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16:48:4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识图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识图实训总结

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建设论文

1建设方案

1.1项目建设目标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查看全文

地方本科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与实践

摘要:随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X”证书制度的出台,给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途径。文章以辽宁科技学院为例,对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书证融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三个层面探索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立“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以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分化与重构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2015年10月,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许多省份积极开展了转型试点,辽宁科技学院即在同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本科试点院校。学校围绕地方发展战略及新业态、新技术需求,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积极推动协同育人机制,在转型的道路上不断奋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需要更为迫切的探索。2019年以来,国家接连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政策和措施。2019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就是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2]。辽宁科技学院以此为契机,将“1+X”证书制度的实施作为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行业和教学进行了无缝对接,在转型道路上不断探索,积极求新求变。2020年6月,学校获批“1+X”证书试点院校,截至目前,已经有13个“1+X”证书获批考核站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学校对于“1+X”证书工作的实施卓有成效。文章以辽宁科技学院为例,对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以书证融通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证书标准融入课程建设

1.1“书证融通”的概念与内涵

“书证融通”中“书”不仅代表高等教育学历证书,也代表取得学历证书需完成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专业课程,“证”即代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书证融通”是指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相融合。学校积极推进书证融通工作,专业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1)“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将“化工精馏安全控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以实训项目的形式融入“化工职业技能实训”课程中。实训项目包括精馏系统开车、精馏系统调节、精馏系统停车和故障排除与设备维护,每个实训项目6学时。(2)“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根据“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体系,并与会计类专业教学标准作对照,制定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目标,以大智移云技术为支撑的会计类专业标准和“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会计学专业分两个阶段进行了“1+X”证书考核内容的课程融入工作。“1+X”证书考核内容总共涉及29门课程,其中需要融入课程9门,包括整合课程6门,新增课程3门。(3)“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围绕着“1+X”证书制度,旅游管理专业在高职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调整职业能力结构分析与就业面向,增加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以“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研学旅行实训”两门课程为依托,做实书证融通,拓宽就业面向。在“所需职业资格证书”中增加了“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证书。将“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的毕业资格条件。(4)“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根据建筑工程识图等职业技能证书的能力要求,在毕业要求中,强化了识图能力和相关先进制图工具应用的相关要求。通过增设“混凝土结构平法识图与算量”课程,强化了学生阅读结构图纸的能力,并对标职业技能标准中对高级技术人员的要求,拓展大型工程基础、柱、梁、板的施工图识读;通过学习“土木工程制图”,从单一的制图知识转为制图与识图能力并重,实行加大识图考核的分值;通过“土木工程CAD”对先进制图工具的应用和绘制大型工程图纸,强化了工程图绘制的能力。通过增设“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强化了识图能力,通过增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综合实训”强化了绘图交流能力。

查看全文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效果

[摘要]翻转课堂模式的出现,打破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实现教师与学生课上与课下的翻转。在这种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下,如何更好发挥翻转的优势及弥补不足,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为例,结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以更好地实现课上课下、时间与空间相协调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新的教学人才培养方法,从课程评价标准的建立、课程教学过程实施、课程评价方法3个方面,详述基于智慧职教云平台的翻转课堂具体实施措施,希望对翻转课堂的进一步推广与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翻转课堂;智慧职教云平台;扩招班,教学实践实施

随着线上教学平台不断涌现,传统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如何更好地实施与开展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育从业者亟须研究的课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建筑类社会人员扩招班(以下简称“扩招班”)“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施和学生考核评价等角度,分析基于智慧职教云课堂的线上教学平台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法,探索翻转课堂在扩招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一步优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扩招班教学适配性分析

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教师创建线上课程,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线上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当再回到线下课堂时,利用传统课堂师生面对面直接式线下交流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模式[1],即打破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壁垒,是对传统教学时空结构的一种“颠覆式”变革[2]。随着“扩招百万”政策的落地,高职教育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学历背景不再单一且更为复杂和多样的生源类型,如何在有限教学期限内保证和提升高职教学品质,培养社会需要和认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下高职院校扩招班级任课教师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同时,因为扩招班中的学员均为社会在职工作的学员,他们无法像传统学员一样能够定时定点走进课堂,所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他们;而翻转课堂模式下打破传统真实教室上课的模式,在针对扩招班的教育教学中显然更具有操作性和适配性。由此可以看出,把翻转课堂的理念引入高职扩招班级中,对其中普遍存在的学员受教育背景、工作地域、工作时间不同等特定问题,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包容性,对高职扩招班的教育教学实施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2翻转课堂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查看全文

透析制图课的教学工作

摘要文章围绕着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浅谈如何开展制图课的教学工作。针对制图这门课,要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促进力度,加强学生在设计中的训练。多媒体课件可以用来演示物体的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法和模式,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做到更好的学习。

《工程制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绘图和读图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在后续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中继续培养和提高能力,使他们获得绘图和读图方面的初步训练。围绕着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笔者阐述如何开展制图课的教学工作。

1课堂教学部分

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理论性的知识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并贯彻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基本制图规格,学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的绘图技能。

