大,政府可以实行水产养殖的设备补贴政策,促进企业选择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监督企业遵循循环经济模式,生产行为符合“再循环”原则[7]。3.4技术思路。在循环经济理论“3R”原则的基础上,分析水产养殖循环经济模式的技术思路。目前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先进性和复杂性,对于养殖户和大部分养殖企业来说,科研能力较差,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接受养殖新技术。政府应该专门设置集约型水产养殖模式的科研机构,推进养殖循环经济模式的研发,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从而在源头、过程和污染处理环节都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遵循循环经济理论中的“3R”原则,为我国发展集约型水产养殖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