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程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1:14: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双语课程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双语课程建设

高校艺术设计双语教学思考

摘要:开展双语教学,是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已从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但与如火如荼的大趋势相比,各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仍是凤毛麟角,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课程安排、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亟须加强理论和实践探索。本文以泰州学院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开设的艺术设计概论双语课程为例,尝试进行粗略讨论,以推动高校艺术设计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艺术设计;双语教学;高等教育;艺术设计

早在21世纪初,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指出:“高校要积极推动运用英语等外语进行专业课和公共课的教学国家重点高校,要力争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但据2007年和2008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已确立的200个双语示范课程中,艺术设计专业的比例为零。十年来,这一比例虽略有增加,但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整体还处于探索阶段,课程建设还不成熟。

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语课程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高校毕业生亟须成长为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这一背景下,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显得愈发急迫和必须。而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其本身就发源、壮大于西方国家,是最具有多元化、全球化特点的学科之一。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设计领域的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比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出国学习和深造、国外的艺术设计产品在我国流行、国外设计大师来我国开设展览等。这都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艺术设计类双语课程的开展,有助于他们增强外语听、说、读、写和应用的能力,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国际设计动态,学习更多的国外先进设计理论,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2艺术设计专业双语课程建设内容初探

查看全文

高职教育课程双语教学创新

一、课程建设的目的

经济全球化使双语教学成为发展趋势近年来。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受到重视,本科院校已普遍开展。高职院校也开始涉足。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与英语语言教学的高度融合.使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我院机电类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机械设计基础》和《机电专业英语》课程,前者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理论性和系统性强.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教改要求,可将两课程有机整合为《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Ⅲ。通过机械设计专业知识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机械零部件的分析、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双语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获取专业新信息和进行专业交流等能力。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信息及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对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的教学内容按一般通用机械设计过程进行整合.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作为教改重点。

(一)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机械设计基础》以通用机械设计过程为主线。精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模块:构件静力分析、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常用机构设计、常刚机械传动设计改革文字叙述式课件.采用纲要网络式图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对教材内容和概问的复杂关系进行简明并有逻辑性的图表式处理由于双话图表式课件大多由词或词组组成.在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该类课件是可行并有益的同时精心挑选和引用相关实际案例,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内容: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将理论教学为主、辅以相应的实践教学,改革为实践技能训练为主、理论知识够用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分成两大模块:实验模块(拉伸、扭转、弯曲、零件与机构认知、机构简图绘制、渐开线齿廓形成、齿轮参数测量等)和实训模块(齿轮减速器设计)以通用机械设计为课题要求学生完成一台机器的运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零部件的强度和刚度设计、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以及所有技术文件的编制等全过程训练.利用自行研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参数设计和优化、标准件选择以及零件强度校核等.绘图部分采用CAD/CAXA平面设计软件或Solidworks/ProEi维设汁软件.极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最后学生完成双语实验实训报告。通过认识实习、现场教学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竞赛.以提高:】=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查看全文

精品课程推动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思索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与许多其他高等教育领域一样,在金融教育方面,也较多地强调了国情因素和中国特色。现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金融教育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这不仅符合我国金融改革实践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推动我国金融教育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要与国际接轨并努力使我国重点高校的金融学科达到国际水平,金融学科建设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就必须更加深入,要从宏观的理论研究角度转入微观实施和操作,从过去只重视质的分析和定性研究,逐步转向对金融活动的量的分析上。因此改革旧的金融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新的金融学课程体系成为金融学科建设的主流呼声。

一、湖南大学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成绩

近5年来,在张强教授、杨胜刚教授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湖南大学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国28个具有金融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中,湖南大学金融学是国内唯一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和3门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的金融学专业。

