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18:54: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实验课程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金融实验课程创新论文
摘要: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高校对金融学专业教学的改革正在探索中。文中结合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阐述了现有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对实验课程改革的安排模式和思路作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生理学实验课程改革论文
1传统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实验课不重视
大部分学生对于生命科学教学中的理论课学习普遍重视,而对于实验课教学却缺乏足够重视,草率地认为学好理论课就等于完全掌握这门学科的全部内容了[6-7]。传统的实验教学注重强调实验是验证理论的一种工具,一般安排在理论知识讲完之后再进行,往往只是针对某一理论和规律进行的简单验证。这种教学方法最终会导致学生在实验中只是机械地操作,没有探索创新的意识与兴趣,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也不能适应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本科教育的要求,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生物科学人才的要求。
1.2实验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为主,使用材料单一,实验方法相同。即使学生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他们也对理论预期深信不疑,甚至按照预期值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修改,导致实验结果基本相似,实验报告千篇一律。因此,这均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相对陈旧的实验内容,和缺乏新意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8-9]。
2模块式教学在高校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化工物流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论文
1化工物流实验实训课程设计问题分析
当前物流管理实验实训教学已经成为各个学校重点建设领域,从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检索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已有160篇涉及物流实验教改的学术论文。内容涵盖课程体系建设;仿真模拟,实验平台设计。对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课程问题的分析既有类同性,也有各自学校的不同特点。本文结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分析后总结如下:
(1)课程问题。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维度,从数量维度而言,尽管实验实训课程学时有限。实验实训课程通常安排在学期最后三周以及一些任课教师的课程实验,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学时数、实验场地受限等因素,个人缺乏足够的动手机会与时间。学生对于实验仅存在初步感性认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从质量维度而言,实验实训课程最大的问题并非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而是缺乏设计,不同实验之间缺乏逻辑性,与实际企业应用脱节明显。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目的性不清,并不了解为何要做这项实验,当然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参与主体问题。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维度。从教师维度而言,由于化工物流实验实训课程的专业性较强,仪器设备使用较多,因而对于教师的理工类理论实验能力要求较高。此外实验设备由于使用损耗而导致测试性能不佳也会增加教师的授课难度。这都要求开设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师团队制定完整的实验教学手册,对于相关设备原理以及现场操作过程中问题有所了解。从学生维度而言,物流管理专业属于经管领域的学科,学生中文科生占比较高,化学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而前置课程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并未完全体现。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对于学习难度的估计存在过度现象。
(3)考核问题。实验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历来是个难点问题。在实验教学中通常按照出勤率、教师的主观评判给定学生最终考核结果,因此偶有同学因缺勤导致课程不及格,而通过率还是很高。这种考核体制客观上也使得学生对于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低于理论考试课程。
2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实践的思路
新工科物理实验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从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教育目标出发,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创新性物理实验改革方案,从拟解决的问题及目的、国内外各个高校关于此问题的改革措施、多学科交叉创新性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方案的具体思路和举措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该改革方案将传统的物理实验与多学科科学前沿相结合,推动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各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物理实验,将为“本研贯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工科;多学科交叉;创新性
1多学科交叉创新性物理实验课程改革方案拟解决的问题及目的
在新工科背景下,目前我国物理实验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实验内容陈旧过时,知识点单一,往往只是教科书上已有基本物理知识的简单重复,实验内容不交叉、不综合,当前的物理实验内容很难体现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3].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当前高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新知识和新技术面前显得格格不入;2)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中,物理实验往往被简单分割为普通物理实验与近代物理实验两门相互独立的课程.而其中普通物理实验又被分为力、热、光、电、磁等相互独立的内容,实验内容在物理学科内部都很少实现交叉融合.学生更难将物理实验内容与本专业科研应用交叉联系,这与当前发展多学科交叉新工科的目标相违背;3)传统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和演示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老师的操作步骤要求按部就班的按照一样的实验方法重复同样的实验内容.过程中学生各自利用实验室配备的相同的实验仪器完成同样的数据测量.这样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且毫无创新性和趣味性,学生不感兴趣,只是机械的完成课堂任务,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意识,很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因为这样,多年来我国培养的学生与西方先进国家学生相比,虽然考试中可以发挥的很出色,但是一到解决具体问题时,就显得很不自信,面对问题不知所措,相比之下,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其匮乏;4)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教师方面也大多只是每节课机械的完成相同的教学内容,就教师教学而言,也很难激发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开发新实验内容的兴趣.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多学科交叉创新性物理实验课程建设,从面向新工科发展和培养多样化、创新型人才的角度来考虑,期望通过改革实现以下目标:1)将传统的物理实验结合多学科科学前沿,推动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各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物理实验,将本专业科学前沿与物理实验内容相结合.使学生不仅仅能熟练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还能够学会融会贯通,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为“本研贯通人才培养”奠定基础.2)培养学生具有工程设计思维,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角度看待科学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跨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人才特征,具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有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有能力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去预测和解决未来科学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3)将现代信息技术带入教学,比如“雨课堂”等.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改变目前传统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热情和激情.
