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04:10: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时政热点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备考
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告的公布让广大按以往计划备考的考生措手不及,原本十月份的考试一下子提前到九月十三号,且距信息公布不足一个月。对于笔试公共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的常识判断这样看似容易实际上需要厚基础才能拿高分的模块来说压力倍增。在此关键时刻,从时政热点、考点复习技巧等方面提出了三点建议供考生备考参考。
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正在紧张的进行中,为了助广大考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更好地备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常识判断模块,从时政热点、考点复习技巧等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供考生备考参考。
第一,与时政热点结合记忆。
现在时间不是很多,对于那些还在校园,有论文需要做的同学来说就更是如此,因此,我们首先要把握的是时政热点,这不仅有助于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也能对申论起到一定作用。
核心提示:
1、国际时事:只需把握大势和与我国发展有关的问题,比如2014年上海世博会的时间、主体、主要参加国之类的问题。国际纠纷只需了解与我们的科技进步、创新相关的内容,比如绿色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问题。与我国无关的问题是热点也不会考,比如朝鲜核问题之类。
公务员考试备考八要决定
*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北京分校凭借多年的培训经验,根据去年国家报考形势,预测性地为考生总结了一些应试经验,备考信息,以求在今年夏季的公务员复习中,为考生带来一些福音。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考试态度要端正。
现今社会是竞争社会,有竞争就有成败。端正态度,是成功的前提。在注重物质的社会,考生切不可抱有考着好玩的姿态。如果只是为了玩儿,何必浪费精神!不考则已,一考就要惊人!所以,要正确对待自己,敢于面对考试,善于反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短得失,还要有自信,有机会就不要放弃,真正把考试当回事。
二、复习计划要周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所以,考生复习要有周密的计划,好好利用4个月的时间。要根据去年颁发的考试大纲,提前制定一个周密复习计划,整体把握备考全过程,对时间分配、课程分配、复习进度等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尽量做到周密、实用、高效。注意要一心投入复习计划中,千万不要“欠账”,绝对不要拖到“明天”。
三、“题海战术”不可少。复习之前,要读懂大纲,熟悉题型,掌握题目难度和出题技巧,增强快速反映能力和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复习中,争取每两天做一道题,练习做题的准确度和速度。相对而言,大学生是国内应试文化相对较高的人群,所以在考试练习上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应更充足,所以一定意义上的“题海战术”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对行政能力考试大有裨益。
四、“仿真”不能太当真。虽说“题海战术”不可少,但对于各种“仿真”也不能太不当“真”。从国家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考生也从诸多仿真题、考试指南、考前辅导资料中得到不少锻炼,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建议认真选几本精致权威的资料以及往年的真题,进行练习积累。书不在多,有用则行。但要知道这些资料的作用,不是让你“邂逅”真题,而是让你熟悉题型,把握规律,获得解题的敏锐性和临考的经验。
科技期刊编辑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势不可挡,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也正在发生改变。编辑不再仅仅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加工者,而是要成为紧跟时代潮流的复合型人才。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做好日常的编辑工作,更要通过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开展编辑学研究,撰写和发表编辑学论文,提升自信,提高素质,成长为编辑人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以“发挥行业示范作用、办国际一流期刊、培养一流编辑队伍,立足西部、影响全国、走向世界”为奋斗目标。自2018年至今,在编辑部主任的鼓励和带领下,编辑团队撰写并发表了20余篇编辑学论文,其中多篇获各级期刊编辑学会优秀论文奖。本文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部撰写发表编辑学论文的典型案例,分析科技期刊编辑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作用并总结归纳编辑学论文的选题途径,以期与科技期刊编辑同人交流探讨。
1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作用
1.1有助于编辑自身的成长
目前,许多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并非编辑学专业出身,刚进入编辑行业时往往面临缺乏自信、对编辑行业认可度低、无职业规划等问题[1]。成功发表编辑学论文能够提升自信、提高对编辑行业的认可度。编辑在不断撰写编辑学论文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学习了解编辑学,规划自身在编辑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实施途径。科技期刊编辑撰写论文以编辑学研究为基础,这一过程需要科技期刊编辑理清研究思路,选择科学研究方法,合理规划研究技术路线[2]。这一方面可以培养编辑的科学思维,提高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能促使科技期刊编辑定期对编辑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并针对问题查阅文献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编辑业务水平。撰写发表编辑学论文也是科技期刊编辑职称评审时的重要支撑。写作能够让青年编辑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编辑,也是国内职称评审制度对青年编辑发展成才的基本要求[3-4]。只要将压力化为动力,将外部动机化作自身的内部动机[5-6],平时多看多读多思考,科技期刊编辑就能从文献中、从工作中找到撰写编辑学论文的思路。科技期刊编辑一旦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克服了写作障碍,迈过初始写作关,撰写论文就会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7]。
1.2有助于编辑团队的建设
高素质的编辑团队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13人组成的华西口腔医学院编辑团队,团结协作、充满活力、学术氛围活跃,这也得益于编辑学论文的撰写。“传、帮、带”不仅体现在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会带领新编辑学习科技期刊编辑方面的知识,练好编辑基本功;也体现在老编辑会帮助新编辑选题和修改文章。老编辑一直坚持写论文,为青年编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和撰写编辑学论文的传统无形中提高了团队撰写文章的积极性。为不断紧跟编辑学前沿热点,找到撰写编辑学论文的选题,编辑团队经常参加国际国内编辑行业高水平专业会议和编辑系列培训。编辑部定期开展集体业务学习,不断总结归纳编辑学知识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形成全员积极学习向上的氛围,还能从中找到合适的选题进行编辑学论文的写作。通过不断撰写编辑学论文,编辑团队不仅提升了贯穿于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宣传营销等出版全过程的人文素养,还培养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素养[8]。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和组织中青年编辑有效地进行编辑学研究,完善研究成果,撰写发表编辑学论文,既能增强编辑工作的成就感,又能提升编辑团队整体的编辑素养[9]。