(1)课程建设卓有成效。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立体化”为导向,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目前,金融学专业拥有3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2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4年,杨胜刚教授主持的“国际金融学”率先进入国家精品课程系列;张强教授(2006年)主持的“货币金融学”和彭建刚教授(2007年)主持的“商业银行管理学”也相继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金融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已形成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的完整发展体系。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国际化”为导向,加强双语课程建设。2008年,“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系列课程群(包括“国际金融学”、“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函电”)被列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坚持以“高端化”为导向,加强规划课程建设。2005年杨胜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国际金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于2006年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目前该教材已经被国内80余所高校使用,这标志着我院的国际金融学课程建设迈入国内先进水平。2008年,彭建刚教授主编的《商业银行管理学》也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师资建设整体提升。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2008年,以张强教授领衔的“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以其突出的教学业绩、良好的职称结构、优化的学历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教学名师工程建设方面,杨胜刚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教学与科研相济,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讲授专业课程。在教学中,理论讲授透彻,联系实际得法,运用案例恰当,尤其是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观察现实问题并进行科技创新。真正做到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本土化人才培养与国际化教学视野的有机结合。2009年,杨胜刚教授被评为全国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3)专业建设凸显特色。多年来,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人才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坚持“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专业发展思路,以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通过组建教师团队、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设教材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加强教学管理等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金融学专业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及长江以南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要示范基地。2008年,金融学专业被评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查看全文

高校双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思考

摘要:在国家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双语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愈发突显。笔者结合自身在苏州大学双语课程的教学经历,探讨了双语课程教学内容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同时结合学生的反馈,总结了一些学生对课程和任课教师的要求,以期对高校双语课程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双语课程;课程建设

当前国内多所高校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开展了各类国际化合作,包括国际性专业人才特色培养、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专业等项目。而国际化合作的核心之一就是双语课程。一门优秀的双语课程能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手段的同时,又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专业外语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对于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至关重要。苏州大学近年来致力于学校国际化,依据“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合作,并设立了4个中外合作的本科教育项目。笔者近几年来独立承担苏州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外合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授课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从自身角度出发,总结了一些思考。

一、对于双语课程的理解

双语课程特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的课程。在国内,大部分的双语课程是基于英文、中文两种语言。英文的使用也成为此类双语课程的特征。然而,受学校的要求、专业的类型、任课老师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影响,英文在授课中的比例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变量,各门双语课程使用英文的比例都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在同一门双语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英文的使用比例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这也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授课水平、英文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二、双语课程的准备

查看全文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面向交通运输专业的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双语)课程,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面向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行业,结合青岛地方经济特色,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专业技能,熟练应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而在双语课程授课过程中,受制于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在教学模式、资料建设、全过程考核和教材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为此提出了以“博闻、特色、思政、技能”为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搭建由专业课教师和外语教师组成的授课团队,各自发挥强项,在课程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给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并辅以实施效果的评价设计,以验证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交通运输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改革

0引言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可以认为是将双语课程正式纳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体系的开端[1]。而2004年和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文件中,则是进一步将开设双语课程的比例,纳入了专业评价体系进行考核[2]。山东科技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学科基础,掌握交通运输相关领域工作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组织及规划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交通运输专业以交通运输组织与规划、载运工具应用与综合管理等为主要方向,重视校企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学生实践动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是学校交通运输专业重要的专业拓展课程。课程立足国际视野,使学生了解主要港口航线、国际贸易和物流法、保税政策等基础知识,分析国际贸易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明确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及其业务模式,了解全球化采购、生产、配送等流程与现状。课程双语学习为达成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仍然需要突破

查看全文

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探讨

摘要: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示范性”标准包括科学性、易学性和公开性三个指标。其中,科学性指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考核方式的采用科学合理;易学性指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设置契合大多数高校的需求且易于模仿;而公开性则指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处于公开状态且便于学习者获取所需信息。

关键词: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科学性;易学性;公开性

示范,意指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1],对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而言,示范性是其存在的基础,而示范性的有无也应作为考核其建设成败的关键。当前,对于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示范性”的判断,我国尚缺乏明确标准。在此情况下,对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示范性”标准进行界定尤为必要。考虑到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是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发挥示范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将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示范性”细化为科学性、易学性、公开性三个指标,并通过对上述指标的解读来实现对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示范性”标准的构建。