2国内外各个高校关于物理实验课程的改革措施
由于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们更加突出物理实验“设计性、研究性、探索性”的教育功能,国外著名大学各自形成了各具特色、比较完善和先进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德国大学所开设的物理实验课偏重于设计性实验.著名的德累斯顿大学(DresdenUniversity)和凯泽斯劳腾大学(KaiserslauternUniversity)对物理实验相当重视,他们开设的“物理实验”课程中包含很多研究性物理实验,教材中不给出实验步骤和过程,只提问题和要求,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方案,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设计具体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实验所需的仪器也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去构思设计,实验室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的实验仪器,需要学生自己根据设计思路,采购所需配件进行组装,最后利用组装好的仪器再进行测量[4-6].这个过程虽然耗时,但是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该课程,使学生不仅学习了某个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还掌握了仪器测量原理.例如,几何光学关于薄透镜的实验项目,我们现在的传统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光学元件,利用光学原理测量透镜的焦距等,实验枯燥又缺少实际意义,学生虽然学习了透镜原理,但是连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原理也说不清楚;德国大学将薄透镜实验按设计性实验教学,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提供的若干块薄透镜先自己组装透镜组装置,比如望远镜和显微镜等,然后再利用所组装仪器进行观察并测量分辨本领和放大倍率等,虽然实验难度上比较大,但事实上这种设计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却有很好的效果.英国的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对实验教学也非常重视,与我国高校要求大二开始做实验不同,曼彻斯特大学要求物理专业学生从大学入学开始就着手设计性实验的练习,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验,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过程中首先需要搜集资料,然后根据整理的资料进行组内团讨,整理出实验方案,就实验方案开展实验,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也可以根据讨论结果征求教师的指导意见,取得一致意见后继续开展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组内各个同学分别发挥出了各自特长,在搜集资料、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论文书写等方面分工协作完成.另外,实验内容上,基本各个设计性实验内容都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使学生逐步了解和适应科研工作,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7].而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取传统验证性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统一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严重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我们现在“本研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另外,继续按照这种验证性教学模式教学也不利于我国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逐渐意识到该局面的严重性,逐步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改变当前实验教育现状,相继开设了一定量的研究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为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机会[8].其中,复旦大学走在国内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前列.他们所开设的设计性实验,教材中没有实验步骤,只有实验研究课题没有实验原理,只有一系列的问题.他们将设计性实验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但是授课模式近似于课题研究形式,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最少一个学期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过程中学生自己先根据课题名称和教师列出的一系列问题查阅资料,以自学为主,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组装和调试实验装置,测量数据,完善测量装置和方法,最后完成课题[9].浙江大学也开设有“小课题物理实验”,主要是设计性实验.首先由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特长等选择所研究的课题,实验室配备基本实验仪器和所需基本资料等,学生按照课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但是由于课题的设计性和开放研究性,完成时间会较长,一般为一学期内完成,实验授课模式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生随时可与教师取得联系,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完成实验内容[10].北京交通大学全面改革了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核心就是变原来的解释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参与和动手设计中训练实际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11].综上所述,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创新型实验的改革,但是就改革内容来说大多只是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将传统物理实验原有内容改为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而并没有针对适应新工科要求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对实验内容做颠覆性改革.本论文提出的多学科交叉创新性物理实验课程改革,以开发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多学科交叉创新性物理实验为目标,结合相应教学方式的改革,期望为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人才提供支撑.