1.1严格认真传授制图要求及标准

为规范图样,便于技术交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图标准。作为一名学习建筑工程管理的学生,理所当然要掌握这些制图标准。建筑工程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图纸上的一条线的疏忽或一个数字的差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返工。所以,授课过程中严格认真地对制图要求进行讲解,强调标准的重要性。课堂上还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道练习任务,掌握好制图的每个细节要求和标准。通过制图要求和标准的贯彻,要把学生培养具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查看全文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思政建设研究

[摘要]在大思政课理念背景下,《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作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除了要教会学生识图和算量的技能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规范。本文从《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内容特点出发,剖析了当前课程思政的实施困境,寻找课程思政的实施要点,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并始终坚持全面育人要求,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以期能达到良好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课程思政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不仅再一次强调了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还为各类学科指明了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的方向。因此,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作为工科类专业课程,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庞大,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等,开设这些课程是为了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定位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德技并修的重要使命。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和技能之中,以取得育人和育才同向而行的效果。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内在特点

1.课程内容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旨在培养能够服务行业、企业的造价人员,而《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以造价员工作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平法识读和钢筋工程量计算为主线,以能识结构施工图和会计算钢筋工程量为基本教学目标,以项目化教学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全面实现工学结合。而且课程内容都是基于国家标准和行业准则编写的,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没有个人主观意识内容,因而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2.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作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是针对造价员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平法识图、钢筋算量这一典型工作任务的,依据国家规范、行业准则进行归纳总结所形成的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所涉及的技能要求无缝连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训环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3.教学过程侧重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对高职院校而言,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而《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作为工科类专业课程,对接造价员工作岗位,需要相关人员掌握“能识会算”的专业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以使学生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企业的发展。

《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思政的实施困境

查看全文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1引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建筑类主要专业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良好职业道德,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岗位工作的技术型人才,而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具体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及教学改革将作为工程技术专业必修课是一种趋向,更是一种必要。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1实践教学的认识度不足。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实践教学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适应岗位学需求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当下各高职院校出于各种因素考虑,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了实践环节,但大多院校社会实践活动则集中安排于学期的某一周或某一时段,没有将实践活动贯穿于理论教学活动之中,也没有达到用实践活动助推理论知识的强化与吸收。2.2实践教学条件较薄弱。实践教学和理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实践教学却不同于理论教学,它要求具备较高的条件,如充足的实训条件、实训设备,配套的实训教材、双师型的师资力量等。大多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设备,适合许多课程实践要求,但仍无法达到实践标准和深度,更无法完成全部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只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无形中出现了教学硬件设施与软实力不相同步的脱节态势。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可以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在指在特定方法的引导下,有目的、合理地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并能够对成果作出评价的能力。经过对相关企业和毕业生的调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为施工员、测量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因此在专业能力培养上,必须培养学生需具备建工工程识图、施工测量放线、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安全管理、质量验收及相关质量分析、资料整理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个人在职业生活中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处理实际问题、评估及总结工作的能力等。社会能力则指学生需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群体意识及社会责任等能力。

查看全文

中职数控加工教学法探索

摘要: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尤其是在中职数控加工课程中,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更加要注重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与实践性。通过对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运用探索,希望可以在有效促进中职教学水平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学生专业技术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中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项目教学法

1明确目标,进行项目任务选取

在进行项目任务的选取过程中,应注重选取有一定价值应用的项目,不仅要通过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进行项目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还应确保其与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关联性。为此,选定了以“塑料碗凹模加工”为项目任务,并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实训设备,对学生进行分组实践研究,激发其自主探究与相互协作的能力[1]。

2分工协作,围绕任务展开实践

1)应有效明确项目任务的知识点。例如设计、绘图、计算,以及应用材料等。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探索过程中牢固掌握项目推进的方法与方式,使其奠定受益终身的科学探索精神与专业基础。2)进行零件图纸的指导分析。如图1所示,在进行加工工艺的方案制定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进行图纸的正确解读与分析,又要使学生能够进行零件的图样分析。例如,在进行图1分析时,应有效引导学生对该图各部件与数据进行解读,并掌握识图的基本的方法与途径。3)展开小组讨论学习。一方面对加工工艺方案与路线进行最佳思路确定,并展开小组互评;另一方面,需要编写相关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卡,以及加工程序单,如图2所示。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前提下,每组分配一台数控车床,并输入相关程序进行零件加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现场操作加以适时启发与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探寻解决方法。4)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学生之间的自评与互评,还应结合教师的有效测评,使学生在教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中增强其参与性与协作性,同时也使学生在具有一定团队协作精神中获得优异成果。而教师则应在评分标准与生产质量评价表的完善评估体系中,使学生得到综合评价[2]。5)进行小组交流与探讨。可以通过各小组分别进行操作过程的总结讲解,而且还应主要围绕三方面问题进行总结交流:第一,复合循环指令所具有的精车轨迹功能;第二,如何进行G70指令的执行;第三,复合参数循环指令的各参数分别代表的含义。6)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在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补充总结的过程中,教师既应在合理补充意见的提出后引发学生反思,还应对本次教学实践进行有效主人,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学习,不仅获得了思维发展,还树立了科学的探索与创新精神[3]。

