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课程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13:20: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实习课程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论文
一、“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的特点
园艺专业成立之初,园林学院针对园艺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保证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设置了“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温室操作与管理”“种苗与苗圃学”“植物设计与应用”等课程的实践环节。此外,每年10月份,学院针对大四学生开设了“园艺综合实习”课程,安排学生赴云南省昆明市开展为期12天的专业学习。“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12天的专业学习将建立起一个全新地域植物种类的识别体系,并与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属的横向归纳与总结。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将温室操作与管理、切花(盆花)生产理论与技术、种苗与苗圃学等课程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同时还要与当地专业人员进行咨询与沟通,以汲取第一手专业知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共设有5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都对大四学生开设了必修的“综合实习”课程,这也是园林学院教学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园艺专业开设的“园艺综合实习”课程,从2004年开课至今,风雨无阻,从未停歇,十多年的教学实习经验得到其他高校及同行的认可。
二、“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云南是地处低纬度的高原,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宜人、开展实习的人工成本较低。“园艺综合实习”课程选址昆明主要是因其在全国花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花卉产业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国每10枝鲜切花就有7枝来自云南。2011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首次突破100万hm2,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出口接近5亿美元[2]。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花卉贸易正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出口贸易新的增长点。面对着新形式、新方法、新技术、新品种的不断涌现,云南的花卉产业结构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引种、育种、种苗生产到栽培、大规模扩繁再到采后处理、包装运输及营销推广,其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为“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目前“园艺综合实习”课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课程组织形式及授课方式已趋于稳定。但是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存在着的一定的问题。(一)植物识别种类欠缺多样性。“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植物种类的识别主要是教师对昆明植物园、黑龙潭公园等有一定历史底蕴的区域所引种栽植的植物种类进行讲解,这些植物种类虽然能够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西南地区主要栽植的植物类型与种类,但是对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专类园(竹园、棕榈园、岩石园等)、湿地植物及适宜在西南地区栽植的园林植物的新品种介绍不足。(二)植物应用调查欠缺综合性。昆明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丰富,加上适宜的气候以及昆明老城丰富多彩的文化属性,使得植物的应用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随之而诞生了具有这些属性烙印的地域特色的园林形式。近年来街旁绿地、高档小区、大学校园、湖滨湿地、政府绿地等公共空间的园林建设初具规模,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在之前的实习内容中并未得到重视。(三)学生在实习中缺乏主动性。通过对云南云花联合运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实地调研,学生可以近距离了解观赏植物是如何一步步从种到收,再变成老百姓手中的消费产品,也就是在全产业链视角下,使学生掌握观赏植物的流通运行机制。课程实习选择的每一个参观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都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如果学生不能主动了解各个企业的特点以及不同企业间的联系,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实习,也就不能高效系统地将实习内容消化。加上实习过程中受天气、参观顺序,参观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有些实习变成了对一个又一个知名企业的参观,无法达到实习应有的效果。(四)课程实习的后勤保障欠缺合理性。“园艺综合实习”课程综合实习历时12天,包括了从基本的植物识别到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方法等内容,实习目标是要学生在短短的12天里,初步建立起对一个陌生城市植物资源的基本认知体系。同时,学生要在实习过程中,对行业龙头企业所涵盖的从植物新品种的研发、种植、经营到生产、销售、流通、市场等各个环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时间短,节奏快,任务重,课业量大,对于任课教师及学生均有较大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带队教师除要熟悉西南地区园林植物种类之外,还需协调实习过程中要参观的各个企业,安排实习时间、参观线路及内容,并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作出及时的处理,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教师对于知识传授的专注力。
