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统计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15:30: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实用统计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实用统计学

高校统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探讨

摘要:课程群建设是高校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深入剖析沧州师范学院统计学专业课程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校外经验,构建了由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等七门核心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团队的组建、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式的升级完善,其中暴露出的不足将是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课程群;统计学;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构建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群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国内有关课程群的研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分析课程群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群内涵、课程群性质和课程群特征等宏观领域,对微观领域深层次课程群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对课程群的建设探索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有关统计学专业课程群建设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2008年之后才开始有相关文献,研究成果较为欠缺.数统学院于2018年开始统计学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先后赴首都经贸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调研取经,探讨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统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旨在通过课程群建设合理配置课程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以促进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统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1.1解决各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问题.调研发现,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政,只关注自己所讲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整个统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脉络没有清晰、宏观的认识[1],譬如,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分析、拟合优度、方差分析、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等知识点在统计学课程中也作为重点知识来讲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有关统计理论的知识点与统计学课程重复,SPSS统计软件分析课程中的统计方法、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方法在其他六门核心课程中也均有涉及.知识点的重复学习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听课效率下降,因教学课时紧张扩展内容的学习受到影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创新能力也受到抑制,因此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亟待优化整合.1.2解决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迅猛,需要高校教师时刻关注统计学前沿知识、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2](P23),譬如,在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应讲授广义最小二乘、二阶最小二乘、非参数回归、贝叶斯统计、分块回归、Stata统计软件、R语言等前沿知识与方法,以适应大数据时展需要,满足多层次学生发展需要.然而当前课程仍以讲授传统理论知识为主,如统计学课程的统计指标、相关回归、统计推断等内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OLS等,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与学科前沿发展存在巨大差距.1.3解决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的问题.《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明确提出:“要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目前教师教学方法大多采用课堂讲授,偏重知识传授轻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气氛不活跃.翻转课堂、雨课堂和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只在有限的几个知识点运用,不能做到课程全覆盖.教学手段单一,大多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板书配合较少.多媒体课件虽具有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优点,但如果播放速度过快,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有限,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教学效果不佳.1.4解决教学团队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各自为战,只关注专业知识在所授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至于它在其他课程体系中的运用情况鲜有关心,这反映出教师教学缺少一种全局观,即专业课程群整体观.互不联通的教学使重复出现的专业知识不仅占用了原本就紧张的课时,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教师应以共有专业知识的联通为桥梁结成一个关系紧密的教学团队,就共有专业知识开展研讨,明确其对其他课程的支援作用.1.5解决课程考核体系不合理的问题.统计学专业大部分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调研发现,学生之间的平时成绩相差不大.因老师更在意自己如何讲好课,因此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对学生课上表现关注较少,平时成绩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期末综合成绩最终也就只取决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期末考试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核,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基本可以通过考试,不能体现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水平[3].统计软件等课程采取撰写课程论文的形式考核,旨在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课程论文完成质量不高,学生应付考试的动机明显,达不到考核的目标.1.6解决实践教学缺乏实战性的问题.统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而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当前我院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以在机房进行软件学习、操作模仿为主,基于教学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但教学案例往往为服从于某个教学目标,对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果过于简单化、理想化,与现实脱节.实践教学缺乏实战性,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分析经济现象时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在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统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