一、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科学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2]。人如此,课亦然,被遴选为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的课程必定是设置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这是因为本身缺乏科学性的课程难以发挥示范性作用,而且即便这些不具科学性的课程被确立为示范课程,其发挥的示范作用也是负面的、消极的,无助于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正确建设和良性发展。基于此,应将科学性作为判断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示范性的首要标准。

(一)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科学性的解读

查看全文

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极大地推动了高等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我们病理生理学系从优化师资队伍、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建设。本文总结了南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在创建校级精品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汇聚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在更大的范围内使教学资源得到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其宗旨是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的重要手段[1]。自2003年4月开始实施以来,精品课程建设极大地推动了高等院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对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2]。如何更好地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材和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是我们病理生理学系全体老师的工作重点。我校病理生理学课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些经验,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不足之处。本文将总结我们在建设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更好地深入推进学科精品课程建设。

1优化师资队伍,注重师资培训

建立一支结构稳定,素质高的一流师资队伍是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3]。我们教研室注重优化师资队伍和师资培训,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本教研室共有教师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2名;取得博士学位8名,博士在读1名。针对新进的青年教师实行青蓝工程结对,由高年资教师作为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培训,要求青年教师跟班听课,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医学基础课程,参与学生实验的全过程,反复练习基本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教研室组织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必须通过试讲才能参加教学工作,并安排主任听课或教师互相听课,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弥补不足。本教研室7名教师先后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海外研修,提升专业素养。通过有计划的教师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程度提高。所有教师达到双语授课的水平,在学校、学院组织的授课比赛中多人获奖。本教研室一直坚持教研与科研两手抓,近几年,教研室老师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省级、市级及校级教研或科研项目多项。

2编写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课程

查看全文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1启发式教学方式替代了传统填鸭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就是要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起主导作用[3]。我课程组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和引导。启发式教学中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由于准备充分,在课堂上同学们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原本呆板枯燥、难以记忆的课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在绪论教学中尤其重要,通过在绪论中对动物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在第一堂课中就充分认识到动物生物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历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与荣誉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启发式教学很好的素材,通过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的发展史上的辉煌成果,引出生物化学上千百年来仍未解决的科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并为之而奋斗的热情。另外,在教学中注意做到知识及时更新,紧追前沿,与时俱进,在启发式教学运用中也同等的重要。最后告诉学生,生命科学领域中未解之谜还很多,而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去开发,从而增加学生探索奥秘的信心和积极性。

2由传统的教师讲授转变为教与学互动式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多途径、多方位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4]。在理论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用了理论讲授与部分章节的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对自学部分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性总结,纠正错误、补充不足,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作系统性的归纳,锻炼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归纳、讲述以及表达能力。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如问题式教学、案例法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将问题式教学及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法教学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针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糖代谢的教学环节,代谢反应多而且复杂,在教学中我们尝试首先通过提出问题:为什么剧烈运动后肌肉会出现酸痛的现象?为什么酸痛感会随着休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的消失?接下来给同学5~10min的时间进行自学并分组讨论,然后通过提问了解同学对这些问题自学和讨论的结果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最后再通过对该部分内容详细的讲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

由于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涉及诸多生物大分子化学结构、生物信息的传递过程和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等,课程内容信息量大,图示多,深奥、抽象、繁琐;学生学习时普遍认为内容很多,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手段已难以适应信息大量增加的现代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需要,经过课程组教师的努力,该课程目前已全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视觉效果好、简明生动、条理清晰。多媒体教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和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如单位时间内课程信息量太大等。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背景下,想要极大程度的发挥其优势,就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多种方法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课程组老师在多年的精品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课堂上通过启发式、问题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法加强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灵活运用小技巧教学法,如将零碎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口诀或者诗歌总结成朗朗上口且便于记忆的知识点等方式,从而寓教于乐,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查看全文

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论文

一、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诉求

(一)带头人应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教学团队带头人不仅是本学科或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具备较强的学术造诣和较好的教学口碑,长期致力于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同时带头人还应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熟知专业领域的国际学术前沿知识,具有海外游学背景,充分了解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能有效指导团队成员进行学科专业领域内知识的国际比较研究,将国际学术前沿知识、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到团队教学与自我发展中来。