综合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论文
一、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化学基础性人才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的教学实践过程,如何在课程设置方面深层体现基础性人才培养的多重需求,完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架构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研究的教学实践过程。综合化学实验综合了四大化学中的众多实验方法和技术,我们根据“知识点”来进行设计选择,即对化学学科的内容、要求及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进行通盘考虑,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和各种表征手段,以及应该了解的当今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筛选出来,进而对实验内容进行设计和选择。因此综合化学实验具有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广泛性,实验技能的全面性,实验性质的探索性,实验操作的开放性,实验课程设置的独立性,综合实验选题的先进性等特点[1]。在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经济正在走上以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为主导的创新强国之路。我校化学专业顺应时展,最近几年毕业班至少一半的学生报考研究生,录取率逐年提高,一些毕业生进入化学化工类科技企业工作。因而,综合化学实验开设一些若干技术操作程序融合程度比较高的准科研型的化学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怎样将基础实验教学阶段学过的各种分类操作和技能加以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则根据我们实际情况,开设了一些包含某些特殊技术的实验。这里的特殊技术有两种含义,一是接触一些在中低年级难以量大面广地推开的现代化仪器分析和测试技术。二是让学生接触一些交叉学科的技术实验,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更好体会不同学科在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新理论新发明的产生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或者交叉点上,让学生懂得,重视边缘和交叉学科将使科学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这是符合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实践证明,综合化学实验拓宽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继续深造学习的积极性,并有迅速适应科研和其他工作的心理准备。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综合化学实验是以具体的实验项目为载体,将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融会贯通而设置的综合训练环节。在化学一级学科的层面上研究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制备、分离:分析、表征等各种实验技术。很多实验内容反映化学各研究方向的重大进展、前沿和交叉领域,集合成、分离提纯、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结构表征、性能研究等为一体,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2]。当实验所用药品有一定的毒性时,要求学生实验前就要检索药品的物化特征,从而预防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危害。实验的关键是“知识”到“人”的转变。这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知识搜索能力、整合和运用能力、研究与合作能力等,而且能够造就有素养、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有社会价值的人。化学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以前很多化学师范专业毕业生并不熟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应用,例如每个家庭日常生活都会用到的洗涤剂和化妆品,主要成分其实都是表面活性剂,2020年全球表面活性剂产量将达到2280万t,年均增长率近6%。我们开出了对洗涤剂和化妆品进行配方并优化的实验,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也对日化产品的应用和发展有了深入了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环保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发达国家大学很注重让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例,理工科学生在一年级时就有教授和几名同学的小范围专题研讨,本科生需要在毕业前能完成一篇文章或一个研究课题,并要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因此,我们利用综合化学实验课教学的特点,筛选了部分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改编成实验项目。引导学生了解项目相应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技术,从化学专业技术视角来对待科学技术问题,锻炼查阅文献、独立思考和结果评估的能力,以锻炼学生面对挑战、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研究导向型学习和开发潜能的目的。
三、教师在设计综合实验中起统领和评判的作用
教师安排实验项目给学生,学生应该自主完成实验并对其获取的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在实验中所遇到的疑点和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自规划实验实施方案。在实验开始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检查学生们的设计路线,指导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和安全问题防范,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判。
中学实验课程与信息技术论文
【摘要】新世纪,信息技术正不断改变着人们,思维的方式。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中学实验课程整合是近一段时期以来界的热点话题。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程整合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在实验教学信息化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实验选题范围狭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相对困难等现实难题。本文正是针对实验教学的新特点,对上述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另外,文中还对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程如何实现有效整合,以及整合的具体模式,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实验课件设计的基础等相关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技术;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引言
已经进入21世纪,这个以知识为主体的时代,对知识型劳动者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对知识的欲望空前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渗透,使我国教育领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教育信息化迅速明显加快。实验教学作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业已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信息化速度大大加快。现今实验教学过程中己很少有单纯的传统教学仪器,一般都用机做终端,形成新一代智能化实验教学仪器,以弥补传统教学仪器的不足。本文的重点正是新形势下信息技术与实验课程的有效整合。
实验是的基础,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习者学习实验的测量、学科基本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具有能动性,对实验加以理解和体验;无论是课堂实验还是家庭实验,都成为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上讲,学生也是实验教学的一种资源。但是中学实验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知识面窄,发现问题、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下降,这已成为中学的实验教学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寻求现实的可操作性的途径和方案,促进技术优势转化为教学效益,推进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效用,因此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要是进行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CAI),即利用计算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对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储存、处理和监控以及对实验进行模拟、重现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优势,与传统实物实验优势互补,化抽象为形象,提高实验的效果。开展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研究,可以解决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是实现实验教学最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研究生基础医学课程实验设计论文