三、“园艺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园艺综合实习”课程内容优化首先应将知识点(植物识别、温室操作、苗圃管理等)整合到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参观知名企业、调查公园/公共绿地等),设定较为合理的实习线路;其次,通过对新品种应用、生产经营、技术革新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实地调研,将所学的相关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初步构建起园艺产业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增加植物识别种类。首先,以常见园林植物认知为主,适当增加野生植物资源介绍。例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参观了昆明金殿名胜区(金殿植物园),园内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古树参天,文化气息浓郁。园区新改善的温室群、世界杰出茶花园及木兰园、杜鹃园等可以让学生温故知新,进一步了解熟悉西南地区野生植物资源概况,完善植物认知体系。其次,增加湿地植物的认知识别内容。例如随着昆明高原湖滨生态城市建设、昆明湿地建设,相对应的园林水景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昆明市湿地总面积已达到6万余公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海东湿地公园,其丰富的湿地植物(水生植物)成为了植物识别体系中重要的部分。第三,加强植物品种介绍。如昆明植物园(东园)收集了丰富的茶花品种,新建的竹园及棕榈园中也收集引种了一定数量的新品种,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黑龙潭公园中引种的梅花、杜鹃花品种数量逐年增加,加之其品种分类清晰,是学生深入了解品种资源的范例。(二)丰富园林应用调研的类型。为取得较好的课程实习效果,教师应带领学生多走多看,观察了解各种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居住绿地等)及园林植物的不同应用形式(花坛,花海,花境,专类园、雨水花园,垂直绿化等)。因此,笔者首先减少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的参观天数,因为世博园的维护经费逐年减少,景观效果不如从前,所以授课时间可以从之前的3天减少至1天。其次,应取消五华区政府绿地的实测,增加呈贡新区政府办公楼公共绿地的调研。因为呈贡新区公共绿地为新建项目,群落结构丰富,物种多样,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景观效果。第三,课程实习应保留市属公园大观公园及翠湖公园的调研,增加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校园景观的调研。因为历史悠久的云南大学在校园景观的营造上结合了古老的建筑及灿烂的文化,有一定的特色。其利用植物进行的空间营造及植物景观的尺度等适宜学生进行学习调研。第四,居住区及道路景观的调研应在休息日完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调研任务。各小组以昆明市政府的《昆明城市园林植物推荐名录(2016年)》作为参考,调研植物景观视角下的城市风格、街头主景、乡愁景观等,学生通过调研发现城市建设中植物选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人建议。(三)合理规划企业参观实习的要求。改革前企业参观行程的安排随意性较大,缺少合理的规划,导致学生对于花卉生产流通环节的整体认知过于破碎。所以,选择参观的企业要综合考虑企业及公司的经营范围、在全产业链中的位置、企业基地所在地的交通情况、便利程度以及参观费用等因素,合理规划参观企业的行程,争取让学生在一次出行中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不同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式,如企业的类型、产品的结构、种植方式、不同的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掌握花卉生产流通的全过程[3]。合理规划后的企业参观行程见表1。
医学妇产科理论实习课程改革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调整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总教学时数中实习课的比例;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及引进教学模型;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妇产科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是各级医院的四大科室之一、妇产科教学作为重要的临床主干课程,由理论课和实习课组成、妇产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增加妇产科教学中小班实习课的比例、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困扰医院正常运行的较严重问题、很好的解决产房现场观摩时间和条件限制的困难、教师有目的地总结及对学生诊疗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为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7年制学生,我们对实践性非常强的妇产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课程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课时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及病历讨论库,改进妇产科教学模型,引进国外先进的模拟病人计算机系统等,以提高妇产科临床实践综合能力。
关键词:七年制;妇产科学;实习课程
妇产科学是临床二级学科,是各级医院的四大科室之一。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学历来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影像医学、医学检验、高等护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近年来七年制临床医学教学做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临床医学教学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趋势。
妇产科教学作为重要的临床主干课程,由理论课和实习课组成,其中实习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科多媒体教学已经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然而,作为妇产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实习课仍沿袭传统的方法。其次,妇产科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习课中已安排了临床的部分,但由于妇产科的特点往往不能按计划完成,尤其是给男同学的学习带来困难。为了培养医学精英的7年制学生及临床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高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我们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中的实习课部分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调整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教学总教学时数中实习课的比例
无机非金属材料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环节,在其构建过程中,要按照工科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优化实践内容与实习体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系统化的构建设计。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十分重要,是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部分,高校应当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高等工程教育逐渐注重起这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设了一系列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实践课程,为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巨大贡献。