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摘要]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弥补国家课程不足的问题上具有巨大意义和价值。文章将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着力探索和研究基于政治认同素养的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政治认同;高中政治;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当前,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时刻考验着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开发高中政治校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提高政治教学的灵活性、开放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
一、政治认同与校本课程的界定
11.政治认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里把政治认同列在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新课标还明确指出,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校本课程新课标在“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中提出:学校要发挥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笔者认为,有效、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必要的补充,是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是指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国家制定统一标准开设的课程)、地方课程(结合地方特色开设的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弥补国家课程不足的问题上具有巨大意义和价值。
二、政治认同素养培养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安全工程英语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摘要]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障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安全工程专业特点、生源特点系统分析了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专业英语课程特点提出了鼓励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同时,本研究以成绩考核、创新成果奖励作为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其他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保障措施
河南城建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是一个培养学生掌握安全基础理论,并将之灵活运用于安全实践的工科专业。其涉及的行业不仅包括电器安全、机械安全、化工安全、建筑安全、矿业安全,还包括环境安全、饮水安全等。为了使学生了解国际前沿安全研究进展、新技术,便于学生取长补短,与国际接轨,学院特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是本科生在修完安全学原理、安全工程学、系统可靠性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英文词汇,拓展学生对国际前沿安全知识的认识,能够通过英文网站进行资料的查询等;二是能够掌握安全工程专业英文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方法,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与学习,也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该课程不仅作为一个工具,向学生介绍安全工程专业的相关理论、技术,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和了解国际前沿进展提供平台。河南城建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由安全专业教师进行授课,该课程开设较晚,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教学方法。由于该课程内容烦琐,导致学生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同时,课程难度较大,容易造成学生信心不足,甚至是失去学习兴趣。一些老牌院校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形成了系统的教学方法,新开设院校可以进行一定的借鉴。但是,不同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侧重点、就业方向、生源情况又不完全相同,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应本校的实际情况。为此,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培养目标、生源情况等,探索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由于河南城建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开设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还不到位。同时,从事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少,在教学方法交流与探讨方面做得不够。因此,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运用还不够成熟,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教学理念落后。良好的教学理念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要注重应用方法的掌握、工具的利用,而不仅仅是英文词汇的记忆。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重要知识点,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的便利条件,快速有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快速提高自身能力。同时,应让学生掌握了解学科前沿的方法,了解如何能够快速了解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而在其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实现技术、理论新的突破,避免不了解研究前沿的条件下进行重复性的研究。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教学学时、教学计划的限制,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拓展性的教学,只能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材内容的讲解。而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对英语基础要求很高的课程,对于大多数工科学生来说存在很大的学习难度,如果课程进度过快,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时间,对内容理解不够深入,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二)教学方法单一。