自1998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招生数量每年约递增25%~30%。面对来不断扩大的研究生队伍,如何有效地探索和发展研究生教育,同时稳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点。面对社会的迅速转型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对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1]。目前教育部正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是这项改革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人才培养模式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2]。
1.国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与研究的基石,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教育教学是国家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由途径。研究生基础医学阶段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具备自主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具备在交叉学科领域进行广泛探索的能力的研究生[3]。然而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却面临着诸多问题。
1.1实验创新能力基础薄弱
研究生生源情况堪忧,实验创新能力基础薄弱,自主设计和不断修订完善科学研究实验计划的能力欠缺。随着当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4],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特别是很多研究生实验能力欠缺,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在较短的基础阶段学习之后,许多研究生自主设计和不断修订本完善科学研究实验计划的水平不强,难以独立完成课题论文设计或设计水平不高。另外,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和收入差距,许多优秀毕业生更多地选择了临床学科,选择基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数量不断下降,同时其它医学专业研究生在基础阶段课程学习中也普遍存在着“轻基础、重临床”的观念,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也显著地影响了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1.2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不合理
高校开设会计学实验课程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会计学实验课程设置的现状、会计学科有关实验课程开设的几点构想、结语四个方面进行对高校设置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论述。其中,内容包括:实验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经费紧张、资源匮乏;学生普遍对实验课不够重视;高校激励机制与管理体制跟不上等不足;会计学实验的设置会计学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分为单项实验、阶段性实验、综合实验;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合理、实验内容清晰、实验目的明确;高校的会计学教育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会计手工实验教学不能减少等。具体材料请详见如下。
摘要:阐述了当代高校会计学专业设置实验课程的必要性、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开设的现状、并具体探讨了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设置的体系问题。文中提到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实验应该开设财务管理实验,同时,还应增加创新性设计实验或增加修改缺陷条件的实验,使学生具有自主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创新
1引言
实验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高等院校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会动手、能分析的预测、决策型、而且会应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在学生进入社会以前,能够在实验室进行专业课程的模拟实验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进行银行会计模拟、税务会计模拟、商业会计模拟等,使学生对实务操作感性认识,以缩短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努力建设好管理学科的实验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的需要。
2会计学实验课程设置的现状
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1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民办高校近些年逐渐发展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亟需改变的问题[1]。
1.1实验仪器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大部分民办高校受经费制约,物理实验教学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实验仪器陈旧、紧缺,很难满足教学需要,甚至出现实验课上多名同学共用一套仪器的情况。这样的物理实验课,已经与其初衷背道而驰,无法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伴随着教学设施资源不足困境的加剧,部分民办高校中出现了大学物理以及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时数量被一砍再砍的严重局面,更有甚者,个别院系片面强调专业课而索性停开物理课,使得部分高校的物理教育被边缘化,教师教学积极性受到冲击,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动力缺失,进而产生恶性循环,此种状况令人担忧。
1.2实验内容陈旧单一
据了解,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基础性实验教学模式者居多,分层次教学还未普遍实施。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时间限制过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远远不够。部分实验之间重复较多,许多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不同的课程中反复训练,实验设计缺少整体观念。再加上实验器材的封闭性,学生一般只能按照老师的讲解进行重复性的验证实验,不利于学生个性与创造才能的发挥,从而抹杀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质,不能体现物理实验应当具有的探索性精神[2]。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表明部分民办高校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未能将其置于本科教育体系的应有地位。同时,上述问题的持续存在且无明显改观迹象的现实,也为从事大学物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敲响了警钟,昭示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程化学实验功能分析论文
[摘要]新课程实验化学模块与其他模块中的化学实验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价值,从课程论、认识论、方法论和教学论等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课程实验化学模块与其他模块申的化学实验存在显著的功能差异,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差异,才能理解实验化学模块的设置目的和课程取向,最大程度地实现实验化学的课程价值,从而为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实验化学;化学实验;新课程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次以课程的形式设置了实验化学模块,它和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其他五个模块共同构建了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满足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实验化学作为其中的技能性课程,无论是在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方面,还是在课程建设方面,都具有独到的作用和价值。但从当前实验化学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对实验化学的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得不够深入,对实验化学与化学实验的功能区别认识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实验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模块整体价值的实现。我们有必要从课程论、认识论、方法论和教学论等角度对实验化学和化学实验的功能加以辨析。
一、课程论视域下的分析
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从教科书编写来看,化学实验隶属于各个课程模块,是各模块内容的一部分;而实验化学是一个独立的课程模块,是以实验内容为主的一门学科课程,它的开设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那些对化学实验有兴趣、有潜力,有实验特长的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8实验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