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随着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比越来越大,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课程,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工程实践,使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素质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上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第一,重理论,轻实践。在当前的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中,教学课程的安排多以实验演示为主,学生动手实践环节较少。设计课程安排不足,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也不足,导致学生实际工程能力差。由于缺乏实践因此在创新实践教学上表现大打折扣,学生缺乏创新实践能力。第二,实习效果不佳。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教育专业中,实习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然而在实习时经常会出现担心学生能力不足而导致影响生产或者承担安全责任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除此之外学校在于地方企业合作时在学生实习的落实上也有所缺乏,加上学校的实习经费缺乏,使学生实际实习时间缩短,实习效果不佳。第三,教师素质问题。近年来诸多高校为了科学研究以及教学体系的构建,引进了一批高学历的年轻教师,然而其缺乏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工程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的操作不足,导致其在教学时偏向理论化。
2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小学教育实习课程实效性分析
摘要: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教育实习课程是职前教师踏入教学现场的第一步,具有统整理论与实践的功能,增强其实效性是强化该功能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析台湾D大学“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实效性,即:该模式对教育实习课程目标达成的实际作用效果。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访谈、观察、文本分析收集相关资料,从研究者和参与者视角对实效性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实习学生在实践性知识、教学技能和反思能力层面成效显著,且师生对其作用效果多给予正面评价,由此可得“行动—反思”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增强教育实习课程实效性。
关键词:个案研究;“行动—反思”教学模式;小学教育实习课程;课程实效性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台湾地区教师教育现况。台湾师资呈现供远大于求的现状,致使教师岗位竞争异常激烈,对教师教育质量较之前更高,因此如何强化教师教育的功能成为教师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实习课程是师范生踏入教学实践现场的第一步,具有相当的重要性,[1]因此提高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效性,强化其统整理论与实践的功能,是强化教师教育功能的关键。(二)应用“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于教育实习课程的原因。由于“行动—反思”教学模式旨在促成实习学生有系统地多层次反思,以达到落实知识建构、统整理论与实践的目的,恰与教师教育需求相契合,加上该模式的理论发展成熟,被推广至台湾部分师资培育大学①的教育实习课程中,本研究所选取的台湾D大学便是其中之一。虽然该教学模式被应用于教育实习课程中,但将其应用于教育实习课程是否可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有待考证。D大学是台湾东部第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2008年并入H教育大学为它的一个教学机构——H教育学院,自此被正式列入台湾师资培育大学。应用“行动—反思”教学模式的是H教育学院课程系的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教育实习课程。该课程在应用前,是以“行动取向”作为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理念,旨在培养师范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言说、展示、教练和安排学习环境等具体表现。[2]该取向认为教师教育是表现的教育、用于表现的教育、为了表现的教育。经实践后发现,“行动取向”虽有丰富的概念基础,但缺少变量及对变量间关系进行界定,[3]使教师在实施时难以把握其内涵,而且在实施中出现了“重行动,轻反思”的现象,行动与反思没产生共同作用力,使得实习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表现不能够进行深入、系统地反思,只能用常识语言、概念、命题进行反思论述或描述性反思,而无法通过反思为后面的行动提供可行性方案,不利于教育实习课程目标的达成。(三)研究问题。综上所述,“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为D大学教育实习课程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该模式是否可以取代“行动取向”成为教育实习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是否可以顺利解决教育实习课程之前存在的问题,增强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效性?该模式的应用在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施中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考证。故本论文将研究问题确立为:“‘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实习课程的实效性如何?”,把课程实效性分解为“学生学习成效如何?”和“师生对作用效果的评价如何?”两个子问题来探析。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文以质化研究为取向,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立意取样的方式选取D大学H教育学院课程系开设于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作为研究个案。以参与该课程的实习指导教师2位、实习辅导教师5位及其中的两个实习小组所包括的9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观察、文本分析对“行动—反思”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教育实习课程实效性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借助Nvivo10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类属分析与归纳得出研究结果,采用“三角检验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以确保研究的效度,制定研究伦理的注意事项。
药学实习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对四年制药学本科生而言,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是其药学专业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此,加强对其在实习阶段的培养,对提高药学本科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学生实习,主要是给他们提供动手锻炼的机会,以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为其日后的就业提供职前培训。其实,药学本科生的实习不仅可以实践和巩固学生前期学习的药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学习、训练药学专业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培养其积极自主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1]。以下对几年来在实习生指导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进行探讨。