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式接受。在整个讲解过程中,由于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是昏昏欲睡。同时,专业英语教学主要以PPT教学为主,每节课的课程量非常大。而且,专业英语词汇相对生僻、难懂,当大量生僻词汇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学生会由于难度较大,而失去信心,最终失去学习兴趣。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需要对生僻单词从拼写、发音、词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使课程内容的讲解被迫中断,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对于这种被动式的知识接受,学生理解往往不够深刻,在教师讲解过程中或许能够理解所学内容,而在下课铃响的一瞬间,又将所学内容大部分交给了教师,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所剩无几。同时,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可以心不在焉地听课,甚至是玩手机,难以使其集中注意力,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三)教学内容脱节。教学内容的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课本知识过于陈旧,缺乏新意。由于教材编制时间、出版周期等的影响,教材内容相对滞后2~3年,甚至更长,不能与时政紧密结合。比如,我们所采用的教材为2011年出版的,则其知识可能停留在2010年,甚至是更早。同时,由于教材内容的烦琐,上课教师少,需要教师进行全部课件的制作,导致备课时间远远大于上课时间,很多教师不愿意进行教材的更新,以避免重新进行备课。这进一步加深了课程内容更新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所学知识缺乏运用,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目前本科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机会较少,对国际前沿知识学习的渴望不够强烈,很少有学生主动进行外文文献的阅读。同时,与国际学者或留学生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对其所学英语知识应用较少,尤其是不考研学生,可能在毕业之前很少用到。作为一门应用型、工具型课程,就是要为学生进行国际交流、外文文献的学习、写作等提供方法。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学无用武之地,进而导致学生对专业英语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活学活用的能力,没有很好地起到预期效果。(四)教学检查制度的限制。考核制度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对考核内容的限制。教师在开学之前就根据教材内容进行了课程的规划,对于每周课程内容都进行了设计。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安全理论、方法或者标准、政策的更新等,也可能出现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安全事故等,这些新内容的详细讲解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程计划内容不能按时完成。而作为安全专业教师,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会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在以后的安全工作中不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合理措施。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检查方法以适应新的变化。(五)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包含课程学时过少和每次课间隔时间过长。目前,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计为13学时/学期,两周一次课,每次课2学时。教材采用樊运晓主编的《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第二版,共16章内容。根据教学安排,13学时要完成8章内容的讲解。根据教学实际,每次课(2学时)只能完成1章内容的讲解,并且中间不能加入任何教材以外的内容。这最终导致学生难以一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对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活学活用,教学效果严重打折。同时,还存在每次课间隔时间过长的不足。根据教研室安排,每次课要抽出一定时间进行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方法讲解。而由于两次课间隔时间过长,在学生上课时,对上次讲解的论文写作与阅读内容的记忆已所剩无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上次内容重新进行回顾,最终导致课堂时间被浪费的同时,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
摘要:网络的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手段。高校有必要建立符合网络规律和我国国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积极主动占领和管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一支素质过硬、忠诚担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并最终建立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加强说理引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大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提升对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和筛选能力,在理性的思考中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站点;教师主体能力;分层多样管理;工作体系
网络的普及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手段。因为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直观性和多媒体性,有利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更大的覆盖面、更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这就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络的舆论宣传,学会使用、善于使用新技术新手段,主动占领、管理互联网络宣传新阵地,抢占网络宣传制高点,掌握网络战场话语权,不断增强网络宣传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导向的主动权,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于新时代、新形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一、建立网络信息站点,占领网络思政阵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个个具体的网络信息站点中开展的。每个信息站点起着传播、反馈、调节三大作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引导、占领网络信息站点,才能真正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站点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学生自发性建立的网络信息站点。这类站点主要由高校中的大学生依托本大学校园网、局域网,以电子邮件、网站、论坛三大主要形式出现。