查看全文

医学科技期刊统计学论文

一、统计学方法的种类

医学统计学常用三种类型的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计量资料是指通过度量衡的方法,测量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研究指标的量的大小等一系列数据资料,如身高(cm)、体重(kg)、血压(mmHg)等。计数资料是指将全体观测单位按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如性别、血型、职业等。等级资料是介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间的一种资料,通过半定量的方法测量得到。如临床疗效、癌症分期等。医学论文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有计量资料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常用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等,等级资料常用秩和检验、Ridit分析等。当然,有些资料可以相互转换,数量变量可以转换成等级资料,等级资料可以转换成计量资料。那么医学论文中统计学方法使用情况如何呢?王倩等人研究了五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著中十年来统计学的应用状况,结果表明,1995年发表的论著较1985年有显著进步,文章中统计分析的使用率从40%上升到60%,使用了更多较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t检验和联列表分析均为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最近几年调查显示,近5年国内不同医学核心期刊的统计学使用情况中,t检验占25.9%、方差分析占10%、卡方检验占21%、Fisher概率占1.1%、秩和检验占2.1%、Ridit分析占1.1%。滕洪松等对山东省医学院校学报论著中统计学方法应用状况调查发现,常用的方法是t检验、χ2检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许小幸等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儿科杂志》共发表的776篇论著统计学使用情况调查发现,方法中提到统计学分析者占73%~85%,实际使用者占87%~90%,两种方法的使用比和多因素分析的使用比在2008~2009年有所上升。而赖娟等人对国内有较高水平两种中华临床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杂志》《中华消化杂志》)2005—2006年发表的643篇论著中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率为86.5%,正确率为82.7%,t检验和列联表分析为常见的统计学方法。认为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率和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方法更加多元化,但统计学方法的未用、误用现象仍然存在。

二、常见的统计学错误类型

统计学是衡量统计研究设计是否严谨、资料收集和表达是否正确、统计分析方法选用是否合理、计算和结果解释是否准确的方法。正确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是保证论文科学性的主要环节。然而很多调查显示作者正确使用统计学的状况并不乐观,很多作者(特别是临床一线的作者)对统计学知识了解不够,不能正确使用统计学方法,导致论文中统计学的错误较多。有些是科研设计错误;有些是统计方法描述不清,结论欠科学,或统计检验方法应用不正确;还有些则是统计表图不规范。王倩等人调查显示,最常见的问题是文章中仅有P值而所用统计方法不明、用t检验代替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的比较。滕洪松等的调查也表明,较常见的统计问题有:只写P值而未注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用t检验代替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等级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等。沈进等人对8种医学期刊544篇论著的统计学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136篇论著中有明显的统计学错误,错误率为25.00%。主要错误类型及构成依次为:资料处理方法不当占61.76%,图表错误占14.71%,未作统计学处理占8.82%,率、比混淆占8.82%,其他错误占5.88%。章新生等辨析医学稿件中常见统计学方法误用情况包括两大类,χ2检验的常见误用类型有误用χ2检验替代秩和检验、误用χ2检验替代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误用χ2检验替代配对χ2检验、误用χ2检验处理相关性分析;而t检验的常见误用类型有误用两两t检验替代方差分析和q检验、误用t检验替代配对t检验,作者认为误用χ2检验主要是未结合实际情况和统计分析的目的来正确选用统计学方法;误用t检验主要是未充分理解研究资料是否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以及不能正确判断计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因此,作为科研工作者,应加强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概念和经典统计学方法的使用要求。另外,有学者对比中文、外文医学期刊论文各388篇在统计学方法使用上的差异,在10种统计学应用错误中,缺检验统计量、缺P值或P值不精确、配对t检验未给出差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及生存分析未报告中位生存期,这4种错误中文论文的出错率显著高于外文文献。

三、统计学方法的选择

由于统计学对医学科技论文的重要性,而其错用率又比较高,那么该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学方法?梁明佩等通过自制的统计学审核线路图对医学文稿进行快速审核,首先把握资料的属性,其次理顺文稿的统计逻辑,最后根据统计学公式进行核算,这样就可以较好地掌握三种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的统计学问题。王晓瑜等认为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针对不同性质的资料,注意参数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于定性资料分析,不能将χ2检验视为万能工具,而对于定量资料分析也不能将t检验视为万能工具。另外,各种检验方法均有特定的应用条件,应根据设计类型以及变量类型选择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否则将影响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而要选择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必须要有一定的统计学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技巧,有些人虽然接受过系统的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不能灵活应用、举一反三,遇到相同问题会处理,稍有变化则束手无策。笔者在参阅相关文献后发现,按照许小幸等的四步骤选择统计学方法比较实用,即明确论文的统计学分析目标(统计描述或统计推断)→判断指标性质(定量资料、定性资料或等级资料)→判断指标分布类型(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判断研究设计类型(是两组还是多组,配对还是成组),其所设计的统计学分析常用方法选择树形结构图也让人一目了然,无论是作者撰稿还是编辑审稿,都可以参照这四个步骤来选择统计学方法。总之,以上资料说明医学论文统计学应用总的趋势是:统计学方法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使用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但误用率也较高。对于作者而言,有必要更加重视统计学的掌握,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而对于编辑而言,应为作者当好把关人,严格对待每一篇论文的统计学,保证论文的科学性、严谨性。