1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虽然药学本科生经过科学系统的大学课程教育,已具备了比较全面的理论基础以及实验操作能力,但由于每个教研室的学科专业、科研方向不同,而且每个老师所研究的课题内容也有很大区别,指导老师的研究内容不一定是实习生在课程学习时所学习或了解的,因此,实习生在进入各个课题组后,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还需进一步的再学习和提高。一般情况下,实习生由一个指导老师负责,包括课题的选择、相关文献的查阅、实验、写作等,但一个指导老师时间、精力以及能力有限,有必要由课题组内其他老师或研究生进行理论及实验技术的共同指导和带教,以全面帮助实习生能力的提高。指导老师课题组的其他老师和研究生可以在日常的实验过程中随时传授实验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并对实习生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予以指正,可以缓解实习生面对陌生环境的茫然和无措,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实习状态,熟悉实验情况,不仅有助于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自信心。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对实习生在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规范性等方面应予以严格要求,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操作行为,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在重大仪器使用中养成良好的预约和使用登记习惯,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也是规范实验室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培养科研思路,鼓励独立自主完成课题
传帮带的作用可以帮助实习生快速熟悉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其科研思路及独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指导老师循序渐进的启发和鼓励。药学本科生在部分教研室实习期间,往往成为老师或研究生的助手,甚至成为整天为其跑腿、准备试验的跟班,这显然对实习生全面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指导老师的作用应在于为实习生提出实习课题,设定科研目标,通过适当的指导帮助,引导其相对独立地完成实习课题的文献查阅、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全过程。考虑到实习生实习时间短,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一般宜从科题组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中分离出相对独立的小课题作为实习生的毕业课题。如此安排,可以方便指导老师和相关课题的研究生能在开展自己科研工作的同时,兼顾指导实习生的科研工作,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指导实习生。指导老师宜通过制定课题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设计、执行课题。一般要求实习生能独立自主地查阅文献,形成课题试验方案;咨询订购试验材料,做好实验准备;熟悉仪器操作,掌握实验技能;独立设计开展实验,规范记录结果;选择正确统计方法,完成结果分析;独立撰写论文,学会总结归纳。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通过交流、检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实习生的课题进展,帮助实习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指令的方式让实习生被动地执行任务。这不仅可以锻炼实习生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科研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2]。
3结合课题组研究方向,大力倡导科研创新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改革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在动手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工艺实习是电类专业学生接触电子电路的启蒙课程,是培养学生电路设计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1-3]。
1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现状
传统的“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注重对电子套件的焊接,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内容是焊接收音机或类似单纯的电子套件。课程内容可以教学生识别电子元器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焊接能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4],比如课程内容孤立,不能与相关课程互联互通,形成体系;课程内容老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课程没有互动,没有自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电子套件功能单一,无法编程,无法扩展,课程结束后无法使用,不具备创新价值;专业性强、面向专业单一,不利于大面积推广;电子套件成功率低,影响学生兴趣的建立。这些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着手对“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改革内容
“电子工艺实习”属于实践环节的教学范畴,要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需要使课程内容紧跟电子工业的发展趋势[5],我们的课程改革内容总结如下。
2.1结合学院特色自制实验套件
体育教育教学实习效果及策略分析