学生会在站点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涉及校园生活、时事政治和学校观感等方面,特别是对当下校园内外时政的反馈,一般都是第一时间出现在这些平台。学生对这些平台倾注了大量的热情。由于其便捷性和快捷性,站点的影响力在高校内基本居于首位,即使当下自媒体时代的传播,也无法完全取代它们的影响。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设法建立此类站点。由于单纯的强制性占领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培育学生。比如,部分高校借用时政的热点话题,发挥党组织、团组织的先锋作用,倡导大学生设立相关的网上活动主题。还有部分高校针对网络站点中的错误信息,勇于亮剑,进行大讨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其他社会思潮。也有高校利用班级组织、学生会,有效地培育一批学生干部,让他们来管理这类站点。可以说,占领形式多样,不需千篇一律,以引导式、启发式、实践式和培育式为主。针对信息站点中出现的舆情问题,要实施监控,并作出及时回应。回应手段也要多样,既有宣传式话语,也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加让学生喜闻乐见。对于网络盛传的流行用语,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引导,使大学生可以健康使用。同时,培育出一批能够自觉反击网络的大学生,更是这类信息站点建立的重要任务。二是由学校各级党组织、院系建立的网上信息站点,有时称之为“官宣”站点。这类站点的建立,目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主要阵地,但仍需要不断进行强化。首先,站点的建立不能只传播或主要传播校园新闻。在自媒体、流媒体、融媒体时代,学生有时候会抢先于官方发送信息,而对于校园官方新闻的感兴趣度在下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课堂等,这就需要创新传播内容的分布格局。可以分为校园新闻、时政热点剖析、学术交流新闻、学生讨论热点官方回应新闻,从而与学生自发建立的站点交互作用,形成一个联动机制。其次,站点的传播一定要及时。对热门时政类话题、校园类话题的回应,必须建立1小时初步回应、3小时调查回应、5小时结果回应机制。回应话语要与时俱进,不能过于生硬,而要循循诱导,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甚至可以动员思政课教师在课上进行回应。而且热点问题要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这样信息站点的丰富度才会大幅提升,信息站点的占有率也会有效提升。适当地做换位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官方站点,需要官方站点什么内容,需要官方站点发挥什么作用等。这些可能更需要学校在下一步进行深入思考。多次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学校建立的信息站点更要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有效地提升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效性。最后,学校建立的信息站点要更有效地提升其利用率。大学校园网的使用,一般是因为学生、生活两大原因而涉猎,这明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相距甚远,那么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应考虑如何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浏览量和使用率,不是靠段子、美图,而应增加信息站点的理论性和科学性,让这一信息站点具备工具属性,使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时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二、提升教师主体能力,建设网络思政队伍
电视民生新闻论文
【论文关键词】民生新闻;本土化
【论文摘要】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各地风生云起的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的电视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类型不同的是,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的最大意义在于,开始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民生新闻立足国情,顺应主流,与现行的新闻政策实行成功对接;其本地化追求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为构建城市认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准确把握民间的文化精神状态,回归民间,锐意创新,使它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
1民生新闻的选材要贴近百姓生活。
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缺水、漏水,失火、被盗、被骗,走失、纠纷、投诉、求助等诸多方面。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做具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不能走进误区,比如在选题把握上,不能走极端,即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上,新闻停留于琐碎和表面,民生新闻也应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在从本地需求出发,做本地的内容的同时,学会找到时政、经济等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把时政和经济新闻转变成民生新闻,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本土民生新闻。内容为王似乎永不过时,电视新闻也不例外。从地方电视新闻的采访内容看,节目都充分表现出发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习俗、文化习惯,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同时采用平民化的表述方式,突出了地域接近性的特点。地方电视新闻作为各地的大众主流媒体,采访对象基本上是本地区的,收看观众也是本地区的,因此,为了满足观众了解身边事的欲望,更大程度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地方电视新闻大篇幅地播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闻,讲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还有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新闻。这也最真实地回归了新闻的本质。
2电视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
研究生学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文明和谐的研究生学院为目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以加强劳动纪律、保持卫生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快研究生学院整体协调发展,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为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研究生学院快速稳定地发展。
二、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及成员:
组长:张如山
副组长:王建中、董兆军、孙国强、油晓峰
成员:全体教职工、全体研究生干部
电视民生新闻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民生新闻;本土化
【论文摘要】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目前,各地风生云起的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就是地方电视新闻本土化趋势的表现。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具有显著的区别。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电视本土化的实质,是要十分重视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并且要把这一基本观点作为办好各类节目的出发点。