查看全文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24例进行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结合护理干预后,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提高了预后水平,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操作及抢救治疗的场所,是医院组成中较为重要的部门[1]。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手术室的硬件水平、医师的技术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不同的护理质量对手术的好坏与预后情况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手术患者一般存在较为严重的负面心理情绪,如对手术的恐惧、紧张、抑郁、焦躁等,需要通过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现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24例患者,其中62例结合护理干预,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24例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0.2±5.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中学28例,大学及以上14例。研究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0.6±6.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中学27例,大学及以上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查看全文

高职金融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探讨

摘要: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较薄弱和教师知识结构不足的原因,使得该课程的教学形式较单一,严重制约着教学效果。如何构建统计学教学内容及方式,满足金融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金融专业

一、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现状

1.高职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对统计学专业设置的目标不清晰而且教学观念较为落后[1],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也相对陈旧,在内容上主要还是以统计学理论的教学为主,没有对统计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很大部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感到枯燥,同时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和统计应用能力也无法提高,从而背离了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2.教材的选用缺乏科学性

查看全文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在这项研究中,调查并分析了从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40名母亲的实际应用和效果的情况,其内容是研究在妇产科管理中对护理风险管理方面的效果如何。其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母亲(140例)进行研究,并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接受妇产科治疗。在A组和B组之间,每组有70个病例。A组的母亲年龄在22~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14±3.11)岁,37名女性是自然生产,33名女性是剖腹产,27名女性是经复产,43名女性是初复产。B组的母亲年龄是从21~38岁之间,平均年龄(29.23±3.15)岁,36名女性是自然生产,34名女性是剖腹产,28名女性是经复产,42名女性是初复产。这两组的总体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1.2方法。B组的研究人员观察到A组女性的传统风险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2.1对护理风险做出识别:管理人员系统地识别、分类和仔细分析出新出现的、现有的和潜在的健康风险。风险管理团队负责统计和分析过去发生危险的情况,其包括弱势关系,弱势群体,高风险时期,明确识别高风险事件等,避免再次进入风险和潜在风险中。1.2.2对护理风险做出评估:一旦风险识别完成,管理层就会准确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害程度,从而得出风险程度和发生的频率。根据统计分析,目前的风险包括工作条件监测,任务管理,山区治疗不孕症,医务人员的反应以及与母亲之间的沟通等风险[1]。1.3观察指标。监控与母亲相关的风险(事故,护理冲突,缺乏护理)。1.4疗效评价标准。满意度调查用于评估产妇的满意度,是以匿名的方式进行调查的。具体内容是服务质量(优:超过80分;良好:50~79分;不佳:不到49分);医院设备环境(系统比例,优:80分;良好:50~79分;不佳:不到49分);治疗效果(优:80分以上;良好:50~79分;不佳:49分以下);满意度(优:80分以上;良好:50~79分;不佳:49分以下)。1.5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n(%)]表示满意度和哺乳风险。测试后x2,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满意情况比较。B组治疗质量的指标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于A组(x2=5.833,P=0.016)。B组治疗效果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4,P=0.028)。B组医院环境设备指标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于A组(x2=3.877,P=0.049)。B组总体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于A组(x2=4.773,P=0.029)。2.2两组产妇的护理风险事件比较。B组事故发生率高于A组。它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x2=4.118,P=0.042)。B组治疗冲突频率高于A组。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的差异(x2=5.819,P=0.016)。B组泌乳障碍发生率高于A组。它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x2=4.834,P=0.028)。见表1。

3讨论

查看全文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患者中的影响。方法212例行四肢远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6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气压止血带,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受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肢体麻木、静脉血栓、止血带休克的发生率分别为10.38%、9.43%、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53%、58.49%、3.77%、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2.45%(98/10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9.06%(105/10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气压止血带所致的皮肤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气压止血带;骨科;皮肤损伤