摘要:目的: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教师。方法:2016年第1学期学生实习期间,调研20家实习单位,对35名实习指导教师和5名实习带队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实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随机访谈50名实习学生,总结实习心得体会,总结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学实习效果。结果:教学实习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体育教学实习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有待提高,学生技能掌握广度、深度均与实际需求有差距,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有所欠缺,已有课程与实际就业需求契合度不高,教学实习考核制度不符合课程教学规律。结论:教学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重要部分,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教学实习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调整教学实习时间、调整副修专项课时、调整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完善实习考核制度等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育;教学实习;实习效果;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现代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及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外界包括与劳动界的更多接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社会道德、教学和经济价值的理解,教育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向他们反复灌输尊重劳动者和劳动人民的思想。”这些论述对于教学实习的重要性做了完整的概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1],是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体育教育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检查(也能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习工作后发现,高校存在着教学实习环节薄弱、改革滞后的问题,甚至已经发展到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程度,有专家提出,重视教学实习、研究教学实习、加强教学实习、创新教学实习是目前本科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1]。作为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职的体育教育专业,需要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及时调整办学方向,改进教育方法,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3]。本文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策略。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效果分析
2016年9月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00名学生开始实习至12月结束,历时一个学期,在此期间调研20家实习单位,对35名实习指导教师和5名实习带队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实习效果和存在问题,随机访谈50名实习学生,总结实习心得体会。访谈发现教学实习对学生的基本功、教学技能、教师职业内涵和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升学校声誉也发挥了积极作用。1.1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提升明显。在对学校、实习单位教师和实习生的访谈中发现:“能够胜任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是个人专项水平还是教学能力,97%的学生和教师选择教学能力;问及实习单位时,98%的人选择教学能力”。可见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实习单位看重的更多的是未来教师的教学能力。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时长18周,安排在大四的第1个学期。通过1个学期的实习工作,学生有这样的感受:“暑假之前,自己都还是学生;暑假之后,就要开始面对学生”。“满肚子的知识,教不出来”成了多数实习教师的困难。实习的过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学技能的重要,感受到“会做”和“会写、会教”的巨大区别。没有了教学能力的支撑,在学生面前,实习学生的知识、技术优势荡然无存。指导教师此时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开始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场地、备学生,到教案书写,到片段课设计、说课考核、微格课教学,再到实习生可以独立承担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指导教师不厌其烦地教授,实习学生一点一滴的琢磨。这其中对于实习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巨大的。实习之后,这些回归学校的学生已经成为一个个能做、能写、能教的准教师。1.2学生专项能力得到发挥。课余训练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课余训练,能造就一批具有良好思想品质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批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有效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从而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体育强国的目的[7]。实习工作准备阶段,部分实习基地校对所派实习学生的专项技能提出了要求。根据这些要求,综合考量实际情况,本着提高实习锻炼价值的原则,体育教育专业在人员选派上对实习基地学校的要求给予了相应的满足。除此之外,多数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学校后,都承担了学校运动队的课后训练任务。每个实习学生转换到教练员的角色,发挥自己所长,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队训练有别于课堂教学的工作内容,不仅丰富了实习生的教学实践,也拓宽了实习学生的业务领域。使得实习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得到很好地发挥,更增加了他们的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为日后的择业、就业加上了重重的砝码。1.3对教师职业内涵有所了解,未来规划逐渐清晰。实习结束,学生的另一项重要收获是增加了对于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从夏末的烈日炙烤到冬日凛冽的寒风;从刚刚上课的不知所措到点滴进步的丝丝喜悦;从初次见面的陌生到实习结束的依依惜别。参与实习的学生感受了体育教师的艰辛、平凡,更体会了这一职业的爱与奉献。在实习通讯中,很多学生都表达了对这一职业的敬意,更表示了将来从事这一职业的决心。这样的经历使学生跳出了原有的迷茫和彷徨,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明确清晰。1.4通过实习获得第一手资料,完成论文写作学院鼓。励学生利用教学实习的机会,更多、更深入地接触学校、接触学生、接触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这难得的亲身感受与操作,获得第一手大量真实的资料数据,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也为今后在这一岗位上的科研打下基础,并将这一条明确写入实习任务中。通过对实习结束后学生论文初稿和中期检查的审阅,发现95%以上的学生均已完成这一最初目标。1.5师生努力付出,提升学校声誉。从实习的反馈来看,在实习期间,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学生都能严格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要求,虚心向实习指导教师请教,认真开展教学,指导课间操、运动训练及运动竞赛等工作。实习学生态度认真、踏实,与实习指导教师关系融洽,受到实习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好评。另外,实习带队教师是学院与实习学校的纽带,同时担负着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的责任。本轮聘请的实习带队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的同时,努力做好学生的贴心人,使学生顺利过渡初始面对中小学生教学的心理障碍期。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实习学校和社会各界对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学生的实习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