随着新闻的发展,在全国各媒体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平民百姓日常生活,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的电视新闻,这就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它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告知、传递、沟通、控制功能。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类型不同的是,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民生新闻的最大意义在于,开始了中国电视节目本土化的成功实践。民生新闻立足国情,顺应主流,与现行的新闻政策实行成功对接;其本地化追求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为构建城市认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准确把握民间的文化精神状态,回归民间,锐意创新,使它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
1民生新闻的选材要贴近百姓生活。
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停水、缺水、漏水,失火、被盗、被骗,走失、纠纷、投诉、求助等诸多方面。它可以最直接和广泛的实现媒体下情上传的功能,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树立社会公共道德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做具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不能走进误区,比如在选题把握上,不能走极端,即把视角全部放在百姓日常生活上,新闻停留于琐碎和表面,民生新闻也应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在从本地需求出发,做本地的内容的同时,学会找到时政、经济等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把时政和经济新闻转变成民生新闻,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本土民生新闻。内容为王似乎永不过时,电视新闻也不例外。从地方电视新闻的采访内容看,节目都充分表现出发掘和弘扬本土文化习俗、文化习惯,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关注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同时采用平民化的表述方式,突出了地域接近性的特点。地方电视新闻作为各地的大众主流媒体,采访对象基本上是本地区的,收看观众也是本地区的,因此,为了满足观众了解身边事的欲望,更大程度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地方电视新闻大篇幅地播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新闻,讲他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还有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新闻。这也最真实地回归了新闻的本质。
2电视民生新闻的形式要突出地域特色化
“3+”高考模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对策
[内容摘要]高考“3+X”模式及其命题指导思想的转变,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索“3+X”模式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综合”体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促进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3+X”学科内综合跨学科综合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对人才智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综合,以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正是基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有益尝试基础上,提出了设立“综合科目”,实行“3+X”高考的新思路。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我省今年将试行“3+X”模式。毫无疑问,“综合科目”的设立,既是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与支持,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综合科目”要求,更加有效地组织好本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研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
改革后的“文科综合”是在原有政治、历史学科的基础上,增考地理科目,并将三学科合为一份综合试卷。所谓“综合”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的综合能力测试,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由“以知识立意为主”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转变①。虽然2000年高考“综合”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跨学科综合试题占一定比重,但从长远来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深入,逐步加大”②。为此要求我们从长远出发,切实树立从“学科能力培养”向“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转变的新观念,在吸取原有教学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本校、本学科实际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从宏观上看,理顺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大板块结构”,以必修课为基础,选修课、课外活动为补充,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微观上看,首先,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政治课教学,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教学双向细目表,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初步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其次,开设《新闻联播》、专题讲座、自愿选修课、阅览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政治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渗透点、交叉点、结合点;再次,高一、二年级与学校政教处、团委配合,以学校德育基地为主阵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及专题性研究等活动,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实践能力;第四、高三年级的教师在立足本学科教学、抓好学科内部综合的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通力合作,通过阅读相关学科大纲、教材、教参,相关学科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以及重、热点专题研究等,扩大相关学科知识面,了解相关学科的思维方式,共同探讨相关学科间的综合联系,树立起全局观念,改变以往各学科“单打一”、“各自为政”的做法。
二、夯实学科基础,构建“综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