(二)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总体外语应用水平较高教学团队里老中青相结合能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外语应用水平和双语授课能力是教学团队能否承担国际化课程和双语课程的重要条件。团队成员不仅需要查阅大量的外文文献和掌握外文素材来提升自身知识储备,更需要有较好的外语授课能力,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应具备较好的外语应用水平,指导学生参与国际化的专业实习实践。

(三)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应更加注重协同团队中的成员都是有各自专长、研究领域不同的教师,他们之间没有所谓的层次高低,都能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要在民主自由的团队氛围基础上构建具有强大协同力的教学团队,更倡导兼容并包,鼓励学术争鸣,保护学术自由,促进团结协作,在团队内部协同的基础上碰撞出学术火花,促进教学革新。

(四)教学团队内部评价制度完善各高校在建设教学团队时,大多已制定了学校教学团队的遴选条件和验收条件等相关政策。除此之外,教学团队内部应设置关于教学工作量、课程教学质量、教研业绩、科研业绩、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评价体系,不仅对成员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对团队的发展进行自我监控。

二、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导向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查看全文

金融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迫使银行、券商等金融行业中采用英语交流,英语成为金融领域中第一语言。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由于师资问题、学生质量等等各种原因,金融学双语开设和开展普遍滞后。本文将讨论在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如何开设金融双语课程教学。

关键词:西南民族院校;金融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01年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其中一条意见是鼓励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高等院校率先在金融学的教学中进行双语教学。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高校通过多种渠道突破了教材、师资等制约开设金融学双语教学。国内东部一些重点高校陆续开设了金融学双语课程,培养了大批能适应社会发展、金融创业业务需要的高端复合型金融人才,对于高校、学生、金融用人单位、社会等都是有利的,达到了一个共赢的局面。虽然西南民族地区金融专业开设双语教学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但是在西南民族地区,特别是广西地区的院校,在开设金融学专业课程时有诸多的阻力,本文将探讨在这些地区如何更好的开设金融双语教学。

一、西南民族地区高校金融学专业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困难

(一)西南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缺乏明确的规划和激励机制。金融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虽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各种条件受限制,西南民族地区大多数院校对双语教学都有抵触和害怕情绪。因而,西南民族地区一些非重点高校金融学双语教学规划不足,授课教师的课前备课、课中讲课、课后批改作业和设计英文试卷等工作量相应加大,而西南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都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将英语金融学教学的工作量和中文金融学教学的工作量进行对等化,使得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二)西南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缺乏必要的师资条件。西南民族地区的高校金融专业教师的收入跟中东部地区相比低很多,发达地区高收入必定吸引西部优秀金融师资流出。优秀师资的流出再加上西南民族地区对高水平金融人才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西南民族地区优秀金融师资的比例很低。一些地区的老师一旦博士毕业后立刻换到发达地区工作;同时西南民族地区的院校很少能吸引到正规科班出身的金融学博士。及时吸引到年轻的金融学博士,评到高级职称后,很大一部分比例会立即辞职到发达地区工作。同时,由于经费所限,这些地区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到国外进行系统的金融学和英语的专业培训和交流。因此,高水平的、有能力开设金融双语课的师资的不断流失,难以引进高水平的年轻博士,导致西南民族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师资困难。(三)西南地区高校金融专业双语教学体系缺乏学生的英语基础。金融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逐渐提高,随着英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推进,金融作为经济核心内容必须采用英语教学得到大家的公认。但是大多数西南民族地区高校属于二本院校,金融专业的学生即使在本校的招生中处于分数较高的不多,英语程度比较低,四六级的通过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种族多,语言复杂,语音基础差,文化背景知识薄弱;初高中时期的英文基础差;学习观念与心理因素以及学习的方法等问题,导致来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金融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受到限制,金融英语分数很低,特别是学生的口语表达普遍较弱。

二、西南民族地区高校金融学专业双语课程体系建设的成功案例——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