大学医学航空航天论文
1努力提高“转变思路”能力,确保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专业课教学任务不同于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常常面临讲授过于简单、学员兴趣较低,讲授过于深入、学员难以吸收的问题[2]。这就要求教学组全体教员科学备课、精准指导,努力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
1.1集中优势,补弱固强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年开学前,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组长,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集中优势教学资源、汇聚精干力量,选定任课教员。并安排年轻教员试讲,全体教学组对年轻教员的试讲提意见、挑“毛病”,确保教学水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理论课上以案例分析为主线讲解内容;实习课上以理论回顾为主线体验实践,并适时调整实习课的教学内容及其与理论课的衔接过程,确保教学工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1.2全面学习,强化自身
自身素质的提高应引起全体教员的高度重视。要求年轻教员,尤其是以前未接触过航空航天医学知识的非现役教员、带教实习课的研究生,进教研室当年不参加大课和小课教学,只作为辅讲教员随堂跟听每一位教员的授课。同时要求不仅学习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系统学习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各门课程。对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员,在平时的授课中要充分准备,并在教案中体现教员本人对本次教学内容最新进展的掌握情况,在提高教员专业水平的同时,确保提高教学质量。
技校生的实习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生产实习教学计划实习质量
【论文摘要】以生产实习教学为主,突出技能训练是技工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技工学校实习教学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环节,合理划分实习阶段,科学设计实习内容,充实实习教学设施,切实加强实习管理和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是技校生实习质贵控制的重要保证。
技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而实习教学在技工学校整个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技工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加强技校生的实习质量控制愈益显得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教学的实践,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些对技校生实习质量控制的粗浅认识。
一、合理划分实习阶段,强化操作技能训练
根据技工学校实习教学大纲及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我们将实习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与专业基础课教学相结合的一般实习,二是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单元实习,三是与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毕业实习。
与专业基础课教学相结合的一般实习以演示、参观和电化教学为主。适当安排学生现场参观,演示教学模型,观看录相等。例如,在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每章开始前和结束后,都安排学生到机械加工车间实地参观车、钳、刨、铣等机械设备,请师傅现场演示机器的操作方法,任课教师现场分析机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情况,使学生对各种机床的加工方法和性能建立基本的感性认识。这种实习每周安排一次以上。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分析
摘要:结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毕业实习由分散实习调整为集中实习,统一组织安排。将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相结合,所要求的实习环节能够顺利实施,较好地完成毕业实习任务,达到了该课程的毕业要求,满足了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开设的本科专业,培养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地球物理勘探设计与施工、工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技术人才[1]。该专业需要有扎实的野外工作能力,对于工程施工的现场实践要求较高[2-4]。往年的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方式,由各指导教师负责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但是,由于目前各生产单位对安全生产要求很高,企业通常不愿意接收大量实习学生,以防出现安全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学校每个学生的毕业实习经费低,指导教师普遍反映毕业实习安排的难度很大,使得教学大纲要求的毕业实习实践内容难以有效实施,导致毕业实习的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正在我国高校深入推进,要求培养的毕业生都要达到毕业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毕业实习教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实习的组织
按照工程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对原有的教学过程或组织方法进行整改或调整是普遍采用的方法[5-7]。由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总体效果较差,达不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根据对校内外不同专业的调查分析,调整为采用集中实习的办法。由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负责人统一安排实习过程,根据现有的实习经费条件,合理选择实习地点,安排实习内容。集中实习的具体组织形式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训相结合。考虑到学生实习经费低,难以支撑远距离较长时间的毕业实习,适宜在学校周边地区选择若干合适的实习单位,掌握勘查行业的社会需求,即了解勘查技术与工程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熟悉企业主要的经营业务范围,掌握项目施工的基本过程与要求等。在学校内建设实训基地,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相关行业所需的主要施工项目,在实训基地做好模拟场地,进行实际勘查技能训练,满足行业的需求。
二、校外实习基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