气压止血带可通过气压的改变对血管进行压迫,有效阻断患肢血流,达到止血目的,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受到四肢外科手术的广泛欢迎[1]。但其所存在的弊端也日益凸显,由于手术所需时间较长,局部肢体长时间处于正性压迫作用下,极容易出现缺血缺氧,造成组织细胞损伤[2]。皮肤损伤作为气压止血带的常见并发症已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围手术期对局部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成为护理工作的关键[3]。本研究中,作者就人性化护理对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患者中的影响展开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来本院骨科行四肢远端手术的患者212例,排除化脓性感染、严重挤压伤、静脉曲张伴血栓形成等禁忌证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6例。1.2方法。1.2.1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气压止血带,采用JS-827A型电脑气压止血带,宽度为5.5cm,上肢手术选择长度为52cm,固定部位为上臂上1/3;下肢选择60cm长度,固定部位为大腿根部上1/3处。局部用脱脂绷带平整包裹作为衬垫保护皮肤。工作时间控制在1h左右,工作压力控制在上肢<35kPa、下肢<75kPa。1.2.2护理方法。1.2.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术中时刻注意密切观察,在合理控制充气时间、检查止血带工作情况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局部皮肤状况,一旦出现压红症状,应及时与手术医生、麻醉师沟通处理。1.2.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①术前:做好疾病宣教工作,就手术流程向患者做简要讲解,说明止血带的工作原理,并强调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感觉丧失等不良反应。充分关怀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缓解其紧张等不良情绪。②术中:选择合适绷带作衬垫,松紧度以一指为宜,并充分固定防止滑脱。合理规划调度,严格控制手术时间,若>1h,则视分次缓慢情况放气10min,并抬高患肢,保障局部血供。③术后:松止血带后需对局部血供进行密切观察,并对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辅助按摩促进血液循环。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1.3.1皮肤损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皮肤损伤情况分为暗红、淡红、无压红。1.3.2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疼痛、肢体麻木、静脉血栓、止血带休克等。1.3.3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从沟通、环境、操作等方面对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完全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度=(完全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深究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革新

一、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教材照搬本科院校统计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高职高专统计学教材大多数还在沿用本科院校的统计学教材,有些冠以“高职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材”的统计教材,但其内容几乎都是沿用统计学知识体系的整个框架:从描述统计入手,接着介绍抽样分布与推断统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模型、指数与预测等),不见编写模式改变,只是经过内容瘦身,篇幅小了,知识点未少只将教材改头换面供高职高专院校使用而已。这样非但没有起到简化教材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因删减篇幅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教学偏重理论知识,忽略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

由于教材的局限性,统计课程教学基本是在本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要么是改头换面,引进一些案例,增加一些强化性练习题目,谓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这些案例普遍未能体现专业特点,缺乏时效性,也不具备实践意义。笔者曾使用过一本统计学教材,教材中有一道关于白炽灯抽样检测的数据实例,要求利用厂家对白炽灯的抽样检查数据分析厂家的白炽灯质量情况,并对厂房提出质量改进建议的习题。当今,白炽灯作为高能耗产品正处于迅速淘汰、退出市场的阶段,因此,研究这种实例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目前,各高职院校广泛运用的教材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是沿用旧的统计教材案例,真正能体现理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统计方法的实用性的案例少之又少。

3.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程度差,学生难以与本专业知识结构产生联系

查看全文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8月收治的264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命体征和舒适度。结果实施舒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呼吸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以及环境四个维度的舒适度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促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效果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手术操作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会给其心理及生理功能造成不利影响,这种生理及心理功能障碍会间接影响手术操作及麻醉效果,不利于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2]。相关研究证实,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是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3]。现分析了我院收治的264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2016年2—8月收治的264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1例,女133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2.7±1.6)岁;手术类型:骨科手术78例,妇产科手术63例,普外科手术57例,肿瘤手术36例,神经外科手术30例。将所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查看全文

论《社会统计学》案例教学中教师定位

摘要:社会统计学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通过科学合理的案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实现社会统计学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活动。教师角色定位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了社会统计学案例教学能否有效开展,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社会统计;案例教学;教师角色