查看全文

高职居住空间设计教学论文

居住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主干学科,涉及理论学习、创意设计、效果制作、施工制图与识图等多方面内容,其理论学习与制作原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其他内容的学习,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学习档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程度,开创了一条实训教学下的新道路。

一、基于开放性实训中心下的居住空间设计教学探究

1.重视实训教学,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学中做;结合开放性实训中心将教学内容细分为“学”与“做”两部分,做到“有学有做”,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在“学中做”,“做”中体验和深化理解理论内容,并通过课程任务的形式再次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讲解居住空间设计尺寸和尺度概念时,采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操任务同步进行的手段;在课程前中期,在结合理论知识和相关数据进行概念讲解的情况下,创设课程案例实操训练情境,通过设置不同尺寸、尺度空间的分隔组合,让学生从实践角度感受空间的尺寸和尺度的理论知识,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达到“做”与“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目的。课程后期在总结授课内容的同时课程的课后实训内容,即利用课程所学居住空间设计尺寸和尺度知识进行居住空间户型平面图布置设计,进而深化教学效果和知识深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做好课程衔接,在下次授课前集中检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错和讲解点评。2.强调实训教学,在实现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同时,突出实践实操对理论知识深化和理解的作用,做到理论学习的再次认知,突出“做中学”。实训教学要注重在“做中学”,学生要重视在完整的项目训练过程中掌握实现艺术创意的技术手段,材料性能和运用设备、工具的能力,提高艺术创新能力、艺术表现与鉴赏能力,增强原创意识、环保意识和就业意识。依靠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和环境进行校企联合,促进实战能力培养,将社会研发项目放入实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项目研发的各个环节,贯通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强化能力、服务地方、实现双赢”的教学模式。将社会实际项目作为课程的最终任务选题,与企业和单位同步设计和制作,以任务制带动教学,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与企业设计师及相关人员紧密联系,学生可以亲临项目现场和校企合作的基地,从而进行实际观摩和测量感受,同时将自身作品与企业作品进行阶段性对比,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学生还应深入项目施工与制作阶段,从中学习常规课程之外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拓展学习。3.突出教师的辅导性作用,强调引导式学习。基于开放性实训中心框架下,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讲授课程内容的主体,更强调在教学环节中的辅助性和引导性作用。不仅进行实际经验性的引导,同时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课程前段主要通过对知识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多种授课方式及形式的配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内容的同时热爱课程,热爱知识,起到知识的普及者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的作用。在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和查阅大量优秀案例、作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认知水平,真正起到引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二、探索中的几点思考和反思

1.注重知识讲授的趣味性、避免授课形式的枯燥与内容的乏味,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建积极的授课环境。如,在居住空间设计概念课程讲解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引入视频教学环节,并在视频观看之前预留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通过探索和发现自主在过程中寻找答案。观看后以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加强教学效果。2.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自身特点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并在理论学习和实操制作的关键节点上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授课任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热情。3.专业知识灌输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大学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学习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作者:李吉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查看全文

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数控加工研究

摘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数控实训教学改革,有效打破实践学习时间和空间限制,实施学习项目分层设计实施,开发线上碎片化教学资源,引入企业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数控加工操作技能水平,并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三阶递进;数控现代化信息技术

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许多技术日益成熟如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等,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施中对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有效提升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水平成为了课程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信息化技术教学运用主要集中在ppt课件、课程教学视频、flash动画等资源运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拓展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数控加工操作实训》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该课程传统上以现场演示讲授和实际操作指导为主要教学手段,实施中存在一些缺点如:学习者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任务针对性不强;学习任务中的重点难点缺乏针对性解决措施;实践教学受时间和设备数量因素影响使得学习者学习难以充分;学习项目不能体现企业真实需求,教学实施难以对接企业岗位要求等。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创新探索实践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以线上教学资源和实际数控设备为支撑,通过混合式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识图、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加工程序编制、工艺装备使用的基本技能,掌握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工件加工技能与检测等操作技能。

1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分层递进式”的实践课程体系

我们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数控加工操作实训环节构建了三阶递进的项目化实施方案,从第一阶的数控认知实训到第二阶的数控基础加工实训,最后到第三阶的复杂零件加工实训,项目任务安排由易到难,由基础认知性实训到最后逐步介入企业真实零件加工,在实施上每一阶段实训都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通过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分别推送不同难度的项目工单和课程碎片化资源,在任务安排和实施上允许程度好的同学进行创新设计和实施,从而对不同程度学生实现分层次培养。

2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立体化实训平台

查看全文

工程造价课程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高职工程造价产教互融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出生产和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技能人才,学生毕业离校后,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在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成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在探索产教互融工作室教学模式中,要以职业岗位作为导向,设计出满足高职院校工程造价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一、目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现状

1.学校方面

学校在进行工程造价教学中,都是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主要以边讲边练,讲课和练习相互结合的方式,这样所完成的项目时间较长,实效性较低。除此之外,学生渴望得到真实建设项目的实践工作,或者在学校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形。但是由于学生数量较多,而企业的实习岗位有限,二者不能很好地对接,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政府方面

查看全文