统计学是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一门方法论学科。社会统计学是将统计学用于社会学而产生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是社会学专业及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社会统计学以概率论为数学理论工具,介绍一系列可用于描述、整理和解释资料或数据的统计工作和技术。社会统计学是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统计和研究自然社会事物的规律,对事物进行归纳推理。案例教学法始于美国哈佛大学。JohnBoehrer教授对案例教学定义如下: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在某些现实的约束条件下,让学生运用智力和情感,锻炼他们面对复杂问题作出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统计理论的认识,还能锻炼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师是课程定位认知的导航者

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大都是文科生,对数字与数学普遍不是很敏感,数学基础差,数学知识储备有限,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不足。很多学生由于数学难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学习动力不足。进入本学期第一次社会统计学课堂,我就了解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初步认识。学生反映,以前就没有学好数学,教材内容多,图表多,公式多而又难,抽象的理论知识,更是让学生对学好该门课程产生了恐惧心理,导致学生没有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认为他们没有学好数学,当然学不好社会统计学课程,学习压力大,没有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对社会统计学与数学之间关系的认识存在误区,学生对该课程定位的认识不清晰。教师要明确教学体系和课程定位,发挥好“导航”功能,引导学生明确课程定位,帮助学生梳理数学和社会统计学课程的关系,帮助学生区分数理统计学与社会统计学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讲授学习好社会统计学的方法,给学生加油,打气,提升学生学好这门课的信心。社会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文科生学习社会统计学课程,该方法能够更好地结合理论和实践开展该课程的学习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和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科学合理的案例,利用文献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为以后学习社会统计学打好基础。教师需要循序渐进地将科研渗透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拉近教与学、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二、教师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导演者

查看全文

财经类专业统计学论文

1统计学的重要性

(1)所谓的统计学就是用来收集和分析信息和数据的一门科学艺术,它通常是通过对差别的个性进行深入探究,然后找出这些差异之间的一般规律,因此它通常被称为是将科学和艺术紧密联系起来的一架桥梁。统计学一般是利用概率论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所要观察系统的数据全部收集起来,在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和整理,然后在通过所总结出来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推断和预测,这样就可以为相关的决策提供较为完备和科学的参考依据。首先,统计学是进行数据研究的一门科学,这里的数据并非是指数学中存在的数据,也不是具有抽象性的数和形,而是指那些实际存在的数据、测量的数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其次,统计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而不是用演绎的方式。之所以采取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而非演绎推理的方式,主要是因为通过演绎推理所得出的结论通常在前提中蕴含,这就会造成在推理的过程中不会对现有的前提进行突破,更不用说会出现较大的创新了。而归纳推理一般是通过从个别到一般,从抽样样本到整体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最后,统计学的研究并非是明确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正是基于它的不确定性,才促使统计学在研究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新的思想和理论。

(2)目前,统计学在各个学科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统计学是一门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每一种科学都是对客观事物潜在的规律进行研究的,规律需要在反复的实验中不断地重复出现才得以确立,这些规律通常都会重复出现,而那些不会重复出现的事物就不能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比如说四季都在运转,不停的更替,这样才能在不断的重复中研究出变化的规律。统计学就是对不断变化的事物进行潜在规律研究的一门科学。所以,统计学是其他学科得以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缺乏了统计学的科学研究是不能成功的,是缺乏新意的。其二,统计学是管理工作的最佳工具。正如同政治家离开了统计无法科学地施政一样,企业家一旦脱离了统计,那么他的决策就会存在着不合理性。每一项工作在进行管理之前都需要对整体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全局。所以,学好统计学就能够更好地开展任意的工作。

2财经类专业中统计学的改革发展与现况

我国的统计学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但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尤其对于财经类的专业来说,统计学的定位和专业知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都要和其专业的主要学科协调和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因此,财经类专业统计学的改革应该建立在对统计学的具体应用的分析基础上,比如可以对统计学理论在社会经济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实证分析。这是对统计学改革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只要明确了统计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对统计学的改革,不断地对统计学进行完善。根据上述的结论,财经类专业的统计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财经类专业统计学的课程体系改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